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4-23 16:23 标题: 四种人际交往心态(美国心理学家Thomas Harris) 法律系毕业的明浩进了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在这个唇枪舌战的天地里,他认为自己终于走进了可以用法律来规范的世界。尽管从助理做起,明浩还是认为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会有充分发挥的地方。大学四年,他一直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住同一间宿舍。在这几年里,不管大小事,只要自己有一点理,明浩一定会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为自己讨个公道,事事占理,回回不饶人。结果被周围人认为是偏执、自以为是,甚至有精神病倾向。而在明浩看来,除了那一条条的法律,没有什么人情,没别的理。所以他总是认为自己得理,而不惜跟所有的室友、老师、同学,甚至是商店的服务员翻脸。最后,还认为自己被周围的人逼到了绝路,差点做出极端的事情出来。毕业后,明浩却还是难以跟同事们相处,仍然生活在忿忿不平的恼恨中,三天跟同事争吵,五天跟上司冲突。他觉得这个世界不知道怎么了,开始对未来失去信心。
分析上面的案例,在明浩的认知世界中,法律的条款就是辨别是非曲直的唯一方法,凡事大小只能用法律来衡量对错,而只有明浩自己在按照法律办事。对于明浩跟周围人的关系,可以简单用五个字总结——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是美国心理学家Thomas Harris提出的四种人际关系中的一种。Harris提出四种人际关系状态:你好,我不好(You are ok,I am not ok);你不好,我好(You are not ok,I am ok);你不好,我不好(You are not ok,I am not ok);你好,我也好(You are ok,I am ok)。
持“你好、我不好”生活态度的人通常依赖心较重、自卑,习惯退缩、逃避、缺乏主动性,习惯看人脸色,以弃权来拒绝参与人际活动,他们通常说的话是:“我不会”、“我什么都做不到”、“不知该从何谈起”。
认为“你不好、我好”的个体往往自大、刚愎自用、骄纵自恃、遇事常与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得理不饶人、不重视他人的感受、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常出现在他们思维和语言中的是:“滚开”、“我不在乎”、“反正就是这么回事”、“这是我的权利”。明浩就属于这样一类个体,他不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信任他人,除了自己,全世界都是谬误。
持有“我不好、你不好”生活态度的个体常常心怀敌意,认为天下乌鸦都一般黑,他们消极退缩、绝望,经常说的是:“何必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恨你”等。“我不好,你不好”与“你不好,我好”不同的是,这类个体不会主动进攻,而是被动防御,他们不容易跟他人起冲突,但是也别指望他们会主动示好或者主动解决已经发生的冲突。
而只有认为“你好、我好”的个体重礼尚义、不忧不惧,有自知之明且敢冒险,他们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抱着“爱的路上有我和你”的态度,他们相信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竞争的伙伴则以英雄所见略同相待,可以经常听到他们说这些话:“嘿!你好”、“谢谢”、“真好”、“我喜欢你”。他们不仅珍视自己,同时也信任他人。这类人通常生活轻松、幸福,即使跟他人发生冲突,也能尽快地圆满解决,促使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4-23 16:25 标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活,都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活动中的相互支持,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行为、情感的沟通。一个不善于交际,没有正常人际交往的人,就会在自己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分开。这就必然妨碍个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中学时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向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求。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对正处于学习生活适应期和心理转型期的大学新生尤为重要。
(一)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