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我的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15 23:26
标题: 我的感悟
我现在的情况不太乐观,情绪很糟糕,心里难受极了。原因之一是和女友的分手,对我打击很大。我仍然按照森田疗法,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坚持上班,尽管心里翻江倒海,强迫思维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不良情绪体验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感觉,我也坚持做事情,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觉得自己太苦,呵呵,不过想到,森田强调要顺从自己的真实情感,哭也是悲伤的一种表达方式吧!

我觉得我对于自己的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缺少关键的东西,就是深刻的良性情感体验和深刻的领悟。当然这两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它们都是治疗心病的良药。前者按照森田的理论,在发展人生的欲望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行动,必然会让情感流动起来,随着外界而变化,焕发出生机,也就是良性的情感了,其实,悲伤也好,快乐也好,都是对外界的反应,无所谓良性不良性,但是神经症患者的情感比较特殊,固着在一个地方,死气沉沉,不随外界变化,就不是良性的了。尤其是抑郁性神经症,情绪持续低落,严重影响行动力,和情感的流动性,久治不愈。

深刻的领悟也是一样,当注意力从自身投向外界,完全客观地看待外界和自我,从强迫思维拔出来,思考变得理性和中立,不夹杂情感,脱离了抑郁情绪的束缚的时候,突然就会有醍醐灌顶的领悟,意识到自己看到了真理的一角,那种感觉很美妙,但是非常稀少。而且,仅仅是灵光一闪就消失了,远没有大彻大悟。但是它所带来的启示,是非常有价值的。就像我前几天,在马路上走,很抑郁,边走边忍受,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忍受痛苦上,同时还在细细体味强迫思维,猛然间,我领悟到,强迫思维和自己主体的区别,我以前的情况是,自己主体和强迫思维纠缠在一起,现在是自己主体和强迫思维区分开来,可以做到自己主体的活动和强迫思维分开,不理会它。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当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忍受抑郁之苦上,这本身就是为所当为,我有过几次体会,就是向内注意,把精神能量投注在抑郁体验上,刚开始很难受,强迫思维大量出现,但是坚持了一会,自己的主体出现了,顿时感到自己强大了,痛苦也在忍受的阈限之下了。好像是超越了痛苦似的。这也许和森田一期卧床相象,全身心体会痛苦,把痛苦当成是客观的东西,自己主观就会和强迫思维分离,获得自由和解放,有新的体验,领悟就到来了。

我想,这两个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我想去得到领悟,想去得到良性体验,都是不可能的,是强迫思维的体现。太玄妙了。
我渐渐悟到,自己的神经质本性,或者说特点,就是迷失自我,也就是排斥自我,不接纳自我。外在表现是,完美主义强烈,总觉得自己这样想、这样做,不对,不好,其实我现在明白了,这些感觉和思维,是强迫性质的,当我悟到自己的本体时,从强迫思维中脱身,那些思维仍然存在,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我的本体在它们下面,静静客观地观察它们,不理会它们。这样,就找到了自我,接纳了自我。感觉就像是挖出了神经质的本性,让它变得客观,清楚。
在我悟到自己本体的同时,我觉得自由和轻松,强迫思维不再阻碍我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我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不去体验它的反面,或者强迫让我体验它的反面,我只要坚持我认为对的行动,体验就会变化,那种强迫性质的思维和体验就会慢慢转变。

当然,这些都是我在长期痛苦中的积累。在将尽10年的病程中,也是件悲哀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大彻大悟,不满足于渐悟,或许是不对的,矛盾啊!
我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强迫思维中度过,很抑郁。坚信森田,积极思考,获得领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我也在网上和别的病友交流经验,吸收了别人的建议,在极度抑郁的时候,就缓一缓,让自己休息一下。比如,早上起床是我最难受的时候,自我很微弱地告诉我,起床吧,我就是动不了,感觉心在往下沉,心里很焦急,以前我只是焦急,注意力在焦急上,现在我告诉自己,早上难受是正常的,是抑郁的表现,可以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放宽一些。我能把注意力不放在焦急上,放在体味情感上,不去改变抑郁的情绪和情感,下沉就下沉,沉到底也无妨,自己也死不了,这样一体验,就释然了,闹钟响了,多睡个几分钟,也没什么大不了,慢吞吞地起床,穿衣。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个疑问,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东西么?似乎不是,但是,都是不能妄图靠主体去改变的,体验它们,把它们当成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注意力投注在它们上,是一个治疗的窍门。因为,我在起床时,如果注意力放在焦急上,潜意识里主体会投注精神能量,去改变抑郁的情绪,于事无补,只会更糟。所以,我通过尝试,明白了这样做不行,那样做可行,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也无妨,能解决问题就行,道理以后慢慢会悟到的。而且,我有体会,就是沉浸在理性的思考过久,也是一件很费力,单调乏味的事情。

情感(包括情绪)的体验是顺从情感的前提。也是从强迫思维包裹中悟到本体,获得自由,进行客观思维的基础。而本体的思维过程就是精神投注的过程,向内投注去体验情感,形成一个循环。从而彻底的解放本体。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在发展生的欲望的基础上的。我由于神经质的性格加上家教甚严,自己有什么欲望,就马上有强迫思维思考它实施的方法,手段,害怕受到惩罚,脱离了它的目的,割裂了自我对欲望目的性的渴望,也就没有情感上的期待体验。久而久之,就连自己有什么欲望都不知道了。现在看来,欲望是生存的动力,在行动中体验欲望的全部,发生,发展,实现后的满足等等,都是情感的体验。不压制欲望的方法,就是尝试用行动实现欲望,让它在现实中体现。而不是纠缠在强迫思维对欲望实现的手段、方法的分析中。注意力放在目的性上。现在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坚持自己的欲望和想法,不放弃,心里战战兢兢,行动坚定,渐渐也觉得预期恐怖其实是纸老虎,做错了天也塌不下来。不过,目的本位要从现实出发,在现实中检验,随时调整,灵活是最关键的。我缺少的是灵活性,也没办法。

这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觉得森田的思想很深奥,一个词,几个字,就蕴含了太多的意义。比如,观念性。现在我的理解是,脱离了现实性的观点是观念性的。比如,我觉得自己很无能。这不是现实性的。通过实际的行动,实现了欲望,就能改变这个观点。以前我认为,抑郁体验是观念性的,可以靠行动改变的。现在我觉得它是现实性的,是生理层次的,仅仅靠行动是不够的,还要靠药物。这里,我区分开了情感和观点,情感、情绪是真实的,要体验,要顺从,而观点、看法,可能是观念性的,甚至带有强迫性质,是不能服从的,相反,要目的本位,为所怕为,突破观念性观点的束缚,获得新的现实性的认知。这里的关键,仍然是要顺从情感,解放本体,发展生的欲望。不在观念性观点和强迫思维包裹中,裹足不前。

我所在的小区业主们和开发商进行维权斗争,我主动出力,通过写会议纪要,和开发商代表谈判,赢得了其他业主的肯定,推选我当1号楼的联络员,我在出谋划策的时候,感到自己大脑迟钝,转得很慢,但是我能感到自己的念头和想法,我就马上表达出来,管他对与不对,反正我就是要表达我的主张和疑虑,同时我体验自己的情感,把情感表达出来,很多次我都很激动,别人认为我太冲动,我渐渐练习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性地思考和表达情感。有时候我思考很费力的时候,我就把注意力放在倾听上,体会别人的情感,体会自己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的共鸣,表达出来,觉得不费什么精力。而自己闷头苦想,是很费神的事情。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16 01:33
想起自己曾有过的经历。。。。作为心理自觉、认识、体验可以;只是,以我的经验,不要进入自我诊断和治疗层面,我们学习的相关知识只是概念、原理性的,不具备实验和操作性,有危险;求助专业心理师指导是必要的,可以更有效,甚至避免走弯路;我很想说些自己的感悟,可还是罢了;推荐你跟余微超老师聊聊。。。

我也很想余微超老师能点评一下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8-12-16 02:08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16 02:26
余微超老师在心理分析、认知、成长、森田及宗教、传统文化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见解,风格也通俗谨慎,我个人比较关注。。。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11:45
原帖由 夏秋 于 08-12-16 01:33 发表
只是,以我的经验,不要进入自我诊断和治疗层面,我们学习的相关知识只是概念、原理性的,不具备实验和操作性,有危险;求助专业心理师指导是必要的,可 ...

谢谢夏秋!谢谢你的关注。这句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这样清晰的准确的认识表明了你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意味着你随时可以去探险了。
从高空跳伞,必须先登上飞机,准备好所有行装,在关键临门的时候有人踹一脚,跃下万丈高空的过程是惊险和刺激的,当降落伞打开,享受自由飞翔的时刻,害怕已让位于喜悦,或许当安全着地的时刻,依然惦记着下一次的跳跃,不同的是你已经不满足别人的帮助了。
以上要说的是每个人处于的状态不同,他的收获也必然会有差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进入登机的状态,只是遥望着高空,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所以自然也就体会不到自由翱翔的快乐。
自我调节是必须的,但不等同于自我治疗。少数人得以解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常人的勇气和决心,人的普遍心理其实就像跳伞,对未知世界和领域充满想象,然而又是无限恐惧。有人陪伴和指导,是常规的可行的做法,也是自知的一种表现。
虽然怀疑,但愿意尝试;虽然痛苦,但相信生命的力量;虽然可能失败,但愿意重新开始;虽然过程漫长,但决心验证真理的存在。进入到如此状态的人,必当得以解脱,而且可以帮助到他人。
下面我会就这个帖子解读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1 编辑 ]
作者: starlamb    时间: 08-12-16 12:22
支持!顶一下!
作者: 长风    时间: 08-12-16 12:57
绝大多数人没有进入登机状态,还有不少人仅仅被罩着登了一次机,仍然是不够的。。。体验不仅仅是经历,否则登机恐怖也会转移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14:04
标题: 题外话
先谈谈对这篇感悟的总体印象,当读到第三段的时候,我感受到这篇文章不同寻常的品质,实在太难得了!不是一般的难得!我由衷钦佩作者的感悟,并表达我真诚的祝福!
首先声明不是厚此薄彼,很多文章虽然很精彩,但可惜缺乏普遍的示范性和操作性;有的暗合原理,但文字表述不贴切不完整;有的洋洋洒洒,外表华丽,其实根本没有得到精髓;更多的是围着表面转圈,找不到入口。
因此我尝试着结合森田疗法解读一下,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朋友批评指导。
在这之前,我想澄清一个概念。
领悟或感悟:是外在景象(特定的声音、语言、行为、图像等)契合于心或内在体验突破障碍的瞬间心理感受,是对生命真相刹那间的觉察。动辄说“顿悟”或“渐悟”对我辈目前都是奢谈,除非正式的严谨的专业讨论,否则就有狂禅嫌疑,因为那是指彻悟,彻悟应该包含着许多小小的领悟才对。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15:40
原帖由 daimon 于 08-12-15 23:26 发表
我现在的情况不太乐观,情绪很糟糕,心里难受极了。原因之一是和女友的分手,对我打击很大。我仍然按照森田疗法,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坚持上班,尽管心里翻江倒海,强迫思维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不良情绪体验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感觉,我也坚持做事情,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觉得自己太苦,呵呵,不过想到,森田强调要顺从自己的真实情感,哭也是悲伤的一种表达方式吧!


这一段关键词是“为所当为”,坚持上班就是“当为”,不过度沉溺于消极情绪,不停留在对痛苦的思考当中,做力所能及和正常职责范围内的事。森田先生晚年丧子十分悲恸,但仍然坚持写书,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觉得自己太苦”,理解到哭也是悲伤的一种表达方式,很正确。“顺从自己的真实情感”,该哭就哭,既没有压抑自己,也没有去抱怨。
进一步展开谈谈这个话题,很多时候对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解非常容易偏离主旨,要么偏离实质,走到反面;要么流于形式,抓不住要点。我的理解可能和很多人会有差异,这句话代表着理论核心,而行动的基础却是“纯真的心地”。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当为?如果都搞懂了,就不是治病这点小问题,而是人生有大智慧。“纯真的心地”才是可以具体感知和能够把握的,孟子讲的“仁、义、礼、智”,这样的排序是有道理的,“仁”为先;哲学中“真、善、美”的排序是有道理的,“真”为先。试问不能真实表达情感,没有对真实生活的感受,何来对“自然”的领悟。儒家的思想核心是“礼”,实践的基础却是“孝悌”,道理如出一辙。
请注意森田先生的一个细节,他的诊所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医生常常会得到患者的礼物,如果你一定要送,一定送些有用的,我们需要的东西。下面是那些需要那些不需要。这种做法引起很多人的争议,请问大家如何理解呢?
有了纯真的心,觉察虚伪和矫情,就避免了很多不正确的行动。有的人会提出另外的情况,"我对某人很愤怒,想要打激惹我的那个人,打还是不打才符合森田的精神呢?”愤怒是当下真实的情绪,打人也是当下真实的想法。但这不等于纯真的心,符合纯真的品质一定是善的和美的,所以此时根本谈不上“顺从自己真实的情感”,打人不是应当的作为,是恶的念头、恶的品质。“纯真”也可以用“正”一词互相解释,正的念头、正的语言和正的行为可以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2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16 16:21
对于心理意识,内观体悟等;这方面实在是水太深,并且里面的宝藏中可能存在洪水猛兽;我的感受是通常一个人要有一定人生阅历,领会生命真谛和责任,以及、或者,专业训练方可进入;
------而我们抑郁者的认知常常是负面消极的,在领悟方面又比较敏感;我曾经误入歧路,进入过一种躁狂状态,飞思奔逸,意识脱缰;一夜之间“跨越”了许多人生阶段,还误以为是“顿悟和彻悟”,得出的结论是生无可恋,死不足惜,竟而导致强烈的ZS冲动和实施;现在想起来实在太可怕。。。。
------我要格外指出提醒,在抑郁深重的时候不要做自我心理意识、生命意义和道德价值之类的探索;这种时候主要认知可能是有错的,这种处境无异于孤独的丛林冒险;
------无论如何,就算是在清醒状态下,我们也需要有值得信任的老师和师傅来引领监察;可能我是特例,但危险总是存在的,不乏见走弯路入歧途者。。。。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16 16:39
原帖由 余微超 于 08-12-16 15:40 发表

这一段关键词是“为所当为”,坚持上班就是“当为”,不过度沉溺于消极情绪,不停留在对痛苦的思考当中,做力所能及和正常职责范围内的事。森田先生晚年丧子十分悲恸,但仍然坚持写书,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

-----赞一下;理论几个字一句话,太平白而无处入手,这差不多是每个学森田者的迷惑,我总不愿说森田,就是绕了太大的弯子,森田是领悟的,能把森田说清楚如余老师这样还真难得;其实森田就是父母长辈的嘱咐话,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最基本认识和修养;捧着森田理论反而蒙住了眼睛,到头来才知道不过就是一颗孩童赤子心。。。
-----对不起,打乱余老师的讲话了,等余老师说完我再编辑到后来跟贴里去;
作者: 「心空空」    时间: 08-12-16 17:32
标题: 回复 10# 夏秋 的帖子
头像很可爱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18:14
“其实森田就是父母长辈的嘱咐话,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最基本认识和修养”,高哉!妙哉!
真的搞明白了,其实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东西,也没有门派和高下之分,起点不同,道路不同,终点都趋于一致性,无非远近而已。文字是有局限性的,更主要的是思维容易僵化。
增广贤文其实就是治病良方,比森田疗法要早的多,为何没人宣传呢?看来需要贴上心理学和医学的标签才行。这是玩笑话,但思考一下,也会是有意义的。
回到正题上,夏秋说的赤子之心就是纯真的心,也正是森田疗法的法眼!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2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18:16
我觉得我对于自己的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缺少关键的东西,就是深刻的良性情感体验和深刻的领悟。当然这两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它们都是治疗心病的良药。前者按照森田的理论,在发展人生的欲望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行动,必然会让情感流动起来,随着外界而变化,焕发出生机,也就是良性的情感了,其实,悲伤也好,快乐也好,都是对外界的反应,无所谓良性不良性,但是神经症患者的情感比较特殊,固着在一个地方,死气沉沉,不随外界变化,就不是良性的了。尤其是抑郁性神经症,情绪持续低落,严重影响行动力,和情感的流动性,久治不愈。


第二段实际上是对行动改变意识的诠释。“在发展人生的欲望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行动,必然会让情感流动起来,随着外界而变化,焕发出生机”。
daimon认识到神经症患者的情感比较特殊,固着在一个地方,死气沉沉,实际上这是指处于身心疾病状态中的人处于僵硬的状态,以自我为关注焦点。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状态,用数码相机拍照,先用镜头对准目标,根据远近调节焦距,固定好了按下快门。如果不管远近高低,始终用一种焦距呢,然后手止不住的颤抖呢,不用说照片的效果一定是模糊的。这个比喻中焦距是指思维的角度和立场,手的把握是指思维的稳定性。其实所有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毋庸置疑,只不过常人可以在正常范围内调节,而处于困境的人很容易固化住,不能自拔。
森田疗法强调行动改变性格,既然性格是通过行为间接表现出来的,那么反其道而行之,透过持续的努力的行动来打破惯性思维,改变自我。
这里要说到的是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自觉地就陷入到思维的困境中。殊不知,意识其实已经被污染了,世界已经扭曲和变形了,企图通过思考寻求解脱的人徒然浪费生命,必须要从行动入手,从当下时刻入手。当然,森田用批改日记和集体学习的方式来纠偏,避免患者重复走入误区。在日常当中,可以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也可以请家人或朋友帮忙,列举出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2 编辑 ]
作者: 木碗    时间: 08-12-16 20:25
被余微超老师的解读感动而折服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16 21:45
原帖由 木碗 于 08-12-16 20:25 发表
被余微超老师的解读感动而折服

得一场抑郁就象考上了大学,而一个好的心理师同样象一所大学,门类科目齐全;最关键在于这个大学让人成长心灵智慧,而不仅仅是专业。。。。
------我感动并折服的是:这样的大学太稀缺!
作者: starlamb    时间: 08-12-16 21:50
看你们之间的交流内容。。让我有很多的感动。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23:52
"就像我前几天,在马路上走,很抑郁,边走边忍受,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忍受痛苦上,同时还在细细体味强迫思维,猛然间,我领悟到,强迫思维和自己主体的区别,我以前的情况是,自己主体和强迫思维纠缠在一起,现在是自己主体和强迫思维区分开来,可以做到自己主体的活动和强迫思维分开,不理会它。"
"我有过几次体会,就是向内注意,把精神能量投注在抑郁体验上,刚开始很难受,强迫思维大量出现,但是坚持了一会,自己的主体出现了,顿时感到自己强大了,痛苦也在忍受的阈限之下了。好像是超越了痛苦似的。这也许和森田一期卧床相象,全身心体会痛苦,把痛苦当成是客观的东西,自己主观就会和强迫思维分离,获得自由和解放,有新的体验,领悟就到来了。"

真正的精华来了,很多人向往的方法就出现在这里。在解读之前必须先要谈一堆概念,没办法的事情。
通常人的能量使用方向是错误的,人总是试图向外占有和控制来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思维正是不断为满足欲望而努力工作的。处于病患中的人其实身心严重失调,继续不正确使用思维只能进一步浪费能量。向内有两层意思,第一,明了问题实质是自己创造的,面对现实,勇于剖析自己;第二,就是练习的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技术。
心理学中叫觉察,佛教里称为觉知,两个词虽有差别,但非常接近。(通过对翻译的理解,我怀疑西方心理学是借用了佛教的方法,但却体现得不够全面)《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phil joyce & charlotte sills)第三章讲的就是觉察力,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这里就不重复。可惜篇幅不多,至少指出了方向。
觉察是对真实的本体和客观世界的感知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意识的监督者。人在绝大部分时间其实是根据惯性思维来做决定的,而忽视了本体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人越来越缺乏活力和激情的原因,只为满足欲望而活着,却忘了自己的真实存在。
觉察的练习一般是从感受身体开始,心灵的僵硬反应在身体上是有同样的特征,身体和情绪是被人长期忽视的,所以从身体的呼吸和肌肉收缩入手,逐渐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细微变化,感受情绪对应于躯体的关系,坚持练习会进入身心合一的状态。然后逐步扩展为对外部区域的练习,包括语言、行为和动作。甚至心理治疗专门有发展舞蹈和肢体治疗技术的,都有很好的效果。
觉知其实更为究竟,只是理解过于困难,需要有人专门指导练习,以团体为佳。这里我给出一个概念作参考,“知道自己的同时也知道世界的存在”,同时觉察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觉知的练习从观呼吸入手,逐步扩展到观身体、观感受、观言、观行、观一切。此处的观不是用眼睛看,是用意念感知。觉知是内观的基本方法之一,另一个方法就是平等心,“不因喜欢而长时间占有,不因痛苦和厌恶而马上脱离”。觉知和平等心在内观练习中缺一不可。
上面说的是层次,现在说说顺序,觉知通常从静坐和呼吸开始,由静态转向动态练习,逐渐适用于坐、卧、行、走以及一切接人待物。
需要提出的是,道家的“修真”、印度的“瑜伽”都有类似或相同的练习,只是因为神秘和繁琐而让人止步。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3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6 23:59
谢谢木碗,谢谢小羊,谢谢所有的朋友关注。希望大家参与谈论,互相启发学习。
这一段看来比较长,只能分两次说了。
作者: starlamb    时间: 08-12-17 09:35
不客气。好帖子,是应该支持的。
作者: 金碗    时间: 08-12-17 10:48
标题: 回复 15# 夏秋 的帖子

得抑郁的确如同上一次大学
但是似乎不同于中国的大学:考上难,毕业容易
抑郁的大学考入容易,毕业难

而且本科不是四年,很多或许可以提前毕业,但是更多则需要不断的延期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7 12:10
现在可以就这段非常精彩的感悟谈谈了。
“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忍受痛苦上” “就是向内注意,把精神能量投注在抑郁体验上”
请注意,这两句就是点睛之笔,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和能量。我用一句话总结这个过程:化思维为感受
思维属于意识的一部分,思维是不断满足自我而运作的,因此也是不断损耗能量的。感受着身体,感受着情绪,就是和潜意识联结,和生命的本体联结,也是蓄积能量的过程。因此,感受是向内寻找自我存在价值的指向标。
联系前面讲的觉知技术,这两句分明是“观感受”,或者说“感觉着感受”。属于觉知的一种状态,我们提到过内观的基本方法是从观呼吸和观身体开始的,逐步扩展为观感受、观言、观行。
在这里用一个比喻可能更清楚:如同用放大镜对着纸张,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点上,手慢慢地稳定住不晃动,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起了烟,随着烧焦的范围扩大,突然间升起了火苗。这火光本来属于每个人,它就在我们的心中。
所以daimon“无意中”闯进了一个神秘的领域,虽然还不够精纯,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可能在门外找不到入口。“忍受痛苦”是刚开始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如果进一步,就是“感受和观察着痛苦”,到了最后 “是痛苦在感受着痛苦”。体味到有什么区别吗?自我的部分逐渐减少,意味着执着也在减少,结果是主体和客体的完全融合。
自然有人会惦记那个结果:痛苦还在吗?比如说一个人进入完全觉知的状态,他都不知道什么是错的,那么对的也就不知道为何物,既然没有对和错,何来痛苦呢?因为二元对立消除了,你已经找到了本体,成为了你自己。其实问这个问题,意味着当下是活在大脑中,而不是活在生命里,为什么不去试一试,自己去验证呢?
这个精妙的部分在于由开始的感受聚焦能量,而不是思考继续损耗能量,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时间的问题,到了临界点,那个领悟自动就出来了,不是你大脑控制的,也不会事先预料到,一切都是在电光石火中发生的,是那样的美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前面讲过平等心相当重要,和平等心对应的恰好是分别心。正确的练习是“观”的时候只是“观”,不要有任何评价和判断,最后甚至连不要的想法都没了,你只要做一件事情:聚焦,那个结果会自己显现
回到文章中来,“刚开始很难受,强迫思维大量出现,但是坚持了一会,自己的主体出现了,顿时感到自己强大了,痛苦也在忍受的阈限之下了。好像是超越了痛苦似的。”表明daimon那股烟已经升起来了,虽然还不是火苗,已经很接近了。
(看来还需要一段文字来结合森田疗法来说明)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3 编辑 ]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17 12:17
金碗说得极是,我入学第八个年头了
学得死去活来,连绵迁延,永不除籍的意思。。。。
干脆赖倒在阳光课堂里不走啦,享受起来
------余老师这堂课精彩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8-12-17 12:20 编辑 ]
作者: 长风    时间: 08-12-17 14:06
标题: 回复 22# 夏秋 的帖子
你已经研究生了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7 16:24
"也许和森田一期卧床相象,全身心体会痛苦"
由自己的体验联想到森田疗法的一期卧床,这个联想极有价值,反应了作者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是正向思维带来一系列的收获,如果作者每天都是消极地思考问题,而没有在实践中去找出路,也就不会有这段文字了。
前面讲了那么多,其实已经把森田疗法的渊源和传承带出来了。联系讲过的“观”的顺序,坐卧行走,以至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所以作者的感觉很对。
森田一期的绝对卧床脱胎于禅坐当中,如果你参加过打禅七或十日内观,你马上就清楚森田思想的脉络。森田的这个运用和变化比较简洁,让更多的人容易接受,否则有谁愿意到寺庙里吃素打坐呢?
卧床的方法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很多医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知识,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全身心体会痛苦”是关键所在,如果躺在那里,依然是胡思乱想,死去活来的,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烦恼即解脱”其实就是否极泰来,事物的两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前提是你必须“成为烦恼”,而不是你“思考烦恼”
“把痛苦当成是客观的东西,自己主观就会和强迫思维分离,获得自由和解放,有新的体验,领悟就到来了。”这一句也很重要,痛苦、烦恼如影随形,你如何能够去掉呢?所以必须安静下来,和痛苦同在,观察着它,感受着它,甚至成为痛苦本身,你反而获得了自由,因为你专注于痛苦,身心已融合为一体了。
有这样一句话:感受痛苦,但不要成为痛苦。很多人其实是在焦虑着焦虑、强迫着强迫、抑郁着抑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自己已经成为了焦虑、强迫和抑郁。卞之琳的《断章》其实很有意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看风景的你因为忘我,其实业已成为了风景。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3 编辑 ]
作者: xlhljp    时间: 08-12-17 22:44
楼主的日记很精彩!
daimon, 郭蓄芳老师是否也有点评,也分享一下给大家吧。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8 08:41
我渐渐悟到,自己的神经质本性,或者说特点,就是迷失自我,也就是排斥自我,不接纳自我。外在表现是,完美主义强烈,总觉得自己这样想、这样做,不对,不好,其实我现在明白了,这些感觉和思维,是强迫性质的,当我悟到自己的本体时,从强迫思维中脱身,那些思维仍然存在,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我的本体在它们下面,静静客观地观察它们,不理会它们。这样,就找到了自我,接纳了自我。感觉就像是挖出了神经质的本性,让它变得客观,清楚。
在我悟到自己本体的同时,我觉得自由和轻松,强迫思维不再阻碍我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我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不去体验它的反面,或者强迫让我体验它的反面,我只要坚持我认为对的行动,体验就会变化,那种强迫性质的思维和体验就会慢慢转变。


这两段在理论方面进行了一些回顾和总结。
其实常人也是自我迷失的,只是深处困境的时候,人的这种体会被激发得更彻底。“我的本体在它们下面,静静客观地观察它们,不理会它们”,这句话不知是否来自于自身的体悟呢?倘若经常保持这样的状态,恐怕不是懂自我治疗的问题了,灵性成长和养生之道也都通了,如果只是片刻的觉悟,不能长久的坚持,说明悟性虽高,但实践滞后,离融会贯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只要坚持我认为对的行动,体验就会变化”,这句话很好,表明daimon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而且略有收获,“我认为对”是一种直觉和信心,一个麻木、彷徨、抱怨的人和此无关,在最初摸索阶段的人也不会有这种理解,所以通过语言和行动可以知道一个人所处在的状态和境地。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3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8 15:05
原帖由 daimon 于 08-12-15 23:26 发表
当然,这些都是我在长期痛苦中的积累。在将尽10年的病程中,也是件悲哀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大彻大悟,不满足于渐悟,或许是不对的,矛盾啊!
我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强迫思维中度过,很抑郁。坚信森田,积极思考,获得领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我也在网上和别的病友交流经验,吸收了别人的建议,在极度抑郁的时候,就缓一缓,让自己休息一下。比如,早上起床是我最难受的时候,自我很微弱地告诉我,起床吧,我就是动不了,感觉心在往下沉,心里很焦急,以前我只是焦急,注意力在焦急上,现在我告诉自己,早上难受是正常的,是抑郁的表现,可以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放宽一些。我能把注意力不放在焦急上,放在体味情感上,不去改变抑郁的情绪和情感,下沉就下沉,沉到底也无妨,自己也死不了,这样一体验,就释然了,闹钟响了,多睡个几分钟,也没什么大不了,慢吞吞地起床,穿衣。


第一段透露了一个信息,说明前面聚焦升火的判断基本是对的,也就是看到了烟,火还没升起。大彻大悟是妄语,是奢谈,人生有一些小小的领悟就受用无穷了,说明心性需要继续磨炼。值得赞赏的是,作者表露了真实的想法,不矫揉造作。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盲人摸象、掩耳盗铃、金鱼和渔夫、叶公好龙等等寓言故事都是说给谁听的,和我们有关系吗?如果渐渐察觉自己的言行,从中找到了自己,那么恭喜,说明读懂了。

下一段写得非常好,是讲实践中的体会。“早上难受是正常的,是抑郁的表现,可以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放宽一些。”
处于难受的时候,难受是事实,接受和承认它,森田的情感法则就包含了这个意思。后面一句不是讲要消极地放纵自己,而是表明神经症患者其实对自己有过多的要求和期待,实际上很多是面子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虚荣。因此前面我解读时讲过,“纯真的心”才是森田疗法真正的法眼,“放宽一些”其实很有深意,认识自己的本真就是逐渐放下盔甲和包袱的过程。

“下沉就下沉,沉到底也无妨,自己也死不了,这样一体验,就释然了”
沉到底就是彻底的安心,不去考虑得失,所有的结果都是自然的,并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
森田也提到注意力的问题,集中注意力做事,集中注意力体验情感,但不是集中注意力思考,那样你又钻进迷宫里了,一定要彻底搞清这个问题才有出路。
这句话我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大家发现没有,从文字中你读不出时间感和空间感,凡是处于专注状态的时候,时间感和空间感就会消失,这是有一个大大的学问,搞明白了,治疗的方法就在其中。我简单提供一点线索,有谁注意自己走路时候的速度、吃饭是快还是慢、语速的高低快慢、过马路注意红绿灯吗?生活中处处都和时间有关系,对于焦虑的人需要放慢所有的节奏,但对于抑郁的人来说可能正好相反。
当然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基本功还是觉察或觉知,要随时随地记得自己,随时随地知道身体的状态,从片刻的清醒慢慢形成连续不断的觉知状态,当你专注在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过程的时候,就是活在当下。
时间感和空间感的消失意味着专注于过程,意味着把握当下时刻,意味着心灵的解放和自由。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4 编辑 ]
作者: starlamb    时间: 08-12-19 12:23
标题: 致:楼主
请楼主尽可能早日回帖。

有好老师为你分析你的状况,也希望你有个回应。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9 17:01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个疑问,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东西么?似乎不是,但是,都是不能妄图靠主体去改变的,体验它们,把它们当成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注意力投注在它们上,是一个治疗的窍门。因为,我在起床时,如果注意力放在焦急上,潜意识里主体会投注精神能量,去改变抑郁的情绪,于事无补,只会更糟。所以,我通过尝试,明白了这样做不行,那样做可行,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也无妨,能解决问题就行,道理以后慢慢会悟到的。而且,我有体会,就是沉浸在理性的思考过久,也是一件很费力,单调乏味的事情。


情绪通常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这段文字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是:注意力投注在它们上,是一个治疗的窍门。这其实已经是对“顺其自然”的完美诠释了,但结合上下文的理解,作者已经摸到门口了,却还在四处张望(理性成分过多阻碍了实践),看来还需要时日。
勇敢面对痛苦,接纳自我。人人都会讲这句话,可是这里面是有方法的,不止是一句空空的道理。文字堆里有多少人发愤研读,可痛苦来临的时候还是临阵逃避。
前面讲的聚焦的比喻再具体解释一下:放大镜喻指方法,也就是观察感受,放大镜倍数喻指信心和勇气,用手拿着放大镜喻指用意念的稳定度。当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用全部的意念去感受你的情绪,能量的聚集会点燃觉知的火焰。
1.意念感受什么、怎样感受?感受所有痛苦的情绪,比如焦虑,情绪是通过躯体的感受表现出来的,焦虑和紧张的时候,从头到脚找一遍,你会发现通常和胃部、心脏、胸口、颈椎、肩等部位有关,找到感受最明显的那个部位(或者区域),对好焦不动,剩下要做的是感受和观察,不要任何思考,不要评价,放大镜对焦的稳定意味着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2.感受的几个层次。忍受痛苦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是观察痛苦,让自己成为一个纯粹观察者,最后你要成为痛苦本身,因为纯熟之后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痛苦就像一个客人,来了不厌恶,去了不欣喜。
3.练习的时间和地方。不要在路上和其他有危险的地方,从坐卧开始,随时注意自己的呼吸,均匀自然,尽量减少控制的念头,全身放松
4.以上只是给有感悟的人提供线索,实际上这个方法层层叠叠,远不是如此简单。

这是觉知练习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可以有很多的说法,翻来覆去意思其实是一个:
静心的练习
觉知的练习
灵性成长的练习
身心合一的练习
专注和放松的练习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4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19 19:50
情感(包括情绪)的体验是顺从情感的前提。也是从强迫思维包裹中悟到本体,获得自由,进行客观思维的基础。而本体的思维过程就是精神投注的过程,向内投注去体验情感,形成一个循环。从而彻底的解放本体。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在发展生的欲望的基础上的。我由于神经质的性格加上家教甚严,自己有什么欲望,就马上有强迫思维思考它实施的方法,手段,害怕受到惩罚,脱离了它的目的,割裂了自我对欲望目的性的渴望,也就没有情感上的期待体验。久而久之,就连自己有什么欲望都不知道了。现在看来,欲望是生存的动力,在行动中体验欲望的全部,发生,发展,实现后的满足等等,都是情感的体验。不压制欲望的方法,就是尝试用行动实现欲望,让它在现实中体现。而不是纠缠在强迫思维对欲望实现的手段、方法的分析中。注意力放在目的性上。现在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坚持自己的欲望和想法,不放弃,心里战战兢兢,行动坚定,渐渐也觉得预期恐怖其实是纸老虎,做错了天也塌不下来。不过,目的本位要从现实出发,在现实中检验,随时调整,灵活是最关键的。我缺少的是灵活性,也没办法。


这一段主要要讲如何实践森田发展生的欲望,换个说法可能更好理解,就是不断完善人格,活出真正的自我。
作者讲到了家教严格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孩童时期父母要求过严容易导致不自信,因为个性的发展受到了压抑。生的欲望其实可以解释为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努力地按自己愿意的方式去生活。
生命因僵硬而枯萎,因变化而鲜活。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4 编辑 ]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19 22:25
感谢大家对我的帖子的关注和点评,我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热心的朋友,对它发表高见,尤其是余老师,字字珠玑,从很高的高度对我的感悟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受益匪浅。
  我这几天接着集中注意力关注自己的抑郁体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觉知更容易表达出来,除了抑郁外的其他情感很容易地产生和变化,而且很深刻,可能是在精神能量向内集中的时候,内部感受更加敏锐,同时压抑的机制减弱的缘故吧!可以明显感受到抑郁导致的心脏部位难受,以及精力耗费带来的疲劳感,不过我想,感受到疲劳是正常的,精力的耗费不仅仅是因为向内关注的原因,也有工作费力的原因。在关注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念头立立分明,似乎本体独立在念头之外,由他来选择支持那个念头,给与精神能量,那个念头就运转下去。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似乎“目的本位”更容易实施了,在感受着内心痛苦和阻力的同时,本体还是基本清醒的,努力实现目的,感受也慢慢地,迟缓地随之变化,痛苦稍稍减轻些。(我也不知道这么做能不能痊愈,有点怀疑)
  今天我有一个体验。我自己做完晚饭,看了会电视,想去看会计算机方面的书。当我关了电视,走向书桌,感到非常痛苦,我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体内的痛苦上,直吸冷气,咬牙坚持感受痛苦,持续了大约几分钟,渐渐平息了些,拿起书,完全看不进去,咬牙坚持看,似懂非懂,看了大约20分钟,觉得有点累了,就停了下来。我告诉自己,由于长时间不看编程,以前会的忘了些,突然一看肯定看不进去。尽管心里面有些懊恼自己的愚笨,还有些焦虑,但是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体内的痛苦上和外界的书本上,其他的感受很迅速地闪过,包括和失恋有关的念头,一闪就感到痛苦加重一层,很有意思。我把关注、感受痛苦和目的本位结合起来,感受到其他感受的变化。我觉得关注、感受痛苦不难,难在目的本位上,这不是说仅仅用理性思考去寻找目的,而是用心去感受目的,目的实现可能带来的幸福感只是一部分,还有在行动中注意力集中,带来的兴奋等,用意志力去坚持目的,对目的的感受也会随着行动而加深,不知不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目的上,身我两忘,痛苦就没有了。在这个过程中,目的变成了一种感觉,一种信念,存在于心中,用意志力坚持向目的行动,和目的不相关的感受一闪而过,那种感觉很有意思。不过,目的一实现,心里就空了,痛苦又回来了,这很无奈。看来目的本位要成为一种习惯,是长期的行动过程。它的基础是心的体验和对痛苦的关注。
   我有一点和余老师的观点不一样,就是“纯真的心地”。我的感知是,"纯真的心地“有”善“也有”恶“,或者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比如我对一个人,心里很恨,感知到自己有骂他打他的冲动,这是我的本心,我觉得这就是“纯真的心地”。但是,我的意识告诉我的心,不能那样做,我的心在体验冲动的同时,也体验意识告知的抑制冲动的力量,在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运动中,体验到心发挥了本体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daimon 于 08-12-19 22:26 编辑 ]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19 23:01
标题: 回复 1# daimon 的帖子
看来楼主对森田理论的学习已经较为深入,许多东西领会也到位,需要的是好好体验、践行,以目的为本位,力所能及地做好日常的事情。在症状干扰的情况下,也能照样工作、生活。

“现在我觉得它(抑郁情绪)是现实性的,是生理层次的,仅仅靠行动是不够的,还要靠药物。”对此,我是认同的。

加油!!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0 00:08
通篇看完这些帖子后,感到很震撼!! 余老师实在是了不起!! 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难怪夏秋这家伙这么欣赏你。看来,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向您学习,尽量从您这里获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识。这是我的私心哦,望余老师别见怪。


把这一系列帖子列为顶级精华以感谢和鼓励余老师,希望余老师今后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同时也感谢楼主和夏秋引出这些精华。

强烈推荐大家好好学习、体悟这些精华!!
作者: starlamb    时间: 08-12-20 15:26
楼主的贴切分享,余老师的耐心解说。。。我很欣赏。

期望楼主多来与大家分享。

余老师也希望你能自己开帖分享你的辅导的经历。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0 19:15
谢谢各位朋友的关注!波波的帽子太高,我的头很小,不适合啊。
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参与探讨。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0 19:15
这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觉得森田的思想很深奥,一个词,几个字,就蕴含了太多的意义。比如,观念性。现在我的理解是,脱离了现实性的观点是观念性的。比如,我觉得自己很无能。这不是现实性的。通过实际的行动,实现了欲望,就能改变这个观点。以前我认为,抑郁体验是观念性的,可以靠行动改变的。现在我觉得它是现实性的,是生理层次的,仅仅靠行动是不够的,还要靠药物。这里,我区分开了情感和观点,情感、情绪是真实的,要体验,要顺从,而观点、看法,可能是观念性的,甚至带有强迫性质,是不能服从的,相反,要目的本位,为所怕为,突破观念性观点的束缚,获得新的现实性的认知。这里的关键,仍然是要顺从情感,解放本体,发展生的欲望。不在观念性观点和强迫思维包裹中,裹足不前。


这篇感悟好就好在完整地把想法和实践呈现出来了,很多关键点对所有的人都会有启发。
前面其实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读到这里,感到了费力和阻塞,应该说不够明白和通畅。本来已经摸到了门口,却停了下来四处张望,甚至还走回去看看到底对不对,心中的疑惑还是没有破。
首先是对我执的循环缺乏充分理解,人的执着犹如脱皮,脱了一层,进入下一层;脱了一层,还是进入下一层……,层层叠叠,没有止境。当清楚一部分道理但还没有完全明了的时候,其实是危险的,因为懂的那一部分会成为新的障碍。
前面说不纠缠于在思维和理论中,此时分明还是在纠缠。企图努力地把每个概念都搞清楚,把每个环节弄明白。但有一个成语,叫做“一叶障目”,我打个比方给大家参考。
一棵树的树叶比作治疗的方法,你顺着树叶找,可以看到树枝,树枝代表心灵成长;你再顺着树枝去找,可以看到树干,那是养生大道,也称作修身养性;树的根系是什么呢,就是人的丰富的情感,乃至信仰的部分。
树的叶子很多,叶子也很大,如果一直盯着不放,视线也就被迷住了。
后面的帖子有一句“我的意识告诉我的心”,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心?什么又是我?有点像“我告诉自己”的味道,“我”和“自己”是一个人吗?如果是,为何需要告诉;如果不是,我是谁?自己又是谁?
所以森田也不主张参与治疗的人追问术语和理论,非常有道理,当然完全靠自己领悟的话,基础的概念还是需要厘清的,但很难把握尺度。
森田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可以顺着树叶生长的方向看到树枝和树干的话。前面夏秋的那几句还记得吗,非常精彩,“森田就是父母长辈的嘱咐话,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最基本认识和修养”,《增广贤文》《菜根谭》中的道理难道和森田的理论相违背吗?何况“顺其自然”本是东方的智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法宝,森田先生只是借用了而已。
我用另外相同的内容解读一下,人除了思维还有情感,除了意识还有潜意识,前者过度使用,而后者是被忽视的。清楚了这个概念之后,首先就是从思想上接受疾病和痛苦,因为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构成部分,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有欢乐就会有悲伤,有幸福就会有痛苦,有高峰就有低谷……,这就是自然规律。接下来就是不要压抑自己,积极发展和完善人格,做喜欢的和愿意的事情(摒除恶的)。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和对情感的体验上,避免沉浸在理性的分析和对负面情绪的思考。从而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不就是这些吗?概念和术语是为了解说方便,反而成了绊脚石。如果每天坚持行动和体验,懂不懂理论都没关系。
“专气至柔”,老子的这句话就是世间的至理,还需要解释吗?这四个字做到了,无坚不摧。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5 编辑 ]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20 20:14
今天再次体验观苦,闭着眼睛,皱着眉头,边走边观,单纯品味痛苦,渐渐地痛苦减轻了。如果不观,强迫思维大量出现,本体肯定会纠缠其中不能自拔,而且最近我的强迫思维大多是联想到前女友,感到象刀在心上割。我感到观苦是方法,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减轻痛苦,本体出现了,强迫思维少了,这时为所当为带来的体验也更丰富。
在工作中感到为实现目的而随之而来的紧张感,挺享受的。
现在我为实现目的努力行动,苦的时候观苦,不苦的时候很轻松,感觉脱离了大脑的束缚,观苦的时候活在苦里,不苦的时候活在安静中。强迫思维来了,我也目的本位地行动,不去理会,它呆会就走了。当我目的本位地行动时,疲劳来了我能感觉到,我就主动趴在桌子上休息会。以前我是揣摩自己是否疲劳,预期就感到疲劳。现在大多是体力上的疲劳,脑力上的比较少。
以前一位病友说过,任何事情都是工作,就连排队等待也是。我当初不理解。现在稍稍有些体会。目的在心里树立起来,就会有相应的期待、渴望等情感,体验着它们,顺从着它们,为实现目的而行动,就是目的本位。当注意力投向外界,一切行动都是有目的的,包括静静地等待,心里面体验着这些情感,知道自己,也知道外面的世界。
余老师说的,渔夫与金鱼,说的是要有纯真的心地,我感觉对我来讲,不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就是纯真的心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PS:郭大夫的评语比较涉及隐私,不便发上,抱歉。
作者: xlhljp    时间: 08-12-20 20:32
标题: 行动,行动,体验生活。
已经很好的体悟,理解你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0 22:58
标题: 回复 38# daimon 的帖子
有个概念需要澄清一下,否则会有误解。
我理解的“纯真的心”就是“赤子之心”。真实和纯真不是一个意思,杀人放火的念头是真实的,作奸犯科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真实,但能够叫纯真吗?所以可以看到,“纯真”和“善”有联结。不虚情假意,不娇揉造作,当然符合纯真的含义。另外上次你提的非恶非善是有的,佛法里讲过的。

[ 本帖最后由 余微超 于 08-12-20 23:09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0 23:10
我所在的小区业主们和开发商进行维权斗争,我主动出力,通过写会议纪要,和开发商代表谈判,赢得了其他业主的肯定,推选我当1号楼的联络员,我在出谋划策的时候,感到自己大脑迟钝,转得很慢,但是我能感到自己的念头和想法,我就马上表达出来,管他对与不对,反正我就是要表达我的主张和疑虑,同时我体验自己的情感,把情感表达出来,很多次我都很激动,别人认为我太冲动,我渐渐练习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性地思考和表达情感。有时候我思考很费力的时候,我就把注意力放在倾听上,体会别人的情感,体会自己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的共鸣,表达出来,觉得不费什么精力。而自己闷头苦想,是很费神的事情。


最后一段比较具体,而且写得非常好,是对森田理论的完美实践。
“恢复有目的的生活,就有真正的人生意义”,作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就是去努力寻找价值,积极体验情感的变化,尽管尺度有点偏差,但可以在实践中灵活修正。与此相反的是,如果是整天闭门不出,不和任何人交流,就会被层出不穷的幻想折磨。
把注意力放在倾听上其实也是训练觉察力的一个好方法,结果是更容易理解并产生融合。

我的解读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可能明天会用一篇结束语来做一个告别。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00:13
标题: 回复 37# 余微超 的帖子
“如果每天坚持行动和体验,懂不懂理论都没关系。”“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行动上和对情感的体验上,避免沉浸在理性的分析和对负面情绪的思考。从而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对,确实应该如此,如果依从自己纯真的心去行动和体验,就会大有收获。 手教了,谢谢!

请教余老师:““专气至柔”,老子的这句话就是世间的至理,”麻烦您解释一下老子的这句话。谢谢!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00:18
原帖由 余微超 于 08-12-20 22:58 发表
我理解的“纯真的心”就是“赤子之心”。真实和纯真不是一个意思,杀人放火的念头是真实的,作奸犯科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真实,但能够叫纯真吗?所以可以看到,“纯真”和“善”有联结。不虚情假意,不娇揉造作,当然符合纯真的含义。


赞同余老师的观点!!感觉楼主的理解有片面性。呵呵。。。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00:21
标题: 回复 41# 余微超 的帖子
希望余老师能够对我的情况(具体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32054-1-2.html)进行一些点评。谢谢!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21 01:11
谢谢余老師,辛苦了;
这些天反复不断地在这帖子里学习领会,每一回都有新认识和心得;虽說“心性”修养翻來復去就这几条,可从文字到体悟,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周折;过程和时间,有的困顿数年,有的终其一生,能得到帮助而开悟,何其幸耶;以前总认为这是老祖宗玄而又玄篇,虚无飘渺事,不能想像还有这种身心境界的喜悦。。。过程;
-----我是只有自度的心,没有余老师这样能够度别人的愿和力;余老师你就受累吧。。。。
-----今天脑子又奇怪了,又癫又赖了,不能再说了,再说有害了;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21 01:31
原帖由 波波 于 08-12-21 00:13 发表
请教余老师:““专气至柔”,老子的这句话就是世间的至理,”麻烦您解释一下老子的这句话。谢谢! ...

波波,我抢答一下;“专气至柔”就是老子他的“泡妞”至理,我要是胡说我就不得好死;
------“专气至柔”实在是太超拔精进、太强大啦;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3:33
标题: 回复 46# 夏秋 的帖子
夏秋不愧是泡妞高手(老手),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哦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3:48
标题: 回复 4# 余微超 的帖子
“虽然怀疑,但愿意尝试;虽然痛苦,但相信生命的力量;虽然可能失败,但愿意重新开始;虽然过程漫长,但决心验证真理的存在。进入到如此状态的人,必当得以解脱,而且可以帮助到他人。”余老师说得好!! 非常认同!呵呵。。。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3:57
标题: 回复 13# 余微超 的帖子
“企图通过思考寻求解脱的人徒然浪费生命,必须要从行动入手,从当下时刻入手。”余老师的寥寥数语,真是入木三分,指出了神经症患者容易陷入的恶性循环之所在,指明了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重新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的切入点。高!妙!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4:06
标题: 回复 21# 余微超 的帖子
““忍受痛苦”是刚开始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如果进一步,就是“感受和观察着痛苦”,到了最后 “是痛苦在感受着痛苦”。体味到有什么区别吗?自我的部分逐渐减少,意味着执着也在减少,结果是主体和客体的完全融合。”不知余老师能否就此进一步详细说说,如怎样具体操作?怎样体味三个地方(过程)的不同?有何具体不同?

拜托!!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4:09
标题: 回复 24# 余微超 的帖子
“感受痛苦,但不要成为痛苦。” 希望大家好好体味这句话。我感觉很有价值。 谢谢余老师的分享!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4:12
标题: 回复 27# 余微超 的帖子
“森田也提到注意力的问题,集中注意力做事,集中注意力体验情感,但不是集中注意力思考,那样你又钻进迷宫里了,一定要彻底搞清这个问题才有出路。”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14:15
标题: 回复 30# 余微超 的帖子
“生命因僵硬而枯萎,因变化而鲜活。”说得好!!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1 16:43
都是“专气至柔”惹的祸,波波专捡难的问题。
先要结合夏秋的感受谈,“以前总认为这是老祖宗玄而又玄篇,虚无飘渺事”,我以前也是如此的想法,你看多么充满哲理啊,但总是绕来绕去,找不到具体可以抓住的东西嘛,好像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有一天的某个时刻,我忽然醒悟了,悲喜交加,原来以前的书都读错了,自己从来没有读懂过。
我先给你举个例子,把我当时的感受说给大家参考,有缘的人自会知晓。
总在说“活在当下”,请你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于是你会费劲心神,把自己的理解告诉给我听。
我根本就不会听你讲任何东西,因为只要你说出来,就证明你根本没明白。
因为“活在当下”是一种状态,你所讲的只是语言和文字表面的含义,你试图用意识去解释状态,那可以吗?你从来没有进入那种状态,就好象你从来没有吃过一种食物,你只是根据别人的描述去想象那种食物的味道。所以你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古代经典著作我们读不懂吧。还有那些伟大的艺术品,都是在表达某种状态,都是在某种状态下完成的。
《指月录》记载古代禅宗祖师和高僧的言行传略,“指”为文字,“月”为自性,指向明月的文字实在是太多了,多数时候是抓着指头,而不是顺着手指看月。
你看啰嗦吧,为了讲一个道理,要绕半天,还不见得说清楚。
“专气至柔”当然是一种状态,在讲觉知的时候,放大镜聚焦其实已经就是这个原理的应用。
先要回过头去看看心理学的主要治疗原理:释放负面的情绪,发现事实的真相,接纳自我和他人。请注意,这是从完善人格入手。而东方的哲学和宗教完全是不同的方向,站在更高更远的位置来看这个问题:那个人格根本不存在的,是思维认同的假我,人应当回归浑然一体的生命状态。你看看,根本的分歧在这里。大家为这个流派那个方法吵来吵去,为吃不吃药搞来搞去,都是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所以“专气至柔”是通向“道法自然”的路途,换句话说,完全进入这个状态(不是理解)就叫做开悟,真正的大彻大悟。
然后你就明白什么是修炼,古人已经总结好了,无非两条路,大智慧大慈悲的人修“心”,而一般的大众从修“身”开始,前者服务大众,把生命置之度外,后者身心一起修,但不能立即做到舍弃身体。什么道家修真、佛家禅定、瑜伽、气功、太极等等,通通都是道理相同。
前面讲的觉知练习就属于身心一体的修炼,你也可以叫做技术,如果你喜欢这么称谓。“忍受痛苦”、“观察痛苦”、“成为痛苦”三个阶段是练习过程中体验的层次和境界,你没有实践是理解不了的。也可以叫做静心的练习,通常从静坐和呼吸入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失调只有东方的智慧才能解决,这本来不是秘密,但人们宁愿相信邪道歪法,甚至对生命毫不珍惜,岂不怪哉!挪威人搞了一个“雅肯静坐”(可以网上下载看看),在全世界兜售,“是松弛身心、解除压力、突破个性障碍的良方”,还被贯之心理学的头衔。美国人研究用内观治抑郁,书都出版了。可我们呢,实在没法说。
所以“专注”于身心的修炼,可以达成一切,心柔软,身体才能柔软,最后仿佛和婴儿一般。人生的修炼是往回修,到了最后,你就成为了自然。
当然,更多的人更关心实际利益,是否可以治病啊,身体能不能恢复啊,这要我怎么说呢?古人留下来利剑是为了降妖伏魔,而多数人只关心是否能砍柴生火。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5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1 17:02
原帖由 波波 于 08-12-21 14:06 发表
““忍受痛苦”是刚开始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如果进一步,就是“感受和观察着痛苦”,到了最后 “是痛苦在感受着痛苦”。体味到有什么区别吗?自我的部分逐渐减少,意味着执着也在减少,结果是主体和客体的完全融合。” ...


道理不是讲通的,除非你去实证。
从层次上,觉知的练习从观呼吸入手,逐步扩展到观身体、观感受、观言、观行、观一切。从顺序上,觉知通常从静坐开始,由静态转向动态练习,逐渐适用于坐、卧、行、走以及一切接人待物。
那三个阶段无非是讲从心烦意乱、杂念丛生到身心畅快、浑然一体的体验,那是对状态的描述,抓住手指没用。
内观训练、纯正的瑜伽和其他方法都可以。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6 编辑 ]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21 18:24
今天体验观苦,还体验“无求”。和人聊天时,没有话题了,就体验尴尬,体验自己和对方的情感,不去强求自己搜肠刮肚寻找话题。去看望一位老人,她为了小区的利益,被开放商气得住了院,我坐在她旁边,她的右手和右腿抬不起来,可能会落下残疾,想着她为了大家才如此,我心里很悲伤,眼泪差点落下来。她很健谈,我静静听着,感受自己的情感,问她医药费由谁负,我感到责任在开放商,体验到不能放过他们的情感。她坚定的语气和想法,让我佩服,为了真实的权益,不能软弱,要争取。
今天还体验了"平等的心“,回到家,看到厨房有锅没洗,还要写咨询周记,我没有太过思考,决定先写周记。写了一会,有些累,就打开电视,看了会,《卓别林电影音乐赏析》,欣赏了一会,就去厨房洗碗。感觉到做事情出于目的本位,没有预期的怕麻烦啦,怕做不好啦,想做就去做。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21 18:51
感谢余老师的指月,我可能悟性不高,没能看见您指的月亮。我还是继续渐修吧!我会好好学习您的指点的。
我对您的”回归浑然一体“非常赞同,这是人的本来面目。
盲人摸象,真理是无法把握的,我的体会是”无一法可得“,索性就不去费力了,回归本体,不执着于方法。
叶公好龙,真相不可言说,不可思惟,无求才能接近真相。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21 18:56
原帖由 余微超 于 08-12-21 17:02 发表


道理不是讲通的,除非你去实证。
从层次上,觉知的练习从观呼吸入手,逐步扩展到观身体、观感受、观言、观行、观一切。从顺序上,觉知通常从静坐开始,由静态转向动态练习,逐渐适用于坐、卧、行、走以及一切接 ...

-------这里有个重要事情先明白,中国儒禅道一般就是说"用"的,他们大部分在说"怎么做,怎么办",而不是说概念;我们第一要破这些概念和运用之别;不然一进门就晕了.....
-------先从理解佛教的"体,相,用"概念吧,,我不能多说,越说越乱,只说到这里还好办;


我们的观念其实已经和老祖宗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其实已经成了老外了.......
作者: 夏秋    时间: 08-12-21 19:04
余老师,再想想办法吧,这个帖子说到这个份上,应该"开悟"一大片了呀..........
-------波波,你现在正在做什么?我要谢谢你哦,你问一声余师:"专气至柔是什么"?你让我"开悟"咯.......你开悟了波?......我知道你堵在什么地方咯........

[ 本帖最后由 夏秋 于 08-12-21 19:40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1 19:31
原帖由 daimon 于 08-12-21 18:24 发表
今天体验观苦,还体验“无求”。和人聊天时,没有话题了,就体验尴尬,体验自己和对方的情感,不去强求自己搜肠刮肚寻找话题。去看望一位老人,她为了小区的利益,被开放商气得住了院,我坐在她旁边,她的右手和右腿 ...


你的体悟是极对的,是在比较高的层面,可以一直往前走。我的建议是要补基本功,应从身体开始,这也就是森田疗法从静卧开始的原因,但那是一种演变,虽然简洁易行,但也删掉了最精华的东西。你只有参加练习后才能明白我讲的,那个心法只有在身体和心理同时感知的时候,它会嵌入你的骨髓,然后你才可以灵活应用。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6 编辑 ]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20:39
标题: 回复 54# 余微超 的帖子
果然是很深奥的东东!! 感谢余老师这么细致的解说,辛苦了!!

如果有机会,我倒是想尝试一下“觉知练习”,对其过程和结果很是好奇,不知余老师能否提供参加觉知练习的途径等相关信息。谢谢!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20:42
标题: 回复 55# 余微超 的帖子
期待能够体验你所说的这些状态,不过我还没有入门,需要明师指点哦,想参加相关的培训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20:45
标题: 回复 56# daimon 的帖子
“一位老人,她为了小区的利益,被开放商气得住了院,我坐在她旁边,她的右手和右腿抬不起来,可能会落下残疾,”这位老人是不是中风(脑出血)了 需要积极治疗哦,否则确实可能会有大问题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1 20:49
标题: 回复 60# 余微超 的帖子
“你只有参加练习后才能明白我讲的,”不知在哪可以参加你所说的练习?我现在倒是想找机会体验,呵呵。。。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1 21:04
原帖由 夏秋 于 08-12-21 19:04 发表
余老师,再想想办法吧,这个帖子说到这个份上,应该"开悟"一大片了呀..........
-------波波,你现在正在做什么?我要谢谢你哦,你问一声余师:"专气至柔是什么"?你让我"开悟"咯.......你开悟了波?......我知道你堵在什么地 ...


我已经勉为其难了,你这不是让我出丑吗?  

不是弄懂了道理才治得好病,而是病治好了才明白道理。

体相用太难了,我也是在文字表面浮着。其实不必都搞清楚,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每天念佛,其实胜过每天看经的功效。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
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

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这是甘地的名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互勉。顺便推荐两部奥斯卡电影《甘地传》《宾虚》,相信看完后会有各自的收获。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6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1 21:32
标题: 回复 64# 波波 的帖子
这个我可以在QQ里告诉你,没有秘密,只是不想误导其他的人。我总结了一句话: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个人的状态决定了他的选择和结果,或者称机缘。而且过程很艰苦,也不要抱着过高的期待,不是去了就一定有巨大的收获,这样的动机反而有问题。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1 21:48
标题: “专注”治一切病
这是空间里的一篇文章,拿出来大家参考,这也是我的治疗理论,“专注”一词相当于觉知状态,知道自己的同时也知道世界的存在。

        日常生活里的认真不同于这里所说的专注。
        我们非常认真地看书、上网、干活、说话甚至思考等等,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时候,外界瞬间的声音大小、光线变化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暂时忽略了,这种状况称之为忘我,实际上人在某一时刻真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走下楼忽然想起些什么,记不得门有没有关;或者沿着马路行进,停下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穿越了好几个街区,也许早就走过了目标。类似于这样的情形很多,我们很认真地做事,很认真地忘记了一些东西,甚至连犯错误也是认真的。
        认真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可以是人、事物、景象、现象以及思想,然而认真的结果是经常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用这句话说明认真的状态下身与心的分离最为合适,其实也可表述为执着。
        那何为专注呢?专注是一种保持觉知的状态,身心放松,知道自己的存在,也知道周围事物的存在。认真的时候,你有注意自己在什么方位吗?你知道自己身体每一个部位是紧绷还是放松的吗?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观察一下我们思想的活动状况,身体保持笔直的姿势,坐在椅子上,静下心来,把意念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吸的进出,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你是否觉察到什么呢?也许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我们是如此妄念纷飞,连一刻的安静状态都很难保持,不是回想发生过的事情,就是设想虚幻的未来,心中总是有个声音在絮絮叨叨的。我们就是这样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和工作的吗?简直难以置信。
        可以一直重复这个试验,甚至可以用摄像和录音技术来观察自我的行动,实际上人在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迷糊状态,而绝非我们自己认为的清醒,因为一点都不专注。所以有的人认为催眠翻译得不好,应该叫催醒,有一定的道理。催眠是在专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意识形态的转换,就是进入到潜意识的世界里,并不是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
        不论何种疾病,在困境的边缘一定处于严重身心分离的状态,躯体出现种种不适,内心中充满了愤怒、恐惧、焦虑、忧伤等各种情绪。与此同时意识不能很好自控,注意力不集中,杂念丛生。在生理上体现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失衡。关于身心疾病的治疗,前面讲过,所有的方法本质就一个:放松和放下。
        有的人就问,我学习过很多放松技术,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其实只要仔细了解一下就知道,那个放松是自己认为的放松,明明是在执着的状态下练习去除执着,自己还不知晓。
        放松的时候一定专注,专注的时候一定放松。专注就是要随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记得自己的存在。不是事后的知道,而是当下那一刻的知道。
        吃饭的时候知道是在吃饭,清楚手拿筷子连续的动作,感受到嘴巴和牙齿的咀嚼,品味到饭菜的香味、耳朵听到周围的响声,眼睛看到周围的变化,这些是同时存在的。
        喝水的时候知道是在喝水,拿杯子手的触觉,头和嘴的动作,水和器官接触的细微变化和感受,耳朵听到周围的响声,这些也是同时存在的。
        专注的练习是把全部的意念集中在此时此刻。让人从喧嚣的尘世回归到生命的本体,由虚幻回归真实。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想着除去杂念,而是等待它、观察着它、看着它,杂念就会自动消失。如同我们在安静状态下,如果意识到自己某个身体部位的僵硬和紧绷,那个部位就自动放松了;同样的,如果发怒的那一刹那,知道自己要发怒,愤怒的情绪就会自己停止。
        这并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说法,人在绝大部分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当下的自己正在做什么,体会到这样的感觉,也就真正明白《道德经》上讲的“无为无不为”的意境。专注于此时此刻就是禅宗活在当下的体悟,而活在当下是无法从文字表面真正理解的,它必须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因为那是一种状态。专注强调对过程的把握,在体验和感悟中心灵得以沉淀和净化,不着迷于结果,而结果自然发生,这也正是生命的精妙所在。
        专注整合身与心、主体和客体,使之趋于统一,而治疗可能只是一个副产品。
        佛经上讲世间有八万四千种疾病,对应有八万四千种方法,而任何方法都可以进入专注的状态。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2 12:16
标题: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原帖由 波波 于 08-12-21 00:21 发表
希望余老师能够对我的情况(具体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32054-1-2.html)进行一些点评。谢谢!


波波,就你的帖子我谈一下整体的印象,不涉及太具体的东西,仅供参考。因为和前面的内容相关,可以相互解释和说明,故放在此处。
你在实践的路上脚踏实地,心态很好。热忱、善良、虚心学习,有原则,也可以灵活变化,实在难能可贵。
总体上说,你在“有为”的实践中非常出色了,但这个层次和境界不圆满,转入到“无为”上来便是突破。
先用诗歌里的境界做个铺垫。诗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前者如“泪眼看花花不语,乱花飞过秋千去”,后者如“风来花自笑,树上鸟鸣和”,“无我之境”还有譬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我”看得出痕迹,“无我”意味着物我一体,归于自然。这是一个比喻。
又比如武术基本分为外家和内家,外家强调筋骨,内家强调精气,有些看似内外兼修的其实还是外家拳。这是另一个比方。
再回过头来,“有为”还是在“外”的层面上,那个“顺其自然”实质还不是真的自然,“无为”才是对生命真相的洞察,要向“内”去修。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返虚”,其实并不需要去达到,这句话只要体悟到了,你就明白原来治疗、成长和养生原来是一回事。什么医学武术,什么文学艺术,什么天文历史……,到了形而上就是哲学和宗教。你读森田的书,感觉就不太象医学,最后好像是谈哲学、讲生活,不是这个道理吗?
“无为胜有为”,“有为”不等于积极,“无为”不等于消极,体察自然本来的状态,由外向内,由动转静,这就是能量的使用方向。现在,是否可以明白“静心”的重要性呢?那就是无数圣贤和导师总结出的“不二法门”。

(前面diamon的体验已经是向内了,你的很多体验也有,观察自己的心念和感受,但觉察力和定力不够,不能一直连续,还差得远,也就是做不到随时“专注”和放松。就像拿着放大镜,偶尔观察了一下,但没有持续聚焦,更不知原来这里还藏着宝贝)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8 编辑 ]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2 15:45
标题: 回复 66# 余微超 的帖子
先谢谢余老师!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2 16:12
标题: 回复 67# 余微超 的帖子
感觉余老师在这个帖子里所说的较“虚”,照我现在的水平,还没法认同,因为没有具体的东西可把握,呵呵。。。

“ 吃饭的时候知道是在吃饭,清楚手拿筷子连续的动作,感受到嘴巴和牙齿的咀嚼,品味到饭菜的香味、耳朵听到周围的响声,眼睛看到周围的变化,这些是同时存在的。”照我的理解,余老师在此是说,处于觉知状态时,人的注意力可以兼顾到周围的方方面面。这与我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冲突。我认为,在某一时间段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仅指向我们的目的物(或活动),无法也没有必要兼顾到周围的方方面面。就算能够关注,也是需要耗费精力和精神的,而没必要的耗费就是一种浪费。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我们的目的去服务好我们就行了,没必要苛求太多。

我认同的观点是:吃饭的时候知道是在吃饭就行了,没有必要“清楚手拿筷子连续的动作,感受到嘴巴和牙齿的咀嚼”,但吃饭时肯定可以“品味到饭菜的香味、”但对于“耳朵听到周围的响声,眼睛看到周围的变化,”这些东西不要强求,能否听到、看到,对吃饭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但夹菜是我们肯定是可以看到菜的。

希望余老师对此进行点评。谢谢!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2 16:19
标题: 回复 68# 余微超 的帖子
感谢余老师的点评!! 看来我确实是还没有达到余老师所说的境界 我总认为,“无为”是一种心态而已,这种心态是为“有为”服务的,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是需要有为、需要实践的,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对客观的事物带来一些影响,甚至改变。良好的行动结果会带来良好的情绪和体验,反复的良好行动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塑造良好的性格(即充分发挥我们性格中的优良面)。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2 17:09
你看,文字越多越疑惑,是这样的吧,在这里已经是非常具体的方法了,你却觉得不可以把握。试过观察呼吸的方法了吗?你可以保持多久不起妄念?在吃饭、喝水、走路的时候,你的心是纯然的安静没有任何思考吗?即使能,可以坚持多久?这就是问题。
高度觉知的状态中,你是警觉和清晰的,看就是看,听就是听,没有杂念。这就是“活在当下”的状态,周围的图像、声音是自然摄入的,是同时的,你有意识去控制,状态反而消失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也可以称之为“提纯”的过程,由片刻的专注慢慢累积,再不断连续、连续……,直到突然一个火苗升起的时候,你瞬间可以破除很多的疑惑。这个练习其实是一个基础部分,最后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修身修心是同步的,“专气至柔”指的就是这个过程,路的尽头就是“浑然一体”的婴儿状态。
没吃到肉之前,肉的味道怎么描述都是不清楚的。
如果我进一步告诉你:人的绝大部分意识其实是杂念,恐怕这个帖子就会没完没了。还是那句话,不用大脑理解,要去练习和感受。
“宛小童的十二月”在帖子里介绍了一本书《当下的力量》非常不错,我还推荐阿玛斯写的钻石途径系列:《内在的探索》《解脱之道》《自我的真相》。
那些都是真正开悟者的言谈,可以启发心智,不过有一点要提醒,和你原来接触的知识和经验恐怕有的完全相反。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8 10:47 编辑 ]
作者: 致一    时间: 08-12-22 18:50
标题: 回复 71# 波波 的帖子
从静坐和呼吸的练习开始,保持觉知和平等心,专注于整个过程,你自己去领悟吧。
作者: xlhljp    时间: 08-12-22 19:25
标题: 读楼主贴有感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39183-1-1.html
作者: xlhljp    时间: 08-12-22 19:34
原帖由 波波 于 08-12-22 16:12 发表
感觉余老师在这个帖子里所说的较“虚”,照我现在的水平,还没法认同,因为没有具体的东西可把握,呵呵。。。

“ 吃饭的时候知道是在吃饭,清楚手拿筷子连续的动作,感受到嘴巴和牙齿的咀嚼,品味到饭菜的香味、耳 ...


本来就没有法,如何讲清楚?
讲清楚的都不是法,否则每个人取个单科学历都好了。

昨夜江头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何分冬夏与春秋,
花自飘零水自流。
色即是空空是色,
哪来欢喜与闲愁!

[ 本帖最后由 xlhljp 于 08-12-22 19:45 编辑 ]
作者: 波波    时间: 08-12-22 20:23
标题: 回复 72# 余微超 的帖子
谢谢余老师的推荐。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26 21:00
我昨天抑郁到了极点,实验做做停停,气若游丝,稍微一动就感觉心被狠狠地揪着,我心想,今天就要和抑郁来个了结。我就坚持工作,实在挺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然后再起来做。到后来,人都木了。不过心里还知道偷懒,呵呵,实验做完了,瓶子也不洗了,溜之大吉,回家看球赛,心里想,今天这个状态,就不上网了,看看电视。看火箭和网队比赛,挺精彩,姚明成熟了许多,打球有脑子,易建联还是手感不好,替他着急。看得差不多了,把泡了N天的锅碗洗了,早早睡了。
我感觉到我有新的体会,心里把生死置之度外,横下心,工作,该做什么,就奋力去做什么,能做什么样子,就做什么样子,做不到就撒手不管,大致衡量下时间,不重要的事情,领导不会查的事情,我就不做,把时间留给必须做的事情。以前我怕事情做不完,做不好,领导会批评。现在我不管事情做得好不好,只管做,做不完就做不完,反正我已经尽力了,心里没有预期值,也就没有害怕挨批评的念头了。
再说偷懒,其实是自我对自己的接纳,是一种自信,不做就不做,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去反思如果不做,工作会受到什么影响之类,其实,后果远没有那么严重。
我体会到活在直觉中,和活在客观中都是可以的。都不是活在思想中,活在大脑里。直觉自己的身心状态,判断出自己的客观能量,做出的决定是直觉的,而不是经过思考得来的。目的本位是客观的,为了实现现实的目的而行动。这二者结合起来,在大脑里就不会纠缠强迫思维,佛家讲的“不落思惟”,也是同样的意思吧?直觉和情感是紧密关联的,体验内心情感,其实就是在运用直觉,可见,情感也是体内客观存在的对象,可以被自我感知,这就为自我顺从情感提供了客体。不去用思惟,用直觉,用神去把握外在,去目的本位地行动,在客观中不丢了自己。
晚上睡觉,强迫思惟来了,听mp3,恬淡的女声,是我以前女朋友喜欢听的,我马上感觉到强迫思惟是:你失恋了!永远失去了她!我的心开始紧了,痛苦的感觉露出了头。我集中注意力,告诉自己,那是强迫思惟,我不用管他。我把注意力放在听觉上,放在歌上,被美妙的歌声打动了,感到情感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内心安静了,感觉自我在强迫思维之间,隔着坚定的,浓厚的,温暖的,流淌的情感,自我在情感的孕育下,很安全。我总结,欣赏艺术,也是把注意力投射到外界,和目的本位的道理一样。不同的是,艺术蕴含着美感,更能带来情感的共鸣,体验更美些,呵呵。
我隐隐约约对《自觉和领悟之路》一书中的一句话有些感受,大致意思是,“思想生吞活剥地进入了心灵”。挺有道理的。就和禅宗的机锋“你会不会?!”一样。佛祖灵山说法,不说一句话,摩诃迦叶会心微笑,心领神会。
我今天感觉,真理是要相信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也要向真理迈进。不去反思,不落思惟,不考虑失,只考虑得。我现在认知的真理是:失恋是人生一件平常的事情,更多的苦难还在后头,关键看你如何看待了。这就是命运,真理的化身。左右不了。对于已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只有忍受。不去用思惟,用身心忍受痛苦,反而会见到本性。苦难终归会过去。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26 21:11
以前我的理性太发达,自我骑着强迫思维在前面横冲直撞,把情感甩的远远的。我总是想把一个道理想明白,占有道理,获得满足感,优越感。现在我明白了“少想多做”的含义,在目的本位的行动中,体会道理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体会自己内心的情感,内外结合,为了目的而发动身体和精神。使精神和身体和谐互动。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感就会减轻了。
作者: daimon    时间: 08-12-26 21:24
情感不是公式,有“必须这样”,“那样不行”的条条框框。象哄小孩子一样,爱惜情感。不用思惟临摹情感的外形,“大象无形”。
作者: xlhljp    时间: 08-12-27 20:26
..
作者: xlhljp    时间: 09-1-1 20:46
接纳之法真好。
作者: daimon    时间: 09-1-2 21:17
标题: 我的感悟——生活态度(1)
前几天受到一位大贤的点拨,神经症的治疗不能仅仅以消除症状为目标,而是要让心灵成长,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他指出我之前看森田的书完全看错了,大方向就错了。我如梦初醒。我抱着治病的态度,学习、实践森田,吸取佛法,心中还是有个念头,就是把自己治好。现在我明白了,要改变先前的态度,着眼点不要放在病上,而是放在实际的生活上,努力实现自己的生的欲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大的方向。具体到日常的行为,就随机应变,不能拿病当挡箭牌。当然,要接受抑郁、强迫引起的精力不足的现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成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
  
作者: daimon    时间: 09-1-3 19:29
我今天体验到什么是态度。加班的时候,我用抹布擦实验台,心里有些强迫性的思惟,嫌麻烦,想早点干完回家。但是,我的手还是耐心地擦着,心中体验着不耐烦和认真做的两种情感,快擦完的时候,突然,我有一种感觉,感到一种情感,非常贴近内心,产生出来,我感到,我,外界事物(行动的客体),之间,就是这种情感,挺复杂的,似乎有点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觉心中认真的那股情感消失了,不耐烦的情感也找不到了,同时,还夹杂着一种预期情感,就是针对工作的,让我真的相信,对待这样的工作(擦桌子等),不需要太认真,下面的工作草草了事,赶快走人。我顺从着种种情感,手里拿着抹布,把它轻轻叠好。事后,我分析那种预期情感,实际上就是态度了,“态度决定一切”,体验某种情感,不知不觉就采取了相应的态度,就像对一个人反感,不知不觉就会对他冷漠一样,这就是自然。当然,态度也不是不变的,有目的的行动改变了情感,自然也就改变了态度。
     信心也是一种情感,当下的接纳自我,产生信心,紧张,焦虑都没有了。
作者: daimon    时间: 09-1-3 19:44
标题: 我的感悟——不能在发火的时候做决定
我的失恋是在一次争吵之后,我一气之下选择了分手。至今想来,有些不理智。我分析自己的想法,我认为,男女平等,男的不应该总是哄女的开心。抱着这种态度,矛盾开始激化。现在我想,其实男女天生不平等,女方弱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男的应该体贴女的,呵护女的。当然,事后诸葛亮,谁都做得。我想我从中得到的教训是,真理(或者事实)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如果人人都对真理了如指掌,那么哪里还会有神经症?如果知道真理是什么样子,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谁让它是真理呢?如果事先不知道真理是什么,茫然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忍受痛苦了,小心谨慎,避免盲目作出决定,待事后反思,再采取相应的行动,解决问题。
  所谓当局者迷。在当时的境遇下,失去了自我,忍受痛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谈不上服从境遇了。吃一堑,长一智。尽量不要发火。忍字头上一把刀啊!
作者: xlhljp    时间: 09-1-3 20:12

作者: alohi    时间: 09-1-3 20:20
支持楼主。
作者: daimon    时间: 09-1-3 22:12
标题: 我的感悟——浑然一体
今天我做了很多体力活,清理实验用品,还摸索扫描仪的用法。清理实验用品的时候,碟子很多,我慢悠悠地清理,没有一点想马上把它清理完的念头,只是那么做着,累了就停停,和同事说说话,然后继续,我感觉到,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上,同时能感到自己的体力累不累,没有太多注意力放在其它的情感上,一会,感到心中有种不耐烦的情感,不自知地大声唱出欢乐颂来,把周围的同事吓了一跳,我越唱越勇,情绪高涨,快活极了,不耐烦的情绪一扫而光。我想,这就是情感的自然流淌吧!毫无阻碍,自然天成。
      下午,我骑着自行车,脑中思惟纷飞: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语言和思惟都不足以描述生活的样子,生活本来就没有样子!所以,怎么样都无法把握生活。当时的我,自己在脑中疯狂的折腾,但是奇怪得很,没有强迫思维带来的难受,看来这种主动思惟和强迫思维性质还是不同的。反正,我悟到生活是不能把握的。在整个下午,我沉浸在这个悟境中,干什么都很自然,不去改变什么,很轻松,接纳了自我的一切,包括紧张、焦虑、不安,言语表达不出我当时的感受,反正就是自己放弃了改变自己,自己什么样就什么样,做不好就做不好,没有思考在里面,本来面目呈现出来。
    早上,醒来很抑郁,我一点也不慌张,慢慢品着胸口的压抑,想着再睡会,呵呵,我感到我能忍受住起床的抑郁了。我又想,还是起来,看看森田的书,有了目的,就慢吞吞地起了床。我现在面对痛苦,直面它,忍受它,虽然不像前几天那样,痛苦十分剧烈,要集中注意力观苦才能忍受,感觉自己还是能够在痛苦的同时,思考和行动,渐渐地忘了痛苦,好像是心口在痒痒似的。而且,痛苦过后,对自己有很深刻的感受,好像久别重逢一样,回想刚才的痛苦,有点悲欣交集的感觉。
作者: 波波    时间: 09-1-3 22:28
建议楼主将相关内容发在同一主题帖中,这样既方便战友们阅读及与你的交流,也不要占用版面的空间。

谢谢合作!
作者: 波波    时间: 09-1-4 12:11
标题: 回复 82# daimon 的帖子
“着眼点不要放在病上,而是放在实际的生活上,努力实现自己的生的欲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大的方向。具体到日常的行为,就随机应变,不能拿病当挡箭牌。当然,要接受抑郁、强迫引起的精力不足的现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成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说得好!!
作者: 波波    时间: 09-1-4 12:16
标题: 回复 83# daimon 的帖子
感觉楼主的注意力又用错方向了,不必过多分析自己的感受(情绪)。正确的做法是:不管情绪这样,顺其自然,如果感受到痛苦就忍受痛苦,如果快乐我们也享受快乐,可以观察(察觉)它,但不要分析它。而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日常的事情上 ,为所能为,为所当为。
作者: daimon    时间: 09-1-4 19:34
波波管理员,我的帖子看似都是感悟,大致相同,其实层次各异,放在一起,鱼目混珠,实在不妥。希望管理员海量,不要将我的帖子合并。
我不是分析感受,而是感知感受,把感知到的感受描述下来,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因为我本人有是很木纳,对感受不敏感,这样做是想让自己变得敏感起来。不是想改变自己。
作者: daimon    时间: 09-1-4 21:14
波波管理员,我以后同一天的帖子都放在一起,发到版面上,这样就不占地方了!
作者: 波波    时间: 09-1-5 13:33
标题: 回复 91# daimon 的帖子
我的观点:你的感悟就是你体验和观点,放在一起我觉得没问题呀,方便大家更全面的了解你的情况。

如果有那些你认为一定需要分开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如果合理我会支持你的。
作者: 远离颠倒梦想    时间: 09-2-3 11:48
我将余老师的话做了一下整理收藏。。。
作者: 开心果果    时间: 09-3-24 22:03
很好的东西 顶下 让更多人看到
作者: painer    时间: 09-4-3 18:40
楼主说:悲伤也好,快乐也好,都是对外界的反应,无所谓良性不良性。这句话显然不切实际!!忧郁的人没有正常的反应,应当开心却无法开心。应当烦恼,愤怒时候却像个懦夫!!
作者: painer    时间: 09-4-3 18:45
我感觉到我有新的体会,心里把生死置之度外,横下心,工作,该做什么,就奋力去做什么,能做什么样子,就做什么样子
对!!
作者: xiaobaobao    时间: 09-5-4 20:23
看啦一页帖子,楼主的感悟没看完,粗看啦一下越往后感觉像论文。结合自己感受谈谈,其实蛮多时候我们都是想的太多,思虑过多,容易钻牛角尖。简单问题复杂化。另外我觉得自己对自己实行心理治疗还是要有人指导好些或者说哪些得到医生认可的方式,以免误入歧途。毕竟我们不是专业医生。有些理论的方法对我们是否有效还值得检验。

个人一点想法 在这里发表
作者: xiaobaobao    时间: 09-5-5 10:20
看各位大侠在上面舞剑,我这个小学徒也想瞧瞧热闹,学个一招半式,能够强身健体足矣!!哈哈

所以说 事情无好坏 事情无对错
作者: susan2306    时间: 09-5-5 11:37
我来说几句:很多次,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看着我妈妈,不敢相信她还活着,不敢相信她从不曾放弃她自己和我们三姐妹。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她很烦,她会为掉了5元钱而心痛半个月。她的生活很苦,吃的很差,舍不得买肉吃。可她没得抑郁,很多时候我想放弃,但想到我妈妈,我就告诉我自己,我没权利。我妈妈也没什么文化。可我现在想明白了,为什么?因为她每天都是辛苦的上山劳动,下地干活,她没时间抑郁。去年她和我们一起住了一个月,她反而很焦急,每天唉声叹气。她觉得我们没买房子,经济能力还不够,所以她不能就这样住在我们家,让我们养。虽然她吃的住的都比老家好,可她心不安,最后她还是回去了。现在她白天去羊毛衫厂里拆丝,晚上回来炒茶叶(我继父白天去采来),每天炒到12点,很辛苦。我们叫她注意身体,可她总是顾不上。
作者: susan2306    时间: 09-5-5 11:42
她很辛苦的工作,赚的钱却不多,但她反而活得开心,觉得她自己还有价值,她还能帮上我们的忙。总是问我们钱够不够,不够问她拿。当然我们三姐妹哪里会问她拿钱呢。可她还是留着,她自己总是舍不得花掉。想起这些总是让我温暖,让我微笑,感谢妈咪!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