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贝克的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木碗
时间:
08-8-26 22:44
标题:
贝克的选择
著名心理学家贝克(Aaron Temkin Beck)是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CT)的创立者,编制了著名的贝克抑郁量表(BDI),在抑郁症这个领域做出了拓荒性的努力,在心理学和医学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贝克的父母是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贝克的母亲生了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大儿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贝克的姐姐在他出生前两年死于流行性感冒。两个孩子的死亡对贝克的母亲打击很大,以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直到贝克出生后才得到一点缓解。
两个孩子的不幸,让这位可怜的母亲将全部精力都投注于这个最小的孩子身上,贝克受到母亲的过度保护,但他并未因此而免于不幸。
贝克3岁时患上百日咳,还有慢性气喘,这让他对窒息感到非常恐惧。当他和哥哥玩耍时,哥哥将枕头压在他脸上,他会害怕不能及时拿开而窒息死去。
贝克7岁时,他在玩耍中不幸摔断了手骨,因受损骨骼感染导致了败血症,这次意外让他差点死去并因此而留级。这让贝克对手术、血、受伤、乙醚等等诸多事物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害怕死亡,担心被遗弃。
病愈后,一年级的贝克被留级,他出现了焦虑、恐惧和逃学现象,觉得自己很无能、愚笨。到12岁时,看到电影中的医救场面都会晕倒,他经过隧道会感觉窒息、恐惧,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闻到乙醚味道会头昏晕倒,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有一大堆的恐惧症。
贝克非常希望摆脱这些困扰,解决自身的恐惧症,所以他选修了医学院的课程,毕业后到医院实习,选择了神经科做为自己的专科,进入精神医学领域。
这位著名心理学家的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有家族史的病友常常会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给抑郁症贴上一个“天生”的标签,用“内源性”解释一切,用客观因素和外界刺激做为无能为力的有利证据。贝克的母亲患有抑郁症,贝克很小就出现恐惧、焦虑表现,这与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有必然的联系。但贝克看待他母亲的影响,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做出了解释,他觉得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波动和不稳定,使得他通过与母亲相处的经验,能够对别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一位心理学家对他人情绪变化反应迟钝麻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从这点来说,不利因素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贝克小时候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他清楚地记得一年级老师对他的作业大吼大叫,让他感觉自己非常愚蠢。我们都曾经受过伤害,没有得到认同和尊重,感到自卑,对自己过低评价。而贝克并未因此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他不喜欢比别人落后,不喜欢自己比别人笨的感觉,努力克服困难,到三年级时便赶超了他的同学。后来他说:“如果我掉进洞里,我可以自己爬上来。我可以自己来,这种经验对我影响很大。”绝不言败的态度,让贝克把不利之处变成了有利因素。
贝克那一大堆的恐惧症是他选择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原因之一,“
在医院实习期间,他要求自己按照规程去做。在手术旁当助理时,坚持在那里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虽然满头大汗,但坚持的过程发现那种恐惧感开始消退,以至消失。他回忆说,我是透过经验学习系统脱敏,你只要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往往就不会焦虑。如果处于被动无法做事,焦虑就会上升
。”(摘自《认知治疗》)
我们受到抑郁、焦虑、恐惧的困扰,如果因此回避正常生活,用逃避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却往往只会因为自责愧疚,因为那种无能为力感、那种无望无助感使得自己的精神压力更大,症状变得更为严重,从而更感觉自己做不了事,没法做事,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而贝克选择的是在对血、受伤、手术、乙醚感到恐惧的同时,站在手术台边坚持做事,认真做事。也恰恰是这种选择缓解了他的恐惧和焦虑。
为什么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儿子,一个从小就有各种恐惧症尤其是对医疗方面产生恐惧的人,却能在医学上创造奇迹,解除了许多人的心理疾苦,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
只是因为他的选择。
贝克没有选择逃避和埋怨,贝克选择的是坚持和努力。
你也有你的选择。
作者:
夏秋
时间:
08-8-26 23:57
我选择避开“血、受伤、手术”;
我敬佩贝克的选择和贡献
作者:
starlamb
时间:
08-8-27 06:39
以为。。。觉得。。。可能。。。常常给我们带来很多自己“幻想”的事实。
人啊。。。还真的不能忘记还是可以有选择的权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8-8-27 07:27
我们受到抑郁、焦虑、恐惧的困扰,如果因此回避正常生活,用逃避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却往往只会因为自责愧疚,因为那种无能为力感、那种无望无助感使得自己的精神压力更大,症状变得更为严重,从而更感觉自己做不了事,没法做事,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而贝克选择的是在对血、受伤、手术、乙醚感到恐惧的同时,站在手术台边坚持做事,认真做事。也恰恰是这种选择缓解了他的恐惧和焦虑。
佩服贝克,学习贝克!
作者:
木碗
时间:
08-8-27 16:02
我最喜欢这句:如果我掉进洞里,我可以自己爬上来。我可以自己来。
作者:
波波
时间:
08-8-27 16:29
“在医院实习期间,他要求自己按照规程去做。在手术旁当助理时,坚持在那里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虽然满头大汗,但坚持的过程发现那种恐惧感开始消退,以至消失。他回忆说,我是透过经验学习系统脱敏,你只要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往往就不会焦虑。如果处于被动无法做事,焦虑就会上升。”(摘自《认知治疗》)
这里所说的做法符合森田疗法的观点,感觉森田疗法对焦虑症和疑病性素质引起的神经症的治疗与调节较为有效,但应用于抑郁症时,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体验与做法和用于焦虑症等神经质症的有很大的不同。希望大家注意体验,并能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我们受到抑郁、焦虑、恐惧的困扰,如果因此回避正常生活,用逃避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却往往只会因为自责愧疚,因为那种无能为力感、那种无望无助感使得自己的精神压力更大,症状变得更为严重,从而更感觉自己做不了事,没法做事,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我认为,在抑郁症症状严重时,要顺应当时无可奈何的状态,承认我们“病了”的事实,好好休息。没有必要因为我们有严重的厌倦感和失去做事情的意欲、兴趣和动力而自责(但我们身处抑郁症时,自责是我们当时一个明显的扭曲、负面消极的心理症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样一来,尽管我们痛苦,但不至于失去理性),也没有必要此时勉力去行动,而是进行积极的治疗与调节,静待恶劣期的过去,等到自己的意欲、兴趣和动力恢复时,再好好的发挥此时“生的欲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注意此时期不能过于劳累,如有疲倦感就马上休息。
我认为,这就是抑郁症的症状严重时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作者:
琴川杨
时间:
08-8-27 18:21
原帖由
波波
于 08-8-27 16:29 发表
这里所说的做法符合森田疗法的观点,感觉森田疗法对焦虑症和疑病性素质引起的神经症的治疗与调节较为有效 ...
说得过一点,森田治疗其实就是一种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8-28 00:05
森田对抑郁有效吗?好像无效吧
作者:
波波
时间:
08-8-28 11:16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也可以这么说。
森田疗法要求我们改善认知,并身体力行,让自己去体验“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同的病症其操作方式需要有所不同,如抑郁症与传统森田疗法治疗的神经质症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我注重的是森田理论和观点、理念,而非其传统的治疗模式。
作者:
波波
时间:
08-8-28 11:26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在抑郁症方面应用森田疗法,在大的方面是相通的,但具体的操作、理念(即认知和行为)和传统森田疗法的治疗对象所采用的有较大的不同。
其实,我觉得,把某种疗法命名为什么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采用的方法合适自己,对自己有效果。
作者:
木碗
时间:
08-8-28 22:37
各种疗法是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解决同样的问题,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