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曾读过一句诗:对我而言
我用绘画造成的错觉最真实
其余的则是流沙
——— E·德拉克瓦为大千世界增添了一个天地
——— H·弗西翁
六朝至唐五代: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分流所以,书中详论了宋代之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及士大夫禅,理学家禅,诗学与禅学;元明之“全真”之禅化,念佛禅之泛滥,阳明禅之崛起,儒士禅悦及士大夫逃禅;清代,禅僧平交王侯,遂有禅宗门户和意气之争,更有雍正以人主之身干予僧诤,使禅宗思想完全纳入世俗社会,另一方面,乾嘉学派对禅宗的批判,今文经学家及近世学者、禅者对禅宗思想的改造,又使禅宗“以新的姿容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宋代:禅宗思想的综合与渗透
元明:禅宗思想之变异
清代:禅宗思想之入世转向
禅宗之禅,是中国僧人和学者,借助创造性翻译,而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是借佛教之躯,而赋庄老之魂。
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辩证思维。这里面当然把拈花微笑,一苇渡江,一花五叶等禅宗经典传说一笔勾销,这早为学界共识,但他认定庄老为禅宗思想的唯一真正本源,则为颇大胆之新论。在他看来,达摩创立之禅,是以“定”为核心的禅定之禅,习禅之禅,与后世禅宗思想之禅完全无涉。禅宗思想之禅,“它基于老庄自然主义的立场”,“以筌蹄鱼兔得意忘象的思辩方式,凸现离相、离念、离言的否定性思维。”所以“禅、定分途”。因而禅宗思想之禅与印度的入定、入静之法,与达摩面壁观心之说都相迥异,它是:
纯粹中国化的,大众化的老庄哲学。它的发端不是达摩,它的传承也不是达摩至弘忍的单传直指,以心传心。
禅宗思想的形式……是由道生、僧肇奠基,终至《坛经》而系统化、大众化的哲人之慧。中国禅宗思想无疑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但是否就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仍费斟酌。不过他的强调禅宗思想的中国本源,强调印度禅之“定”与中国禅宗之“慧”的分途,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禅是一种意境;一种力图摆脱思维羁绊,超越相对,涵盖相对,游行自在的意境。这里强调的是禅之难以言说性,禅之心灵化,禅之无限的超越境界,以及禅之思维的直觉性。
感觉仿佛应该是麻天祥先生写作此书的背景,假如臆想不对,那么,至少应该成为我们阅读此书的一种心境。也许,倒是他自拟的一联更为相契:苍苔爬上小筑 黄昏
如一袭僧衣那么披着
醒时 一灯一卷一茶盏
睡时 枕下深沉的泥土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