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抑郁症的定义解释(转自神经症版)
[打印本页]
作者:
长裙
时间:
03-5-22 16:32
标题:
抑郁症的定义解释(转自神经症版)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据国外报道,抑郁症时点患病率成年男性为2%~3%,成年女性为5%~9%。一生中患病危险概率男性5%~12%,女性10%~25%。抑郁症患病率与民族、文化水平、收入、婚姻状况关系不大。
[临床特点]
1.女性抑郁症患病比利时男性的2倍。好发年龄在25~44岁。65岁后首次抑郁发病者较为少见。
2.约15%重性抑郁症自杀死亡。55岁以上的重性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增加4倍,达60%。发病后第一年的自杀死亡率明显增高。
3.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因疼痛、躯体疾病、生理和社会角色功能下降而就诊于综合性医院。
4.10%~25%患者早期表现为心境恶劣,每年约10%的 心境恶劣者出现重性抑郁发作。
5.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
6.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为抑郁症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状。且至少持续2星期。
7.情绪低落的特点是患者感到抑郁、悲伤、绝望、失去信心或神情沮丧。可以从患者的脸部表情、动作行为观察得到。多数患者伴有焦虑。
8.部分患者诉说没有感觉,或整天担忧,或易激性增高。还有部分患者以躯体不适为突出主诉,如躯体疼痛等(旧称隐匿性抑郁症)。
9.兴趣和愉快感缺失主要表现为对习惯的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缺乏动力。给人一种脱离社会、封闭自己的印象。部分患者性欲望、性活动明显减少。
10.食欲减退是常见的症状,患者为生存而强迫自己进食,但没有饥饿感。体重下降明显。个别患者为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11.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醒是抑郁症的特点。其他睡眠障碍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于入睡、彻底不眠。个别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度。
12.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如言语、思维、动作缓慢,严重者达木僵程度。或者表现为激越,如坐立不安等。
13.患者经常感到能力下降、精力不足、躯体易疲劳。
14.自责或无用感、“废人感”也是常见的症状。患者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严重者可达妄想程度,如自罪妄想。
15.多数患者体验到思维能力、注意力、决策能力明显受损,并常常归咎于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16.厌世感、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自杀常难以预料。
17.少数患者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与抑郁情绪一致,但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星期。
18.其他伴随的精神障碍有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惊恐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
19.临床上按抑郁症状的频数和严重程度分成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
20.首次抑郁发作后,60%~70%的患者会再次抑郁发作。其中约70%再次发作患者会有第三次抑郁发作。约90%3次发作者会有第四次抑郁发作。
21.5%~10%单次抑郁发作的患者以后会有躁狂发作,发展成双相。
22.约66.7%的抑郁症患者会完全缓解,33.3%的患者为部分缓解或持续发病。通常发作次数越多、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越长,缓解期相应缩短。
23.抑郁发作前就有心境恶劣,则提示预后不佳。
24.抑郁症自然病史随访1年后,约40%患者仍有抑郁症状,且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约20%患者有抑郁症状,但不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余40%无抑郁症状。
25.首次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预测抑郁是否持续发作。
26.首次抑郁发作通常在严重的精神应激下发生,如恋人或配偶的死亡、离婚等。心理社会事件对最初的抑郁发作起到“扳机”的作用。
27.慢性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可以加重抑郁病情,延长抑郁病程。
28.急性起病的重度抑郁症,尤其是伴精神病性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滞者,多数发展为双相情感性障碍。
29.青年人首次抑郁发作后,不一定都发展为双相情感性障碍。
30.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阳性,睡眠脑电图检查异常有助于诊断。
31.抑郁发作病程一般约6个月,少数长达1~2年。病程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发作次数有关。
[诊断]
1.以情绪(心镜)低落为主要特征。
2.病程持续至少2星期。
3.至少伴有下列4项症状: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之念,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体重明显下降。或食欲增加,体重明显增加。
(9)性欲明显减退。
4.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7 08:59
解释的比较准确。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