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阳光网刊投稿专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木碗    时间: 07-6-5 23:21
标题: 阳光网刊投稿专区
阳光网刊投稿专区

    请大家将各自认为适合在阳光网刊上刊登的文章发布于此,请注明作者、出处。
作者: 晔阳    时间: 07-6-7 21:27
标题: 本主题是投稿专区,非稿件理应一律删除。
本主题是投稿专区,非稿件理应一律删除。管理员可能太忙,我代为处理了。如有异议,管理员可删回。莽撞之处,望谅解。

[ 本帖最后由 晔阳 于 07-6-7 21:32 编辑 ]
作者: 晔阳    时间: 07-6-8 11:40
标题: 看看这片如何(还未与作者联系)?
转自走出抑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25-1-2.html
原作:zzhcn66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07-6-5 03:21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龙文
  
(本文字数:2387) 第1页/共1页   荐自:碧海银沙2006年第4期     


字号:【大 中 小】




  很感谢很感谢生命的赐予,让我拥有了自己的容颜与思想;也感谢生活,使我不轻易间得了抑郁症,自己战胜病痛后的心情是愉悦的,对于生活,没什么可抱怨。不仅要好好的活着,而且要在生命的春天里怒放是我执著的追求。抑郁存在于我的意识中有四年了吧,近半年来开始服药,也感谢我的成长中有了它的陪伴而使其增添了一份姿色。
  去过精神卫生中心,也就是人们潜意识中的精神病院。印象中的那儿是一派狰狞的面容,可实际上,那儿出奇的安静。也吃过一些药物,为此花了妈妈很多钱。接诊我的医生都是小有名气的,一位是博士生导师,另一位是资深心理学专家,国家心理学研究所成员。那位资深心理学专家最令我动情的是她竟像妈妈一样叫我的小名。跟着她学徒的一位医生是个漂亮的小姐姐,眼睛大大的,像是割的,很柔的样子。也许她与我一样,是没吃过苦的孩子,当我说我每天睡四小时时,她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我愿意冲她笑,因为这样能得到她的微笑。我有时吃“开克”,“开克”的疗效好像并不大,副作用也很小,价格在此类药品中适中。我也曾吃过“博乐欣”,消化道的副作用很大。在此类药品中,比较昂贵的是“赛乐特”,一小片约十多元,一盒市里药店最低价118。
  昨天,上网查询有关药物信息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由诸多抑郁患者组成的论坛--阳光论坛。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论坛,我被其深深的吸引,并被里面的人们所感动。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们论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靠的就是这种感动和爱!我们受到了朋友们的感动和鼓舞,再反过来帮助其他网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当我们论坛的一代热心的网友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去的时候,正当我们感到有些忧伤怀念的时候,总能有一批新的网友站起来接过旗帜奋勇向前。很多网友不知道近况如何,就像是很多朋友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健在于人世,因为我们这是有很多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组成的论坛。每每看到大家给那些求助的帖子的回复,我总是很感动,很感动。生活中,大家几乎都素不相识,来这里更是没有什么盈利可图,甚至你帮了别人以后,别人可能还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的朋友完全不计较这些,他们总是很乐意做到--仅仅只为了那份曾经都感受过的极端孤独与无助,就很热心、很踊跃地以过来人的身份为那些正在承受病痛折磨的病友们提建议、长信心、鼓勇气。这种默默付出,这份深情厚意,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年代里,更加显得就象璞玉一样弥足珍贵!”我加入了那个论坛,由于学业原因,不能在那儿长期滞留太多时间。但是,我想有时间会做一个义工,如同论坛里的许多义工一样,生生不息的传动感动与爱。
  在去精神卫生的时候,我用的是自己的真实住址与姓名。在填写内容以为来诊者建立档案的时候,妈妈给我想了一个假名字。我说我走的直行的正,这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的真实姓名是亲人赐予的,我不会隐瞒甚至更改。也许在国民看来,这不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其实没必要感到可耻。精神上的疾病也许每个人都有,怎么对待它这是个问题。
  曾经受病痛的侵扰,那段日子似乎不堪回首,我说过,我不畏惧生命,人应该死得其所。几度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但我更觉得人应该有骨气,人生短暂,轻而易举的放弃生命岂不太傻?也许因为有了“抑郁”,我更多的思考了人生的价值,更多的增强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我感谢它,没有打倒我,磨砺了我。我也感谢生命中很多朋友,给予我爱与支持。更感谢我的父母,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我,并没有因为她的女儿是抑郁症患者而嫌弃她,而是更加的爱她。
  “孤独中我懂得了爱,痛苦中我学会了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勇气是人类特质中首要的品质,因为勇气能保证其他的品质。困难可以毁灭人,也可以成就人,自信些,坚强些,你行!慢慢来,不要急。”“希望能一直活下去,多看几次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论开心或难过,不管得意还是落魄,因为有你们,我不再寂寞。”“我们大家都是好人,都是很聪明敏感又善良多情的人。祝好人一生平安!人生天地间,忽若风吹尘!我仍然在你身边,我仍然活在世上。对于我们来说,简简单单的“活在世上”这几个字,除了我们自己,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它的个中滋味呢?”这是论坛中出现的言语,在整个论坛中,看到的是朋友的相互鼓励与心灵的相依相契。人生没有什么比健康快乐的生活更重要了。
  其实,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整日阴沉,想着自杀的那种人。自杀自己是想过,但次数不多,除非十分迷茫的时候。抑郁症患者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甚至比别人更努力的去实现。我不悲天悯人,既然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了此种情愫,便要试着去克服。如果意识控制不了的话,需要服药。我不是意志力特别好的人,所以吃过药。
  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磨砺。这是不可或缺。生命是很脆弱的,拥有它的时候,都不觉得自己很富有,应该珍惜身边人的事情,可能会短时间触动我们,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我们要爱生活,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
  我想,这类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抑郁症患者往往走不出自闭的空间,所以这更需社会上人的支持与协助。这只是人的一种病,没有什么丢人的,这需要患者增强自信。作为社会人,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嘲笑别人的权利,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抑郁性,即所谓“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抑郁心境”。
  得抑郁的这段日子里,我学会了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感动。它存在于我的身体中,而又隐埋于自己的意志下。尽管战胜抑郁的过程很痛苦,包括服药后的副作用恶心,心律加快等,但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心情是美丽的。做为抑郁症患者的我,希望抑郁症患者传递的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阳光精神。
  感谢生活给予我的不平,使我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 本帖最后由 晔阳 于 07-6-8 11:42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11
阳光会员康复经验心得

我比较喜欢子哲写的这一组文章,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帮助。

关于抑郁的自我治疗/调节(1)

严重程度的抑郁自我调节

1,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比如经常早醒而且很恐慌;比如有离开当前环境,轻生或外出的想法;喜欢赖在床上,不想做任何事情;每天期望快点天黑;害怕见到熟人等等)
       让自己尽快获得周围最亲近的人的帮助,比如父母,伴侣,同学,朋友,一般而言,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最初都很乐意帮助他人的。使自己处于监护之下,不要做傻事。尽快和医生联系,进行药物治疗。此时药物剂量一般较大,可能有一定副作用,但是以后症状减轻后,不再大剂量了,这些副作用会消失,所以别担心。此时你不需要考虑任何能否康复的问题,只管听医生的话,坚持吃药就好。别对过去的事情懊恼不已,已经过去的事情,就没有再想的必要了,虽然经验总结是有利的,但是目前你的状态导致你的思考很悲观,没有客观理性的分析,所以,不要回忆;也别对未来的事情焦虑不安,仿佛觉得即便自己治好了,又能如何等等,其实你目前绝望的心理,即便给你总统的位置和全天下的宝藏,你仍然怀疑。而真实情况是,当你有一天好了的时候,以前想的问题,担心的问题都根本啥都不是。
        你会说,我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悲观思考,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浮想联翩。那好,你写日记吧,把你每天随时想到的想法,仔细的描述成文字,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记录下来,随着你的逐渐康复,你就知道自己的想法的变化情况了。
        这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孤单,周围的人都那么健康快乐,唯独自己饱受折磨,你可能觉得自己最不幸,上天很不公平……。那么你多看一些关于抑郁的心理书或者杂志吧,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要不幸。你是他们的一员,你并不孤单。

----严重时:获得监护;药物治疗;少思考,多写日记;明确还有人和你一样痛苦,你并不孤单----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12
谈谈抑郁的自我调节(2) ——作者zizhe


中等程度的抑郁自我调节

       中等程度的抑郁,此处我的描述是: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但是凡事没有激情,遇到问题习惯想阴暗面,想不利于自己的一面,想悲观消极的一面,对未来没有美好的憧憬,没有值得自己奋斗的明确目标。看到熟人会紧张,和别人交往反应有点迟钝(紧张导致),周围的世界比较灰色,对抑郁能否真的治好持深度怀疑中,认为自己可能就这样了等等。

1,这时候你一般不会有轻生之念了,所以尽量不要再粘着周围的人了,那样别人时间久了,也会很压抑的。和一个消极,悲观的人长期在一起,一般人都无法忍受的,即便是你的亲人。你要学着独立的生活一段时间,不拒绝别人对你的关心和爱护,但不主动去麻烦别人,不到处去倾诉自己的烦恼,要培养自己的自立意识。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遇到重大事情的决策,以你身边爱你的,了解你的人帮你决定。自己不要瞎决定。因为你目前的想法比较悲观,有些不理性。有竞争性的工作暂时不要接触,抱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生活,不求进取,但求平稳;

2,坚持服药,严格按照医生吩咐。这时候最常见的是怀疑这些药有用么,能治好自己么,长期服用副作用怎么办,不服用是否也一样等等念头。有些自做主张就停掉了,导致再度陷入非平稳态,这是不对的。医生一般的交代是坚持服用一两年,是有道理的,至少心理上有个依托。生理上有个保障。

3,不完全依赖药物,积极的心理调节。另一种常见的心理是我吃药这么久还不见好,是不是药物不行,需要换一换,是不是医生不行,需要换一换?不能否认有些医生是垃圾些,也不能否认有些药物对有些人确实效果一般,但是如果说某个医生某个药物曾经对你是起过作用的,那么它就真的是对症的。剩下的是自我调节问题。这好比“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药物并不能完全使一个抑郁的人彻底康复,到中后期心理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你要全面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注意: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性格总有它闪光和不利的一面)。明确引起你抑郁的根本因素和直接因素。分析那些是容易改变的,那些是不太容易改变的。对于容易改变的,要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尤其是思考习惯,和原来的进行抗衡;不容易改变的,就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你自己:“这就是我,这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也许别人不是那么欣赏自己,自己可能也并不是那么欣赏,但是既然无法改变,我就要接受自己,爱惜自己‘。一个人要是连自己都不爱,那么他根本不可能真正的去爱别人。譬如说我,以前的毛病很多很多:傲慢,追求完美,优柔寡断,斤斤计较,报复心强,虚荣,自我中心主义,思考方式悲观消极,缺乏毅力……,这些我通过分析,认为都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也确实改变了。现在身边的人很少听到别人说我傲慢,认为我比较谦和;我逐渐学着妥协,不再一切追求极点;作决定不再那么犹豫,虽然有时候还有一点;不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冒犯,常常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者宽容的对待别人偶尔的错误;不再想报复他人,只想以直报怨;虚荣心小了些,但是还有;自我中心明显减弱,经常扮演星星的角色去捧别人;思考方式渐趋全面,不再厌世,而是以建设性的想法去思考;毅力么,也比以前强些。还有一些短期内不可改变的,比如,由于受遗传和小时候家境影响,我性格中有一些女性成分,比较细致,比较敏感,这些我似乎很难摆脱。我做事情一如既往的认真有条理,不能忍受太邋遢的环境,不过比以前来说,要洒脱的多,豁达的多。

4,多和思想上进,性格阳光的人接触,多和”成功“的人接触,受他们行为,思考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己产生消极思想影响的人,尽量的少接触。无论你是多么冷的一块寒冰,只要你周围都是阳光,你就会慢慢消融。但是如果放在一个冷清的角落,你有可能一直不变。所以你需要多和那些快乐的,幽默的,思维乐观的人呆在一起。当然,一切顺起自然为要,不要勉强自己,不要让自己有压力!

5,一切顺起自然,不要有压力,凡是给自己产生压力的问题,避开它,如果需要改变,那么,以一种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

6,多读一些快乐人生,健康生活方面的书,不要再看关于抑郁的专门书籍,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

7,除了吃药时还知道自己抑郁外,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归咎于抑郁。抑郁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让你处处受其影响。即便它确实有这个能力,只要你不认可它的这个能力,那么你就能把这种影响消除。有些朋友经常说,自己腰酸背痛腿抽筋,自己一点力气都没有,自己头疼等等。除了头疼有可能是大脑紧张所致,其余的我不赞成都和抑郁挂钩,你别把它当回事,它就没事,你越当回事,就越有事。有些人怀疑是药物副作用,这个是有可能的,看看药物的说明就知道是不是了。但是自己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抵消这种影响。

8,若有自慰行为,尽量减少。不是说它本身有害,而是这种行为过后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并且身体也会疲倦,容易困乏。当然如果克制不了,也没什么,不必在意。

---自立;坚持服药;积极心理调节;多交乐观人群,多看乐观书籍;顺起自然生活----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12
谈谈抑郁的自我调节(3) ——作者zizhe


轻度抑郁的自我调节和彻底康复

轻度抑郁,我的描述:心态不平稳,经常波动,容易受周围人的左右;做事情不积极,求稳不求进取,对将来没有太多想法,思想还是悲观消极为主。

1,药物适当服用,听医嘱。但以心理调节为主。继续以前的积极心理调节,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性格,以及乐观的人生观,思考方式;

2,多看一些修心养性方面的书,比如一些名人传记,他们对老庄,佛家经典的生活体验,还有圣经教义等等,这些宗教或类宗教的一些教义和感悟是非常非常好的,你不必做一个基督徒,但是你可以按照它的要求来生活;不能不提的是孔子,他的关于生活,关于”乐“,”仁“的哲学是非常好的,推荐一个我最近看过的书《梁漱溟先生谈孔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关于”乐“有很经典的见解;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这些才是有利的,而是应该广泛的射猎各种对自己人格塑造有利的书籍,媒体等等,电影,小说,音乐都包括的;

3,这时候容易出现的冲动是:抛开过去的自己,制定雄伟的计划,突然对未来充满期待,甚至晚上都兴奋的睡不着。切记:你仍然是你自己,并没有改变什么,你有这些想法是好事,说明心态逐渐乐观起来,但是这些想法往往是心态从低谷中反弹后的一个夸大的表象,仍然是不理性的。你千万不要试图去实现很多东西,也不要给别人很多承诺。而最好一件一件的实现。以免实现不了后又转入怀疑自己。从明确可行的小事情坐起,目标非常具体才好。比如:明天爬××山是明确具体的,而以后加强锻炼是不清晰的,比较垃圾的计划。当然,计划也需要有中长期的,但是处于轻度抑郁的你,需要的是一件件小事的成功给你的激励,而不是完全康复后的理性规划,切记。

4,深入分析以前的病因,明确自己得病的初期征兆,做好预防工作。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一定要自我分析的。

5,规律生活,健康饮食,积极锻炼。运动是这种情况下必不可少的良药,仅次于心理分析和调节。有条件可以去健身房,没有条件可以跑步等等,大量的,尤其是出汗的运动对彻底康复是非常好的。

6,注重人际关系,但是不刻意的讨好或者躲避某人,顺起自然,积极的去和周围人打交道,牢记自己的性格中容易触发抑郁的一些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克服。

---深层心理分析和调节;具体可行的计划;规律生活,大量运动;注重人际关系;修心养性-----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19
喜欢冰冰写的这两首诗。

致阳光(救生圈)作者冰冰


曾经
我的心化作飞絮,在春日的空气里飘浮;
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伴风而行,由风摆布;
一个人飘零无人呵护。

仿佛跌入海的深处,在无边的绝望里痛哭
声嘶力竭的呼救,没有人回应,没人能助
一个人挣扎独自恐惧

曾经
我不敢站起来,因惧怕那滚滚不息的海潮;
死死地扒住海岸,然而沙粒也被冲走了,连同着沙屑伴着我飘泊;
睁大了惊恐的双眼,徘徊于地狱的门前,寻求一丝微弱的光线;
我怎能走得如此绝然.......

无际的黑暗中摸打着,何处找寻解除魔咒的灵药?

寻觅中
敏利的目光触到了一起摇曳的水波
那是救生圈,意外地飘向我;
我奋力攀上它,顾不了满身的泥淹带着满脸的执着;
起起、落落、滑滑、跃跃
说服自己,坚强的意念,相信会脱离危难于水深火热;
一次一次一次
不气馁不妥协不退却......

终于
天亮了我看到晨曦听见号声寻见光明能看日出

这漫长的黑夜啊,我还以为它无边 无际,是永远的炼狱;
可是我想错了,这是真的。
付之于坚韧和努力,黎明就姗姗而来矣

我要感谢谁呢?
是阳光心理
让心灵有地方停歇
我的救生圈
阳光心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19
致阳光(之二)作者冰冰


世上
一切都 变得如此温馨
尝试了痛苦才理解幸福
经历了失去才知道珍贵
承受过风雨才见得彩虹
徘徊过死亡才感谢生命

那个自卑的、孤傲的我
已失踪
蜕变出一个明朗的新生
抑郁仿似一位严父
毫无情面的
剥去我的虚伪
卸载我的自卑
血肉割离的疼痛
谁又愿承受
但人哪知上帝所肩担的哀愁?

我要做的非背弃而是拥抱残缺的生命
此时
我才看见过去那视而不见的奥秘
一种全新的生命
展开这接下来的旅程
享受生的喜悦
不为任何道理

当我想拥有一棵小树
你给了我整座森林
当我想要一小片天空
你给了我满天的星星
当我想感受一缕春风
你给了我整个春天
当我想看到一丝光明
你给了我阳光耀映


这意外的收获
是阳光!
我总是如向日葵般
习惯性的朝着太阳凝望
追随着你的方向
感谢
阳光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26
自我感觉我写的这篇文章也不错,对宣传阳光工程也很有帮助。

我和阳光工程相约20年

   一转眼,我来阳光论坛快满四年了,四年里我在阳光工程发帖达到了一万两千多,数目真是很惊人的,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阳光论坛上再找不出第二个人发帖有我这么多了,呵呵,我居然成了一枝独秀!阳光论坛里将近10%的帖子是我一个人发的,不管怎么说,能在阳光论坛里积极发帖的朋友都是精神状态比较不错的,我创造的这个记录看来在短时间是很难有人能破的,我是阳光工程拥有阳光币最多的大富翁,可以非常慷慨地赠送给需要阳光币的朋友。

   我是在2003年暑假里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阳光论坛,当时我的抑郁症刚刚走出来,还没有完全康复,暑假里很偶然的机会我上网搜索心理网站的时候发现了阳光工程这个好地方,忽然发现了还有这么一个抑郁症患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好地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我在这里为大家奉献我的爱心,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帮助别人也让我变的强大,让我的抑郁症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康复,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人生的乐趣,让我在这里获得了快速成长。   

   我们的站长真的是很伟大,为我们大家创建了一个这么好的精神家园。看了网站首页站长所发的网站概况方面的一系列内容,看到阳光工程在创办早期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我真的很佩服站长当初的勇气,站长为阳光工程的发展和壮大真的付出了很多。让我们对我们的站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阳光工程在开办的前两年由于媒体的大量宣传和介入,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不管在知名度还是人气都是很高。一个公益网站能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发展四年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许多网站开了时间不长由于各种原因纷纷倒闭,我们阳光工程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像站长自己所讲后来由于站长要出国,网站无人来管理,我们的阳光工程一度差点关闭,很多人当初也预言我们阳光工程办不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网站能走过七年,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而且现在逐步走出了低谷,重新发展壮大起来,真的是很不容易。真得感谢我们的技术总监banu主动提出帮助站长建设这个论坛,并帮助改版阳光工程。感谢banu!!banu一直在背后为大家默默奉献!

    记得我刚来阳光工程的时候,论坛只有400名会员,而且不少版面因为版主很长时间不上线无人管理处于非常冷清的局面,那时站长也不经常来,一周能看见一次身影就很不错了。现在想来我和阳光工程可能是非常有缘份,我一来就非常喜欢上了这个网站,也很愿意为阳光工程的发展多做点事情,当然也为了自己能康复的更好,我就申请了心理保健栏目的版主,热心地发了很多帖子,在很短的时间里我的发贴数成为论坛里所有会员中最多的一位,当然到现在也是,谁也没有我这么多。后来又随着论坛的改版,再没有物色到更多合适人选来当版主的情况下,我一人从原来干心理保健一个栏目的版主,后来增加了紧急求助栏目,我和黑溪一起主持,还开通了我的热线求助电话,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热线求助,我总是尽我的能力给予热心的帮助,我的免费阳光热线开办了两年,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后来大家看到我太辛苦了,后来更来了更多康复的热心的朋友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在两年后把我原来置顶的热线电话帖子撤了下来。由于心理保健栏目分版,我又申请主持婚姻家庭和性心理栏目,看到职业心理和焦虑症栏目很多时间没有人来申请版主,无人管理,我也只好自己多辛苦先干一段时间,我最多时干过六个栏目的版主,这在阳光工程里也是很少见的,当然光靠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我给自己找了几个非常好的搭档,他们是飞起来弟弟、平一指、minihill、寒武纪等和我一起主持这些栏目,这些朋友后来也慢慢淡出阳光工程了,还有曾经为阳光工程早期发展付出很多的子哲、长裙、希望78、以色列等很多朋友,只有我还坚守在这里。

   走出抑郁的我,能深刻的体会到抑郁给大家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尽我的所能去帮助大家,也为了自己能康复的更好。四年来,在阳光论坛我认识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和大家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我把阳光论坛当成了网上的家,每天不上来看看,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大家因为抑郁,走到一起,我们成了最亲的兄弟姐妹,没有任何利益的驱使,没有任何的误会。来到这里,我发现论坛里很多朋友都比我小得多,而我却真是能做很多人的大姐姐了。我也愿意做你们的姐姐,做你们的阳光姐姐,用我爽朗的笑声去感染你们,用我战胜抑郁的经历去增强大家的信心,用我热情耐心的话语去开导你们。我也愿意听你们亲切地叫我一声姐姐,做你们的阳光姐姐我真是觉得不容易,需要我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方面目前我急需充电。需要我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轻易被大家的消极情绪所感染。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大家,当然我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有受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如果姐姐支持不下去了,也会向你们来求助,大家一定要给姐姐来鼓鼓劲,打打气,也来开导我一下,帮我尽快走出低谷。

    我作为这里的元老级会员,见证了阳光工程的发展,论坛里各方面的工作也一步步走向完善,网站也比较平稳的向前发展,以前我曾作为网站的市场总监,阳光市场主要靠我去开拓,去宣传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网站内部的论坛里各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我,为邀请专业人士,为物色新斑竹,为开阳光热线,这其中包含着我自己为阳光工程付出的太多心血,曾经有一段时间,阳光主要是靠我在这里支撑的,不过现在又来了木碗、纳兰、绿罗裙等很多新的朋友,我比以前是感觉轻松多了。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让我担任网站的财务部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为网站捐款七千多元,我也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接受大家和佛菩萨对我的监督,一定把这笔钱用在网站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

   阳光工程走过的路的确是很不平坦,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让人感到高兴的是,论坛已经走出原来的低谷,正一天天走向成熟,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新版开通四年,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五千多人,人气越来越旺,阳光论坛已经成为我们抑郁症患者最喜欢的精神家园,很多朋友来到这里都有一种回到家了的感觉,而且这个家非常温暖,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没有歧视,没有蔑视,有的只是爱,仁爱、慈爱、关爱。我为阳光工程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感到自己成长了很多,我在帮助大家的同时,也净化了我的灵魂,升华了我的人格,让我享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助人也是助己,我是深有体会的。

    为了阳光工程能更好的发展,我建议我们每一位从阳光论坛受益的朋友都来为论坛奉献我们的一片爱心,让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能助人时且助人。状态好的时候多发一些积极的帖子鼓励大家,已经康复了的朋友多交流一下自己的宝贵经验和体会。另外我们阳光论坛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一些专业的心理医生,我们需要他们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上线给大家以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专业医生团队也初步建立起来,来了不少专业人士,像琴川杨医生、施旺红博士、心灵卫士、伊人昕、晔阳、刘端海、施承孙、草书、华人心语、心岸心理咨询等,也初步发挥了这些专业人士的优势,希望阳光的影响越来越大,热心会员越来越多,希望得到心理界的重视并有更多的专业知名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加盟,希望阳光能健康发展,希望这里能够真正成为病友的家,一个网络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大家庭。在新浪网上我们建立了抑郁互助联盟的博客圈,我是这个圈子的管理员,建立半年了,点击率超过了四万多,发挥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我们还将向社会上的人群传播抑郁症的知识,改变人们的观念,这是我们目前需要努力的,真正把抑郁症知识的传播从网络做到实地。

   在阳光工程成立四周年的日子里,我曾经发过一个愿,我愿意义务支持阳光工程20年,现在身为佛门俗家弟子的我,相信在佛力的加持下,我会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感谢你,阳光工程!你是我最喜欢的精神家园,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关心你,爱护你!我身感阳光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我,更离不开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和力量一起把阳光工程建设的更好,帮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朋友一起走出痛苦,重享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31
春季给网友们提个醒(心灵玫瑰)


这是心灵玫瑰姐姐发在心理咨询网上的一篇帖子,我把它转过来,跟在这里,以提醒自己。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精神病高发季节

(入春以来,动起自杀轻生念头的人陡增,我们论坛的消极情绪也增加了,提醒网友,严阵以待,谨防抑郁复发)

防微杜渐策略:

(一)避免生气,注意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以免抑郁蔓延。排解的方法,多跟亲戚、朋友倾诉,或是在网上倾诉,写日记也行,情绪低落时多唱唱振奋精神、喜气洋洋的歌曲.

(二) 注意体育锻炼,注意睡眠、早上不要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睡在被窝里还容易胡思乱想,加重抑郁。早睡早起,多到室外运动,跑步、跳绳、打羽毛球。。。体育锻炼健身亦健心,何乐而不为

(三)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保健食品。少吃油腻、上火、发之食物。(我的亲身体验常吃蜂蜜对治抑郁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还坚持每天吃5~6粒红枣,大枣性味甘平,滋养血脉,强脾健胃,但切忌一次吃得太多,贵在长期坚持)

(四)固然有:“一年之际在于春”但也不可过度疲劳。学习、工作、家务总有做不完的事。但这些事情都没你的身体重要。感到累时,暂且搁下这些事情,调节调节,听听音乐,散散步,和邻居扯扯家常。过过轻松、悠闲的好时光!

(五)初暖咋寒“春捂秋冻” 此时人体血管舒张,汗孔松弛,我们在春季不可顿增顿减衣服,防止感冒。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情绪会更低落,从而加重抑郁。

(六)多晒太阳,春季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空气新鲜,万象更新,沐浴温暖的阳光,能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阔,心情坦然,气血流畅。。

(七)明确你的价值,树立目标 。 有目标的人才有向往、才有方向,才活得充实,从小目标做起,不要期望过高,量力而行。也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八)“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都要看得开,过得去、放得下;大事清醒,小事糊涂,保持笑口常开。心情好,一切都会好!良性循环——生活、工作、家庭、婚姻。。。样样都会令你称心!

OK!祝福网友:早日走出抑郁,拥有健康美丽的人生!!!~~~~~亲爱的网友:努力吧!幸福在前方招手啊!!!~~~~~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33
王国荣博士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精彩论点摘录


    
○ 一个心理学家说:“看,我已把他的病治好了!”而另一个心理学家则说:“他比他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自信!”

第一个心理学家是一个平庸的家伙,第二个心理学家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合格的助人者。我认为,临床心理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不单单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实现心灵成长的任务,他所面对的并不是狭义的病,而是无限丰富的人性。

我相信“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完全健康的标准;同样,也没有哪个人的心理疾病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我对我的咨询对象永远充满必胜的信心,我相信他们的能力就象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样。我认为,作为临床心理工作者应该始终如一地保持耐心和信心,永远不要对你的患者失望,如果我们对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也就对我们和对他们自己感到失望了!

○ 临床心理工作者是否一定要恪守某种僵死的信条?对此我永远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某些信条是规范我们行为的,但他也可能扼杀和束缚我们的创造和灵性。在这一点上我和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太一致,但我永远坚信方法方式受制于目的并为目的服务这一简单道理。只要患者愿意并喜欢我的做法,只要我的做法有利于患者疾病消失和心灵成长,我就相信这种做法是好的。试问,我们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和事实能够证明前人所说的话一定都是好的?人不仅会迷信权威,而且更习惯于迷信前人,其实前人已经为我们编造了太多的谎言,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把我们的理论变为前人的赌场。我深信,创新是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的生命,心理治疗的过程应该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的精神。

○ 我提倡“个性化”治疗,反对不加区别地使用一种方法治疗不同的患者。我相信,一个合格的有责任心的临床心理工作者能够学会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一个不同的患者。事实上治疗的过程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不断地了解和研究患者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们的人性结构和特点;二是不断地引导和开发对方。这两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假如你不能充分地更深入仔细地了解你的患者,你就根本无法治疗他的病。心理治疗就像裁剪合身的衣服一样,你必须采用选择性的完全适合每一特定患者的方法为他们治疗。假若你的大脑里已经被某种固定不变的治疗模式所占据,那么就证明你已经不拥有大脑了,只拥有几本书。大脑的独特性就在于它能够创造。你在了解患者的同时,也应该让患者充分了解你,记着我们和患者永远是平等的。

○ 我觉得,我们永远应该说真实的话,应该忠于真相和规律绝对不应该欺骗我们的患者。我们应该在治疗的开始就告诉患者,心理治疗过程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治疗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心理疾病有相当大的顽固性,我们所能选择的是和患者并肩站在一起与疾病做长期的斗争,最后战胜疾病。弗洛伊德博士在《过失心理学》中说心理疾病需要患者“努力、了解、适应和忍耐”,我十分欣赏他的这一观点。我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说大话的医生,要相信那些说真话的医生。

○ 美国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Scott Peck Ph·D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个体对自我心理的长期封闭。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Scott Peck Ph·D 的话是完全正确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发现,我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心灵向外部世界开放和向自我开放。心灵开放包括对不同的文化体系开放、对别人的价值观念开放、对更加广博的行为模式开放、对知识开放。我相信,开放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心灵的开放就不会有心灵的成长。一个人安居在自我封闭状态,他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渠道被堵塞,这完全违背了人是一个社会动物和人处在丰富的文化系统中的事实。这种人自然会丧失顺应社会的能力,产生心理疾病。请记住,引导心灵开放是我最重要的治疗理念。

○ 我感觉出,如果在治疗和咨询过程中不引入“成长”的概念,治疗和咨询就无法体现出它真实的意义。心灵成长是人一生的任务,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正是心理没有得到健康成长的结果。如今大部分心理医生和咨询家关心的是症状的消失而不是心灵的成长,而我恰恰相反,我关心的是心灵的成长而不是表面化的处理症状。引导患者心灵成长意味着要帮助患者树立恒定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目标,使他们感到他们生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信心,最终使症状消失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

○ 我以为,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真正地思考过爱(包括静态的agape和动态的Love)并懂得爱,对于人类来说爱的深广性决定了它永远是个谜。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H·B丹妮什认为心理疾病是爱的失调。他说得很对。因为不爱就意味着不接纳,就意味着拒绝。加利福尼亚富林顿学院的J·O·Lugo博士曾列举了健康心理的六个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都体现着爱的原则。健康的爱包涵着创造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沟通,包涵着创造和获得的协调,包涵着强烈的对他人及外部世界的关注。而病态的爱却包涵着强烈的自我关注,包涵着更多的依赖和接受。爱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崇高的人类精神和行为,它是人类精神进化的结果,是心灵健康的最根本的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始终有爱的滋养,他就不大有可能患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他也不会被疾病击垮。我要提醒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好好地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真正地持久地爱过这个世界,爱过你自己?如果没有,那么就让你的治疗从爱开始吧!

○ 我坚定地相信,人是一种高贵的动物,而不仅仅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高贵性排除了人的世俗的实用性和本能的决定性。人应该有精神方向,永恒的精神方向。如果没有精神信仰那么人就是一个盲目的动物。不健康的人不仅包涵精神障碍患者,也包涵那种没有精神生活的人。

○ 凡是决定进入心理治疗关系的人,都必须首先找到他们所信任的临床心理工作者。没有信任就没有治疗关系,也就没有治疗的结果。这是一条真理。信任既包括对治疗者伦理观点和道德水准的信任,又包括了对治疗者知识和经验的信任。除了信任之外,合作十分重要的,合作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我相信,合作需要几次尝试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们不可能接受那些既不信任我们又不愿与我们合作的人,因为我们不忍心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做无效的工作。

○ 我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为什么特别强调“成长”和“开放”这两个概念?因为我认为这反映了心理治疗的本质。无论你使用何种理论与何种方法为患者治疗,都离不开一个原则:即了解患者如何看待他过去的经历和问题,了解患者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并设法在这三个方面引导患者。这一过程正好决定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具有某种目标性,而这种目标性就是成长。开放决定了我们要使患者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多向度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并理直气壮地欣赏生命的多重性。

○ 一个高明的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人性化”的原则,必须把患者或受询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理解和欣赏,必须明白患者也是一个有情感、有尊严、有思想的人。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完全彻底的从精神上无条件地爱患者,在我看来,爱是心理治疗的良方,是爱创造了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人性化的治疗坚决反对那种有害的强制、控制和操纵。
○ 如果你不追求心灵的持续永恒的成长,你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成长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的旅程正像攀崖一样,要么你拼命地攀上顶峰去欣赏生命高地的无限风光,要么你跌落下来变得粉身碎骨。美国当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思想家兼作家M·Scott Peck博士认为,心理疾病常常出现在那些追求完美和不愿意承担痛苦的人身上。我认为,心理治疗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去寻找摆脱痛苦良方,而是教会患者体认痛苦、认识痛苦和战胜痛苦。

○ 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必须完全诚实地对待患者。深入的治疗,爱是基本要素。缺乏爱不仅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因,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心理治疗越来越重视某种操纵和控制,越来越偏向于用生物手段(单纯用药)干预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仅是非人性的,而且也是愚蠢和幼稚的。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治疗心理疾病,我们最多可以说他们修好了一台机器,而不能说治好了一个人。心理治疗必须倾注医生和心理学家对患者全部关注,倾注仁爱的精神,其次才是技术问题。完美的心理治疗是完美的仁爱与完美技术的结合。

○ 我请所有认为自己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和我一起相信:心理问题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症状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您完全有能力通过您的努力解决您所有的心理问题,不过您最好能够及时地寻求心理学家的帮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1:37
如果你的妻子患了抑郁症,丈夫应该怎么办?转自《心理与健康》杂志


当她处于抑郁中时,她完全依赖于你,你在扮演一个救星的角色。你同情她,担心她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会去试图自杀。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情况将变得没完没了,日渐疲惫不堪,并且担心自己的应付能力,甚至会担心你们哦婚姻还能不能延续。

作为丈夫,你要注意调节好情绪状态,保证休息和加强锻炼。这段时间,你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与其他亲人、朋友保持联系,获得他们的宽慰和帮助。总之,你需要尽可能打理好自己,这样你才有精力照顾妻子。

照顾妻子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说,督促妻子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留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她,也可以请妻子的家人和朋友给她打电话,和她闲聊一会儿,使她感到周围的人仍然在关心着她,并没有因为疾病而轻视她,忽略她。病情好转些后,每天给她安排一些事情来做,比如:洗碗、打扫房间,给花浇水,买报纸,准备晚餐等等,完成这些事情会提示她感受自己的能力,减少她的无能感和依赖性,提高自尊心和信心。一旦她能做一些事情,你要及时得给予反馈;表扬她,感谢她。如果她想和你谈心,那么倾听她的声音,给她以鼓励。你可对她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是这样的,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这样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担。

要做好这些事情,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你不要试图一个人来担当。你有些需要可以告诉妻子,你可以告诉她:我想要去骑一会车,我需要一个拥抱,我需要知道你依旧爱我,不是作为你的照料者,而是作为你的丈夫。

我相信你可能还想和她说这样的话:让自己高兴一些,别老板着个脸,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以外还有别的人。特别是 在你感到自己的精力和耐心都快要耗竭的时候。当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去找一个本子把你的感觉写下来。这是你作为家属角色的正常感受,你要接受这种感受,不要为此而感到内疚。如果方便,你还可以去请教心理咨询师,指导呢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抑郁不是病人自己造成的,抑郁是生物与环境的诸多因素造成的,是一系列的应激因素和生活经历导致的,是完全可以治疗的。抑郁是暂时的,这一切都会过去。这一点你要告诉妻子,坚定她接受治疗的信心。同时,我希望你能找到有效的帮助妻子获得改善和痊愈的治疗方法。请向医生咨询服用哪种抗抑郁药,尽管有一些人服用药物时会有副作用,但对许多人来说,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有着神奇的疗效,尤其是在它和心理治疗配合使用时,此外,无论是药物治疗 和心理治疗,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对治疗,对自己抱有信心,有的时候,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木碗    时间: 07-6-9 22:46
美惠子姐姐,我爱死你啦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0 08:17
标题: 梁耀坚 中国有1-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梁耀坚

   中国有1-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内地很多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他们长期受德国的影响,还是心理分析那一套,还是讲弗洛伊德、讲性,这已经是很落后的模式

■本刊记者 陈静 发自香港

   这是一个忧郁的时代。
   但临床心理学家梁耀坚教授告诉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在大脑里找到科学的蛛丝马迹。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室,梁教授熟练地拆装着大脑模型,解释大脑中和情绪相关的部位及工作原理。他说,现代人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Don't die before you die(别在死亡之前就死掉)!

如果你情绪低落,看什么都黑黑的
人物周刊:前不久香港尖沙咀的“警杀警”案,是不是和心理问题有关?

   梁耀坚:对,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作“人格障碍”。这个人(徐步高)有一点自恋,他在2000年警察内部考试的时候,得了第二名,以为自己可以升职,但是没有被赏识,他内心因此产生强烈的恨意,恨整个警察机构,之后恨意渐渐变成了恶意。强烈的恨意及恶意长期不散,扭曲了他看事物的方法。他是一个自以为非常聪明的人。2001年,他抢枪打死了另一个警察,没有被发现,内心就有了一种优越感。第二年,他去抢银行,还是没有被抓到,更使他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这一次尖沙咀事件,他可能是想破香港的纪录:一个人可以杀两个警察。

    佛教说的“迷”与“悟”其实是两种心理状态。当人的内心世界没有被强烈的“情”或“欲”影响时,心如平镜,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彻悟世事。但若内心被强烈的“情”或“欲”笼罩着,心境会被扭曲,以扭曲的心眼看世界,世界也会因此而被扭曲。所以,情绪会影响我们怎么看世界。如果你现在情绪非常低落,看世界就像戴了一副墨镜,看什么问题都是黑黑的,看自己也是,看将来也是。
   人物周刊: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转型期,心理问题突出,您怎么看?

   梁耀坚:心理问题,香港很严重,国内就更不用说。每100个人中,大概有10到15个人需要心理上的帮助。中国有13亿人,大概有1到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在内地,信教的人不太多,但很多人会练气功、打太极,这对平复情绪是有帮助的。人不开心的时候,大脑里的杏仁核会发热;练气功、打太极,就好像在杏仁核上洒水,虽然还没有找出着火的真正原因,但暂时可以帮助他们将情绪平复下来。

   急剧的社会变化,再加上社会的一些不公平,制度上的不完善,会让人非常不开心,令我们大脑里的杏仁核发热,如果不懂得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不能适应家庭、工作的改变,让杏仁核长期发热的话,就会陷入忧郁了。

   公众教育是重要的手段
   人物周刊:在香港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民众保持了较好的安全心理水平,原因何在?

  梁耀坚:香港目前的临床心理学家,有260到280人左右,他们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做公共教育,谈心理问题。民众会知道惊恐症是什么,因为他们看报纸,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

    公众教育,这也是内地应该走的一个方向。我知道CCTV有这样的节目,找一些心理专家来谈一谈,但好的专家不太多。内地很多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因为他们长期受德国的影响,中德班已经有15年以上的培训历史,还是用心理分析那一套,还是讲弗洛伊德、讲性,这已经是很落后的模式。现在临床心理学完全是讲大脑,完全是科学的方法。内地的心理学界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然后用科学的知识教育普罗大众,这很重要。

   短时间之内,可以靠传媒传递一些准确的知识给大众,因为大部分心理上的问题其实都不太复杂,我们见过的病人大部分与4种基本情绪——“惊、怒、哀、乐”的失调有关。例如一个人如果比较容易惊慌或焦虑,惊慌时情绪十分强烈,而且历久不能平复的话,这人便容易患上程度不同的焦虑障碍如惊恐症、恐惧症、创伤后遗症、广泛焦虑症或强迫症。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愤怒,愤怒时情绪十分强烈,而且历久不平复,这人便容易有愤怒失控问题。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伤感,像林黛玉,伤感时十分强烈,且历久不散,这人便易患上忧郁症。情绪高涨也可产生问题,若一个人很容易情绪高涨,且十分强烈,历久不退,这个人便容易进入躁狂状态,一下子用掉了大脑里的很多能量,很快会掉下来,从躁狂变成忧郁,这便是躁狂忧郁症。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影响身体,长期的压力荷尔蒙过高就会产生不同的躯体症状,如血压过高、肠胃不适、周身酸痛等,我们叫躯体障碍。我们见到的90%的病人都是因为惊、怒、哀等负面情绪协调不好之后带来心理及生理病态。

  人物周刊: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您对民众防止这样的心理问题有何建议?

   梁耀坚:首先,“抑郁”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很多医生都误将它当作一种病。你说发烧是不是病?不是,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告诉你身体有问题,可能有SARS,可能有盲肠炎,如果你不找到原因,只是吃退烧药,暂时可以压住,但几个小时之后又回来了,要治本才行。同样,“抑郁”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很多原因常常令杏仁核起火,烧得很热,如果烧了3个月,还不能将它熄灭,就很危险。吃抗抑郁的药,和吃退烧药一样,暂时有一点作用,但根本的原因还在,抑郁很快又回来了。不改变他大脑里看世界的方式,不让他感觉到有人爱他,不让他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这样忧郁就会长期存在。

   我有个病人,忧郁了两年多,吃了两年多的药,没有用。她来见我,我要找出原因。她15岁不忧郁,25岁不忧郁,为什么35岁忧郁起来?原来她在没有结婚之前,在澳洲做IT行业,工作很开心,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结婚生子。她老公回香港做医生,她不用工作,经济上完全依赖她老公,这样老公就变得比较强势,常常指责她不工作还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一年多之后,她一听到老公下班回来,心里就紧张,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孩,压力更大,刚好又碰上SARS,很多人不去看医生,老公的诊所生意不好,脾气也越来越大。她开始忧郁起来。如果不改变她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她和她老公相处的方式,她的忧郁不会好。

   心理医生要做的事,就是增强她的能量,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只需要提醒她,如果老公还是这样,你就带两个小孩回澳洲(她的父母都在那边),你不要担心,离婚的话,法庭通常会把小孩给母亲,而且老公还要付一大笔赡养费。让她多看到一点真实世界的情况,让她看到希望,她就明白了,原来自己也有很多力量。让她大脑里的杏仁核不再发热,这才是治本。

   什么样的临床心理学家才叫专业
   人物周刊:心理问题自然需要很多心理治疗师,您对目前中国内地的心理治疗水平如何评价?
   梁耀坚:内地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有临床心理学专业。我们和北大合作开设了临床心理学的培训项目。中科院有一个心理所,但是没有临床心理学的老师,所以也没有这样的项目和专业。国家劳动部设了一个资格考试,由华夏心理网负责,但他们没有专业的培训,什么人都可以去考。据说在沈阳,连理发师、出租车司机都去考这个试,拿到那个证书就可以当心理咨询员了,这样做了 5年10年之后,又可以考另外一个试,就成了心理咨询师。这很危险,因为很多报考的人没有经过好的培训。

   人物周刊:一个合格的专业临床心理学家,到底需要怎样的标准?
   梁耀坚:在香港,我们要求念完心理学的本科,然后要念完两年的临床心理学硕士,这其中有差不多260天在医院实习,出来才可以是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url=]加拿大[/url]和英国的大城市,所有的临床心理学家一定要有博士学位,本科之后,4年在研究院读书,1年在医院实习,完成5年的训练,然后通过专业考试,才能成为临床心理学家。台湾的要求也比较高,硕士学历,需要3年,其中2年读书,1年临床实习,毕业之后还需要通过专业考试。

   人物周刊:内地该如何去培养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
   梁耀坚:应该从制度上去解决。我想先要在重点大学开设这样的专业,北大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大学要开设心理系,需要很多经费,如果放在工科或者商学院,可能会很有收益,但心理治疗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重要,也不太重视。政府虽然重视,但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如果没有心理系的本科,没有临床心理学的培训专业,没有很好的学生的话,还是不会有好的临床心理学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6-10 08:27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0 08:23
维护精神健康【冰点】

中国青年报记者 董月玲



 耿稚平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大夫,有天,她在一所医学院监考,很快她就发现有个男生异常,偷着打小抄。考完试,她留下这个学生谈话。

  “大夫,跟您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医。”

  “那你干嘛考医学院呢?”

  “这是我爸妈的意思,是他们非叫我学,替我报了这个学校。上学后,我一点也不爱学,而且,我害怕上解剖课,从没进解剖课教室一次,不敢进。”

 交谈中,她明显地感觉出这个学生消极压抑的情绪。过后,她跟学生的班主任建议说,你跟家长沟通一下,这孩子最好不要学医了,即便凑凑合合毕业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大夫,而且他会活得很不开心。

 没几天,这个学生突然失踪,又过了十几天,人们在北京西山上发现了他,但他自杀了。

 耿医生很震撼,如果当家长的能多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人们多了解些精神和心理卫生的知识,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的,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是可以走出来的。她说在人生的某个时段,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过抑郁或焦虑的体验。在自杀人群里,80%是抑郁症病人。但抑郁症病人自己主动到心理科、精神科看病的,却微乎其微。

  我们该怎样认识并平安度过自己的抑郁期?

  “我们要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这种现代综合医学模式”

 耿稚平不是个心理科大夫,而是神经内科医生。像许多大夫一样,从前,她并不太关注病人的心理,只治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病,直到她遇见这么一件事。

 她有个亲戚,他的妈妈死于肝硬化。母亲去世后,他就怀疑自己也得了肝炎,去医院又做B超,又查肝功,但没查出毛病,可他还是一天到晚觉得肝区疼,浑身没劲,不爱吃饭,人一天比一天消瘦,到后来几乎走不了路。“我是个医生,心里很清楚他确实没肝病。一开始我特不理解,明明你检查化验的结果都正常,怎么就认为自己有病呢?光是B超,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时不时就跑医院抽血,化验肝功。最后,我只好带他到我们医院心理科去看,医生说他是‘疑病症’。”

 再往后,她的这个亲戚连班也上不了。有一天他给耿医生打电话,说自己瘫了。

  “不可能,他才30来岁,怎么会半身不遂呢?我替他查脑神经,都是正常的。我说你是我的亲人,如果你真有病,我怎么能不好好给你治呢?我让他吃药,他说肝不好,不能吃。

  “这种病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特别有主意,不听大夫的话,简直就是刀枪不入。我让他再去做心理治疗,他不去。最后没办法了,我就吓唬他:你再不去,我送你进精神病院!”

 这样,他才接受了心理治疗,一开始,见了医生不说话,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做心理治疗的一个前提,是病人主动愿意接受治疗,把内心的痛苦毫无保留地告诉医生,这样,医生才可能分析出毛病在哪儿,才好治疗。”

 慢慢地,他开始说自己的事,也吃药,病症减轻了。心理治疗要给病人留作业,医生针对他老以自我为中心,教他学会关心别人,让他每天为爱人、孩子做一件事。“这种病人的人格不成熟,虽然他们的年岁长了,但心理并没有一同成长。刚开始,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我们就告诉他,比如你爱人工作一天了,在她下班的时候,你能不能替她沏一杯热茶?慢慢地,他的家庭关系和睦了,他自己的病痛也消失了,现在生活得很好。”

  1996年,耿稚平上了个“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习班,学到很多知识,并得到一个新理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光是躯体的健康,而是要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都好,这才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我们要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这种现代综合医学模式。”再出门诊和管病房时,她有意识地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

 耿稚平说,大部分抑郁症的病人,都是以躯体的不适,来医院看病的,他们散在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很多病人不知道转了多少科,花了多少钱,但还是弄不清自己究竟是怎么了。不光老百姓对这病认识不够,连不少医生,也不很了解。

  “如果你的情绪持续低落两周以上,就要警惕了”

 接触抑郁症病人多了,耿医生常能一眼认出这类病人。“一进门,就能从他们脸上看出来。愁眉苦脸,满脸旧社会,面色灰暗无光,说话无精打采,很少看见他们笑。”

 有个病人第一次来看病时,是被人用轮椅推进来的,她偏瘫4年,右侧不能动,胳膊、腿硬得不得了,一碰就疼。而且情绪很坏,人苍老,不修边幅。她一见耿医生就哭,说根本不想活了,活着特别没意思。“这是典型的抑郁情绪,我跟病人家属商量,治疗中适量加上抗抑郁的药。”

 两周后病人又来了,情绪明显好转,她孩子说:我妈不哭了,也爱吃饭能睡觉了。

  “现在,她能走路了。前几天我们搞了个活动,她自己走来了,收拾得特干净,跟换了个人似的,我跟她开玩笑,说她现在像个老干部。”

 有时,病人刚一进门,耿大夫会说:“你肯定见好,从表情上能看出来。”

  “没错,我居然又会笑了。别人都问我在哪儿做的美容,皮肤不一样了,以前脸上跟挂霜似的,现在脸上有光泽,而且有笑容了。”有个英国的心理学教授,自己就是研究抑郁症的,但对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毫无准备,他曾经亲尝抑郁的滋味。他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我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我对不快乐的感受与日俱增。“自己像是在一片乌云的笼罩之下,或说像是陷在深坑铮虮还卦诤诎档奈葑永铩G鸺扑约旱囊钟粑诠贰:诎怠⑹芾且钟羰弊钪饕南胂衲谌荨!?br/>
 心情不好不等于得了抑郁症,耿稚平医生说,诊断是不是抑郁症有个时间标准,两周为一界线,如果你的情绪持续低落两周以上,就要警惕了。

 按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指标,一个人只要连续两周出现下列可能的症状中的5项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情绪低落。快乐明显减少。以上两者至少居其一。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睡眠障碍。易激惹或情绪郁闷。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负罪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常想到死或自杀。至少有其中四个以上症状。

 有个病人说:“患病之初,我不认为自己有病,只认为自己做错了事。严重失眠使我非常痛苦。早醒,清晨两三点钟即醒,思前想后,翻来覆去,非常闹心。有时索性坐起来,穿上衣服在屋里踱步,有时不愿在屋里,就去户外走,甚至想大喊几声,但又怕别人听见认为自己精神不好。后来发展到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躺在床上,几十次、上百次地思考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失误,总想自己走麦城的事,好多做错的事都回忆起来了,消极记忆特强,积极记忆特弱,及超常的追忆能力是抑郁症患者的记忆特征。”

  “想得很累了但还是想,经常卧床,躺得腰痛但还是愿躺着。健康的人,让他在屋里呆一天,什么事也不让他做,可以说是难以忍受。而重型抑郁症病人最后呈木僵状态,患者可以在屋里呆一年、两年。”

 像换衣服这样的小事,对抑郁症病人来说,都成了难事,不愿意换,也没有心情换,更不愿洗衣服。衣着邋遢,不修边幅,几乎是所有重型抑郁症患者的共性。有个女病人,外衣好长时间不换一次。坐在别人家里,她把头巾解下来,先铺到沙发上,说自己的衣服太脏了。

 在患病最初的几个月,病人每天早晨基本上吃不下饭,面对饭菜一点食欲也没有,到了晚上,有时能吃下几口,但进食时的正常享受感一点也没有了,有时还会吐出来,有人误认为是自己的肝功出了毛病。吃饭时拿筷子还犹豫不决,是吃呢还是不吃呢?对饮食不挑剔,做什么吃什么,甚至越是好的饭菜越不吃,如果在桌上摆两盘菜,一盘好,一盘次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次的吃。为什么呢?他认为自己不配吃好的饭菜。

 抑郁症患者对生活看不到一丝光明,任何事情都只看到不利的一面。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也是他们的心理障碍。像吃药这样的小事,抑郁症患者也往往过分关注药的副作用。

 这个病人还说:“绝望,是抑郁症的一个突出特点。当时自己好像陷入到一个怪圈当中无法自拔,家人也十分茫然,只好逼我去看病。每到一家新的医院,我与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不怕您不高兴,您治不了我的病,我是心病。”

  耿稚平大夫归纳说,郁抑症的核心症状是:动力缺乏。

  “现在一听说谁得了抑郁症,就跟这人得了精神病一样”

 人怎么会得抑郁症呢?耿大夫说,抑郁症的发病,跟患者受到重大生活事件打击或心理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有关,也跟人的心理素质和先天神经类型有关,像有些人天生就比较脆弱、胆小、敏感、内向,感情特别丰富细腻,对任何事都过分认真,老想着要十全十美。

  “我们把生活事件列了级别,像亲人死亡是最厉害的。假如家里有亲人病故或突然遇难,只要是个正常人,肯定情感上会有波动。如果他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自我调节好。再比如升学考试落榜,谁也不会没考上反倒特别高兴,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但过了这个阶段,一个正常人就会思考没考上的原因、下一步该怎么走?但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可能就会沉在里头,觉得自己完了……”

 有个小学生,他妈带他从东北到北京,准备考音乐学院附中。娘俩租了房,每天练琴,但邻居嫌烦,觉得吵得慌,只要他一弹琴,邻居就“梆梆梆”地敲墙,小孩子被敲得心“怦怦怦”直跳,但他又不能不弹琴。到了后来,孩子一弹琴手就哆嗦,不能一个人在屋里,听见敲门声就发抖,夜里得开灯睡觉。他妈没办法,领他来看耿医生的门诊。孩子妈听从耿大夫的建议,与邻居进行沟通,在大家认可的时间段里让孩子练琴,又让小孩吃了些抗焦虑的药,孩子病情很快好转。后来,他妈特意来医院一趟,来谢耿大夫,说孩子考上了。

 一个开朗乐观,很少体验抑郁,或抑郁情绪不强烈的人,很难理解抑郁症病人,容易对他们不耐烦。当一个人焦虑时,很可能激起周围人的焦虑;当一个人抑郁时,也能使身旁的人抑郁。愿意帮助抑郁症患者的人在与病人接触时,也会屡屡产生一种徒劳无益、无所适从的感觉。

 连接触过很多抑郁症病人的耿大夫也时常有这种体验:“有个病人,把我给愁得呵,她怎么都不开口说话。”患者是个导游,工作出色,领导赏识。公司接了个外国团,领导让她带。结果,她被当地的“地导”给骗了,他们给她做了好多“花账”,回来后钱怎么也对不上。她一下陷入苦恼、自责中,觉得面子没了,领导和同事再也不会信任她了。

 她一宿宿睡不好觉,脑子里出现幻觉,老听见领导跟别人说让她下岗。“实际上,根本没这回事。”她妈说,公司还派人到家里看她,说这点钱公司根本不用她赔。但她不信,觉得这是公司派人到家里探听她。然后她不吃、不喝、不睡,天天坐那儿发愣。

 她妈有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觉得女儿不对劲儿,带她来医院,挂上号,她妈先进来,跟耿大夫透了这些话。

 病人进来了,年轻漂亮,一看就是精明能干的人。但就是阴沉着脸,情绪很不好,时不时掉眼泪。问她哪儿不舒服?不说话。

  “我以为她不愿意让别人听,就把屋里人都请出去,但她还是不说话。我说你不说哪不舒服,我怎么给你瞧病呢?可不管我怎么问,她就是不说话。唉呀我把急得哟,我有那么多的病人,都在走廊等着哪。”

 足足等了20分钟,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耿大夫只好说,小姐,你可能不知道该跟我怎么说,这样吧,你先坐在外边想想,什么时候想好了,你随时都可以进来。这天上午,等耿大夫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了,她还坐在外头,还是不说话。“要不这样吧,”耿大夫跟她妈说,“你们先回家,等她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找我。”

  “可她又不走,把我给愁得呀。最后,我跟家属商量,先给她开点睡觉的药,人总不睡觉,精神是要崩溃的。等她情绪稍微好点儿,

  再让她来。第一次就这样走了,病人一句话没跟我说。”

 下次门诊时,她妈又带她来了,耿医生问她好点儿了吗?不错,这次开口说话了,她说现在一天能睡一个小时了,断断续续说了自己的事。“我辜负领导了!”她重复道。病人慢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耿医生确信她得病是和工作有关。

 我问耿大夫:“像这种病人都挺敏感的,你怎么才能让病人信任你,一见面就愿把肚子里的话倒出来?”

 她说,人获取信息时,言语只占7%,音调占38%,形体语言要占55%。除了语言交流外,音调、声音的大小,重音放在不同的字上,强调的内容都不一样。语气不同,给对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语气亲热和缓,病人听了心里会暖烘烘的。

  “人的肢体、眼神、表情都能传递出大量信息,即便你说话很平和,但你耷拉张脸,表情冷冰冰的,怎能让病人觉得亲近,把心里话告诉你?特别是神经症、心理症的病人。要让病人觉得你很尊重他、关心他、重视他,你在很认真地听他倾谈。”在与抑郁症病人接触中,耿医生还发现,好多病人也认可医生的诊断了,但在开医保证明或开诊断书时,都不让她写是抑郁症。

 病人的理由是,现在一听说谁得了抑郁症,就跟这人得了精神病一样,就会觉得这人小心眼、心胸狭窄。“我在单位同事的心目中算完了,领导再也不会重用我了。”

 连病人家里人也不认可,有个女患者说:“我什么也不愿意干,整天躺在床上,家人也不理解这种病,我妈说我是懒病。”“这叫病呵?谁天天都那么顺当,谁没心烦的事,谁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有时病人还没进来,家属先进来,说:大夫,我给您打个底儿,我妈根本没病,一天到晚自个瞎琢磨,不往好地儿想,净往坏地儿琢磨,天天找气儿受,您说她能舒服吗?

  “他们确实是病人,也确实非常难受。”耿医生说,抑郁症的治疗,经常是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他们不是某一个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而是功能的紊乱,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心病。用医生的解释是:抑郁症和人脑中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脑细胞跟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叫递质,是这些递质紊乱了,五羟色胺含量降低了,现在新的抗抑郁药,就是增加人脑中五羟色胺的含量。”

 有一对年轻夫妻在北京做生意,女的来耿医生门诊看病,她说自己特别特别难受,看了好多医院,都没查出毛病。

  “我问她是怎么得的?她说是跟家里那口子生气生的。男的挣了钱,一天到晚打牌、赌,两人一天到晚吵。过了一星期,女的又来了,说,大夫,我俩差点儿动手了,他把我拿回去的药全扔了,他说我根本没病,一天到晚看病,是造钱。”

 那天正好男的在外头等她,耿医生把他叫进来说:“你爱人确实有病,也很痛苦。这病不像发烧、感冒,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她这病是特殊的病,而且这个病跟你有关系……”最后,耿大夫道,“这次,你别把她的药扔了,让她吃段时间看看,不好,你来找我。”

 一个月后的一天,雨下得特别大。“结果这小伙子进来了,咦,我心里特奇怪,他说来给爱人开药。”

  “大夫,我那口子都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医院,花了多少钱。吃了你的药,她确实好了,也不找碴儿跟我打架,吃饭也香了。”

  “老的抗抑郁药,偏重镇静,能让病人睡好觉,但病人一天到晚迷迷瞪瞪,人的动力出不来。新的抗抑郁药效果要好,但起效比较慢,一般两周开始起效,6周到8周效果明显,病人不那么难受,感到轻松了。”耿大夫说。

 她曾对1000多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发现大部分病人拿了药后根本不吃,或只吃几天,以为能像退烧药一样立刻起效,觉得没起作用,就不吃了。抑郁症标准治疗时间一般为半年,花2000元左右。

 病人好了以后问耿医生:您给我吃了什么好药?问她有什么感觉?病人描述说:“心情明显愉快了,以前碰见事,专往坏处琢磨,现在不了,会往好的方面想。而且,我现在看天儿,都比原先蓝了。”

  “当我发现病人情绪极度低落,但又不愿意去精神病院住院时,会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他们”

 当人们不知道、不认识抑郁症时,常会面对抑郁症患者大惑不解,感觉好像冥冥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患者,使他们走不出怪圈;而当抑郁症患者突然痊愈时,也不理解,为什么病愈像翻一下手那么容易?

 耿医生反复强调: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病人一定要吃药。这种病人的痛苦是躯体痛苦的病人无法体会的,他们由于长期心理的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出病。任由发展,这种病人到最后很可能走向厌世,用自杀来解脱。

  “不少嚷嚷自己要自杀的人,大多是为了吓唬别人,而真正的抑郁症病人不是这样,他们确实是太难受了。看病没看对路子时,吃什么药也不管事,全身没舒服的地儿,只有死,才是解脱,人就舒服了。所以,他们确实是想死,而不是想吓唬别人的,他们的自杀是有预谋的,设计得非常周到,就怕自己死不了。”

 有一次门诊,有个病人挂的是头一号,进门就说:大夫,我告诉您吧,我已经着手要死,准备好长一段时间了,想了各种办法。但我一直没行动,为什么?我想上吊,可我家没有合适的地儿;买了瓶敌敌畏,闻闻是那味儿,但我瞧报纸上常说,有的耗子药,耗子吃完了也不死,我想我要吃的是假药,万一不死,把我弄到医院又洗肠又灌肠的,我多难受,多丢面子;我还想过跳楼,跳下去一头死了倒也痛快,要是只摔断胳膊、腿,半残了怎么办?我一看见报上写您的事,唉哟嗨,我这回有救了,我生怕挂不上号,在外头待了一宿。

 耿大夫在两种情况下,会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病人:一是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这种病人会突然呼吸肌麻痹,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再是重度抑郁症病人。“当我发现病人情绪极度低落,但又不愿意去精神病院住院时,会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他们,让他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跟我联系上。”

 她的一个病人,15岁就去了抗美援朝前线,后来成为职业演员。病人唯一的儿子跟老板关系不好,一气之下辞了职,去了深圳,她跟着上火着急,一夜之间左眼失明。本来她是来同仁医院看眼睛的,因为要做鉴别诊断,转到神经内科,到了耿大夫手里。

  “她一来我就发现,除了眼睛的毛病外,她身上抑郁的情绪更厉害,脸色一看就不正常,黄黄的,很憔悴,说话声音很低沉,我跟她搭话:你一天当中,是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

  “我眼睛都瞎了,你说我能高兴吗?”

 一个周六早上,耿大夫拿起电话,就听这个病人说:“大夫,我活不了了,正在家录遗嘱呢。”耿医生一听,坏了!赶紧劝她:你的病,可没到那程度。

  “真的,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耿大夫说你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我打车去。一进门,病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真在让家里人拿录音机,给她录遗嘱。

  “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就这样了?”耿大夫问。

 病人道:“大夫呵,抗美援朝前线我都去了,可我现在不想活了。”原来她四处求医,有个医生说她不光眼睛有毛病,还脑萎缩,说了一大堆,她一下垮了。

  “你的头颅CT、核磁片我都看过,没问题。你只是左眼底血管出了毛病,但你的右眼很好呵。你看人家盲人都是怎么生活的,难道眼睛失明的人都得自杀?”

 病人哭呵哭,她爱人说,人家大夫大老远跑家来,你老哭什么。耿医生说,你让她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再说,眼泪还可以排毒呵。

  “大夫,我不怕您笑话,您看我这家,还像个家吗?”病人开始向她倾述积压多年的烦恼,她爱人听了,又打断她。

  “你就让她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出来吧,说出来,她就好了。”

 病人积郁多年的不痛快,一股脑抖落出来,越说声越大,越说越激动,足足说了俩钟头。

  “唉,大夫,我怎么这么有劲儿了。”病人说。

  中午吃饭,病人自己也坐那儿吃,也有食欲了。

  “我这是怎么了,我好了?”病人问。

 这时,耿大夫才告诉她,其实,你眼睛的毛病不是最厉害的,你的抑郁,才是最要命的。如果你早把肚里的苦水倒出来,你就不会得这些病了。

 听到这儿,我问耿稚平:“一般大夫,能受得了这种病人吗?一叨唠起来还不烦死了。他们宣泄出来的净是些不愉快的事,像倒情感垃圾,你受得了?”

  “我是在尽我医生的职责,我是在工作,而且听病人讲,我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从他们的经历中,我可以吸取很多教训。”耿稚平答。

  “抑郁,就好像人情绪上的感冒,你肯定会熬过这段难受的日子,好起来!”

 两年前,耿医生自己也病了。有一阵子,她工作特别累,心情也不好,感到身心疲惫,吃东西没味儿。以为是胃酸分泌减少,她买了山楂、杏脯吃,调了一个月也不管事。在医院做了个胃镜,病理一出来,她懵了:胃癌。

  “突然知道得这病,你有没有五雷轰顶的感觉?这算是重大生活刺激,您是怎么调整自己的?”

  “我觉得自己算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当时我是科主任,确诊后我把工作安排好,第二周就做了手术,胃切除了五分之四。这一段都还没什么,最难的是化疗。”她说。

 头发一把把掉,吃一口能吐出5口,吐的都是胆汁,5天掉5斤。输液输到后来,人都变成黑色的,脸、血管、指甲都是黑的,没法看。

  “这时,我开始动摇了,我何苦要受这么大罪,这样治下去,非把我打垮不可,我对家里人说不治了,爱活几天活几天。”

 耿医生的爱人劝她:你是一个坚强的人,需要你坚强的时候,你反倒退缩了,不为你自己想,也要为咱这个家想想呵。

 她又咬牙接着治,吐了吃,吃了吐,天天琢磨对什么东西有食欲,自己在家捣腾。到后来,还是什么也吃不下去,连躺在床上接个电话的力气都没了。

  “这时候,我想起一本书,是我在30年前买的。”耿稚平随手从床边的柜子里抽出一本小册子———《癌症患者自助治疗指南》。书是一对美国夫妻合著的,他们一个是肿瘤放化疗的医生,一个是心理科大夫。他俩把一些被医生判了死刑,癌细胞转移得一塌胡涂的晚期癌症病人,收罗起来,做这样的实验:人的心理对这种疾病到底起多大作用。经过他俩的治疗,到他们写书时止,这些病人中的大部分都还活着,即使死去的人,也活得比原先预计的要长。

  “第一次看完后,我的感觉是怀疑:他们是癌症病人吗,会不会误诊了。”她自己也得这病后,又想起多年前的这本书,开始重新读。

  “我这时再看,觉得这书写得太好了,说得太对了,书里有句话让我印象特深:癌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自身也参与进去了。也就是说,病人如果心理调整不好,他的免疫功能低下,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所以,作者说:首先必须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好,这样才能战胜癌症。我也必须有坚强的信念,咬牙坚持活下来。我过了一关又一关,一年的化疗挺过来了,现在,我的情况越来越好。”

 认识耿稚平的病人再见她时,没觉得耿大夫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只是觉得她瘦了。再出门诊,遇见情绪低落,特想不开的病人,耿大夫会这样问病人:

  “你看我好不好,健不健康?”病人点点头。

  “我跟你说吧,我得的病可比你重多了,我曾是个癌症患者,胃切除了五分之四。”

  “什么,不可能吧?”病人瞪大眼,不相信地问。

  “真的,如果你不信,可以去问我的同事。你看我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她继续鼓励病人:“你这病,根本算不上什么。抑郁,就好像人情绪上的感冒,你肯定会熬过这段难受的日子,好起来!”

 一个心情重又阳光灿烂的病人说:“在病中,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洗礼,获得一次内省力。甚至可以说,多数患者正是经历这样的内省,使他们拒绝了死神,产生了新的精神动力。

  “病愈后,我有了一种饱经风霜、看惯秋月春风的气度。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好像是卸下重载的轻舟,有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经过艰难岁月,摆脱痛苦之后突然迸发出一种激情。

  “我现在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我无法改变现实时,我要改变对现实的态度。”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1 21:19
喜欢子哲的这首炼狱的天使



炼狱的天使---------2003.12.23


我们,是炼狱中的天使
黑夜里,播下一颗光明的种子
引燃彼此心中的灯塔
面对炼狱的火焰
我们无悔,我们从容,我们微笑
因为我们没有向死神屈服!

常说,哀莫大于心死
我们,却时刻徘徊在生死的边缘
进一步,是火焰
退一步,是轮回
伸出你温暖的手
呵护他脆弱的双翼
你的一句问候
吹散他心头的浮云

试问苍茫浩宇
此种情怀
曰仁曰爱曰慈悲?
我们不期待
升入天堂
只求,自由飞翔
离开这生死边缘

--------------------子哲,2003,12,23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1 21:26
深海的这篇<原来是你们>写得也非常好

《原来是你们》
                   ——致所有关心我的网友们

一片片乌云停留在我的心头,
遮掩了阳光,遮盖了希望。
我沮丧、我悲凄……
“来吧,来吧,快把手伸给我们……"
一种令人振奋的声音,一种如天籁般的声音……
原来是你们!原来是你们……

一滴滴豆大般的雨粒,敲击着我的心房。
击破了我的心理防线,击败了我曾有的斗志。
我心疼,我心酸……
“来吧,来吧,快到我们的身边来……”
又一次耳闻有人在给我生命的呼唤……
原来是你们,又是你们……

你们的关心驱散了我心中的乌云,
你们的关怀吹干了我心中的酸雨。
有了你们,我不再那么孤独,
有了你们,我不再那么无助,
雨似乎停了,天似乎又晴了。
啊!你们可知,那一切的一切,
都是因为我的生活中有了你们——我的朋友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6-11 21:34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1 21:30
精灵娃娃写的这篇<我的白皮书>也非常好!


我的白皮书——与每一个在路上的人共勉:)


一个人的晚上,外面下着雨,突然有倾诉的欲望,能静下心来写点什么。

最近开始更多地接触抑郁的朋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害怕接触他们。虽然很想帮他们,就象穿过时光的隧道,帮助几年前那个无助的自己。但是常常力不从心,反而会陷入绝望和恐惧。
自己明白,那种感觉是不能用说理来纠正的,不能用毅力来抵抗的。只有慢慢地等,等它过去,等生命强盛的自愈能力超越它,等时间淡化它。
那个时候,语言多余,安慰多余。

今年夏天找到阳光,是因为在榕树下看到一篇文章。还记得题目《这般女子,这般生活》作者写她的一个女友,一个有抑郁的女子的生活,认为不可理解。我突然流下泪来,觉得悲哀和孤独。进入阳光,很快认识很多朋友。互相鼓励的温暖。很好。

但是很少谈到自己的过去,与病魔战斗最辛苦的几年。很久以来,我以为我会忘记,也没有勇气去回忆。但是倾听朋友们的故事的时候,慢慢地学习去面对那段往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今天有几个阳光里朋友问起我的现状。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样说。我一直都没有认为自己还在病中,但也不能说痊愈。近半年来,我开始慎重地用“治好”或者“痊愈”这样的词。因为我失望过,彻底地失望过又慢慢地积蓄起勇气,平静着前进。

每一个抑郁的人都有不一样的症状,
适合不一样的医生,
药物和治疗方法,
有不一样的发展和愈合的轨迹。

我亦是。
第一年休学,醒着的时候哭泣,我都怕自己的眼睛会哭瞎,睡觉的时候希望能梦到以前的生活,即使一分钟也好。看电视都看不了。无所谓真正的痛。麻木。

第二年,复学失败,继续休学,开始慢慢接受现实,找到了好的医生和药物,病情缓和的时候心情慢慢趋于平静,看书,养花,听歌,生活变得很简单。觉得还活着已经是一种幸福。

第三年,回学校。虽然不容易,但是看得到自己每天的进步。能慢慢做数学题了,记得住单词了,能跟人相处了……
一个月会发病一次,去上海看医生或者在家里看日剧。微笑并且温暖。希望自己象日剧一样地生活。无论生活给予我什么,都微笑着接受。从不放弃希望,做真正的自己。

高考前几天又发病,我的医生在电话里跟我说,高考是发挥自己能力的时候,要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获。他说,不要害怕,不要带着以前放弃高考的阴影,其实我的抑郁已经愈合。

第四年,终于远离压抑的家,来到新的城市。在大学里,读的是轻松的学科。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合适疲劳。做很普通的人。只要快乐着。认识现在的男朋友。他说我还活在以前的阴影里,把自己保护着那么好,他说我要向前看。我开始走出自我的保护层,勇敢地去爱。即使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波涛汹涌。

第五年,夏天的军训使旧疾爆发。

也因为大一心态轻松,学习上的出色,反而给大二带来了压力。好胜的个性开始复苏。以前的朋友开始考研,觉得自己落后了,茫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自我的保护层里走出来的我,不免受到伤害,还有恋爱的功课有太多要学习……进入抑郁的反复循环,厉害的时候一个月两次。

还好,有所爱的人在身边。还有几个很好的朋友。后来严重到非典期不得不去上海。医生说我的循环的周期太短了,需要5年以上不复发才能停药。要学习重新给自己定位,重新学习自我调节。抑郁其实能带来很珍贵的财富,关键是理解它,不要害怕。

一开始我深受打击。5年,不复发,怎么可能,我要等到何时。觉得走到现在,还是走不出去。觉得太累。我的出口到底在哪里?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也在那个时候来到阳光。

后来稳定了半年,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因为走得太急,要得太多,大三的初冬,又陷入快速循环。即使有以前几十次发病的经验,还是一样的恐惧和绝望。即使会过去,在快乐的时候却害怕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重新陷下去。那不是我所能控制的。生活的信心被打乱。

一个星期离开人群休息和思考。那时候,才开始接受和真正理解抑郁,有了与之共存的决心。联系医生,重新确定了药的剂量。把不应该减下去的药补起来。开始接触佛经里的智慧,理解生命,给自己定位。
既然成功,财富,地位和快乐平静不能共存,我就应该放弃一些东西,放弃我的执著和我的骄傲,轻松地感受生命的丰盛。


走到这里的时候,
平静而知足,
我没有后悔5年多来自己走过的每一步。
虽然冒了很多的险,
但是这才是我要的自己的人生。
虽然都了一些弯路
但是这是必须经历的。
虽然我知道我以后的路并不平坦。
还是会有眼泪、痛苦和绝望。
但是我不畏惧。
这是我要面对的课程。
我的生命因此而丰盈。

我因此变成一个注重内心成长的人。
能理解别人痛苦的人。
能更珍惜快乐和容易满足的人。
以后我也真正做到平静,温暖,快乐
做到荣辱不惊,
真正拥有生命的智慧。

——只有穿越黑暗的痛楚
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1 21:40
碧草青青写给站长的这首打油诗很幽默!


祝愿李宁忠站长身心健康   作者碧草青青


祝愿笑声象铃摇,
福大量浩胜海涛,
李酸心甜品若桃,
宁静致远心不躁,
忠于阳光心不老,
站如青松直又高,
长年刚毅韧如草,
身如活虎吓跑药,
心灵深处无烦恼,
健步如飞神采矫,
康安双飞比翼鸟。


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祝福李宁忠站长身心健康


诗不算诗,文不成文,但表达了我对站长最诚挚的祝愿。
也借这篇献给阳光上所有的兄弟姐妹们,祝你们早日康复。
人生美丽,美丽如诗,如诗意境。
我深爱着阳光,深爱着你们!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1 21:48
我有一个梦想(作者云海天山)


  对面的朋友看过来,这里的演讲很精彩!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大家成为亲如兄弟姐妹的一家人!

  或许我们可以走出抑郁这个泥潭,身心康健,回归到正常人以小家庭为感情原点的普通社会状态,那是很好的。但是,假如我们的身心状态或持续低徊,或波折往复,无法正常的融入到家庭和社会的感情生活中,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过我们兄弟姐妹的感情生活呢?这种感情未必不真挚,未必不深厚。看过大家的经历自述或日记,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们拥有精神上的血缘关系,我们在性情气质上可以说都是孪生子。难道这个感情基础还算小吗?不相遇则已,一相遇就已经是熟悉到骨子里的知己。因为你坦白的够彻底,而我共情的也够深刻。即便在家里,在最熟悉的朋友前,你能有这样的交流吗?-------没有心的交流,那里有感情?感情就是同情与共鸣,是爱的收获与付出,是心的沟通与交流。

  学佛的人都知道心力的伟大,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即便病困垂死的人也不例外。只有这颗心不屈服,不妥协,永远上进着,努力着,才是克服困难,康复身心的真正力量源泉。然而能够真正调动心力的枢纽是什么?-------是感情。(佛家发菩提心者,深爱众生欲拔其苦之心也。)拿自己的体会来说,当感到自己孑孓一身,无人相共的时候,总不由自主趋于消颓,沉沦。反之如果觉得心里有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就会积极,比如变的愿意早起,主动锻炼,勇于安排生活等等。心里有关爱,就可以激发我们的勇气和力量。打个比方,就如一个人被关在井底,如果井口是封闭的,那么四下黑暗无光,久之他看不到希望,而甘愿沉沦在黑暗里。反之,如果有人揭开了井盖,呼唤他的名字,那么光明会射进他的心,希望会苏醒,勇气和力量会涌出,他会努力爬上去!--------感情就是心里的光,他会激发出我们蕴藏的真正力量。推而广之,这种心力是我们生存,生活和得到幸福的根本,(顺便说一下,生老病死,人莫能免。但是我们无疑可以幸福的病着,因为幸不幸福端在一心,而心感不感到幸福,关键在于感情是否充盈,心中是否充满关爱。)

  只有得到真正感情的温暖,才会生起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现在我们转入正题,在阳光论坛上,我们的心是否被感情温暖着。我的看法是:是的,但是不够。我们太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所以这种感情必须是深深的。因为我们太频繁的由于身心的苦痛不适而跌入深渊,所以这种感情必须是持续不断的,才能激发我们的力量随时跌倒随时爬起。------对于这种需要,阳光里暂时没有一个板块可以满足它。所以我建议设立一个新的板块,名”阳光村“(或别的,大家集思广益),大家在这里要真正把它当成家,我们把彼此当作亲如手足的人。我认为这是可能的,因为我看到大家有彼此深深关爱的基础,但在论坛上,大家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敷应着。我看到大家象在同一个战壕为自己和他人做着卓绝的战斗,但大家却没有形成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战友情谊。我感到大家一定在心底里把彼此引为知己,但是含蓄的掩盖起来了。我们的含蓄让我们显得我们自己并不需要关爱,仅给别人付出就可以了,好像明确的关爱朋友和获得关爱是可羞耻的。中国人普遍的含蓄是一种传统,无可厚非。但我们是特殊的,我们的遭遇使我们感情匮乏,心灵萎缩-------感情是我们的药!所以我们要开辟这样一个板块,我们不要那种用心良苦,言辞凝重的风格,-------在其他板块这就象我们的工作,那是我们的工作状态,苦口婆心的助人,耗力劳神的谋划,我们会累,会伤感,甚至会灰心。那么,我们到那里去恢复元气,去煦暖我们心底的小小火种呢?------回家。如果你能在这个板块里,袒露出一颗赤子之心,能无所隔阂的把对方看作可亲的人,那么,这里就是你的家,感情和心灵的家。在家里有什么不一样呢?-------简单,随意,感性,我们不妨聊一聊家长里短,因为假如你在心里把对方认做亲近的人,那么即使简单的问一句”吃了吗“,你的心里也会很温暖,往往比宏观的说教更能感动我们的心。在家里我们可以大呼小叫的诉诉苦,因为我发现老会员们往往很少机会倾诉自己的困苦,难以得到别人的关爱。在家里我们可以一起起哄,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过生日(建议)。如果我们大家真的彼此关爱着,那么,当他看到祝福的语言一楼又一楼,那么他的心会融化的 ,而祝福的人也会会心微笑。(怎样敞开心扉,怎样把家的温暖过出来,要大家发挥想象力。)

  上面说了这么多,罗罗嗦嗦,语无伦次,但都是心里话。总之,大家都是缺乏爱的人,可要建立爱的沟通是不 容易的 ,我们或无力追求,或无力付出,或自卑怯于承担,或自矜羞于主动,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大家又有彼此深切关爱的基础和条件--------我们的气质相近,性情善良。应该是彼此可以相互信赖的人。所以我把想法直说出来,我知道会有许多现实的因素不那么简单,或许我的憧憬仅仅是一个乌托邦。然而很多事情的成与否端在心念的一转,如果人们接受了这样的信念,那么它的实现就未必是不可能的。

  我说的这些都是我推己及人的想法,不知道我的这些感受有没有普遍性。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费劲看了这么多,就当多了解了一个朋友吧。而我也不妨把这个孤独的梦想进行下去。我梦想有这样的兄弟姐妹,可以遥远的相互牵挂,相互关怀,我不知道有谁愿意和我的心相连,如果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
............... .................  ................,无法一一列举每个人的名字,总之所有阳光的朋友-------爱你们!!!如果你也把我当作一个可信可亲的人,告诉我!给我回一个帖子,只须两个字,如果你觉得我稚气象小孩,叫声弟,像大哥,叫声哥,-------或许这是我这世所能收到的最美的礼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2 21:03
与自卑者一席谈( 作者李加波  网名恳谈李)


  生活中,许多人实质上都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才能,只不过自我评价很低,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瞧不起自己,在这种负性的暗示下,以至于在无形中错失了一次次原本可以成功的机会。非但如此,还可能因此而整天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觉生活在灰暗的天空下,甚至到了兴趣越来越狭隘,食欲越来越差,性欲越来越低,交往逐渐减少,走向孤僻与自闭、沮丧、失望甚至绝望的地步。

  这就是自卑者的整体画像。

  自卑是一种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尤其是过多地与他人进行不科学的比较而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有一本名为《自卑与超越》的论著,谈到了自卑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情感。他指出,人之初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种深刻的自卑,这可以从每个婴儿柔弱和无能为力中找到根据。自卑感是儿童拼搏奋争的驱策力和起始点,它决定着儿童的生活方式、目标与风格。它作为驱动力,极力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超越自卑,赢得自信与自尊,从而走向成功,实现自我。因此,他认为,自卑可以属于积极的情感。

   可是,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自卑,不是成长过程中有动力作用和积极意义的自卑感,而是一种病态的自卑,相当于“自卑情结”的简称。(以下不再说明)

  自卑情结,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伴随着这种认识机能的是“我不行”,“我真的不行”,“什么都不行”,“怎么也不行”“我就是不行”……这样一连串的意识与潜意识,它们经常在自卑者的脑海里盘旋不去,阻止着他向这个世界开放,降低了面对问题、参与学习的能力,令其精神一再退缩,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心身病症。

  以下我们运用心理理论来检视自卑的种种侧面,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超越自卑的对策。


    用精神分析法剖析自卑的形成机理

  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社会实践中,曾经有过极大的困难、逆境、挫折与失败,或本来就有着身体缺陷、疾病等造成心理挫折而难以化解,内部归因为自己的无能,进而产生自卑。可是,另一些也经历相似磨难的人,却依然保持了自信。例如:失聪不失志的贝多芬、集盲聋哑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海伦·凯勒等,不愧为挑战自卑的楷模。因此,也可以说自卑不完全取决于外因,更有内因,即个性的完善程度。一个谨小慎微、内向、孤独、偏见、完美主义的人,是特别容易导向自卑的。

    性格是遗传因素、智能天赋、后天环境与教养的综合产物,前二种基本恒定,较少差异,而环境与教养却千变万化,在性格形成中占有重要性地位。各种性格特质的形成与小时候的种种经历,尤其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过分严厉而缺乏关爱、专制而缺乏民主的父母的监护下长大的孩子,自卑感比较重。这种父母的教育倾向(越严格越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决定了对孩子的批评、挑剔、处罚多于肯定、鼓励和赞赏,结果就是孩子无法感受进步的欢欣,成功的喜悦,却只能在不断的反省自我中检查自己的“错误”、追求所谓的“完美”,无法看见自己的长处,滋生并培养喜欢自己、悦纳自我的情感体验。这种父母对孩子的过失不是理解、宽容与勉励,而是指责、谩骂甚至侮辱,造成孩子对犯错误有种神经质的恐惧,伤害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

  自卑伴随抑郁。能力不足,作为少年儿童成长现象的一种必然,不是被允许让孩子们平和理性地接受,而是让其带着怨恨不得不很委屈地承认,是上述不良家庭教育的一个特征。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不仅恨父母,也恨自己。因为不能、也不敢公开表达对不民主的父母的不满,不敢抗议,所以只能通过压抑把这种敌意转化为焦虑、恐惧及不安全感。这样,不但形成了强烈的“我不行”的自卑感,而且还因为爱的匮乏而对自卑本身有着特殊的敏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方面自卑,另一方面对超越自卑的渴望过分强烈了,以致于时时刻刻为自卑而烦恼,为不能顺利地克服自卑而焦虑,进而在屡遭失败的挫折感之下产生抑郁。

  自卑、抑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常见的最典型的自卑情结,经常可以从抑郁症患者中发现。


    忽视纵向比较、特殊性是自卑者的思维

  自卑总是在对比中形成并加深的。

  有一个教师,很自卑,有社交障碍,一遇到同事就会手发抖。可是,当她面对自己的兄弟时,挺正常的。而要是与一些小孩子们一起玩,玩得也挺开心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她总是想着要胜过同事,至少也不能在同事面前丢脸啊,同事对她来说就成了一种竞争性的存在,是必须加以比较的对象,如果自己有什么能力(当前就是社交上的应对自如、从容不迫)竟然比不过对方而且被披露出来,就很糟糕了。就是这样的比较,不肯承认自己有局限性的想法,令自己感到尴尬,觉得不适,心理失去平衡,无法面对同事,从而产生社交困难。而与兄弟的关系相对自由、放松,没有压力,无需进行比较,所以也就能自如地交往;至于那些小孩,更是不在话,因为他们还不懂事,不屑成为自己的比较对象,他们也不会发现自己有何拙劣表现,故尔玩得不亦乐乎。

    深入探讨自卑者的比较模式,可以发现他们常常希望自己无所不能,希望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他们喜欢比总体水平,苛求自己,不允许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他们过分重视某些价值,而忽视了另一些重要价值。或者用平均主义的办法来分配价值。在他们认定的价值上,他们太执着了。如果在这个方面(如上述社交障碍的教师,很在意与人交往时的能力,怕出丑)不如人,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他们没有认真想过人各有所长(这个老师教学上年年先进),也各有所短(只不过社交上有些困难),因此根本不必自惭形秽或自轻自贱的。他们忽视了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性。

  另外,在他们的比较方式中经常忽略的是时间因素。他们漠视自己的进步,一味地苛求于自己。他们很少或不屑于进行今天与昨天的纵向比较,难以为比较中获得的进步而欢欣鼓舞、自强不息,却固执于与别人的横向比较,顾影自怜、自暴自弃。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又习惯于与现实中最好的、楷模式的人物进行非理性的比较,从而更觉得自己的能力每况愈下,自叹勿如。这正是他们经常感到自我挫败的原因。

  你如果告诉他们可以另辟蹊径,开发自己的特殊才能而出奇制胜,他们会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很不情愿承认哪怕是必然的失败与自己无法超越的无能,不承认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缺乏理性也是难以超越自卑的原因之一。
               
    自卑者的心理根源在于潜在的自负与自我中心

  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而它们的母亲是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者的心理活动,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我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我可不能在别人面前出丑;如果让别人知道我有所不能就会有失自尊;我不应该被人看不起;哪怕我知道自己实际上不能做某些事,也不能当着他人的面承认它;……所有这些思想意识的核心,就是唯我独尊,自我中心。

  自己把自己理想化了的种种观念构成了霍妮所说的“自负系统”。这种系统,会用各种“必须”来强化自己的形象:我必须受到人人尊重;我必须能避免任何错误;我必须对每一个人都有礼貌;我必须每天都做出成绩;我必须在什么方面都不落人之后;我必须……这些“必须”,象是暴君一样强制性地命令当事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某种虚假的目标,维护自负系统的完整性。而实际上,这种自负的目标一开始就是虚假的,也就注定了它的追求必然是失败的,于是就产生了神经症。

  当自负系统运转起来的时候,可以带来一时的热情高涨,意气用事。但在挫折之后,立即就变得沮丧灰心、颓废和不知所措。从自负走向自卑,易如反掌。这当中缺少的是弹性,灵活性。自负者对自负的虚假目标追求十分机械刻板,自然会影响到对挫折归因与认识的片面性,走向极端。这样,当挫折发生时,最容易产生对自我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善,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强化了自卑感,使自己变成了低人一等的“贱民”。不管是自负还是自卑,都是过分关注自我的必然结果。

    自卑-自闭-无学习性-发展停滞-更自卑…是自卑者的恶性循环

  自卑不仅是个性发展的一个结果,它反过来还会对个性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自卑对个性的反作用,可以从自卑-自闭-无学习性-发展停滞-更自卑…这个循环方式一目了然。

  一个自卑的人,对别人与外界的兴趣会减低,对一般的刺激很少做出积极的反应;不但如此,他们还要极力回避刺激,不愿与人交往,不想研究问题,不愿承受压力,心理上消极退缩,个人倾向于自欺欺人地认为喜欢孤独,爱好沉思默想,苦思冥想,甚至于胡思乱想。这样的退行心理,使其与社会产生隔离,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个人所面对的都是早已习以为常的自我的狭小天地,坐井观天,作茧自缚,视野狭隘,观念陈旧,失去了一个个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把风险估计得很大,看不到任何进步的可能,感受不了任何成长的喜悦,也渐渐麻木于得过且过,让希望的火种泯灭,个性停滞不前。自卑者的开放性、学习与创造性都很差。

  “我不行”的预感,通过预言的“自胜效应”得到了验证。不良的自我暗示,令自卑者越来越觉得自己所认定的“我真没用”,通过恶性循环,被“证明”完全“符合事实”。这个负向的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效应,使自卑者更加丧失信心,更加觉得自己就是垫底的命。自卑者的最后归宿就是宿命论,悲观论。放弃努力就是一种逻辑的结果了。

  没有外因的介入,扼制上述的恶性循环,而让自卑者自己觉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总有很好的理由来维护他的自卑论调,把“我不行、就是不行”当成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并不自觉地从自卑中获取某种逃避义务、规避风险等精神利益。以自卑的无能为理由来为自己的懒惰进行辩护者也不在少数。                  

    习得性失助是自卑者最生动的心理学描述

  习得性失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M·塞利格曼杜撰的术语,指这样一条普遍法则,即失助是由于处在无可逃避或回避的有害的、不愉快的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习得性状态。在比拟人类产生这种效应的实验演示中,对狗进行反复的不可躲避的电击,就会造成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理性失助,这时,即使给它一条逃跑的通路,这只狗也不会逃跑。

  还有一个实验是关于跳蚤的。把一只跳蚤置于一个四壁及顶盖都透明的杯子中,一开始它总是不断地试图跳出这个杯子,几经碰壁,就渐渐地放弃了这样的努力。最后,就是打开这个盖子,它也不会再跳起来企图逃走了。跳蚤通过学习,习得了“跳也无用不如不跳”的生存法则。

  在自卑者的自卑心理作用下,产生了“我不行”的预期,于是就渐渐学会了不努力,(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这样的状态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某种习惯。这种习惯就是“自卑者的习得性失助”。

  在学校里很多学生的天资其实挺好,可就是因为陷于这种习得性失助的状态里无以自拔,从而放弃了自身的切实努力的。遇上好老师,一经点拔,自信滋长,那扇通往成功的大门就豁然打开了,成绩可能就会蒸蒸日上,匪夷所思,令原来对其已形成偏见的某些人感到“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自卑者的习得性失助与M·塞利格曼所谓的失助,有着这样的不同:后者的起因“有害的、不愉快的情境”是“无可逃避的”,而且是客观的;而在自卑者的情况下,这种不愉快的情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却又是预期的,命中注定的会来临的。

  高度自卑的抑郁患者,之所以很难矫治,原因就在于这种习得性失助的顽固性。               

   突破自卑的几条黄金法则

  学习森田疗法包容问题,建立正性暗示阻断躯体化

  自卑者要承认自己有一些心理问题,允许自己带着一点问题来学习生活,不急不躁,在学习中提高自我。

    对于比较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欲低下等,也要首先考虑把它们包容进来,而不是为此感到焦虑与抵触。非但如此,还要尽可能地对自己进行正性的自我暗示,比如,我会好起来的;我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这点问题应当不在话下;心理健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超越自卑,增强自信……

  躯体化的症状,只要是属于神经症的,都不必太关注;因为你越是关注,它就越是顽固,越是严重。“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对症状不理不睬,它带来的精神困扰就随之减轻了。而只有在不被症状所困扰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如何超越自卑情绪的纠缠。

  认清自己有局限性的事实,放弃完美主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个人都是能力有限的,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我们经常会有遗憾,不能如愿以偿。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我们承认自己的无能,无知,无助。我们是一种不完美的存在。

  只有想象中的自己可以是完美的,而我们却生活在现实中。

  完美主义的自我要求之下,最容易产生自卑感了。我们不需要完美主义。
  人,总是会生病的,总是会死亡的。

  拚命地追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就会变得易激惹,心理承受力就会下降,而它又为自己的挫折感加重提供了一个不良的人生哲学基础。而挫折感经常是形成自卑感的催化剂。所以我们要愉快地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重视独特性的价值,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

  我不必样样出色,但我可以有自己的特色。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以我的独特性在人群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感,而决不试图什么都比别人好。

  我不嫉妒别人在他的领域里取得好成绩,也不为自己某些领域的落后而忧心忡忡。我坚持我的方向不后悔,我坚持我的价值不放弃。

  我的自尊心是由我自己来维护的,而不是靠他人的肯定、赞赏、恭维来维持的。我是我,我是唯一的,无人可以与我完全相同的,无可替代的;就为了这个,我也有十足的理由喜欢我自己,热爱生活。我相信自己通过持续的努力会建立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社会中的位置。

  许多成功人士也不过是在自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已。

  开放自我以提高学习性,增强自信以突破自卑者的恶性循环

  自卑者的恶性循环并非一个稳定系统,因为当事人是一个有生机体,有着主观能动性。

  有了主观能动性的人,就可以变自卑为自信,变封闭为开放,从而打破自卑者的恶性循环。

  打破恶性循环之后的因果链是这样的:自信(基本自我肯定的不怕挫折、甘冒风险、面对问题、积极干预的内在精神)——开放自我(有希望地)——介入现实(勇敢地)——接受刺激(坦然地)——解决问题(认真地)——增长才干(必然地)——收获成果(欣慰地)——增强自信(正反馈地)——更加开放——更多的学习性与更好的创造性——面对更多的问题——更高的才干……这正是与自卑者的恶性循环相反的“自信者的良性循环”。

  从主观能动性、自信着手,正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

  而一个人自卑与自信,是可选择的;正如一个悲观主义者与一个乐观主义,对同是半杯水的评价各不相同:一个说“唉,只剩半杯了”;另一个说“啊,还有半杯呢!”——自卑与自信也不过是不同的自我评价而已。你选择自卑便有理由自卑,你选择自信便有理由自信。而你一旦选择了,自卑者便拥有昏暗的恶性循环,而自信者则拥有光明的良性循环。孰优孰劣,何去何从还不一清二楚?

  了解习得性失助以克服惰性,强化意志努力以求机能自主

  习得性失助的自卑者,最大的困难在于改变自我时的巨大惰性。

  “我反正没用,所以我才懒得动呢。你让我试一试,我倒要问你,我万一又失败了呢?以前那么多的失败,我还不知道我自己有几斤几两啊?我是没救了。横竖都一样,我就这样过了”,自卑者这样想道。

  那只跳蚤一直不再跳,已经有些日子了,而那个杯盖打开与否,它早已不去关心更不想去注意了。

  所以,自卑者要反思,是不是形成自卑时的情境与现在已今非昔比?是不是可以再试一试?Try and try, try again.(试一试,再试一次!)

  成功与绝望往往只差一步!

  另外,也许我们开始时兴趣不大,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但随着事情的开始、深入、发展,说不定我们的兴趣会提高,会从尝试中汲取力量,产生新的兴趣增长点,动机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呢。——这正是“机能自主”。

  奥尔波特引用了一个例子说明了机能自主这个概念:“……一个大学生刚开始学习一门课程时,很可能是因为这门课是必修的,或因为家庭需要,或由于时间宽绰而选取学,但也许在最后,他会完全被它所吸引,或者一辈子迷恋这门学科了。这里,原发性的动机也许丧失殆尽,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却变成了目的。”

  自卑者何不勉励自己带着冒险精神参与某种活动,哪怕是那些以前令自己感到害怕的、通常要回避的活动,然后穿过习得性失助,借道机能自主,持之以恒地努力以求渐渐形成并巩固自信,抵达成功?

    自卑不可怕,可怕是沉湎于因自卑而造成的惰性,陷落于自卑者的恶性循环而不醒悟!不自救!

  英美人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词语就是尝试try。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勇于尝试,甘于冒险,善于开拓,生活的疆界才会越来越开阔,人生的视野与疆界才会越过常规,越过传统,走向创新,走向成就。

    走!试一试去,再试一试去!
  Try and try. Try again.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6-12 21:04 编辑 ]
作者: firefox    时间: 07-6-12 23:16
原帖由 美惠子 于 07-6-10 08:17 发表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梁耀坚
   中国有1-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内地很多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他们长期受德国的影响 ...





   对不起,这个帖子我要持驳斥态度。

   国内也许优秀的心理治疗家(在这里我要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两个概念区分一下)也许不多,
但绝对不乏优秀的人才。

   以我为例:在短短15个治疗时程中,心理治疗师根据我每个阶段的情况,针对性地对我采用了 心理分析、认知、EMDR、催眠、格式塔等方法,并且在我的要求下,其不乏耐心、开放地向我大致讲解了每种方法地具体概念。在这过程中,我也询问了自己了解这些类似专业地东西是不是对我的治疗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回复否。结果也是这样:增加了治疗中的配合力度。

  至于心理治疗师的名字,我就不说了,以免打广告的嫌疑。

  现代的心理治疗,已经是多学派协同努力的趋势。



内地很多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他们长期受德国的影响,还是心理分析那一套,还是讲弗洛伊德、讲性,这已经是很落后的模式


    弗洛伊德学的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四大流派,即使自称最正宗的弗洛伊德传人,也早已超越了"性本论

  这个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也应该多采访些国内的一些资深的心理治疗师后,再下结论。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 于 07-6-12 23:34 编辑 ]
作者: firefox    时间: 07-6-13 11:18
标题: 心灵注定要在创伤中前行-- 曾奇峰
    与成长伴随的心理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的命运,是所有想以生命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走上一遭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命运。


    无法想像,完全没有经历创伤的生命会是多么的幼稚、软弱和变态。







[attach]6479[/attach]


    在高倍显微镜下,人类受精卵形成的那一瞬间极其壮观。精子仿佛是一条巨龙,用头部穿破卵子的外壁,并且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创口。在精子进入之后,这个创口自动愈合,一个伟大的生命就开始慢慢生长了。

    我们无法得知精子给卵子造成的“创伤”会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只知道,不管从事实还是从象征层面上来说,这一过程都显示,生命是从创伤开始的。

    但大多数人认为生命是从出生开始的,因为他们会在每一年的生日庆祝,而不会去纪念阴阳之精华相遇的那个事件。即使是这样,生命也是从创伤开始的,因为生产对母体和胎儿都是巨大的创伤,子宫壁上的创面、婴儿腹部上的伤疤和殷红的鲜血就是明证。某些心理学派用特殊的方法可以让人回忆起出生时经过狭窄产道的挤压感和恐惧感,这更是纯粹的心理的创伤了。

    这还仅仅是开始。从子宫温暖、安全的环境中来到这个冷暖不定、灾祸莫测的世界上,创伤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由创伤伴随的。或者说,没有创伤就不会有成长。

    生命从创伤开始,也会以创伤结束。在肉体的生命的灰烬上,精神的生命也化为一缕青烟而去,世界又回到了没有这一生命出现过的从前;当然也不完全是这样,这一生命也许并没有真正离去,因为他或者她至少部分地会以创伤的形式永远地留在亲友的心中。

    与成长伴随的心理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的命运,是所有想以生命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走上一遭的所有的生物的共同命运。这些创伤本身不一定会制造疾病,我们甚至可以说,经历这些创伤还是形成健康心灵的必要条件。无法想像,完全没有经历创伤的生命会是多么地幼稚、软弱和变态。

    但还有一些创伤却是应该被消除和避免的。因为那些创伤会制造疾病。比如人格上不成熟的父母无意中对孩子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在家族的系列中制造一代又一代的不幸;还比如不恰当的社会规则对个体的伤害,这样的伤害直接制造了集体的悲剧。生命本身注定的创伤倒也罢了,命运之外的额外创伤竟然可以更加地无情和惨烈,直教人生不如死甚至不如不生。

    能够减少和修复人类命运之外的创伤的良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知识,关于创伤的知识,或者说关于在创伤中成长的知识,或者说关于减少创伤的不良后果的知识。当然,说到底,是关于爱的知识。因为真正的爱不仅不会制造创伤,而且还是疗伤的妙药。爱的知识会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节选自 《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 于 07-6-13 12:16 编辑 ]
作者: 长风    时间: 07-6-14 08:50
曾奇峰的这篇文章很好~
作者: thail08    时间: 07-6-14 10:21
这些文章都是摘抄的。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患病的具体原因、过程,几乎一无所述。

如果一本抑郁患者的刊物,对自己的患病具体原因,不能进行总结,

全部是人云亦云,没有结合自己的案例,进行总结,

那么,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期待有影响的文章的出现。

因为,没有自知力、定向力,是搞不出好文章的,

结论:是没有人愿意细看的。

还不如去看精神病院的网站。

患者自己的刊物,我想应该突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加上哪怕是错误的认识。再由医生注明这些错误错在哪里。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4 20:57
thail08 的意见是选几篇康复的案例,这在我们的病友案例精华版中有不少,我们可以挑选几篇,我们这份刊物也不能光选案例,很多方面我们都要兼顾一些。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6-14 20:58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4 21:03
站长博客里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写出了他的心里话。向大家推荐一下。

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读《公益行动者的精神感召力》有感


   今天读到梁晓燕女士的《公益行动者的精神感召力》,觉得有些话想说,不是因为文章中提到了我的名字,而是因为它基本上说出了我的一些感受。

    七年前的那个冬天过后的春天的一个早晨,我面对未名湖,暗暗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只有慈善事业还值得做。”现在想来,这个想法可能有些片面,但是,这是我在理想社会的梦想被打破后的自然反应。我当时认为,社会不完美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内心深处普遍的堕落,这也是我能很自然的接受《圣经》的原因。当时,我给自己两个选择,追随潮流,或者去改变它,而我也清楚的知道这两个选择的结果。但是,我很快就选择了后者(或更确切的说,我不选择前者),因为我实际上没有选择,那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从事慈善事业是我能找到的唯一的心灵出路。从此我走上了一条艰苦的路,在这条路上,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我常常希望自己能随波逐流,但我知道,我如果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我的生活就会窒息。电影《秋日传奇》的开头说得很好,“有些人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其中一部分变成传说,其他一些变得疯狂。”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在慢慢改变,但我始终都在做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我不知道我最后变成了什么,但我知道,这是一条孤独而艰苦的路。这个世界上,能真正理解我的,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在世俗的眼光里,我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但我所得到的,是很多人都得不到的,也看不到的。每次我面对大海或雪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都对自己说,如果没有这些年公益活动的经历,我的生命真的太苍白了。正如梁晓燕所说,“他们和内心的愿望在一起,守护着自己的承诺,本身,不也是人生难得的一种美丽?”

    公益活动者需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同时需要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我们永远不知道这种冲动源于何处,甚至不能说这是一种高尚的冲动。但是,这是一种切切实实存在的生命的力量,引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不屈不挠,直到内心归于平静。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冲动,对于名和利的狂热本身并无可厚非。我并不认为大家都要去做公益活动,但是,我希望社会对于公益活动者能多几分理解。

    上个月,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去世,一位记者写文章纪念他。这位记者曾多次采访过弗里德曼,有一次他写信让弗里德曼给他关于一些职业道路的建议,弗里德曼回信说“Follow you heart (遵从你的内心)"。这位记者觉得这个建议使他受益终身。 遵从自己的内心,也正是弗里德曼生活的写照。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弗里德曼是疯子,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学说,直到去世的前两天,还在写作。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是,海伦.恺勒说过,“Life is either a daring venture, or nothing (生命要么是一场勇敢的探险,要么什么也不是)”。



附:

公益行动者的精神感召力  
作者:梁晓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霍岱山,殷永纯,李宁忠这样的公益行动者在我们身边慢慢地多起来了。每一个这样的人周围,都有一个小小的磁场,无声地吸引着那些心性相近、情怀相依、理念相似的“同道”们。他们是一道道精神的清流,缓缓,然而坚韧地渗进在犬儒和物欲的生存状态中日益板结的心田。    

    这些公益行动者的与众不同之处,也许我们可以找出很多,但有那么几条,仿佛与生俱来,融汇在他们的血液之中。“相较其他人,他们确实更为留意自己的直觉,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并有极为进取的行动能力,去追求自己的抱负,哪怕,这个抱负不被天下人认同”——一个考察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民间公益行动者的研究者告诉我,在他或深或浅地接触过的这类人士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点。    

    他们伸向世界的手带着温度;他们看待人生的眼睛是会淌泪的;他们的心,对贫穷、灾难、不公平,对他人的痛苦和制度的不人道,有着天然的敏感;连他们的思考,也因为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帖得太近而常常缺乏“足智多谋”。因此,“触动”,这个词,就会和他们生命中一些重要的转折结下不解之缘。在普遍性麻木的日常生活中,在与他人无异的琐碎人生中,他们,可以听到潜藏在自己内心的无声呼唤;而一旦听到,“跃然而起”就成了一种生命的选择。    

    不是敏感而又懦弱的“多余人”,不是头脑中计划无穷、行动上却无能为力的侏儒,他们的行动能力和和心跳一样强健。他们相信,世界,起码自己身边的世界,是可以改变的;他们或许有一个内心清晰的理想目标,或许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和期待,但他们不会停留在向往 中,转身就从身边可以着手的事情做起。    

    在行动中,他们经常是(有的人开始不是,但慢慢的学会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善于倾听环境的声音,善于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的或是正面、或是负面的变化。这些人不是空想家,但他们也不会轻易的就范于别人提供的框架;对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耳闻的那些话,“这样做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你不可能-------”,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有时候,“谁说这样做就是不行?”他们偏要试试!这就是可贵的创造精神。在今天的中国,个人或民间团体涉足社会公益事业的各个领域,每行一步,都有可能和偏见、误解、禁区交手;公益行动有代价,有风险,却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以搬用。然而,正是这样,这里的可能性空间也就格外的吸引那些有创造力的公益行动者。公民社会的建设,民间公共生活的自组织,已经在亟亟呼唤着这样的“创造性人才”。谁敢说,十年后中国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中,不会有他们的身影?    

    人们往往会特别强调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并因此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赏和崇敬。当然,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相比,他们的物质生活确实是清苦、坚忍,有时甚至有点“苦行僧”的味道。不过,要是觉得这样的生活仅仅是在忍受,恐怕他们并不认同。在他们的生活中,和艰难困苦相伴随的,还有挑战的刺激、友谊的滋润、信任感的激励和一种新的社会机制渐显雏形的成就感(尽管这一点还远没有到收获的时候)。还有,他们和内心的愿望在一起,守护着自己的承诺,本身,不也是人生难得的一种美丽?享受这样的美丽,算不算人生的一种“高端体验”?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被打动,被吸引,很正常呀。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公布了,肯尼亚的黑人女性玛塔伊出人意料地赢得了这个殊荣。我注意到,我们的媒体在报道时候,大都突出了她是一位女博士,一位政府部长。其实,在玛塔伊长达几十年为“绿带运动“奔走的生涯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她是作为民间公益组织的带头人、作为一个公益行动者而广被熟知和拥戴的。    
    1977年起,她发起创建民间组织“肯尼亚全国妇女委员会”(并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达8年之久),开始鼓励农村妇女种植树木。她们的活动逐渐扩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草根运动——— “绿带运动”。 三十年来,“绿带运动”带动了成千个妇女组织的成立。妇女们在肯尼亚种植了3000万株树苗,设立了6000多个苗圃。不但缓和了森林滥伐的带来的环境危机,更为妇女带来收入,使她们能够在自己的社区挺身扮演领导的角色。    

    在保护肯尼亚生态环境的艰难过程中,马塔伊曾多次通过法庭阻止前总统莫伊推行的森林清理政策,为此,她不惜身陷牢狱。莫伊于二○○二年选举中落败,在新政府中,她出任环境部副部长,仍因反对政府继续进行森林清理而威胁辞职。她强调这是关乎国家生死的大问题,肯尼亚的森林正面临毁灭。    

    我想,在玛塔伊身上,公益行动者的那些精神特质、那些人格的感召力,一定也能让人强烈的感受到。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6 08:39
渴望宁静写的这篇自己的躁郁经历,非常感人,也是所有案例中的精品


15年躁郁经历的感悟(作者渴望宁静)


    看到论坛里有病友写的帖子《躁郁16年》,我流泪了。不敢相信竟有与我何其相似的人。除性别不同外,所有的经历、想法都几乎一模一样,连很多细节都差不多,所用的文字也是我多次写过的。只是他的躁狂比我重而频繁。非常想和他交流。因为我现在的信心毕竟比他强一些。多想告诉他他并不孤独,更不必绝望———“再艰难的路都有尽头,千万不要回头;再无助的心都有希望,千万不要绝望”。

    我的经历比较有研究价值:今年33岁,躁郁15年,反复数次,并有家族遗传基础。曾自杀数次未遂。有一次躁狂发作被强迫送入医院,后有数次抑郁和抑郁后的轻躁狂发作,流程是抑郁-恢复-长短不等的正常间歇期或轻躁狂(不太好分辨)-下一次抑郁。近年发作较规律,每年3月和/或11月底有1-2次抑郁发作,持续三个月-半年,目前是又一次冬季抑郁的恢复期。但总的来说,躁狂一次比一次轻,几乎无法和正常分辨;抑郁也能自控一些了。所有西药、中药、电休克、心理治疗我几乎都尝试过。因病程长,体会也较多,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心理上接受这病,把自己定位为残疾人,放低要求,只要能好好活着就不错。首先保证活着,病不复发,减少对大脑的破坏,然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情。不要跟正常人比,不要追求世俗的成功,没意义。跟以前的自己比更有意义。我们做到少犯病、能做点有价值的事就是成功。并且,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自身的成长就是自身的成功。所以我们不一定非要屈从于世俗大众的成功标准(名利等等),而是要努力追求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也就是成长了。

2. 一定要坚持吃锂盐等情绪稳定剂,副作用会随着长期吃药而减少,还可用安坦和心得安对抗。但记着要定期做血锂浓度检查,避免中毒。我病程中有次数年未发病,用药是每天一片氯丙咪嗪,两片碳酸锂,另加安坦对抗手抖,心得安对抗心悸。我可能要终生服药,以前不接受,总是好了就停,结果总是反复,后来有位医生说“既然糖尿病人、心脏病人都要终生吃药,那你为什么接受不了呢?”,就是这个道理呀,把自己比作糖尿病人吧。抑郁发作时加用抗抑郁药但好转时一定要及时停,以免加速向躁狂的转变。中药可以吃来调节身体,但作用毕竟不确定,不可因此不吃西药。

3. 药物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药物只能改善症状,治标不治本,而挖掘自己犯病的人格基础、努力改变性格中的不利因素、纠正病态思维方式才能断根。具体有森田、认知、行为疗法等都有效,当然急性期还是要吃药控制,恢复期再辅以心理治疗。森田中的“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和“外表正常,内心健康”,带着症状做该做的事,很有效。对症状越躲就越重,直面它、不理它反而会减轻。对抑郁的根本控制,要从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的改造入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 运动对抑郁很有效。实在不想出门时就买个跑步机在家里,能流汗最好。

4. 抑郁时强迫自己做一点点事,哪怕只是洗碗、扫地、叠被子、写篇日记也会减轻无能感,渐渐就能做更多的事。

5. 养一只可爱的宠物对改善抑郁很有好处,能减轻孤独感,为照顾宠物的需要也能强迫自己做事。当然前提是要喜欢小动物,有爱心。

6. 去教堂。不一定要信服教义,但基督教有很多人生哲理,能让人心境平和,教堂的环境也很能使人放松。在抑郁中,哪怕一丁点宁静快乐的感觉也是我们要努力去追求的,积少成多就能有效果。

7. 睡眠剥夺能暂时改善抑郁症状。因为引起抑郁的物质是在睡眠中特别后半夜释放的,所以睡眠能加重抑郁,少睡或不睡能减轻之(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刚睡醒时抑郁程度最重)。当抑郁症状很重无法摆脱时,可尝试一至二个整晚或后半夜不睡觉,能暂时改善一下也好。

8. 自杀观念很重时做一下无抽搐电休克,对打消自杀观念有奇效。我做过多次,除了一过性失忆(我的失忆只维持几小时)外没其他副作用。只要不想死了,事情就好办得多。如确实觉得对记忆力有影响,可以做高压氧治疗来恢复脑力。

9. 除了家人、医生、心理热线、病友和少数善良有同情心的朋友外,不要轻易对外人说自己的病。多数人不能理解,反而对自己不利。

10. 一定要坚持工作,尽可能融入社会。现在工作很不好找,我抑郁时曾因工作能力下降而放弃了很好的工作,好转后又后悔莫及,又成为下次抑郁的诱因。不要轻易辞职,不能坚持时先请假,就说是头疼;再不行就试着告诉领导实情,只说抑郁症,有水平的领导即使不理解也会给假的。然后抓紧时间治疗,尽早重返岗位。如果工作压力太大,请领导支持,调到较轻松的岗位(当然如果自己能力确实不胜任现工作,也无法调岗,还是另外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为好)。压力不大的工作本身就是治疗,能强迫自己和正常人在一起,分散抑郁思维。闲散在家只会加重病情。

11. 孤独和闲散使抑郁永存。恢复期要强迫自己和正常人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能渐渐改变病态的思维方式。不要只和病友打交道,会互相影响、传染。

12. 努力加强自我控制,尽量保持中庸。话多、感觉极好时提醒自己是否躁狂,收敛一下言行;该到躁狂周期时提醒自己少说话少动作;抑郁时尽量控制心情不要一低再低,想尽办法找快乐。病中(无论抑郁或躁狂)尽量不要单独做大的决定,比如调动工作、结婚离婚等,多和自己信任的人商量,以免后悔。

13. 少想,多做。很多问题是想不清楚的,一味想太多只会出问题。很多感悟会在行动中自然产生。

14. 抑郁本身也会自我强化,因为病人能得到他人更多的呵护,减轻压力。所以不要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躲在病上,以病为借口逃避可以做到的事。要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它。

15. 感情方面放低要求。结婚要非常慎重,因为疾病的反复发作不但影响配偶,也影响子女。何况抑郁患者一般对配偶感情较少而依赖较多。最好不要孩子,据研究资料,夫妻一方有躁郁的,子女患病的机率约16%, 这也不小了。为保险起见最好不要生,不要为自己一时的快乐而葬送孩子一生的幸福。实在孤独,可以领养一个孤儿,同时也做了善事。感情生活不是生活的全部,真正不求利益的纯粹的爱情现在已很稀有了,关键是自立、自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要自己好了,何愁没有爱自己的人? 还在服药的朋友最好不要谈恋爱,因为恋爱就是感情波动的过程,对我们情感障碍的病人很不利。等病情稳定3-5年后再考虑,否则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再说,即使单身一辈子又如何?婚姻不等于成功和快乐。

16. 无论自己多失败、多悲惨,也要无条件地爱自己,避免自毁、自虐、自弃。只有爱自己,别人才可能爱你。无论如何也相信未来,抱有希望! 天助自助者,只要自强、自救、永不放弃,上帝不会对我们的努力视而不见的! 有时用点阿Q精神,自我解嘲——上帝这样安排也很好啊,我们能经历别人经历不到的体验,有几个不同的自己,人生比别人丰富几倍,也很幸运呢    我们以往失败的人生没有关系,那是上帝给我们的考验,只有自暴自弃才是彻底的失败!当走过那些艰难的日子一次次重新站立起来时,我们会为自己的坚强而骄傲,这就是我们活着的价值之一。没有走到人生的终点,谁也不能把我们定位为失败和无价值!30岁一无所有又如何?40岁又如何?我们本就和常人不同,何必用常人的价值观苛求自己?何必要求常人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我们有缺憾的人生,自有它独特的美感!

各位朋友,请记住,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情况就会有转机。让我们共勉,永不放弃,像《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一样,与病魔搏斗一生,走出我们独特的精彩,为后人留下一份不败的传奇!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8-26 18:51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6 09:09
喜欢木碗的《感谢〉,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拥有一个感恩的心态。
   人要能感恩,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为什么能感恩呢?就是能知足。——证严法师

               感谢(作者木碗)

   感谢妈妈不顾医生和父亲的反对,不顾自己的身体生下我,因此让我获得生命得以享受生活;
  感谢父亲严厉的管教,让我懂得如何爱一个人而不让他受到伤害;
  感谢哥哥从小把我带大,处处谦让容忍我,让我敢义无返顾毫无后顾之忧的与所有的男孩子打架;
  感谢侄子说我是他最喜欢的人,在雨夜担心我没有带伞,让我在他那里得到最灿烂的笑容;
  感谢小学毕业时班主任送我的花裙子,让我知道了自己已经长大,是个大女孩了;
  感谢同学被我欺负还不记恨,现在见面一样亲热,让我知道了同窗之谊是如何珍贵;
  感谢同事告诉我所有的规章制度,不让我这个新人犯错吃亏,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情世故;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让我知道什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感谢所有欺骗过我的人,让我知道为人一定要真诚坦然,凡事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良心;
 感谢所有爱过我的人,让我知道被爱的幸福,学会如何爱人;
  感谢所有恨着我的人,让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感谢从小到大的疾病,让我得到父母和兄长额外的呵护与关爱,并且懂得了健康是如何的重要;
    感谢我看过的每一本书,让我听到耳朵听不到以外的声音,看到眼睛看不到以外的世界;
    感谢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让我学会了学校里没有的知识,懂得了书本上没有的道理;
    感谢他,让我重新有勇气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面对爱情。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6 09:18
标题: 纳兰杂语--抑郁的人不愿意找医生的N个理由(转自纳兰小屋)

许多朋友在别人认为没问题的情况下认定自己有抑郁情绪,也有朋友在别人认为已经抑郁了却坚持认为自己很正常。两种情况迥然不同,但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愿意找医生。我尝试着把我以前对于找医生的种种想法罗列出来,并一一分析,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也有过这些想法,或者还有哪些典型的不愿找医生的观点,或有哪些我说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帮我补充一下。



1.
到医生那里去看病,好人也给你看出病来。

    这种想法言之成理呀。医生是干嘛的?治病的。你去了他当然要给你看出点病来才行,不然要他做什么?

   可是你如果患其他病时怎么办呢?感冒的时候自己随便用点药,负责任一点的朋友也会建议你最好去医院就诊,因为自己毕竟不能确定自己的病因。负责任的医生不会因为你去看病就一定要看出病来。就算是你倒霉,遇到了庸医,他也不会给你开毒药吧,顶多是给你开一些你认为不一定对症的药,或给些你觉得无关痛痒的建议,这种情况再坏会坏到什么程度呢?

   遇到怀疑医生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位自己信得过的医生。无论怎么说,医生毕竟比你更了解疾病。如果没有对现代医学的信心,什么病恐怕都不好治。


2.
医生没得过抑郁症,他不了解我的感受。

    的确,许多治疗抑郁症的医生恐怕自己并没有亲身受过抑郁之苦。不过也可以套用上面的比喻,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不是一定要有过这种病才令你信服呢?医生经过的是专业的医疗培训,接受的是无数前人总结过的治疗经验。你总该相信,现在心理医学总结出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比我们自己了解的要多得多吧。
         
3.
一见了医生我就描述不清我的感受,医生无法确定我的抑郁程度。

   这是我见医生时的一种典型体验,抑郁特别严重的时候,见了医生好像就好了一半,抑郁时本来就说不清自己的感受,加上见到和颜悦色的医生心情平缓,更不知道从何说起。

   可是我们要知道,抑郁症的确诊不是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话就可以完成的。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来确定你的病情,而不仅仅是你残缺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本身就是抑郁的症状之一。说白了,抑郁严重的人有可能自己说不出什么,可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你连笑都是苦的,何况是阅病人无数的医生呢?

4.
医生只会给我开药,凡药三分毒,我不要用药。

   这个问题是个双面的问题,的确有一些医生凡是看抑郁症就开些药物,而国内心理医学的水平有时并不令人信服。

   但我想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不应该是绝对的反感。其一,重度抑郁往往药物是最直接快捷的调整方式,在认知能力已经完全被抑郁情绪控制时,心理调节本身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为预防严重后果,药物调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明智之举;

   其二,对药物的顾虑和选择我们并不是只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我们的顾虑应该是需要大夫了解的。我觉得理智的办法应该是,如果对药物治疗有顾虑,与大夫事先沟通好,大夫的医学知识会打消我们一部分错误的或无谓的认识和顾虑,这对于药效也是有帮助的;另外,如有其他病史或用药史,一定与大夫事先沟通。譬如我现在如果就医,我一定会告诉他我有过躁狂史,这样他在选药时也会考虑全面一些。

5.
到医院看这种病,别人会用有色眼镜看我,认为我精神病。

   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顾虑,也是前面一些顾虑的根本原因。不过现在有了小崔,大家应该宽慰了许多吧――谁会说他有精神病呢?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麻烦,一些地方由于心理医学不发达,只能到精神科医院去看病,就更担心被别人知道了。可是别人又不是间谍,难道他们总跟踪着你?抑郁中一种思考特点是太以自己我中心,以为自己××样了就会××样,其实不然。我在读书和工作后都因为抑郁去过几次医院,可是除了自己的亲人和医院的大夫,谁非要去了解你去医院干嘛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如果对抑郁症有偏见,我们自己也有责任――自己都不把自己当正常病人一样看,怎么指望别人理解我们的情况呢?像小崔一样勇敢地面对,本身就是促进全社会正视抑郁的努力。抑郁症不过是心灵的感冒,而且现代社会中怀疑自己有抑郁症的人千千万(前几天还看到某节目谈到许多人错误地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如果大家都敢于到医院确诊,对于公众的认识和我国心理医学的发展不都是有利的嘛?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16 21:12
爱是阳光(木碗)    这篇文章是大家公认的精品。


   QQ签名随心情变换,最终定格为简单的一句:“心中有爱,人间即是天堂”很多人跟我说“喜欢这句”。这句禅语出自哪位法师之口,忘了;这句话打哪儿听来的,也忘了。唯一不忘的,是缺少爱的抑郁岁月;唯一难忘的,是普洒爱的阳光。

    很久很久了,我似乎都没有过爱的感受,抑郁的阴霾下,我喃喃自语:没有一个人爱我,谁都不爱我……从抑郁的阴影下走出来,站在阳光中,回首过去,我才逐渐明白:爱,从来都不曾匮乏,只是我一直没有明白到底什么是爱。

    爱,就一个字。很简单。到底什么是爱?很难说明白。

    抑郁的时候,我对爱的理解是需求,我的方位是被动。抑郁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恨,恨父母狠心冷漠、恨朋友欺骗伤害、恨环境恶劣、恨社会不公……我恨世上的一切,恨所有的人,也恨我自己。

    我渴求被爱,却又不相信这世间有真爱。我伸出双手想要捕捉一点什么,两手却是空空,一无所获。我有什么呢?家人不爱我,朋友不爱我,连我自己都不爱我。这个世界与我无关,我只是个多余的人吧。

    无意中找到阳光,无意中结识朋友,无意中我说我没钱再去买药,便有素不相识的阳光战友托人带药给我。她说那药是她以前买的,现在换了药,放着也是放着,不如送我。她说得很轻巧,可她哪里知道,那价值千元左右的药,却是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在阳光上如饥似渴阅读书籍文章,眼前的纱幔一层层揭开,我终于明白——其实,爱一直都存在。

    只是我误解了爱。

    爱,不是因为血源因为身份而理所应当的付出;爱,不是理解、了解、谅解、认同、肯定、赞扬、鼓励;爱,不是占有、获得、回报、收益。爱,不是被动地等待;爱,不是幽怨地期盼;爱,不是需求的满足……爱,只是快乐的分享。

    爱是阳光。阳光普照大地,毫无偏僻怠慢。只要没有阻碍,阳光会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不会因你地位权贵而多一分,也不会因你身无分文而少一毫,阳光照耀比尔盖茨,阳光照耀乞丐。爱,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不是为了达成交易、不是为了获取利益。爱的世界里,没有权利地位文凭薪酬种种限制和约束。爱,爱所有的人,爱好人、也爱坏蛋,爱富翁、也爱穷光蛋。爱与物质条件无关……阳光免费,爱无价。

    爱是阳光。阳光很温暖,只要你从阴影中走出来,只要你把帽子摘下,你就可以沐浴阳光。谁都害怕寒冷,谁都喜欢温暖。如果你自身的能量已经不足以保暖,何不投身到阳光下,让光明照耀阴暗、让温暖融化冰寒?走出抑郁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学会爱自己,用阳光的心态和眼光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亮点,让自己发光发亮,如阳光下的钻石璀璨光芒……阳光暖身,爱暖心。

    爱是阳光。阳光不是随时随地都讨人喜欢,炎炎夏日被人咒骂也不会躲藏。阳光不是为了讨人欢心而灿烂,阳光只是为存在而存在。万物生长都需要阳光,不可想象若没了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连最不可获缺的阳光都有被人埋怨的时候,人怎么会有不被埋怨的时候呢?化解怨恨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学会爱他人,用阳光的心态和眼光看待他人,体谅他人的难处,原谅他人的错误。爱可以让你不再仇视社会怨恨他人,爱也可以让你对伤害误解不再耿耿于怀……阳光不生气,爱不计较。


    我喜欢繁写体的“愛”,爱的中央是颗心,用心去爱。爱不需要用誓言来获取,那样最终会因谎言而失去;爱不需要用行动来证明,那样最终会因结果而无终。爱没有目标,爱也不是一种目的,爱只是一种心情。爱不是为了得到赞赏、爱不是为了得到回报,爱只是把快乐传播、爱只是幸福的分享。

    当我找到阳光,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心中有爱,人间即是天堂”。当我懂得什么是爱,我的笑容开始灿烂,我的眼睛开始明亮,我的心灵开始温暖。

    找到了阳光,就找到了爱;心中有了爱,生活也变得阳光。因为——
    阳光有爱,爱是阳光。
作者: 晔阳    时间: 07-6-20 10:06
有一点不知是否该注意,如果都是旧文章,则即便网刊出来了,读者数量可能会很打折扣。
作者: 木碗    时间: 07-6-20 20:52
投稿内容不限于阳光论坛。尽量考虑受众,以通俗易懂的为佳。
作者: firefox    时间: 07-7-4 13:18
我个人多方收集整理的方法,不知道投在这里和不合适?个人收益颇深,认为这些技术比较实用。


几招化解生活中负面情绪影响的简易方法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3315-1-1.html

[ 本帖最后由 firefox 于 07-7-4 23:06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3 20:36
标题: 《属于我们自己的“亮剑”精神!》(深海)

   
前一阵,各个省市的卫视,都播放了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连续剧《亮剑》;我虽不记得的自己看了多少遍了?但每一次,我的心都会被震撼。其中,最令我难忘,也最能给我鼓舞的就是:李云龙在军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论“亮剑”精神》。
   
我真心希望,我们的“阳光论坛”也能有属于自己的“亮剑精神”!


                                                               
    首先,我想谈论的是“什么是集体?作为集体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什么是集体(团体)?

    理论上说:“凡由于某中原因和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的人群都是群体。”
我想,我们的“阳光网站”,我们的“阳光论坛”不就是一个集体吗?而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吗?
    既然大家能走到一起来,说明我们有着相似,甚至是共同的目标——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似温暖阳光一般的“仁爱”,彼此携手走出疾病。


    我不知大家是何种感受,但我个人觉得“阳光论坛”不仅是个集体。它更像是大家精神上的共同家园!
                                                                           
    作为这个群体、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我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为了我们的目标或者是期望,我们是否能自觉、积极的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论坛”更阳光、更温暖呢?



为了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阳光、更温馨,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此而营造一个健康、健全的舆论呢?



我们都是较为特殊的人;我们都是受过伤害的人;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痛苦和感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非但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而且能够相互理解、关心、支持、帮助……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应该,让我们的“阳光论坛”中的人际关系走向和睦融洽、互尊互爱的氛围呢?

                     

    再者,我想谈谈,“核心力量”在任何一个群体(团体)中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的重要性

    我想,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来形容“一个集体的核心力量的重要性。”还是较恰当的。
    对此,我想结合我工作中与此近乎相通之处。献上自己真诚的“五愿”。希望我们“阳光论坛”的核心力量能愈来愈强大。

  

    愿你们是动力十足的“火车头”。把握方向、带着“车厢”,最先迎接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
  
    愿你们是活蹦乱跳的“水中鱼”。搞好“鱼水关系”,了解大家的愿望,听取大家的意见,有时可与大家共同商量……我想,你们一定会成为受欢迎、得人心的“水中鱼”了。
   
    愿你们是夜空闪烁的“智多星”。古人把“才智过人”的人成为“智多星”。所以,愿你们发挥自己的智慧,面对、处理好常规事务,及突发事情。

    愿你们是“神州七号”。自主自动,像火箭一样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并以你们这种火箭精神影响、带动大家。


    愿你们是茂密的树林。一排排、肩并肩、手挽手,齐心协力,共同面对风风雨雨……
                                                         



                     
    最后,我想以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向你们致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为大家所做的一切!
    此外,请允许我补充一句“谁的生活没有坎坷?谁的心情没有起落?——更何况是”你我“呢?



                                                                          
    这就是我对“自己所爱的集体”的期盼!


    我愿我们有属于自己的“亮剑”精神!



11-4.gif (22.1 KB)
07-7-24 23:37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8-3 20:39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11 16:39
关于抑郁症的普及方面的知识,这个帖子里的内容比较全面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page%3D6#pid183393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14 06:58
征文--11号 无法替代的阳光(安静的落)


无法替代的阳光

难得的一天早起,今年唯一的一次晨跑,五月的艳阳带来的丰收希望,田地里的麦子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颜色,沉沉甸的质感和风过后的沙沙轻响不仅仅昭示成熟,在我眼中它们更是充满了自信,正如我现在的心情。

以前几乎每天都在阳光论坛待上很久,即使只是发呆而已,我是如此的依赖它。无数次的想,如果现在阳光突然消失了,我该怎么办,我一定无法撑下去吧。但事实上也许我真的变得更坚强了,这几天因为工作的原因没能有空在阳光上多停留,但是阳光给我的温暖却没有因此减少,不能在论坛的日子我依然过得不错,我想这是一种更好的状态吧。

走出来之前,我怕见到太阳,每天黎明的到来对我来意味着痛苦的来临,我闭上眼睛拼命幻想,告诉自己还没有醒,习惯用黑夜的颜色掩盖支离破碎的心,以为看不到就不痛,阳光是那么刺眼,你是如此的残忍,打碎我的梦,非得把我脆弱的灵魂灼伤。

走出来之后,我是如此的爱你——温暖的阳光。清晨的阳光给世界涂抹上最动人的颜色,所以我才能看到发亮的绿叶,灿烂的花朵和欢快歌唱的鸟儿,让我感叹新的一天有新的希望。午后的阳光是我最奢侈的享受,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能带给人温暖的想像,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时间慢慢流淌。

   现实的世界离不开阳光,但是不可能每天都是晴天,正如我们的心灵世界。阳光工程带给我了更多,自从来到这里,我拥有的就是双份的阳光,不仅我的身体可以感受,我的心灵也一样沐浴在阳光之下。而且这阳光不仅可以看在眼里,感受在皮肤之上,它还可以储存在心里,当我的天空开始下雨,它就是一把阳光伞,撑开伞,世界就变晴天。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害怕了,无论以后将会如何,我是不是会永远留在这里,还是在完全康复以后就离开,我都不会觉得有任何遗憾,因为就算离开,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经历也足够我留下美丽的回忆,这种心灵的收获无论什么都无法代替。
   
   感谢在生命中可以拥有这份无法替代的阳光,就是这样,我心中带着这份温暖,无论今天的天气是微雨还是艳阳,我都可以这样走着,笑着,自信着,幸福着。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14 07:00
征文:04号——散文诗:生命之舟(燕炼)

生 命 之 舟

一位截瘫和抑郁症患者的内心纪实



??正值一个三伏酷暑的季节,我的生命之舟,在一湾看似平静的池水中触礁搁浅。然而对截瘫病情的最终知晓,却已经是第二年的冬天。抑郁的心情伴着抑郁的时光,终于使抑郁症的病魔像肆虐的沙尘暴,在又一个三伏酷暑的季节卷起漫天的狼烟。
??我隐约感到自己被带入了一片遥远的荒漠,展现在眼前的是茫茫无尽的旅途,疾风打着旋涡卷起锋刃的砂砾,找寻着所有残存的生灵碎片。身心萎缩了、干裂了,炙热的烈焰把我烤灼得燃起暗红色的火苗,又化作淡蓝色的青烟,生命本该结束,却又一次令人沮丧地走出了惊悸的梦魇。





  救护车似一峰沙漠舟船,响着不屈的驼铃把我送进另一所圣洁而庄重的“驿站”。这里格外宁静,是因几位白衣天使的轻柔对话反衬使然?没来得及仔细思忖,我就被一股巨大的电流击得昏厥过去,这极像是一种完全彻底地进入深层的睡眠:没有意识、没有直感;没有忧愁、没有悲烦;没有撕心裂腑的焦躁、没有阴郁伤情的缠绵。当我醒来之时,疲惫的躯体已气力散软,但心绪却宛如一潭湖水般平静、一条小河般畅达、一股清泉般透彻、一湾小溪般潺潺。意识中的荒漠不见了,阳光下浮起广亵的绿洲,水草丰赡、生灵游憩,一派丽景田园。
??我乘着舟船缓缓离开“驿站”,红十字的徽记牢牢地附着在白色的船体上,那是拯救生命的印鉴。
  船儿停泊在白色的珊瑚岛礁──那座我久居的医院。一辆轮椅像一叶小舢板从远处缓缓而至,上面坐着位穿乳白色蝙蝠衫的姑娘,她叫着我的名字──“秋实!”我激越地回唤──“春雨!”离别两月,恍若数年,我们相对注目,诉吐着别后情思,眸中亦聚起感奋的泪涟。她问我:“去哪儿了?”我犹豫了一下答:“到一所治疗精神系统疾病的医院。”她有些紧张地又问:“去那里做啥?!”我说:“你以前知道的,去实施那个电休克方案。”她脸色呈出瘆白。我劝慰她:“别这样,你看我现在的精神状态多坦然。”




??傍晚,我们划着各自的小舢板,悠闲地漫游在绿色的麦海田垄间,风儿把绿海掀起层层潮涌,极目远眺,视野中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景象──那是一座乡村小站。
??春雨不无感慨道:“天各一方盼聚首,苦恋团圆怕离散。”我回应说:“‘山无陵,海枯竭,冬雷震震,始敢与君绝!’但人终是要分开的,心则沥胆披肝。对爱的感受更需要距离,世间的许多事物就是这样,对立地理解反倒更简单,就像人们常说的‘财富往往来源于苦难’。”于是我又向她讲述了那个荒漠与绿洲的故事。她听得很认真、也极受感染。绿海的潮涌把小舢板搞得起伏跌宕,绵延的公路,极像是镶嵌在它身上的一缕灰色裙边。
??我忽然感到,在这无垠的绿海中,自己竟显得那么渺然。于是便对春雨说:“我很苦恼,因为我左右不了命运的多舛,可我又总是在梦想,梦想自己变得博大而精坚了。”
??春雨点头微笑着说:“这就对了!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如果你还有梦想和信念,再加上一份执着,那梦想就一定会兑现。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羞惭、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浅,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没有谁会拒绝生命,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若非出于一种大义,便是他的心早与死亡结缘。我们都该知道:活着,就要抒写一首好的诗篇。”





??春雨的话,似一场绵绵细雨,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于是,那梦想便把我的眼界梳理得亦真亦幻……我凝视着游移在天边的桔黄色晚霞,它们缓缓地任我随意想象地重组、变换……终于,我那生灵涂炭的自怜感,被无垠的苍穹和满目的绿色生命一点点地蚕啖。因此,我这才开始思忖:什么叫“难”?什么叫“敢”?什么叫“爱”?什么叫“缘”?
  我那情系天地的小舢板哟,你的存在、你的使命,全部寄希望于你所载负的那个残疾的躯体之上。——大爱无边!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14 07:10
征文--13:“阳光”随想 (宛小童的十二月)


  我喜欢阳光,真的喜欢.

  尤其喜欢清晨时刚冉冉升起时的它,温暖而不灼人,有时会透着红晕。其实它比不过夕阳的美,却会

让人看到希望,而希望,对于如此容易陷入绝望心境的我是如此地重要。总觉得那红艳无比的夕阳中透

露着一股哀伤,不是有句话叫做“夕阳无限美,只是近黄昏”吗?

  最喜冬日的暖阳,即使是正午,那光晕也是柔和的,温馨的。而此时最有晒暖的心情,搬一个小板

凳,仰头望着它,想让那缕缕暖,洒遍我的全身,渗满那颗需要温润的心。抱一只可人的小花猫,揽在

怀里,边抚摸边哄它入睡,便有片刻的沉醉,恍惚。

   无意中在百度中搜'阳光'的图片时,发现了这个论坛,有种找到了归宿的感觉,如同一个在森林

里走失了的小鹿,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

   来到“阳光”已有两个月了,很高兴,庆幸结交了这些朋友们。原来,在抑郁这条无奈又布满荆棘的

路上,我并不孤单。最想感谢是一位基督徒的姐姐,通过"阳光"我们结识,因为现在我浮躁的心情,每

次去信的内空并不多,而姐姐总是耐心地回复,来信比我还要主动。通过她,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世间的

真、善、美。第一次真的发现,这个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歌咏,赞颂的!

   
  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知识,锄去了不少心里面长满的日积月累的野草;这里,我一边浏览路边的风

景,一边向前迈步,路途中也不再觉得枯躁。
  
   阳光不止是医治我们的诊所,停靠疲惫心灵的港湾,也是一所拥有着怡人美景的公园,让人流连忘

返。


   就这样往前走着,依然跌撞,会摔倒,因为心里有了阳光的滋润,有了这些病友们的爱与支持,多了

重新爬起来,站起来的勇气,于是,路也变得不再那么难走。
作者: 同心    时间: 07-8-25 08:37
标题: 我也来投稿,把原来的帖子翻出来了,呵呵
森田疗法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

刚到阳光的时候,看到的第一个贴子就是8849版主的“ 抑郁症治本的关键是领悟!!!——我的简历及我理解的“森田””这篇文章,当时我刚刚经历了最严重的抑郁阶段,离家出走了三次(老公也因此“脱了三层皮”),想去结束自己的痛苦,想到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未报,想到自己的离开会让老公痛苦很久,下决心治疗,吃药之后病情好转很多,不再整天尽是想离家出走的坏念头了,但是知道自己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心理调节来根治。苦于找的几家诊所要麽是没有系统的心理辅导,只是药物治疗;要麽就是心理诊所的医生医德有问题,自感前途渺茫之际,看到了8849的贴,给了我希望,当时尚未领悟森田疗法的具体内容,回家就和老公商量买电脑,请假在家看森田的书,和网友沟通来调节;后来看到具体的理论之后,才知道不应该休息,而是继续上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现在,版主推荐的书我看完了,但是心情会经历循环的小幅度波动,乐观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悲观的时候,不至于彻底绝望,但是还是不想动,拖拉。做事情是习惯性的慢,在人面前还是会头脑空白(社恐症状),正常的社会交往还是有些吃力,和朋友不敢联系,和同事也不能够比较融洽(主要是自己会逃避)。所以,对自己的症状,我做了一些分析。

      首先,我的抑郁应该是由抑郁性格引起的,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对人的恐惧。我的社恐和动作的迟缓是从小有之,但是和很多网友相似,初高中成绩不错,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根据家人给我设计的路线,做了市场管理方面的工作,做的时候肯定会比较吃力,但是因为比较勤奋,而且自己所处的行业,需要进行“关系型”市场攻关的情况不多,工作还算差强人意。因为一些挫折抑郁发作了之后,曾经考虑换工作,就想着去做不用跟人打太多交道的工作,现在有的时候还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对自己的康复是有信心的,但是现在我知道自己离康复还很远,原因是抑郁症患者不像森田治疗的其它症状,比如手抖什麽的,抑郁症的问题很多都是出在人格的不健全,极度自卑方面,所以,除了按照森田的理论“为所当为”之外,还要补课;因为家庭的问题,比如父母人格性格的问题,父母的过分控制,家庭温情的缺失或者溺爱,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位,家庭暴力等等原因,我们在“人格”这一课上要好好补一补,要把其他人从童年就获得的自信、乐观等良性心理特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意志,通过读书和行动,找回来,现在我只是刚刚起步。版主的领悟一定是经历很多反复和痛苦之后,量变到质变的厚积薄发。

        版主就是我的榜样,现在我是想,除了工作之外,买网友们推荐的书好好补补课,也开始根据这些书上的知道具体行动,现在我还在吃药,希望能够早点停药。只是觉得因为自己的抑郁性格好像确实不适合做市场工作,虽然长风大侠的经历给我了一些鼓励,他现在也是在做市场和销售工作,但是,从患病前的性格看,我们是非常不相同的。目前我就是对文字处理的工作还能够应付,虽然速度比较慢;一遇到和客户打交道的情况,就开始退缩了,实在是对于自己今后能够做什么很困惑。

      无论如何,和网友们共勉吧,争取先能够不吃药是我的第一个目标。
作者: thail08    时间: 07-8-25 10:11
  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停药并不表示健康,吃药也可应对工作。
作者: 柠檬草    时间: 07-8-25 10:29
原帖由 晔阳 于 07-6-8 11:40 发表
转自走出抑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25-1-2.html
原作:zzhcn66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07-6-5 03:21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龙文
  
(本文字数:2387) 第1页/共 ...

这一篇是我的,当时刚来阳光的时候,绿萝裙加的精。为了给大家点东西,写下的此文。
什么龙文,什么ZZHCN66.都是盗版。
作者: 柠檬草    时间: 07-8-25 10:32
原帖由 晔阳 于 07-6-8 11:40 发表
转自走出抑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25-1-2.html
原作:zzhcn66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07-6-5 03:21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龙文
  
(本文字数:2387) 第1页/共 ...

文章真实地址:
http://wind.yinsha.com/a/2/200604/2006041606063223.htm
请以后转贴注明作者姓名。
作者: 柠檬草    时间: 07-8-25 10:41
还有晔阳,以后要分清原创与转贴。人家贴上也写了“荐”字了。
作者: 晔阳    时间: 07-8-25 12:22
柠檬草,可能我是真的粗心了。我只是推荐文章,没太注意作者。不过到现在我也没去查。先倒个欠。由定稿者去查吧。如是柠檬草的,应该归她。



原帖由 柠檬草 于 07-8-25 10:41 发表
还有晔阳,以后要分清原创与转贴。人家贴上也写了“荐”字了。

作者: 木碗    时间: 07-8-25 23:48
标题: 归纳了一下投稿情况
——心理卫生事业动态

文章标题:《中国有1-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作者:梁耀坚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心理卫生科普常识

文章标题:《王国荣博士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精彩论点摘录》
作者: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文章标题:《如果你的妻子患了抑郁症,丈夫应该怎么办?》
作者:
来源:《心理与健康》杂志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文章标题:《维护精神健康》
作者:中国青年报记者 董月玲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文章标题:《与自卑者一席谈》
作者:李加波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2-1.html

文章标题:《几招化解生活中负面情绪影响的简易方法》
作者: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文章标题:《何谓抑郁症的五D征》
作者:
来源:E民医药网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 ... =page%3D6#pid183393


——阳光工程活动小结

文章标题:读《公益行动者的精神感召力》有感
作者: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阳光会员康复心得

文章标题:《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作者:傲笑海天青春醉
来源:且听风吟
地址:http://wind.yinsha.com/a/2/200604/2006041606063223.htm

文章标题:《关于抑郁的自我治疗/调节》
作者:子哲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文章标题:《我的白皮书》
作者:精灵娃娃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2-1.html

文章标题:《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云海天山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文章标题:《15年躁郁经历的感悟》
作者:渴望宁静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阳光生活美丽人生

文章标题:《爱是阳光》
作者:木碗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文章标题:《散文诗---生命之舟》
作者:燕炼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文章标题:《我和阳光工程相约20年》
作者:美惠子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文章标题:《阳光随想》
作者:宛小童的十二月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

文章标题:《致阳光——救生圈》
作者:冰冰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文章标题:《炼狱的天使》
作者:子哲
来源: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
地址: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63-1-1.html
作者: 木碗    时间: 07-8-25 23:50
现在缺少“心理卫生事业动态”和“阳光工程活动小结”方面的稿件,请大家抓紧时间。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26 08:33
关于心理卫生动态的文章,这里有几篇

国内最新的抑郁症流调资料  (转自新浪琴川杨的博客)  

     最新的一期《中华精神科杂志》发表了一篇抑郁症流调资料,该资料提供了2003年4月北京市抑郁症的流调结果。结果显示,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3.31%,终身患病率为6.87%。由此数据推论,北京市目前有1278万人口,在2003年4月,全北京市总共有近87.8万抑郁症患者,其中近42.3万抑郁症患者处在有症状期。

   该流调还显示年龄≥50岁的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低收入者(月收入≤300元),无业者、低教育水平者、有家庭暴力者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同时农村的抑郁症患病率要高于城市。

  总体来说这一流调结果要高于国内以往的数据。二年前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曾经依据以往的流调结果推算我国有近2600万抑郁症患者,如果按照这一流调结果来推算的话,我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可能要翻一翻。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人接受了相关的正规药物治疗,有62%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症状后从未就医。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26 08:35
为什么中国抑郁症诊断率低下   (转自新浪琴川杨的博客)
                                       
根据近年的流行学调查,中国内地抑郁症发病率约为2.4%,目前抑郁症患者已超过2600万人,而其中有10%~15%的患者面临自杀的危险。虽然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但是中国临床对抑郁症的诊断率却非常第低,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百分之二十;而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人接受了相关的正规药物治疗;有百分之六十二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症状后从未就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于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在北京、成都、广州和上海四个城市的12家三级医院进行的《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医院的病人中有近1/4的人有抑郁/焦虑症状,可是诊断率却很低(抑郁症的正确诊断率为5.4%—15.8%)。因诊断率低,相应地治疗率也很低(抗抑郁治疗率只有3.6%—15.8%)。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我国抑郁症的诊断低下呢?有专家将中国抑郁症诊断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 患者方面:
① 因躯体症状突出而去综合性医院就诊导致误诊、漏诊;
② 忌讳戴上精神疾病的帽子, 极力将自己的抑郁症状轻描淡写;
③ 认为自己可以克服症状, 不把抑郁症当疾病看待;
④ 担心暴露自己的隐私;
⑤ 担心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2) 医生方面:
① 有些非精神科医生不相信抑郁症是真正的病, 因为就诊者思路清晰就认为病人没有精神问题;
② 认为抑郁症危害不严重或不痛苦;
③ 缺乏问诊、检查技巧, 将所有症状归因为躯体疾病;
④ 担心问及抑郁及自杀症状会冒犯病人而检查不深入。

(3) 社会卫生保健制度因素:
① 精神科临床医生受时间及人员限制没有精力关注抑郁症尤其是社区人群中抑郁症的诊断治疗问题;
② 中国还存在其它更紧迫的临床问题;
③ 中国属发展中国家, 政府对精神卫生领域公益性保障经费投入有限。

针对上面几个方面,我们只有对大众加强宣传抑郁症的常识,对通科医生加强抑郁症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积极向国家呼吁,增加政府对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抑郁症诊断率低下的现状!
作者: 柠檬草    时间: 07-8-26 10:41
文章标题:《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作者:傲笑海天青春醉
来源:且听风吟
地址:http://wind.yinsha.com/a/2/200604/2006041606063223.htm

唉,挺可悲的,明明在阳光是首创
作者: 木碗    时间: 07-8-26 20:59
原帖由 柠檬草 于 07-8-26 10:41 发表
文章标题:《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作者:傲笑海天青春醉
来源:且听风吟
地址:http://wind.yinsha.com/a/2/200604/2006041606063223.htm

唉,挺可悲的,明明在阳光是首创


你回复晔阳:“这一篇是我的,当时刚来阳光的时候,绿萝裙加的精。为了给大家点东西,写下的此文。
什么龙文,什么ZZHCN66.都是盗版。
文章真实地址:
http://wind.yinsha.com/a/2/200604/2006041606063223.htm
请以后转贴注明作者姓名。”

是按照你所说的“文章真实地址”做为来源的。既然“龙文”“ZZHCN66”都是盗版,那么当然作者是按照“文章真实地址”上的作者名为准了。既然首发是在阳光,柠檬草自己发的应该还有印象,把阳光首发贴子的地址发上来,会按照贴子上面的作者和地址为准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9-13 19:46
乳癌青睐抑郁者   (作者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秦红群)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患乳腺癌。

  为探讨抑郁症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17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历时13年的研究发现,与其他女性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患乳腺癌。研究人员认为,抑郁症可能是诱发某些与癌症有关的激素改变的原因。

  目前,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农村女性,城市白领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乳腺癌在城市多发的原因除饮食结构之外,可能与都市女性工作、生活节奏紧张有关。这些女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悲哀忧伤、苦闷失望、急躁恼怒等情绪,长期受不良情绪刺激,机体生命节律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而容易发生肿瘤,尤其是乳腺癌。

  还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常会拒绝治疗。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只有51%的得了乳腺癌的抑郁症患者在手术后选择化疗,而92%的没有抑郁症的女性会选择术后化疗。米兰的一位医生认为,由于抑郁症会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因此精神病学的支持和抑郁症的治疗,可以极大地改进病人接受化疗的比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8-7-25 21:11
阳光网刊一直没有做起来,这个帖子转过来支持一下。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