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的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7-6-3 21:02
标题: 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的是什么?


    我之所以将这个主题帖子放在《美丽人生》版块,是处于这样的考虑:一个人的人生是否美丽,绝对离不开她(他)生存的那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健康文明社会的建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的。           
                           

                   中德官员对话纪录

                                                 宗合

    事发一次国际电视电话会议,关于招商引资的会议。中国某县希望与德国一个市成为“兄弟城市”进而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德国人也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望,双方就用国际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

    开始中方对德方为什么不亲自来中国会谈而用国际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来会谈感到奇怪,但没好意思细问,经过一番周详的准备后,会议开始了。中方详细地介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这个县的人口、经济结构和特色行业等,德方也开诚布公地对资金和说要投入的行业在国际上的行情等作出了详细的解释。但同时德方对中方的报告却深惑不解,而中方也对德方的与会人员的构成感到奇怪。因为德国人认为中方的报告空洞,有75%是在讲国家的政策多优惠,改革的春风吹满地......只有25%的内容被德国人认为是“可信和实用”的,其他的都是在浪费“电话费”。中方在看德方与会人员的名单时,发现除了该市的和厂方的领导、相关专家之外,还有一个烤面包的厨师、一个水管工和一位家庭妇女。

    会议进行到最后,是双方主要领导的谈话。中方的县委书记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向那位德国市长问了藏在心中的问题:“市长先生,您为什么不带人来实地考察一下呢?”

    “虽然是贵方主动邀请我们来,而且愿意负责一切费用,但我们也会考虑给贵县的预算带来负担,贵县的纳税人没有义务照顾我们,而且,如果这样还可能影响招商的公信性和我们的判断力。”市长微笑着说。

    “预算......哦!”县委书记说,“我详细地看了一下贵方与会人员的名单,怎么还有些无关人员呢?”

    “无关人员?”德国人好奇地问。

    “厨师、水管工和家庭妇女。”

    “哦,他们是市政监督人员,没有他们的监督和市议会的支持我无权作任何重大决定!”德方市长严肃地说,“他们是纳税人的代表,这个项目的决定权也有他们的一份,他们同时还负责监督本次会议是否有舞弊行为和考察我的办事效率。”

    “.........”中方全体鸦雀无声。

    在会议的最后,德方热情地邀请中方有空去德国参观考察,我们的县委书记一口答应(就等着那一天啦,老婆是办公室主任,可以同行),同时也邀请德国市长有空来中国转转,可德国人却犹豫了一下,没有马上答应。

    “首先感谢贵县的盛情邀请,”德国市长说,“今年可能不行了,因为本年的市政预算没有这笔预算,而且我也不能随便向议会和市民滥要拨款,但明年我会把此事以预算案的形式提交议会商议,或者等我不是市长了也可以自费去中国旅游.......”(去德参观考察还用市政预算?引进外资为民造福还要预先计算?!这点上德不如中!嘿嘿,不当市长了来俺县还来什么来?叫本县旅游局长去打个照面,就很够意思了,真是的!)

    国人无语.........

    会议结束了,招商的事情基本上定了下来。在庆功会上,县委书记悄悄地对县长说:“德国人真较真,一点不会灵活变通,以后能和他们合作愉快吗,”县长说:“没事,老外......”(书记昏庸,县长也在和稀泥打哈哈?)

    与此同时在德国一间朴素的会议室里,与会的德方人员在畅谈未来的投资计划。

    “感谢你们今天的参与,耽误你们今天的工作时间了,相关的误工补贴将在下个月发到各位的社会福利账户上。”市长对厨师、水管工和那位家庭妇女说。

    “市长先生,”那名妇女说,“我对这个投资保留反对意见。”

    “为什么呢?太太?”

    “那些中国官员花钱是否太大手大脚?他们连本国纳税人的钱都不知道珍惜,怎么会珍惜我们的呢?”

    德国市长无语.......

    据说德国的化学工业和矿产行业以管理严格规范而著称,23年来从未发生国重大事故,在煤炭等高产产业中,平均每年死亡0.07个人,而能源的利用率却远超过中国。

    德国人的固执和较真是出了名的,这曾经也是国人用来嘲笑的资本,但细细想来,我们好像在关键问题(食品安全、环保、矿难、法制建设、教育、医疗改革.....)上较真很不够,而在鸡毛蒜皮的小事(明星绯闻、超级女声......)上却爱斤斤计较。

                                        摘自《大庆晚报》

------------------------------

     括号就不多打了,要是按照我以前的思绪飘飞,这篇小文N个括号内的文字全部相加,准保10倍不止括号外的。到时候人说喧宾夺主事小,说我敲出个靶子,再恣意妄为地乱打枪眼,又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神经?又说了,我们又不是弱智小儿科!意会不了是咋的?!


作者: 木碗    时间: 07-6-3 21:33
欢迎半百老头回来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7-6-4 17:55

    谢谢木碗。

    看看美国。

                        鱼的权力

    去年5月初,我到美国马里兰州去探望叔叔。

    一天下午,我们闲着无事,叔叔便带我到距他家3公里之外的一个傍山的湖边钓鱼。叔叔只携带了一支钓竿,领着我来到一个幽静的位置坐下来。我从叔叔的手中抢来钓竿先试试,叔叔却连连摆手说:“你没有钓鱼执照,不能钓,否则一旦被警察发现了,那可是要罚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只带一支钓竿的原因。”我却不以为然,在这深山野湖,又没有人看见,管它呢!叔叔说:“没人看见也不行。”他命令我做他的助手,给他上饵、取鱼。

    叔叔是个钓鱼高手,他差不多每十分钟就能钓到一条。我坐在他的旁边,帮他上饵、取鱼。他时不时地嘱咐我,小鱼和大肚子雌鱼,都要放回湖里。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小鱼和鱼卵都是很好吃的。于是自作主张,凡钓上来的鱼统统装入塑料桶里。

    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我数了数,大塑料桶里已经有20多条大大小小的鱼了。这时忽然驶来了一辆警车,跳下来两名一男一女穿制服的警察。他俩走到我们面前,先向我们亮了一下警察证,并和蔼的告诉我们,这是例行检查,然后问我们是否有钓鱼执照。叔叔掏出钓鱼执照给他俩看后,还立刻指着我向他俩解释道:“这是我的侄子,只是一名旁观者,绝对没有碰过钓竿。”警察先生点点头,将钓鱼执照与叔叔的身份证核对之后,将目光转向装鱼的塑料桶。这时,只见警察先生挽起袖子,伸手从塑料桶中捉出一条小鱼警察女士从皮包里掏出一把尺子认真地度量起这条小鱼来,忽然惊叫道:“啊,这么小,多可怜!”警察先生接着又挑出一条大肚子雌鱼,警察女士又惊叫了:“我的天,母子全给你害了!”警察先生一脸严肃地说:“你们调上来的鱼,其中有4条体积过小,还有两条怀孕的雌鱼。按照法律规定,这些鱼上勾后要立即放回水中,为什么没有照做?”叔叔听罢,立即向我投以愤怒的目光。这时警察女士追着问道:“你去领取钓鱼执照时没给你一本《钓鱼须知》吗?”叔叔只好摇摇头。警察女士马上到车里取出一本《钓鱼须知》,并结合里面的插图耐心地讲解起来,之后又说必须罚款。警察先生刷刷地填写了一张罚款单递给叔叔,并说到:“去银行交款吧。你如果不服可以请律师。”随后他俩驱车而去。叔叔拿着罚款单,一脸愁云。

    我试着问罚了多少,叔叔说500美元。啊,我听后惊呆了,500美元,就是4000多人民币啊!

    叔叔严肃地说:“罚款还是次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不良记录被输入了计算机,可就是我一生的污点啊,以后不管到哪里,看病或者是到餐馆就餐等等,人家一输入你的身份证号码,就会看到这一不良记录。”

    回家后,叔叔拿出一本《马里兰州钓鱼法》让我看。我翻了翻,有12页,共7章63条145款。以下是我看得懂的:“钓鱼必须凭钓鱼执照;一人最多只能用两支钓竿;钓竿最长不得超过4.8米,钓线最长不得超过19米;不得用电动卷线钓竿;一支钓竿最多只能安两只鱼钩;钓钩上不得有倒刺;不准用蚯蚓、蜻蜓、小鱼、小虾等小动物做饵;取鱼时不得弄裂鱼唇;过小的鱼与怀孕雌鱼要放回湖里。”

    面对这部洋洋洒洒的《马里兰州钓鱼法》,我感到羞愧难当。


                                 ( 摘自《现代女报》)

------------------------------

    想说那美国警察端的是文明执法,对违法者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不亢不卑、不拘私情、照章办事,不服不行。要是在我们国内且不说不会有这个法(但愿补救的将来会有),就是有法,一个熟人在钓鱼,或者一个熟人的电话就完全可能不罚或少罚;再不然遇稍微不服从的,你瞧吧,脸红脖子、粗青筋暴跳那是小事一桩,一个飞毛腿将你的塑料桶踢进湖里,那也不足为奇!

作者: 柠檬草    时间: 07-6-4 18:07
欢迎半百老头回来
作者: wzhp    时间: 07-6-4 19:21
我们缺乏是民主传统,缺乏的是民主体制,缺乏的是民主文化。
作者: xlhljp    时间: 07-6-4 19:47
老哥一回来就给我们分享这么有分量的帖子。

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过程,监督和诚信要漫长的过程了,因为既得利益谁也不想放下。
龙凤与鱼虾目前的区别太大了。

大家要耐心但不要麻木和放弃。从自己做起吧,不要埋怨他人。
作者: malnu    时间: 07-6-5 16:58
半百版的半年之约终于兑现了:)欢迎回来。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7-6-7 10:48
标题: 德国人是这样处理牙签的

  去年11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园艺公司部门经理施密勒先生的不吝赐教,我特地邀请他一块到一家中国餐厅聚午餐,施密勒先生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

  我清楚德意志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喜欢奢华浪费,我只点了四道中国菜上餐桌,其中有一道菜肴是牛肉炒青椒,再点了两瓶啤酒。近个小时左右,餐桌上的菜肴和啤酒全部被解决了。

  我打趣道:“施密勒先生,我和您可没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事情了。”

    施密勒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朝着我竖了一下大拇指,意思是“这样很好”。之后,他从桌上的一只精致的牙签筒里抽出了一根牙签,捏在手指中打量了一下:“这是用竹子制成的吧。”然后转过头去向着墙壁的一隅,并用另一只手掌轮流遮挡着腮,悄悄地剔起牙来。

  我也从牙签筒里抽出一根牙签剔着牙缝。剔完,就将这根牙签放碟中,等待服务生来收拾。

  施密勒也剔完了,他却没有将牙签放在碟里,而是用两只手捏着两端,将其折断为三截后并拢,接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块手帕,把这三小截牙签放在手帕上,并示意我:“把你的那根牙签也放在我的这块手帕里。”

  我不解,莫非他要变什么魔术逗逗我?或者要派什么临时用场?

  然而都不是,只见他很熟练地卷叠起了手帕,将这几截牙签段厚厚地包了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

  我愈加纳闷,禁不住问:“施密勒先生,您这是干吗?”

  施密勒说:“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粉碎,粉碎出来的渣粉,还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膨松剂呢。”

  我说:“这种小得不起眼的牙签,交给服务生处理不就得了么?还要带回家粉碎?”

  当施密勒明白我的意思后,脸色立刻严肃起来,一边比划着,一边吹胡子瞪眼正儿八经地说:“据我所知,这家餐店暂时还没有专门粉碎牙签之类物品的机器的,处理这种废弃物的方式是扔在废弃物袋里。先生,你肯定已经看到了,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的锐利,当我们剔完牙齿后,就放到盘碟中,服务生可能就会扔到垃圾袋里,这样就很有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个小窟窿,里面的脏东西就会溢漏出来,这样就会弄脏环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牙签被裹在残菜中,一旦被饿极了狗呀猫呀的动物吃了,很可能被卡住喉咙,那就不道德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清洁人员的手忽然碰上了它,很有可能被刺破皮肤,会出现流血,不及时进行处理,那就很有可能会感染上细菌……”

  施密勒说了很多的“如果”和“可能”。一根小小的牙签,在这位固执的德意志先生眼里,竟然被“小题大做”成这样。

  后来我知道了,在很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平时家庭里不能再用的日常小用具,都会被投放进这种小机器里粉碎,粉碎出来的渣粉,掺合着少许肥料,撒在花圃中或草坪里,据说膨松土壤的效果很好。还美其名曰:这些东西来自自然,当然要回归自然。

                                         (摘自《羊城晚》报)

    想说,那种自制的小机器应该没有什么科技含量,“来自自然回归自然”的知识”也没有什么深奥,关键是人家的环保意识和为他人着想的举止。当然还有一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严厉的执法,但,这同样也不是难于办到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6-9 20:01
我们欠缺的东西的确很多,环保意识、慈善意识、公益意识,从我们自身做起吧,让我们自己能做得更好一些,再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7-6-9 21:20
标题: 一张50马克的罚单

    美惠子的感悟正是我敲这篇帖子的良苦用心,我们差的就是这些。

    再发一篇,还是来自德国,德国这个国家其实很了不起,我很敬重。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说到奔驰、宝马、西门子、博世?.......没有人不知道(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博世?),世界上用于核反应堆中最好的核心泵是在德国一个小镇上生产的。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一定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吧。

    在去德国前,我们在描绘着、揣摸着这个国度。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派驻当地的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

    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吗?更可笑的是一对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到他们的甜蜜约会?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一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

    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主顾了。

    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在一餐很快就结束。结果还有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结完帐,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地回头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里哇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

    看到我们都围上来,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们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些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即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话。

    一会儿,一个穿着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这老弟既然是呆在德国的人,始作俑者是他,面对三分之一会有什么后果,也稀里糊涂?唯一这下子显出知其后果的老实劲来!)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

    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么强烈的节约意识,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结果剩下的总是很多。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陋习了,并且还要树立“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大社会”观念,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嘿嘿,太有章法了!),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定保存着。阿桂说,回去后,他会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嘿嘿,现在我不是复印,而是要慢10000倍的敲字!),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以便时刻提醒自己:钱        是        你        自        己        的        ,        资        源        是        大        家        的        !

                                           作者   龙泉山人

                                    
                                         (摘自《世界博览》)
                           
                                                                        


   
作者: xlhljp    时间: 07-6-9 21:34
节约是美德。
其含义是广泛的,包括各种内耗。

大家都能节约了,也免得现在的人如此的辛苦。
作者: insist    时间: 07-6-9 22:22
伤心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7-6-16 17:25

                   另一种幸福

                                                流沙

    有个美国女人,40多岁,她的工作是沃尔玛超市的理货工。在美国,她的收入并不高。但是,她到中国来收养了3位孤儿。

    3年前,其中一位孤儿患了白血病,她为此耗尽了所有的积蓄。为了寻找造血干细胞,她来到了中国,希望找到捐献者。对于她的举动,是有些令人费解的。在那个女孩的收养地,有人问这个美国女人,按照她的收入,在美国生活已经处于贫苦之中,何必要收养那么多的孤儿再拖累自己。美国女人听了,睁大眼睛说:“这是我的幸福啊,幸福,知道么”那人再追问:“没有钱让自己过得好,这还是幸福吗?”美国女人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说:“天哪,幸福需要钱吗?”

    两种国度,两种文化背景的人谈论幸福,如同鸡对鸭讲,再也辩不清了。

    记得冯骥才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访美期间,美国朋友带他参观,在参观了一个富人区后,冯先生对美国朋友说:“你不羡慕这里的富人么?”美国朋友笑着说:“没有什么可以羡慕的,假如我有机会,我可以赚好多的钱,拥有这一切。”回到国内后,冯先生有次同样参观了国内的一个富人区,他听到同行中有人说:“这些富人,我真想把他们杀了。”

    这是一个十分真实的故事,但小故事大道理,从中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幸福观。在国内,我们所谓的幸福必须要有钱,那些电视广告,即使是央视的广告。这些广告反映的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心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了钱之后,生活就会充满阳光雨露。与之相对于的是,当我们在报道贫穷时,我们会用极其苍凉的笔调,去渲染他们的痛苦和烦恼,甚至是痛哭、眼泪和绝望。在我们的文化中,贫穷是可怕的,贫穷就没有幸福,如此一次次地被强化,成为深殖于人们心中的教条。这种教条主义让人们无法在这个商业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无法感受快乐和幸福。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这是每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发达的美国,也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但民众的心理却恬淡得多,为什么?这里有文化的因素,也有制度设计的因素,贫穷并不缺乏快乐和幸福,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把有钱等同幸福,并在国家媒体上进行大肆渲染,这是危险的,这也是一种盘剥贫穷人群尊严和幸福的行为。

                                             摘自《长沙晚报》
                       

作者: 渴望宁静    时间: 07-6-18 05:06
标题: 想看半记啊!!
半百何时再续写《半记》啊??我可翘首以待啊!!因为。。。。太好看了呀!!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7-6-18 05:09 编辑 ]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7-11-3 21:13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鱼翅

  日前,世界环保组织(I-UCN)向欧盟发出呼吁:禁止向中国出口鱼翅。报道说,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鱼翅出口组织,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翅消费国。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鱼翅?其实与“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熊掌”没什么不同,那就是世界上越少的东西、越难以弄到的东西,就越要吃。所以中国食文化中有“八珍”之说,“八珍”之中不仅有熊掌、猩唇、驼峰、豹胎,更有“龙肝凤髓”。如今人们都认为龙、凤只存在于传说中,但“八珍”之说似乎告诉我们,龙、凤或许确实存在过,不过是后来被中国人吃绝了———何以会吃绝呢?因为越吃越少,越少越“珍”,越“珍”越吃,越吃越少……于是就“绝”了。

    面对美味,垂涎三尺,很正常。但中国食文化中某些文化却相当畸形———吃就吃个“珍”,与是否美味并无多少关系。那么吃的快乐又体现在哪儿呢?曰:精神享受———普通人吃不到、吃不起,自己吃得到、吃得起,这就有了“人上人”的感觉。而龙、凤,本是中国俗文化中的圣物,吃都吃到“龙肝凤髓”了,又可见这种畸形是多么严重。

  孟子要“舍鱼而取熊掌”,似乎是吃过熊掌的。但到底吃没吃过,至今尚是一个疑案。上世纪知名散文家梁实秋是吃过熊掌的,结果是“并不感觉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好像难以下咽”。梁实秋并发感慨道:“以言美食,则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肝凤髓方得快意?”

  世界环保组织看到中国人这么喜欢吃鱼翅,感到恐惧,恐惧的确实有道理,事实上鱼翅早已被列入“新八珍”之列,如果任中国人这么吃下去,鲨鱼灭绝之日恐将为时不远矣。面对世界环保组织的呼吁,中国人感到了尴尬,但又似乎尴尬错了地方———有些评论质问道:“中国都是哪些人在吃鱼翅?”答案是官员与富人,官员与富人才是最应该谴责的对象。对此,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首席技术专家斯白克评价说:“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谁在吃,而是要形成一种以‘吃野生动物为耻’的观念,而不是让吃过的人炫耀,让没吃过的人羡慕。”

  斯白克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将“八珍”文化、“大补”文化从中国食文化以及“药文化”中去除出去,濒危珍稀动物以及濒危珍稀植物们才能看到繁衍生息的希望。

                                                   翟墨(浙江作家)

作者: QINGHUI    时间: 07-11-10 19:26
其实很简单,为什么中国的人均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所欠缺的不仅仅是素质。还有各种体制。只有体制下的好人才是最可靠的。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科技。都有待提高。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 kassandera    时间: 07-11-10 21:11
中国人喜欢看这样的文章,因为中国人喜欢反省自己的过错,换言之,因为中国人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忧郁症:总要把中国不如西方的地方归结为中国人的素质,体制。

体制是硬件的东西,还是要改革。素质呢?

“在发达的美国,也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但民众的心理却恬淡得多,为什么?这里有文化的因素,也有制度设计的因素,贫穷并不缺乏快乐和幸福,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

这真是不折不扣的谎言。美国心理医生恐怕会笑掉大牙的,美国人如果心理真那么恬淡,还有那么多人得忧郁症?那么多变态?有那么多校园枪击案?那么多的种族矛盾、阶级矛盾、毒品问题?

肯定有一些美国人,生活不如意但心理很健康。问题是这样的人哪儿都有,不仅是美国人。

还有那个在德国浪费食物要罚款的文章,真是天方夜谈呢。德国是法制国家,要罚款总得有法可依才行。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是执法人员吗?有没有权力罚款?有没有出示他的证件?有没有说明罚款依据的是哪一条法规?如果没有,对不起,你们是被人骗了!德国平民百姓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建议参阅《我是妓女吸毒者》,这里面的故事是完全真实的。

[ 本帖最后由 kassandera 于 07-11-10 21:26 编辑 ]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8-5-17 09:17
标题: 不一样的中西方领导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领导”动词的意思是率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名词意思为担任领导的人,这和英语中的领导——leader基本相同(leader的意思是领袖、首领、指挥者甚至首席演奏者)。在美国,“领导”指的是行动者,常常是企业经理。


   可在汉语口语中,“领导”的意思却演变了很多,它不单指某位领导,也指级别、官阶、权力。在公众场合,观察东西方这方面的差别很有点意味深长。

               领导最先登台

   开一场会需要致辞。在中国,领导总是第一个上台,如果是行业会议就是行业的主管领导,如果是地方会议就是地方领导,谁官大谁讲话时间最长,这成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而在西方,讲话长短、上台先后是根据参会者与会议关联大小而定的。

   几个月前我在纽约参加一个有关中国的投资会议,纽约市的副市长是参加那次会议最大的官,坐在前排。他是主题发言者之一,却没有被安排第一个出场。轮到他发言时,他稍微拖延了点时间。这时那个温文尔雅的主持人出现了,他故意站在讲台前,明确地暗示副市长超时了。见副市长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他就找了一个提问的间歇,对话意正浓的副市长说:我现在需要你下台了!

   主持人说这话时面带微笑但语气坚定,让所有听众都明白了他维护会议秩序的决心,他不会因为副市长而破例。那副市长也很配合,匆忙结束自己的演讲,安静地走下台坐回到自己座位上。

   看到这个大个子顺从地走下讲台,我当时感触特别深。这让我看到了美国人不崇尚官僚的传统以及做事效率,任何被邀请的人都要遵守时间,美国人在这点上做的甚至比其他西方国家还好。

               领导被感谢最多

   在国内会场上,主持人讲话千篇一律。首先是感谢一大堆在坐的各位来宾,而且一定要从头衔说起,当然也是从最大的说起。他会逐一念每个出席会议领导的名字和职务,那常常是最耗费时间并且最乏味的时刻。

   国内的领导无论在何人口中都是被引述的对象。领导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无论是行业会议还是颁奖大会,或者运动员表彰大会,领导都是被重点提及的。好像那些个人通过长期研究发明的成果与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取得的成绩,都和那些不知在岗位上呆了多久的领导有关似的。

   在同样的场合下,西方人要简单得多。他们开场白即使提及领导也仅仅是几个位居前列的显要人士,而不是像我们那样恨不得把每个要人都提一遍。西方人的名字写出来、念出来都比中国人的长,如果每一次会都要说出领导和嘉宾的名字,念起来也要几分钟,枯燥无味。

   法国人比较喜欢简单提及被邀请的官员,但不是一味地感谢。美国人开会则很少提及,对他们来说官员远没有那么重要,至少比起企业家来如此。但不论怎样,西方人都不会忘记以女士们先生们开头,总是把女士放在前面。这一点和中国人只分官阶大小不分男女性别的开场白截然不同。

               领导致辞而不是讲几句话

   请嘉宾发言时,国人显得格式化,只要是领导都叫致辞或者讲话,无论其发言是两分钟还是半个小时,无论他们有无书面准备,无论他们的发言是否与会议主题相关。西方人则简单,就说请某某人讲几句话,而不像中国人那样一定要把“致辞”这个词说出来。其实国人的讲演能力普遍逊于西方,即使讲几句话都得要发言稿,而法国人什么都不要就可以站在那儿说半天。

   我曾经参加了美国马里兰州商学院的商业计划书大赛,是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美国人邀请的几乎全是企业界的,没有一个国内教育部门的领导,甚至没有清华的系领导,自然也就没有中国式的领导讲话。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小人物的态度,这和中国举行大型会议时的情形正好相反。会议结束前,他们首先感谢的不是领导,而是临时招来为会议服务的学生、同声传译以及其他服务人员,让大家以掌声向他们致谢。

   那天那位活泼的美国女主持人甚至将负责饮料小吃的学生请上台,让与会者向他们致意。

               领导还有拎包的

   为领导拎包绝对是中国特色。因为无论英语还是法语中都没有“拎包”这个词,这意味着西方语言里没有这个意思,生活中没有这个习惯。如果问及法国人他们领导有没有让人拎包的习惯,他们一定会反问为什么领导自己不拎包?就跟我们对他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后,他们会反问愚公为什么不搬家一样!

   在西方的“旧社会”,比如说在19世纪前,他们主仆界限分明,王公贵族出行前呼后拥,自己是不拿包的。可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都是平等相待,尤其是西方政治进入民选的时代,无论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公文包都是自己拎着。

   我与法国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有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会谈,观察到他们都自己拎包,自己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并认真地做记录。而中国的企业家只要有秘书随行,全是秘书拎包,秘书常常拎两个包——自己的和老板的。一手拎一个公文包的样子肯定怪异,所以中国商务代表团常常引来异样的目光。这让我想起《红岩》里的叛徒甫志高,就是因为西装革履却自己扛箱子,没有跟班,才招来国民党特务怀疑而被捕的。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画面是有关法国前总理朱佩的,在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手里拎着一个超市的塑料袋。在几分钟的对话中,朱佩始终像去菜市场购物的老百姓一样坦然地拎着塑料袋,并没有叫随行人员替他拿着,而旁边的保镖和手下也没有一个人提醒他注意形象,更没有眼疾手快地将塑料袋拿下。

               领导坐的是首席

   领导经常要出席宴会。讲到宴会上的形式,那国人真是大有特色。一旦有领导应邀来吃饭,中国主人进屋后通常会确定一下哪里是主位,然后空着等待领导光临,无论多久也要虚位以待。假如碰上个低调的领导,官阶又不大的话,双方还会推让拉扯一番,最后总是领导拗不过主人的盛情,顺水推舟地坐到主位上,还不付账单。

   法国人进屋后也会确定哪里是主位,然后站在那儿把酒聊天,等大家到来。人到齐了后他会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而把领导安排在客人中显要的位置。西方人请客吃饭没有推让,没有拉扯,那是真正的客随主便,越高层次的人越是如此。这样一来,同级别的人一般不会因为座次闹别扭。这成了一个习惯,因为如果他自己设宴也会如此。所以那里没有“我是付账单的”说法。

   在西方的宴请中,坐在首座的人一定是那个付钱的人,他会把领导和商界的人分配在他左右,以便两边都能照顾到。既然他花了钱又是他发出邀请,那他就得坐在明显的位置让来宾一眼就明白主持人是谁,至少让服务员知道应该找谁要钱!

   在法国还有饭前尝酒的习惯,主人就是那个确定选什么酒、并唯一品尝酒的人,这几乎成为一种仪式,等他点头侍者才给大家倒酒,而且一定是从女士们开始。男士们是排在女士后面被服务的,而最后被服务的则是坐主座的那个人。所以法国的侍者一开始就搞清了谁是付钱的人,事后会很隐蔽地将账单呈上。

   在中国的宴会上,最先要给被奉为上宾的领导倒酒,无论是男是女,分菜的时候也是先给他上,然后才是其他人的份儿。即便是高级饭店,国内女士也是被忽略的对象,无论怎么提示,服务员都记不住。

               领导应该吃得最多

   在和领导吃饭这件事上,中西方的差距很大。不得不承认,西方人在这点上做得比我们得体,吃得比我们健康,花钱没我们铺张。

   比如,菜上来后,国内的习惯是领导不动筷子其他人就不吃,领导即便不在本桌,他不吃,本桌的人也不吃。而西方人不在乎领导吃还是不吃,他们无须谦让,会主动夹菜的。细心的读者可以观察到,在一个有几十张桌子的中西方人都参加的大型宴会上,领导讲话时先吃东西的,往往是平日里彬彬有礼的西方人。

   西方人要敬酒的话,就提议大家共同举杯庆祝一件事;如果为了敬某个人,也请大家共同庆祝,很少人为领导干杯。不像我们每人都要敬领导一杯,别人反过来还要回敬,结果敬来敬去没完没了,菜也凉了。我的一个东北朋友告诉我,无论自己还是别人请客,一敬酒就忙得吃不上饭,敬酒的间歇还要琢磨下一个敬谁,不能忽略和冷落谁,常常一桌子菜剩在那里,但大家又都要面子,没有一个人打包。

   有一次我和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代表团在巴黎跟法国人一起吃饭。在坐的中国人有好几个是地方分行的行长,随行的女士只是一个低级别的官员,又坐在不显要的位置。但那些优雅的法国侍者仍然从她那里开始上菜,我看了很有感触,心血来潮地说,在中国习惯上先给上菜的都得是领导。法国人听了若有所思,沉默了一下突然问我:那是不是根据官大官小上菜的分量也不一样?

   这话翻译过去后满屋人哄堂大笑,那几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行长也都笑出声来。

   法国人的问题很合乎逻辑:既然中国的领导什么都优先,那他们自然该多吃些才对!

                                          (作者:车耳)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8-5-23 11:32

               幸运的美国总统


   我说美国总统是幸运的,主要是指其结局而言。

   至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已经有了43位总统。小布什暂且不说,因为他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他42位总统,在离任之后,大多得到民众的好评。如: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被公众尊称他为“国父”、“摩西第二”。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被公众尊称他为“革命斗士”、“民主巨擘”。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被公众尊称他为“宪法之父”。第七任总统杰克逊被公众尊称为“老英雄”和“人民的总统”。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被人们称为“繁荣的先驱”和“工人的最佳友人”。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被称为“人民总统”。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被称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第三十三任总统杜鲁门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平民总统”。第三十四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被人称“高耸云霄的艾森豪威尔”。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被称为“读书最勤,品行端庄,诚实无欺的总统”。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与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看来很不幸,他们都是被暗杀而死,然而在他们死后,民众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说林肯是“诚实的老亚伯”和“伟大的解放者”,说肯尼迪是“60年代风云人物”、“林肯之后最年轻、最机智、最具领袖魅力、死后最受怀念的总统”。作为一位政治家来说,有什么比得到民众的好评更值得荣耀的事情呢?即使没有受到民众好评的总统吧,也没有受到民众多少恶评。因水门事件大丢脸面的尼克松,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最有争议,最善于自我宣传,最难捉摸的总统”。因拉链门事件大丢脸面的克林顿,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倒霉的总统”。没有一位总统被说成独裁的总统,没有一位总统被说成是贪腐的总统,没有一位总统被说成是昏庸的总统。

   比比我们中国的皇帝吧。在他们生前,在他们以九五之尊坐在皇位的时候,没有人不说他们英明,没有人不说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人不说他们功高盖世,没有人不高呼他们万岁。可是,在他们死后,真正得到老百姓认可的皇帝有几个?有哪位皇帝被称为人民的皇帝吗?相反,更多的皇帝得到的是负面评价,有的软弱无能,有的专制残暴,有的荒淫无耻。中国历史上有几百名皇帝,却没有几个得到百姓认可,而美国只有几十名总统,却有这么人得到民众的好评,你说美国总统幸运不幸运?

   再看看近期世界银行公布的贪腐排行榜。在这个榜上,公布了世界上十大贪官。这十大贪官中,有8名是国家元首。如第一号大蛀虫是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他当下当政32年,他一家聚敛了150亿-350亿的赃款,大概占到印尼GDP的40%。第二号大蛀虫 是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当政十年,赃款金额为50亿-100亿美元,第三号大蛀虫是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 ,赃款金额为5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些大蛀虫同时又“荣获”了独裁者的称号(当然,既然是独裁者,那就是也就跟皇帝差不了多少,比如说,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他们的下场是可耻而又可悲的。(看到这里实在忍不住要说:还有两个现代的重量级皇帝或者总统要补上,一个是外国的,一个是中国的,前者来自苏联,说出他的名字,一点顾忌都没有,但为了和后面的这个中国人保持一致,故算了)。与这些元首相比,美国次一些的总统也比他们的结局要好好多倍,上边提到的尼克松、克林顿卸任之后,还可以全世界跑着到处作演说,还可以写他们的回忆录,还可以以前总统的身份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你说美国总统幸运不幸运?

   那么,美国总统的好运是从哪儿来的?是因为美国总统天生就有良好的品质,因而能够处处为民众着想,事事讲民主,时时做到廉洁自律,最终得到了民众的拥戴?我看不是。美国总统杰斐逊、杰克逊、克利夫兰、加菲尔德、约翰逊都曾抱怨过总统不好当,是“奴役”,是“作茧自缚”,是“傻瓜”。他们为何要抱怨?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当总统,真不愿当总统,他们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地参加竞选?为什么当了一届还不过瘾,还要当第二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感到自己虽然贵为总统,却不能随心所欲,处处会受到制约与监视。可见,他们对于民主也未必真心喜欢。因而,如果有适宜的环境,他们也难免会搞一言堂,会搞一个人说了算,会搞独裁。面对法庭的调查与记者的提问,克林顿会说假话,那么,假如在适宜的环境下,他会不会弄虚作假欺骗民众,这恐怕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尼克松既然能搞水门事件,那如果有适宜的环境,他就可能贪脏枉法,这也是不难想到的。

   既然不是因为美国总统天生都有好品质,那他们为何如此幸运?除了总统本身没有足够的绝对的权力因而不能随心所欲外,还有就是他们时时受到监督,特别是民众对总统有充分的监督权。只要对总统有意见,就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谁也不会因为讽刺了总统、谩骂了总统被抓进牢房,被判刑,被杀头。据说,去年美国一家网络上专门开了一个栏目,叫做“三十秒布什”,专门拿总统布什开涮,这在有些国家是不得了的事情,而在美国却是完全合法的事情,即使布什不高兴,也拿网络没有办法。既然民众时时盯着总统,总统就不能不做好事了。即使想做坏事,那也没有机会了。

   不愿听到民众骂声的人,常常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而允许民众谩骂的总统,反倒是在后来得到民众的好评,历史的辩证法真是无情。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8-9-29 14:19

              听龙永图讲"排场"

   在大学讲堂上,龙永图曾说自己讨厌排场:开会,最讨厌书记致词、主任致词、代表致词,没完没了;喜欢“这是来自中国的龙永图,下面请他讲讲中国经济”,透着清爽。

   龙先生说起自己的两次经历。一次是出差,突然听到候机室里热闹非凡,逐生好奇,决心一探究竟,只见数十号人围着一男子点头哈腰,百般殷勤。私下打听,才知是某县委书记出国考察。另一次则是在意大利参加国际会议,地点是在一个小镇的小酒窖里,灯光十分昏暗,与会者都是国际经济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有领导席,没有嘉宾席,只有先来后到之分。龙永图坐下来不久,有一个老太太独自进来坐在他身边,与他寒暄良久。会后,龙永图问组织者:“那位老太太是谁?”对方惊讶万分:“您不认识她?她就是荷兰女王呀!”

-------------------------------------------------------------------------------------------

   贴完后想说几句:

   你说那个县委书记充其量也就是七品芝麻官一个,和贵为一国至尊的女王相比,那得差多少台阶啊!咱们再做一个假设:如果那个国际会议是在俺们大中华首都北京举行,各位说说看,那是啥个气派?!不说别的,就是接待荷兰女王,就够忙乎一大阵子的了,不是吗?!

[ 本帖最后由 半百老头 于 08-12-3 17:46 编辑 ]
作者: starwx1986    时间: 08-9-29 15:19
上千年的历史,是一份沉甸甸的东西,曾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可同样压抑着我们的人性,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缺少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党和领导人的思想不是文化,现代文娱界的东西更不是文化,战争和动乱中断了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现代中国社会的文明,只有在我们经历了种种物质世界的丑恶和野蛮发展后,才会自约慢慢形成,希望我们的文化现代化进程更快些!
作者: 何君十    时间: 08-10-3 07:29
原帖由 半百老头 于 08-9-29 14:19 发表

              听龙永图讲"排场"

   在大学讲堂上,龙永图曾说自己讨厌排场:开会,最讨厌书记致词、主任致词、代表致词,没完没了;喜欢“这是来自中国的龙永图,下面请他讲讲中国经济”,透着清爽。

   龙 ...


好帖!俺读得开心!花甲笨妈谢谢半百老头!!
作者: 再活500年    时间: 08-10-7 21:34
我们主要差在工资低,且95%以上不敢跟领导吭声。
作者: 远离颠倒梦想    时间: 08-10-7 23:18
差就差在,温良恭俭让 了。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8-12-1 15:29

                      在戴姆勒公司领笔

   我信步来到二楼行政部门的办公室,向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就已经仰起脸对我微笑的那位女同事问:“请问是徐小姐吗?是在这里领办公用品吗?”女同事站起来,说:“是的。”我将胸牌拿起,示意道:“生管部的刘浪,我来领一支笔。”

  徐小姐打开身后的柜子,拿出一支签字笔,在纸上试了一下,递给我说:“麻烦您在这里签个字。”随后她打开一本厚厚的登记册。我龙飞凤舞地签好字,刚要转身离去,徐小姐说:“刘先生,请您将日期写得清楚点。”我笑笑,又将落款日期重新描了下,然后开玩笑地说:“这个很重要吗?”徐小姐一脸正色地说:“当然很重要,因为从今天开始到两个月后,您才能到这里领第二支笔。”我有点好奇地问:“公司对员工领用这种廉价的签字笔也有规定?”“当然,两个月内,对您不再发放第二支笔。”徐小姐笑盈盈地说。“那如果我领用的这支笔坏了,写不出来怎么办?”“那您可以用坏的来这里换,没有坏的,你依然不能领用新的签字笔。”“那如果我的笔写完了呢?”“您可以拿用完的笔芯来换,但一个月内只可以换一支。”

  我吃惊不小,问道:“倘若我提前用完了怎么办?”“费用自理!”徐小姐果断地回答。我的内心一阵翻腾。走到门口,我有点不甘心,又返回来问徐小姐:“可是,假如我真的是因为工作将笔用完了呢?”徐小姐说:“那是不可能的,你们生管部门不是写字很多的部门,公司对每个部门用笔的情况都作过考量才制定了标准。”说到这儿,大家以为这肯定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吧?其实错了,这是总部位于德国的、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八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设在我国的一家分公司。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8-12-3 17:56
                    
                  法国总统萨科奇为什么能摸兵马俑?

   半年前,日本盲人朋友戴着手套亲密触摸国宝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照片一经曝光,立即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有关单位曾出面澄清说只是特例。如今看来,刚刚来到我国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当属这种特例之列,而且可能比日本盲人朋友更为“特例”,因为他在与兵马俑亲密接触时用不着戴手套。

   11月25日,法国新总统萨科齐来到了出访中国的第一站西安,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尽管新闻内容叙述不多,但从各大小报纸以及网络公布的照片来看,走进兵马俑坑的萨科齐用一只并未戴上手套的左手,触摸着一匹马俑的头部,丝毫不掩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其实,对于残疾人等“特殊游客”可触摸文物之举无须过多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世界知名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就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是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不过,如果按照这一规定,虽贵为国家总统,萨科齐大抵不大可能享受到这一特例待遇的。这也就是说,罗浮宫的特例仅仅是对文物功能的最大化,是人性化的折射,但绝非对权贵化的媚拜。

   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习惯于对权贵进行无原则媚拜的思维,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让领导高兴”“让领导满意”就成了最高原则,是否符合文物的保护原则往往就被抛在脑后。因为萨科齐贵为一国总统,就可以近距离触摸兵马俑,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对其的重视,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友好与热情。在我们这里,规则往往会因人的身份地位而改变。

   要想别人更尊重我们的文化,首先我们自己必须更加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别人热爱我们的文化,正是建立在我们自己热爱基础之上的。对外国政要关注我们的历史文化当然得大力欢迎,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提供方便,但在文化保护原则面前,没有必要向权贵低头,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文化观。


作者: 半百老头    时间: 09-1-10 11:08

                 养官过多,实际是一种罪恶
     
                 

  
                                                            王斋
  
  中国“官员”多到什么程度呢?最近看到一篇帖子,说中国1950年的官民比是1:600,2007年的官民比是1:26,50多年,多了27倍!
  
  帖子说,中国每百万美元的GDP供养39个公务员,日本每百万美元的GDP供养1.38个公务员,以此标准,中国“驴子”比日本多27倍!
  
  帖子还说,中国非但官民比独步天下,“官”“员”比更是举世无双。
  
  日本首都东京,人口1300万,GDP1.1万亿美元,但是东京只有“市领导”7人———1名市长,4名副市长,1名议长,1名副议长;
  
  世界经济首都美国纽约,人口1800万,GDP2.6万亿美元,但是只有“市领导”6人———1名市长,3名副市长,一名议长,一名副议长。
  
  而中国铁岭市,人口300万,GDP46亿美元,人口是东京的1/5、纽约的1/6,GDP是东京的千分之四、纽约的千分之1.8,但是“市领导”却有41名,是东京和纽约的6倍———市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常委11名,市政府市长1名、副市长9名、市长助理3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7名,政协主席1名,副主席8名。就是这个市政府还有20名处级副秘书长,平均每个市长配备了两个秘书长!
  
   中国新乡市,人口565万,GDP100亿美元,人口不到东京的一半、纽约的1/3,GDP是东京的千分之9、纽约的千分之4,但是市领导却是43名,同样比东京和纽约的市领导多6倍———市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常委11名,市政府市长1名、副市长8名、市长助理4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8名,政协主席1名,副主席9名。这个市政府还有16名处级的副秘书长!
  
  湖南小小的平江县,副县长多达十名;郑州市市政执法局,居然有29位“局领导”。看罢这样的消息,我们不得不感到惊奇,为什么中国要养这么多官,要养这么多员?
  
  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均在世界上属于非常低的国家,但我们却养着这么多官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按照常规的说法,我国每年的“三费”(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开支是1万个亿,这还不算工资、福利、住房等其它开支,如果我国的官员能够减掉一半,我想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就以一万个亿来说,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就可以得到将近8000块,要知道这8000元几乎就是一个农民工一年的工资。那么真的我国减少一半的公务员政府就无法运转了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绝对不影响运转。那么为什么我们喊了很多年公务员非但没有减少,而且年年增加。依我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精简机构的决心不大,触犯了一些食利者的既得利益。我们可以看看如今的公务员或者吃财政饭的公务人员,有几个老百姓的子弟,有多少的权利、利益被食禄者瓜分?
  
  食禄者不下决心精简机构,老百姓当然就没有办法。
  
  官员冗员过多,说到底是一种腐败,是一种罪恶,是社会的退步而不是进步。因为食禄者摄食的俸禄实际上是老百姓的利益,是劳动者的利益,是纳税人的利益,他们的人一多,分食公众的财产就愈多,留给老百姓的财产就愈少,而且由于他们的人口众,掌握的话语权也就多,老百姓的发言权就愈少,甚至被剥夺。从这些年我们为公务员买房、增加工资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老百姓反对,但最后人家想怎样就怎样,因为老百姓的话语权实际已经被剥夺。
  
  是该大力裁剪公务人员的时候了,不然老百姓真的负担不起了,国家也负担不起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官员过多,冗员过多是对人民的犯罪,是一种社会罪恶。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当公务员的竞争极激烈,可想而知:暮气沉重,创新力弱!


作者: 小娜    时间: 09-1-10 23:05
标题: 回复 27# 半百老头 的帖子

作者: 住家的鱼    时间: 10-1-4 15:04
其实现在的中国政府把以前朝代的毛病都吸收了,唯独好的没有继承。半百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担心的中国未来不久发生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一场运动也是极有可能的。就是那时候不知去向。真希望现在有人能找到出路。等到我们国家真的发展更好时会不会出现前段日子美国军区发生震惊世界的枪杀案 1# 半百老头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