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盖楼中…… [打印本页]

作者: 觉照    时间: 25-1-31 16:54
标题: 盖楼中……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2-9 12:23 编辑

治疗师十分清楚,解离患者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体,只是会拥有不同形式的自我主观体验,而且心理上伤痕累累。——《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p352
作者: 觉照    时间: 25-1-31 20:09
   研究表明,能够在治疗期间“新鲜的描述自己持续发生着的体验”的来访者,比起只是在谈论着ta们的问题和情绪的来访者,倾向于拥有更显著的正向治疗结果。——《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p5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3 18:27
有安全感的人更能够感知和承受痛苦情绪,而不用担心失去控制或不知所措。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25-2-3 18:36
我有个主意啊:我们可以在这里读《Oprah》,美国女脱口秀第一人,也是美国女首富

如果有时间有兴趣的话,我的微信:CharliezSong

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5 16:13
      在2010年10月,当彼得·莱文(PeterLevine)接受美国身体心理治疗协会终身成就奖时,他在台上推荐尤金·简德林为该奖项的下一位接受者,他提及了简德林对他的“躯体经验”(Somatic Experiencing)工作的重要贡献。——《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p2

作者: thail08    时间: 25-2-5 16:15
觉照 发表于 25-2-5 16:13
在2010年10月,当彼得·莱文(PeterLevine)接受美国身体心理治疗协会终身成就奖时,他在台上推荐尤金 ...

受教,
受益,受用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7 14:43
共情的力量就是处于病人的世界、病人的感受和觉知之中。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7 15:55
关系位于当代精神分析的前沿。——《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p12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8 13:02
聚焦取向体验疗法的创始人、芝加哥大学现象学博士和教授尤金·简德林( 1926年12月25日 – 2017年5月1日)说过,把心里话写下来就有疗愈的效果。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8 15:54
在聚焦中,治疗师支持来访者和情绪体验在一起,而不是成为那个体验。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9 12:27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2-9 13:17 编辑

今天是正月十二,天上飞过不少飞机。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9 15:51
简德林告诉人们聚焦要求人们以一种友好的态度对待浮现的内容。如果做不到这样,就对做不到也友好。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9 15:54
当代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简德林创立的聚焦取向的体验疗法,只是它还比较小众,很多人不知道。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1 10:43
照见五蕴皆空。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2 09:13
空就是爱情,爱情就是空。有些伴侣死去活来的爱,最后双双都会驾鹤仙逝。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8 08:12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2-18 08:17 编辑

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是需求,所以调节情绪可以从处理需求开始。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8 08:16
虽然我曾经的语文老师说鲁迅是中国唯一的特级作家,但我嫌他的文章太烈了,我还是喜欢汪曾祺的风格。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8 10:27
锻炼身体时我会应用盒式呼吸的原理,比如憋气的价值。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8 12:15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被爱的需要是人的天性。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8 18:10
即使这个人说的每个字和他们自己单独在房里的自言自语一模一样,但跟你说就是不一样。它就是个不同的生命过程。这就是改变的可能性存在的地方” 。(Gendlin 2005年3月)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18 18:42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2-18 18:44 编辑

下文作者:尤金・简德林
【人的临在至高无上】
我想从我不得不说的最重要的事情开始:与另一个人工作至关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去临在。而这是幸运的,因为如果我们必须变得聪明,或善良,或成熟,或明智,那我们可能会有麻烦。但是,重要的不是那些。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在一起,认识到另一个人里面是另一个生命。即使那是一只猫或一只鸟,如果你想帮助一只受伤的小鸟,你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有个谁在它里头,你必须等待那个“人”(person),里头那个生命,来和你接触。在我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事。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20 09:37
李老师在课前邀请大家做的在场中有深呼吸,我对此表示赞赏。我偷偷的想,呼吸的样式与心情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它们是同时被体验到的。紧张、焦虑时呼吸是又短又浅的,深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紧张、焦虑的心态。同理,当出现抑郁、恐惧、愤怒、内疚、羞耻等负面情绪时也不会是深呼吸,做深呼吸也会改善之。平时我会多做深呼吸,用来调节心态。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22 18:35
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25 10:58
现 在 , 网 络 上 有 很 多 关 于 抑 郁 症 的 信 息 , 你 可 以 从 走 出 抑 郁
www.beyondblue.org.au ) 和 充 分 享 受 生 活
www.livinglifetothefull.com)这两个网站阅读更多信息。


作者: 觉照    时间: 25-2-26 10:38
呼吸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平时我们都是无意识的呼吸。紧张、焦虑时的无意识呼吸又浅又快,会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因此这时做做深呼吸是有益的。正念呼吸是有意识的觉察呼吸的自然出入,是有益的。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2 18:24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3-2 18:26 编辑

Kirtner (1958) 发现,如果他们(来访者)的第一次访谈表现出很少的内在注意力,则可以预测个人在治疗中会失败。
作者: 抑郁若水    时间: 25-3-2 19:06
觉照 发表于 25-2-8 15:54
在聚焦中,治疗师支持来访者和情绪体验在一起,而不是成为那个体验。

需要先锻炼出承载的空间,还有临场觉察的能力。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3 09:04
如果一天抑郁10小时,那就把10小时分成10个1小时,再把每个1小时分成60个1分钟,再把每1分钟分成60秒,再把每1秒分成很多个当下。每一个当下很快会过去,从而每一天也不难过去。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4 09:09
觉照 发表于 25-3-2 18:24
Kirtner (1958) 发现,如果他们(来访者)的第一次访谈表现出很少的内在注意力,则可以预测个人在治疗中会 ...

内在注意力注意到的意识流可以包括情绪,可以从情绪出发,也可以引起情绪,但它本身不是单一的情绪,它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15 16:57
      人格变化就是通过你的回应带来的推进我的具体的体验过程的不同。为了做我自己,相应于我自己的回应无法推进我的感觉的程度,我需要你的回应。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在这些方面,只有和你在一起时,我才是“真正的我自己”。——尤金·简德林《人格变化的一个理论》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16 11:31
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停止数秒。重复练习。这可以避免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的症状。这样会更舒服。要活学活用。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17 13:43
对内在的自我友善,慈悲,尊重,欢迎,温柔,坚韧,允许……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18 13:08
拥抱内心脆弱、不安、无助的自己,也对她友善,允许,慈悲,尊重,欢迎,温柔……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18 13:09
对失眠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害怕与对抗睡不着自然不好,可以允许当下没睡着以及耐心的等待自然的入眠。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18 14:24
对自己的感觉友好一点,不去排斥、对抗它,和它在一起,愿意看见ta,感觉ta、陪伴ta。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21 10:42
申荷永在《荣格与分析心理学》中提到无意识是有生命力的,这与身体是无意识以及身体是有生命力的观点是一致的。后者的说法来自尤金·简德林的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24 11:42
早上我出去锻炼了1小时左右,呼吸方法是吸气2次或数次,然后呼气1次。休息时也这么呼吸。感觉比较轻松。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27 16:12
   过度呼吸,也就是呼吸太多。这里指的太多,包括了呼吸太快、太大口、用嘴巴呼吸,让呼吸进出的空气流量过高,
而让二氧化碳大量流失。这导致组织更难取得氧气,也让血管变得紧缩。——《呼吸,为了疗愈:全新的呼吸科学与医学》



作者: 觉照    时间: 25-3-31 15:11
我尽量经常做做符合觉照特色的盒式呼吸,要求不严,比较灵活。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2 09:51
正念是以接受的态度对当下体验的觉察。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3 06:59
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源于逃避体验。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4 06:03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4-4 06:04 编辑

简德林、罗杰斯团队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询能否起效主要取决于来访者的内在行为、与自己的体验的关系,第二重要的因素是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而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取向显得不太重要。参考文献:尤金·简德林《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4 12:28
在接触感觉的过程中内容会变化下去。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5 17:30
当我们说话和互动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以及我的活法都会受到你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以及你每一个面部表情和态度的极大影响。——尤金·简德林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5 17:51
治疗师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花费他们的努力去“挖掘”来访者,以找到为什么他现在是并且不得不是他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而不是在此刻提供一种创造出他的变化的具体的体验过程。——尤金·简德林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6 13:20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4-6 13:22 编辑

     解决方案不在过去,也不仅在一个人内在,而是在对各种选择完全开
放的生的过程中。——尤金·简德林《体验过程疗法》


作者: 觉照    时间: 25-4-7 13:32
    在心理治疗领域,“自下而上”(Bottom-Up)是一种与“自上而下”(Top-Down)相对的治疗路径,它强调从身体感知和生理反应入手,逐步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这种方式的核心理念是:创伤不仅存储在记忆和思维中,更深刻烙印在身体的神经系统和生理反应中。

作者: 觉照    时间: 6 天前
活在当下意味着离开时间,而思维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所以活在当下也意味着离开思维。思维可以是很有用的,但它经常表现为没用的杂念,所以活在当下显得很有意义。

作者: 觉照    时间: 5 天前
觉照 发表于 25-4-9 10:29
活在当下意味着离开时间,而思维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所以活在当下也意味着离开思维。思维可以是很有用的,但 ...

哲学家康德经常没有活在当下,天天会在康德小道上散步,悟出了很多哲理。

作者: 觉照    时间: 5 天前
支持来访者的内在过程在其自然方向上流淌下去是避免死胡同讨论的最简单方法。一个治疗师必须知道,治疗师只需一边正确理解来访者所表达的东西的意感(sense),一边跟随着来访者,就会成为对来访者非常大的帮助。当这一点实现时,来访者的身体性感觉的效果就是在来访者内在的“共鸣 (resonating) ”。
(简德林,《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


作者: 觉照    时间: 5 天前
第二种使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与上述体验过程更为相符,也更加符合弗洛伊德的意图。在这种使用中,病人会自由联想,直到他遇到一个阻滞(block)。病人相当具体地感觉到这个阻滞,但却无法解释它是什么。于是,分析师将他的解释直接指向患者对当下感觉到的阻滞的具体的、体验性的意感。——(简德林,
体验性回应,1968




作者: 觉照    时间: 5 天前
在治疗师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之后,紧接着就是有没有体验过程效果的瞬间。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这个人是否同意治疗师的主张。问题是治疗师或来访者说的话是否触及到来访者当下具体感觉到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么刚才说的话就不对。(简德林,FOT,p.9-10)



作者: 觉照    时间: 4 天前
对于我们来说,不放过活着的身体暗含着生命过程下一个点的事实是至关重要的。(简德林,《过程模型》,p34-35)

作者: 觉照    时间: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4-11 15:50 编辑

…………更确切地说,个人是在具体地指向他内在瞬间瞬间的体验过程…………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