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中毒的父母》 [打印本页]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2:23
标题: 《中毒的父母》
1、完美父母的神话

 

      1、完美父母的神话


  古希腊人有一个难处。那些从奥林匹亚山顶的天

台向下俯瞰的神仙们可以对希腊人所做的任何事做


出宣判。只要一不高兴,可以立即惩罚他们。他们

不需要仁慈,也不需要公正,甚至连正误都可以不

究。事实上,他们可以全然不讲道理。一旦心血

来潮,便可以将你变为山谷中的回音,或者罚你永

永世往山上推石头。不用说,这些法力无边的众

神喜怒无常,在他们肉体凡胎的仆人中引起了不小

的恐惧和迷惘。

  许多畸形的家长—子女关系也与此相似。喜怒


无常的父母在孩子眼里也是令人生畏的神。很小的

候,我们神圣的父母对我们就是一切。没有父

母,我们便会缺少关爱、无人庇护、流离失所、食

不裹腹,生活在持续的恐惧状态中,眼睁睁地等着

自己孤单地死去。他们是我们全能的供养人,我们

需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  

  没有人或事情可以比照他们,我们便认为他们


是十全十美的父母了。随着我们的天地向婴儿床以

拓展,我们自然就需要维护这种完美的形象,以

抵御越来越多遇到的未曾知晓的大事情。只要我们

相信父母是完美的,便会感到有个保护人。  

  在我们生命的第二和第三个年头,便开始想要


独立了。我们不情愿接受拉屎撒尿的训练,忘情地

使用着我们的“两条小腿”。我们拥抱不这个字

眼,因为它使我们多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而是

只不过是一种默认。我们拼命想培育自己独特的身

份,建立自己的意志。  

  进入青春期,试图摆脱父母的过程便达到了高


峰,此时我们已经敢于以积极的姿态审视父母的价

观、趣味和权威。在一个理性稳定的家庭里,父

母是经得起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相当一部分焦躁情绪

的。

他们多半尽量宽容孩子身上崭露的独立性,如果严

格说来不是在鼓励这种独立性的话,“这只是人生

一个阶段”成为通情达理的家长表达自信的标准

用语,这些家长没有忘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意识

到孩子的反叛只不过是情感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  

  中毒的父母就不是这么通情达理了。从孩子学


会大小便起直到青少年时代,他们往往会把孩子的

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他们通

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来维护自己。他们非

但不去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反而不自觉地在破坏

它,还常常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

们会说些“这是在培养他的性格”或“她得懂得是

非”之类的话,但是,他们那负面的攻击手段的确

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他们萌动的独立感。

不管这些父母如何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这类攻击总

使孩子摸不着头脑,在其所具有的凶狠性、激烈

性和突然性面前表现得狼狈不堪。  

  我们的文化和宗教在维护父母权威至高无上方


面几乎是一致的。对丈夫、妻子、恋人、兄弟姐

妹、上司和朋友发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父母直

言相抗却几乎是禁忌。对于“不能同妈妈顶嘴”或

者“你怎么敢冲着爸爸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是

耳熟能详了吗?犹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的

传统,通过宣告“圣父”如何如何,以及指示我们

“孝敬你的父母”,将这一禁忌供奉在我们的集体

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中了。在我们的

学校、教会、政府(政府宣扬“重新重视家庭的价

值”),甚至公司中都能发现这一思想的影响。根据

传统的思想,父母有权控制我们仅仅是因为他们给

予了我们生命。
  

  因此,孩子就得由神圣的父母掌握了,他们也


像古希腊人一样,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次闪电会是怎

的。但是中毒父母的孩子知道闪电是迟早要来

的。这种恐惧是根深蒂固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强烈。在每一个曾经受过虐待的成年人的内

心深处—甚至具有很高成就的成年人的内心深处—

他依然是个虚弱无能、担惊受怕的孩子。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2:31
标题: 2 姑息神的代价
2、姑息神的代价

 

  

  当孩子的自尊心遭到打击,他的依赖性增加了,

也愈加相信自己需要父母的保护和供养。情感攻击

和身体虐待对孩子造成的惟一影响就是他或她是否

要为中毒父母的行为承担责任。问题是,无论父母

是多么刻毒,你还得神化他们。即使你在某种程度

上已经知道父亲打你是错的,可能还觉得他有理。

理性上理解了,却不足以使你在感情上相信自己是

没有责任的。正像我的一位患者所说,“当时我觉

得他们十全十美。所以当他们待我不好的时候,我

想还是我不对”。

  在对神圣父母的这种信仰中有两种中心学说:  

  1.我坏,父母好。  

  2.我弱,父母强。  

  这些固执的信念甚至在你摆脱了对父母物质上


的依赖以后还可以在心中存留好长时间。这些信念

支撑着你对父母的信仰,使你回避这样一个痛苦的

事实,即你神圣的父母实际上在你最易受伤害的时

候背叛了你。  

  朝着掌握自身命运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自己面对


这一事实,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如果你已经开

始阅读本书,那就是说你已经做出了改变的承诺,

这也是需要勇气的。“他们永远不允许我忘记我是

如何让他们丢脸的”  

  桑迪—一个引人注目的棕色女郎,从外表看来


“无所不能”。当她头一次来找我咨询时,情绪极

为低落。她对我说她生活中事事都不如意。她在一

家有名的商店里已经做了好几年插花设计师,一直

梦想着能开办自己的店。但是却总认为自己不够精

明,不会成功。她极为害怕失败。  

  两年多来,桑迪也一直想怀孕,却始终没能如


愿。在谈话期间我注意到不能怀孕已经使她对丈夫

产生了怨恨,觉得夫妻关系很不协调,尽管丈夫还

是真心理解她、爱着她的。最近她同母亲的一次谈

话,使问题更严重了。  

  怀孕这件事真把我从精神上给缠住了。和母亲


吃中饭时,我对她说了自己是多么失望。她却对我


说,“我敢打赌就是你当年那次流产造成的。主无

处不在。”从那天以后我就老是在哭。她永远不会


让我忘记那事情。  




  我问她流产的事。她开始有些犹豫,后来说了

实话:  

  这事发生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父母都是非

常、非常严苛的天主教徒,所以我上的是教区学

校。我发育得早,12岁时已经5.6英尺高,重130

磅,戴36-c的胸罩了。男孩子开始注意我,对此我

感到很得意,这可把我父亲气坏了。他头一次看到

我同一个男孩子接吻互道晚安的时候,大声骂我是

婊子,那声音整个街区都听得见。事情打那以后一

发而不可收。每次我同男孩子出去,父亲都说我会

下地狱。他一直不肯罢休,我觉得自己反正完了,

所以15岁的时候就和这个家伙睡了。算我运气不

好,怀上了孩子。家里人发现以后,都快疯了。后

来我告诉他们我要做流产,他们大发雷霆,朝我喊

了足有一千遍“下地狱的罪”。如果我原来还不够


下地狱的话,这件事肯定就把它定下来了。我惟一


能让他们在同意流产的文书上签字的办法就是威胁

要自杀。  

  我问桑迪流产以后她的情况怎样。她的身子在

椅子上萎了下去,那沮丧的神情让我心痛。要谈的

是一桩弥天大罪啊。我是说,在这以前父亲让我吃

尽了苦头,但流产后我甚至觉得没有权利再生存下

去了。我越感到羞愧,便越想把事情弄好。我只想

让时钟倒转,找回小时候享有的爱。但他们却从来


不放过旧事重提的机会。他们反反复复、絮絮叨


叨,总是谈着我干的事和给他们带来的屈辱。我不

能怨他们,我不该做那件事—我的意思是说,他们

在道德上对我期望很高。现在我只想向他们将功补

过,因为自己的罪过让他们伤透了心。所以他们让

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可把我丈夫气坏了,我

俩为此吵了不少架。但我还是要这样做,我只是想


让他们原谅我。  


  当我倾听着这可爱的年轻女人的谈话时,感到

深深震撼着我的是她父母的所作所为给她造成的痛

苦,以及她为开脱造成这些痛苦的责任所花费的巨

大气力。她似乎是在拼命想让我相信自己的遭遇是

咎由自取。父母固执的宗教信念加重了桑迪的自责

心理。我知道,假如桑迪能够意识到父母对她是多

么冷酷,是如何在感情上摧残她的,那么我治疗起

来就得心应手了。我认为此时不表态是不对的。  

  苏珊:你知道吗?我听了十分生气。我认为你

的父母对你太差劲了,我认为他们不该用宗教信仰

来整你。我觉得你根本不该受这番罪。  

  桑迪:我犯了两条下地狱的罪!  

  苏珊:想想看,你当时只不过是个孩子。也许

你是犯了错,但也用不着永远向他们赎罪。
连教会

还允许你改悔,重新开始生活呢。假如你的父母真

像你说的那么好,他们就该同情
。桑迪:他们想

拯救我的灵魂。假如不爱我,他们才不会在乎呢。
  

  苏珊:
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下这件事


吧。假如你当时不流产会怎么样?你会有一个小女

儿,长到今天也该有16岁了吧?  

  桑迪点了点头,想弄明白我这样说是什么意


思。  

  苏珊:
如果她怀孕了怎么办?你会像你的父母


对待你那样对待她吗?  

  桑迪:永远不会。 
 

  桑迪悟出了她的话所必然引出的推论。  

  苏珊:你会更加爱怜她。你的父母当年也应该


更加爱怜你。这是他们的过失,不是你的过失。  

  桑迪花了半生的时间在内心深处精心筑起了一


堵防卫墙。这种防卫墙在有着中毒父母的成年人中

太常见了。墙的心理构件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是

桑迪的这堵墙中最普遍的、最主要的材料是一种特

别坚硬的砖,叫做“否认”。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2-24 12:36 编辑 ]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2:46
标题: 否认的力量
3、否认的力量

 

     



  认既是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心理防卫形式。它运用虚拟的现实


尽可能缩小,甚至否定某些痛苦的生活经历带来的影

响。它甚至能使我们中的某些人忘记父母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使

我们继续对其

礼膜拜。 
 

  否认最多只能带来暂时的宽慰,而代价却是高昂的。否认是我



们情感高压锅上的锅盖,锅盖在高压锅上放得越久,积聚的压力便


越大。迟早,那压力会将锅盖砰然顶起,我们便




  会经历情感危机。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自己一

直在拼命回避的事实,只不过此时我们得在巨大的压力下面对这些

事实。如果我们能在事先着手处理这种否认心

,便能像打开压力


阀,让压力顺利溢出一样,



免这种危机。  




  遗憾的是,你内心的否认还不是你得与之抗争的惟一的一种。


你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否认系统。当你竭力重新构筑起自己过去的事


实真相时,尤其当事实真相使他们大为丢脸的时候,父母可能硬说


“情况没这样糟”,“事情不是这样发生的”,或者甚至说“根本


没有这回事儿”。诸如此类的话可能会挫败你想重新构筑个人历史


的尝试,使你怀疑起自己的印象和记忆力来了。它们会减低你对自


己感知现实的能力的信心,使重建自尊心对你变得更为因难。 

 

  桑迪的否认太强了,以至于她不仅不能看到自身的现实,甚至


也不承认还存在着另一种值得一看的现实。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了她

的痛苦,但是我至少得让她考虑一下她心目中的父母形象是靠不住



的这种可能性。这样做的时候,我尽力使自己显得不是在吓唬她。

  

  我尊重你热爱父母并认为他们是好人这一事实。我相信在你成



长的过程中他们为你做过一些非常好的事情。但你应该知道或至少


觉悟到疼爱子女的父母是不会如此无情地伤害孩子的尊严和自尊


的。我不想让你脱离父母或自己的宗教信仰,你也没有必要同父母


断绝关系或背弃教会。但是消除你的沮丧情绪在

很大程度上要看你


能否放弃父母是完美的这一幻想。

他们曾经残忍地对待过你,他们


伤害了你。不管你当时做了什么错事,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他们


进行多少训斥,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你难道感觉不到他们是怎样深


深地伤害了你内心深处那个敏感的少女吗?这样做不是全然没有必


要吗?  

  桑迪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了一声“是”。我问她想到这一点

时是不是很害怕,她只是点了点头,说不出到底有多怕。但她还是

勇敢地留下来继续治疗。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2:59
标题: 无望的希望
4、无望的希望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桑迪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是陷在父母是



完美的这一神话中不能自拔。在她打破这一神话以前,一直在为自己



生活中的全部不幸而自责。我让她请自己的父母来参加诊疗活动。我


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怎样深深地影响了桑迪的生活,进





或许能够承担起自己的部分责任,使桑迪得以较为轻松地修复自己





反面形象。  




  我们还没来得及彼此熟悉一下,她的父亲就开腔了:



  医生,你不知道这孩子小时候有多坏。她见了男孩子就迷上

了,不停地勾引人家。现在她所有的麻烦都是那次该死的流产造成

的。

  

  我看到泪水涌出了桑迪的双眼,连忙为她辩解: 
 

  这不是桑迪遇到麻烦的原因。我请你们到这儿来不是让你们给我

念她的罪行录,就像念交给洗衣店的清单一样。如果你们到这儿来就


是为了这些,我们根本不会有进展。  

  但我的话不管用。在整个讨论期间,桑迪的父母轮番攻击女儿,

对我的劝告全然不顾。讨论持续了很久。他们刚走,桑迪马上就代他

们向我道歉:  

  我知道他们今天根本没有对我让步,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喜欢他

们。他们是真正的好人,只不过在这儿显得有些紧张。也许我不该让

他们来……很可能来这儿让他们感到不安。他们对这种事不习惯。但

是,他们真的爱我……给他们一段时间,你就能明白。  

  这次以及随后几次同桑迪父母的讨论清楚地表明,他们内心决不


会接受同他们对桑迪问题的看法相左的任何意见。他们中任一方都不


愿承认对这些问题负有任何责任然而桑迪却依然崇拜他们。 

 

  “他们当时只不过想帮助我”  


  对许多中毒父母的成年子女来说,否认是一种简单的、下意识的


方式,可以把某些事实和情感从自己的意识中抹去,装出一副这些事



情根本没有发生的样子。但是还有些像桑迪这样的子女,采取了一种

更加微妙的方式:合理化。  


  当我们将事情合理化的时候,就会使用“充足”的理由,恰当地



解释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事情。  



  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合理化方式: 
 

  ?父亲冲我喊是因为母亲在他面前唠叨。 
 

  ?母亲酗酒是因为孤独,我当年要是在家里多陪陪她就好了。
  

  ?父亲打过我,但他不是想伤害我,只是想给我一个教训。  

  ?母亲对我不闻不问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不幸福。
  

  ?我不能因为父亲骚扰我而责备他。我母亲不肯同他睡觉,男人需

要性生活。  


  所有的这些合理化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

变为可以接受的事情。表面上,这似乎是有作用的,但是你内心的另


一部分对真相却总是清楚的。  


  “他这样做只是因为……”  

  路易丝,一个四十五六岁,红褐色头发的小个子妇女,要同她的


第三任丈夫离婚了。在她成年女儿的坚持下,路易丝来找我进行心理


治疗。女儿威胁说,如果她不想法改一改自己难以控制的敌意,就同


她断绝来往。  

  我头一次见到路易丝时,她那极刻板的姿式和嘴唇紧闭的表情说


明了一切。她是积聚着怒气的一座火山。我问起她离婚的事,她说生



活中遇到的男人都离开了她,她现在的丈夫就是最近的例子:

  

  我就属于那种一生总是走错路的女人。每一次婚姻关系,开头总


是很好,但我知道这不会长远。  


  我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路易丝阐述所有男人都是混蛋的论点。接着


她就拿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男人同她父亲做比较:  


  上帝呀,为什么我就找不到像父亲那样的人呢?他长得像电影明


星……大家都羡慕他。我是说他有那种吸引人的魅力。母亲经常生


病,父亲就独自带我出去……只有他和我。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


光。在父亲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男人了。  


  我问她父亲是否还活着。回答这个问题时她变得十分紧张:

  

  我不知道。有一天他干脆不见了,我想那大约是我10岁的时候。


他不愿再同母亲这样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有一天他突然就走了。没有


留下条子,没有来过电话,什么都没有。上帝呀,我真想念他。他走


后大约整整一年中,我都觉得到了晚上肯定能听到他开车回家的声


音……  



  我不能为他的行为责备他,他是那么富有活力。谁会愿意让一个



有病的妻子和一个小孩儿整天拖累着呢? 

 

  路易丝一辈子都在等着自己理想化的父亲回到自己身边。她非但


不能正视父亲是多么狠心,多么不负责任这一现实,反而大量使用合


理化的方法保持他在自己眼中的神圣形象—尽管他的所作所为给自己


造成了难以名状的痛苦。  


  她的合理化做法也使自己得以排解对父亲遗弃女儿的怒火。不幸



的是,这种怒气在她同其他男人的关系中找到了发泄渠道。她每遇见


一个男人,刚认识时都会一切顺利。但是两人关系变得更密切时,她


那担心被遗弃的恐惧便会变得难以控制。这种恐惧最后会无一例外地


转化成仇恨。她在每一个男人都以同样的原因离开她这一事实中居然


觉察不到一种模式,那就是:两人的关系越密切,她就变得越富有敌


意。但是她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敌意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总是抛弃


她。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00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01
理解 !我也有。。。。。。。。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06
标题: 对该发火的人发火
5、对该发火的人发火

 


 

  念研究生时,我读过的一本心理学书里有几幅插图形象地说明了人是怎样置换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的。第一幅画中画了一个人正遭到老板的破口大骂。显然跟老板顶嘴是有危险的,所以第二幅画画的是他回家后对妻子咆哮,发泄自己的怒气。在第三幅画里,妻子对孩子们咆哮,孩子们踢了狗,狗又咬了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一系列的图画形象,尽管看似简单,却惊人准确地刻画出了我们是怎样将怒火从应接受的对象身上移开,发泄到弱者的身上。

  路易丝对男人的看法就是一个绝妙的例证:“他们都是些无能的混蛋……全都是。你不能相信他们。他们老是在算计你,我讨厌让男人利用。”  

  路易丝的父亲遗弃了她。如果她肯承认这一事实,那她早就该放弃心中的幻想和父亲的神圣形象,早就该把他从心中除掉。但与此相反,她却把自己因为父亲的缘故而产生的怒火和疑心转向别的男人。  

  路易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坚持选择那些既让她生气又让她失望的态度对待她的男人。只要她能向一般男人发火,就不会生父亲的气了。  

  我们在本章前半部分结识的桑迪,是将她因为父母对自己怀孕和流产问题的态度所感到的愤怒和失望转嫁到了丈夫身上。她不允许自己对父母生气—因为那样做会过于威胁到被她神化了的父母。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12
我出走了。。。。。。。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13
现在很颓废!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15
标题: 不要对死者出言不敬
6、不要对死者出言不敬

 

  

  死亡不能结束对中毒父母的神化,事实上,可能还会增加


这种神




化。  

  承认活着的父母给自己造成过伤害固然是困难




的,但在他或她去


世以后再去谴责对方就更是难上加难。有一种强有力的禁忌—忌讳







评死者,批评死者就好像在人家倒下时我们反而要踹人家一脚似的。



因此死亡赋予甚至最坏的虐待者以一种神圣感,神化过世的父母便成



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幸的是,一方面中毒父母受着坟墓的圣洁光环的保护,另一方



面活着的人却还要背负着情感的遗体。“不要对死者出言不敬”也许



只是句大家爱说的老话,但是它却阻碍着以现实的方式解决与去世的



父母所发生的冲突。  




  “你永远是我的小失败者”  

  瓦莱丽,一个高个子,面貌清秀的三十八九岁的歌手,由我们一


位共同的朋友介绍到我这儿来。这位朋友担心,瓦莱丽的信心不足妨

碍着她在演唱生涯中的进取。谈话过了15分钟后,瓦莱丽承认她的事

业正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  

  我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演唱的活儿了—连到酒吧做钢琴伴唱的活也

没有。我一直在一间写字间做临时工,挣钱支付房租。我也不知道该

怎么办。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同家里人一起吃晚饭,谈起了我的问

题。父亲说:“没关系,你永远是我的小失败者。”我确信他没有意


识到这话有多伤人,但这话真把我的心伤透了。
  

  我对瓦莱丽说,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到伤心的,她父亲的


话既残忍又侮辱人。她回答:我想这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


的生活一向这样,我以前是家里的垃圾堆,做什么事都受责骂。如果

他和母亲有了矛盾,也是我的错,他会反复地唠叨。但要是我做了点

儿什么让他高兴的事儿,他就会一脸得意的样子,对自己的好朋友吹


嘘。上帝呀,能得到他的赞许真是太好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在感情

上有时候就像一个悠悠①玩具。  


  瓦莱丽和我在此后的几个星期中密切合作。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对


父亲怀着多么大的怒气和伤感。  

  后来,他死于中风。  

  这是出人意料的死亡—令人震惊、突如其来,是那种让人没有准


备的死亡。于是瓦莱丽被在治疗中她对父亲表示愤怒而产生的负罪感


压倒了。  

  我坐在教堂里,人们在称颂他。我听到有人在滔滔不绝地说他一


生是多么好的一个人,而我却为了自己的问题而责难他,简直可耻




了。我只想为自己给他造成的痛苦赎罪。我老是在想,自己是多么爱



他,却又对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我再也不想提那些不愉快的事


了……那些都无所谓了。
  

  瓦莱丽的伤心使她在一段时间内与诊疗脱了节,但是最终她还是


认识到,父亲的死不能改变他在童年和成年后如何对待她的事实。
  

  瓦莱丽迄今已经治疗近6个月了。我一直很高兴地看着她的自信心

在稳步恢复。在使自己的演唱事业有所成就方面她依然举步维艰,但

这已经不是因为她不努力了。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19
我 自以为是 自作自受  也不知悔改   我想到目前的结局
    生命是否还应继续。。。。。。。。。。。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20
标题: 7、将他们从神像的宝座上拉下来
 

  7、将他们从神像的宝座上拉下来


  神圣的父母拟订规矩,做出判决,造成痛苦。


你神化自己的父母,不管他们已经过世与否,都等

答应依照他们的现实版本生活,将痛苦的情感作

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许甚至将这种痛苦的情感合理


化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到了该停止这样做的时候

了。  

  只有当你把中毒的父母放在地上只有当你找


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时,你才能在与他们的

关系中达到力量平衡。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25
我这次 又“狠狠伤害了父母?” 我今天早上疲倦的回到父亲身旁 看到的是那张我永爱的笑脸
  我对父亲有特别的爱  对母亲也是 我前几天和他们电话里解决了这次事件!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27
我想让时间静止  尽管现在感觉很难受 我已满足。。。。。。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27
标题: 第一部分完毕
先复制了这些。

    虽然现在我仍然把父母神化于我的内心深处,但是可喜的是,我已经开始了强烈的怀疑。

    中毒的父母,自然把毒传染给了孩子。

    重要的是,希望不要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28
追求真善美.喜欢暖色.喜欢晒太阳.。。。。。。。。。。。。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32
标题: 巨大的谎言
巨大的谎言能不能停止???

       相信你们的话导致的是出走,抑郁,不自爱,

         推翻,

             却能解脱。自信。快乐。

                 谎言是否应该结束了???

   
             谜底是否也该揭出???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33
我对某些人并不重要  我愿意做个她身边的小角色 我还余悸在上次事件的恐惧中  我无他法
作者: 宝贝小猪猪    时间: 08-2-24 13:41
感谢楼主分享

来支持楼主一个~~辛苦了~~

世间最无法取代的就是血缘关系了

要珍惜现在拥有的~~

A ZA~~ FIGHTING!!!~~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50
标题: 回复 #16 超现实主义 的帖子
是啊,我追求着真,善,美。

     但是也相信善良不等同于愚昧。

            父母的确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们,伤害了我们,没有承担起他们所负的责任。


                  他们岂但不是完美的。
        
                      而且没有同情心。至少对我们

               
               歹毒的言语。

              苛刻的束缚。

              毫无道理的责怪。非难。


                 他们的话我们觉得都是对的。

                       天性。文化。世俗。



                  他们没有意识到。

                      我们却得自己拯救自己啊。



                     从传统上讲,我应该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顶嘴,反抗,埋怨。抵触。

                                 
                       他们在我内心深处却依然是神化了的。


                           也许真的把他们从天上降低到地面,


                           我释放了。

                               埋怨也消除了。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54
标题: 回复 #11 超现实主义 的帖子
朋友,不是自作自受。放心。

    离家出走证明你的家庭太让人压抑了。是很自然的。


        也许离开家是一件好事情呢。

          好好看看贴子吧。

            希望能减轻你的负罪感哦。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2-24 14:00 编辑 ]
作者: 超现实主义    时间: 08-2-24 13:58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3:59
标题: 回复 #19 宝贝小猪猪 的帖子
西西#¥……

   萝卜很好吃吧???


   我看叫馋嘴小猪猪更合适 ,小猪猪,你有没有仔细看我发的贴哦???

    8要光顾着在魔镜面前扭扭哦!

世间最无法取代的就是血缘关系了

要珍惜现在拥有的~~
                        这句话很好,顶一下下!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4:03
标题: 回复 #19 宝贝小猪猪 的帖子
你的签名图片好有童话色彩,

          另存为拉!
作者: 宝贝小猪猪    时间: 08-2-24 14:05
标题: 回复 #23 宛小童的十二月 的帖子
哈哈 一眼就被楼主看穿了

本来是想看完的

一看 好多字啊 就晕呼了哈哈

不要介意哈~~

(因为我不太爱看书籍 最近湖南卫视又重播小燕子了 基本 我就和她差不多 大大咧咧 马马乎乎
我拿本书 就能睡着了 嘿嘿。。)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4:07
标题: 回复 #25 宝贝小猪猪 的帖子
哦。

  那小燕子,你看起来那磨快乐的一个小女生,也有抑郁莫???
作者: 宝贝小猪猪    时间: 08-2-24 14:31
标题: 回复 #26 宛小童的十二月 的帖子
当然我也有着自己的那份无奈和悲伤~~

我只是希望把快乐带给别人

所以 很多的悲伤 能够自己化解的话

尽量就不要去影响到别人的情绪

毕竟 别人的快乐 也来之不易~~

一般遇到伤心的事情 我就会和最知心的朋友说说

或者 就是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 得到宣泄和沟通

从而解开自己的心结~~

实在有困难的时候 我就会通过 好好哭一场 洗个舒服的澡澡

睡一个好觉 第2天就会好多了 呵呵

(具体个人情况 我在情感天地里发帖了 呵呵 有时间看看哈 记得顶帖子哈 嘿嘿。。偷笑一个。。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6:15
标题: 第二部分
 
1、言语的虐待者



  还记得那句老话吗?“棍棒和石头可以打断我的骨头,但言语却



动不了我一根毫毛。”这话说得不



对。侮辱性的称谓、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责骂都会带给孩子极端





面的自我评价信息,这类信息会对


他们未来的幸福产生惊人的影响。正如我主持的电台节目的一个听众


所说:若是让我在挨打和责骂之间


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伤痕是看得见的,所以至少人们还会


同情你,而责骂只能让你发疯。


伤口是无形的,没有人在意。真正的伤痛比侮辱好起来要快得多。



  作为社会惯例,我们从传统上就把教训孩子看成一桩私事,完全



在家里进行,通常由父亲决定。今


天,许多民权机构已经认识到,有必要制定新的法律程序以对付日益



广泛的对儿童的肉体和性虐待。但


是,即使是最为关注此事的机构对在言语上虐待儿童的行为也无能为


力。受到言语虐待的儿童是孤立无

援的。
作者: 伊人昕    时间: 08-2-24 16:18
看清楚父母由于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带给自己的各种束缚和痛苦,给自己当下的一切所造成的影响,这需要时间,需要重新去客观看待当时的真相,真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让自己的心灵自由,同时也是学会去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父母的所作所为,因此,一方面是修复了自己内心的创伤,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化解与父母互动过程中的各种负面情绪,而彼此的关系,往往会有所增进。除非父母本身的问题很严重(人格障碍,他们自身的反思能力有限)。即使是这种情形,也能理解他们为何如此,心中的怨恨等会减少或者消失,而且也会真正做到放弃向他们寻求“爱”……
      本书后面的内容,不少涉及到“性侵犯”的,这部分内容与我国的现状有些不同,只把那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多琢磨一下,这样可能好一些……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6:27
标题: 2、恶毒话语的力量
 

      2、恶毒话语的力量

  

  多数父母都会偶尔说些贬损孩子的话,这未必就是言语虐待。但是,如果经常地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言语攻击,那就是虐待行为了。  

  与总是企图控制孩子的父母一样,使用言语虐待子女的父母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攻击是直接公开的恶意贬损。他们会骂孩子愚蠢、无用或丑陋;他们会说孩子没生下来就好了;他们漠视孩子的感情以及自己对孩子的不断攻击对其正在培育中的自我形

  象的长期影响。  

  还有一类使用言语虐待子女的父母表现得更为间接一些,攻击孩子的方法是长期不断地取笑,挖苦,使用侮辱性的绰号或微妙的侮辱言辞让孩子寒心。这些父母常故作幽默以掩饰自己的虐待,他们会开些小小的玩笑,像“我最后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鼻子是在拉什莫尔山①上”,或者“这是件好看的夹克衫—给小丑穿的”,或者“他们分配大脑那天你一定不在家”。  

  如果孩子或者家中的任何人对此表示不满,那虐待者总是会怪他或她缺乏幽默感。“她明明知道我只不过是在开玩笑。”他会这样说,好像被虐待者是他的同谋似的。  

  菲尔,48岁,有着一副自信的外表。他是一个个子高高、相貌粗犷,在着装方面很有品位的牙医。但他说话的声音却太小,我听起来很吃力,有好几次让他重复一下自己的话。他解释说他就是为自己令人痛苦的羞怯来求助的。  

  我真是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差不多快50了,却对人家对我讲的几乎任何事都神经过敏。我不能按别人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人家的话,总觉得他在嘲弄我。我觉得妻子在嘲弄我……觉得病人在嘲弄我。夜里我躺着不睡,想白天大家都对我说了些什么……我在什么事情中都想找到恶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快要疯了。  

  菲尔坦率地谈自己目前的生活,但是当我问起他早年的生活时却又缄口不言。在我温和地试探了一会儿之后,他才对我讲,对自己童年最清晰的记忆就是父亲那没完没了的取笑。这种取笑总是伤及菲尔,他常常对此感到屈辱。当家里其他人哄笑的时候,他觉得更加孤立了。受到取笑够令人难受的了,但是有时他讲这一类话的时候还让我害怕,比如:“这孩子不可能是我们的儿子。看看他那张脸,我敢打赌他们在医院里调了包。为什么不把他送回去,把那该抱回的孩子换回来呢?”当时我只有6岁,真的以为他们要把我扔在医院里。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对他说:“爸爸,为什么你总要糟践我?”他说:“我不是糟践你,我只不过是在开玩笑。这你也不懂吗?”  

  菲尔,像任何小孩儿一样,还不会区别事实和笑话、威胁和取笑。正面的幽默是增进家庭和睦的最有价值的手段之一,但贬损性的幽默在家庭内部极为有害,因为孩子是从字面含义去理解那挖苦的话语或夸张的幽默的。  

  开损人玩笑的事我们大家都做过。多数情况下这种玩笑相对来讲是无害的。但是像其他刻毒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一样,开这种玩笑的频繁程度、玩笑的残酷性以及玩笑出自父母之口这几点便使它们具有虐待性质。孩子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对父母来讲反复开毁损心灵易受伤害的孩子的玩笑,既残忍又具有破坏性。  

  菲尔当年就经常受到侮辱和捉弄。当他试图对抗父亲的行为时,却被斥责为低能,因为他“连开玩笑都听不出来”。菲尔面对这种感觉,真到了走投无路的窘境。  

  当菲尔描述这种感觉的时候,我看得出来他仍然十分尴尬—似乎觉得自己的抱怨是愚蠢的。我安慰他说:“我知道你父亲的玩笑是多么侮辱人。它们深深伤害了你,可没人把你的痛苦当回事。但现在我们就是要找到你痛苦的根源,而不是给它打折扣。你在这儿说话是安全的,菲尔,不会有人压制你的。”  

  他过了一会儿才慢慢理解了我话的意思。他险些哭了出来,但强忍着泪水开始诉说:  

  我讨厌他。他是这样一个胆小鬼。我是说当时我只不过是个孩子,他用不着这样捉弄我。到现在他还开玩笑损我,他从来不放过这样的机会。一不留神,我就受到他的捉弄,然后他马上打住不说,像个好人一样。上帝呀,我恨他这种做法!  

  当菲尔第一次来治疗时,他根本没有看到自己的神经过敏同父亲的嘲弄有什么联系。菲尔小的时候是无人庇护的,因为父亲的行为从来没有被认为是虐待行为。菲尔的处境是“总闹不明白”,“爸爸的玩笑伤我的心,因为我太笨,听不出那是玩笑。”  

  小菲尔是父亲玩笑的受害者,他竭力要掩饰自己无能的感觉。成年以后的菲尔也没什么两样,但是他步入了一个广阔得多的世界,因而他把自己的恐惧和负面的揣摩又转到别人身上。菲尔是在神经末梢暴露在外的情况下过日子的,总担心受到伤害,受到侮辱。他的神经过敏、他的羞怯以及他对外人的不信任是他试图保护自己免遭进一步伤害的不可避免的然而有效的方法。  

  “我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你好”  

  许多父母是在引导孩子的幌子下开始自己的言语虐待行为的。为替自己残忍的污蔑性言论辩解,他们设法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尽力帮你成为更好的人”,或者“这世界是严酷的,我们是在教你适应它”。因为这种虐待戴着教育子女的防护面具,成年的子女意识到它的破坏性是极为困难的。  

  维基来找我治疗时是34岁,她是一个在一家大的营销公司担任客户经理的漂亮女人。但是她的自信心过低,以至于影响到事业的发展。  

  我为这家公司工作6年了,我干得很好。你知道,我一直在慢慢地升迁,从秘书干到办公室主任,又干到客户经理……一级级地往上升。但是上个星期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我的老板告诉我,我可以去念MBA,他要为我付学费。我当时真难以相信。你也许觉得我是又惊又喜,但我只觉得惊慌。我10年没进过校门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拿下MBA,甚至同我亲近的人都说我是昏头了。  

  我发表看法说,无论谁这么评价她都不太够朋友,因为真正的朋友应当支持她。我的话使她很尴尬。我问她为什么显得不自在,她回答说,她所谓“同我亲近的人”指的是自己的母亲。当我给母亲打电话,问她我该不该这样做的时候,她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理由。你知道……如果我拿不到MBA,对我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而且我还考虑到这样一种情况,拿了MBA我会吓跑一些中意的男人。此外,我对现在做的工作是满意的。  

  “但是你感到满意的一个原因就是你很自豪你是凭着能力升上来的,”我说,“难道你不想继续得到提升吗?”她承认说她想。我提醒她,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老板给她提供的机会就是她价值的证明。这些证明似乎同母亲对她的怀疑不相吻合。我问她母亲是否一向这么否认她的能力。  

  我妈妈以前总想让我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小姑娘。她要求我做到娴静优雅,谈吐得体。当我越轨的时候,她便羞辱我,逼我把事情做好。她的用心是好的,真的很好。当我把一个字的音发错了时,她就学我的样子。她会取笑我的外表……芭蕾独舞最糟了。妈妈以前梦想自己成为舞蹈演员,但却因结婚未能如愿。所以我想她是希望我能实现她的梦想。但我从来都跳得不如她,至少她是这么对我说的。我永远也忘不了大约12岁时的一次独舞。我觉得自己跳得挺好的,但妈妈却从后台出来说—当着全班的面—“你跳起来像只河马”。当时我真想钻进地缝里去。回家时我一路都绷着脸。她告诉我,我应当学会接受批评,因为这是我学有所成的惟一道路。接着她又拍了拍我的胳膊,我以为她要说点儿什么好话了,可你知道她怎么说?“正视事实吧,亲爱的,你做什么事情都不怎么样,对不对?”  

  “做一名成功者—但我知道你会失败的”  

  维基的母亲好像一心一意地想使自己年轻的女儿感到无能,她通过一连串自相矛盾的双面信息来这么做。一方面,她督促女儿拔尖儿,而另一方面又告诉她是多么的差。维基总是难以平衡,干什么事情都拿不准自己做得对不对。她觉得干得不错时,母亲就给她泼冷水;她觉得干得差时,母亲又说她也就这种水平;有的时候,维基刚有点儿自信心,母亲又把它给打掉了。这一切都打着为了让维基进步的旗号。  

  但是,这种虐待性的父母到底在做什么呢?维基的母亲是在同自己的无能做斗争。她自己的舞蹈生涯受挫也许是因为结婚,也许是因为自己缺乏为事业奋斗的信心。维基的母亲,以造成自己比女儿优越的方式去抹杀自身的无能感觉。任何机会都会成为她捕捉的对象,甚至还包括当着女儿同伴的面侮辱女儿。让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这样下不了台是十分可怕的,但中毒父母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6:31
标题: 3、同子女竞争的父母
 

  3、同子女竞争的父母

   

  为了让自己显得有能力,就让别人感到无能,这会迅速演化为彻头彻尾的竞争。显然,维基的母亲已经把她年轻的女儿视为一种威胁,因为,随着维基年龄的增长,随着她越来越漂亮、成熟和能干,她的母亲越来越难以维持优越感。她不得不保持压力,不断地贬损自己的女儿以同这种威胁抗衡。  

  心理健康的父母是以激动愉快的心情体验孩子能力的增长的。与此相反,同子女竞争

  的父母却常常感到失落、焦虑,甚至恐惧。大多数同子女竞争的父母意识不到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但他们却知道激起这种感觉的是自己的孩子。  

  在青春期,小姑娘开始成长为女人,小男孩开始成为男子汉。孩子的青春期对心理不稳定的父母来说是特别具有威胁性的时期。女人们感到恐惧,觉得自己正在走向人老珠黄,她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女儿视为竞争对手,觉得有必要贬损她们一下,尤其是在女婿们面前。男人们感到自己的大丈夫气概和权威受到了威胁。家里只能容得下一个男子汉,所以他们就用嘲笑羞辱让儿子觉得自己的渺小无助。许多青少年也以公开同家长竞争的方式,测探成年时代的水域,从而使局面更加紧张。  

  同子女竞争的父母自己往往也经历过受伤害的童年,忍受过衣食的匮乏或爱的欠缺。现在,无论他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多么富有,却依然生活在匮乏的担忧之中。这类父母中有许多人与孩子重演自己当年经历过的与父母和兄弟姐妹间的竞争,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维基干脆放弃了任何要有所作为的打算。  

  有好几年了,我干不了多少事,甚至连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也干不了多少,因为我害怕自己蒙受羞辱。长大后,我总是听到她的声音,却只是让我感到羞辱。她不骂我,从来不骂我。但是她总拿她自己和我做对比,让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失败,太伤人心了。  

  与同子女竞争的父母宣称的要为孩子着想相反,他们隐秘的目的是保证孩子不超过自己。那无意识中表露的信息是强有力的:“你不能比我更成功”,或者“你不能比我更有魅力”,或者“你不能比我更幸福”。换句话说,“我们都有自己的极限,我就是你的极限”。  

  这些信息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竞争性父母的子女即使真的在某方面表现卓越,他们也得经历巨大的负罪感。越是成功,他们越会觉得悲惨,这常常导致他们破坏已取得的成功。对这类中毒父母的成人子女来说,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低于自己的能力,这是换取内心平静的代价。他们为了避免负罪感过重,常常无意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以达到不超越父母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实现了父母负面的预言。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6:32
标题: 回复 #29 伊人昕 的帖子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6:42
标题: 4、用侮辱烙印
 

  4、用侮辱烙印



  有些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不屑于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饰自


己。相反,他们用残忍的侮辱、训斥、谴责以及贬损的绰号痛骂孩


子。这类父母对自己给孩子造成的痛苦以及永久性的损害极其麻木不

仁。这类露骨的言语虐待会像牲口身上的烙印一样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伤痕,伤害孩子的自尊。  

  卡罗尔,52岁,是一个极为美丽的、由模特改行的室内装潢设计师。在我们头一次晤

  面时,她对我讲了最近的离婚—这是第三次离婚了。这次离婚最终是在她来找我诊治的一年前完成的。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卡罗尔展望未来不寒而栗。与此同时,她正经历着更年期,为红颜不再而张皇失措,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最近的一次感恩节回家探望父母使她的恐惧感加剧了。  

  探家的结局总是一样。每次看到父母,我都会感到又受了一次伤害,经历了一次失望。最难的事情就是,我老在想,或许这次回家我告诉他们我过得不愉快,生活当中遇到了困难,他们会说—哪怕只有这一次—“哎,亲爱的,我们为你难过。”而不说,“这是你自己的错。”在我的记忆中,他们的反应总是:“这是你自己的错。”  

  
我对卡罗尔说,从她的陈述来看,父母对她仍有很大的控制权。我问她是否愿意同我一起探寻一下这种控制权的根源,从而着手改变这种受人统治、任人摆布的局面。卡罗尔点了点头,开始对我谈起她在一个富有的美国中西部家庭的童年时代。她父亲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个奥林匹克级的游泳运动员,后来退出体坛,在家养育5个子女。卡罗尔是子女中最大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常常感到伤心和孤独。父亲总是取笑我,但是到了我大约11岁时,他说话开始变得很难听。  

  “说些什么呢?”我问。她说也没什么,并开始神经质地咬指甲。我知道她是在保护自己的情感防线。“卡罗尔,”我说,“我能看出这对你是多么痛苦。但我们必须让事情暴露在阳光下,这样才能解决它。”她这才慢慢地开了口:  

  不知为什么,父亲认定……天啊,这怎么说呢。他认定……我身上有股难闻的味儿。他一直这样咬定。听我说,别人一直在说我长得多么漂亮,但从他嘴里说出的从来都是……  

  卡罗尔又停住不说了,目光移回别处。“说下去,卡罗尔,”我说,“我是支持你的”。  

  他常说:“你那胸脯有股难闻的味道……你的背部发臭。要是别人知道你的身子这么污秽、这么难闻,人家会感到厌恶的。”我可以对着上帝起誓,我一天要冲三次澡,衣服老是换,用了不知多少除臭剂和香水,但一点儿用都没有。他最爱说的话就是,“如果有人把你翻过来看一下,他们会发现你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臭气”。别忘了,这话出自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之口。我母亲对此从来不说一句话,甚至从来不对我讲事实不是这样的。我总也不明白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好点儿……怎么才能让他不再说我讨厌难闻。一到了浴室,我就想快点儿冲洗完,这样也许他就不觉得我讨厌了。  

  我告诉卡罗尔,听起来是她父亲对她身上日趋成熟的女性特征做出了偏执的反应,因为他无法摆脱自己对此事的专注。做父亲的对女儿的性发育往往感到不快甚至怀有敌意。即使女儿小时心目中的慈父,在她到了青春期以后,也会制造冲突,以使自己远离自觉难以接受的性诱惑。  

  对像卡罗尔的父亲这样的中毒家长,女儿的性发育可以引起极度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使父亲在心中觉得对女儿的迫害无可厚非。他把自己的内疚和不快统统归罪于女儿,便可以否认他本人对这种焦虑情绪的责任。他似乎在说:“你是个邪恶的家伙,因为你让我为了你的缘故心情恶劣,想到了不道德的事。”  

  我问卡罗尔这是否符合她的情况。  

  现在考虑起来,当时是因为性的缘故。我总觉得他的眼睛盯着我。他总问我同男朋友做了些什么,让我心烦。实际上我们什么也没做。但他认定,我会同每个一起出去的人上床。他老说这类的话,“对我说实话,我不会惩罚你”。他很想听我谈性的事。  

  在青春期的情感激流中,卡罗尔迫切需要的是一位慈爱体贴的父亲给自己以信心。与此相反他施与她的却是无情的诽谤。来自父亲的言语虐待,再加上母亲的消极态度,严重损害了她相信自身价值和人格魅力的能力。当人们称赞她漂亮时,她一心想的是对方能不能闻出自己身上的气味。从外人那儿无论听到多少肯定,也无法抵消父亲糟践自己的言论。  

  我17岁时开始做模特。当然,我越成功,父亲对我的态度就越坏。我只得离家而去。所以,19岁时头一次有人向我求婚,我就结婚了。他真是“好人”:怀孕期间就打我,孩子一出生便遗弃了我。自然,我怨我自己,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也许我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吧,我也不知道。大约一年后,我又嫁了一个人。他不打我,但极少同我说话。我同这个人在外面过了10年,因为又一次婚姻的失败,我没脸再去见我的父母。但最后我还是离开了他。感谢上帝,我还有模特的职业,这样我还能养活儿子和我。有好几年,我甚至发誓不再嫁人。此后,我遇见了格伦。我觉得这回中意了,不管怎么说,我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人。结婚的头5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后来我才发现几乎从婚后的头一天起他就在欺骗我。在以后的10年中我一再原谅他,因为我不想再一次失去婚姻。去年他同一个年龄只有我一半大的女人私奔了。我怎么总是错呢?  

  我提醒卡罗尔有许多事情她还是做对了:她始终是一个慈爱称职的母亲;培养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她从事的两个职业都很成功。但我宽慰的话语似乎没有太大的分量。卡罗尔已经默认了父亲为她刻画的形象,认定自己是个毫无价值、令人生厌的人。因此她大半生都被一种徒劳的追求驱使者,追求她少女时代渴望从父亲身上得到的爱。她相中的都是狠心歹毒或冷漠的男子—像她父亲一样—并且试图让他们以父亲从来没有爱过自己的方式爱自己。  

  我对卡罗尔解释说,希望父亲或她选择的代替父亲的那些男人给她良好的自我感觉,无异于把自己的自尊心交由他们掌握。用不着多么聪明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些掌握过她自尊心的手是多么的残暴。她应当挑战父亲在她儿时培植在她心间的那种促使她失败的信念,夺回对自己自尊心的掌控权。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她渐渐认识到,她的自尊心其实没有丧失—只不过她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它罢了。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6:55
标题: 5、追求完美的父母
 

   
5、追求完美的父母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



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


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  

  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

  庭也就十全十美了。
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应当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并且让他们体验到犯错误不是世界末日。他们原本就是这样获得在生活中做出新的尝试的信心的。中毒的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是无法达到的目标、不可企及的期望,以及朝令夕改的规矩。他们期望孩子对此做出反应时表现出的成熟程度所需要的生活阅历,是孩子力所不及的。孩子不是小大人,但中毒的父母期望他们的所作所为像小大人一样。保罗—33岁,是个深色头发蓝眼睛的实验室技师,因为工作中的麻烦来找我。他显然羞怯、敏感、缺乏自信,但却和顶头上司一再发生激烈争吵。这一点,加上他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的问题,正在毁掉他的工作。  

  在我同保罗谈起他的工作时,发现他不善于同上司打交道。我问起他的父母,发现保罗同卡罗尔一样儿时也受到过侮辱:  

  我9岁时母亲改嫁了。那家伙一定跟希特勒学过,他搬进家来的头一件事就是立下规矩:进家门时民主就不存在了。如果他让我们跳悬崖,我们就得跳,不能问为什么。我比姐姐还惨,他总盯着我,多数情况下是盯着我的房间。妈的,他每天都要做一番视察,就像在兵营里。9岁或10岁的时候,你的东西总是有点儿乱,但他可不管这些。什么东西都得十全十美,什么东西都不准放错了地方。我要是忘了本书在桌子上,他马上就骂我是脏猪。他会骂我是狗狼养的笨蛋,骂我是婊子养的,骂我狗眼看人低。总用这些脏字骂我是他最得意的事儿。他从来不打我,但光这么骂同样伤人。  

  我有一种预感,保罗身上的什么东西激起了继父内心某种强烈的情感。没过多久我就琢磨出来了。保罗小时候就其年龄来说,是个羞怯、敏感、性格内向的孩子,个头儿比他的同龄人小。  

  我继父小时候是学校里个头最小的孩子,所有的人都欺负他。但母亲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很强壮了,因为他一直在练。你能看出他是练出来的,那肌肉不知怎的看起来总像应当长在别人身上。  

  在保罗继父的内心深处,还活着一个弱小、胆怯、无能的孩子。保罗身上也有许多类似的特征,所以就成了继父自己痛苦童年的象征。因为继父从来不把保罗当成孩子,因此他看到这个总使他想起自己的孩子就火冒三丈。他把保罗当成了他不敢正视自身无能的替罪羊。他霸道地向保罗提出十全十美的非分要求,保罗做不到时就用言语虐待他,这样一来他就觉得自己是强有力的了。至于这给保罗造成的伤害他连想都不去想,只觉得他是在帮着孩子做到完美。  

  “我做不到完美,所以干脆放弃”  

  保罗的母亲同第二个丈夫离婚时保罗18岁,但此时保罗的精神已严重受挫。他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继父那完美的标准,所以干脆自暴自弃:  

  14岁时,我吸毒已经很厉害了。这是我一生中头一次觉得惬意。我不想当运动健将,招人羡慕,又不合群,不善交往,所以还有什么呢?就在高中毕业前,我买了些十分厉害的货色,差一点儿吸毒过量。哎,这一下可够我受的了……打那以后我就不能自拔。  

  保罗上了一年初级学院,后来就辍学了。尽管他既有从事科学事业的热望,又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可他就是沉不下心来。他的智商极高,可在挑战面前老是畏缩不前,总是要犯放弃的老毛病。  

  进入就业市场以后,他发觉自己掉入了同上司对立的怪圈,又一次重演童年的那一幕。他不断跳槽直到最后找到这份喜欢的工作。然后他就来找我,为了不丢掉这份工作。我答复他说,我认为自己能够帮上忙。  

  完美的3P  

  尽管保罗的继父已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但却依然在牢牢地控制着他,因为继父当年的那些伤人话语还在他的头脑中闪现。因此保罗陷入我称之为3P的羁绊中不能自拔,3P即为完美(Perfectionism)、拖延(Procrastinatian)、瘫痪(Paralysis)。  

  我真的喜欢我现在工作的新实验室,但老是害怕自己做的工作不完美。所以我总把许多该做的事情一直拖到过了最后期限,或者到最后关头才草草做完,结果总是一团糟。我搞糟的次数越多,我就越发想到会被解雇。每次上司说了点儿什么,我总以为说的是我,并且做出过激反应。我老觉得像是到了世界末日,因为自己把事情搞糟了。最近我落后得太多以至于精神都不正常了。我真不敢面对这一切。  

  保罗的继父把追求完美的意识深植于保罗的心中—这就是完美主义。保罗对不能完美地做好事情的担心使他老把事情往后拖—这便是拖延。但保罗越是拖延,便越容易被工作压例。他那滚雪球般增大的恐惧使他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这就是瘫痪。  

  我帮助保罗想出了一个策略,那就是对自己的雇主开诚布公,告诉他们自己的个人问题正在干扰工作,并请上一段时期的假。雇主被他的诚实和对工作质量的负责精神所打动,给了他两个月的假。这段时间还不够长,不足以使保罗探讨所有的问题,但把他从自己挖的坑里拉出来,这段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已经朝着正视继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一点迈出了第一步,这使他能够分清什么是同上司真正的冲突,什么是源于自己内心创伤的冲突。尽管他还需要继续治疗8个月,但所有的同事都告诉他,他好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S”训令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或赞许而苛求自己;要么便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有些子女做起事来老像有人在给自己打分数似的。房子永远没有收拾干净的时候;在自己的成就中永远体验不到快乐,因为总是后悔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出一点儿差错便发自内心地张惶失措。  

  还有的子女—像保罗那样,过着失败的日子,因为他们在S训令—成功(Success)—面前是手足无措的。在保罗看来,成功便意味着屈从于继父的要求。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消除在他内心回荡着的继父的声音,保罗还可能做一项工作便失败一次。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7:00
标题: 6、最狠心的话:“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
 

  6、最狠心的话:“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



  言语虐待造成的精神摧残中最极端的例子之一就是贾森—42岁,几年前在我的医院中治疗的一组患者中的一位英俊警官。当时洛杉矶警察局坚持让他住院,因为警方的心理医生诊断他有自杀的倾向。在医院工作人员的会议上,我了解到贾森经常毫无必要地将自己置于危及生命的局面当中。比方说,他最近企图孤身一人去搜捕毒犯,不要求同事的适当配合,差一点儿丧命。表面上这似乎是英雄之举,但实则为一种鲁莽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警察局里有了这样的传言:贾森企图因公殉职。

  经过几次小组座谈我才使贾森恢复了信心。当我做到这一点时,就同贾森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他对我讲述他与母亲那畸型的关系时的生动场面。  

  我两岁时,因为没法同母亲一起生活下去,父亲逃走了。父亲走后,母亲的情况更坏了。她的脾气暴躁得很。从来不肯放过我,尤其是我的这副尊容像我老子,她就对我更坏了。我不记得有哪一天她不对我说,我要是不生出来就好了的话。心情好的日子,她就说:“你长得像你那该死的父亲,也同他一样坏。”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说这样的话:“我盼着你死就像我盼着你父亲死一样,你们都该在那浅浅的坟坑里烂掉。”  

  我对贾森说,她母亲听起来像是发疯了。  

  我也觉得是这样,但谁会信一个孩子的话?我们的一位邻居知道内情,她当时想把我送到一家收养院去,因为她确信母亲会杀死我。但也没人肯听她的话。  

  他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  

  主啊,我觉得这事已经不再骚扰我了。但是,每次想到她那么恨我,我的内心就变得冰冷。森的母亲向他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她不需要他。当贾森的父亲离去后,便再也无意成为儿子生活的一部分。父亲也以自己的行动在强调这一点:贾森的存在是无价值的。  

  贾森以自己在警察队伍内的表现,不自觉地在努力成为一个称职、听话的儿子。实质上,贾森是在试图毁掉自己的存在,试图以间接自杀的方式取悦于母亲。因为他确切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母亲高兴,因为她对他十分明确地说过,“你要是不生出来就好了。”  

  这种形式的言语虐待,除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心理混乱以外,还可以变成应验的预言。贾森的自杀倾向在这类父母的子女中是比较常见的。对此类成年子女来讲,正视和处理往昔的那种与中毒父母的关系实质上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7:01
标题: 7、当“你是”变为“我是”
7、当“你是”变为“我是”

 
  尽管孩子无疑会因朋友、老师、兄弟姐妹和家庭其他成员的贬损而受到伤害,但却最易受到父母的伤害。父母毕竟是小孩子那片天地的中心。如果你那无所不知的父母认为你不好,他们的话一定是对的。如果母亲总说“你愚蠢”,那么你就是愚蠢的;如果父亲总说“你是无用的”,那么你就是无用的。孩子是不会从别的角度对这些评价产生怀疑的。  

  当你从别人的嘴里听了这些反面的意见并将其置于自己的下意识之中,你就是在将这

  些意见“内在化”。反面意见的内在化过程—即变“你是”为“我是”的过程—形成了自卑感的基础
言语虐待除了会极大地损害自己是一个讨人喜欢、有价值、有能力的人的自我感觉以外,还会在你如何待人处世方面产生可以应验的反面预期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将向你展示如何把内在的东西外在化,以挫败这种招致失败的预期。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8-2-24 17:10 编辑 ]
作者: 宛小童的十二月    时间: 08-2-24 17:25
标题: 第二部分结束
不知道看了这些东西的战友,是否都跟我的感想一样??? 如遇知音!



     
    中国有多少家庭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履薄冰???是否都是孩子的错呢???

   
     我想到了一个词——“事实胜于雄辩”



    无论传统下错误的教养观念多磨多磨的根深蒂固,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看了这些言论会说,误人子

弟!

    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已经抑郁了,其实已经是一个最好不好的证明!

    为人父母的神话也会在事实面前尽显苍白无力,直至破灭。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