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国的心理支持系统是其精神卫生系统(Mental Health System)。这个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其科学的发展与社区生活的形成。美国的精神卫生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启蒙期:英属殖民地时期(Colonial Period) - 十九世纪末叶。
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从病人是魔鬼缠身,或者有反宗教的罪恶倾向,发展到医学认识的水平。美国的精神病之父,又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Benjamin Rush,首先提出了精神病与情感异常的成因学是以生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Caplan,1969)。美国引用了十八世纪在英国发展起来,由医生主持的“道德疗法”(Moral Treatment)。在宾西法尼亚州建立了第一所精神病院:Quaker-Run Phennsylvania Hospital。
形成期: 二十世纪初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0)
这个时期,美国完成了工业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改革。两次世界大战都未曾波及其本土,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全盛阶段。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高度竞争、迅速淘汰和通货膨胀,使得人们普遍存有一种焦虑情绪(Anxiety)。其次,尽管工业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得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准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贫富的差距却加大了。后者造成了社会心态的失衡。特别是经历1930年左右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大量的失业人口,与此同时增长的犯罪率,迫使美国政府逐渐成为社会保障系统和精神卫生系统最坚强的支柱。
1946年,通过了“国家精神卫生条例”(National Mental Health Act)。宣布了政府对精神卫生事业的责任。此后,国家拿出大笔基金培训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支持心理学研究,并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精神卫生服务项目。1949年,成立了以公共卫生、教育、福利为目标的“国家精神卫生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至今,NIMH一直是美国精神卫生的教育、防治和研究的核心机构,支持着社会的健康和稳定(Seeds, 1990)。这个时期,美国心理支持系统形成的两大特点为:(1) 政府的干预与法定化;(2)心理卫生事业从单纯的医学科学导向,过渡到一个与社会保障系统相结合的强大支持系统。在精神科医生逐渐被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知识武装起来的同时,发展起一个数量庞大的社工(Social Worker)队伍。社工以社区为单位,解决着人们从衣、食、住、行,到职业教育、再就业、心理异常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成熟期:1950 - 至今
美国的精神卫生系统不断增长与发展。同时,又不断面临现代化后(Post-Modern) 的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二次大战后的迷茫,越战失败后的失落感,人权运动的兴起 (以黑人为主的种族运动和妇女运动),经济发展的缓慢,公立教育的滑坡,青少年犯罪的激增等等。这些现代丰裕社会的共同问题,给予美国和世界的心理工作者更大的挑战。他们的挣扎与进步,注定将给予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急需形成新的心理支持系统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一个深刻的变革。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开放,使得一个具有五分之一人类的东方文明古国开始了其工业化、现代化的艰苦历程。中国在世界上有了一个全新的形象。近十年来,走进任何国家的百货商店,你都会发现其中充满了“中国制作”(Made In China) 字样的商品。走进美国所有第一流的大学和高科技研究机构,都有大批的中国学生与学者在作开拓性的研究。走进中国人的家庭中,二十年前的半导体收音机已被彩色电视所取代。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态度举足轻重。越来越多的重大国际会议要在中国召开。中国的崛起,使得东、西方世界力量的平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Caplan, R.B. (1969) "sychiatry And The Commun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New York: Basic Book.
Nacman, M. (1977) "Mental health services: Social workers." In Encychopedia of Social Work (17th ed., Vol.2)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Seeds, Roberta G. (1990) "Clinical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许新东: "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1992; 1: 9.
王蕾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卷(4):145.
于守臣等: "141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10卷(1):7.
彭贤智等: "二年制师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卷(1): 41.
丁锦红等: "大学生焦虑情绪初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卷(4): 153.
本文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第2期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2-28 10:57
很赞成徐博士的意见,中国目前太缺少合格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社会支持系统也不完善,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好重,自己的水平急需快速提高,为了帮助自己,也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人。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8-22 21:16
好贴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