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认识误区 |
【本期关注】 今年5月底,在中德心理治疗大会上,崔永元透露:自己的抑郁症基本康复了。近年来,名人患抑郁症的新闻层出不穷,关于抑郁症的宣传也不少,许多人也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了解抑郁症的人并不多,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国家级心理治疗师杨勇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人们对抑郁症依然存在误区。 ◆◆现状 错误理解抑郁症 后果很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会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而且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癌症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能是导致诱发某些癌症的荷尔蒙改变的原因。 中国的现状也不容忽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其中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将死于自杀。“抑郁症患者的增多与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沟通时间少,情感障碍有关系。”杨勇超说,“不少人轻视抑郁症,坚信自己可以调节;有的人简单地认为抑郁症是心眼太小、胡思乱想所致等,事实上这些都是对抑郁症的误解。”在10多年临床工作中,杨勇超常常见到一些患者,因为错误认识抑郁症,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走向自杀。 ◆◆远离抑郁症 8大认识误区要搞清 ○误区1有了心理问题自己可以调整 事例:因为工作受挫,王大姐的心情很不好。王大姐自认为心理素质还好,自我调整就可以了,可两个月了,她仍感觉筋疲力尽,面容也苍老了许多。看了许多关于抑郁症的书籍,王大姐还是不相信自己会得抑郁症。 专家解析:工作中难免有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情绪自然也会有所波动,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可以应对挫折,自我调整过来。如果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能在2周内自我调整过来,建议立即接受医生的心理辅导。 ○误区2旅游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事例:刘阿姨近来情绪很低落,不和老姐妹玩耍,见了孙子、孙女也高兴不起来。孝顺的女儿就陪刘阿姨外出旅游散心,但是旅游两周回家后,刘阿姨情绪不见转好,反而更低落了。 专家解析:情绪不好时,通过各种方式调整放松,可以改善情绪。但如果情绪不好已发展成了抑郁症,调整放松就不会有太大效果,必须立即接受治疗。理论上来讲,个别抑郁症患者病情也可以自愈,但这种自我恢复需要很长时间,且在病情自行恢复过程中,需要忍受长时间的痛苦。 ○误区3抑郁症不会有身体不适症状 事例: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老张身体出现不适。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精神科大夫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解: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是抑郁症? 专家解析:有些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躯体的各种不适,经过检查,躯体没有疾病。遇到这种排除躯体疾病后的患者,经过专科医生的仔细询问,能发现患者内心存在着无愉快感、无兴趣、精力缺乏等抑郁体验。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作隐匿性抑郁。经过抗抑郁治疗后,躯体不适将缓解。 ○误区4抑郁症不用服药 调心就可以 事例:胡先生天天为家庭问题发愁,经过诊断,患了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胡先生认为心理治疗就行了,用不着吃药。 专家解析: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各种方式,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才进行心理治疗。 ○误区5忽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 事例:爱人有外遇,王女士患了抑郁症。医生叮嘱家属,她有自杀倾向,可家人并不认可。结果,当天晚上,王女士吃了一瓶安定,经过抢救后脱险。 专家解析:抑郁症患者长期心情低落,一旦下决心自杀,意志很坚定。因此,抑郁症患者只要有自杀倾向,就必须严加护理。 ○误区6抑郁症是“想”出来的病 事例:李先生由于工作岗位调动不顺心,为此郁郁寡欢,被诊断得了抑郁症。单位的人却认为他是想不通,不是病。 专家解析: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临床已经证明,抑郁症的发生同某些躯体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有关。 ○误区7服用精神类药物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事例:老刘按医生建议,服用某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服药后胃部不适,老刘打开说明书一看,吓了一跳,这么多副作用,这药能吃吗? 专家解析:传统的三环类的药有睡眠增多、低血压、口干等不适症状。后来的药物有百优解、帕罗西丁等,它们是选择性抑制,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误区8抑郁症治不好 事例:高女士得了抑郁症,按照医生建议,服药治疗。一星期后,病情却没多大变化,她和家人嘀咕:这病好得了吗? 专家解析: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正规抗抑郁治疗后,病情会逐步缓解。但服药的头两个星期,病情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善,这是由抑郁症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