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神经症患者的“三毒” [打印本页]
作者: zqhbzx 时间: 16-10-16 21:39
标题: 神经症患者的“三毒”
神经症患者的“三毒”
包祖晓
神经症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禅学致力于清静无碍的觉悟状态,觉者对世界的感知是如实的,没有先入之见的,没有扭曲的。但是处于无明的状态时,我们的反应是不现实的,会执着于“自我”和“永恒”,进而导致痴、贪、嗔三毒。可以说,从禅学角度看,所有神经症的心理痛苦都跟痴、贪、嗔有关。
1、痴
痴又称愚痴,是指真如本性被迷,不明事理实相,从而抓住某种僵化的观点、偏见或是迷惑,一厢情愿的认为事物会往自己所设想的方向发展,与不合理的信念有关。就根本层面来看,愚痴者将觉性基本的开放体验曲解为一种固有的二元对立“自”与“他”。
一旦我们认定自己是单一且独立存在的“自我”,我们就会将“非自我”的一切视为“他”。“他”可以是任何事物,如桌子、苹果、他人,甚至是这个“自我”正在想或正在感受的事物,因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变成了陌生人。当我们习惯了分别“自”与“他”之后,我们就会把自己囚禁在二元对立的感知方式中,在“自我”与“外在世界”之间画出概念性的分界线。这个“外界”看起来非常广阔,让我们禁不住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脆弱,我们也因此把他人和物质视为快乐或不快乐的可能来源。
下面以“失眠”为例说明神经症者的“愚痴”。有时候,由于我们过于关注第二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于是整夜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我们担心,如果夜里睡不着觉,明天将会很疲倦,不能做到最好。结果是,我们越担心,就越睡不着。但如果我们停止了考虑明天,而只是躺在床上,随顺呼吸,真正享受休息的时光。那么,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温暖的毛毯之下的安宁与快乐,而且将会轻松自然地进入梦乡,这种睡眠对第二天取得成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2、贪
贪又称为贪着,是由于过于依附于事物,内心害怕与之分离,从而表现出不知足,没有节制,没有界限,自认为好的东西都想占为己有,与内心缺乏安全感有关。
从某种角度看,贪着与上瘾是一样的,是对外物或经验的一种强迫性依赖,以便制造出一种“完满”的假相。不幸的是,就如同所有的上瘾症状一样,贪着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愈演愈烈,纵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人、事、物,但我们所经历的“满足感”是不会长久的。无论今天、这个月或今年,让我们快乐的任何“人、事、物”也都注定会改变。从神学角度看,“改变”是相对实相中唯一不变的事实。
佛陀曾将贪着比喻为饮用海洋中的咸水,喝得越多就越口喝。佛陀也时常将贪着比喻成一个充满许多颜色的池塘,人们对欲望的贪爱就像存在于心湖中不同程度的色彩,会遮蔽住心灵的光明。导致我们只看见欲望,只知道如何满足我们的贪爱,却失去了了解自我的能力。结果,我们不仅越来越依赖外境,也强化了“依赖外境给予我们快乐”的这种模式的制约。
许多人都以为,如果能够获得意外的好运,比如说买彩票中了500万就会快乐无比。真的如此吗?由菲力普·布林曼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新近中奖的人并没有比“未经历暴发户兴奋感的对照组”更快乐。中奖的人说,在最初的兴奋激动消退之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如跟朋友聊天、得到赞美,或只是看看杂志的乐趣,跟不曾经历这样重大变化的人比起来,反而相对减少了。
神经症者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的强迫行为即是一种贪着。其它如各种成瘾症、依赖性人格、完美主义人格也是一种贪着。
3、嗔
嗔,又称嗔恚,是指对违背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与自卑、恐惧等心理有关。
人们在某种情况之下受到伤害就会产生愤怒,一旦愤怒生起,就会伴随着痛苦和不理智的反应,这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受苦的根源。除非我们能够了解,否则我们就没有能力去改变。不是每个愤怒之人都能够令他人痛苦,有些人只能够使自己更为痛苦。他们忍气吞声,压抑住恼恨,只能够在心里生闷气。结果所有的怨恨、烦恼和愤怒都转化成身体疾病。因此,佛陀将愤怒比喻成徒手拿取火红的煤炭,想要丢向令他动怒的人。那谁会先受伤呢?当然是生气的这位了。
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看,我们生气时,肾上腺素在你体内会汹涌澎湃,让你心跳加速、肌肉紧绷,肺叶像鼓风机一样疯狂起伏。这会导致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忧郁、焦虑、强迫、失眠、消化不良、甲状腺与肾上腺机能失常、高血压,甚至高胆固醇等。
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认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其实是基于心理建构的意象,反而“理所当然地”责怪他人、外在事物或情境造成了自己的痛苦。当有人表现得像是要妨碍你得到你想要的事物时,你就开始认为他们很不可信赖或不安好心眼,然后就会想尽办法避开他们,或对他们进行反击。在愤怒的操控下,你会把所有的人、事、物都视为敌人,结果导致你的内在和外在世界愈来愈狭小;你对自己失去信心,进一步强化内在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需要注意的是,贪、嗔、痴三毒之害又以“贪”为首,正如摩莱里所说:“宇宙中的唯一恶习就是贪欲。所有其他恶习,不管怎么称呼它们,都只不过是这种恶习的变种或不同表现而已。”
[按]如果您需了解更多关于“禅疗”知识,请阅读本人所著的《唤醒自愈力》《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