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戏说红楼(推荐) 作者孤独客 [打印本页]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10-30 10:58
标题: 戏说红楼(推荐) 作者孤独客
好一支解语花

俺叫花袭人,是荣国府贾政老爷二公子贾宝玉的贴身丫鬟。俺是家奴,花是俺的姓,名字是二公子给起的,据说出自什么“花气袭人知昼暖”,听上去还不错。在二公子的一次生日宴会上,大家玩了一个游戏,具体什么名堂,俺天资愚钝,记不清了,好象要抽花签,俺抽到的是解语花(桃花),本来是蛮好的一种花,蛮好的一件事,可偏偏有人恶意中伤,说俺是“轻薄花”还举了一些诗句来污蔑俺,什么“轻薄桃花逐流水”,什么“寻得桃源好避春,桃红又见一年春。桃花莫遣逐流水,怕得鱼郎来问津。”还说曹雪芹曹大先生就是这么写俺的。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污蔑俺也就算了,竟然敢污蔑伟大的曹先生,太过分了!曹先生本来把我刻画得蛮好的 ,还专门有一回写了“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花解语”,解语花,不要太好噢!现在竟遭贱人如此扣屎盆子,俺已经出离愤怒了!!
那些贱人说俺是奴才,奴性十足,依据之一是有丫鬟称俺为“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却不注意说这话的人跟我有过节,她是说的气话,可竟有人把一时的气话当真,真是太弱智了!
所以,今天,俺花袭人郑重向天下同情我,理解俺的父老兄弟表示感谢,对污蔑俺,鄙视俺,不理解俺,误会俺的同志发出公告。公告如下:
俺长久以来遭受不白之冤,由于旧社会女子地位低下,那时俺有口莫辩,现今,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俺们女子也翻身作主人,也能擎起半边天了,俺受十六大的召唤,终于鼓起勇气,向你们表达俺的冤。俺不仅不是奴才,还是一位模范公民。理由如下:
一、 俺一向敬业爱业,职业道德很高。俺服侍二公子,那真是无微不至,对二公子关怀备至,这一点不用俺多说了,有些人就是以此来攻击俺,说俺惯会拍马屁。真是岂有此理。对工作尽心一点,难道不好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俺认为这是最起码的。不象有些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二、 俺有进取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做人嘛,当然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还是要有一点“理想”(这是俺学的新词,不知有没有用错)的。俺有阶级觉悟,不甘心当奴才受欺压,俺想翻身作主人,所以俺的第一步目标是先当“半主人”,做“宝二姨奶奶”,因为俺觉悟高,所以俺当上主人后,一定把丫鬟仆人当人看,每天多给他们吃几碗饭,保证不让他们饿肚子!俺会是个开明的主人!
三、 俺有爱心。俺助人为乐,对二公子,老太君,王夫人,薛大小姐,……俺做的好事真象俺头上的头屑,多得数也数不清。(俺头上其实没有头屑,堂堂贾府二公子的第一贴身丫鬟的头上怎么可能有头屑?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反正,俺做的好事很多,俺的爱心很大。
四、 ……
        ……
   俺还有很多理由,限于大家工作很忙,就不再多说了,上面几点就已经足够!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俺也有一些缺点。俺有时为了上进而不自觉损害了一些姐妹的利益。俺也借这个机会,向她们表示最诚挚的道歉。俺有时也会讨讨主人欢心,可那又怎么了?如今,你们拍领导马屁的人,一抓一大把,也没见受什么指责。俺说要指责的其实应该是你们自己。你能确保你一辈子没说过讨好人的话,做过讨好人的事?你能保证你以后不会说,不会做?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来说我?性别歧视啊,讲不讲人权,怪不得美国佬老是攻击我国的人权!
  再说了,那其实也不能叫“拍马屁”,那应该叫做“搞好人际关系”!现如今,关系学可也是一门很热的学科啊,许多人赶着学这玩意儿还来不及呢,怎么,看俺早就毕业了,所以嫉妒俺?中伤俺?看来荀子老先生的话没错,人性本恶。鲁迅大先生说中国人有劣根性,看来,也有点儿道理。
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普普通通而又不甘于普普通通的小丫鬟罢了,你们干嘛这么针对俺?欺负一个弱女子,你们忍心吗?
呜呜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10-30 10:59
好一只凤凰!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什么?只是听说,并没有见过?好的,今天让你见识见识真的凤凰,是真的,可不是假的哦!
这是一只从金陵飞来的火凤凰。是伟大的不朽的举世无匹的曹雪芹先生画出来的活凤凰。请看——“恍若神仙妃子”:“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瞧,多俊的人儿,应该没有哪位会吝惜区区几句赞美之辞吧!
自然,仅有容貌的美丽还不够,才貌双全才够理想。不幸的是,凤姐偏偏是个才貌双全的人。有何为证?协理宁国府的杀戮决断可见一斑。
如果仅有容貌和才智,缺乏善良的心地,也不好,甚至不妙,而我们的凤姐又恰恰是这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心地之善良,堪称古今第一,天下无双,正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这绝非村姥姥的“信口开河”,诸“情哥哥”定会“寻根究底”吧?好,空口无凭,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这个千古美梦中去领略一下凤姐的耀人风姿吧!
稍微识几个字的同僚都知道,我们的凤姐大字不识几个,这就很符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女子么,读多少书有什么意思,况且书读多了便容易胡思乱想,会入魔道,林黛玉便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凤姐言语通俗易懂,没有书呆子那股酸溜溜的味道,唯一失败的是众姐妹联诗时她插进去的一句“一夜北风紧”。众姐妹还嫌它浅陋,但对凤姐来说已违背了一贯的语言风格。作诗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富贵闲人”的事儿,大忙人凤姐怎可作诗?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等着她去做!作诗哪有“放你娘的屁”“仔细我揭你的皮”“你们请我来做什么?有什么好东西孝敬,就献上来,我还有事呢”直来直去,来得干脆利落。有话就直说,有屁就直放,不需任何伪饰。
凤姐是个非常孝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哄老祖宗开心。请注意,这可不是溜须拍马,没见凤姐是贾府唯一一位敢在贾母面前放浪形骸的人吗?如果要拍马屁,又怎敢如此放肆?因此只能理解为孝顺。在老祖宗面前放荡不羁是她豪爽性格的表现,也是她的率真的标志,那些个在老祖宗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切都顺着贾母,才是真正的溜须拍马。
凤姐对贾府的下人特别严。这一点也很好。不严无以管束那些“坐山观虎斗”“推倒油瓶不扶”的刁奴,不严不能把贾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况且那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是铁面无私,是恨铁不成钢。她又是嫉恶如仇的,对刁奴的失职坚决给予严惩,对赵姨娘的挑拨离间,予以坚决回击,毫不手软。
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是每一个良家妇女的本分。《烈女传》《女贞书》是每一个识字妇女必读的。女人往往把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宁可丢命,也不能失去这玩意儿,如果能一生坚守节操,死后或许还能立个什么贞节牌坊,这可是对妇女的最高嘉奖!凤姐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当贾瑞露骨地调戏她时,她感到怒不可遏,谋划着“哪天叫你死在我手里,才知道我的厉害”。其实,这只是善良的凤姐的一时气愤,她原只想惩治一下贾瑞,要他死了这条心,从此安分守己,而并未真想害死他。可贾瑞在受到教训后仍一根筋到底,死不悔改,才会把自己引上一条不归路。而且象贾瑞这种人死了也是活该,假如他活着,不知会有多少大姑娘小媳妇要遭殃呢!凤姐这一行为间接保住了那些良家妇女的清白,也等于挽救了她们的生命。从这一角度看,凤姐又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但如果仅仅如此,还不能凸现凤姐的与众不同的伟大,为了阻止琏二在外面拈花惹草,胡作非为,而去与贾蓉亲近,这种为爱牺牲的精神,又岂是一般女性所能做到的。
咱们的凤姐颇具商业头脑,不但把偌大一个贾府的经济问题管理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而且还不失时机地在外面赚钱。要知道,封建社会一个妇女是难得有机会抛头露面的,而凤姐抓住了仅有的少数几次机会(比如馒头庵),赚了不少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凤姐爱财,便放高利贷。这可比银行贷款好多了。虽然高利贷利息大了一点,但风险很大,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血本无归,而银行贷款是有抵押物的,不怕贷款人跑掉。凤姐实在是位有胆有识的人才!为了劳苦大众而不惜冒风险,把钱借出去。至于那些人有的最后破产,那是因为他们无能或因懒惰而不肯动脑筋赚钱,想想连一个女人也能赚钱,他们大男子汉怎会没办法赚钱?所以,那些借了高利贷而家破人亡的实在不能怪我们好心的凤姐,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努力,自作自受。
凤姐作为一个女人赚钱实在不容易,所以在花钱时精打细算,每一个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一个钱要发挥一个钱的作用。当大家凑份子为她过生日,她在贾母面前大包大揽,为李纨出资十二两,实际上却没有拿出来。这既免得贾母破费,又为自己赢得了名声,又避免了银子多而可能导致的铺张浪费,可谓一举数得。
有人说凤姐善妒,心狠手辣,冷酷凶残,依据之一就是尤二姐的死。其实大谬不然,对凤姐来说,这是莫大的冤枉,如果举其它例子或可自圆其说,偏偏尤二姐这个例子非但不能说明凤姐的冷酷凶残,反而表现出她的大仁大义和坦荡胸襟。
贾二舍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尤二姐,这罪名何等之大,况且又瞒着妻子凤姐!这对当事人凤姐来说是多么委屈的事儿!可是,善良的凤姐在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火冒三丈,大哭大闹,而是屈尊去探望尤二姐,并说愿意以姐妹相称,又设法把尤二姐搬入府内同住。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爱是自私的,爱人之间是容不下第三者存在的,古往今来有多少原本美满的姻缘由于第三者的插足而导致夫妻反目,甚至酿成人间惨剧。但爱情的最高境界是无私,是为了所爱的人而甘愿受苦受累,是只懂得付出而不晓得回报,是与爱人同喜同悲,凤姐对贾琏的爱达到了何等光辉灿烂的境界!爱贾琏之所爱,一切顺着他。
再说那个尤二姐也太不小心了,吃错药,把肚子里的孩子给吃没了。二姐想起往日凤姐对她的殷殷深情,在她身上所寄予的巨大希望——为贾琏延续香火,想起凤姐的高尚无私,而自己却连一个孩子都护不住,更觉无颜苟活于人世,遂吞金而逝。二姐的死是自惭形秽,正衬托出凤姐的伟大!至于唆使张华告贾琏,则是凤姐性格中的另一面——正义感——在起作用。琏二爷国丧期间停妻再娶,本就不对;二姐本有未婚夫却另嫁他人,也不对。本来如果二姐回到张华身边,也就万事ok了,可没想到二姐会一时想不开。凤姐以为既然二姐敢在有未婚夫的情况下另嫁他人,思想一定很新潮,很前卫,很开放,对于贞操,三从四德之类陈腐俗套一定不屑一顾,谁知二姐竟会一根筋。二姐的死对凤姐打击太大了,使她伤了好几天心。正是凤姐心中对贾琏的爱和正义感两种思想激烈交锋,才使她的行为表现出种种矛盾倾向,用这来解释她的行为,一切疑团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10-30 11:00
好一块金琐片

黑格尔曾说过这样的话:“人总是很容易把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哲学史讲演录》) 在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随心所欲将古人现代化”的现象。确实用现代的观点、提法、思维方式去解释古代的现象,往往违背了历史主义,其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可是现在不少的电影、电视中不少古代题材的作品中插入不少现代的提法,也起到了诙谐、幽默,或曰搞笑的效果。就历史真实性来说这些作品可信度不高,就娱乐性来说效果还不错。再说,研究只是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讲究的是实惠,实用,那些文绉绉的,高深莫测的玩意儿让那些天才去玩吧!所以,本大俗人今天就玩一些实惠的东东。
罗里八嗦,扯了这么多还没有点题,诸位快不耐烦了吧?好,言归正传,金锁片,就是薛——宝——钗。
薛宝钗,端庄典雅,温柔敦厚的容貌仪态,古往今来深得男士的亲睐,她的行事的条理、周全,也向为人所称道。
薛宝钗最后击败林黛玉,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这里有不少值得恋爱中的情侣学习的地方。林黛玉只是执着、率真地爱着宝玉,而宝钗却在爱宝玉的同时,注意去搞好与贾母、王夫人等能够左右宝玉婚事的家长的关系,给他们留下一个安分随时,大方得体,端庄贤淑的符合贤媳妇标准的好印象。比如,当宝钗生日时,贾母问她喜欢吃什么,爱听什么戏时,她按着贾母的喜好说了爱吃熟烂食物,爱听热闹戏;当王夫人因金钏死后无新衣裳发丧时主动拿出自己的两套衣服等,所以最后赢得了这场婚姻的胜利。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拍马屁,讨好别人,我才不会这样做呢。我说说这话的人,也太没有容人之量了,就不能往好的方面想一想?你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买点老人喜欢的礼物,那也是拍马屁?什么叫敬老爱幼?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今许多同命鸳鸯之所以最后会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恋爱的时候,忽略了对方家人亲友的态度、感受,而简单地认为爱情只是两人之间的事,结果在各方面的重重压力下将原本甜蜜的爱情葬送。殊不知虽然爱情只是两人的事,但婚姻却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事,要考虑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悲惨结局。如果双方家人不同意,即使两人最后能缔结婚姻,婚后家人间冰冷的空气也足以使人感到窒息。婚姻本应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是甜蜜幸福的,一旦到了那种情况,还有何幸福可言?
所以,不妨学学薛宝钗,在恋爱的同时多跟对方家长接触,博得她们的好感,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万一爱情双方出现矛盾而导致冷战局面时,还可以“曲线救国”,借助家人的帮助化解冰冻。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薛宝钗也颇为高明!她在初入贾府时就给贾府上下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连从不夸人的赵姨娘也夸了她。对贾母、王夫人等长辈自不用多说了,她还不时地给姑娘仆妇们一些好处,如帮史湘云筹办螃蟹宴,在林黛玉最孤单时,送上几两燕窝,将薛霸王从江南带回的礼物分成几份,分发众人,且一视同仁,决不厚此薄彼,连平时为人所不齿的赵姨娘母子也不忽略。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想不如鱼得水也不行!
我们不去考虑宝钗这样做的动机,但效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在待人处世上我们犯不着刻意去讨好别人,去逢迎拍马,但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周围人保持友好关系,营造和睦氛围,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大有裨益!
最能概括宝钗处世哲学的是两句话。一句是凤姐说的“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句是当她替湘云筹办螃蟹宴时所说的“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世态度虽稍嫌消极,但明哲保身,也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利己不损人,比损人利己要强多了,况且要想让大多数人都去“损己利人”毕竟不大现实,因为自私,是人的天性,人的觉悟也还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得过头,变得爱慕虚荣就不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宝钗的朴素(居室、穿着、打扮),又值得相当一部分人借鉴。
宝钗曾因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与经济之间”而遭宝玉当面冷落。在现今看来,“仕途经济”也没有什么不妥,时下常说的做人要有“出息”,而这“出息”无非是出人头地,立一番事业。那些如宝玉般只知在女人堆里厮混的男士,不仅不会受女士欢迎,反而会被看作浪荡不羁,不学无术。
一般来说,困扰当今男士的不是立不立业的问题,而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的问题。现今也有一种时髦的说法,人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事业的成功及因此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我想现在绝大多数“待字闺中”或“为人妇”的女性都会希望自己的那一位能有一番大作为吧!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10-30 11:01
妙玉,妙在有欲
好烦啊,每天面对的只是蒲团、经文,单调,枯燥又乏味。每当晚上我对灯独坐的时候,映在窗户上的只是我那单薄的身影!而此时大观园里一定热闹非凡,外面的世界也一定很精彩,可我却如此孤单,唉。
我真不幸,为什么身体那么差?为什么会治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别人的童年都有或多或少的快乐,而我呢?我有快乐吗?小小年纪就整天面对着空荡荡的庵堂,面对着面无表情的师父,唯一的感觉是:冷!我真的好冷啊。后来,师父死了,再后来,我来到了这里,生活有什么改变吗?我不知道。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那白毛女可比我幸福多了,她一不高兴可以跑到深山里,我能作什么呢?我能跑到哪儿去呢?唉!
又在下雪了,依稀记得那也是一个雪天,栊翠庵里的梅花开了,红艳艳的,很漂亮,外面又飘起了雪花,我信步走出庵堂,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是披着大红猩猩毡的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但乞霜娥槛外梅”,谁能拒绝如此雅致的请求,谁能抵抗那温柔的笑容,那一刹那间,我醉了。雪像是懂人的心意般,也渐渐地停了,我第一次发觉冬日的阳光竟是那样的温暖,一直暖到了心里。后来,宝玉又来了一趟,我也托他给几位姑娘送去几支梅花。不知道为何,每次见到他,心头总会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还记得那次品茶,原本我只邀请了宝钗和黛玉,谁知宝玉竟会跟过来,也不知怎么的,一向有洁癖的我,一向对所谓的男人不屑一顾的我,竟鬼使神差地把自己平时吃茶用的绿玉斗给了他用。
还记得那次在惜春那儿下棋,宝玉不知什么时候闪了进来,突然在边上叫了声好,把我们吓了一跳。他又突然问到:“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缘何下凡一走?”我竟觉得心里有些紧张,脸也微微发烫。为了掩饰心里的不安,随口反问了一句:“你从哪儿来?”谁知他不知怎么的脸也红了起来,惜春的那句话,“这有什么难回答的,……竟值得脸红!”不禁使我的脸越加发烫。哎,女儿心,海底针,有时连我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记得那次宝玉过生日,我竟心血来潮给他写了一张贺词,而且用了一张粉红色的纸。送出后又有些后悔,因为这未免不合出家人的身份。“槛外人”,“槛内人”,一道门槛分出两个世界!我在这头,他们在那头。唉,当时我是多么想去和他们一起庆贺啊,可是我是一个出家人,所以不方便去。出家人看破红尘,出家人四大皆空,怎么能去呢!可是宝玉的回执却又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唉,怎么今天尽胡思乱想,还是打坐吧,……
好象屋顶上瓦片的声音,不会是贼吧!我赶紧从禅床上坐起来,走到栏杆边,只见云影横空,月华如水,屋顶上两只猫儿在低声叫唤,原来是它们,唉。
重新坐回禅床,心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天,好象禅床在晃动,在旋转,啊,……忽然间,我什么也不知道了……第二天,我醒了,听说昨晚我走火入魔了。
……
……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今天,外面又在下雪了,可我的心里却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10-30 11:02
](戏说红楼)——老刘的自述

说实话,咱老刘真没什么话好说的。不就是每天天蒙蒙亮起来干活,天黑后才上炕睡觉,可这些都是咱庄稼人的本分,没啥好说的。再说咱整天跟庄稼打交道,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十足的土包子一个。又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嘴又笨,也不会说话。如果一定要说,就说说那年闹饥荒的事儿吧。
本来,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勉强还能把肚子填饱,有时兴许还能改善一下伙食,碰上好的年头,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能尝点荤腥。可那年天公不作美,结果庄稼歉收,交完租,自己就没的剩了。树皮,草根什么的,都找来吃了,可那顶什么事儿啊!好多人就这样活活饿死了。看看一家人饿的那个样子,咱急啊;特别是看到原来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瘦不拉几的样子,咱的心疼啊。您别说,还真让我想出一点眉目来了。过去听老爷子说当年作官时跟一个姓贾的老爷同过宗,也算是认了个亲戚,听说他们家现在很是阔绰,要不去求求他们?兴许他们还认咱这亲戚,只要他们手指缝里漏一点也够咱过一段日子的了!
可咱这算哪门子亲戚啊,八杆子打不到。之前就是因为咱穷,也不敢去高攀,现在过不下去了,就这样冒冒然前去,没准他们会笑话咱,“哦。以前不来,眼下遭难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来要吃的了,……”那多丢人啊!不去吧,这日子又实在没法过了。这事我琢磨了好一会儿,最后豁出去了,决定——去!让谁去呢?儿子、媳妇脸嫩,不好意思去。也罢,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跑一趟吧,反正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老老脸,没啥大不了的。
择日不如撞日,决定的当天,咱就带了孙子板儿上路了……
贾府还真是大,真是漂亮,那感觉啊就像进了皇宫,咱一进去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要不是跟着管家,咱早就迷路了。那姑娘哪长得是一个比一个俊,就跟那仙女儿似的,姑奶奶更是活菩萨,丝毫没有看不起咱乡下人的意思。都说富人眼高,看不起穷人,我看不见得,贾家的姑奶奶心就忒好,一听说咱家和她们家是亲戚,亲热的不得了,亲切地询问咱家的情况,特别是听到咱还没吃饭时,赶忙给咱备饭,简直把咱当贵客一样看待。那些个说富人眼高的也不怕闪了舌头。看看姑奶奶那热情的样子,咱心里真是后悔,咱怎么就不早点来呢!
当姑奶奶知道咱的来意后,表现出有点为难的样子,从姑奶奶嘴里才知道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富人家也有富人家的难处。看来他们日子也不好过,咱恐怕是没希望了。可正当咱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姑奶奶却又拿出了20吊钱给咱,姑奶奶还说太少了。姑奶奶真是客气,这还算少哪!20吊哪!咱想都没敢想会拿到这么多钱!那些个姑娘小姐们也都是活菩萨,知道咱有困难,抢着给咱送吃的、穿的、用的,临走还帮咱雇了辆车,送的东西整整放了一车!唉,都是好心人哪!
多亏了这些钱和东西,咱一家子总算安安全全挺了过来,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小子们更是活蹦乱跳的。咱真是感谢他们啊,天天烧香,求菩萨保佑他们,一切都好!
作者: 逍遥行者    时间: 03-12-2 0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12-2 05:47
呵呵,我喜欢红楼,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算是有点研究,但上面的文章不是我写的,是一位教高中语文的小伙子写的,我觉得写得不错,就把它们给转来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28 20:05
好文章,提上来!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49
戏说红楼——数读红楼

二十余年间,读书实不算多,然有书读已是人生一大幸事,能读三二本则属万幸。于所读之书中印象最为深切者非曹氏《红楼》莫数。《红楼》一书读之只觉其妙不可言,然其妙在何处却又甚为迷茫。板桥先生曾言“难得糊涂”,于苦短人生中遇此等好书实乃幸事,于读《红楼》时感受一种糊涂的惬意可算人生一大乐事。

《红楼梦》又可名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此乃书中所言。然不知于何处所闻《石头记》与《风月宝鉴》实非一书,而《红楼》又非曹氏所独著。个中缘由究系如何,吾等粗鄙之人自难窥其奥。然念及读书本人生快事尔,何需劳神苦思自寻烦恼,况吾乃一区区门外之人,何需管其太多,自享吾观书所得之热闹可也。
初读红楼,只觉满纸缠绵悱恻,字里行间透出缕缕情思,读之顿觉通体舒畅,齿颊生香,借用书中宝黛二人读《西厢》《牡丹》之感受,则曰: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而其书中诸天真女儿之种种情事尤令人心动不已。
诸如众才女结社吟诗展露之出色才情;兄妹二人卧榻趣谈“林子洞”“香芋”故事,再有“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呈现的是纤尘不染的洁白女儿世界,展露的是众女儿的片片清净女儿心。诸女儿丰神各异,如黛玉之清幽脱俗,宝钗之温柔敦厚,湘云之憨直明快,晴雯之疾恶如仇,三姐之刚烈果决,鸳鸯之外柔内刚,司棋之痴情烈性等等,不一而足。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不分主仆尊卑,唯尽情尽兴而已,席间诸女儿之种种情态读之不禁深醉其中,而宝玉对黛玉之体贴种种则令人感慨不已。“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粗野村妇一番逗笑之语顿引得满堂笑声,老刘之出色表演已令人叹服,而众女儿之不同笑态又使文章增辉不少。

湘云随醉随卧,于青石板上酣睡,其豪爽与娇憨实不同凡响。龄官于蔷薇架下划“蔷”,大雨至而不觉,其痴情痴性实乃人世之标榜。三姐求婚无望,遂含恨引剑自刎,带给读者的又何止是震撼?平素温顺和气之鸳鸯于贾赦的淫威面前,则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势!即便是素有封建贤女子之称的宝钗,虽对于爱情有君子远庖厨之自觉,然也有“杨妃戏彩蝶”之活泼天真,更有不自觉间的真情流露——坐在宝玉酣睡的榻边,信手拿起未绣完的火红鸳鸯肚兜!其平素极力掩饰极力克制的情爱于这一刻流露无遗,长久构筑的堡垒在这一刻轰然坍塌。其所表现出的对爱情的不远不近,不冷不热,隐隐约约,似有若无又别具一种情态。

此等女子对爱情之追求,实与成人间之情爱不同,其所追求的乃是少男少女之爱情。他们之间的爱情隐隐约约,似有若无,欲罢不能,欲说还休,乃纯洁不带世俗气之情爱,是单纯不带肉欲的至情之爱。如果说成年男女间的情爱如牡丹的浓香的话,小儿女间的情爱则是空谷幽兰所散发出的丝丝清香,沁人心脾。

大观园实乃世外桃源,真神仙境界!大观园中众女儿之种种,读之直令人不觉深醉其中。曹公之拥如许绝世仙姝于读者之面,真乃大手笔也!

再读红楼,于富贵荣华,温情脉脉,莺歌燕舞之余,偶感一丝无奈。

黛玉虽处贾府这一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盛之家,却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虽有外祖母之疼爱,表兄宝玉之真情,仍不时留下滴滴清泪。其常悲叹己之身世飘零、终身无依,综观全书竟绝少听闻她的笑声。
宝钗虽最终嫁给了宝玉,可那是在宝玉神志不清之际为“冲喜”而嫁,宝玉之素不喜仕途经济本以不合她心意,况当时更不知其性命如何,或可想象她出嫁之时究竟有着何种复杂心情。

再有迎春为抵父债而嫁孙绍祖,探春更为国而远嫁外邦,终生不得归。元春虽贵为皇妃,于省亲时却只听闻一片哭声。鸳鸯忠心侍主却被贾赦骚扰,痛苦不堪……

诸少女为青春、为人生,为命运流下了点点泪珠。梨花带雨的娇靥,既楚楚动人,又引人怜惜。读者于怜惜之余,又不禁生出一丝惆怅。

三读红楼,竟于欢声笑语、歌舞升平之后,看到的尽是悲哀,辛酸和无奈。

瑞珠触柱,司棋撞墙,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自逝,尤三姐自刎而亡,晴雯受辱羞愤而死,迎春出嫁一年便被折磨致死,鸳鸯在贾母过世后为免落贾赦之手而悬梁自尽,林黛玉在流尽最后一滴眼泪后,于宝玉大婚之夜孤零零死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过早地消逝了,一朵朵娇嫩的花朵未开就已凋谢了,目睹这无数鲜活生命于顷刻间化为烟云消散,这怎能不令人心痛!

看看贾府之外,张华如木头一般被牵来牵去,潘又安为司棋跳河而死,石呆子夫妇为保古扇而丢命,凤姐为几千两银子弄得金哥夫妇双双殉情。再看看乌庄进奉的那些东西,再听听一年的收成,想想刘姥姥之进贾府,隐隐约约可以听到贫苦人民的一片哭声。

四读红楼,但闻一片悲戚之声。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1
红楼梦中男性角色太嫌单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1
呵呵,说不尽的《红楼梦》!
好个孤独客!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4
](戏说红楼)—— 香菱
《红楼梦》一书,“真事隐去,假雨村言”。这“真事隐”就是指甄士隐。他久不得子,年过半百才得一女,乳名“英莲”,人如其名,她这一生端的是“真应怜”。
这英莲三岁上被人贩子拐走,养成大姑娘时被卖给了一位姓冯的公子,假如能顺顺利利嫁给这冯公子也就罢了,谁知那该死的贩子贪心不足,又将她卖给了薛霸王,一女难嫁二夫,结果薛霸王在争抢中把这位冯公子给打死了,闹了场人命官司。幸亏这薛家财大势大,轻轻松松就把官司了解了,所以这英莲最后还是跟了薛霸王。
这英莲长得是我见尤怜,楚楚动人,也难怪这薛呆死死不肯放手。英莲跟了薛呆后日子过得如何,也能从书中略知一二。大致是水波不兴,波澜不惊,无甚大事。她到底过得快不快乐呢,也难说,不过就依薛呆的性格,英莲的日子也绝对不会有多快乐。直到她进到贾府,直到她遇到了这一群女孩子,她的生活才有了一丝亮色。
何以言之?那就是书中很有名的一段——香菱学诗。
说来也真不容易,生活在薛霸王的阴影下的英莲居然会迷上作诗。不过她确实是迷上了作诗,千真万确。
诗带给她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可以自由呼吸,驰骋思维,让想象遨游于天地之外。
她学诗,黛玉毛遂自荐,“我虽不大通,但大略也教得起你”,确实有黛玉这位师傅,香菱学诗进步很快。
香菱学诗非常投入。未得好诗,连房都不进,或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一会儿皱一皱眉,一忽儿自己含笑一回。作诗时耳不旁听,目不斜视,香菱学诗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有时睡梦中竟会突然叫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正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由于她苦志学诗,竟真的于睡梦中作出了八句好诗:“精华欲掩料应难,硬自娟娟魄自寒。一片占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可惜,快乐的时光永远都嫌太短暂。不久,薛霸王娶了河东狮吼夏金桂,香菱的苦日子就又开始了。夏金桂先是嫌香菱的名字不好,不由分说,改成了“秋菱”(“香菱”是由宝钗取的,夏金桂此举也有挑衅宝钗之意);然后又是百般刁难,千般折磨,万般凌辱,欲置香菱死地而后快,香菱这段时间可真是受尽折磨和凌辱。谁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恶人自有恶报,这夏金桂本想毒死香菱,谁知一不小心自己喝了那碗毒药,结果一命呜呼。而香菱是因祸得富,转而做了正,成了薛夫人。可惜她还是无富消受,在产下一子后,便香销玉殒了。
《红楼梦》中关于香菱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有人认为“两地生孤木”是“桂”,所以最后香菱应死在夏金桂手中,而高鹗这一点续得不好。而甄士隐口中的“兰桂齐芳,家道复苏”是指李纨的儿子贾兰和宝玉的儿子(宝玉离家出走时,宝钗已怀有身孕)贾桂,还说是什么“高魁贵子“。
事实上古人取名都是极有讲究的,这贾家身为世家大族,自然也不例外。贾代儒,贾代化是“代”字辈;贾政、贾赦、贾敬是都有反文旁的;贾珠、贾宝玉、贾环、贾琏、贾珍都是“玉”字旁的;而再下一辈的贾蓉、贾兰是“草”字头(兰字繁体是草字头),所以贾宝玉如果有儿子,也应该是草字头,可这“桂”字却不是草字头,所以贾宝玉如果有儿子也不应叫贾桂。事实上这“桂”是香菱和薛呆生的“薛桂”,香菱也是由于生这薛桂才死去的,这正应了那两句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息息相关,一损具损,一荣具荣,所以这甄士隐口中的“兰桂齐芳“指贾家的贾兰和薛家的薛桂也是说得通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5
香菱的身世在红楼中算得上是可怜, 孤独客又带来了精彩的解读红楼。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7
](戏说红楼)——平儿
说起平儿,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不容易!生活在王熙凤和贾琏的双重淫威下,而犹自能保持自己的纯真本色,发出自己特有的光彩,确实不容易。
平儿的性格特色,与中国的传统农民有几分相似。
她质朴。她的身上没有王熙凤那种耀人的光芒,咄咄逼人的气势。有的只是详和、安静。虽然刘姥姥初进贾府时误以为她就是姑奶奶,但刘姥姥眼中的她是什么样子的呢?穿着较考究,但她是大户人家姑奶奶的贴身大丫头,又是姑爷的爱妾,这也属正常。跟王熙凤相比,她确是十分质朴。她的质朴还在于她的外貌,她的待人处事的风格。
她美丽。刘姥姥眼中的她是天仙一般。但她的美与王熙凤又是不同的。王熙凤是“恍若神妃仙子”,浑身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平儿的美则是柔和的,毫不张扬。王熙凤的美如正午耀眼的太阳,平儿的美是傍晚柔和的彩霞。
她善良。善良是她一贯的风格。如“情掩虾须镯”中对坠儿的宽容。她的善良是与生俱来,任何力量都摧毁不了的,所以她虽生活在王贾两个大魔头大恶人所构造的大染缸中,而犹能保持那一份善,那一份纯,那一份真,真个是“出淤泥而不染”!
环境磨就她老成持重的特点,但她又不失少女的天真与烂漫。与姑娘姐妹在一起时,她作为少女的一切就流露无余。
她聪慧。连王熙凤这样挑剔之人也能对她办的事感到放心和满意,她办事的牢靠即可见一斑。如果定要举个实例的话,“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就可见一斑。
她的一生既非闪光耀眼,也不平淡无奇。她的一生,是于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生。
她的人生,她的人生态度都是耐人寻味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7
平儿能在王熙凤手下混,夹缝中求生,也真是不容易。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8
](戏说红楼)——千古之迷秦可卿
千古之迷秦可卿

秦可卿何许人也?秦业的女儿。这秦业官任工部营缮郎,因久不得子,遂从养生堂抱回一子一女,子死女活,长成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秦业五旬上方得一子,名为秦钟。
这秦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可秦可卿嫁到贾府后为何地位如此尊贵?难不成秦业家财万贯?书中曾这样写道:宦囊羞涩,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这才送儿子秦钟进贾府请的私塾念书。可见这秦业事实上是极穷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她贤能?
秦可卿房中的摆设皆是世所罕有,就是富贵如贾府也拥有不起的,这些东西又是从何而来?
关于她的死,也是疑团颇多。丈夫贾蓉不甚悲伤,而公公贾珍却伤心欲绝,为何?既然秦可卿如此贤能,深受长辈器重,又如此有女人味,好色之贾蓉为何对她感情不见热烈,对她的死又反应冷淡?贾珍死了儿媳后连路都走不稳了,拄着根拐杖。仅仅因为死了个儿媳就变成了这样,太离谱了吧!还说办这丧事要竭尽所能,倾其所有?连坏了事的王爷原准备用的什么樯木棺材都敢用?还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秦可卿病后,尤氏曾说过:“他这病得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日后,一日比一日觉懒,又懒得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
“从来大夫也有说是喜的。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
王熙凤去看望秦可卿时,秦可卿又说过这样的话:“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任凭是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的。”
秦可卿死后,“彼时合家皆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两个丫鬟,瑞珠触柱,宝珠甘愿为女。
疑团多多。

一种解释:秦可卿和贾珍有私情。(1)一次偷情时被丫鬟撞见,可卿羞愧之下悬梁自尽。第五回中介绍她时有一女子悬梁自尽的画,可能是影射她。这样似乎能解释她的死和两个丫鬟的行为。(2)秦可卿珠胎暗结,可这孩子是贾珍的,无奈之下可卿自尽。这可解释尤氏的疑惑。
而贾珍对秦氏有真感情,故秦氏死后贾珍悲痛欲绝,丧事大加铺张。
另一种解释:秦可卿是一位失势的王爷的女儿,而贾府是知道她的身份的。这就可以解释她在贾府的尊贵地位,和为何房中有如此希有之物。
秦可卿家族是准备东山再起的,贾府又在暗地里支持她家,谁知事情败露。造反要诛九族,所以秦可卿必死;为了保证贾府不被牵连,秦可卿也必须死。而事情又不是一下子败露的,事情在逐渐败露时,也就是秦可卿得怪病时,这也可解释秦可卿对王熙凤说的那几句话。
如果把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则基本可以解释所有疑团。刘心武的小说《秦可卿之死》就是采用这第三种说法。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8:59
我也读过刘心武的《秦可卿之死》,秦可卿的确属于贾府中一个身世很特殊的人物特别是秦可卿的出身,也许真是哪位王爷的后代,它的卧室里那些豪华摆设,都是一些当年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太真、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这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用过的东西。可以暗示秦可卿真时出身的无比尊贵。
还有秦可卿为什么能在贾府如同鱼游春水,而且她在秦家怎么获得那么圆满的教养,一进贾府便不仅能处处适应,而且浑身焕发出一种天然的贵夫人气派?在秦可卿死后,丧事办得如此隆重铺张,而且北静王来祭秦可卿而未见出祭贾敬?秦可卿的棺材有泄漏了一丝消息,贾珍为她用了一个被贾政说成的“此物恐非常人所享者”那样高级的棺材。这暗示着秦可卿的出身,她浑身流动过的血液,恰与未坏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么尊贵,她躺在那樯木棺材之中,是适得其所!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0
红楼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女人。也是万艳同悲中令人难忘的女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1
](戏说红楼)——秦可卿
秦可卿

秦可卿是书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个人。她是贾蓉的妻子,长得很美,也非常得长辈的宠爱。照理这样的年轻夫妻间应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如胶似漆,甜甜蜜蜜才对,可书中却极少关于贾蓉和她两人的描写。她死后贾蓉未见怎样伤心,作为公公的贾珍反倒伤心得不得了,令人不解,据说作者原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回,后来经朋友劝告删改掉,而安排秦可卿病逝的结局。这个结局因不是作者自己本愿故书中留有删改痕迹,留下了蛛丝马迹,如焦大骂过“爬灰的爬灰”,秦可卿死后贾珍的伤心欲绝,对她的丧事大加铺张,还用了非王爷级别的人都不敢用的什么樯木棺,等等。
由于她死得不明不白,加上历来猜测颇多,所以一提起她,会有一种暧昧的感觉。但不容否认,秦可卿是书中唯一一个真正的女人,一个充满了女人味的女人!
且看她的房中布置:“刚进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名副其实的“香闺”。壁上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令人遐想的一幅图。西边有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环肥燕瘦,都是美人,很有女人味的美人。而这三位又好象都有情人。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还有西施浣过的沙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物是令人浮想联翩的物,人是令人浮想联翩的人。居住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秦可卿会是何等的有女人味也就不言而喻了。而贾宝玉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天之间便完成了由男孩向男人的转变。
贾府美人儿不少,真正算得上女人的只有秦可卿一个。
那些个小丫头是无性人,不提也罢。
黛玉,宝钗,湘云等未嫁的小姐丫鬟虽个个貌美如花,但她们只是女孩,虽说她们中一些人情窦初开,约略知道些男女情事,顶多只能算是少女,不是女人。
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之流,老矣。用宝玉的话说,女人未嫁是一颗珠子,出嫁后珠子便变成了死珠,出嫁时间久了,就成了死鱼眼珠了。她们只能算是长辈,母亲,连徐娘半老都算不上了,更别说有多少女人味儿了。
秦可卿也是出嫁了的人,是一个少妇,但她不是一颗死珠,是有着无限光彩的宝珠。那么同为少妇的其他人呢,如王熙凤,算不算女人?她可是够美的,“恍若神妃仙子”,也与侄儿贾蓉的关系不一般,可她给人的印象不是一个女人。协理宁国府的杀戮决断,看出她是女强人;弄权铁槛寺,间接害死金哥夫妻,拔下发簪朝丫鬟头上脸上乱刺,往尤二姐碗里下堕胎药,等等,我们又看出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恶人。
夏金桂之流是跳梁小丑。
多姑娘儿之流是淫娃荡妇。
只有秦可卿是真正的女人。虽有些暧昧,但也正因此而平添几许神秘,几许魅力!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的化身,何其之美,可惜一切具是幻,到头终成空,所以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2
论秦可卿之死


——俞平伯

十二钗底结局,八十回中都没有写到,已有上篇这样的揣测。独秦氏死于第十三回,尚在八十回之上半部,所以不能加入上篇中去说明。她底结局既被作者明白地写出,似乎没有再申说底必要。但本书写秦氏之死,最为隐曲,最可疑惑,须得细细解析一下方才明白;若没有这层解析工夫,第十三至第十五这三回书便很不容易读。因为有这个需要,所以我把这题列为专篇,作为《八十回后的红楼梦》一文底附录。

这个题目,我曾和颉刚详细讨论过。现在把几次来往的信札,择有关系的录出,使读者一览之后便可了然。问答本是议论文底一种体裁,我们既有很好的实际问答,便无须改头换面,反增添许多麻烦。平常的论文总是平铺实叙的,问答体是反复追求的,最便于充份表现全部的意想。所以我写这篇文的方法,虽然是躲懒,却并非全无意义的躲懒。这是我懒人底一种辩解。

我对于秦可卿之死本有意见,平空却想不起去作有系统的讨论。恰好颉刚于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来信,对于此事表示很深的疑惑。他说:
“《晶报》上《红楼佚话》,说有人见书中的焙茗,据他说,秦可卿是与贾珍私通,被婢撞见,羞愤自缢死的。我当时以为是想象的话,日前看册子,始知此说有因。册子上画一座高楼,上有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历来评者也都不能解说,只说:‘第十一幅是秦氏,鸳鸯其替身也。’(护花主人评)又说:‘词是秦氏,画是鸳鸯,此幅不解其命意之所在。’(眉批)然鸳鸯自缢,是出于高鹗底续作。高鹗所以写鸳鸯寻死时,秦氏作缢鬼状领导上吊的缘故,正是要圆满册子上的一诗一画。后来的人读了高氏续作,便说此幅是二人拼合而成。其实册子以‘又副’属婢,‘副’属妾,‘正’属小姐奶奶,是很明白的,鸳鸯决不会入正册。(平案:又副属婢是确的;至于副属妾却不甚确,虽明文只见一香菱,但我疑心李纹李绮宝琴都应入此册中。)若说可卿果是自缢的罢,原文中写可卿的死状,又最是明白。作者若要点明此事,何必把他的病症这等详写?这真是一桩疑案。……这可卿册子一案可难说了,因为他的结果早在原文内写出,无待补作者底增改迁就了。我们若是学今文学家的办法,凡逢到抵牾不安的地方,都说是刘歆伪托,倒也罢了,偏偏又觉得他过于武断,不肯用一网打尽的法子。如之奈何?”


他这纯怀疑的态度,却大可以启发我讨论这问题的兴趣。我在同月三十日复他一信上面说:
“从册子看,可卿确是自缢,毫无疑义。我最初看《红楼梦》也中了批语底毒,相信是秦鸳二人合册。后来在欧游途中,孟真说,就是秦氏,何关鸳鸯。我才因此恍然大悟,自悔其谬。这段趣事想你尚不知道。高鹗所以写鸳鸯缢死由秦氏引导的缘故,即因为他看原文太晦了,所以更明点一下,提醒读者,知可卿确是吊死而非病死。即因此可以知道兰墅所见之本,亦是与我们所看一样:我们觉得疑暗的地方,高君也正如此。我现在可以断定秦氏确是缢死。至于你底疑惑,我试试去解说:
(1)本书写可卿之死,并不定是病死。她虽有病,但不必死于病。这是最宜注意。秦氏之死不由于病,有数据焉。


(A)死时在夜分,且但从荣府中闻丧写起,未有一笔明写死者如何光景,如何死法?可疑一。
(B)第十三回说:‘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下夹注云:‘久病之人,后事已备,其死乃在意中,有何闷可纳?又有何疑?一本作“都有些伤心”,非是。’此段夹注颇为精当。‘纳闷’‘疑心’,皆是线索。现新本(亚东本)却作‘伤心’。我家本有一部《金玉缘》本的书,我记得是作‘疑心’,今天要写这信时,查那本时正作:‘疑心’。要晓得‘有些疑心’正与‘纳闷’成文;若说‘有些伤心’,不但文理不贯,且下文说‘莫不悲号痛哭’,而此曰‘有些伤心’,岂非驴唇不对马嘴?此等文章岂复成为文理?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第十回张先生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过了春分便可望痊愈了。’第十一回秦氏说:‘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则秦氏患的是痨症,一时决不致就死。而现在可卿之死却在冬底,则非由病可知。(虽未明写,然看凤姐闻凶讯时底光景,确是冬天。)她底死本不奇,本无可以疑心纳闷之处,所以使人如此者,乃因死得太骤耳。
(D)秦氏死后种种光景,皆可作她自缢而死底旁证。今姑略举数事:


(01)‘宝玉听秦氏死,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不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若秦氏久病待死,宝玉应当渐渐伤心,决不致于急火攻心,骤然吐血。宝玉所以如此,正因秦氏暴死,惊哀疑三者兼之:惊因于骤死,哀缘于情重,疑则疑其死之故,或缘与己合而毕其命。故一则曰‘心中似戳了一刀’,二则曰‘哇的一声’,三则曰‘痛哭一番’。此等写法,似隐而亦显。(同回写凤姐听到消息,吓的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亦是一种暗写法。)
(02)写贾珍之哀毁逾恒,如丧考妣,又写贾珍备办丧礼之隆重奢华,皆是冷笔峭笔侧笔,非同他小说喜铺排热闹比也。贾珍如此,宝玉如此,秦氏之为人可知,而其致死之因与其死法亦可知。(有人说,《红楼梦》写那时的贾珍,简直是个杖期夫。此言亦颇有趣。)
(03)秦氏死时,尤氏正犯胃痛旧症睡在床上,是一线索。似可卿未死之前或方死之后,贾珍与尤氏必有口角勃(奚谷)之事。且前数回写尤氏甚爱可卿,而此回可卿死后独无一笔写尤氏之悲伤,专描摹贾珍一人,则其间必有秘事焉,特故意隐而不发,使吾人纳闷耳。
(04)我从你来信引《红楼佚话》底说话,在本书寻着一个大线索,而愈了然于秦氏决不得其死。第十三回(前所引的话都见于此回)有一段最奇怪而又不通的文章,我平常看来看去,不知命意所在,只觉其可怪可笑而已。到今天才恍然有悟。今全引如下:


‘忽又听见秦氏之丫环,名唤瑞珠的,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都称叹。(夹注云,称叹绝倒。)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殡殓之,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之登仙阁。又有小丫环名宝珠的,因秦氏无出,愿为义女,……贾珍甚喜,……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
这段文字怪便怪到极处,不通也不通到极处;但现在考较去,实是细密深刻到极处。从前人说《春秋》是断烂朝报,因为不知《春秋》笔削之故。《红楼梦》若一眼看去,何尝有些地方不是断而且烂。所以《红楼梦》底叙事法,亦为读是书之锁钥,特凭空悬揣,颇难得其条贯耳。
《红楼佚话》上说:‘秦可卿与贾珍私通,被婢撞见,羞愤自缢死的。’此话甚确。何以确?由本书证之。所谓婢者,即是宝珠和瑞珠两个人。瑞珠之死想因是闻了大祸,恐不得了,故触柱而死。且原文云‘也触柱而亡’,似上文若有人曾触柱而亡者然,此真怪事。其实悬梁触柱皆不得其死,故曰‘也’也。宝珠似亦是闯祸之人,特她没死,故愿为可卿义女,以明其心迹,以取媚求容于贾珍;珍本怀鬼胎,惧其泄言而露丑,故因而奖许之,使人呼之曰小姐云尔。且下文凡写宝珠之事莫不与此相通。第十四回说,‘宝珠自行未嫁女之礼,引丧驾灵,十分哀苦。’第十五回说,‘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另派妇女相伴。’按上文绝无宝珠与秦氏,主仆如何相得,何以可卿死而宝珠十分哀苦?一可怪也。贾氏名门大族,即秦氏无出,何可以婢为义女?宝珠何得而请之,贾珍又何爱于此,何乐于此,而遽行许之?勉强许之已不通,乃曰‘甚喜’,何喜之有?二可怪也。秦氏停灵于寺,即令宝珠为其亲女,亦卒哭而返为已足,何以执意不肯回家?观贾珍许其留寺,则知宝珠不肯回家,乃自明其不泄,希贾珍之优容也。秦氏二婢,一死一去,而中媾(无女旁)之羞于是得掩。我以前颇怪宝珠留寺之后杳无结果,似为费笔。不知其事在上文,不在下文。宝珠留寺不返,而秦氏致死之因已定,再行写去,直词费耳。


(2)依弟愚见,从各方面推较,可卿是自缢无疑。现尚有一问题待决,即何以用笔如是隐微幽曲?此颇难说,姑综观前后以说明之。


可卿之在十二钗,占重要之位置;故首以钗黛,而终之以可卿。第五回太虚幻境中之可卿,‘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则可卿直兼二人之长矣,故乳名‘兼美’。宝玉之意中人是黛,而其配为钗,至可卿则兼之,故曰‘许配与汝’,‘即可成姻’,‘未免有儿女之事’,‘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此等写法,明为钗黛作一合影。
但虽如此,秦氏实贾蓉之妻而宝玉之侄媳妇,若依事全写,不太芜秽笔墨乎?且此书所写既系作者,尤不能无所讳隐。故既托之以梦,使若虚设然;又在第六回题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以掩其迹。其实当日已是再试。初者何?讳词也。故护花主人评曰:‘秦氏房中是宝玉初试云雨,与袭人偷试却是重演,读者勿被瞒过。’
宝玉与秦氏之事须如此暗写,推之贾珍可卿事亦然。若明写缢死,自不得不写其因;写其因,不得不暴其丑。而此则非作者所愿。但完全改易事迹致失,亦非作者之意。故处处旁敲侧击以明之,使作者不明言而读者于言外得求其言外微音。全书最明白之处则在册子中画出可卿自缢,以后影影绰绰之处,得此关键无不毕解。吾兄致疑于其病,不知秦氏系暴卒,而痨病无骤死之法。细写病情,正以明秦氏之非由病死。况以下线索尚历历可寻乎?
从这里我因此推想高鹗所见之本和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差不多。他从册子上晓得秦氏自缢,但他亦以为书中写秦氏之死太晦了,所以在鸳鸯死时重提可卿使作引导。可卿并不得与鸳鸯合传,而可卿缢死则以鸳鸯之死而更显。我们现在很信可卿是缢死,亦未始不是以前不分别读《红楼梦》时,由鸳鸯之死推今的。兰墅于此点显明雪芹之意,亦颇有功。特苟细细读去,不藉续书亦正可了了。为我辈中人以下说法,则高作颇有用处。
第十三、十四、十五三回书,最多怪笔,我以前很读不通,现在却豁然了。我所致谢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高鹗,第二个是孟真,第三是你了。因为你若不把《红楼佚话》告诉我,宝珠和瑞珠底事一时决想不起,而这个问题总没有完全解决。”


从这信底一节里,我总算约略把颉刚底策问对上了。秦氏是怎样死的?大体上已无问题了。但颉刚于七月二十日来信中,说他检商务本的《石头记》第十三回,也作“都有些伤心”。这又把我底依据稍摇动了一点,虽然结论还没有推翻。他在那信中另有一节复我的话,现在也引在下边。
“我上次告你《晶报》的话,只是括个大略。你就因我的‘被婢撞见’一言,推测这婢是瑞珠宝珠。原来《红楼佚话》上正是说这两个。他的全文是:
‘又有人谓秦可卿之死,实以与贾珍私通,为二婢窥破,故羞愤自缢。书中言可卿死后,
一婢殉之,一婢披麻作孝女,即此二婢也。又言鸳鸯死时,见可卿作缢鬼状,亦其一证。’

这明明是你一篇文章的缩影。但他们所以没有好成绩的缘故:(1)虽有见到,不肯研究下去,更不能详细发表出来。(2)他们的说话总带些神秘的性质,不肯实说他是由书上研究得来的,必得说那时事实是如此。此节上数语更说,‘濮君某言,其祖少时居京师,曾亲见书中所谓焙茗者,时年已八十许,白发满颊,与人谈旧日兴废事,犹泣下如雨。’其实他们倘使真遇到了焙茗,岂有不深知曹家事实之理,而百余年来竟没有人痛痛快快说这书是曹雪芹底自传,可见一班读《红楼梦》的与做批评的人竟全不知曹家底情状。”


他把前人这类装腔扭势的习气,指斥得痛快淋漓,我自然极表同意。但“疑心”“伤心”这个问题,还是悬着。我在七月二十三日复书上,曾表示我底态度:
“你说我论证可卿之死确极,最初我也颇自信。现在有一点证据并且还是极重要的既有摇动,则非再加一番考查方成铁案:就是究竟是‘疑心’或是‘伤心’的问题。我依文理文情推测当然是‘疑心’,但仅仅凭借这一点主观的意想,根据是很薄弱的。我们必须在版本上有凭据方可。我这部《金玉缘》本确是作‘疑心’的,并且下边还有夹评说,‘一本作伤心非’,则似乎决非印错。但我所以怀疑不决,因为我这部书并非《金玉缘》底原本,是用石印翻刻的,印得却很精致,至于我们依赖着他有危险没有,我却不敢担保。我查有正抄本也是作‘伤心’。这虽也不足证明谁是谁非,因为钞本错而刻本是的最为常事,抄写是最容易有误的;但这至少已使我们怀疑了。我这部石印书如竟成了孤本,这个证据便很薄弱可疑了。虽不足推翻可卿缢死的断案,但却少了一个有力底证据。我们最要紧的,是不杂偏见,细细估量那些立论底证据。……总之,主观上的我见是深信原本应作‘疑心’两字,但在没有找着一部旧本《红楼梦》做我那书底旁证以前,那我就愿意把这证据取消,或暂时阙疑。我们在上下前后,已可断定可卿是缢死,何必拉上一个可疑的证据呢?我想如能觅着一部原刻《金玉缘》本看一下,这问题就可以算解决了。”


可惜得很,我所表示的期望竟没有达到,石印《金玉缘》底原本颇不易觅;所以这点疑问,以现在论,还终于疑问。以我揣想,或者刻本流传,都是作“伤心”的;而“疑心”为后人校书时所改,也说不定。但这一处底校改,却颇有些道理,不是胡闹,或者竟反而有当于作者底原意。我近日觅得一有夹评的旧刻本也是作“伤心”,想胡先生所藏的程刻本也是一样的。惟有正书局印行的戚本,作“无不纳叹,都有些伤心”,却实在不见高明。纳闷是我们常说的话,纳叹却颇生硬。我不能凭依戚本,正和不能凭依石印本《金玉缘》是一样的。

虽细微之处还有研究底余地,但秦可卿底结局是自缢而死,却断断乎无可怀疑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3
秦 可 卿

秦可卿这个物,创作过程中由于脂砚斋的干预,曹雪芹做了大的修改,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为“秦可卿死封龙标尉”。即由“淫丧”改为“病死”,便显得扑朔迷离,成为《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秦可卿出身寒微,为何又成为贾母.“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作者为什么对秦可卿的卧室作那样古怪的描写?为什么让贾宝玉睡在侄媳的房中,并且梦中与警幻仙姑之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初试云雨之情?秦可卿为什么给凤姐托那样的梦?北静王为什么屈尊祭奠秦可卿?焦大约“骂”全部意思是什么?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即使写一部书也未必能说清楚,说得真切。不过还是有人在探讨这些问题,如小说家刘心武就曾做过潜心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写进《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的文章中。刘心武的结论是:她出身不仅不寒微,而晚剧目当的高贵,甚至有着类似北静王那样的血缘;她的家族在皇室权利之争中失败;将她和其弟送入养生堂隐匿起来.;—贾府未敢直接将其姊弟从养生堂接出,而是让官小职卑的秦业代养;可卿长到笄笈之年,也许由贾母作主聘为贾蓉之妻;秦可卿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她引诱过尚处浑沌状态的贾宝玉,她似乎并不讨厌她的丈夫贾蓉,但她也确实还爱着她的公公贾珍。

这些看法确也新颖别致,自可成一家之言;但多为“臆测”,并无确凿的证据。我们认为,对秦可卿这个人物,只能依据小说所提供的情节和形像进行分析,同时也应注意对其神秘色彩的探微。

秦可卿的出身,小说第八回末尾,交待秦钟出身时,顺便提及了她: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人早亡。 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 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 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贾家有些瓜 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 方得了秦钟......


但她的出场却是在第五回。贾母等到宁府欣赏梅花,“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见她去安置宝玉,自然是放心的了.......接着作者颇有微意地描写了她那华贵浓艳的卧室,并特意把《红楼梦》中的第一大梦——“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安置在这里发生;而在梦中警幻仙姑将其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宝玉;而这仙姬可卿,“其鲜艳抚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名曰“兼美”亦宜矣)。这岂非奇中又奇?我们若联系宝玉见秦氏病重而啼哭,闻秦氏死讯而吐血,则可窥其“消息”一二。不过作者塑造秦可卿这一人物的意图,则是出于对全书的艺术构思。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的“戏”并不多,其形像也并不丰满;她的重要性在于体现全书的主旨。秦可卿者, “情可轻”也,她是“淫”的表征。“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便是对她的性格的本质概括。作者意在通过她与贾珍的私通乱伦,以表现贾府在精神道德上的腐败,亦即“败家的根本”;通过她那豪奢至极的丧事,写贾府豪华中的衰败。她托梦凤姐的那些话,是贾府较为清醒的统治者的共同预感和隐忧。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的主要价值就在这里。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4
](戏说红楼)——女儿悲
女儿悲

“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面酿成,因名曰‘万艳同杯’。”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曹雪芹正是以绝大手笔构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形态。《红楼梦》之前,文学作品中女性一向是毫无地位可言的,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在那恶浊的社会里,曹雪芹是一个清醒者,“世人皆醉我独醒”,他看到了女性作为人的美,他热情讴歌女性的美,“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峨冠博带”“须眉男子”是可鄙的,女性是圣洁高贵的。可在那样一个社会里,清醒者是极为痛苦的——看着那么多美丽的女性,在这黑暗不合理的社会里一个个被吞噬,被毁灭。曹雪芹在心灵忍受极大刺痛的情形下,谱写出了一曲女性的颂歌,一曲女性的悲歌。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么多美好的灵魂被毁灭,是悲剧,是“原应叹息”的。元迎探惜,“原应叹息”,无疑,贾府四姐妹的悲剧是这曲女性悲歌的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乐章。
四姐妹是美的。元春之能入选凤藻宫,尊为贵妃,其才貌可见一斑。迎春、探春的美丽,在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也已借她的眼睛一一展现: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彼时惜春因尚年幼,故一笔带过,但三位姐姐都如此风采,惜春想也差不到哪儿去。
如此美丽的小姐,又生长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里,她们是否能逃脱悲剧的命运呢?
先看元春。身为贵妃,那是何等荣耀,何等幸福!但是元春是这么认为的吗?侃侃她省亲时对父亲说的那番话:“偏要把我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元春具有何等的见识!皇宫是肮脏的、龌鹾的,先不看帝王淫糜的生活,那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单单那毫无自由的机械的甚或,那冷冰冰的空气就足以让人窒息。元春在省亲后不久,终于结束了自己所厌恶的生活,灵魂得到了解脱。她的悲,在于她觉悟太高,头脑过于清醒。
且看迎春。她被戏称为“糯小姐”,性格极为软弱,奉父命嫁给了孙绍祖,一年多就被折磨致死。“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孙绍祖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一位骄奢淫逸,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可嘴上还说:“你是你父亲用来抵债的。”美丽的迎春出嫁一年就香销玉陨了,她的悲,在于她有一个不配做父亲的父亲,在于她的温柔和顺,在于她的“糯”。
再看探春。探春一向被称为贾府的改革家,颇有抱负,想在大观园里“兴利除宿弊”,可惜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的一番作为,不过就是省下了几两银子,又焉能阻止“树倒猢狲散”的定局?最后迫于王命,远嫁外藩,可真是“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她就如那断线的风筝,再也难以回到故土与亲人团聚。她的悲,在于无法选择性别,“但凡是个男人,我早出去了”;在于出生在一个不该出生的年代。
再看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清灯古佛旁。”“将那三春看破”,是否真的已看破?“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长着长生果”,对于一个心已死,对一切都看成虚无的人来说,长生又有什么意思?她的悲,在于心已死,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
一个个都毁灭了。
曹雪芹眼看着身边的女子一个个毁灭,自己却无力挽救;眼看着笔下的女子一个个毁灭,自己却不能挽救,于是,也毁灭了。
是时,天地同悲。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5
冰消雪融莫奈何(美文转贴)
  风!吹著,呼呼的过。雨!下著,滴答的点。但是,雪!飘著,却是无声无息……。这……该是我麽?该是我们女孩儿家的模样麽?是的,爹是这麽说的,娘是这麽教的;他们都是我最亲的人,那麽疼我;特别是爹,要我读书识字,说我们是书香继世之家,我可不能做个不明事理的人。可祖父藏书极多,怎不都给我们看呢?幸而家中姐妹们多,相互壮个胆,偷出个几本来看,什麽西厢、琵琶、元人百种……。大人们多奇怪,这麽好看的书怎不让看?可大人们知道了,却打的打、骂的骂,一把火把书给烧了。那是我几岁的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大人都这麽说了,应是对的吧?他们见多识广、明白事理呀。这是过去多久的事?火却仍像烧在我心头。可禁得了这禁不了那呀!纵不能看书不也有戏吗?多爱看才子佳人们,递个手绢呀或使个眼神什麽的……。可这是不被喜欢的,所以我不该说;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不想?不过,男、女七岁不同席,所以,这些戏上演的和书上写的,是不会发生的……。
  爹走了,不能再和我说话了;可我还有娘、有哥哥。我知道娘最疼的不是我是哥哥,宠的哥哥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爹是多不欢喜呀;所以我该知礼守份、不尚奢华。可这一切都没能留下爹,他仍是走了。爹一走,像割去娘的臂膀,哥哥更是无法无天;可我要为娘分忧解愁,好让爹走的放心。除了女红家计等事,我什麽都得学著点,什麽都得留心些。听娘说都因爹过世,所有的总管、伙计人等,欺负娘是妇道人家不便出头,哥哥又年轻不晓世事;便偷拐抢骗了起来。这些人都读书识字的,怎麽反为祸更烈?都是书教坏了他们麽?他们一个个逾越本分,无法无天;可见各司其职、各守其份,既各自安然,也不会乱了规矩。这……我得学著点,学著怎麽自保,不能让人伤了,学著怎麽理事,不能让人唬了;更重要的……得学著怎麽看人,得时时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不能让人骗了。我得学会做人,既要宽娘的心也得劝的住哥哥;这……多累呀!可我得学著、学著……,我会习惯的。不看那些歪书不也习惯了麽。那烧在我心上的火……。已去了,去远了。
  娘说今上徵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所以要送我进京待选。这聘选之事……,我不想呀!离开了娘,谁让娘开心?谁帮她分忧?谁劝住哥哥?宫中有多少白头宫人,凄苦一生?那会是我麽?可女儿家的命就像放风筝似的,不过是换个捏线头的人罢了,由得了谁呢?嫁人不也得离家麽?到了那一天,这个家我不也管不了吗?能不嫁麽?就盼能嫁个可心可意的人,像风中柳絮,一阵好风高送入云,瞧著都开心。放下针线,再多瞧这院落一眼吧,这一走,许是再不会回来;明儿就要入京了……。
  入了京,暂住在姨妈家,像回到儿时;有这许多姐妹、还有兄弟……。这儿也有客,和我一样;多灵秀的女孩呀!整个人像拧得出水似的;一双眼总说著话儿。还有那位表弟宝玉,一双眼总是笑著。他是弟弟,不是吗?该和哥哥一般,可总觉得儿时那堆火,又在眼前烧著似的。我就这麽住了下来,住在梨香院;和宝兄弟、林妹妹离的远。待选之事没见娘再提起,许是忘了,忘了也好……。梨香院的日子,一样的晨昏定省,一样的日日针线日日闲,这样的日子和过去一般;却觉得有点寂寞,盼个人来说句话,该是谁?会是谁?在心底浮起个影子,我却不敢想。      
  这两日病又犯了,不时喘嗽著,整个人虚虚浮浮;像烟烧火缭,眼前物似真似幻,瞧不真切。这病说是胎内带来的热毒,和尚开的药方,皆是阴冷寒凉之物;说要压著热毒,可压下去就瞧的真吗?两日来也没见个人来瞧瞧,只有周妈妈来过;我既是大户人家姑娘,就该知礼,即使那是顺路的人情。宝玉可来了,仍是满眼的笑;瞧见他的时候,有好一会儿我真不知道自己想的是什麽?还是什麽也没想?来了这些日子,那块玉今儿才好好的瞧见了。成日听娘说,宝玉口衔美玉而生,这玉……上头的字和和尚所说的,竟是一对儿!莺儿一旁撘腔,听的我说不是笑不能。一对儿……就像书上、戏上说的麽?说我和他……?可吃饭时瞧著他和林妹妹,像在我心上撞了一下;多羡慕!多羡慕她言来语去、眼角眉梢轻俏淘气。现在,哥哥浪荡不堪,我不能再让娘担惊、害怕;我得像个大人般的应对进退。林妹妹双亲不在身边,她就比我自由多了;在宝玉面前一向是想笑就笑、说哭就哭,看的我又酸又涩;我八、九岁的时候也是如此……。不知怎地?心里恍惚莫名了起来,像看到儿时的自己。
  当娘见著了元春姐姐时,她的梦有没有醒?见著了她整夜流泪,也浇醒了我的娘娘梦。我原就不很愿意入宫,听她说:『终无意趣……。』之语,更是让我意兴阑珊。宝玉说我是姐姐时,我笑了,只因我不应生气,那不是淑女所应为;可我不想做他的姐姐呀!他姐姐不是进宫去了麽?和他离的远远的。回想林妹妹回杨州後,宝玉总闷闷不乐,整个人懒懒的;既不和人玩、也不和人说笑,连我也不能。只因我是姐姐不是妹妹吗?还是她就那麽特别?
  大伙儿搬进大观园,我则住进蘅芜院;听说姨丈见著这房子,第一句话是:『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这院中一株花木也无,只有累累香草,苍苍翠翠。眼前的山石,生生把视野给遮住了,连院门也瞧不见;就像被关在山石间,除了院中香草、漫天白云,我什麽也望不见。
  娘娘赐的红麝串,暗示著我和宝玉是她心中的一对,娘和姨妈心中也是这麽想。儿女亲事向来是家长作主,可这门亲我也愿意;和宝玉日日相见,人品、性情、脾气都摸的清。总好过不知其好歹,只凭媒人一张嘴的婚姻。未来的婆婆和娘是姐妹,也好过凤姐姐和大太太俩表面合来里面枪。只是,搬进园中後,宝玉更常和姐妹们一道厮混;往常袭人还埋怨呢,可总劝不住。我心中想的和袭人一样,宝兄弟是个男人,老太太虽疼他,总不能一辈子护著他。总得好好读书,学些为官做宰的学问。总有一天他得去见见世面,不能胡混一生。虽说家大业大,若不善理事和哥哥一样,一出门就碰个一身伤,那可不是闹著玩的;何况他没有哥哥的蛮横不讲理,少了那份狠劲,更是禁不起外人的明枪暗箭。外面的人有多坏多计较,我再清楚不过,我得劝劝他。可是,虽说宝玉平日满脸带笑,若说起这些事,他就面露不耐,有时连个脸面也不给我……,想著就让人伤心。可我得再试试,不算为他,也算为我……。
  纵然不为宝玉,我也应善待下人、孝敬尊长;这才是明事理、知进退的大家闺秀。我知道这一大家子的媳妇不好当;这些人看似一团和气,实则各有算计。就是做主子的,也各有各的心眼,生怕自己吃了亏;一干下人又是专管点火煽风、见缝就钻的;一件小事经了他们的手,活像天崩地裂似的,总是吵嚷不堪。贾家表面看来是条理分明、规矩严谨的大户人家;可规矩两个字,他们只挂在嘴里,却不放在心上。若不是上、下潜越,贵、贱不分、没规没矩;这个家怎会乱了套?还是老太太聪明,不瞎不聋不做家翁;表面看来不管事,实则碍著她,大家还有些顾忌,不会撕破脸,把事给吵开来。不像凤姐姐凡事站在火线上,惹得千人怨、万人骂,上下都嫌她;说得活像她有天大的罪孽似的,细想想真是为她叫冤哪!这两个例子就放在眼前,该学哪个还不明白麽?我又是客,人家家里大小事情听著就好;可知一句无心话,万只鹦鹉学。可不能逞强好事、多口多言、让人怨我。可我心里多欣赏林妹妹的率真;有著她一张嘴,这世上的事就无法藏污纳垢,只是这麽著却为她带来一身伤,还被那起小人说她难伺候,看著都让人心疼。
  宝玉当众说我像杨妃,真伤著了我,我岂是无德无行、子媳嫁翁之辈?我一个端正清白的女儿家怎能忍受这评比?何况林妹妹正坐在一边呢。我忍不住抢白了他几句,见他满脸臊的飞红,我也不好再说什麽。可他不会这麽悉落林妹妹吧?想著心里就不是滋味。听宝玉挨打,真令我欲哭无泪。若听人一句劝,也不至今日让人看了心痛;我一时性急话说的快了些,幸而即时打住,宝玉像是没注意。若他真知道我心心念念的是什麽,可不羞死我了。回家忍不住埋怨哥哥两句,却被他一语说穿,女儿心事哪禁得住人说,直让我哭了一夜。可最重的一击却是听见宝玉梦中骂人。唉!一直以来我都知道的,只是不想醒,就算多梦一会儿也好。也许,在省亲那晚,宝玉叫我姐姐时,就注定我永远都是他的姐姐吧!他一直对我毕恭毕敬,和林妹妹却是成日家吵吵嚷嚷,三日吵了两日好了,瞧在眼里我怎不知他们的心事?这家中又有谁不知道?可他们不想让人知道;也以为大家不知道似的。这也难怪,说出去多臊呀!何况这一家人,哪个是省事的,林妹妹脸皮薄,禁不住人言三语四的。
  不想这事,心反倒放宽了,为了金玉良缘之说,一直以来我在他俩面前难做人;可今天,我觉得我真能做他们的好姐姐。和宝玉毕竟男女有别,有些话说不到心崁里;妹妹则否。都说妹妹孤怪,其实她和湘云一样;最是好相处的,有什麽是什麽,绝不表面一套内里另一套的。只是妹妹性子向来直率、藏不住一点半点,容易得罪人;行酒令时竟脱口把西厢、牡丹说了两句;众人不注意,我却不能不提醒。大家都大了,不比儿时可以不知忌讳;何况有一夥人正等著看笑话,妹妹怎能不留点神?妹妹好在你对她好她就对你好,还有谁能毫无芥蒂的自承己错?可她能,这该要有多大的勇气呀?真希望她真是我妹妹,我既和宝玉无缘,若她和宝玉真能成一对儿也是好的。
  紫鹃一句玩话,宝玉闹了个天翻地覆。一直以来就没人捅破那层窗户纸,这会儿虽被娘一句淡话压了下去,想来老太太、太太心中应是有数的。只一句话就让宝玉发了个疯,和林妹妹之事应可定了下来。只是……,娘心中还有那想头,何苦呢?这几年还看不够麽?何苦去唬妹妹?说那一大串话,最最实在也最刺人的,不是:『前儿老太太要把宝琴说给宝玉……。』那句话麽?其实老太太何尝要把琴妹妹定给宝玉?真要定又岂会让姨妈认她做乾女儿?和宝玉兄妹名份既定,又怎能论亲事?怎把凤姐姐一句凑趣的玩话当真?表面说漂亮话里面不是那回事,何必呢!娘的话我不好拦,只能岔开;可我知道妹妹又要伤心的。
  凤姐姐病後要我代为理家,我是不愿意的,怕是让那起小人误会,只是不好推。妹妹的心思那麽重,会不会也想错了?误以为这是要我当贾家的媳妇?原就知道这个家是外面光鲜罢了,可一料理才知大事不妙;出得多进的少,爷们是只会花钱不会挣,凤姐姐就算三头六臂,也管不到外面的帐;这贾家怕是再撑不久了。而妹妹的身子也是每况愈下,近日她越发的瘦,可她不宽心,我也只能空著急。一阙桃花行就知道她寻常日子怎麽过,可她心中还有个底;而我的姻缘又在哪里?任风吹?凭水飘?我不想呀,可我做得了主麽?
  这个家是怎麽了?竟抄起亲戚来了。虽说林妹妹用的大多是贾家的人,就算是贾家的家务事,她倒底是客居。这分明是让人难堪,撵起亲戚来了;搜了她却没有搜我,凤姐姐是怎麽想的?是有什麽顾忌、碍了什麽人、非搜她屋里不可?说什麽都迟了,一样的亲戚,两样的对待;还能说妹妹多心?没事就自己沤自己,憋一肚子气吗?我生气就走人,妹妹生气能去哪?所以可以不给她脸面?这个家还能待吗?看贾家如此,待下去也无意趣,不如藉机离去。还是三妹妹明白,没有拦我;可她说的够多让人难受:『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我走了妹妹呢?虽有宝玉,可他除了在怡红院造造反外,其它事是做不得主的;我这一走,有谁知道妹妹的苦呢?
  妹妹!不知是该说你聪颖灵秀?还是苍天无情?你担心的事终究发生;你早夭,而我嫁给了宝玉。别问我是怎麽嫁给他的?这重要吗?我只知道是命运摆布、造化弄人。虽说我对宝玉有心,可我不想呀!既知宝玉无意,我又何苦进这千疮百孔、困顿委糜的家?可娘不懂,她真的不懂呀!她一心以为她想的才周全。可如今……,在人前我要佯装笑脸,深夜里只有一盏孤灯伴我。别问我宝玉怎麽了?从他叫我一声姐姐起;我真的就只是他的姐姐,从未改变。他和你向来就是深闺梦里人,梦醒了,还能不走麽?妹妹,我只想问,你心里的苦我都明白;可是你知道姐姐心里和你一样的苦吗?
  风!吹著,咆啸而过。雨!下著,滴答地响。无需张望,就能清楚的听见声响。然而,雪!飘著,却是无声无息……。待你发觉它已在地上积起厚厚一层;唯有冰消雪融时,方才听的见雪水流动的声音。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像极了眼泪,流在我心头没人瞧见的泪。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5
](戏说红楼)——好一棵绛朱仙草
林黛玉是美的。两弯眉毛似蹙非蹙,如烟一样自然舒卷,一双情目荡漾着内心的波澜,笑靥又漾出淡淡的哀愁,病态反显出无限的娇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她的眉,她的目,她的愁,她的病,她的泪……她的美丽深深映在了读者的心中,而融合了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她的美丽却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美丽的林黛玉住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潇湘馆。潇湘馆是一个清幽的所在,这里有大观园中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竹子。用林黛玉的话,“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写潇湘馆必写到竹,而黛玉又那么爱竹,无疑竹是黛玉形象的一个象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诵竹子的诗文名句不少,而我们从这些篇章中大略可以概括出竹的特点:劲节孤高,凌云不俗。竹的特点就是林黛玉的特点。
“黛玉葬花”早已成了一个经典,而落花又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一个美的概括,她的身上也正体现了某些花的神韵。《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行酒令,林黛玉几乎是最后才轮到挈花签的,那留给她的是什么呢?一枝“风露清愁”的芙蓉。芙蓉即莲花。周敦颐《爱莲说》中写的好,“莲,花之君子者也。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正是处在贾府这个在柳湘莲眼中只有门前两个石狮子干净的污浊之地而洁身自爱的林黛玉的生动写照。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直。”多可爱的形象,使人忍不住想去触摸一下,那可就错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书中又有《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可以认为作者如此写是不无用意的,“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又是一种高尚节操的象征,隐逸诗人陶渊明有过不少咏菊的诗作,他往往借菊花的高标出世来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我们可以认为菊花是林黛玉性格的又一写照。
作者用竹、莲、菊喻黛玉,完成了林黛玉的性格刻画,从而凸现了她非同一般的高洁形象。
林黛玉是美的。美在她的强烈的自尊心。自尊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她的爱哭,书中充满了她的哭声,但她也不是无缘无故随便哭的,不要因为她经常哭就认为她的眼泪不值钱。她的眼泪是用她的生命凝结而成的,绛朱,血色泪珠,比之珍珠毫不逊色!珍珠有价,泪珠无价,焉能不珍贵?
林黛玉自尊的最初表现是初入贾府时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有礼有节地去参拜贾府诸位长辈。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黛玉常常“无故”垂泪。假使换一个没心没肝,浑浑噩噩,粗枝大叶的人,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盛的富贵之家,没准会活得有滋有味儿。本来嘛,贾府中连个小丫头日子也比外间的小家碧玉过得舒坦,更别提贾府老祖宗的嫡亲外孙女了,但黛玉为何仍如此感伤呢?为何会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呢?答案就在于她的强烈的自尊。
史湘云说她“小性儿,行动爱恼人”;赵姨娘说“要是那林丫头,她把咱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就连小丫头们也说她“行动爱刻薄人”“嘴像刀子似的”宁愿和宝钗亲近。这么看来林黛玉缺点也不小麻!如果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殊不知这种“小性子”正是她自尊的表象。而我们反倒可以找出不少证明她并非小性的例子来。栊翠庵吃体己茶时,黛玉不辨茶水,妙玉说她“竟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她也只是一笑置之;诗社作诗排序时,不谙此道的李纨常把她排在宝钗之后,她也未多加在意;丫鬟紫鹃曾当面批评她“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她也不因紫鹃的不明真相而斥责她;香菱学诗,她毛遂自荐,“我虽不大通,但大略也教得起你”既热情又谦逊;当蘅芜院老妈子给她送来一包燕窝时,她考虑到天冷正好开个局子赌几把,因而赏给她们几百钱买酒喝,以度过这漫漫长夜。试问贾府还有哪一位主子会如此关心下人?如果这还算“小性子”“小心眼”,那什么才够称得上“大性子”“大心眼”?
“宫花事件”中我们又看到了林黛玉的自尊。她看重的不是花本身的美丽与否,而在于把别人挑剩下的给了她。相信她奉行的原则是“宁缺勿滥”,虽然不要求把花第一个给她,但也不希望最后一个给她。“戏子事件”同样显露出她的这一性格特点。当史湘云说出台上唱戏的“象林姐姐”时,她马上脸色变了,转身就走。也许有人会说唱戏的不也很好吗?而今歌星影星不要太风光,比比又怎么了,殊不知戏子在那时是非常低贱的,用赵姨娘骂芳官的话说“小娼妇养的,你是我们家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拿这么卑贱的戏子比她,自尊、敏感的黛玉怎能不生气呢?
林黛玉对爱情的要求是很严的,为此她常怪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不满于宝玉整日和诸女儿厮混。她曾为“金玉良缘”而暗自伤心垂泪,也曾为宝玉获取麒麟而心生警觉。她把薛宝钗、史湘云都看作情敌,为了赢得宝玉的感情而在不少地方表现的很“小气”。如常对宝钗进行嘲讽,对宝玉不住试探,猜疑,“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动不动就怄气抹眼泪。爱是自私的,用爱来解释黛玉平日的“小心眼”,也是恰当不过的。象黛玉这种为了爱而表现出的“小心眼”,我们又怎么忍心不加分析地加以斥责呢?况且黛玉对爱情的追求从未采取任何不光彩的手段。她的小气、刻薄不正显示出她的单纯,直率吗?当宝玉托晴雯转赠给她两条旧帕子时,她明白了宝玉对她的真心,从此她开始关心起宝玉的冷暖来,不再和他斗嘴,在这场爱情斗争取得胜利后对宝钗、湘云也表现得大度起来。这不也很好地说明了一切么?
林黛玉是美的。美在她的才学。她博览群书而博古通今,她晓老庄,明佛理;通四书,熟诸子,并熟读背诵了许多传奇脚本。最能表现她的才学的是她在诗文方面的杰出天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作者称黛玉为“咏絮才”,用才女谢道韫来形容她,黛玉的才学可见一斑。象传诵已久的《葬花吟》,菊花诗,《五美吟》等等,则都突现了她在诗词方面非同小可的才能。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6
林黛玉是个梦,薛宝钗是个人,喜欢梦,但也喜欢现实,现实是必须面对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6
黛玉的“不放心”


林黛玉几乎天天都对月伤心,见花落泪,既折磨自己,又折磨宝玉。她那些金呀,玉呀,麒麟呀之类不为无因的小性儿话,把宝玉逼得恨也不是,恼也不是,最后逼出了宝玉一句推心置腹的话:“你放心!”

别小看这简简单单三个字。在那个只允许男人通奸,不允许妇女恋爱的大观园里,贾宝玉经历过无穷的折磨才终于找到这三个字来表达自己的肺腑之情。而且,就是这离“我爱你”十万八千里的三个字,黛玉还得懂装不懂。只是为了不致于让宝玉把话说得更直露,才不得不承认“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默认自己确曾有过“不放心”这个病根。

“浮躁”,“小性儿”,“常耍歪派”,这是贴身丫头紫鹃对黛玉中肯的批评。但是,如果因此认定不放心也属于浮躁、小性儿、耍歪派的表现,那是欠妥的倒果为因。事实证明,确实有着一些让她难以放心的人和事。但是,悲剧在于,黛玉往往把“不放心”摆得不对地方:该放心的不放心。

她头一个不放心宝玉。说他“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不能说宝玉毫无嫌疑。见到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他曾经动过爱慕之情,甚至“不觉呆了”。但是,这只是偶尔一闪念,而且马上产生了“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的念头。湘云来了,宝玉送给她金麒麟,黛玉也担心因此做出什么风流佳事来。事实(而且黛玉亲耳听见)证明,在湘云面前,宝玉说的仍是林妹妹比宝姐姐、史湘云好,从来不说什么经济学问之类的混帐话。这个不放心至少是搞得不在点子上。另一个让她不放心的是宝钗。宝钗一直被一些红学家攻击为蓄意窃取宝奶奶席位的女曹操。其实,纵观《红楼梦》可以知道,薛宝钗严守封建礼教,根本不是那种竟想自己找爱人的“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假佳人。她的行为,终于使林黛玉解了疑癖,在宝钗面前坦白自己多心,曾怀疑宝钗有心藏奸。此举足以证明宝钗也不是林黛玉应当不放心的人物。

打从林黛玉在薛宝钗面前交心之后,黛玉宝玉为金玉之类吵嘴大大减少,她似乎是放心了。她把希望寄托在外祖母身上,仅凭听来的片言只语,认定风传贾母作主“亲上加亲”的婚事“非自己而谁”。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位曾经“心肝肉儿”地搂着她啼哭过的老祖宗的主持下,在那个曾经在众姐妹面前开玩笑说黛玉吃了她的茶就该成她家的人(即宝玉太太)的凤姐的设计下,成了宝二奶奶的却是宝钗;是她终于放心了的宝钗。

这就是悲剧。
悲剧在于,像宝玉那样该放心相信的人,总是老不放心,时不时敲打。这对于宝玉和宝玉式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相反,不该放心的而又放了心,至少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误——当然,对于黛玉来说,即使她认识到不该放心,也是无能为力的。

悲剧更在于,黛玉只是对别人不放心,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使得有权对她说“是”说“不”的人放心。那结果,恰好是她使得包括贾母在内的亲人觉得让她当宝二奶奶不要即不让人放心,而宝钗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格守封建礼教,因而没有半点不让人放心的表现,反而赢来甚妥即只有她当宝二奶奶才可放心的结论。

在这放心与不放心之间,种种学问,种种思考,其意义当然不限于宝、钗、黛之间的关系上。
(牧惠)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7
蒋和森论林黛玉(一)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是不寻常的一回。
两个世纪以来,不知多少读者的感情,都要在这里突然像一道水流跌人万丈深崖似地激荡、回旋起来。
在这一回里,书中主人公林黛玉终于熄灭了她生命的火焰
这时,人们仿佛特别感到这个少女生命的价值,以及她活着是多么符合人们的心愿
然而,死神的手掌,却是这么不可抗拒地、不容怀疑地要扼住这个少女的呼吸。在这一无情的真实面前,人们的心情沉重了,泪水游动在眼眶的边缘……。
林黛玉,这个为曹雪芹用全生命的力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曾经使多少人失去了平静啊
是甚么一种东西,使得我们对于这个好哭的、敏感的、“小性儿”的、孤傲得让人感到有些难于接近的少女,这样的动情和无法忘怀呢
在这个问题的前面,我们不禁变得沉默而深思。虽然,我们曾经用纯净的感情,或者用在读《红楼梦》时那种默然无语的凝视,来感受过这一形象的深度和重量。但是,当我们企图回答上面所提出来的问题时,不禁感到难以找到简捷而完满的话语。
这一艺术形象为甚么能够这样地深人人心,也许,我们最先想到的是爱情,悲剧的爱情。不错,这是林黛玉所以能够打动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尤其不能像林黛玉这样地把我们带人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即以《红楼梦》来说吧,贾芸与小红、贾蔷与龄官、司棋与潘又安等等都是爱情,而且这里面也有悲剧的爱情,但为什么都远远地不像林黛玉的爱情那样地深印在我们的心中呢
也许,我们又想到,林黛玉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她是一个黑暗世界里的叛逆者,她代表着那一时代妇女们的希望和痛苦。不错,这是林黛玉所以值得我们同情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任何时候,真理总是号召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但是,我们也在其它的作品中,读到过许多要比林黛玉更为坚强、更为猛烈的反抗黑暗势力的主人公,他们为什么并不一定都能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呢?有些作品,也许在阉上书页之后不久,我们就把它连同人物一齐遗忘了。那些人物,似乎不及这个只在深闺中哀愁流泪的林黛玉那样地萦回在我们的脑际,只要我们稍一回忆,就仿佛立刻看到了她的身影,听到了她的声音。……
看来,这一人物形象到底为什么这样鲜活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这样强烈地摇撼着我们的灵魂,不是仅用几句话几个概念所能说得完全的。必须从这一形象完整的艺术创造,从这一人物典型的全部结构来作多面的、内在的艺术分析。
林黛玉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具有人的全部复杂性的活生生的个性。一个我们好像在那里碰到过、或者确信曾经那样生活过的活人。
是的,首先必须是一个活人而不是概念的化身,然后才能这样地、或者那样地打动我们。而要写成一个活人,这就主要要求作家必须精通“性格的艺术描写”(别林斯基)。
曹雪芹正是这种善于描写性格的巨大天才。他所创造出来的许多人物典型,不仅对于我们很多都是“熟识的陌生人”,而且使我们永远不会把这一人物与那一人物混淆起来,即使是在最细小,最微末的地方。林黛玉和惜春都有些孤僻,但我们永远不会把林黛玉的孤僻与惜春的孤僻当成同一的东西来感受。同样的,我们也永远不会把林黛玉的爱情和尤三姐的爱情当成同一的东西来感受,虽然她们的爱情都可以用得上“强烈”这个字。
有些作品,也许在阉上书页之后不久,我们就把它连同人物一齐遗忘了。那些人物,似乎不及这个只在深闺中哀愁流泪的林黛玉那样地萦回在我们的脑际,只要我们稍一回忆,就仿佛立刻看到了她的身影,听到了她的声音。……
看来,这一人物形象到底为什么这样鲜活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这样强烈地摇撼着我们的灵魂,不是仅用几句话几个概念所能说得完全的。必须从这一形象完整的艺术创造,从这一人物典型的全部结构来作多面的、内在的艺术分析。
林黛玉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具有人的全部复杂性的活生生的个性。一个我们好像在那里碰到过、或者确信曾经那样生活过的活人。
是的,首先必须是一个活人而不是概念的化身,然后才能这样地、或者那样地打动我们。而要写成一个活人,这就主要要求作家必须精通“性格的艺术描写”(别林斯基)。
曹雪芹正是这种善于描写性格的巨大天才。他所创造出来的许多人物典型,不仅对于我们很多都是“熟识的陌生人”,而且使我们永远不会把这一人物与那一人物混淆起来,即使是在最细小,最微末的地方。林黛玉和惜春都有些孤僻,但我们永远不会把林黛玉的孤僻与惜春的孤僻当成同一的东西来感受。同样的,我们也永远不会把林黛玉的爱情和尤三姐的爱情当成同一的东西来感受,虽然她们的爱情都可以用得上“强烈”这个字。
我们所以能这样毫不费力地加以区别,乃是因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非常鲜明、非常深刻的性格。林黛玉所以能生根在我们的记忆里,并且打动了我们,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个用爱情、用反抗、也用她的眼泪和痛苦以及她所特有的敏感、多疑等等,所有机化合而成的性格。这是一个由强大艺术天才的手所典型化了的性格;一个你愈是细密地注视,就愈是感到可爱的性格。在这一性格中,即反映着那一时代的历史生活图画,同时又熔铸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以及为各个时代的人们所共感、所激动的东西。
现在,让我们走到这一人物的性格世界中去吧。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8
](戏说红楼)——那一剑的风情
那一剑的风情


一把好剑

一个美人
剑在手中,泛出森森寒光
闪电般,划过
咽喉

缓缓倒下

还有


一片寂静

惟有殷红的液体

流淌


带刺的玫瑰,就此枯萎;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
年轻的人儿,你为何如此轻率?生命是如此精彩,你却无丝毫留恋?
一个美丽的声音隐约传来,“我还能有选择吗?” 分明带着无奈,带着愤怒。
笼中的鸟儿,总渴望山林的空旷;塘里的鱼儿,总向往大海的广阔;年轻的人儿,就象那樊笼中的鸟儿,池塘里的鱼儿,也渴望自由。可自由在哪儿?在冰冷的社会上?在贾府的高墙里?在贾珍、贾琏、薛蟠这些浪荡子的淫威下?哦,不,这里没有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黑暗的世界里,唯一的寄托,就是那一份情。如果说这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就是爱情。可爱情在哪儿?当柳湘连来要回那把剑时,爱情就已死了。失去了唯一的寄托,生命还有什么值得留恋?
当利刃划过喉际,分明看到了三姐脸上的,笑意。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8
尤三姐
是最让我佩服的一个人
一个有气节
一个有思想
一个忠贞不渝的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9
孤独论红文,独特!!
众人看红文,过瘾!!

细细地品位了孤独老师的红文,真是佩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4-1-30 19:09
戏说红楼——艺术的眼光看红楼梦
优秀的小说,必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所反映的生活是高度集中化艺术化的生活,它所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看待这样的作品就需要我们用一种艺术的眼光,而不能仅仅凭借我们狭隘的局部经验。比如一部反映两千年前生活面貌的作品,我们能够用现在的生活经验,文化习俗,审美标准,价值判断去解读吗?
读《红楼梦》也要用艺术的眼光。
在《红楼梦》之前,作品中较少篇幅涉及女性,也极少有作品是用正常的眼光、正常的笔墨来描写这个世界的另一半——女性——的。《水浒》一百零八将中只有三个是女人,还曾被翻译成“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书中的女性一般都是为了行文的需要,为了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为了塑造男人的英勇正义而出场的。比如潘金莲,潘巧云。《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大都是为了政治的目的而设置的。综观文学的历史,也许只有红娘一人真正算得上是一个有个性的女性。
《红楼梦》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女人,把热情给予了女人,第一次真正把女性当人看。书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而灵动的女性形象。
作者的文化主张、审美观点、价值判断等一般都会在作品中有所表露,或者在行文中,或者借助于作品中某个人物的嘴巴。曹雪芹正是通过贾宝玉说出了他在男女两性上持有的观点。“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清爽,见了男人就觉浊臭逼人。”显然,作者反对当时社会上一般人所持有的“男尊女卑”的观点,而持“女尊男卑”的观点,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极大的进步性的。
作者在许多方面表现了他的超前的人文主义精神。比如在“贞节”问题上,程本和高鹗本中尤三姐是清白的,她因柳湘莲认为“贾府只有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悔婚遂愤而自刎。事实上,曹雪芹原作中尤三姐确实曾与宁国府的贾珍贾蓉不清不白,只是在遇到了柳湘莲,在自认为找到了真爱,找到了终身的依托后,才坚决与贾珍等人斩断关系而开始洁身自爱的。本来曹雪芹塑造的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尤三姐,程高本如此一改反而使之大为逊色。
而贾宝玉终日与诸女儿厮混,深恶仕途经济,如以一种“务实”的眼光看也是非常不明智的。所谓“坐吃山空”,贾宝玉不可能永远生活在长辈的庇佑之下,等哪一天长辈都撒手归西了,该怎么办?所以似乎即使不投身功名谋取仕途发展,也应该有一技之长,不应镇日与一群女孩子厮混。
如果这么解读就庸俗化了。作者这么写,是因为他对于男性世界的失望,对于官场黑暗,男人种种行为的深恶痛绝,并以此表明一种态度,从女性世界寻找一种相对合理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生存理想。作者找到了被忽略数千年的女儿世界的清凉纯净,同时也找到了理想的寄托。
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解读也是这样。有人以为薛宝钗性格温柔敦厚,是理想的妻子人选,而林黛玉虽然清丽脱俗,却孤高自诩,目无下尘,只适于当情人。认为林黛玉过于敏感,小心眼,有一点“变态”,人际关系搞得很僵,等等。殊不知,作者所塑造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人物。绝不可以用“实际”的眼光来看待如此一个灵秀脱俗的绝世佳人。
其他一些人物的解读亦是如此。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5-7-23 10:11
这个好帖子也好久没有来看过了,喜欢红楼的朋友不妨来读读,会让你对红楼梦有新的了解。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