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傅景华老师谈医道
[打印本页]
作者:
龙井似碗钉
时间:
09-1-6 03:19
标题:
傅景华老师谈医道
傅景华老师谈医道
(2008-10-28 09:34:52)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道不是指道家,也不是指道教。《黄帝内经》出现“道”字269次,多以本原、过程的概念出现。而用“学”字6次,只以学习、学问的含义出现。《素问》有言:“子知医之道乎?”并谓:“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不是“朴素”“自发”的原始哲学,更不是人体科学与疾病医学。生命的存在方式为神气形,而不仅仅局限于人体结构。神为本,气为用,形为器。
中医的认识领域包括过程、枢机与结构,但主要是生命过程与枢机,而不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素问”就是生命过程的问对,“灵枢”就是生命之神的枢机。中医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中医是演化之道,而不仅是存在之学;中医是生命过程演化方式之道,而不仅是人体结构存在形式之学。“道”可包容“学”,“学”不可替“道”。
中医的思维方式包括感、知、悟,但主要是悟思与感思,在知思范畴的辩证思维与以形式逻辑为推理工具的现代医学明显不同。中医的求索方法主要是取象比类,从容综合;而不是还原实证,定量分析。
中医的实践目标是促进人的生命过程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与自行和谐,而不是干扰、替代或取消人为所能了解的部分生理功能。人自己拥有调理一切失和、化解一切疾病的本能。中医摄生与治人就是调动这一本能。中医是治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人为本,病为标。病态过程与生命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对待疾病应像我们对待孩子一样,要善待、引导、教化他们,而不是杀死、战胜、消灭他们。
中医不仅是所谓“应用科学”,更是生命之道与自然之道,也是文化艺术与社会之道。《黄帝内经》营造了梦幻般诗情画意的氛围,为实现人类心理的协调与精神的和谐,提供了天人和通的文化背景与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道通于天道,亦通于人道。关于医道的社会原理及其应用,虽然常被人们用“自然科学”之剑来横加斩杀,但是中华医道自然、生命、社会大一统的原理,却永远是人类精神本性的光辉展现。
对阴阳、五行、病因、治法的再解读
阴阳是两类相反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朴素的矛盾论。阴阳不是原始哲学,也不是经验医学的说理工具。阴阳是过程与枢机领域的概念,是运动方式、相互作用、变化属性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物质。阴阳的相互关系是同气相求,异气相害;同性相斥,异性相与;同象相类,异象相别。而不是什么阴阳相争,阴阳平衡,阴阳转化。
五行是五类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五种物质元素,也不是朴素的机械论,更不是封建迷信。中医五藏是五类生命运动方式的五行归类,而不是人体的组织器官。《黄帝内经》一再重申神藏、气藏、形藏的区别,就是为了避免后人将藏理解成什么“脏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藏是生命之神所属魂神意魄志的五行归类。气藏是生命活动反馈与协调、主导与驱动、演变与运化、传递与转输、发生与控制的五行归类。
中医病因是生命运动方式的失和,而不是物质性致病因素。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中和通是生命运动的最佳态势,失中、失和、失通就会出现病态过程。中医病机在于求因、求属、求势,而不在于定位、定性、定量。中医诊治之道在于把握病机,调理失和,促动生机,而不在于抑制症状,替代功能,切除病灶。求其所因,安其所属,调其势以使其和,乃是气治的根本原则。而中医诊治之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诊与神治。潜心内视,参悟生机,见微知著,出神入化方得医道之真谛。
中医治法有神治、气治、形治之类,又有调治、刺治、药治之异,而诸法又有治神、治气、治形之别。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为纲领的药治,显然属于气治的范畴,且只是一种治法而已。药治三境界,上为神用无方,法无定法,以气化神,以神还虚;中为审病求机,随机变法,依法组方,运方促治;下为辨病求因,据因立法,专方专药,随证加减。还值得指出的是,中药治人,以药之偏调人之偏。微弱能量可以转动枢机,微小信息可以引发突变。信息是药之神。提取出中药的所谓有效化学成分,其自然和生命能量信息荡然无存。
导师简介:
傅景华,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审、研究员。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1980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副主任、中医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医古籍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等。兼职有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中医专家、美国檀香山大学教授、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人类自然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华医道研究会会长、中华老子研究会副会长、泰一骨关节病专科医院名誉院长等。
主要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古籍研究、临床医疗、养生保健,以及中华文化研究。参加中医门诊,专长中医内科。曾主持编辑、出版中医古籍和其它中医著作 1200 余种。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原理、疑难病治疗、养生与亚健康、东西方文化对比、现代科学革命与未来文明。其研究成果获国家信息研究成果二等奖、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际传统医学研究成果特等奖、国家科技成就展览会一等奖、中国文化博览会二等奖、中国医史文献工具书优秀图书一等奖、二等奖等。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