王朝聘有三个儿子:长介之,次参之,夫之最小。天启二年(1622),夫之四岁,与二哥参之入家塾,从大哥介之受读。十四岁时考中秀才,十六岁时从叔父王廷聘学诗,接受了“深不喜竟陵体”③,坚持“斟酌开、天,参伍黄、建,拒姝媚之曼声,振噌吰之亢韵”④的诗歌创作主张。崇祯九年(1636)赴武昌参加乡试,落第。次年夏,从王廷聘读史于“曳塗居”(王廷聘的居室)。崇祯十一年,王夫之入岳麓书院肄业。他与旷鹏升等订“行社,聚首论文,相得甚欢”⑤。崇祯十二年秋,赴武昌参加乡试,又落第。十月间,他和郭风蹮、管嗣裘、文之勇等设“匡社”,揣摩制艺,互相匡正。崇祯十四年,王夫之建造乾涛园,潜心读书其间。这时,湖广提学道高世泰至衡州主持岁试。王夫之的试卷,为高世泰所称赏,并写下评语:“忠肝义胆,情见乎词”⑥。未几,他赴武昌参加乡试,以《春秋》试卷列第一,中式举人第五名。十一月,王朝聘督促王夫之和王介之取道南昌,到北京等候会试,王夫之兄弟立即动身。他们于十二月初旬到达南昌,在那里度岁。由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已在席卷河南后进入承天(治所今湖北钟祥),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袭破黄梅,因而朝廷于崇祯十六年正月命将本年会试改为八月举行。王夫之由南昌返归衡阳,编印《乾涛园诗集》。五月三十日(7月15日),张献忠率军由蕲水攻占武昌,自称“大西王”。九月二十九日(11月10日)大西军攻入衡州。张献忠下令“开科殿试”,“考授”官吏①。王夫之和王介之因在郡有名望,就成为被延揽的对象。他们不愿与大西军合作,就在舅父谭允琳的引导下,连夜奔往南岳莲花峰下“草舍”藏匿,在生活上得到常居该地的夏汝弼和僧性翰的照顾,可是他们的父亲王朝聘,已经衰老,不能徒步,却被张献忠手下的人找去,要他通知王夫之兄弟出来佐助,王朝聘加以拒绝,准备投缳自杀。王夫之闻讯后,连忙“剺面刺腕”②,用毒药敷在伤口上,叫人把他抬到大西军的有关“官庭”中,“示不可用”③,同时谎称王介之已死。张献忠的部下见王夫之已到,就把王朝聘释放了。这天晚上,王夫之也伺机逃走。他奔往南岳莲花峰下(王朝聘也来此),在黑沙潭畔作《九砺》。此诗只有一首保存下来,其序云:“缘从贼者斥国为贼,恨不与俱碎,激而作此。”④可见王夫之当时的立场是与农民起义军和投奔大西军的知识分子完全对立的。
--------------------------------------------------------------------------------
① 据王之春:《船山公年谱》,还用过“卖姜翁”、“一瓠先生”、“瓠道人”、“双髻外史”、“梼杌外史”等别号。
②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岳麓书社1982年版,第72页。
① 《明史》卷282《儒林列传》。
② 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王船山诗文集》第26页。
③ 王夫之:《家世节录》,《王船山诗文集》第106页。
④ 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王船山诗文集》第38页。
⑤ 王夫之:《[旷氏]南卿公墓志铭》,载《船山学报》1981年1期。8页。
⑥ 王夫之:《自序》,《王船山诗文集》第646页。
① 光绪《衡州府志》卷29《兵燹》。
②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王船山诗文集》第20页。
③ 同治《衡阳县志》卷7《人物列传》。
④ 王夫之:《九砺之一》,《王船山诗文集》第521页。
顺治七年二月十八日,王夫之“服阕”,瞿式耜推荐他为永历朝廷行人司行人。这时,永历帝因清军攻破南雄和韶州,已仓皇地逃到梧州,以舟为宫殿。尽管时局极为杌陧,但永历朝廷的党争却趋于白热化。二月初旬,“吴党”中的吴贞毓、郭之奇、程源、万翱等,在党魁朱天麟(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化澄(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的指使和梧州总兵陈邦傅的支持下,对那主张“厘纲纪,慎黜陟,重名器”④的被诋为“五虎”的“楚党”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蒙正发进行猛烈的攻击,上疏控告他们“把持朝政,罔上行私,罪当死。”⑤永历帝以袁彭年劝李成栋“反正有功,置勿问”⑥,而将其余四人廷杖各八十。金堡被杖时,“受刑独重”,腿竟残。①廷杖后,永历帝命将四人下锦衣卫北镇抚司狱,并写下“密旨”给主持审讯的张凤鸣(都督),令其将金堡杀害②。王夫之听说“楚党”遭受这样的灾难,连忙从桂林赶到梧州就职,决定尽力营救。他和好友管嗣裘(中书舍人)同去谒见比较清廉正直的内阁首辅严起恒,请求严向永历帝进谏,不要杀害金堡等,否则,“志士解体”,谁也不会奔赴国难了③。严起恒听了这话,很受感动,就立刻“请对,不得入”。又“跪沙滨申救”④,谓“谏臣非今所宜谴,严刑非今所宜用,请贷堡等”⑤。永历帝不理睬。与此同时,瞿式耜也“亢疏申理”,永历帝仍“不听”。⑥三月,王化澄“入直”,他为了排挤首先请贷金堡等的严起恒,就于四月间和朱天麟(时永历帝敕召入直)一道嗾使刑科右给事中雷得复奏称严“奸逾严嵩,结虎招权,谋危社稷,买黄金通虏,拒杀诏使”。⑦眼看严起恒就要遭受迫害了,王夫之“悲愤有怀,不能自匿”,决定进行“死诤”⑧,就和董云骧(亦任行人司行人)上疏,谓“大臣进退有礼,请权允辅臣之去,勿使再中奸毒,重辱国而灰天下之心”。⑨疏入,永历帝下诏,以王夫之“职非言官”而奏事,严词加以指责⑩。“吴党”中的万翱、鲁可藻又奏请逮治王夫之。这时,握有兵柄的焦琏、马进忠、赵印选、曹志建等相继上疏反对大兴党狱;而“忠贞营”统帅高必正,在五月间入见永历帝时说,“阁臣严起恒虚公,宜专委用,金堡等处分过当”,并面责王化澄“徇私植党”①。对于万翱、鲁可藻的奏请逮治王夫之,高必正也“力争不可”②,这样才使万、鲁的阴谋未能得逞。由于焦琏、高必正等将领力救金堡等,永历帝不得不免除金堡的死罪,改为削职远戍,同时释放刘湘客、蒙正发、丁时魁。但是,“吴党”对于同情金堡等和支持严起恒的王夫之,却切齿痛恨,决定伺机构陷。恰巧攸县一狂人作“百梅诗”一帙,假冒王夫之的名义为之作序。王化澄看了这篇序,认为词语不逊,就想制造文字狱,把王夫之害死。王夫之受冤难伸,“愤激咯血”③。幸亏高必正极力营救,永历帝才批准王夫之休假,事实上就是撤销他的“行人司行人”的官职。七月,王夫之和侄儿王敉,离开梧州,前往桂林依瞿式耜。他经人介绍,与郑氏(襄阳郑仪珂之女)结婚④。不久他接到家信,知道母亲谭氏害病,就在清军逼近桂林时,决定和妻子郑氏及侄儿王敉一道返湘,但因“霪雨六十日,不能取道。”⑤延至次年(顺治八年)正月返家,王夫之的母亲早已去世。他遵礼守制。顺治九年二月,他和大哥介之避居耶姜山(又名大云山,跨衡阳、祁阳、邵阳三县)。四月,大西军对清朝发动猛烈的进攻,李定国在率军横扫广西后由永州攻入衡阳,他派人邀请王夫之参加抗清工作。王夫之虽然对李定国“屡有克捷,兵威震耳”表示钦佩,但他认为大西军的首脑孙可望挟制永历帝,“拂君臣之大义”,因而不可“托足”。①于是,他辞却李定国的邀请。次年正月,又有人邀他赴安隆。他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孙可望还是不足有为而不愿贸然前往。他作《章灵赋》,抒写自己“退伏幽栖,俟曙而鸣”②的思想感情。
--------------------------------------------------------------------------------
① 王敔:《姜斋公行述》。
② 参阅王夫之:《望江南·本意五》,《王船山诗文集》第562页。
③ 王夫之:《东安得欧阳叔敬弟诗见忆赋答》,《王船山诗文集》第523页。
④ 王鹏:《船山公故居及其后裔概况》,载《船山学报》1984年2期。
⑤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183页。
⑥ 光绪《衡州府志》卷29《兵燹》。
① 王夫之:《永历实录》,岳麓书社1982年版,第63页。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25页。
③ 王之春:《船山公年谱》前编。
④ 潘宗洛:《船山先生传》。
①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68页。
② 参阅王夫之《宋论》,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84页。
③ 王夫之:《春秋家说叙》。
④ 王夫之:《春秋家说叙》。
①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99页。
② 王夫之:《惜馀鬓赋跋》,《王船山诗文集》第126页。
③ 夏汝弼:《白石峰记》,转引自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83页。
④ 王夫之:《家世节录》,《王船山诗文集》第112页。
⑤ 王夫之:《家世节录》,《王船山诗文集》第112页。
⑥ 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王船山诗文集》第27页。
① 王夫之:《章灵赋》,《王船山诗文集》第85页。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33页。
① 光绪《衡州府志》卷26《游寓》。
②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63页。
③ 《船山师友记》第58页。
④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168页。
⑤ 钱澄之:《所知录》卷4。
⑥ 钱澄之:《所知录》卷4。
①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4。
②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
③ 潘宗洛:《船山先生传》,引自王之春《船山公年谱》前编。
④ 钱澄之:《所知录》卷4。
⑤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28页。
⑥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188页。
⑦ 王夫之:《箨史·吏部主事董公》,引自《湖南历史资料》1960年1期。
⑧ 王夫之:《章灵赋》,《王船山诗文集》第86页。
⑨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28页。
⑩ 参阅《王船山诗文集》第646页。
① 钱澄之:《所知录》卷4。
② 王夫之:《永历实录》第28页。
③ 王敔:《姜斋公行述》。
④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173页。
⑤ 王夫之:《续哀雨诗叙》,《王船山诗文集》第168页。
① 王夫之:《章灵赋》,《王船山诗文集》第87页。
② 见《王船山诗文集》第92页。
康熙三十年正月初二日(1691年1月30日),王夫之逝世,享年七十四,葬于衡阳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王夫之的著作很多,除散佚的外,传世的尚有一百种,三百九十八卷。②
--------------------------------------------------------------------------------
③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109页。
④ 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跋》。
⑤ 王夫之:《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03页。
⑥ 《周易外传》第204页。
① 《周易外传》第207页。
② 《周易外传》第267、270页。
③ 《周易外传》第247页。
④ 《周易外传》第286页。
⑤ 《周易外传》第184页。
⑥ 王夫之:《老子衍自序》。
① 王夫之:《老子衍自序》。
② 王夫之:《黄书·原极》。
③ 刘毓崧:《尚书引义跋》。
① 王夫之:《尚书引义》第121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② 《尚书引义》第121页。
③ 《尚书引义》第66页。
④ 《尚书引义》第68页。
⑤ 《尚书引义》第55页。
⑥ 《尚书引义》第57页。
⑦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20页。
①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60页。
② 《读四书大全说》第458、459页。
③ 《读四书大全说》第17页。
④ 《读四书大全说》第172页。
⑤ 《读四书大全说》第248页。
⑥ 《读四书大全说》第601、599页。
⑦ 《王船山诗文集》第172页。
⑧ 王夫之:《春秋世论序》。
① 罗正钧:《船山师友记》第165页。
② 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卷下《士文伯论日食》。
③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卷下《吴征百牢》。
④ 见《王船山诗文集》第214页。
⑤ 王夫之:《南窗漫记》。
⑥ 《王船山诗文集》第383页。
⑦ 《王船山诗文集》第215页。
① 王夫之:《明文林郎户科右给事兼掌兵科右给事蒙公墓志铭》,引自《永历实录》,岳麓书社1982年版。
② 王敔:《大行府君行述》,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3期。
③ 王夫之:《三月七日所闻》,《王船山诗文集》第389页。
④ 王夫之:《上湘旅兴》,《王船山诗文集》第207页。
⑤ 参阅王夫之《安远公所遣都护刘君过寓庵问病歌以赠之》,《王船山诗文集》第387页。
⑥ 王夫之:《双鹤瑞舞赋》,载《文物》1982年7月15日。
⑦ 王夫之:《留别圣功》,《王船山诗文集》第392页。
⑧ 王夫之自撰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敔说作于“晚年”(《姜斋公行述》),大概是王夫之在感到复明的希望渺茫,打算遁隐长期从事著述的心情支配下,写而贴于“观生居”堂屋壁上的。
⑨ 王夫之:《周易大象解序》。
⑩ 《清史列传》卷80《吴三桂传》。
① 王夫之:《礼记章句》卷31。
② 《礼记章句》卷9。
③ 《礼记章句》卷5。
④ 《礼记章句》卷18。
⑤ 光绪补刊《衡州府志》卷29《兵燹》。
⑥ 王敔:《大行府君行述》(原稿)。
⑦ 王夫之:《庄子通序》。
⑧ 王夫之:《庄子通·人间世》。
⑨ 《庄子通·养生主》。
① 参阅王夫之《勘破窗纸者爰书》和《斋中守犬铭》,《王船山诗文集》第127、123页。
② 王夫之:《四书训义》卷2。
③ 《四书训义》卷18。
④ 《四书训义》卷6。
⑤ 《四书训义》卷38。
⑥ 王夫之:《庄子解》卷33。
⑦ 王夫之:《庄子解》卷33。
① 王夫之:《噩梦序》。
② 王夫之:《诗广传》,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① 王夫之对《张子正蒙注》未点明撰于何年,但此书阐述“太和”、“太极”含义及气无生灭说,与《周易内传》(卷4、卷5)所言完全相同,可见此书当成于撰写《周易内传》的康熙二十四年。又《周易内传》卷5解释“太极”时有云:“张子谓之太和”。这说明《张子正蒙注》脱稿当早于撰《周易内传》。再以王夫之在康熙二十四年的事迹推断,则《张子正蒙注》当撰于是年春夏。
②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第5、7页。
③ 《张子正蒙注》第22页。
④ 《张子正蒙注》第16页。
⑤ 《张子正蒙注》第105、104页。
⑥ 《张子正蒙注》第92、97页。
⑦ 王夫之在撰《张子正蒙注》之前,曾撰《思问录》内外篇,其内容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明”(参阅王之春《船山公年谱》后编转载《王氏族谱》之《船山先生传》)。
⑧ 王夫之:《楚辞通释》第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① 《楚辞通释》第74页。
② 《楚辞通释》第4页。
③ 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
④ 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跋》。
① 引自王之春《船山公年谱》后编。
② 《读通鉴论》有30卷,不可能在多病的一年中写成,大约在几年前即已动笔。
③ 《读通鉴论》第1、2页。
④ 《读通鉴论》第694页。
⑤ 《读通鉴论》第122、726页。
⑥ 《读通鉴论》第598、345页。
⑦ 《读通鉴论》第403、440页。
⑧ 《读通鉴论》第239、631页。
⑨ 《读通鉴论》第309、956页。
⑩ 《读通鉴论》第987页。
① 《读通鉴论》第216、464页。
② 《王船山诗文集》第546页。
③ 《王船山诗文集》第272页。
④ 王敔:《大行府君行述》(原稿)。
⑤ 诗选定为《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文选定为《八代文评选》,稿佚。
①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
②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
③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
④ 王夫之:《宋论》第197、200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⑤ 《宋论》第46页。
⑥ 《宋论》第200、236页。
⑦ 《宋论》第86、92页。
① 《王船山诗文集》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