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暗示---三杯水
[打印本页]
作者:
diliudu
时间:
08-7-3 10:59
标题:
暗示---三杯水
原文摘自‘杨凤池焦点咨询对话录’-----梦的信徒
供大家品鉴。
咨询师:你对自己的变化感到很困惑,我倒觉得可能你本身感觉就比一般人灵敏,对周围的事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现象比较敏感。要不咱们现在来做一个小试验,看看你的嗅觉灵敏度怎么样,好不好
?7
来访者:测嗅觉
?
好吧。
咨询师:在你面前摆了三杯水,杯子上分别贴着标有
l
、
2
、
3
的标签,便于我们鉴别。我的助手在准备这三杯水的时候,往其中一杯里滴了白醋,还有一杯滴了汽油,第三杯是清水,什么也没放。这三杯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现在我想请你鉴别一下,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滴了白醋,哪一杯滴了汽油。
来访者:等一下。
(
依次闻三杯液体
)
咨询师:滴的比较少,要仔细闻,才能闻得到。
来访者:我可能最近感冒吧。
咨询师:没闻出来。
来访者:嗯。
咨询师:我们以前也做过同类的试验,一般人至少能分辨出一种。要不你再仔细闻闻。
8
来访者:觉着好像不太一样。
(
又依次将三杯液体闻了一遍
)
咨询师:或者能鉴别出一种也行。我是不知道哪一杯里加了什么液体,因为助手操作的时候,我不在场。
来访者:这个有点酸吧,应该搁白醋了。
(
指
l
号杯
)9
咨询师:还有哪个有点汽油味呢?
来访者:是不是水太多了
?
咨询师:我们就是要在很多水里面加一点其他液体,看看你的灵敏度怎么样。
来访者:应该是这个加了汽油。
(
指
2
号杯
)
咨询师:那就是说这杯是白水了。
(
指
3
号杯
)
来访者:是。
咨询师:那我闻闻这个是不是白水
(
闻
3
号杯
)
,我这鼻子可能比一般人都要灵。汽油有挥发性,不能离太近。这个有点汽油味,你再闻
闻。
10
来访者:是,好像这一杯是有点。
(
闻
3
号杯
)11
咨询师:这杯是有点汽油
(
指
3
号杯
)
。
来访者:对。
咨询师:我现在告诉你答案吧,这三杯其实都是白水。
来访者:我就觉得好像是一样的。
咨询师:那为什么你没有坚持自己的判断,而是在我的引导下,改变了两次主意?
来访者:我觉得您是专家,您说的话应该都是有道理的。
咨询师:这是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一种现象,叫暗示现象。就是当某一个人有比较强的权威性时,其他人就容易相信这个人所说的话。因为我在这个地方好像权威性比你稍高一些,所以即便你认为是白水,只要我说是汽油,你就努力从中寻找汽油的味道,就找出些许来。其实你的嗅觉还真是不错,因为一开始,就是什么味都闻不出来。
来访者:您的意思是说我比较容易受人暗示
?
咨询师:在正常人群里,大约有
20
%~
30
%的人容易受别人暗示。比如大家都说什么,他就容易信什么。而大部分人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只相信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鼻所闻的事实,别人说什么都不为所动。但是我们通过这个试验看出来,你属于容易受暗示的这种性格特点的人。
12
来访者:可刚才您说这杯是醋的时候,我似乎确实闻到酸味了,这是怎么回事
?
咨询师:假如我们想着这杯水就是醋,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去寻找醋的味道,哪怕这水里没有醋,我们也会把周围环境里的一点不同于白水的味道,解释为从这杯水里散发出的醋味。这时候就不是在嗅觉细胞、嗅觉感受器这儿传进去的醋味,而是在大脑中枢分析醋味的地方,闻到味了。
来访者:就是主观认为有醋味,然后鼻子就闻到醋味了。
咨询师:对。我注意到你在一开始没闻出味的时候,加了一句话,说自己最近有点感冒。
13
来访者:嗯。
咨询师:在我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首先怀疑的是自己没闻出来,而不敢认为是我说错了。易受暗示的人,通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不坚定的特点。你是这样的人吗
?14
作者:
cctvcom
时间:
08-7-3 17:24
我觉得这个实验设计的不够合理。首先即使普通人面对一个权威的提示——三个杯分别盛不同液体。并且面对一个客观的现实——这三种液体极难分别。不是普通人可以分别。甚到要区分会涉及到更专业的器械。而不是可以依普通的常识可能判断。那么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普通人一般都会进行表面的判断。就像某项测试。给定几个选项。即使不会也要进行选择。如果不选那肯定是错的了。这里并不存在一个暗示的问题。第二。如果这里存在一个暗示的话。那么还需放上一个前提。就是两者之间是就液体分辩进行的专业测试。比如被测者是学习液体分辩的。这样才存在“暗示”的必要。而本实验的背景是心理测验。被测者是来寻求心理救助的。而并不必然具备分辩液体的知识。所以看起来是测试者在诱导被测试者。是来验证测试者的“暗示”理论的。而根本与心理救助无关。脱离了设定的背景。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并不使人信服。第三。比较合理的暗示。应该是基于普通的常识。在分别比较大的情况下。就使人改变判断的初衷。例如本实验中。一杯比较重的汽油味。一杯比较重的醋味。一杯白开水。然后通过设定某些假设。某些暗示。来摇摆被测者的判断。当然还得针对被测者的实际需要。如果被测者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就没必要这么做了。因为这必竟不是普通的对话。是要针对特定的心理救助而展开的。所以读了这个文觉得杜撰的意味太重。忍不住说两句。
作者:
diliudu
时间:
08-7-4 17:55
标题:
应该不是杜撰
我只是摘录了他很长一个咨询案例中的一个小的环节,主要是想说明暗示的作用。
CCTVCOM说的情况,还可以那么去看,如果把杨凤池老师换成3个和咨客身份相同其他人,
而这3个人又都认为水里有放醋和汽油的情况,而且该咨客听到他们的结果。
因为从众心理的影响,我估计该咨客还是可能辨别不清。
容易受暗示人的心理特定就是容易受外界环境和评价的影响。
作者:
小丑之夜
时间:
08-7-4 19:04
三个俯卧撑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