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汇聚几个好友的帖子(欢迎大家交流,非诚勿扰,请仔细阅读下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07
标题: 汇聚几个好友的帖子(欢迎大家交流,非诚勿扰,请仔细阅读下文)
是谁浇灭了中国人的创作热情
文/阿馨

中国自古便盛产毒人小人,不管你在哪个圈子、哪个行业,干得好与不好,挣得多与不多,你总要受到“低档人”的滋扰,即便你一个人关起门来读书写博,也会有苍蝇溜进来趴你食物上吐上一口。
我在博客写文章已经好多年头了,我在这里只发自己的原创文字、自己的真切感悟,不会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任何商业组织的标准,然而在这个过程里,总免不了有一些低等毒人为了卑劣的个人目的而到他人博客里恶意中伤。这种评论最毒最常见的我一共归纳出了两类,一类是为了提升自己博客或个人网络空间的人气,便专门到他人博客里散布造谣污蔑的言论,比如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刻意去做伪证,上来就红口白牙地乱咬:“哎哟,你这文章怎么跟我写的那篇一样啊,看,错别字都一样”,这样一些气愤的读者,一些开始质疑的人就会忍不住点他的博客,翻找浏览,看看是否有发表时间比我更早的同等文章。但是大伙在翻找的时候便等于也在浏览他的网站,如果看到有趣的题目,说不准还会点进去读,这样一来,这帮毒人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就算你把他的博客从头翻到尾(正合其意),也不可能见到发表时间早于原创作者的文章。毕竟假的就是假的。如果大伙以后在哪个作者的博客或者文学网站里看到这样的留言,一定要有自己的常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分辨力,不要为这种毒到极点的毒贼做棋子奴仆,任之欺骗利用。一个作者,文章之强在于其思想,不是你一句卑劣毒话就能抢过来占为己有的,如果真的对峙公堂,这种人恐怕连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都说不出,就更不要问从哪得的灵感,主要分几大部,有没有最初手稿什么的了。
另外再一类评论就是那些消极负面的贬低性言论。一般发这种评论的人都是那种一知半解的低人,自己自以为懂了一点,便忍不住拿着浅薄的学识到他人文章里颐指气使地吹毛求疵、班门弄斧。此前有个低人就在我题目叫《网骂和炫耀有罪么》的文章里品头论足,写了一大段刻薄评论,说这不好那不好,最后总结一看,他指的“不好”主要就是两点,第一,字多;第二,说网骂和炫耀是时代的转型,说我写这文章批判网骂和炫耀就是看不清这种时代的转型。所以看完这种所谓的评论,我连脏字都是不愿回的,就好像韩寒曾遇到过的一个对他的文章大加指责的低人:这人不知得了什么毛病,不论在韩博客里看到什么都要劈头盖脸地诟骂一番。最后韩实在不解,就点开他的博客看了一眼,发现那人博客第一篇文章就是《(某某女,怎样怎样),我想把她的内裤脱下来当帽子戴》。与此相似的,还有个曾在微博里骂我的,我点开他的微博,看到他给某人写的一条最新评论是“你一年连5000万都赚不了,亏你还是搞过金融的呢”。这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其实早就被这个社会逼疯了,心胸狭隘得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生理极限,以至变得崩溃扭曲,所以看什么都不入法眼,看什么都怨天尤人,就如同韩寒在采访里所说过的,有些人不管你怎样他都是有意见的,你说他不对,他骂你,你说他对,他也骂你,你写篇文章赞美他,他还骂你,不知怎么着才好。
目前低人的数量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环境也是这样的。处在这个环境里,不管是谁,只要过得稍微好一点,那些恶毒低人便会忍不住跳出来像只被侵犯了领地的大猩猩一样朝你咆哮甩屎。一只猩猩朝你甩屎,而你身为一个人类,自尊却妨碍你无法以甩屎还击,所以你只能忍气吞声,把心里憋满无可奈何的臭气和毒血。人憋得久了,憋得无以复加了,健康便要遭其影响,甚至生命也要受之威胁。因此我们过去有许多才人和善良的人都被这种小人毒人害死了,包括一些最后自杀的人,我认为十之八九也是受了这种环境的连累。比如上世纪的青年诗人、一九八九年于山海关卧轨的海子。
据海子生前的好友西川描述,海子是个简单、纯洁、敏感又倔强的人。人们可以从海子的诗歌里读出他的刚强和偏执,同时也可以读到他的淳朴和善良。在我的理解里,我认为海子也许是那种极度谦卑温善的人,温善到无法做到伤害别人,温善到甚至有些自卑和仁懦。
据西川回忆说,有一次海子鼓足勇气跟一个饭馆老板说,老板,如果我在你的店里朗诵我写的诗,你能不能给我酒喝?结果老板不屑地朝他撇了撇嘴说,我可以给你喝酒,但请你别在我的店里念诗。还有一次,一个邮递员给海子送信,因为海子的信很多,所以邮递员给海子递信时,都会快速地一张一张地抽,一张一张核对上面的名字,然后嘴里同时说道“海子、海子、海子……”但是后来不知何故——据我个人猜测,也许是海子对这种“下层人”说话比较客气礼貌,但这种人所理解到的不是“人家对我很尊重”,而是“他这人很好欺负”(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这邮递员念着念着忽然嬉皮笑脸地改口道,“孙子、孙子、孙子……”试问一个人究竟要低劣成什么样,不可救药到什么地步才会干出这等混账透顶的行为?但当时海子并不与这种人计较,因为那人是笑着骂的,所以海子也仅把这种事当成了开玩笑。只是旁边的好友骆一禾听着不干了,指着那人鼻子大肆发作了一番。可是这还不算,更毒害一个人灵魂的是,海子曾把自己的诗歌打印出来寄给朋友们,结果却被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拿过来大抄特抄,并且一篇接一篇地在杂志上发表。因为海子那会没有名气,这些诗歌就连海子自己都发表不了,面对那样的环境,他就算写出惊天的超A级诗稿,也不可能跟名人的F级烂稿相提并论,何况A级稿被A级名气的人抄了去,所以当时更是没多少人相信这些诗其实是海子原创的。后来这个著名诗人还想编一本诗集,欲邀海子他们去,结果被海子及其两个好友西川、骆一禾愤然拒绝了。
看过海子的事,或许我们也能隐隐感悟到,这天底下之所以有这么多丑恶的事,跟人性的阴暗面是分不开的,即便在海子的那个淳朴时代也是如此。对一个社会来说,不论在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国家,其必定存在着不计其数的文化低、教养低、思想水平低的人,如果说才者,能够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标志,那么不计其数的低人也会成为同个时期的病毒。病毒总是要靠良药来扼制的,一个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往往也并非因为这个地方的低人少,而是它的药方奏效。就拿我们常见的老人假摔讹钱的问题来作比,我们的社会,目前对这类现象批判得不可谓不严厉,但为何这种事就是止不住、除不尽呢?就因为我们对这种“道德又不能当饭吃,有钱才是硬道理”的人没有足够的“限制”。对这种人没有足够的限制,他们就会把这种事当成一种生意做,当做一种便宜占,觉得如果讹诈成功,自己会小发一笔,即便被不幸识破,有关部门也不会对他们做任何处罚。所以像这种既没风险,又没成本的缺德事,很多缺德人都是怀着一种贪小心理,认为“不讹一下就亏了,反正又‘不犯法’”。
在讲到体制的问题时,有些人总喜欢说,这种情况也只有中国才会出现,美国就不会。但为什么美国不会,我们来看看美国是怎么处置碰瓷儿问题的。在美国,如果某人(不管是不是老年人)被查明有假摔诬陷的行为,根据美国以牙还牙的法律特色,首先都会查这个人最初想跟受害者讹多少,一般你讹多少,最后你就要向被害人赔偿多少。或许这也是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种实践形态了。另外除了赔款,在这之后你还要接受“劳动教育”,到社会里去做够一定时间的无偿服务,亦即你欠了社会的,给社会添了麻烦,你也要适时适量地还给社会,以达成中国人所谓的“阴阳平衡”。
因此说,像这样的体制就是一套健康向上的体制。一套保护善意、保护公正的体制。一个社会如果拥有好的体制,往往也会接二连三地催生出许多有利于良性发展的元素。像他们的私人律师系统就是这样的。在我们国内,如果你遭到诬赖、污蔑,或者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袭、剽窃,可能你感受到的更多是怕麻烦,怕花钱,不愿走司法程序,或者告一状下来成本太大,觉得得不偿失,到头来也只能自己干吃亏,生闷气,甚或干脆私下解决,找人揍对方一顿。但在体制更健全的美国遇到这等事,一个最常见的实际情况就是,即便你自己不想告,你的律师也会天天追在你后面怂恿你告,因为律师也想挣钱,也想积累自己的名声,像这种肯定能赢,又能体现自己弘扬社会公正的案子,又有哪个做律师的不愿为你惩凶除恶、打抱不平呢?
故由此看,跟美国相比,在制度改革上恐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不光要细化法律、施行网络实名制、切实地加强法律的监察力度和监管效率、简化诉讼(包括投诉)流程等,还要加大法律宣传,加深百姓的法律意识,让人们认清违法的害处与后果,从而尽可能地遏制人性中的毒恶,不给低人、小人可乘之机。从我们的中国历史来看,文学作品的兴衰往往映射着一个社会的整体文明,如果说一个社会不能讲人权,讲公平,百姓没有健康干净的创作土壤,我们又该拿什么播种健康饱满的精神食粮?没有我们国人亲手种下的本土食粮,我们又该如何“养活”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何“养育”我们芸芸子民的华夏之魂?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09
楚辞杂谈——江离辟芷,秋兰为佩。
翠星石

活动题目

       看到这个活动题目,自然想到屈子。虽然这两句在《离骚》中并不算多起眼,楚辞里的香草极多,好在兰的喻意古今未变,而现代汉语中已经难见江离辟芷了。老实说看我知道这句话在楚辞中的含义,却很难有思路以此为题来写文章。楚辞里的香草是逝去的古人的浪漫,对于城市里长大又不熟悉这些植物的现代人来说,各种香草的种类再多,除了知道它们都是香草,都喻志洁行廉外,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现代人来说,欣赏楚辞,最能共鸣的应该其中抒情的句子,而铺排的各种香草却显得隔膜了。

我与楚辞

       说完题目,就略谈一下我的楚辞阅读史。自然极小的时候就知道端午节和屈子,不过年幼时是无法理解国家衰落,被放逐,以及自沉,单单觉得屈原很奇怪,无法理解吧。在课本里第一次领略楚辞的美,是初中时学的《山鬼》,其中的譬喻,排比,叠字,写荆楚大地茂密幽暗的森林以及山鬼对君子的思念之情都足以动人。后来高中时,课本选了《离骚》一开始的部分,忘记是选读还是语文读本,节选了《湘君》、《湘夫人》、《涉江》,选了完整的《国殇》。此时我极敬佩屈子。诗经仍然显得古朴稚拙,而楚辞极为成熟,屈子在描写,譬喻,诗歌节奏,主题立意上均有突破,作为诗人的屈子兼有李白的浪漫幻想与杜甫的忧国伤时,可谓兼美。

       进一步接触楚辞,却到了本科毕业将近的时候。当时,一个人在图书馆,翻阅楚辞选注之类的普及本,吃力的凭着注释一点点阅读《离骚》时,才真的被屈子的崇高灵魂所打动。《离骚》必须完整阅读,任何节选,摘录,名句,与一点点阅读下去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听两千多年前的屈子讲述着他的出身,他的内美修能,而楚王竟背弃他,听信群小的谗言,不用美政,他所培养的人才也败坏了,不能容于时,不忍为浊世所污,宁效彭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临近毕业时的心境,当时的我被屈子的不幸遭遇和崇高美德所打动,在图书馆竟不管其他,痛哭起来。虽然之前读过无数次“虽九死其犹未悔”,但完整阅读《离骚》的感受与摘句是截然不同的。那时也曾发愿,每到端午,必读楚辞以纪念屈子,然而多年来,俗务缠身,竟未能在每年端午时阅读楚辞,不过想起屈子,仍会回想起那日的图书馆,那时的悲痛,那时的泪水……

楚辞与中外文学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巨大。西汉初期的韵文主要是楚歌,之后的乐府五言也多有借鉴,像“哀哉生别离,乐哉新相知”就是直接化用“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说过,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在诗经之上。上文也提到屈子兼有李杜之美,考虑到屈子时代久远而前无古人,其对中国文学的开创性贡献甚至在李杜之上。楚辞中的南方香草,茂密幽暗的森林,已经久被人忘却的上古信仰,难考的古史,瑰丽的神话世界,与苦闷的现实,越过两千年仍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文学爱好者,在楚辞永恒的美面前,难字,古语,方言之类的障碍都不算什么。楚辞是中国文学的巅峰,同时又是千古诗人继续像真理一般的诗歌巅峰前行的引路者。

       楚辞与日本文学同样关系密切。昔日中国文学,即汉诗文事实上是东亚通行的文学语言,即使日韩越南等国的国民使用本国语文创作文学作品时,中国文学仍是经典一般被广泛引用借鉴的。譬如紫式部笔下的源氏在被放逐时自比屈子,而现代日本右翼创作的昭和维新之歌也是大量引用楚辞中的国殇来写卫国之情。

       在未受华夏文明影响的国度,也有一些文学作品让人想起楚辞。常拿来对比的一是《旧约》中的耶利米。耶利米见到犹大人背弃与上帝之约,上帝的惩罚将至,预见到亡国之日举国遭难的惨烈,其人常常痛哭,被称作流泪的先知,却有些像屈子。然而屈子爱君主,而先知并不爱君主,对于先知来说,耶利米书所强调的道德观念即必须拜一神,与屈子截然不同,屈子要的强盛的地上的楚国,而先知所重视的是信仰是否专一。也有拿楚辞和《神曲》对比的,都有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一般的气质,不过神曲秩序井然,毕竟是神的喜剧,与悲痛绝望的楚辞基调更不相同。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倒是觉得《李尔王》更神似。昏庸的李尔王类似于楚怀王,而考狄利娅与屈子一样,不能为了名利而违背信念。之后疯掉却真正清醒的李尔王,杂花乱饰其上,哀叹尘世的不公,那种普天同悲很像楚辞。当然《李尔王》只有现实中的描写,没有瑰丽的神话。在我看来,屈子在世界文学中,比起第一流的大作家毫不逊色。

楚辞的学术著作

       说了不少离骚,九歌,也略谈谈《天问》,虽说《天问》几乎是天书,原不是我能谈的。关于天问的主旨,几千年来学者有各种说法。我推荐一本当代学者的专著,常森先生的《屈原及其诗歌研究》。此书说屈子其实是以怀疑的观念看待上古信仰的,而将神话传说视作审美对象。虽然以我的水平无从判断此说是否为真,但如果为真,则屈子与现代人又何其相似!我们并不相信神秘离奇的神话传说,对缺乏证据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然而热衷于阅读幻想小说和幻想题材的影视作品。我未曾见过常森先生,只在网上见过常森先生指导后学,答疑解惑,其人学问渊博却极谦和,毫无架子,其文逻辑缜密且感情真挚,虽然是高难度学术文章,却不枯燥。当然《天问》极难解,解读《天问》的书也并不好读。今年端午时我在长途大客上抱着手机阅读此书,真的感到脑力不足,且葡萄糖消耗极快,没多久就有点低血糖一样。读此书推荐配好茶点^_^

       长文琐碎,屈子在我心中如神圣一般,自己才疏学浅,文笔拙劣,本不能谈屈子,然而为活动也硬谈些屈子,本也力不从心。
       作为中国人,可以直接阅读楚辞,进入屈子的世界,也不枉活一世,而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论坛原创版的活动也有更多人参与。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13
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黄耀东

  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空前绝后的一人。可是提起曹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其实,撇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曾经近两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这位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迥然不同。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经历了由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到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从南北朝刘宋年间的裴松之《三国演义》注解,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三国志评话》,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迂回曲折的过程,而小说中的著名主人公之一曹操的为人和历史地位也随着小说的不断演变而几荣几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以历史上的曹操为蓝本,但很多方面由于文学典型的需要和思想倾向的原因,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上的曹操仍然迥然不同。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奸诈多疑的典型形象。作者对他的击败吕布、扫荡袁绍、统一北方等历史功绩给予中肯的评价,书中第十八回引用郭嘉纵论曹操优于袁绍的十个方面,也都符合历史的真实,充分体现了历史小说“七实三虚”的严肃性。但出于文学形象刻画的需要和曹操形象的大致影响,小说里的曹操给人留下的终究还是敌对和可恶的印象。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典型,作者独具匠心地通过借黄祖之手杀害曾帮助自己解粮草之危、韬略满腹又恃才傲物的扬修的举动揭露他的奸诈和卑劣行径;通过描写曹操的梦中杀人以防随时的不测来表现其生性多疑、欺诈;通过借督粮官之首以平众怒定民心来渲染曹操的诡诈和残忍。特别通过描写其杀害故人吕伯奢一家,然后竟声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心性刻画其忘恩负义和残忍无情。

  作者还通过曹魏集团的内部关系来刻画曹操对人才的迫害。文中的曹操为了罗致人才,往往不惜利诱和胁迫;对于已经到手的人才,又大抵充满猜疑和欺诈。一些谋士对曹操事业的发展殚精竭力,屡建奇功,可当他们对曹操的愿望有所忤逆时,曹操便“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不久或赐死或借他人之手杀害。似此宅心,小说中多所描绘。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

  史书里的曹操:叱咤风云胸怀天下

  历史上未经过加工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关历史记载,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4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他不畏权贵豪强,对违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动,豪强敛迹。在济南相任上,他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拆毁祠堂,禁绝祭祀,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迁都许昌后,曹操立即招募流亡农民,利用荒地屯田,后来又让军士屯田。曹操还大修水利,推广稻种,使中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公元184年,曹操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不久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人京后,逃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和生灵涂炭的局面。虽不能与秦皇汉武相比,可是能统一大半个中国,让百姓过上休养生息的生活,曹操是功不可没的。千百年来,曹操因为不是“正统”的原因而被骂为奸臣,可是,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既然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我们尚不敢确论。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刃击杀数人。”《武帝纪》注引《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从几个注引可以看出,曹操杀死故人成皋吕伯奢一家确有其事,但杀人起因如何,且吕伯奢本人是否死于曹操之手,历史上众说纷纭,至今还莫衷一是。根据《魏书》的说法,曹操杀人系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曹操为了生存而亡命天涯,逃命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果真的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曹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况且,《三国志·武帝纪》及其他史料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曹操杀害吕伯奢。《魏书》所说之事原本是一桩疑案,吕伯奢一家到底为何而死尚且是个疑问,而吕伯奢好像根本就没被杀。可这段历史疑案到了罗贯中的手里,为了表现曹操狡诈多疑、忘恩负义、嗜杀成性,不但变成了吕家上下好心好意招待曹操,却被曹操杀害,还非要让吕伯奢也成了曹操的刀下鬼,临了还来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

  至于小斛分粮之事,原见《三国志·曹瞒传》:“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日:‘如何?’主者日:‘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日:‘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日:‘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日:‘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原本是管粮官自己出的馊主意,但在罗贯中笔下,为了说明曹操诡诈阴险,作者又让曹操演出了暗中主动命令管粮官王后用小斛发军粮,然后又“借”王后的头来稳定军心的丑剧。

  再如战马超,原本历史上这一仗,曹操打得酣畅淋漓,大获全胜,但在罗贯中笔下,曹操被追赶得狼狈不堪。罗贯中在这里用“割须弃袍”的仓皇逃窜来戏弄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操。小说第五十八回是这样写的:“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到最后罗贯中还用了一首所谓的后人诗来羞辱曹操。“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让曹操丑态百出,更是有悖于史料。

  曹操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他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诗文里的曹操:忧国忧民才华横溢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不但有经天纬地之才和一统天下的大志,而且有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反映曹操这方面思想的代表作该推其《蒿里行》和《让县自明本志令》中。

  《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战争的直接受害者是老百姓,作者在诗里痛心疾首地抒发了军阀各怀异心,争权夺利的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再现了一幅幅战中和战后悲惨的画面和对百姓苦难催人泪下的同情。最后的“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使本诗更具思想深度。

  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曹操的审美情趣和一般文人不同。本诗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作者悲凉慷慨的感情。

  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话大胆,辞锋爽利,一扫汉代儒生的文章动辄援引经义、迂远空阔的习气。《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其生平之志,略无掩饰做作之笔。文中自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虽是实情,然非他人所敢言。

  《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这时曹操已经统一了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政权逐渐巩固,在这种时候,有人说他将要“篡权”自立,也是很自然的。为了表明自己并无异心,曹操在文章里真诚地叙述了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不同愿望:起初只想作好郡守,以建立名誉;后逢世乱,又想隐居读书射猎,谢绝交游;被征为典军校尉,又想为国家建立功业,博取封侯,死后能在墓碑上题上“征西将军”的衔名;兴兵讨伐董卓,招募兵士时常常自我克制,不欲多招,以防“兵多气盛”,“更为祸始”。及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的时候,依然效忠汉室,并无不逊之志。文章历引齐桓、晋文“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这些“以大事小”的例子,以齐桓、晋文和周公自励自况,情感真挚。文中历叙古人行事,写乐毅不忍图燕,蒙恬自知必死而守义,都非常动人。特别是当他写到愿让三子接受恩封以为“外援”一段,紧接着即写“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等史事,对比之下,自己感到十分惭愧,表示“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的内疚之情,很自然地把文章归到“让县”这个本题,使人不感觉到“让县”的虚伪。设身处地去想,在当时天下三分,各地军阀尚蠢蠢欲动的情况下,能镇住北方的实权人物除了曹操还有谁?曹操的不让贤除了巩固自己实权的一点个人因素外,实在是从国家的安危考虑的。况且,曹操虽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但并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他说:“天命若对我开眼,我就做周文王”。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虽仍为汉臣,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篡汉自立。《三国志》里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处于高位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

  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退回北方,决计选拔人才,励精图治。在用人方面他不重个人的门第出身,而是唯才是举。曹操最重用有“治国用兵之术”之人,其次重用文人。文官郭嘉、满宠等,武官张辽、徐晃、于禁等都为曹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著名的“建安七子”与才女蔡文姬都是曹操的幕僚。

  《短歌行》是曹操渴慕贤才的代表作。诗歌的主题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影响,实现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打击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情味深长地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青青”二句原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完整的章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极为巧妙。作者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史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却因为“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达到更好的渲染感情的效果。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辑有《曹操集》。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夏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诗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细,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感情往往悲凉慷慨,跌宕起伏,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歌辞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结论: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才、功、过、善、恶、作用、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气数。不难发现,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曹操是大不一样的,曹操的胸才大略和历史功绩不言自明。经过冷静的客观思索之后,我们应该给蒙冤近两千年的曹操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昭雪。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14
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朱自清,字佩弦,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每次捧卷都被他文字中富有诗意的画面吸引,文字外洋溢的真情打动。
         他的散文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传神。
         与上述绚丽和浓艳风格不同的是朱自清还有另一种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画面。文中用平易的文字刻画出父亲爬上站台的细节,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惨淡的处境和对父亲深深地歉疚。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我早在十几年前就曾经读过,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仔细品味时,却又无法真切的明了其中的滋味。多年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淘洗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里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倏尔似有所悟,才渐渐体会到这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在淡淡的愁思里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回答会有很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茫茫然然,正如《匆匆》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旅途,这一站起点是生,这一站的终点便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对生的无知,最终导致了对死的恐惧。我们活的时候,争名夺利,无休无止,我们的欲望大的可怕,我们总是看
见自己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己拥有的;我们总是追名逐利,可是却不知道休养生息。
         《匆匆》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前总是似懂非懂,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日子竟是从我们的手中溜走的。不错,仔细回想一下过去,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去聊天,我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却是宝贵的时光。多么可怕,为什么当时我竟全无所知?!时间不知不觉从我的手中溜走,不知不觉的溜走。。。。现在我该怎么办?开始珍惜时间吧!不让美好的青春在匆匆中虚掷。
         我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更钦佩先生的人格,1948年,国民党节节溃败,通货膨胀。朱自清每月的薪金只能买3袋面粉,体重降到只有38.8公斤。但当吴晗送来《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领美国面粉宣言》时,朱自清毫不犹豫地签上了名字。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先生在贫困中病故。但他高贵的人格和刚直坚毅的民族气节将激励着我们自立自强,永远坚守着忠贞的民族气节。此外,还有那一篇篇温婉清新的作品在一代代读者心中久久萦绕。。。。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17
对汉武帝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堪称盛世的时代不多,其中汉唐盛世最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要论汉朝盛世,其实倒是国家无事,民给家足,因而也就缺乏宏大叙事的“文景之治”,而不是文治武功的武帝。

经过汉初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初期,京师国库的钱积累到巨万,用都用不完,穿钱的绳子都朽断了。库存粮食吃也吃不完,堆在仓库外面,最后都腐烂了。国家法律十分宽松,百姓富裕安定,人丁繁荣,首都长安人口就达到约100万。

国力的强大,给了汉武帝施展雄才大略的机会。在军事方面,他主动派遣卫青、霍去病数度征伐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在南方灭掉夜郎、南越,建立西南七郡;在东方灭掉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在政治方面,他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严刑峻法,特务统治。在文化方面,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太学,立乐府。其煌煌功业为后世历朝君主所艳羡。

然而,历代那些一流史家却不这样看。中国史官都是秉承儒家价值传统,尤其在经济上主张政府少干预。所以,看看他们的评价是很能增长见识的。对于汉武帝的一生,班固《汉书·武帝纪》赞辞只称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称赞其举俊茂、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等文治事业,而对汉武帝的煌煌武功则不赞一辞,并称“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在秉持儒家观念的班固看来,国家的强大,首先应当是民生的安定富庶,而汉武帝虽有雄才大略,却穷兵黩武,不顾民生,终于使得汉朝繁荣经济濒临崩溃。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解除北方边患,这本来是属于正当的措施。但汉军一直打到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或为了抢夺汗血宝马,就发兵讨伐大宛,那就很难说是自卫战争了。反过来说,这样的战争只会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由于连年对匈奴用兵,加上汉武帝本人酷好神仙方术和奢侈享受,大兴宫殿,浪费无度,国家财政很快便濒于崩溃。为了筹措庞大开支,王朝政府便只能加重徭役,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

为了聚敛财富,武帝还实行“算缗”“告缗”,凡申报税负不实的商贾,充军边疆一年,并没收其财产。为了怕商贾有所隐瞒,还鼓励民众检举揭发,“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即把没收的财产奖赏其一半。这政策一出台,全国人都起来纷纷举报,中等以上商贾几乎都遭告发,倾家荡产,天下财富均归王朝政府。

汉武帝还依靠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酒榷(酒类专卖)、均输等政策,与民争利。但官营垄断行业往往效率底下,官员利用职权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政府垄断经营、压制民营商业的结果是,财富更加集中到那些大官吏手中,而均输政策并没抑止住物价,反倒是物价飞涨,百姓更穷,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汉武帝末期,全国人口竟至减少了一半。

汉武帝是个明君,但也是个暴君。他刚愎自用,残暴多疑,而且还迷信巫蛊。太子被杀,两个皇后或被打入冷宫,或被迫自尽。他任用酷吏张汤,最早发明“腹诽罪”。而汉武帝最受后人非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

如果翻看《史记》,我们就会发现“隐忍苟活”的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中只是记载其信用方士,四处求仙事,对其政治功业甚少叙述。唐史家司马贞更是在《史记》索隐中评汉武帝“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将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比,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是很严厉的,体现了中国史官的儒家传统价值。

另一个伟大史家,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汉武帝的评价同样不高,他称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认为汉武帝奢侈无度,严刑峻法,完全就是个秦始皇再世。之所以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原因只在于汉武帝“晚而改过,顾托得人”,及时调整了政策。

所谓“晚而改过”,是说汉武帝晚年下《轮台诏》,自称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后人因此称此诏为中国皇帝的第一个《罪己诏》,但此诏并非真正有所追悔,而是他深知行将就木,积怨甚多,太子尚幼,必须做个表态,以抚慰庞大的官僚群体。

为此,他首先处死太子生母、宠妃钩弋夫人,以免他死后出现太后专权的局面;其次托霍光辅佐太子,这就是司马光所说的“顾托得人”。《资治通鉴》载:“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昭帝时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的大辩论,便是围绕要不要与民争利的问题,结果也只是取消了酒类专卖。汉朝终竟走向了衰微,正如班固在《汉书·食货志》里所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事实上,历史上的汉武盛世、唐朝开元盛世,最后都成为了由顶峰后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19
汉朝与明朝对比,明朝历史更值得借鉴。很欣赏朱元璋。朱元璋的时期,是吏治最清明的时期,“物必先腐而后生”,朱元璋深深了解这一点。
-----------------------------------------------------------------------------------------------------------------------------------------------------
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擅权枉法,贪赃受贿,蠹政害民。这使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联想起元末吏治腐败激起民变的教训,深为警惕和忧虑。洪武二年,朱元璋告戒群臣:“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为了反腐惩贪,朱元璋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展开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一、立重典,动酷刑,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打击
朱元璋除了建立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外,特别重视利用重典打击贪官污吏。明初,朱元璋出于休养生息的需要,颁行了量刑较轻的洪武七年律。不久,朝廷内的政治、经济斗争日趋激化,相继发生“空印案”、“胡党案”和“郭桓案”;农民的反抗斗争也不时发生。朱元璋认为这是乱世重现,便决定实行重典政策。他下令对“奸顽刁诈、贪赃之徒”实行法外加刑。并亲自汇集一批法外加刑的案例,加上一些峻令和自己的训话,陆续编成并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它是《大明律》的补充,也是“法外之法”。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下令修订《大明律》,加重了对谋反,强盗、官吏犯赃等直接危害皇朝行为的惩处力度。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党案结束后,朱元璋感到自己的统治比较稳固,逐步减轻刑罚。二十九年,他接受皇太孙朱允汶的建议,修改“畸重者七十三条”。他对皇太孙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惩处十分严厉。《大明律》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受财不枉法者,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三千里;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物,不分首从,并赃论罪,在右小臂上刺‘盗官钱(粮、物)’三个字,一贯以下杖八十,至四十贯斩。”朱元璋对监察官员贪污受赃的处刑更重:凡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乃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并规定:“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
明初刑罚的残酷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唐律》已废止了古代墨、劓、非、宫、大辟五刑,而代之以笞、杖、徒、流、死(斩、绞)五刑。《大明律》除规定以上后五种刑罚外,还动用了残酷的凌迟、黥刺、挑膝盖、剁指、刖足、非、劓、阉割、锡蛇游、刷洗、枭令、称竿、抽肠、剥皮等酷刑,并经常使用连坐族诛之刑,诛连三族、九族。由于惩处过于严酷,从洪武元年到十九年,竟然没有一位官员做到任期期满的,往往未及终考就遭到贬黜或被杀头。因杀官太多,以至有些地方衙门无人办公,朱元璋不得不实行“戴死罪、徒流还职”的办法,叫判刑后的犯罪官吏,带着镣铐回到公堂办公。


二、加强教育,弘扬清正,倡导廉政
朱元璋登基不久就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谯楼上吹起号角,高声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朱元璋为了严束功臣,特令工部制造申诫公侯铁榜,对功臣各种不法行为逐项地规定处罚法律。洪武十八年前后,朱元璋将自己编写的四本诰书印成册,发给每位官员,让他们学习,从中接受教育。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编写《醒贪简要录》,亲自在奉天门向百官宣读,并颁布中外。每次诛杀重大贪污犯,朱元璋命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县衙门,广为张贴,还命令官员都到刑场观斩,以受教育。
他经常表扬和越级提拔清介自持、忠勤不贪的官员,以树立典型。陶后仲在福建任按察使时,治赃吏数十人,尽除宿弊,抚恤军民,朱元璋下令表彰他。某官向河南按察司佥事王平行贿,王平将他抓起来送审。朱元璋得知后,嘉奖了他,提拔他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对于善始善终的循吏清官,朱元璋给予厚赏,并为他们修建府第;他们寿终时,亲自写祭文,以彰其德;还将廉吏、清官的事迹列入《彰善榜》和《圣政记》之中。正因为朱元璋倡廉惩贪,明朝初期涌现出一批像陶安、陶后仲、郑士元、方克勤那样的清官,使得明初的政治清明,一度深得民众的拥护。


三、从严律己,罚不避亲,正己以正百官
朱元璋抓反腐败,首先从自身抓起。击败陈友谅后,其宫内有张镂金床,有人劝朱元璋享用。朱元璋将镂金床砸毁,说此床与昏君孟昶的七宝溺器一样,用则丧志。他以陈友谅父子穷奢极欲终取败亡为例,告戒臣僚:“既富岂可骄乎?既贵岂可侈乎?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餍众心,犹恐不足以慰民心,况穷天下之技巧以取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然此亦足以示戒,覆车之辙,不可蹈也。”立朝之后,朱元璋就宣布,宫中不再设女乐。他令儒士将古代无道昏君的劣迹编辑成书,供他阅读,以便“知其丧乱之由,以为之戒耳。”每逢地方遇特大灾害,朱元璋与皇家的人都吃一餐麦饭和野菜,以表与民同甘共苦。
朱元璋亲自审讯处置了许多重大的贪污案件,不仅杀曾立过大功的贪官,就连自己的亲属也杀。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立有显赫战功,官拜大都督,在镇守江西期间,贪声色,骄侈荒淫,朱元璋先将其免职,后又将他杀掉。晋王因将出土文物占为己有,大修别墅宫殿,大选美女以供娱乐,朱元璋将他逮到京城,要将他斩首,因皇太子跪泣求情而赦免。驸马都尉欧阳伦收受贿赂,偷运私茶到边境贩卖,他的部下凌辱地方官吏。朱元璋得知后,下令将欧阳伦处死。但是,朱元璋在处置贪官污吏时,往往不遵守《大明律》的规定,受自己情感好恶影响,经常出现轻罪重判,无罪枉判的现象。有的案犯本应处死,但有人求情,正遇朱元璋心情较好,也就屈法从轻处置。
洪武一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对贪污贿赂打击最激烈、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污吏上,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惨痛的教训。但是,也收到了较大的成效,起到了“整肃一代的作用。”在严刑酷法面前,大多数官员还是重足而立,不敢恣肆妄为。“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或有毫发出法度,悖礼仪,朝按而暮罪之”。经过长期的严酷斗争,一大批腐败的官员遭到惩处和打击,官场风气逐渐发生变化,明初吏治日趋清明。《明史》的《循吏传》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种评价可能过高,但明初的吏治比起元末确是清明得多。著名清官海瑞说:“我太祖视民如伤,执《周书》‘如保赤子’之义,毫发侵渔者加惨刑。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19
去过南京明孝陵的人,都会发现朱元璋的墓前,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写着4个大字:治隆唐宋。

这4个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胜过唐宋。唐宋盛世,闻名历史,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整顿吏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更胜于唐宋盛世。如此赞誉,出于谁手?写这4个字的,不是别人,是康熙皇帝。

乍看之下,有点疑惑。抹黑前朝,抬高当朝,这是多数当朝皇帝的做法。何况,清军入关,夺了大明的江山,满汉之别曾一度令其头疼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不贬低前朝皇帝,已算难得,怎么还会对朱元璋如此赞誉有加?

其实,若是留意史料上记载的康熙对朱元璋的态度,就不会意外了。

康熙6次南巡,每次经过南京,明孝陵是必到的地方。清朝的皇帝,到明朝皇帝的陵园里,已经有点匪夷所思。更令人惊讶的是,康熙每次到明孝陵,必定会对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这4个字,正是康熙有感而发写下的。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22
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庸实践思维初探 燕七


作者: 杨中芳

一、前言


白鲁恂(Lucian Pye)曾经说过一句有关中国人的至理名言,值得用来做本文之开场白。他说,中国人没有「做什么」(what)的问题,只有「怎么做」(how to)的问题(Pye, 1968)。言下之意是,中国人都知道应该以道德作为做人处事之准则,礼义廉耻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遇到具体情境到底要如何根据这些大准则去做,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也是经常让人踌躇不决的地方。但是,也正是在这里,才牵涉到儒家思想的精华--自我修养的问题。本研究正是想就借助儒家中庸的思想,对这个「怎么做」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研。我的论点主要是认为,中布实践思维是中国人在处理日常生活人、事、物时,所惯用的思维方式。它后面有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包括如何感知人、事、物,什么是重要的、值得做的,凭什么原则来判断及衡量等,在支持这一惯性思维。所以探研中庸实践思维,就是在探索中国人的世界观。从这一世界观出发,来看中国人的行动,才能看到其深层的心理意义。


二、中庸实践思维探研的理论意义


我之所以要探研这个「怎么做」的问题,是因为在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中,这一领域是被忽略的,因此有其理论的价值存在。


西方社会心理学在探索人类行为的前因时,往往把重心放在行为前,个体对事理「对/错」的判断上。亦即西方学者认为,一个人在决定了什么是对的及什么是错的之后,他就会很自然地按着对的去做事。因此这后半段「怎么做」不是一个问题。根据这个想法,一个人的「价值」、「信念」、「态度」等与其行为必然有一致性。而一个人的行为,也自然地是反映一个人对涉及事件的判断、价值及态度。至于行为的后果,则是一个人在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件时,所必须得到的好处或付出的代价。而愿意接受这些必须付出的代价,还去做一件事的人,都被认为是有责任心、有骨气的英雄。


在这样一套思维架构下生活的人(包括研究者),可能不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经常不能痛快站出来,表达自己的判断及态度,总是畏首畏尾;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经常做出言行不一致的事;总是言不由衷、行不由己。在叹惜中国人贪生怕死、惯常说谎、没有勇气之余,本文想探索一下另一个可能性,并用之来描述及理释中国人的思考与行动。那就是,中国人是在用一套与西方惯用的思维架构不同的架构,在思考社会事件及问题,使得他们在做人处事时,表现完全不同的方式。


在注重人际和谐的中国社会里,人们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有可能并不放在自己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的判断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决定了对、错之后,如何在保持人际和谐的基础上,来把自己认为是对的具体的做出来。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如何去做的途径,才是中国人思考的重心。在这个思维架构中,一个人将其选择行事途径之思考,集中于自己的行事选择,所可能带给周围其它人的影响之上。务必令自己的最终选择,能维系周围之人际和谐。


这种以人际和谐为目标,注重自己行动后果的思维架构,可能使我们在思考要「如何」去做时:(1)不冲动地采取实时行动;(2)顾全大局,全面考虑所涉及的人、事;(3)注意自己行动对全局中其它人所产生的后果;(4)采取中庸之道,以对大家来说,皆合情合理的途径来行事。在这里,我们简称这样的一套思维架构为「中庸实践思维」。


在用这样一套「中庸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人在具体情境中的行动,我们很容易地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吞吞吐吐、犹犹豫豫、言行不一致(被认为是惯性说慌)、甚至哀哀怨怨、悲悲切切。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理论家多年来对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一直争论不休,以及为「应然」如何能产生「实然」,感到困扰之际,也许对中国人的中庸实践思维的研究,可以对这些困扰及争论带来一些新鲜的空气及启迪。当人们用一套不同于西方现在主流研究的思维方式时,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应然」与「实然」的不相同,根本是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所以对中国传统「中庸实践思维」的研究,将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让我们从另一个、不同于西方主流的角度或架构,来看人们具体行动背后的意义。


三、「中庸实践思维」的构念化


(一)什么是中庸?


中庸二字是由孔子首倡的(论语?雍也)。在他的言论中,对中庸极其推崇,称之为「至德」。总览有关对中庸的经典阐述,其意义不外乎有二。一指中庸为一德行,是修德的最高目标。另一是指行德的方法。而此第二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将之分为中庸之「思」及中庸之「用」这两个范畴。前者是指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如何决定用什么行动方案;后者是指在决定了方案之后,要如何去执行方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中庸的第一义,作为是一个行动的最终目标,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在此不做讨论。本文将就中庸之第二含义,亦即行德的方法,进行一个比较详尽的阐述,然后希望用一些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构念,将其所有内涵重新组织起来,以便将来进行实征研究,来探讨其可能对现代中国人的人际交往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在本小节中,我们将从三方面来构念化中庸实践思维。我们将先从经典文献中抽取中庸的原义,再从过去对有关中庸的误解,来反看中庸思维到底是什么。最后,再参照现代西方心理学的观点来探看这个思维体系的一些特点。


1. 中庸的宇宙观


要了解中庸,我们恐怕必须由先秦的宇宙观开始看起。先秦的宇宙观或可用「生生和谐」四字以盖括之:整体宇宙中之万物均可视为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状态或性质所组合而成。它们彼此即是相矛盾对立的,但又是基本上互补的,因而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这些万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以一个动态的和谐均衡状态在不断延续之中。其中人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之关系即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又是相互矛盾的对立关系,个人过份的扩张会影响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而失去均衡的状态。个人随波逐流,则也会产生同样的失均现象。个人在整个宇宙的运作及功能,就在于能在这生生不息的变化中,撑握自己的位置及方向,自己的作用及影响,从而时时使自己与万物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和谐均衡状态。在这样的一个宇宙观之内,个人的这种努力,终会使自己达到「天人合一」、「与天地参」的理想境界。


2. 「中」的价值


中庸可以说是在这样的一个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早期「中」字只指方位而言,并无道德之含义。但在春秋易书出现时,已有崇尚「中」字的记载,并开始含有道德的内涵。尚书中曾用「中」以表示合宜合适,并首次将「中德」两字并用(王守常,1987)。《尚书?皋陶谟》更举九德,而此九德似乎皆可用「中」字贯穿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慕;礼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寒,强而义」。在此我们已看到,做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是必须在两个几乎对立的行为特性中求取一个均衡点。


3. 「中」作为行事思考准则


这个均衡点看来即非两者的中点,也不是一个定点(因而不是行德者的固定行动标准)。这个均衡点好象是在个人做人处事时,反映在更高的一个抽象层次上的。例如,一个宽而栗的人并不是以宽与栗的中点做为其行每一件事的准则。而是在该宽的事情上宽,该栗的事情上栗。以致在给予他人的总体印象上是一个「既宽且栗」的人。


这种依情境不同而施以不同程度的宽或栗的行事准则,是因为在考量了特殊事件情境之后,觉得某个程度的「宽」或「栗」是对那个具体情境而言,最「恰如其分」的行事选择。这样,「中」的状态是在更高的一个道德层次上所保持的,而不是在具体行为的层次上的均衡状态。


4. 中庸作为一个实践准则


除了视之为是道德思考的准则之外,他的中庸也指行德之具体途径。他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他一再强调任何德行之实践,不可推行得太过份。不然,变为恶行,变为虚伪,变为哗众取宠,而会「乱德」,而成为「德之贼」也。在论语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形容一个有德行的「君子」的行事特质形象时,都带有中庸之美。例如,「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贞而不谅」(述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曰)。他常将中庸实践思维用于教导其弟子之上,按他们在行德方面的特点(或缺陷),施以相反的教育,使他的学生能因而成为一个具有「中庸」之德的人。


但是,这里所谓的不要太过份并不是指做事不要做彻底。在孔子的言论中,在具体执行德行时,是要求做得彻底的,但并不是在手段上要做得激进。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宇宙观中有「物极必反」的定律。因此太过心切急功,往往徒劳而无功。在这套思维架构中,要达到最大的效果,是要在「太过」与「不及」之中找寻一个均衡点,相当强调的是「自我约束」及「灵活变通」的力量。


5. 中庸的自我约束


孔子对「自我约束」的重视,可见其言:「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中庸之强调自我约束是基于个人对自我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在本质上的可塑性,这两个假设发展出来的。这也是中庸之德,可以通过自我修养而得以完善的理由。由一维两极的感知架构来看「自我约束」,也是一种「自我驾御」及「自我掌握」。其实践也要适中才好,因此只要求人们做到「节」而不「绝」。「中庸」一书首章中所言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正是这个含义。


6. 中庸的变通性


孔子的言论中,也特别强调「适中」的变通性及灵活性。他甚至有言:「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以强调道德实践的即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的看法。孟子在孔子所言中庸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字的构念。显然,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选择适用于某一具体情境的最佳行动方案上。他认为「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孟子也常用「思」字来表示权衡之义,而非知解之「思」。它带有价值的色彩(具方向性),强调在实践道德时的「思」,可以说是一种实践思维。他常提「因时损益」,即是在时间的变迁中,获得最恰当的均衡点皆有不同。


7. 《中庸》之指导


孔孟之后,《中庸》一书的出现,才开始建立了中庸之形而上的基础。将中理视为天理,亦即是道。其理论本身也已成熟。并借孔子之口述,把中庸的一些道理,比较浅显的说明之。例如,有关中庸之无所不在及重要性,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时而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无忌惮」(第二章)。朱注:「盖中庸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


在与人说话方面,有「子曰可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在作官方面,有「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謦」(季氏)。在为学方面,有「孔子曰:不可己而王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过锐者,其退速也」。在教导方面,有「子曰:血气刚强,则柔之不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良顺;勇赡猛戾,则辅之以?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则抗之以高志」。


8. 「诚」的功夫


《中庸》一书最大的贡献是告诉了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寻找每一个具体事件情境的「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均衡点。那就是用「诚」来思量当时的情况及相互牵扯的动力。诚是指无偏见、无私心、「率性」而为。即然人理(中道)已与「天理」(天性)挂钩,那么当我们用「致诚」来行事时,个人内在的天性「仁、义、礼、智」,即会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具体心理机制,来帮助我们对当时所处的情况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恰如其分」的均衡点。吴怡(1976)曾指出「诚」的最高境界是「尽心尽性」。尽心尽性,不外乎就「尽己之心」(忠)及「推己及人」(恕)。而「诚」的修养方法是要能「致曲」,亦即通致全体,大小无遗。


不过,「诚」是一种功夫,而此功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率性」也并不是垂手而至的。再者,诚与中庸两者是相互为手段及目的的。诚之能帮助我们实践中庸之目的,在于个人已去偏见及私心,但去除偏见与私心,亦即私我、小我,必须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而实践中庸时所产生的后果及所出现的问题,是训练个人通过自省,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更上升一层的手段及途径。而诚的提升又进一步使诚可以变为更有利的实践中庸的手段。


9. 小结


在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基本的认识架构,即是以两个相对立之行动准则或后果为认识单位,并将它们看成即是对立的,也是相互转换的。在施用其中一个准则以达到某一后果,被用得太过份之时,其即会产生负面的结果,质变成为相对立的后果,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在这两个相对立的准则或后果中,求取一个「恰到好处」的点,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最大效果。而这个做到「恰到好处」的技巧,是经由一个学习过程才能得到的。是不断的在「过」与「不及」的反复中去体会。这样,个体才能掌握「恰到好处」的做人处事之道,并在一个更高层次的道德行为上达到「中」的状态。所以「中」即是指这种动态的「生生和谐」的理想状态。


(二)中庸不是什么?


在对中庸是什么做了以上的说明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反过来从,对中庸不是什么的讨论中,来对中庸本身做一个另一面的的理解。在冯友兰之「释中庸」一文中,提出不少有关这方面的阐述。在此我谨将它们简列如下:


1. 中庸不是折中主义、平均主义
它不是在一个维度或平面上的平均,以求不得罪各方人士。而是在更高的一个道德层面上,达到「即X又X」的状态。


2. 中庸不是不彻底主义
它不是做事只做一半,不求甚解。而是认为只有以中庸实践道德,才是最彻底的,最能达到最大效果的。


3.中庸不是庸碌主义
不是只做到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往往需要相当的道德勇气的。


4. 中庸不是只求随大流的庸俗主义
不是只想做到与别人一样。中庸是「和而不同」。认为「和实生物」,而不是只包括静态的同一。


5. 中庸不是妥协主义
中庸主张「择善而固执之」,在做的过程中,只有错误、反省、再改进,而没有妥协。


6. 中庸更不是无原则,无条件的投降主义
一切以「恰如其分」为行事原则,只不过什么是「恰如其分」则依情境之不同而不同。


当然,中庸之所以被误认为是以上六种主义,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庸之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掌握其精髓,而致确有质变为这些主义的可能。


从这些说明「中庸不是什么」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庸做为一种基本德行,固然是一切以「中」为真、善、美,但是在行此「善」时,?是要「固执」之。不过,这里的「固执之」并不是指,以偏极的手段来行中道。仍然要求以无过无不及的中道,来将选择的「善」作最大的「发扬」。所以所谓的「固执之」,是指在时间上以及在各种情境中,坚持不懈地去实践之意,并不是指在实践中,采取太过激进或太过挑剔的手段。


「中」之为善,在于为其维持了「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动态和谐状态。在具体事件情境中,考虑要怎么去做才是对的时,就是以「用什么方案可以达到最大的『中和』状态」为行动准则。这个「和谐」状态,显然必须建立在大家都能接受的「公义」、「公理」的基础之上。而在不同类型的具体事件情境中,有关不同类的事物,以及牵涉不同类的人时,其所谓之「公理」或可保持「和谐」状态的准则,都可能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在行中庸之道时,从外表上看来像是相当「没有原则」。


(三)中庸思维作为一种实践思维


从以上对中庸是什么,及中庸不是什么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庸是一种实践思维体系,它指引个体在做人处事时,要以什么为目标,要注意什么要点,思考那些因素,用什么准则来选择行动方案,以及如何去进行之。


个体是以「诚」为手段,来达到与其周围人际环境和协相处的理想状态。诚是以「尽己之心为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本着内发的「同情、羞恶、是非、辞让」的情感,来判断及选择最佳行行动方案。


在思考什么是最佳行动方案时,其特点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细察社会人际情境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动力,以及影响这些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上。并且,特别关心这些动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决定选择最佳行动方案时,以各行动方案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为思考重心。在实践最佳方案之际,则特别注意由自己的行动,所可能对自己及周遭环境的各种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及后果。


同时,个体在根据每一次行动的结果,来自我反省及体察他人的反应,从而调整自己下一步的最佳行动方案,以及修正自己再遇到同一情况时,会选的最佳方案。因而,这套实践思维是有阶段性的,凭着前一阶段的反馈,来修正自己下一阶段的行动。


四、中庸实践思维是一个体系


以上所构念化出来的中庸实践思维,其实是不可以单独来看的。它是镶嵌在一更大的思维体系之中的,这一套体系可称为中庸实践思维体系。


(一)世界观


首先,它包括一套基本对人、事、物的感知框架,视世事为许多「一维两极」的动力状态,在个体的周围运作,与个体的行动(例如,强硬/软弱)及行动的后果(例如,穷/富)有极密切的关系。这「一维两极」的单位是有方向性(价值取向)的,例如和谐是比冲突好,阳比阴好等等。但是,即使是再好的东西,一当被个体的行动推向极端,都会发生反效果,而使之走向另一极端。「中」之所以为真、善、美,必须在这样的一个思维框架中才能理解。


(二)行动的终极目标


任何一个行动,其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中」的状态。「中」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和谐」状态。这一个价值观,表现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终极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理想状态。唯有从这一价值观的视野来看,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在做人处事时,那么「怕事」,那么注重「摆平」。这也说明,为什么人们总说自己做的事,「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这是「内心和谐」及「人际和谐」的通俗表达方式。


(三)选择行动方案的思考原则


在要达到这样一个行动目标的指导原则下,人们在具体事件中,思考要采取什么行动方案时,会以以下几个原则为中心思想:(1)以「和」为贵;(2)以大局为重,要全方位考虑,令越多人开心、和谐相处越好;(3)以「诚」为本来思考,撇开「己」所带来的障碍,尽己之心为所有人的人;(4)寻求「恰如其分」的行动方案,不走极端,因为它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相信「恰如其分」为最佳方案,会带来最「和谐」的效果。例如,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涉及「情/理」这一「一维两极」的动力状态,一个「恰如其分」的行动方案,就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方案。


(四)具体行动程序


至于中庸之实际行事特点,可以总结为:(1)实行自我约束,不随一己情绪而采取实时行动;(2)细察自己行动所可能涉及的所有其它人,以及自己行动,所可能这些人带来的后果(亦即对其他人及整个局面的影响);(3)选择以当时的情境而定的「恰如其分」方案;(4)通过「自我反省」、「观察形势」等反馈机制,来修正自己的方案。如此循环渐进,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五)中庸理性


这一思维体系支持是一个「中庸理性」,而不是「工具理性」。亦即在实践的过程中,用「中庸」的思路,以达到各方「生生和谐」的最高理想,是人们做人处事应该本着的原则。
五、中庸思维体系的特点


这一套中庸实践思维体系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动力性,随着情境、事件及人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行动方案。随着事情的进展,也可调整方案的方向。


这一体系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行动者自身的一些条件及因素相关。容许一个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有自我认知/再认知,自我修养及进步的空间。随着个体道德修养的进展,「诚」的修练功夫之成熟,会作出不同的「恰如其分」的判断及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


另外,既使个体道德水平不变,其自身的生活经验,也会对其判断及选择产生影响。随着个体生活经验的增加,对什么行动方案会对所涉及之情境、事件及人物产生什么样的影片及后果,会有较准确的估计及预期。也对选择什么方案,可以达到最大「和谐」的效果,有较准确的判断。最终,使实践中庸的个体能成为一个较完善的儒家行动者。


参考书目


王守常(1987):〈儒家的中庸观〉,在刘述先主编《儒家伦理研讨会》,134-146页,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
王邦雄(1984):〈中庸的思想体系〉,《鹅湖》,四月号,13-23页。
成中英(1983):〈中道、中和与时中〉,《孔孟月刊》,八月号,第252期,26-33页。
吴 怡(1976):《中庸诚的哲学》。台北:东大。
胡志奎(1984):《学庸辨证》。台北:联经。
黄晒莉(1996):《中国人的人际和谐与冲突:理论建构及实征研究》。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博士论文。
冯友兰(1940):〈致中和〉,在冯友兰着,《新世训》,80-101页,出处不详。
冯友兰(1940):〈道中庸〉,在冯友兰着,《新世训》,80-101页,出处不详。
蒙培元、邝?林(主编)(1993):《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锦昌(1989):《中国古代的思考方式:论较荀子思想本色》。台北:唐山。
钱 穆(1968):〈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钱穆着,《中国文化十二讲》,99-113页。台北:东大。
谭宇权(1995):《中庸哲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Bodde, D. (1953). Harmony and conflict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A.F. Wright (Ed.), Studies in Chinese thought, 19-75.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arver, C.S., & Scheier, M.F. (19 ). Principles of Self-regulation: Action and emotion. In Handbook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Vol. 2, 3-52.


Costanzo, P.R. (1991). Morals, mothers, and memories: The social context of developing social cognition. In R. Cohen & A. Siegel (Eds.), Context and development, 91-132. NJ: Erlbaum.


Creel, H.G. (19xx). The role of compromise in Chinese culture.


Needham, J. (1962).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 II, Section 8-10.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inryb, C. (1991).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in moral judgment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al assumptions. Child Development, 62, 840-851.


后记


在这里所谈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当然是经过我这个学社会心理学的人的消化之后的结果。对学哲学及历史的人看说,可能是对原本中庸理论的践踏。这也是希望将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是跨学科的整合研究。联系哲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等的训练及知识,针对现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探讨。中庸思维既是一实践思维,它应该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应该在大至现代化,处理传统与新进元素之冲突的课题上,小至处理日常生活普遍的人际冲突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运用。


在本写成多年之后,有关中庸的研究又有许多新的进展。例如,张德胜等(2001)对「中庸理性」的进一步构念化,蔡锦昌(2000)对两极阴阳思维的进一步阐述等都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处于静待起飞的阶段,研究潜力无可限量。


其中最有趣的是,最近有关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研究,成为社会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是辩证思维,这一议题也被摆上了国际学界舞台,引起不少的争议。由于这一争议我曾撰文详述。但是,由于它与我在这里的讨论有极密切的关系,所以我特别把它从原文中抽取出来,放在这后记之中,提供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一)目前有关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争论


有关思维方式如何影响行为的研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期的研究是集中在视觉之误觉(visual illusion)、认知之场依现象(field dependence)、认知宽度(cognitive width)及认知分类(categorization)等课题。比较受到后来学者重视的,包括对心理细分(psyc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归因方式(attributional style),以及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的研究。除了认知心理学之外,性格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的领域中也曾针对这一问题做过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采取了跨文化的典范,拿文化作为一个自变量,来分辨在不同文化中生长的人,如何采取各种不同种的思维方式,来看及思考问题(例如,Wikin & Goodenough,1981)。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无疾而终了大概二十年的样子,直到最近才被Sternberg与Grigorenko(1997)重新发掘出来,用来研究它与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的关系。


在社会心理学里面,虽然思维方式这个字几乎没有被使用过,但是许多学者在研究文化如何影响社会认知的时候,也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例如,Morris & Peng (1994) Peng & Nisbett(1996),Norenzayan,Choi & Nisbett (1999) 以及 Choi,Nisbett & Norenzayan (1999)等,用跨文化的进路来研究人们对因果关系及因果归因过程的文化差异。而另外有一批学者,如Choi,Nisbett & Smith(1999)以及Ji,Peng & Nisbett(2000)则研究了关于人们用类别或是用关系来组织自己的生活世界的文化差异。这后一类的研究,正好是跟何友晖前面提倡亚洲心理学家用关系来做为研究的主要单位的想法,相呼应。Ji,Peng & Nisbett(2000)也把这种用关系来看世界的倾向,用来研究控制这一构念。


上述这些研究,主要采取的是跨文化的进路。有关跨文化进路的一些缺点,我曾写过其它论文批评过,由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没有办法细叙(杨中芳,2000)。但是,有一点,因为跟我们下面要谈的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必须在此重复一下。那就是,跨文化进路往往是用一个二分的架构,来观察文化差异与心理过程差异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分辨差异之前,我们往往必须先寻一个能够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共同架构之中,不然无法看到差异。差异之所以会是差异,就是因为我们用同一个尺度或标准来同时量度两者而产生。在跨文化心理学中,这一个用以测量两个文化的同一尺度,往往是西方的尺度。所以用之来做比较的非西方国家,往往是被用一个西方的尺度来衡量之。即使是两个在做比较的文化均为非西方的国家,我们会发现他们也同样地是用西方国家的尺度,来比较之。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非西方的文化,在这种不对称的比较过程中被扭曲了。为了屈就那个西方的尺度,对非西方文化的观察,往往是「削足适履」。


最近,在文化与思维方式研究中的一个争论,洽洽说明了这一点。这个争论是有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不是「辩证的」这一问题。Peng(彭凯平)与Nisbett(1998) 在一系列有关文化与辩证思维之关系的实征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中国人习惯于对冲突用其传统的辩证思维来解决的命题。他们还提出,由于中国人惯用此一辩证思维,他们从来没有能发展出西方哲学中所谓的正式逻辑思维(formal logics)。辩证思维对Peng与Nisbett来说是指一种「妥协」(compromise)的思维,是希望能够找出一个中间的解决途径,但是在这妥协中,还能保持两个相反(opposing)看法的基本元素」(741页)。


他们的理论提出来之后,引来了相当多的争议及批评。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批评多半是集中在几个与逻辑有关的问题上。例如,他们定义的辩证思维是否有可能存在?人们有没有可能在保持两个相互对峙的观点内的基本元素下,找到一个折衷的妥协方案?又如,两位作者所定义的辩证思维是否真的是辩证思维?以及惯用辩证思维的人,是否就真的无法发展出正式逻辑推理思维?或者,这最后一个问题,可以反过来问:用辩证思维时,可不可能不用正式逻辑思维?因此把这两种思维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是否洽当?等等(详见Chan,2000;Ho,2000;Lee,2000 以及Peng & Nisbett,2000的讨论)。


总的来说,这些批评主要还是用一个西方的尺度及架构来进行的。辩证思维及正式逻辑思维均是西方哲学里的构念。Peng 与 Nisbettt,可以说,是把西方的哲学思考架构,套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之上。到底中国人的思维是不是真的是辩证思维,才应是问题的关键。而根据最近几年,来自台湾的论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跟本就与辩证思维,风马牛不相及。


蔡锦昌(2000)的论述指出,第一,中国人并不只是在看冲突时才使用两个看似矛盾的对偶来看及思考问题。事实上,中国人在看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时,也是用同样的这一思维方式来进行。这是中国人一惯的传统思维方式。


第二,中国人从来不用「矛盾」或「冲突」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思维中所考虑的两个相对立的极端。因为,这两个对立极端是代表两个对立的「状态」,并不是代表真正对立的两个特质,它们两者之所以相题并论,其实只是说明一个「关系」。


同时,我们也从来不用妥协这两个字,来形容解决或处理问题之道。中国人惯用的解决方式是中庸之道,而「中庸」绝非是一种妥协,当然更不是什么辩证思维了(杨中芳、赵志裕,1997;张德胜等,2000)。


第三,由于辩证思维是以西方的逻辑推理中的正、反、和,为基础的。而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跟本不存在。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是辩证的。所有什么辩证、矛盾、妥协、冲突这些名词,均是带了西方哲学的眼镜来看自己的文化,所形成的扭曲现象。


(二)中国人的阴阳思维方式


不过,我们可以从下面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之描述,可以找出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常常被西方学者以及受西方社会科学训练的中国学者,认为是属辩证思维的。


其一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本身是一阴阳的思维体系。阴、阳看起来像是两个相互矛盾对立的、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件东西上的特性名词。又由于阴通常代表的是一个阴暗面,而阳代表的是一个光明的面,因此许多人不但认这两个构念是相互对立的,而且还认为是有价值的内含:阴代表不好的,阳代表好的。


事实上,这都是对阴阳观的误解。阴、阳只不过是代表一个事物可能有的两种「状态」而已,并非指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蔡锦昌,2000)。如果它是像西方研究思维那样,寻求事物本身的特性(元素论),因而阴、阳被认为是指特性,那么阴、阳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内,确实在逻辑上是有矛盾的。但是,当我们把它视为是一个事物可能出现的状态时,阴、阳是在不同的时间,附于一个事物的,这就没有什么神奇及矛盾可言了。


而我们正是用这样的一个状态思维架构,来掌握世界上的事物。阴阳架构只不过是代表一个普遍性的思维体系,任何事物都被看成是具有其它两极的状态。例如,冷/热,软/硬,美/丑等。


另外一个被误认为是辩证思维的原因是,中国文化精华之一的中庸之道,经常被人认为是一种妥协、平均、不坚持的做事原则(冯友兰,1940)。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也有如此的误译。当被理解为是妥协之后,就很容易更进一步的误解为是辩证思维中正、反、合的合了。


事实上,中庸最近被构念化成是一种实践理性(张德胜等,2001)。也就是说,它是一套人们在思考要如何处理事物时,构思要采取什么行动的文化指引。这一套指引是从一个阴阳的世界观里面所发展出来的。在这个阴阳的世界观里,有一个非常清楚的选择行动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维持「人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而且它还包括一个很强的信念,那就是,最好的达到此一目的的行动选择原则是「中」道。这一「中」道是使行动后的状态介乎这在两个极端的状态之间。


但是要这两个之间的什么地方呢?这里的弹性就很大了。也就是说,所谓的最佳选择,并不是在两者的正中间或一个平均数。它是一个随场合的性质、随参与的人物、随生活的经验等,皆有不同的最佳选择。所以中庸之道并不是一个辩证思维。


第三个造成许多人视阴阳思维为辩证思维的原因,我认为是一个历史的原因。许多的新的,注释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学者,他们都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才训练出来的。他们从小先受马克斯主义思想的训练,才读孔、孟的儒家思想,因此他们可能不自觉地会用马克斯主义的哲学观,来看中国的哲学思想。


蔡锦昌(2000)曾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很像西方的辩证思维,但是,事实上,它跟西方的逻辑思维,基本上完全不一样的。他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以构念为基本单位,而且是以前面所述的元素论及二元论为指导思想。所以西方学者在对一个构念进行研究时,总是不断地试图去探索,这个构念到底是什么东西,它里面包括什么重要的元素,以及有把构念作两元分析的倾向。也就是说,有把人的心理活动分开成是两类,如情感的及认等的倾向。


中国人的阴阳思维中的阴和阳,则是一个事物可能有的两个状态,虽然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并无逻辑上的矛盾性。任何一个对象本身是可以有阴,也可以有阳的状态。那么,阴、阳是代表一个关系,而这个关系并不是附着在这个对象本身之内,而是像水的波纹那样呈交替出现的规律。而这两个状态及它们所形成的规律,是由一个行动者的行动来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行动者的行动可以让这个物体趋向于阴,也可以让他趋向于阳。例如,在穷/富之间,要看一个人如何处理其日常生活,简朴致富,奢侈趋贫。所以这两个极端的状态之间,还有无数的状态皆可能发生,而且皆与行动者的行动有关。阴阳,其实,只不过是作为代表的两个极端状态而已。


一个行动者,通过对他的行动,所可能造成的后果(状态)的详察及理解,可以选择他(或她)认为可以带来想要的后果之行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行动者,其实,很重要的也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或她)的阅历及观察能力对其做什么选择非常重要。一个有经验的行动/观察者,他(或她)不但可以很快地看到自己的行动,所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他(或她)也能够比较清楚地悟出自己行动的微小变化,所可能带来后果的细微变化。因此在选择具体行动时可以更精致地寻求最佳方案。至于什么是最佳方案,前面己经说了,在中庸思维中,这一最佳方案一定在,这两个终极状态之间的一个状态,这一方案的后果是要造成一个和(谐)的终极状态。


在上面这一简单的阐述中,我们只讨论了一个与行动者/观察者相关的阴阳关系联系。试想在一个事件中,可能有许多的接口都与行动者的决择有关。那么,我们就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行动方案及许多的阴阳关系状态。而自己行动的最佳方案,也就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并照顾各方面的后果。务必使自己的选择可以面面俱到,达到各方共处的和谐状态。因此最佳行动方案的选择,是随着不同具体情境,随着情境里所涉及不同的人,以及随着事态的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它不是固定的一个点。


而且,在这整个的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这个行动/观察者。对于整个事件的知识,经验。这些都会让他(或她)对自己的行动,所可能对整个局面所带的影响,有比较准确的估计。同时,他(或她)也会有比较好的技巧,来把所选择的行动付诸实行。所以,在阴阳思维中行动/观察者被视为是一个主动的、自主的,不是受制于一套定律的「机械人」。




参考书目(雅琳请复制第15章后面的书目)


蔡锦昌(2000):「二元与二气之间:分类与思考方式的比较」。在于4月1-2日在台北举行之「社会科学构念:本土与西方」讨论会上发表之论文。


张德胜、金耀基、陈海文、陈健民、杨中芳、赵志裕、伊沙贝 (2000)「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社会学研究》,2001,2期,33-48页。

[1] 本文源於作者与赵志裕合著的一篇论文,曾於1997年5月29-31日,在台北举行之「第四届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科际研讨会」上宣读。原稿后经删减,将实徵研究部分,两人具名将作另文发表,理论部分则收入此书。本文之写作是在,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张德胜所主持的「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一研究计划之资助下及讨论中进行的。我在此感谢这一个研究小组在研究初期给我们的灵感及刺激。我更特别感谢张德胜及赵志裕的应允,让我自行发表这一部分。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25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美惠子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
   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其实,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佛。
   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业的人,要找份工作;伤心的人,要找到快乐;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我们一生几乎都在为找事业、找朋友、找财富、找功名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寻,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实找来找去,找自己的心最重要。怎样找到自己的心?
   第一、成就内心的真佛。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却在耳娱声色里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们要作一个有智能的人,向心内觅佛,成就内心的真佛。
   第二、点亮内心的灯光。现代人强调净化环保、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盏心灯,点亮这盏智能的灯、般若的灯,就能赶走无明、烦恼。有谓美容、美颜、美姿,不如美心,点亮内心的灯光就是美心。
   第三、治疗内心的病患。身体生病了要看医生,心理生病了该怎么办?有人求神问卜,有人看心理医生,不过最究竟的,还是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因为自己内心的病,自己最了解。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说法,就是要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戒来治贪,用定来治瞋,用慧来治痴,身心才会解脱清凉。
   第四、发掘内心的财富。外在的财富,随时可能因为水、火、盗贼、贪官及不肖子孙等而消失。然而我们心内的财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如: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进、喜舍、惭愧等等,都是心中的财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想拥有多少财富,就得看自我发掘多少了。
   生活在世间,有人专找门路,有人爱找碴儿,找来找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家宝藏,心里才会开朗,才会踏实,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得自在。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5-12-29 13:27
狗尾巴草和谷子的故事
mozart

  今年夏天,我们这儿小麦收割完了,有的地里要种玉米,有的要种大豆,还有的要种其他的作物。我的父亲对我说:“今年咱家西边的地要种谷子,你和我去把谷种种在地里。”我就回答:“可以。”我和父亲很快到地里把谷种撒在了地里。
   三天过后,谷种发芽长出地面,很小很小,几乎和草没什么分别。
   又过了几天,父亲又对我说:“那种谷子的地里恐怕已经长出了草,你和我到地里把草除去。” 我又回答:“好的。”我和父亲来到地里,只见地里长满了草,而且草和谷子一样高,各种杂草都有,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麦拢种谷子的痕迹,我只能因为这么一点痕迹可以分辨的出谷子的小苗。我的父亲就对我说:“你可以看得见种谷子的麦拢,但是你不能分辨那颗是谷子,那颗是狗尾巴草,所以呢,你可以出锄去那些大的杂草,容易分辨的交给你,不容易分辨的交给我,因为我认得狗尾巴草和谷子,这只有一点细微的分别。”我就对父亲说:“你不如把如何分辨谷子和狗尾巴草的本事教给我,等你的以后老了,我自己就可以分辨的出来。”我的父亲就说: “ 既然你有心,我就告诉你。谷苗在小的时候,它的茎是圆的,大部分狗尾巴草的茎是扁的,而且有的狗尾巴草的根部会有直接的分岔,而谷子就是一根独茎直接生长。还有一种狗尾巴草几乎和谷苗一样,没法分辨。在这个时候,我也只能分辨的出前两种。”我就问父亲:“那和谷苗一样的狗尾巴草该怎么办呢?”我的父亲回答:“你不用担心,可以等到以后谷子长大了,到了秋天抽穗的时候,就可以分辨出来了,因为谷子穗肥大,谷穗头上没有细毛刺,而狗尾巴草的穗上又瘦又小,而且毛刺很多,草籽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了。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你有心就可以把狗尾巴草从根部用镰刀割去,但是不可以拔出草根,因为那个时候草根和谷根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你拔出那草根,固然彻底的消除了狗尾巴草,但是谷根也会被扯断,因此就供应不上谷子生长结子的营养,所结出的谷籽就是瘪的。”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记住了。”
   世间的善恶用我们人的眼睛还没法真的分辨的,就象狗尾巴草和谷子一样,我们可以分辨的出明显的善恶,但是不可以分辨的出那些细微的点点滴滴。而要彻底的分辨那些细微之处,只有等到时机到了,他们才会暴漏自己的致命的弱点,让那些虚伪的善人从头到脚暴露。也不可以轻易拔出那些虚伪的善人,因为他们在人前自称为是善的,如果把他们拦腰折断,连根拔除,就恐怕那些真正的善根也要受伤了。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2:46
    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

  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

  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风。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风。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俗。古往来,那些默默无闻者大多是随波逐流,所以历史的烟云湮没了他们。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秆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然,识时务为识时务,但不能随波逐流,否则丧失了自我那是一种悲哀!

  君子之风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凌驾于万物之上,真正做到远离人云亦云,远离世俗是非,让我心做主!(君子之风)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2:46
    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水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

  溪水不争流,叮咚山林幽壑间,清澈婉转,照映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一生清誉。

  人也不从众,即使要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做自己,给世界留下个巍峨背影。庄子不从众,他便让世人都随着他一起逍遥渭水,逍遥天下。

  当别人都着纶巾、持羽扇,站在楚王座下,痛拍栏杆,直欲把胸中丘壑吞吐的时候,他却破衣敝履,独钓渭水滨边;当别人恨不能把自己比作光芒四射的太阳,可以洞彻一切的时候,他却指着衔泥而行的乌龟,对身后楚官淡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当别人对亲的的离去而痛哭流涕、情难自己的时候,他却背对亡妻鼓盆而歌。他唱的什么?无非“羽化而登仙兮,却离伤”。

  即使现在,我们高吟“圣人无功,至人无名”的时候,他已作古,乘着鲲化的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之身殁,不幸却又幸甚。他不从众,便让人即使望眼欲穿,也难望其项背。

  屈原不从众,他便让汩罗江水都随他澎湃千年、滋养千年。

  那时,怀王的身侧已无他的立足之地了,身后是郑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兰的肺腑之言,言之肺腑。他不能从俗,他便行吟泽畔:“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啜其糟而哺其醴,他只好指天则问:“指九天以为正兮,其惟灵修之故也”。不!他还不愿随众而降,只好举身赴清流了。

  他没有从众,他是他自己,他也是我们的先祖。

  时至今日,还有谁不从众?方文山,那个钟情于诗情画意的男子。

  他用笔勾勒那素胚青花,即使笔锋由浓而淡,那韵致也通过麦克风为江山染上印迹;他用眼看穿千里之外,即使只寻得一行青苔,也绿了那江南两岸;他用心感悟东风,在这荒草蔓烟的年代,让那浓词艳句都黯淡了颜色。

  还好,他不从众,他用自己的独特坚守为我们奉上了诗情如风。

  从众为众,不从方立。(不从众,做自己来)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2:47
尊重生命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骇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由许多对生活、对生命无动于衷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教育者,也许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有许多具体的课业要抓,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情怀,其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乃是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2:48
本帖最后由 北京,一样的 于 16-1-1 22:53 编辑

奥修经典语录

奥修的名言很多,他对于生命和生活中涉及的概念,如爱、友谊、勇气、出家等等都有他独到的解释,比如对于爱,他在《天下大道》解释是:爱是两个准备好在一起的人,准备好全部投入到当下,而忘记过去和未来的人的深深的沟通。 他对于悟道,有十个字:平凡、健康、觉知、整体、全然。 平凡:不要成为一个重要人物,做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最最平凡的人才是最不平凡的,象白云、流水一样平凡。 健康:指身心两方面,心态健康更重要。身体的健康需要运动,在运动中求安定;心态的健康需要安静,在安静中求禅定。随心所欲,顺其自然。 觉知:觉知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正因为觉知到自己的无知,所以他是世上最聪明的人。觉知到自己劳而无功,功成不居,无为不争。 整体:天地万物皆备于我,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生老病死一生是整体,上有老,下有小是整体,正如一棵树,根茎叶花果种子是整体。整体没有善恶、宠辱、高下、聪明愚蠢,因为善恶、宠辱、高下等皆是一体。 全然:与整体一致,不是十全十美,上帝与魔鬼同在。 人有三种趋势。从已知到已知的是理智、从已知到未知的是意识、从未知到未知的是超意识–这样人才能变成真正的哲人,变成神。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在此时此刻存在,你就會明白存在整体纯粹的美与神圣。 乞丐渴求宫殿,而从宫殿里出生的人却不會。不认识美女的男人會渴求美女,拥有美女的人却不會。知识、经验會改变你。如果一个人已经拥有全世界,他还想拥有多久?迟早他想退出。佛陀生来是君王,印度教圣人生来也是君王,耆那教圣人生来也就是君王,这不是巧合。他们會耽溺於富贵,对富贵再无渴求。迟早他们會到达整体的底部–什麼都没有。Osho,奥修,静心,爱的艺术。       生活就像剥洋葱一样,剥了一层,还有更鲜嫩的一层,继续剥到最後,你會发现,中间一无所有,最後一层是残缺的,然後一无所有。只有空。 没有一种情绪是永远的,它们會像云散去。它不是你,它来来去去;它不是你的存在,它只是偶发事件。它只发生在外围,而你只是目击。 记住,这已经成为过去,忽然间,你就可以脱离它。它发生在你身上,但它不是你;它會走,你會留下来,和它无关,让它走。逐渐的,你和你的心情會有一个距离,你不再被它们标记。你变成见证者、观测者,你會变得不关心,你會变得很漠然。静會降临在你身上–不是由你创造的静,不是僵凝不动,它是从整体来、神圣来,未知的源头来的静。你变得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事能真正动摇你,快乐和不快乐都不能影响你。它们是正面与反面,都一样,快乐来了就是快乐,当它离开你,它就是不快乐。距离越远,觉知越深。你會变得安定,像佛坐在菩提树下。 直到你现在的样子死亡,它也會发生,它是一种再生。旧的必须放弃。你的旧态度、概念、哲学、主义、认同、自我意识都必须放弃。新的东西一直在,但你没空间让它进来;客人已经来了,而主人还没准备好。你要创造空间,让它空。 Osho,奥修,静心,爱的艺术。 没见事物上都要刻上一句话:「一切都将过去。」奥修(OSHO)中文社区-静心,爱,这可以说是禅宗的最基本要义——不要执着于前人的道路,你必须走你自己的路。事实上,你根本无法走在任何别人的路上。因为那条路永远无法带领你抵达你自己,它只能带你到别人的地方。那是别人的路,绝不要做一个跟屁虫,永远要做开路先峰。而你内在那真实的未知道路,只能籍着走进未知而抵达。要摒弃所有别人为你准备好的道路。 “唯有当我拥有这个大房子,我才会快乐。”现在你定出了一个大的条件。它或许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你将会很疲倦、精疲力竭,等你到达了你所欲求的皇宫,你或许已经接近死亡,事情就是这样在发生。你浪费掉你的整个人生,而你那个大房子就变成你的坟墓。你说:“除非我有一百万美元,否则我将不会快乐。”那么你就必须去工作而浪费掉你的整个生命。木拉那斯鲁丁远比这样来得更聪明:定出较小的条件,然后就尽可能去快乐。 如果你了解的话,就不需要定任何条件,只要看清那个要点:条件无法创造出快乐,它们能够给予舒解,而那个舒解是无法永恒的,没有任何舒解是永恒的,它只能够持续几个片刻。           很真实地处于当下就是佛的风范。 如果一个孩子走错了路,母亲仍然会爱他、关心他。 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心,都会感觉,都会庆祝,佛经过森林,树就开花,即使不是开花的季节。 存在只是对您的反应,您的内在开花,存在就开花;您内在沮丧,它就给您百倍的沮丧。 头脑是一部电脑,生物电脑,它会积累,从来不会原创。任何它所有的都是借来的,都是从别人那里取得的。 当没有知识,真知就发生了,因为真知是你自己内在的品质,是意识的品质,它好像一面镜子,而知识只是灰尘。 人都有一个倾向,试图要秀出那个你所没有的。所以,任何你想要秀给人们看的,就是那个你没有的东西。 人们聚徒只是为了要说服他们,说自己知道,一个人很难直接欺骗自己,透过别人来欺骗自己比较容易。 愤怒是真实的,是您自己的,所以很美。微笑不一定美,成为礼节的微笑是不真实的,实在不美。 你本身,您的内在才是需要注意的,而不是来来去去的事情,那些事情好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常常诸佛对您点头或者保持沉默,只是为了不要争论。        我在这里对你们讲道,没有使用语言。你们会说我在使用语言。是的,我在讲道……没有使用语言,因为我的内在深处没有出现语言。它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语言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我使用它;我不被它使用,它并没有填满我。我在对你们说话的时候,我根本不在说话。我从来不跟自己说话,我没有内在的交谈。当我不在说话的时候,我很宁静,当我说话的时候,那种宁静并没有被打扰,那种宁静依然没有被碰触过。        爱是一种狂喜:无念的狂喜、当下的狂喜、无野心状态的狂喜、空的狂喜。不管爱人在什么地方,那里都没有人,只有爱。当两个爱人相遇的时候,他们不是两个。在你看来,从外面看,他们似乎是两个人。然而里面的故事则完全不同,他们不是两个。他们一旦相遇,二(tow-ness)就消失了,只有爱存在,只有爱在流动。除非你的内在是一个空、是一个无──这样就没有障碍了,在你和爱人之间没有东西──否则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呢?如果你是一个重要人物,你的爱人也是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就不是两个人相遇了,而是四个人:两个真正无足轻重的人站在背景里,而两个重要人物──两个虚假的自我在握手、在抚爱、在做出爱的姿势。那是一出供人观看的表演:荒唐极了!爱人相遇的时候没有人,两个“没有人”无法是两个。两个“无”怎么可能是两个呢?“无”没有界线──“无”就是广大。两个“无”会合而为一。两个重要人物仍然是两个。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为。这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在行为中,而忘掉行为。你将是一个世俗的人。第二种可能:放弃行为,到喜马拉雅山去保持无为。你将是一个非世俗的人。第三种可能:活在市井之间,但不要让市井活在你的里面。行为,但是不主动;行动,但是内在保持不动。        一个小男孩和D.H.劳伦斯在花园里散步,他突然问:“为什么树是绿颜色的呢?”D.H.劳伦斯说:“树之所以是绿颜色的,是因为它们是绿颜色的。”对此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了。所有的解释都没有用,因为你可以说因为这、因为那──但是这再次带来相同的问题:为什么?空有一个中心是荒谬的──这是不合逻辑的,是没有道理的。然而生命就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必须接受生命──生命决不被迫接受你的逻辑或者道理。         存在最深的核心是无。存在的基础是无。当我说无的时候,我的意思不是“无物”(nothingness )──我的意思只是“无物性”(no-thingness)。        所以我一遍又一遍地说,科学永远无法知道存在最深的核心,因为那个最深的核心是一个无(non-being )。你就象一只洋葱 ── 一层一层地剥下去。一层一层剥下去;新的一层出现了,又是新的一层,又是新的一层,然后突然整个洋葱都不见了:你的手上只有空。那就是你。         我所能告诉你的就是:你是一个无我。变成一个无我,而无我并不是任何否定意义上的空,它是最大的肯定。         生命能够成为一种喜乐,只要你懂得如何没有顾虑地生活。否则,生活可能就象一场漫长的疾病,在残废里告终。         生命本身是一张空白的画布,你可以将痛苦画上去,也可以将完美的幸福画上去。 你越能够穿透内在,你就越能够穿透外在,因为真实的存在是一体的。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是由他自己的投射所组成的。如何使你的眼睛变成像镜子一样,不投射,只看「那个是的」,不去创造它、不去想象它,也不对它加进任何东西,只是依照它本然的样子来面对它。你从来没有按照事情本然的样子来看它们,你总是透过你的头脑来看,你在它们上面蒙上了「我爱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是漂亮的」。事实刚好相反:是因为你有爱,所以这个人才变漂亮。那个漂亮并不是原因,而是一个副效应。真实的存在既不丑亦不美。所有我们的道德律和判断都是透过观念。如果人类消失,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好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坏的。      当一个人成道,那个带着一切解释和判断的人就消失了,他就变得很纯,就好像他已经不复存在。头脑被抛弃了。他是有意识的,完全有意识的,但是没有内容物被用来投射。他以世界本然的样子来看它,不加进任何解释,如此一来,他首度了解到真实的存在。       当你成为一体,你就变得很健康,当你成为一体,你就会感到一种宁静的幸福。从一个片刻到下一个片刻,你都会觉得对存在感激,有一种感激会发生在你身上,这种感激我称之为祈祷,它不是对某一个神的祈祷,这种感激是对存在的一种内在态度,它给了你生命、爱和光,它以千千万万种方式来祝福你,它一直将更多更多的祝福洒在你身上,但是要能够这样的话,你内在的统一是需要的。       你的行为或许是错的,但是你并没有错,你完全按照你本然的样子被接受,你的存在是曾经发生在这个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你是这个地球上的盐,不管你多么错误,你就是这个存在的荣耀。 当你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成为一体,你就能够静心,在这之前是永远不可能的。一旦你内在的分隔消失,一旦你里面成为一体,就有一种深深的宁静会降临到你身上,那么就有一个很大的喜乐的片刻被达成——只要籍着界线、分隔和片断等分裂状态的消失。         在鱼和大海之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隙。鱼就好象波浪一样,都是大海的一部分,或者也可说大海只是鱼的存在的无限延伸。它们并不是两样东西,它们一起存在,它们的存在连结在一起,它们的「体」或许显得不同,但是它们内在的精神是同一的、是单一的。        过去已经不复存在,它已经死掉了,未来尚未存在,它还没有被生出来,这两者都不存在。自我只能够存在于不存在里面,它是可能的最虚假的东西,只有现在这个片刻存在,它是唯一的存在,其它都不存在。如果你跟现在关连,那么你就无法以一个自我而存在,因为现在是真实的,而真实的永远不会创造出任何虚假的东西。没有任何虚假的东西能够由任何真实的东西产生出来,虚假的东西只能够来自虚假。我不是做者,整个存在已经预先决定了我里面的每一件事,我只是跟着它走。         记住,不要移到过去,也不要移向未来,那么,每一个片刻无我都会升起,它将会变成一个持续的「流」。你越无我,无我的片刻越多.在你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快乐,也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快乐,它只不过是你的拒绝和接受。一个能够以同等的方式接受痛苦和快乐的人将能够超越,或者,一个能够拒绝两者的人将能够超越。在真实的存在里,不快乐变成快乐,快乐变成不快乐,它们是同一个流。因为人害怕黑暗,否则黑暗比任何光都更具有神性,因为光总是有限的,而黑暗总是无限的,光必须被制造出来,而黑暗永远都在那里,不需要去制造它,你可以将光带进来,但是无法将黑暗带进来。只要把光熄掉,你就会发觉黑暗已经在那里,不需要将它带进来,它一直都在那里,它是永恒的,它永远都是无限的。       一个经历过痛苦,经历过很多痛苦的人,会获得深度,他知道天堂和地狱两者。一个两者都知道的人才会真正变得很完整。每一片刻,每一样东西都是新的,它之所以看起来是旧的是因为你携带着过去在你的头脑里,而你透过过去来看。只有自我会无聊。如果你不存在,谁会无聊?        快乐跟痛苦是相对的,它们是相反的两极。喜乐并没有相对于任何东西,并没有一个相对于喜乐的状态。如果你是快乐的,你将会变成痛苦的,如果你是痛苦的,你将会变成快乐的,你可以转变,因为有二分性存在。但如果你是喜乐的,你无法转变,因为二分性已经消失了。人会觉得无聊,笑是解药。你不能够没有笑而过日子,因为你只能够透过笑来扼杀你的无聊。人是无聊的,因此他需要笑。一个人越无聊,他就越需要笑,否则他无法存在。不要有损及别人的笑,那是丑陋和暴力的。如果你想要笑,那么就笑你自己。要嘲笑自己需要很多勇气,要嘲笑自己需要很多自信。对于灵性的追求者而言,即使笑也应该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如果过去介入,那么每一件事都会弄错。唯有当你处于深入的静心当中,过去才不会介入,否则是没有办法的。只是理智上的了解是不会有所帮助的。如果你深入静心,你的创伤将会被抛弃,你的压抑将会得到发泄,你的内在将会变得越来越清楚,你将会很清晰,你将会变成好象一面镜子。事实上,你并没有任何创伤,所以没有人能够触击它们,那么你就能够看着那个人而自然反应。   自然反应永远都是好的,而固定式的反应永远都是不好的,自然反应永远都是美的,而固定式的反应永远都是丑的。要避免固定式的反应,而允许自然反应。固定式的反应来自过去,而自然反应是由此时此地来反应。 当你越移向内在,你就会忘掉你是否局限在身体里。当你到达最内在的中心,在那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你只是存在,而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界线,因为你并没有以任何方式被局限,你无法被定义。只有受到限制或受到局限的东西才能够被定义,所以第七阶段,或第七个「无阶段」是不能够被定义的。记住三句话:已知的、未知的和不可知的。已知的就是人类的头脑所知道的——科学是已知的。第二种现象是未知的;未知的就是那个迟早会被知道的,它不可能永远保持不被知道。未知的就是哲学所关心的现象,它一直在思考关于那未知的,以及如何使它变成已知的。记住三句话:已知的、未知的和不可知的。已知的就是人类的头脑所知道的——科学是已知的。第二种现象是未知的;未知的就是那个迟早会被知道的,它不可能永远保持不被知道。未知的就是哲学所关心的现象,它一直在思考关于那未知的,以及如何使它变成已知的。存在的本体是不可知的,任何你所做的都无关紧要,它将保持不可知,它不能够被缩减成历史。人只是这个存在的一个副产物,只是这个存在的一个脉动,这个脉动怎么能够知道整体?你的心会跳动,那个心的跳动怎么能够知道整体的你? 记住:你的快乐将会跟你的神秘成正比,神秘越少,快乐就越少,神秘越多,快乐就越多。涅盘意味着在肉身体解放,而大涅盘意味着不但解放,而且脱离肉身——从一切具有体的东西解放出来,而变成无体的意识,那么你就变成了宇宙。 你活在肉身里,然而,虽然活在肉身里,你已经不再是那个肉身,肉身变成只是一个寓所、一个房子或是你的衣服,你已经不再以任何方式执着于它,你使用它,你生活在它里面,你照顾它,但是你已经不再顾虑它,你已经不再害怕说如果身体死了,你就会死,现在你知道你是不朽的,只有身体会死,你永远不会死,你没有跟身体认同,那就是解放。内在的世界完全免于内在的谈话,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宁静的,你可以讲话,但只是跟别人讲话,而不是跟你自己讲话。佛陀是在那个状态下讲话,但是他从来不跟自己讲话,佛陀只对别人讲话,但是他讲话的品质跟你讲话的品质是不同的。 看!当你在跟别人讲话,别人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你仍然继续在你里面讲话。注意观察人们在讲话:当你在跟别人讲话,你并不是真正在跟别人讲话,你还是一直继续在你里面讲话,你只是从别人那里抓住一些话,然后你就将你内在的讲话依附在那些话上面而继续讲。没有人了解任何人,你无法了解,因为唯有处于内在的宁静当中,了解才可能,当你在谈话的时候,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根本就没有在听对方讲话。头脑无法同时做两件事,你只能够听你自己讲,或是听别人讲。沟通已经变成这么大的一个难题,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无法跟别人关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为什么不能够跟别人关连?——因为你在跟你自己关连。 除非一个人达到内在的宁静,否则他不应该开始传道,因为如果有人开始教别人、开始指导别人,而他本身内在的谈话并没有停止,那么他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比现有的还更多的危害,他将会是具有破坏性的。佛陀很活跃,在他成道之后有四十年的时间他都很活跃,但是那个活动并不是活动,他是自发性的。他会移动,但是在他的部分并没有任何有意识的努力,就好象存在在移动他,他变成只是一个通道、一个被动的工具。如果生命想要透过他而移动,他就会移动,如果它不想移动,那也没有问题,他没有想要做任何事的意念。有很多事会发生,事实上,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会有很多很棒的以及神秘的事发生。一个佛是一个山谷,你丢出一个问题,山谷就回声,没有一个能够想的人,没有一个能够计划的人,没有一个能够选择的人,事实上,现在已经没有人。它是空,它是一个空无。有一个山谷,那个山谷反应。讲者和演讲是同一个,活动者和那个活动是同一个。内在的分裂已经消失。 理智上的了解根本就不是了解,理智上的了解只是了解的外表,它不是了解。爱是一个非常宁静的「流」,它是不积极的,它几乎是被动的,它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微风。性是热情、暴力、积极、带着力量、带着很强的能量——它会攻击。心和性中心能够连结在一起,那么爱就变成热情的,如果心不跟性中心连结在一起,那么爱就变成慈悲的,那么爱就是完全纯粹的,唯有到那个时候,唯有当爱里面没有热情,那个爱才是纯粹的。它是宁静的、被动的、不积极的。现在,即使你的心也必须跟随你的性中心,那是较高的跟随较低的。今后你的性中心必须跟着爱的中心走,跟着心的中心走,较低的跟随较高的。这必须成为你存在的秩序——永远都是较低的跟随较高的。那么那个较低的就会变得完全不同,那个品质就会改变。当性跟着爱走,性就变得很美,有一种优雅、一种祝福。当爱跟着性走,爱就变得很丑,就变成一种破坏的力量,你们透过你们的爱来互相摧毁对方。世界上所有的法庭都充满了本来相爱,但是后来变成互相破坏的人们。有百分之五十的婚姻完全破碎,而另外的百分之五十虽然继续,但也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其它理由,比方说为了孩子、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声望、为了金钱——为了其它原因,但不是为了爱。有百分之五十的婚姻完全破碎。 当你跟随那较高的,那较低的就会改变它的品质。如果较高的必须跟随较低的,那么每一样东西都会变得很丑。人类的头脑就是这样——想象、欲望、热情、投射。你投射、你想象,然后你就变成了牺牲品。这不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况——这是关于你。 男性的能量是向外移的,女性的能量只是在内在等待着——只是等待。灵魂是水,身体破了,水流出来,跟宇宙合而为一。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它停留在里面。然后自我消失了,自我是真实月亮的一个映象,是真实的神的一个映象。只有神能够说「我」。我们一直在说「我」,那只是一个映象。   水桶里面的水反映出月亮,意识在我们的身体里反映出神性而变成了「我」。当你能够看到天空,云就消失了;当你能够看到意识,思想就消失了。天空就是真理,那些飘泊的云并不是真实的,它们并不是永恒的,它们是短暂的现象,它们来了又去。在深的睡眠当中,头脑消失了,因为在深的睡眠当中甚至没有在作梦、没有内容物。在深的睡眠当中,你再度落入你的本性,那就是为什么深的睡眠能够使你恢复新鲜。早晨的时候,你会觉得再度变得活生生,重新恢复活力、变年轻、变得更有生命力,因为在深的睡眠当中,你再度落入你的本性。你已经不再是一个自我,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头脑,你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你在深睡的时候,你就象一棵树成一块石头,你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人,你已经变成海洋的一部分,当然,你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变成的,你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变成的。 如果一个生病的人能够进入深的睡眠,那么即使不用药物,他也会恢复健康,所以医生的第一个努力就是帮助你进入深深的睡眠,因为自然会自动使你恢复活力。当一个人真的很美,他不能够记住说他很美,只有丑能够记住,当一个人真的很好,他不能够感觉他是好的,因为坏的会先消失,然后好的也会跟着消失,没有划分。如果你是好的,那么你仍然是不好的。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圣人,那么你仍然是一个罪人。如果你照镜子觉得很美,那么就有丑在你里面。」    自我是一朵云,它是云的世界的一部分。它就好象云里面的彩虹——虚假的、如梦般的。当你觉知到灵魂,你就不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你就变成无我的,你就变成谦虚的。但是老子说,如果你仍然是谦虚的,那么自我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否则你怎么会觉得你是一个谦虚的人?自我消失了,无我也消失了,那么将会有困难,如果无我消失,那么你将会在解释上有困难。一个真正的圣人是没有自我,也没有谦虚的。如果有谦虚存在,那么那个圣人并不是真实的,还不是真实的,唯有当别人在那里,恐惧才会存在。如果你单独一个人,就不可能有恐惧——「别人」创造出恐惧。没有移动、没有摇晃,所有的心理作用都停止了,所有的思想都停止了,你是不摇晃的,意识没有任何摇动,就好象没有风的时候,火焰一动也不动,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一点风都没有,灯火或烛火会变得很稳定,一动也不动。在第六阶段,你的意识会变成一个不动的火焰。 当自我消失,外和内就消失了,那么就没有内向、也没有外向。人们以一个外向的人或内向的人存在,但是当你超越了自我,你就超越了这种人,那么你只是存在,内在和外在就成为一体,那个界线就消失了。房间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墙壁,而是因为门。而门意味着内在和外在之间没有分隔,门是连结的东西,你可以由门进来,也可以由门出去,如果你将墙壁摧毁,那么那个分隔就消失了。当自我消失,那个分隔就消失了。房间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墙壁,而是因为门。而门意味着内在和外在之间没有分隔,门是连结的东西,你可以由门进来,也可以由门出去,如果你将墙壁摧毁,那么那个分隔就消失了。当自我消失,那个分隔就消失了。   所以当自我消失之后,容格的心理学就没有意义了。容格将头脑分成两种:外向的头脑和内向的头脑,但这是一种头脑的划分,而不是意识的划分。意识就好象空间,而头脑就好象墙壁。你之所以能够用头脑只是因为头脑有一些门,透过这些门,内在就移到外在,而外在继续移入内在。   一个神秘家就是一个头脑已经消失的人,他已经达到没有头脑.唯有当你能够看到没有划分,那个真正的综合才会发生。并不是说你要去综合,只是你了解到没有划分。不需要去将它们连结在一起,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每一件事都是好的,既没有好,也没有坏,既没有「内」,也没有「外」,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但这种事只有在你消失之后才能够发生。 这就是印度人的世界观:他们说世界是神头脑里的一个梦。它就好象你晚上作梦。   当你作梦的时候,你可以在梦中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存在,你从来不会怀疑说这是一个梦,而你就是那个创造者。那个美就是:你是创造者、你是投射者,但是你无法怀疑说它只是一个梦。印度人说,它就好象我们有私人的梦、有个人的梦一样,而这是集体的梦——神在梦想世界。你是神的梦里面一个梦的客体。我们把梦当成真实的,而印度人说真实的存在是一个梦。我要告诉你一个趣闻。     所有意志的形式都会走到一个终点。在进入第四阶段的时候,他到处所见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平等的。你的无知从来不死,它一直都是活的,一直都在运作,只是在表面上,你有一些装饰,你是一个涂上外表的人,你的知识只是涂在表面上,在深处,你仍然保持是无知的。唯有当无知归于沉寂,真正的知识才能够发生。在这之前,知识将保持只是消息而已,它是借来的,不是你的,不是真实的,它并没有真正发生在你身上。它不是一个活过的经验,它只是一些文字,只是文辞上的、经典上的。 会觉知到有一个「非二分」,只有「一」存在——一个本性、一个存在。 他深深地根植于「不二分」的经验当中,以致于那个经验本身消失了。 你透过你的无知来投射你的神,你找寻他。你所有的天堂都是你无知的一部分,你所有的真理都是你无知的一部分。你找寻它们,然后你的无知消失了。当你的无知消失,那些由你的无知所创造出来的神要留在哪里?他们也会消失。那就是为什么我说没有目的,神在跟你开玩笑,当你能够了解那个笑话,你就成道了,然后整个事情就变成一个游戏,即使那个经验也消失了。   这样,在达到第四阶段的时候,求道者会发现世界跟梦一样地梦幻。所以,前面的三个阶段被称为清醒的阶段,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作梦的阶段。         当第四个阶段被达成,当甚至连神都消失,当那个神的追求者,那个崇拜者消失,这整个世界就变成好象一个梦,它没有实质在里面。它是一个心理现象,它是一个思想过程。你享受它,你生活在它里面,但是你知道说这全都是梦。 有很多圣人宣称他们即将过世,但他们刚好都是在六个月以前宣布,那并不是偶然的,那六个月是有意义的。在肉身要死之前?生物能已经开始在垂死了,一个跟他本身的生物能有很深接触的人知道说那个能量已经开始萎缩。生命意味着散布开来,死亡意味着收缩,当他感到生命的能量在收缩,他就宣布说他会在六个月之内过世, 首先要开始跟身体有接触,不久你将会觉知到整个身体都围绕在心的周围震动。整个身体是一个太阳系,环绕着心在移动,当心开始跳动,你才会活起来,当心停止跳动的时候,你就死了。心保持是你身体的太阳中心,你要对它觉知,唯有当你变得对整个身体有觉知,你才会渐渐变得对心有觉知。首先,一个人必须深入觉知身体的现象,身体的复苏、身体的复活是需要的,因为目前的你带着一个死的身体。唯有在身体复活之后,你才能够真正感觉。渐渐地,整个身体带着它所有的欲望和饥渴,将会围绕在心的周围,那么那个会跳动的心就不只是一个机械装置,它是跳动的生命,它就是生命的脉动,那个脉动给予满足和喜乐。 一个活在他的心的人有一种甜蜜的气氛围绕着他——甜蜜在他的周围流动。每当你跟那个人接触,你就会被他的气氛所淹没。     跟随自然,变成自然,脱离意志。意志就是你痛苦的原因,意志就是你到达地狱之门。」当你离开了所有的欲望,你就不需要意志了,意志是当你要去满足欲望的时候才需要。你有了欲望之后才需要意志。意志就是你的无能,因为有了意志,所以你才会被挫败,因为你是在做一件完全荒谬的事,你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唯有当你离开意志,你才能够成为强而有力的,当有意志的时候,你变成强而有力的,当你没有意志的时候,你也能够变成全能的,因为如此一来,你就跟整个宇宙合而为一,那么整个宇宙就是你的力量。当你做了一些努力去成为不执着的,那也是一种意志的改变形式,你奋斗、你控制,你使你自己保持超然,你做了很多努力去保持是一个观照,那些保持观照所做的努力都属于你的意志,所以,事实上那并不是真正的不执着,那只是一个预演,不是真正的,只是一种训练的基础。当甚至这个想要成为观照的努力都被抛弃了,当甚至这个「我是一个观照」的概念也被抛弃了,当你和存在之间已经不再有任何冲突,而只是随着它流动,到了那个时候,不执着才会变成真实的。 生命并不是要去到达某一个目标,生命本身就是目标,它并不是要朝向某个最终的目标发展,就在这个片刻,就在此时此地,生命就是最终的。生命就好象爱一样,生命就好象快乐一样,生命就是存在——没有目的,一旦你能够了解这一点,你的生活方式将会完全改变,因为如果生命本身没有目的,那么就不需要为你个人的生命创造出一个目的——不需要。由于有了个人的目的,你就变得紧张,有某件事必须被达成,那么一个想要达成的头脑就被创造出来了,那个头脑一直想要去达成这个或达成那个。每当某事被达成,头脑就会再问:「再来呢?现在还有什么要被达成?」它无法停留在它本身,它必须继续去达成。唯有一个不想达成的头脑能够保持和平,但是唯有在一个宇宙没有目的背景之下,才可能有一个不达成的头脑。如果整个存在都是没有目的的,那么你就不需要有目的,你就可以游戏,你就可以唱歌、跳舞,你就可以享受,你就可以爱和生活,而不需要去创造出任何目标。那最终的就在此时此地、就在这个片刻。如果你准备好,那么「那最终的」就能够进入你,但是你并没有在这里准备好,你的头脑总是跑到未来、跑到某一个目标。在跑步的时候,我觉得更加活生生;采集花朵,我觉得享受,它是狂喜的。」但它是没有目的的。那个行为本身就是很美的、狂喜的。只要成为活生生的就足够了,不需要有任何目的。你越能够享受那些没有用的事,你就越快乐;你越能够享受那些没有目的的事,你就会越天真、越喜乐。 一个静心者需要一个不求达成的头脑,但是唯有当你能够满足于没有目的,你才可能有不求达成的头脑。只要试着去了解整个宇宙的游戏,而成为它的一部分。不要太严肃,因为游戏是从来不严肃的。即使游戏需要你严肃,你也要游戏地严肃,不要真的严肃。那么,就现在这个片刻,它就是富有的(丰富的);那么,就现在这个片刻,你就能够进入那最终的。   那最终的并不是在未来,它就在现在,它隐藏在此时此地。所以,不要要求目的,没有目的,而我说,没有目的是很美的。如果你不追求目的,那么你每一个片刻都会有很多机会成为狂喜的。看到一朵花、一朵花园里面寂寞的花,你就能够欢舞,如果你是不求目的的;看到晚上的第一颗星星,你就能够欢唱,如果你是不求目的的;一张漂亮的脸,你就能够在它里面看到神性,如果你是不求目的的。神性在我们周遭到处都在发生,「那最终的」在我们周遭到处都在洒落,但是唯有当你是不求目的的,唯有当你带着游戏的心情,你才能够看到它。爱、生命和光,这三者是最神秘的。它的神秘在于你无法用逻辑来了解它们。如果你是不合逻辑的,那么你就可以穿透它们;如果你只是逻辑的,那么你就无法了解,因为整个现象都依靠一个似非而是的矛盾,试着去了解。爱的存在就好象河流一样,表面上它们仍然保持是两个,但是在深处它们变成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什么我说它是似非而是的。需要两个人来溶成一个。所以爱是一个很深的炼金术,它非常微妙。如果你真的变成一个,爱将会消失,河流将无法流动,如果你真的保持是两个,爱将会消失,因为如果两个河岸真的分开,那么深渊里面不可能有河流。所以,爱人创造出一个游戏,在那里面,他们表面上保持是两者,但是在深处,他们变成一体。 在表面上,河岸是两个,在深处,灵魂已经混合而变成一个。两个爱人只是两个身体,而不是两个灵魂,这很难去达成,那就是为什么爱是最难达成的事情之一,如果你能够达成一些片刻,那也就值得了。如果在你的一生当中只有几个片刻,如果即使只有几个片刻,你能够达到跟某人的合一,这个合一将会变成通往神性的门。爱被达成之后就变成通往神性的门,因为这样你就能够感觉到这个宇宙如何以「多」存在,而仍然保持是「一」。在每一个个人的背后隐藏着那非个人的;在每一个部分之后隐藏着整体。性或许是爱的一部分,但性不是爱,性只是身体上的、生物学上的吸引。在性当中,你们仍然保持是两者,在性当中,你并没有顾虑到对方,你只是顾虑到你自己,你只是在剥削对方,你只是为了你自己生物学上的满足而使用对方,而对方也在使用你,那就是为什性的伴侣从来不感觉任何深刻的亲密。他们在使用对方,对方并不是一个人,对方并不是一个「你」,对方只是一个「它」,只是一样你可以使用的东西,而对方也在使用你,在深处,它是一个相互的自慰,其它没有。对方以一个设计来被使用,它不是爱,因为你不关心对方。如果「两个」能够以「一个」存在,那么「多个」也能够以「一个」存在,那么爱就变成了通往信心和祈祷的门.爱是一种关系,但也不是一种关系。爱存在于两者之间,因此你可以称它为关系,而如果爱存在的话,那么它也不是一种关系,因为两个都必须消失而变成一个,所以我才说它是逻辑所无法显示出来的基本矛盾之一、基本奥秘之一。如果你无法达到生命所提供给你的自然高峰,你就没有能力去达成一般不容易取得的任何其它高峰。静心是一个比爱更高的高峰,如果你无法爱,如果你没有能力去爱,那么静心并不适合你。:「A就是A,B就是B,但A也可以是B,而B也可以是A。」生命并不是被划分成坚硬的方块,生命是一个流,它超越方块。它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爱是一种关系,但也不是一种关系。 祈祷并不是为了神,祈祷是为了你,你祈祷,然后你透过祈祷而改变,没有人在听你的祈祷,没有人会来帮助你,没有人会来遵循你的祈祷,但只是借着祈祷,你的心就改变了。如果那个祈祷很真诚,那么,透过祈祷你就会变得不同,你的断言会改变你。因为越来越难找到一个变成非实体的人、一个能够变成无物的人、一个能够变成非存在的人、一个能够完全摧毁他自己,好让神能够透过他来讲话的人、一个能够变成只是一个通道,就好象一个笛子,是空的,好让神能够透过他来唱歌的人。 禅是对头脑的超越。他不是发展头脑的任何方面,他让你超越头脑本身。超越头脑的唯一方法就是深入此时此地的生活。你不要成为一个施虐受虐狂、一个逃避现实者、一个盲信者、一个虚伪的人、一个自负的人,你必须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彻底的平凡,谐和于生命,顺其自然...。 禅具有全然不同的方法。它就是生命;它就是生命的同义词。它就是那个强烈的生命激情,能让自我消失于其中,被彻底烧掉,使「你」融解于生命之中,使「你」被生命之火烧得灰飞烟灭。惟有这时,你才懂得了:大自然送给你的这个生命礼物是多么的美丽。生命成为了纯粹的喜乐,时时刻刻...每一个瞬间都是天堂乐园。天堂就在此时此刻,否则就不存在什么天堂。 生命必须被观察。如果你观察生命,你将会感觉到没有什么事可以做,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发生。你将会死,你将会从这个身体消失,你将会诞生在另外一个身体,你要将所有这些事看成一种发生,而不是看成你的一个作为。如果你觉得那是你在做些什么,那么你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观照。你被丢出来,存在将你丢出来,然后有一些片刻你觉得很享受——生命、飞翔、美、爱、青春——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发生,就好象气的吸进和呼出,它们都是一种发生。你并没有在做任何事,但是每一件事都在发生,一旦你了解这一点,自我就消失了,因为自我唯有在带着「你能够做」的观念时,才能够存在。了解到没有什么事能够做是灵性追求者可以用来作为开始的最高点,是了解的顶峰,在那之后就是蜕变。如果你能够将生命看成是一种发生,那么观照就会变得很容易。当你快乐的时候,痛苦就在那里被隐藏起来,不久它将会出现。每一种结合不可避免地都会导致分离。 每一种结合都会导致分离;每一个婚姻都是离婚的准备。但是结婚隐含着离婚;结合隐含着分离;生隐含着死。所以,要对相反的东西有所觉知,它将会帮助你变成一个观照,它将会减少你的快乐,它也将会减少你的痛苦。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快乐和痛苦会变成一样,当它们变成一样,你就超越了。当你只是存在,没有任何陈述、没有任何概念、没有任何理论、没有任何观念;当你只是存在,当你变成一棵树、一块石头,你只是存在,就这样而已。你让存在从你流出,在你里面流动,不要创造出任何抗拒,不要说:「我是这个。」因为每一个陈述都是一个界定,每一个陈述都会使你变成有限的。 佛是一面空的镜子,他只是按照存在本来的样子来反映。他什么话都不说。镜子什么话都不会说,镜子没有什么话好说,它只是反映,它不对「那个是的」做任何事,它只是按照它本然的样子来反映。 当喜乐变得非常强烈,它会变得很痛苦。当那个光太强烈了,它会使你目眩,你几乎都会瞎掉。当那个爱太强了,你就无法承受它。当那个喜悦太强了,你的心可能会停掉,它可能会变得太痛苦。 「导师」意味着一个让你成为自己的机会。只有渺小的头脑,狭隘的头脑,那些喜欢充当导师,但其实并不是导师的人,企图将他们自己强加于你。伟大的导师会帮助你在你自己的道路上成长,并且会制造各种障碍来阻止你成为追随的牺牲品。他们会制造各种障碍!因为你习惯于去追随,而他们不允许你这样。追随是容易的,模仿是容易的;成为真实的,就很艰苦。当你模仿的时候,你就不感到有责任了,一切都由导师负责了。没有哪个伟大导师曾允许任何人去模仿。他会制造各种障碍来阻止你模仿他。他会用各种手段把你扔回到你自己。 你选择一个信念来反对另外的信念,很自然地,会有冲突,它是一种选择。有千千万万个信念包围着你,渴望你的注意。纯凈的信心是需要的,纯凈的信心是什么?它是一种不是来自选择,而是来自觉悟的信心。当一切都消失——世界和神、物质和头脑、身体和灵魂、你和我——当一切都消失,到了最后,连那个一切都消失的概念也消失,你就达到了。 孩子的「时间速度」很慢,而老人的就很快,很紧凑,很浓缩。就更大范围来说,每种动物的「时间速度」也不同。人类的孩子14年的发育相当于小狗崽的几个月。有些动物则发育得更快。有些动物刚出生,几乎完全成熟了,和成年没有两样。   所以动物没有很强的时间感。它们刚出生就会走路,不能想象这其间有时间间隔。但人类的孩子就有这个时间间隔的印像,所以说:人是一种被时间困扰的动物。人总是处于紧张之中,不断跟时间赛跑,感觉时间不断飞奔、消逝,把自己远远抛在后面。 菩萨是一个很接近佛性,但是仍然试着要停留在此岸久一点来帮助人们的人。他已经到达了,他想要来分享他的成就,他已经知道了,他想要来分享他所知道的。别人跌倒在黑暗里,他想要跟他们分享他的光和他的爱。 没有人有「实体」(being)——你没有,众生也没有。所有的自我都是虚假的、虚幻的。 他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礼物」,他也不会认为「我是给予者,而你是接受者」。不,所有这些概念和念头都必须被抛弃。没有给予者、没有礼物、也没有接受者,一切都是「一」,那个你给予的对像也是你,被给予的礼物也是另外一个形式的你……就好像你从左手给到右手,不需要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没有给予者、没有接受者、也没有礼物。 真理跟时间无关,它是永恒的。你可以在白天达成真理,你也可以在晚上达成真理,你可以在市井之间达成真理,你也可以在喜马拉雅山上达成真理,你要达成真理可以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小孩、一个年轻人、或是一个老年人。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达成真理,因为真理一直都是随时可取的,你只要能够敞开来接受它。  因为每天的24小时当中你自始自终都根植于你的本性。你是明亮的,你的光、你的火燃烧得如此强烈,以至于根本无法忘记它。火焰使你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芒。那些有纤细的、有接受性的、敏感的人会感觉到你的火,你的生命,你的诗歌......你的欢舞,即使你一动也不动。 所有必需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让头脑放空。最终极的体验就是「没有头脑」的体验。   头脑是让你生活于外在世界的一个工具。它没有办法接触到你的内在——你的中心深度。而头脑无有办法走回头路,它不会倒车;它只会向前走。你可以带着它到山上,到月球上,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但你无法带着它进入你的内在本性。 如果你想进入自己的本性,你就必须放下头脑;你必须单独地进入。你必须在宁静中进入,没有任何思想念头。而一旦你领悟到了那个自由、那个喜乐、那个永生、那个「无念」带来的生命力的爆发,那么你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实际上所有的创造都是性能量的一部分。性能量不是别的,正是创造性的力量。它能产生新的生命,它能产生千百万种东西。所有创造性的人都富有过剩的性能量;只有平庸的人性能力一般般。那就是为什么伟大的诗人都不会只属于一个女人,伟大的画家不会只属于一个女人。他们是如此的敏感,如此富有悟性必须坚决果断地下一个结论:敌对性能量就是在自我毁灭。应该多方面地、丰富地运用性能量。每一样东西是这同一个能量创造的。它不但支持繁殖生育,它还支持艺术的创造——音乐、美术、诗歌。 一旦一个人已经超越所有这些头脑的欲望、贪婪、愤怒和暴力,一旦他回到他生命的正中心,他就解放了。从自我中解放,从身体中解放,从头脑中解放。他首次懂得了:身体仅仅是一个监狱。现在他的觉悟是完全透明的,他能看透这个身体只不过是疾病和死亡——可能会有一些瞬间的快乐,让你继续呆在身体里期待更多的快乐...但很快你就会明白,如果你有智慧,那些快乐是很表面的、虚幻的,就像梦一样。   一旦这样的彻悟发生了,你的生命的能量就张开它的翅膀并飞向宇宙开放的天空,溶入于那个终极。

提供一个奥修网站:http://www.6vkj.com/aoxiu/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2:49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此文作者为现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这是对中国人不读书的警语,深有同感。很多国人以为靠网络浏览信息就是阅读了,其实知识的获取,还是要靠读书的。中国的传统都有读书的好习惯,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这样,真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电话上(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写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惟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生怕吵到了身边乘客宁静的阅读。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宁可慢一点,松一下……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19
告诉孩子这就是贵族精神!

1、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

——能独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

——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

—— 一旦走进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4、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知识的视野

5、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要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裤。

——自尊与贫富无关

6、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

——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7、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

——风度与境遇无关

8、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

——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9、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

——独立人格

10、小孩的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

——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11、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

——这种眷顾未必是财富与权势。善有善报,所报者,爱也

12.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他们,你就拥有了全部。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0
停止在做的17件事

一封细致入微的家书(奥巴马给女儿的信),亲切、自然、朴实、没有大话、套话,说的全是家常,17条建议都非常具体、每一条都可以做得到,每一条都有益,行文的语气没有作为父亲或者总统的“谆谆教导”,从“不在外面吃饭”这类小事,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完全由大家分享的世界,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别人”这类普世价值观,奥巴马都说得贴切,自然,优美。这次特别推出中英文对照版,希望在学习与做人方面,对您有所裨益。
———————————————————————————————————————————————      
       Life is short. It may feel like it takesforever sometimes,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you live, and a short time later,you die. It happens so quickly, many people don’t even realize they had a lifeuntil it’s already over.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有时候觉得生命怎么也走不完,实际上,你现在活着,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人生真是转眼一瞬间的事情,很多人到临死前才意识到这一生已经结束。
  1.Stop Doubting Yourself
  停止怀疑自己
  If you don’t believe in yourself, nobodywill. Success starts in your mind, and if all you’re doing is putting yourselfdown and predicting failure, it’ll become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Insteadof doubting yourself, think positively. Not only will you be happier and moresuccessful, you’ll spread it to everyone around you.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没人会相信你。成功源于你的头脑,如果你所做的是不断地看扁自己,预言着未来的失败,这就真的会成为现实。与其怀疑自己,不如积极的考虑问题。不仅会让自己更加开心和成功,你还能够感染到周围的人。
  2.Stop Being Negative
  停止消极
  Now that you’re done doubting yourself,stop doubting others. You don’t like when people are critical of you, so stopbeing critical of others. Think about how you make other people feel ? even ifyou have good intentions, people don’t like hearing negativity.
  现在你不要再怀疑自己了,也别再怀疑身边的人。你不希望被人对你挑剔,那么也不要再去挑剔身边的人。想想你给别人带来的什么样的感受吧――即使出发点是好的,别人也不想听到那么多消极的事情呀。
    3.Stop Procrastinating
  停止拖延
  I don’t feel like procrastinating right now? I’ll do it tomorrow. When you procrastinate, you remain stagnant. Whateveryou’re putting off doesn’t go away; resolve the problem, and move on. You’ll bemuch happier in the long run.
  我现在不想做,还是留到明天吧。一旦开始拖延,其实你已经停滞不前了。你拖延的事情不会自行解决。解决问题,继续前行吧。从长远角度来说你会更加快乐。
  4.Stop Being Mean
  不要那么刻薄
  It’s completely possible to step onsomeone’s toes without meaning to ?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There’s no need topile on by purposefully doing mean things, so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stopbeing mean. If someone wrongs you, let it go. There’s no need to seek vengeanceunless that’s the type of person you want to be.
  无意踩到别人的情况真的有可能会发生――常常会发生。但没必要去处心积虑地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不要那么刻薄。如果有人对你无理地对待,随他们去好了。没必要去报复,除非你也想成为那一类的人。
  5.Stop Eating Out
  不要在外吃饭
  Eating out is the biggest waste of money.Every so often it’s nice to treat yourself, but eating out for every meal isthe quickest way to drain your bank account. Learn how to cook at least ahandful of foods you enjoy: It’ll save you money, keep you healthier, andoccasionally impress people.
  在外面吃饭真的非常非常的浪费钱。也许每次对于你而言都是一次犒赏,但每顿都在外面吃反而是花光积蓄的最快方式。至少也去学学怎么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菜:既能省钱,还能让你更健康,还会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6.Stop Being Lazy
  不要再偷懒
  Lazy people are annoying ? it’s likepulling teeth getting them to do anything. If I can’t do something as simple asgoing to a movie with you without having to factor in an hour of convincing youto get your lazy butt out of bed, I’d rather go alone. People have enoughtrouble motivating themselves; don’t make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waste theirvaluable energy motivating you as well.
  懒人真的很招人烦――得像赶驴磨墨一样逼着他们做事情。如果我想跟你看一场电影,却不得不花一个小时说服你起床,那我宁愿一个人去看。给自己动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别让朋友和家人浪费宝贵的精力再来给你动力了吧。
       7.Stop Complaining
  停止抱怨
  We all have problems, and sometimes we needto vent to someone. That’s acceptable, but pay attention to how often you’reventing. We all love helping our friends and family, but when all you get fromsomeone is negativity, it’s easier to cut them off than help, especially ifthey’re always complaining about the same things.
  我们都有麻烦事,有时候总想跟别人倾诉。这可以理解,但要注意你吐槽的频率。我们都喜欢帮助朋友和家人,但如果从那个人身上我只能感知到负能量,那么还是离得越远越好吧,尤其是当他们在反复抱怨同一件事的时候。
  8.Stop Being Selfish
  别再那么自私
  If you only think about yourself, you’llsoon find yourself by yourself. Stop for a minute and think about how youractions affect other people ? did you take the last cup of coffee from thebreak room? Refill it! Do you live with others? Don’t drink out the milkcarton. We share this world 100% of the time, so every action you take canaffect other people.
  如果你只考虑你自己,那么很快你会发现身边只剩下你自己。停一分钟想想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吧――你是不是从休息室拿了最后一杯咖啡?再倒满呀!你是不是和别人合租?不要喝光所有的牛奶,这个世界是一个完全由大家分享的世界,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别人。
  9.Stop Wasting Time
  别再浪费时间
  I’ve said it before, and I’ll say it again:time is the most valuable resource we have. Don’t waste your time onunproductive things. If you want to explore the world’s dark corners, that’sgreat. I still associate with people who have not-so-kosher careers, but Idon’t hang out with those people at the expense of my own short- and long-termgoals.
  虽然之前说过了,但我还想再说一遍: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如果你想探索这个世界的黑暗角落,很好。我也认识一些没有固定工作的一些自由职业者,但我不会以牺牲自己的短期长期目标为代价和他们出去玩乐。
  10.Stop Making Promises
  别再做承诺
  Always under-promise and over-deliver. Whenyou make a promise, you’re adding responsibility to your plate that, despiteall your best intentions, you may not be able to deliver on. More often thannot, your promise is an absolute (i.e “I promise I’ll always love you”), and onlySith deal in absolutes. Instead of making a promise with your words, simply bethere when people need you, and exceed their expectations with your actions.
  总是做承诺,总是做不到。每次做承诺都是不禁给自己增添了责任,无论你的出发点有多好,你都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部分。大部分时候,你的承诺都太过绝对(比如“我发誓我永远爱你”),也只能在绝对环境中才能实现。与其用语言许下承诺,不如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出现,然后用行动达到他们的期望吧。
       11.Stop Being a Pushover
  11.不要做老好人
  We live in a capitalistic society in whicheveryone’s trying to sell us something. Everyone’s looking out for themselvesin one way or another, and you need to do the same. Stop putting yourself outbecause you’re too shy to say no.
  我们所处的社会,每个人都试图告知我们一些事情。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找寻着自己,你也需要,你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说不。
  12.Stop Listening to Haters
  不要听讨厌的人说话
  No matter what you want to do in life,there’s always someone around to tell you why it can’t and won’t work. I cancome up with millions of reasons Twitter won’t work, and yet it’s one of themost popular social media sites on the web. My opinion didn’t stop Twitter’ssuccess any more than it convinced Kobe Bryant to quit the NBA or Josh Hartnettto stop acting. Why would you let someone’s opinion stop you?
  无论你想干什么,总会有人告诉你不要这么做,没有用的。我可以想出成百万条推特不实用的理由,但它还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社交网站之一。我的想法不会阻止推特的成功,就像你无法劝科比退出NBA或乔什?哈奈特不要当演员了一样,都毫无意义。那么为什么要让别人的想法阻止你呢?
  13.Stop Being Wasteful
  停止浪费
  You don’t finish your meals,and away food instead. You leave the faucet running when you brush your teeth,pouring precious water down the drain. You drive places you could easily walk,burning gasoline (a non-renewable resource)。 You are wasteful,and it needs to stop.
  你饭没吃完,然后扔掉食物;刷牙的时候还开着水龙头,就让宝贵的水哗哗的流走;明明可以走到的地方你偏要开车,燃烧汽油(无法再生资源)。如果你浪费了,那就赶紧停止这一恶习。
  14.Stop Littering
  不要乱扔垃圾
  The only thing I hate more than wastefulpeople are litterbugs. Litterbugs are my least favorite bug, and there are morethan you’d think. If you’ve ever thrown even one piece of gum, paper, candywrapper, cigarette butt, etc on the ground, you’re a disgusting litterbug, andyou should be ashamed of yourself. There are over 7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if each person only throws one “innocent” piece ofgarbage on the ground, that’s 7 billion pieces of garbage littering a world in which nobody “did it”。
  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比浪费的人更可恶的就是垃圾虫。垃圾虫最让我厌恶,而且永远多的让你数不清。如果你曾扔过一块口香糖,一张纸、糖果包装、烟蒂,那么你就是恶心的垃圾虫。你应该感到耻辱。世界上有超过70亿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无意识的扔一点垃圾,那么全世界就会变成70亿垃圾场,哪怕没有罪魁祸首。
  Your one decision makes a HUGE difference,and I will not allow you to blow it off and walk around with your head heldhigh. You’re a litterbug, and it needs to stop immediately. You don’t get alifehack for this one, you filthy animal. Just stop ? you already know how.
  你的一个决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不赞成你去大马路大声高呼。如果你是垃圾虫,那么就需要马上停止了,也许不会救命,但能让你不那么惹人厌。停止这一举动吧,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15.Stop Taking Everything Personally
  别把每件事太往心里去
  People get offended about the strangestthings. Take Kendrick Lamar’s now-infamous verse on “Control” thissummer: he called out a list of a dozen rappers he thinks he’s betterthan (and he’s right)。 The internet went crazy, and rappers all over the industry rushedto their mics to record a response. The thing is, all K-Dot said is he’s thebest rapper. Everyone took it personally, and that’s exactly what he was goingfor. The lesson to learn from this is that not everything is about you, and ifyou’re easily upset, someone will use that to their advantage.
  人们会因为一些奇怪的事情感到被侵犯。就拿Kendrick Lamar这个夏天备受争议的歌曲《Control》为例:他在歌词中挑衅了一些他认为比他弱的说唱歌手(的确是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说唱界的歌手都蜂拥录歌作为回击。重点在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说唱者,每个人都更看重自己,这就是他的目的所在。这件事教给我们的无非就是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围着你转,如果你是玻璃心,有人会利用这一点。
  16.Stop Talking
  不要再说话了
  Sometimes it’s best to just STFU ?especially in relationships. I can’t even count how many times I created anissue that didn’t need to be an issue simply because I opened my mouth. Even ifwhat you want to say is important, just shut up and ride it out. You can saymore with your actions than words, and you can’t listen when you’re talking.
  有时候沉默是金――特别在情侣关系里。我都记不清到底多少次因为说错话引发了本可以避免的争端。即使你想说的非常重要,那也闭嘴,自行消化。你可以用行动证明一切,毕竟你自己说话的时候是听不见的。
  17.Just Stop, and Breathe…
  停一下,深呼吸吧
  No matter what you’re doing in life or howyour day is going, there’s always room to just stop for a moment and justbreathe. Try it right now to celebrate getting through this list of everythingyou’re doing wrong.
  无论你现在在干什么,这一天过得怎么样,你都需要好好停一下深呼吸。不如现在就歇一歇,犒赏自己总算挺过了一些错事。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1
余秋雨:生命,是一树花开

  很多人都有一颗渴望变美的心,但是只有少数人拥有一颗想要变美变时尚的决心…
  加入我们,关注最潮流动态,了解最时尚资讯,掌握最流行搭配,找到最适合你的风格!
  
  红尘路漫漫,能有几回欢?
  凝望岁月,剪一段记忆,与你共享生命的欢喜与温暖。此生,有你足够,时时刻刻一树花开。我知道花开花谢本是自然规律,自然的起始都深含美丽的意义。
  冬去春来,二月天里的春姑娘吹尽冬留下的小寒冷,绿意开始萌发,一切生机盎然,充满希望。
  爱是最美好的人间四月天,生命便是爱。春风吹着一树花开,生命就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
  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静静走过一段颓废的岁月,感受着心灵的暖风。难能平静的总是我的思绪,那留下的与离去的,究竟演绎了与懂得了什么样的生命意义?
  
  一树花开总是美丽,人生的美丽包括起始也包括这之间的过程。能像一树花儿绚丽绽放坦然离去,不管这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挣扎怎样的抗争,能懂得顺应自然就是美丽。喜欢那种淡到极致的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款步有声舒缓有序;一弯浅笑万千深情,尘烟几许浅思淡行。
  于时光深处静看花开花谢,虽历尽沧桑,仍含笑一腔温暖如初。一树花开花谢的笑容飘荡在心里面,給予的不仅仅是美丽。含笑的起始,含笑的过程,那才是它真的意义。
  给生命一个微笑的理由吧,别让自己的心承载太多的负重;给自己一个取暖的方式吧,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盈一抹微笑,将岁月打磨成人生枝头最美的风景。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红尘一笑,静放那一处清浅的安然。
  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过往,酸甜苦辣;苍茫尽处,云卷云舒。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热烈或寂寞。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有些人让你牵挂,却不能相守;有些东西让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总想寻一处山林,安静生活浅写岁月;总想借一些日子,播种向日葵的温暖,栽种阳光的花瓣。
  春花秋月,夏萤冬雪,怀一心宁淡,安然度日。经年流转,透过指尖的温度,期许岁月静好,这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于我们,温暖,一直是一种牵引;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尽头,轻回眸,处处是别有洞天。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1
诀别-----白落梅

有人说,一个过于怀旧的人,
并不一定是因为过去多么灿烂,而是他不能安于现状。
人世纷纷扰扰,谁又能说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抵御万丈风尘!

                                        ----题记
人只有在彻底失去的时候,才会入骨的怀想曾经有过的美好,
从前的片段则如影随形,时刻在脑中浮现。
这时候,我们都禁不住要问自己,
如此放下究竟是爱上了怀旧的情调,还是过往真的值得悼念?
当你无法接受陌生的风景,不能适应崭新的生活,
就必然会怀念曾经熟悉而温暖的事物!

一个看似强大的人,
其实他的内心却是薄水筑的城墙,遇火则化,一推即倒。
一个看似柔弱的人,
他的内心却是用一砖一瓦细致堆砌而成,简单平时,坚硬牢固。
然而这一切,皆源于人生的际遇,
倘若岁月旅途上平稳顺畅,心中的伤痕则少,不至于脆弱不堪。
若是命运一波三折,其心必然千疮百孔,
到那时,任你如何去缝合补救,也无法平凑到最初的模样。

这世上,的确有太多阴差阳错的故事,
许多错过,许多擦肩,让人啼笑皆非,
很多人喜欢为自己安排好行程,将想要做的事,都记载于人生的书页里,
可是世事变化万千,过程或许尚能预测,结局却总是出乎意料。
于是,我们不断地删减情节,不断地委曲求全,
到最后,想象与真实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也许我们都知道 ,只要生命不断,人生的故事就一直在继续。
一段故事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多少来来去去的缘分,我们会得到些什么?又会失去些什么?
如果一个人将所有的激情都耗尽,他的世界是不是从此将安静无声?

走过多少春去秋来,始终无法丈量红尘的路到底有多远,
你累的时候,也不能停歇,
因为时光一直在匆匆追赶,从岸的这边,赶至那条阡陌 。
有一天你止步,意味着生命的历程行将结束,而你亦完成了生命的使命。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1
心若无尘,落雪听禅

生命的旅途,一程有一程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盛放。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着一曲花开花落,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来生活就会快乐,人生的最美,便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通透与清欢。

——题记

喜欢在飘雪的午后,盈一眸恬静,书一抹情怀,看那雪花落入红尘最深处。暂离尘世喧嚣,将心灵放空,尽情的体会那份旷达与纯净。生命的旅途中,会有不期而遇的欣喜,也会有痛彻心扉的清醒,一地落红,氤氲了冷暖;一树梅开,缱绻了浮华,雪如拂尘,能掸去俗世的无奈,也能让灵魂净化。

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着一曲花开花落,红尘驿站,总会有人来人往,曾经的美好,未曾辜负,落花散尽,风轻云淡。人之累由心而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来生活就会快乐,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都是沧桑,还有岁月沉淀的那份静美。

生命的旅途,一程有一程的风景。回看人生的画卷,曾经的片段,总有一些相遇,会停留在心底;总有一些人,给过我们温暖的陪伴。是谁将把光阴里的纯美,雕成一朵心花,用无痕的笔墨,温润着生命的色泽?是谁将灵魂缱绻,在一滴水的世界里,滋润出花间的情愫,于匆忙的时光中,相聚与分离?

一场心雨 ,淋湿了经年的诗句,独处的意境中,总会渲染心底的那一抹风景。斟一盏记忆的茶,让往事在杯中荡涤,归去的路口,时光已从指间的缝隙蜕化成惆怅,低眉处,不过是自己素描的那一片花影。一段光阴的背后必有暗角存在,那些无果的追求终敌不过日月婆娑,天边飘过的,只是一抹浮动的云彩。

人生的路上,请珍惜一起看风景的人,或许在下一个转角,便会挥手告别。所有的故事,有一天都会在岁月的素笺上泛黄,吟一首小诗,书一抹眷恋,不为渲染心事,也不为将谁记起,只为在浅色的流年里,学会宽容和感恩,待到青丝缀满霜华,蓦然回首,若还有暖意,便是时光赠予的明媚。

一条路能走过多少坎坷;一颗心能容下多少悲喜; 一份爱能承受多少别离,一个故事能演绎多少轮回,一段光阴能包容多少曾经,生命的旅途总会有分分合合;光阴的转角总会有来来去去,时光,跌跌撞撞,生命,浮浮沉沉,一个转身能带走多少过往,一眼回眸能书写多少沧桑。

是不是迎着阳光,就不会有阴霾?是不是不再想起,就不会再有悲伤?路在脚下,心在路上,生命的音符里,从来就没有重复的篇章。转身,微笑,用爱在岁月中修行,让心在辗转中安然,即便昨天的故事在心中成为断点,明天的路我依然会用明媚演绎精彩。

其实,每一个渡口都可以停靠,也可以摆渡,温暖,一直在身旁。人生是一段旅程,没有起点,不知终点。来往皆是客,懂得便是缘,所有的故事,都会落幕,轰轰烈烈的,毕竟是过眼烟云。禅悟之道,贵在明心,原谅时光,记住美好,删繁就简,定格岁月的片段,任生命的潮水涌动,我心自安然。

人生一场繁华一场景,世间情缘皆风烟,一隅红尘,半生烟雨,弹指之欢,如莲开落,浮生一梦,何必执念,缘来缘去,曲终人散,只道是寻常。生命回眸的片段,将往事烹煮成清茶,有多少可以百味无悔?又有多少能够在心间落地为尘?陌上红尘,有多少人,在刻骨铭心中,顷刻相逢;又有多少人,在云淡风轻里,匆匆别离。

菩提树下,不再听信因果,将世事归入尘风,做一个红尘俗子,守着淡淡的烟火,把生活过成一场漫不经心,把日子过成随缘随喜,静守简单流年,将心择一方净土诗意栖息,拥有一份宁静闲适的喜悦,把忘不掉的美好,尘封在岁月风烟及不到的地方,当指尖轻触时,恍如花香,在意志薄弱时,温润心境。

人生,无论繁华与平淡,都是属于自己的风景,要学会面对,对生命要热爱,对生活要热忱,对人生要有所追求,得意看淡,失意看开,生命的旅途,有坎坷就会有历练,有浮沉就会有懂得,有阳光就会有希望,有雨落就会有诗意,人生的味道淡久而生香,生命的本真宁静而致远。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过分注重结果;坚持自己所选择的,但不过分执着,从绝望中找寻希望,从寂寥中学会仰望,请相信,总有一扇窗是为梦想而开,总有一扇门是为机遇而留,修炼一颗感恩的心,用温暖描绘爱的画面,用简单书写生命的乐章,让快乐久久,幸福绵长。

清简如素的日子,采撷一份静暖,品味一盏茶的安静,一阕词的清幽,让温润在心间里开出明媚的花朵。用一份感恩的心,把温暖种进文字中,把快乐播撒在生活中,把简单写进生命的诗行,将善良安放在灵魂的渡口。那份安暖与从容,便是心灵的自由。

生命,叠加着一个个光阴的故事,红尘路上,谁能没有悲喜,最美的是经历清霜疏雨后的莞尔。一直相信,生活给你撒下一片阴霾,就会在不远处还你一缕阳光,生命在边走边悟中圆满,那些经年的词章,终是丰盈了岁月的平平仄仄,厚重了生命章节,一只清淡的笔,不再书写沧桑的印记,将爱与时光相融,阳光便会溢满心海,人生的最美,便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通透与清欢。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2
    人到无求品自高,是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的一副联书,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说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渴望而难及的境界。
    人到无求品自高,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高尚的品格?应该是无所求的人。人果真达到了无欲无求了,其人格便会自动提高。人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因此,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能做到这样的心境,很难。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这种淡泊的心态是无求中的平凡孕育着无尚的伟大,攘括着古往今来的忧思。人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这样的淡泊便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更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人到无求品自高,蜀相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求就是一种淡泊。面对复杂的人生,需要的是一无所求的淡泊。人生,看淡世事无常,静观花开花落,需要经历人生坎坷崎岖中的颠沛流离,需要经历茫然失意中的迷惘困惑,需要经历风云莫测中的繁华盛衰,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才会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心境。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才会让自己在“人到无求品自高”境界中,让心灵慢慢得以升华。
    人到无求品自高,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必为其所累,虽然都是好东西,切不必尽收囊中。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名和利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样。人很难改变固有的观念,岁月的沉积,生活阅历的累积,使人越来越难回头看看自己固守的观念是不是对的?一个人做到无求的时侯,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才能有了让生命一次又一次远行的条件。当自己在某一天突然有所感悟掸去心灵封尘的时候,也许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另一番景象!
    人到无求品自高,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淡然,是一种勇气。超然物外,像白玉兰那样,卓尔不群,纤尘不染,带着某种孤傲与矜持,超然于世俗之上。看过《品读人生》和《最美的散文》这两本书,这两本书选编了鲁迅、梁实秋、朱自清、巴金、徐志摩等数十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们有关人生问题的散文随笔、杂文小品。大师们从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两个方面对生命和人性进行了详尽的评论,让我受益匪浅。从中体会到了一份恬静的心境,一缕清幽的书香,一樽甘甜的烈火酒,这些都是无求者的品行。
  人到无求品自高,在苟活了四十多年后,我告诉自己可以什么都不再乞求了,不再强求,尽管我一无所有。因为我明白了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真正内涵。陶渊明的无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的无求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杨慎的无求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林则徐的无求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齐白石的无求是“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一份份无求的境界,一份份高尚的品行,谱写的是一曲曲可贵的人生之歌。在这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中,懂得了淡泊以明至,学会了宁静而致远,体会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味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随缘,心无增减。”世上万事万物都归于一个“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节,平淡处世。随缘而安,得之不喜,失亦无忧。知道了先人们的无求,心中铭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名言,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静心,慢慢体味“人到无求品自高”里“无求”的境界,坐看云起,笑看沧桑,自己的人生一定会色彩纷呈! 
人只能活一次!这是常被人们遗忘的常识。既然只能活一次,就应该讲究点“活法”。又何必活得太累,自己去折磨自己呢?
    活的太累其实是心累。处境不佳用不着痛心疾首,人生又哪来的时时都一帆风顺?为上司一个不满意的眼色又何必五分钟缓不上气来,在未来的生活中,你有的是表现的机会,何况“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想想这些你就会变得坦然;看到别人的业绩突出也不必眼红肚涨,嫉妒有害健康。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行了。
既然人只能活一次,就应该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工作节奏太快,精神压力太大,争强好胜的心太强,生活太无规律,时间不长,精神和体力就会崩溃。本来四十岁,心理和体力已近老年,钱多又有何用?莎士比亚曾诅咒过黄金:金灿灿的黄金啊,你是人类共同的娼妇!你可以使美变丑,也可以使丑变美;你可以使错误变成正确,也可以使正确变成错误;你可以使活人变成死人,也可以使死人变成活人!为了得到这金灿灿的黄金,良家女子当娼妇,善良小伙成强盗!我诅咒你,可恶的黄金!马克思曾预言过:早晚有一天人们会用黄金去盖厕所!当然,一分钱可能难倒英雄汉,没钱不行。但是,只要有保底的工资,又何必拼着身家性命追求更多的积累呢!
    要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会随遇而安。知足、随遇而安就是幸福。我们和有钱、有势、有权的人一样,都是人。因为都是人,就没有必要仰人鼻息,笑脸求人!生活毕竟不是演戏,无须用太多的脂粉去涂抹自己,无须戴上“面具”去“逢场作戏”!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挣多挣少都心地坦然,活得朴素自然,活得坦坦荡荡。这就是舒心,这就是快乐,这就是潇洒!
    自己有多大“能量”,能干出多少成绩,应该有个自知之明。当然,我们应努力在平淡的时候去争取辉煌;而在辉煌的时候,也应清醒地看到山外有山,并非“老子天下第一”。这样就避免了浮躁,避免了错误。能够创造辉煌固然可喜,但奇迹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天时地利人和加机遇,缺哪一样都只能是功亏一篑,这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所以,只要我们一生都在脚踏实地去干事,即使创造不出什么辉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追求的快乐,亦就能“得鱼固可喜,无鱼亦欣然”也!人生载不动太多的烦恼和忧愁!惟有内心泰然、坦然,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我们能够持有一棵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平静的心态,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则我们的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洋溢着希望。
    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乐,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3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

    中国俗话说:“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苏格拉底更说:“我们需要的太少,我们越近似神。”每个人都知道生活只要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总是寥寥无几。世界上能真正体会生活之美好的人只有两种:孩子和看透世事的老者。孩提时代天真快乐是因为他们想得简单,老年人宁静安详是因为他们站在人生的另一头参透了生活的真谛。

    人只要具有了淡泊之心,想法简单了,淡定了才不会为尘俗所迷,为物欲所困,为诱惑所动。生活需要拥有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一颗自由的心,一份简单细致的人生态度,用最自由的状态去演绎生命。

    生活需要炼打,人生更需要洞悟。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梅花开于墙隅,不因阳光不照而不香。流水绕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淡定的宁静!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更是绚烂之极归于素净质朴,宁静深沉的境界。

    真实的淡泊是对自己人格与情的冶炼,是在纷扰的尘世中物我两忘,是一种内心的祥和,也是一种深入的淡定。

    它是对人生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至。至简至淡是一种大辩若讷的成熟,是一种超脱无我的禅心,它不是简单的无为无欲; 更不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它是对物欲事理的一种适度取舍。面对红尘喧嚣,面对繁华诱惑,用一份平静与从容来面对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的方式。

    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不为功名利禄而劳神,不惊荣辱,不计得失,宁静从容;我们就会活的轻松,活的充盈,活的有滋有味。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这是陆游对人生态度表现出的一种超脱与豁达。人生的时光旅程,只有月白风清的淡定,才有人淡如菊的从容。 也才能欣赏到生命过程中至善至美的风景。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3
民族已超过了五十六个,新增月光族、打工族、啃老族、蜗居族、隐婚族等。新幸福指标:家里没病人、牢里没亲人、外头没仇人、圈里没小人。笑一笑!新发现:向日葵族。

----------------------------------------------------------------------------------------------
核心提示:现代都市里,有这样一群人:工作时可以忙碌,闲暇时可以精彩;张弛有度的生活,8小时以外有所寄托;不刻意计较“名利”,给点阳光就能灿烂,恣意享受着平淡里的小幸福……他们便是向日葵一族。

  向日葵族,即会发现微小幸福的族群。他们就像那执着而积极向上的向日葵一样,给点阳光就灿烂。在他们的概念里,敏感和细腻并不只是代表着多愁善感,对微小快乐的感敏其实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在时下压力弥漫的都市中,向日葵族破土而出,昭示着灿烂阳光的天性。他们没有太大的野心,珍惜蕴藏着在平淡里的小幸福,以“知足常乐”为座右铭,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以向日葵的向阳特性自喻,逐渐集结成“什么事都看得开”的“向日葵族”群体。

■ 向日葵族 奉行适可而止的消费观
  对于向日族群来说,他们可能腰包不鼓,欲望也不多,但奉行较低的生活标准,不会顽固地迷恋大品牌,喜欢轻松随意的着装,偏好素面朝天,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适可而止。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付出的脑力体力在他们看来得不偿失,化上精致晚妆去参加一个盛大派对,远远不及跟恋人或者对味的朋友喝点小酒,聊聊八卦更有意思。

■ 向日葵族的19个典型特征 你也可以做到

  你可能会羡慕这些向日葵族们,因为他们总能满脸阳光,总是能乐观面对一切,每件事他们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其实,你也可以成为“向日葵”一族,不妨从以下步骤开始吧。

  1、善于发现微小幸福
  在“向日葵”族的概念里;敏感与细腻不完全代表着多愁善感,对微小快乐的敏感其实是幸福的来源之一。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过的比戏剧更精彩,蕴藏在平淡里的小幸福才更值得珍惜。

  2、没有太大野心
  “知足常乐”一定是他们信奉的座右铭之一。他们相信欲望越少,越容易快乐。无法掌控的事情,带来的压力只能选择承受;可以掌控的事情,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给自己加压力。

  3、适当放低生活标准
  不会顽固地迷恋大品牌,喜欢轻松随意的着装,偏好素面朝天,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适可而止。

  4、容易发现事物好的一面
  在“向日葵”族的概念里,不要往往只关注自己差的一面,还要时长看见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5、选择喜欢的职业
  愉悦感是比金钱更重要的选择职业的标准。喜欢的职业可以让人觉得活得很值得充实,每天忙碌着的状态会让八小时外的时间更美妙。

  6、抗压力耐打击

  他们是实实在在“煮不烂的铜豌豆,打不死的小强”。在他们眼中,天塌下来当被盖,什么都可以看得开,快乐也是单纯而自然的。

  7、对负面情绪的钝感力
  悲观、抑郁、烦躁、焦虑、生闷气……这些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现的负面情绪不容易感染他们。

  8、随时随地发泄压力
  他们会在生气时一个人在房里狂吼几声,前提是墙壁的隔音效果够好,或者健身、泡澡、爬山、吃顿诱人的甜品……不记隔夜仇的“向日葵”族,同样不会让压力过夜。
    9、感恩的心态
  他们懂得感恩。一份工作,一杯咖啡,一个朋友,一个恋人,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因为感恩才会懂得珍惜和把握,懂得捕捉生活中的美好。

  10、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
  工作即使可以忙碌,但决不占用整个人生,业余生活可以丰富多彩,但决不能落得个游手好闲。他们喜欢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而且更享受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欲。

  11、相互赞美的心态
  算计别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办公室政治”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适度赞美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善良的心情与省心的社交工具。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

  12、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
  像向日葵始终追寻着阳光的方向一样,他们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永远对生活保持着高度热情,兴致高昂,勇于改变,对新鲜事物有足够的好奇。

  13、适当健忘的头脑
  选择性遗忘是他们独有的能力。对于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他们忘得比谁都快,健忘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也让生活更加轻松。
  
    14、善于自嘲
  习惯用自嘲保持心理平衡,化解尴尬的局面。在人人都粉饰自我的时代,他们的自嘲是被当做宣泄积郁、打破隔阂的良方,当然有时也是反嘲别人的武器。

  15、适当的精神胜利法
  一件漂亮的衣服,价格太昂贵,想想看,也许并不适合自己便也释怀。这样小小的精神胜利法使得人生更有乐趣,苦短的岁月何必非要过得苦大仇深。

  16、八小时外有所寄托
  辛勤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八小时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在兴起时去酒吧晃晃,也可以在家邋遢随意地跟朋友们小聚。可以拿上画笔重温儿时的梦想,也可以自拍DV假装梦工厂。

  17、嘴角习惯性上扬15度
  嘴角上扬15度,是“向日葵”族不用每天刻意对着镜子练习而自然流露出的表情,内心的宽容乐观完整诠释出“相由心生”的道理。

  18、拥有丰富的内涵
  成为向日葵一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有时让人觉得有些没心没肺,其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绝非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正所谓上山能打虎,下水能擒蛟,交给他们的任务,一定是拿得起,放得下,完全符合向日葵经济农作物的身份!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4
无怨的青春
                   ——席慕容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他(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4
安静是一种修养

一、

安静是一种修养,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喜欢独处。独处,不受环境干扰,不受他人左右。任心情去游走,任思绪去飞扬。用一个闲字恰到好处,有闲心,有闲情,有逸致。如果,一个绝对不喜欢独处的人,那他或她的心灵是空虚的。

安静,悠悠哉。 可 听一曲流行音乐,是那么的宛转悠扬。常常被某一句歌词所感动着,所联想着。音律是那么的入心入肺,耳鬓厮磨,使之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可读一篇经典散文,词汇是那么的优雅婉约,若熏了唐风,若闻了宋词,若听了元曲。文字是那么的入情入理,使之感怀其中。收获匪浅。

可任写一纸闲情素笺,信笔随意,任其碎言碎语。可以写感怀月下,可以叙感触花情,可以述高山流水。是那样的美不胜收,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心情。

可信步走一段斜阳幽径,任径铺满落花,任径落满红叶。是那么的步履轻盈,任多情的晚风吹乱其秀发,任赏路旁的幽草小花。使其心情是那么的淡淡然。

可静静的溪边一坐,嗅花草熏香,听潺潺流水,看粼粼波光,观鱼游浅底、蜻蜓戏水。掬一手骄阳藏袖,捧两缕清风入怀。是那么的宁静,是那么的享受,是那么的美妙。

二、

安静是一种修养,安静不浮躁,不波动。安静不考虑蝇头小利,不考虑得失与否,不考虑头上的光环是否灿烂。安静她不张扬,不与人争长论短。周国平的散文集:“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所以,安静不考虑虚名浮利,不沾染世俗之风。所以,安静是丰富自己。不是物质的丰富,是内心的丰富,是精神的丰富。安静她洗去铅华,即质朴坚实,又淡雅清新。安静她泰然处之,尽可能的与人谦卑,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厮守。

安静,可以静静的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自己做过的事。有多少不足、有多少缺点。及时反省,及时总结,及时补救。 安静,可以考虑自己应喜欢做的事,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安静就是活的宁静、简单、丰富、充实。安静,不去考虑名誉,地位,权利,利益。如果,考虑这些,那将是浮躁,那将是波动。一旦失去,那将是空虚无比。

安静是一种历练;安静是一种内涵;安静是一种深沉;安静是一种品质;安静是一种情怀;安静是一种意识;安静是一种姿态;安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魅力。所以,安静是一种修养。

——书芳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5
  没输过的人,常常会输得一塌糊涂;

  没摔过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来;

  没体会过饥寒的人,贫困注定会成为你的归宿;

  没历经拼搏的人,属于你的多数不会长久。

  什么被你轻视了,终会被你看重;

  你专注于一个方向,终会比别人走得远些。花香,常在夜色中;奋进,常在孤寂里;成败,常在路途上。
  越长大越明白,人生有时真的需要等,该来的让它来,该走得让它走,不强求,也不强留,看不开的总有一天会看开,得不到的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给你,不着急,也不抱怨,就看时间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或许答案也并不重要,看淡了就没什么是最重要的了,哪怕人忘齿寒。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活着,经历着、坚持着,本就是多么的可喜。人生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我们总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苦痛折磨,没必要将苦处放大,也没必要怨天尤人。放下心中负累,生活从没有拖欠过我们任何东西,不用总哭丧着脸。世界很大,风景很多。喝杯咖啡不加糖,品品苦滋味。

  未来少预想,尽量别假设,把拥有当全部,看当下成永远,若浮躁过甚、浮夸过多、浮华过累,必欲壑难填、心境难平、负赘难卸,终劳力伤怀,徒增烦忧。人生需要爬坡过坎、涉险渡困,无须心耿于一处,驻足于一地,唯苦中寻乐、转苦为乐,方能抬宽视野、壮阔胸襟,看远了轻松点,想开了超脱些。

  相信自己的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努力会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命运的公平,但不要忘了,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画扇窗。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学会接受残缺,是人生的成熟。人无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态。人生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一手遮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人生的无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对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年轻时最好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要不然内心会越来越分裂,慢慢侵蚀掉积极向上的力量,滋生黑暗力量。无论面临的社会情景多么糟糕,我们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会变革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可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也没那么长。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做我们能够掌控的事。

  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不要轻易把梦想寄托在某个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语,因为未来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别忘记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管那有多难,有多远。(人无所舍,必无所成)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5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经历.
是一种悟性.
是一种心境.
是一种感觉.
是一段偶然愉悦的时光.
是一种生活的从容.
它可能就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晨.
在一个瑞雪飘飞的午后.
幸福是朴素的.
它悄悄地开.
又静静地落.
有如不知名的小花.


-------------------------------------------------------------------------------------
幸福是晨曦的宁静
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
幸福是叶落归根的小路
幸福是相知相己的伙伴


------------------------------------------------------------------------------------
幸福是宽容,是豁达,是善待自己,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 23:26
我的朋友永远快乐!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29
花 落 菩 提

杯茶无语 缘末留香
最爱芳香何处  
花落菩提深深
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有情花,烂漫叶,
轰轰烈烈,扬扬洒洒
垂落人间,漫逐流水
戏舞软风,醉酒红尘
莫如此境

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
花落菩提
喜欢在花落的季节, 享受孤芳自赏的美
也喜欢, 在极度的喧嚣中
独自微笑独自平静
花落是憾, 落花是美

淡淡的书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
这是一个关于落花和菩提的世界吗?
花自飘零情自流
一种思量两份忧愁
又有什麽呢?
本无一物,却沾染了满身的尘埃!

眼看花瓣在秋风飞
那姿态美的让人心碎
往日的繁华
就这样凋零
就这样消逝
只留下
残花,余香
菩提暗坐
菩提暗坐
看人间花开花落
看人间春夏秋冬……

只在一个回眸 便凝住了流云
或许, 本无起, 亦无灭
可佛还是幻化了这一切
以至, 牵起一干人等, 去轮回
佛也动心么, 不然, 怎有起灭
佛有心么, 本应一袭青衫了却恩怨,
奈何古佛悠远,青灯易幻,
来世间, 收起心缘,
红尘三千, 救我与苦海

梦自手边穿梭而过
偶尔定格
想起苦守的日子
箫声清远 焚雪落寞
一生的冷暖
都随花朵飘落
很多年前有人曾说过
遥远的地方有过一条梦河
流淌着幸福
盛开着欢乐
向往梦河
引退幻想的人 终生漂泊
而我醒来
空空的掌上落叶凄美

过一次奈何桥,
喝一碗孟婆汤,
生生死死又何妨。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身如琉璃,内外清澈,净无污秽。
愿,只能是愿,
身在红尘中,
几多身不由己,
几多无奈感慨。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五百年后 虚菩提得闻是经 佛曰如是如是
佛畅然 虚菩提释然
空空者自诩空空 芸芸者飘如云云
云云 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纭纭 乐游园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空闻如斯又决别
清清浊浊 佛泪满面
空闻经典 昨日真情现
木鱼清灯 怎晓愁如许
钟声又响 众生参禅

也许
花开
并非唯一的向往
花落
并非所有的感伤
坠入尘世 阅读沧桑
多少个梦
似月光的飘渺 
飞出心灵的围栏
于朦胧间流浪
多少个梦
栖落水草间 滚落成露珠
粲然一笑

放飞心中的怅惘
由此
飘零 凋落
与生俱来 无须忧伤
唯于花开之日
让绽放的热烈
不能斑斓每一天
才是心底最疼痛的凄凉
似来自天籁的箫音
牵动着每一根神经
却永远无法珍藏

我是无法成佛的,哪怕是坐化在菩提树下。
因为那满树的落花,满世的繁华,
幽幽千年,是我心底的孽障。我宁愿用尽此生,
为那些尘世的硝烟尘雾,潸然泪下,
为菩提落花,为世间繁华

2006-11-29 23:06:24

摘录----来自<< 花 落 菩 提>>(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0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我国禅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得传衣钵。(六祖坛经行由品)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1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播种真诚,收获幸福!(亮雨点)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2
再见,2015

马上就要和2015说再见了

站在2015末,想一想这一年来

欢笑过,失落过,甜蜜过,流泪过

不管是留恋不舍还是不堪回首,也都要告一段落了


物是人非的,就坦然告别吧,很多事情当你决定不再在乎的时候,生活就会好起来了;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不要让太多的曾经占据你的现在。


还留在身边的人对他们再好一点,相处的时间久了各种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对方把你看得透透的,却依然不嫌弃你,那是就是朋友了。


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加不会亏待你!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所有的人,既然相遇了,那就好好相处,就算终有一散,那也要感谢曾经拥有。用优雅的心相遇,用包容的心相处,用感恩的心告别,无论如何,都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


新的一年,要活得潇洒。

不喜欢的东西就扔掉,讨厌的人就拉黑,不开心的时候就睡一觉,看腻了的照片就删掉,遇见喜欢的人就表白,一年眨眼就过去,人生那么短暂哪有时间让你纠结。

好好生活,每分钟都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总有一天会站在最亮

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

致新一年的自己------HELLO 2016!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3
真不知道自己是只森林里敢于冒险的小狮子,还是一只乖巧的小绵羊。还是一只快乐的^(* ̄(oo) ̄)^,累了就 ...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4
我其实也觉得狮子好累的,最想呢是做只树懒,躲在树上嚼个叶子,卖个萌啥的。
moonlight你比我乐观。我内心深处蛮悲观的。我觉得,人性的贪婪和自私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我内心对自由充满渴望,我觉得自己的脾性没那么温柔,不适合家养呢。
他们可以与虎谋皮。
我只想做只小小的野兽。躲进深山成一统。没食物了就下山猎一两只山鸡啃啃,就够了。然后迅速闪回深山过我的孤单然而悠闲的日子。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5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托尔斯泰。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5
平凡的世界-------也很好!加油↖(^ω^)↗。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7
畏而敬,则敬而远之。
亲而敬,则敬而守之。------有意思。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8
守住心灵的那扇门,让真理与我们结伴而行。真理如同一阵和煦的风,吹醒了人们疲倦的身躯;真理如同一场及时的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真理如同一束灿烂的光,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39
荷残萍踪,浮生漂泊,恋静水一处,边境一恬淡方。非吾懦弱,曾是中流疲惫,昔鹬蚌情景,化萍踪残荷方宁。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40
风之所以寂寞,皆因他吹落了花。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还鱼一池水塘!
  
疲惫的不是脚步,而是心情! 失败的不是结果,而是意志!
  
你是秋天里的风,我却是一片叶。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40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放弃了烦恼,才能与快乐结缘,淡泊了名利,才能步入超然的境地。若懂得,有些东西即使失去,也是拥有;若懂得,哪怕山穷水尽疑无路,也照样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若懂得,我们就能安然走过红尘四季,闲庭信步笑看花落花开,携一份春的明媚,踩着精彩的旋律,在时光的温润中轻轻走过。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41
我们要懂得,泪水,痛苦是人生的必经站,流年岁月里,我们只要不奢求太多,不背负太重,识得进退,懂得回归;识得博爱,懂得宽容;识得追求,懂得取舍,那么,我们就能依着流年的枝头,以惬意逍遥的姿态在春天闲看“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在夏天里静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秋天悠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冬天里遥望“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41
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42
记住微笑,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56
“佛家所谓苦,乃是指人生所必然遭遇的精神和生理的苦,而这种苦是恒在的,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其中的某一阶层,群体或个人,都追求甚至实现过一个个社会目标或人生目标,但优虑和烦恼却始终如影随形,无法消除,这便是人生的苦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表现,则我们或许便可不致因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困难和挫折而惊慌失措、悲观失望,便可更为坦然从容地去适应自己的人生位置,多做一些实事。如果再进一步,假如我们从佛家对人生本相的体察中受到启迪,做到一开始就不那么理想主义地和充满幻想色彩地看待社会和人生,看待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则我们或许便可不致因理想的失落或环境的苦而焦虑迷茫,便可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得更为自由和超然,从而超脱无边苦海。”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57
世间的美好是我们的心花在盛开,世间的快乐是我们的爱心在闪光,世间的变化是我们的心念在流动。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58
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生活是一场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赏每一段的风景。

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也会释然。

---------------------------------------------------------------------------------------------------------------------------------------
如果想不害怕明天,那么首先要尊重昨天,并热爱今天。

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

人生百味,浓缩到最后,就是一个淡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人生的无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对一切不完美,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59
人生不可免的缺憾,你怎样面对呢?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
面对不一定最难受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别急着说别无选择
别以为世上只有对与错
许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个
所以 ,我们永远有路可以走
你能找个理由难过,你也一定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轻松
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
懂得关怀的人找到朋友
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寒,愿你的心都是暖暖的....
人的长大伴随着一些失落,人的成熟附带着一些伤痕。
好在有希望这东西,你总还可以去等;
好在人与人之间,距离产生美感;
好在生命里,快乐比痛苦多;
好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丽;
好在当你成熟的时候,你还不算一无所有!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0:59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样一份友情,是一份如水般的淡然,与这样的好友相处,要的只有一个字“淡”,如水一样的,既不累心,又可悦人。因为淡,赋情感以本真,予生活以原味。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1
如果我們能正確地欣賞別人....就會讓這個世界....
使平庸變得優秀,使自卑變得自強...
使消沉變得進取,使自滿變得謙遜..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1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人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人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2
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多悲戚.
望一片幽冥兮,我与月相惜.
抚一曲遥相寄,难诉相思意.
我心如烟云,当空舞长袖.
人在千里,魂梦常相依.红颜空自许.
南柯一梦难醒,空老山林.
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
映我长夜清寂.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2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3
真正高贵的人,质地柔软,
如水曲折婉约,不择大小细流,
汇成百川汪洋。
你对我错,融化刚强的雪原;
你大我小,粉碎傲慢的高山;
你有我无,解开爱结的缠缚;
你乐我苦,学习人间的慈悲。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4
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但是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
当你埋怨下过雨的路面,泥泞难行,何不抬起头来,看看满天星光,正为你照亮脚下的路?------选自《星云说喻》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5
顺其自然,心安理得,心若旁鹜,淡看人生,心态积极,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定会发生。
世事沧桑,内心无恙。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
天气变化,人情冷暖。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
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5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指: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6
是觉悟的人,人是没觉悟的佛。众生皆有如来种性。心中有佛,所见皆佛,是净观修法,是开悟后,所感知证悟的。当与佛的知见没有差别的时候就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见一切众生皆是佛。正是华严经所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6
因为爱你,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7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选自《张爱玲的倾城往事》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8
一生的功课

  一次在网上随意浏览,看到几米的一幅漫画《露露的功课》。画面很简洁,一个女孩带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几米配的稚嫩文字:“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网页上的文字到这里就没了,当时我想:怎么会以一个逗号结束呢?是点错了标点还是丢掉了文字?  
  后来,我发现自己居然忘不掉那幅漫画和那些稚嫩的文字。我想,如果后面还有文字,它应该是什么呢?我试着去补充:“后来,露露和她的小鸭学会了游泳,她和它还想学飞。”不好!不如这样续写:“后来,露露学会了游泳,小鸭学会了飞,她和它开心极了。”还是不好!根本有违几米的风格嘛。看来,后面可能真的没有文字了。需要更正的,仅仅是那个逗号而已。  
  一日,我去书店为一个朋友选书,一眼就看中了精装本的《听几米唱歌》。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居然是《露露的功课》!我急切地去看那最下面的一行文字。噢!在“……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的后面,果然还有一句话,一句关键的话,一句让我读了茅塞顿开的话,一句让我今生今世都不敢忘怀的话:“日子一样很快乐”。  
  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不让日子沦于黯淡,不让心绪陷于颓废,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09
《生命的真谛》
2014-9-9 16:14:00 作者:寅叶子

人,是万物之灵

一个生命的到来

是一份喜悦

一个生命的降临

是一个奇迹

一个生命的顽强

是一种毅力

一个生命的泯灭

是一桩惋惜

生命曾可贵

价值更崇高

生命何以伟大

是因为

生命极具创造力

……

生命的意义的存在

精彩了人生

赏析了风景

生命的真谛

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使宝贵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让你拥有一份炫耀的履历

……

生命

因有了春、夏、秋、冬的交替

而丰富了你的内涵;

生命

因有了风、霜、雨、雪的浸染

而炫丽了人生光景;

生命

因有了悲、喜、苦、乐的交加

才读写了人生历程;

生命

更有了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奇妙重叠

才显得人生无比灿烂与美好。

精彩的人生

恢弘的生命

是因为有人视生命而伟大

竭力去挽救和保护着生命

有了生命

就有了一切

......

生命的毁灭与存在

就看你去如何运用

拥有生命

这个精彩的世界

就属于你

世界因你而歌

人间没你而泣

且行,且珍惜……

让我们为生命喝彩!

后记:人,应当丰富人生,光辉生命,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快乐的生活。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10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一辈子做人,怎样算是做好了人?

  一辈子处世,怎样算是成功的处世?

  不如阔达的心态,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曾经沧海之后,再去看世情,无非是云淡风清,不过是日升日落般的泰然了。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10
《心灯》

人活着,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

跟家人争,争赢了,亲情没了;
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
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

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
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

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人,
舍得做事,赢的是整个人生;
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有阳光。

人,
是活给自己看的——别奢望人人都懂你,
别要求事事都如意。
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
没人心疼,也要坚强;
没人鼓掌,也要飞翔;
没人欣赏,也要芬芳。

生活,没有模板,只需心灯一盏
——烦时,找找乐,别丢了幸福;
——忙时,偷偷闲,别丢了健康;
——累时,停停手,别丢了快乐。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1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 ,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时间在变,人也在变。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好好珍惜,能在一起不容易,别给人生留下遗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11
朋友不需要太多,打打闹闹7、8人,共同爱好3、4人,推心置腹1、2人。朋友的标准即是在他们面前舒坦没压力、不猜忌,如果相反,岂不是给自己添堵,交友何益?朋友是并肩而行,而不是仰视更不是施舍。潦倒时拉你一把,痛苦时陪你一会,仅此而已。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13
南怀瑾的一段话: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不向灵山塔下求”。总之,这只是说明佛、道都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个个心中有佛,照后世禅宗所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以佛法来讲,心外求法都属于外道。——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4 01:15
云水禅心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
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5 13:02
心境有多静,思考就会有多深!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作者:什么是实践判断

【1】
一般人追求“快”,那是因为内心的浮躁。当思想水平达到较高境界的时候,就会追求一种“慢”,那是因为内心的淡定。
其实,追求“慢”并不是懈怠,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状态下的舒缓,是主体与客体在节奏和“频率”上的协调,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和稳健。
这里所说的“慢”,指的是一种有节奏感的实现过程。对此,曹政钧导师说:“人生是一个丰富的体验过程,并不是单向度地实现目标。”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代竞争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心态浮躁,人们只知道一个劲的向前冲,却不知道如何安静下来,去领悟“静能生慧”和“以静制动”的道理。

【3】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动的先导。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其中,思考力最为关键!
今天,任何知识的价值都无法与自己的思考力相媲美。思考差之毫厘,行动失之千里。因此,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强思维速度、建立思维体系和改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非常关键,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4】
要想改善思维,必须调整心态;要想调整心态,必须改善思维。
思维和心态好像人的左右腿,要想左腿前进,必先迈出右腿;要想右腿前进,必先迈出左腿。

【5】
一个人一旦心态浮躁,其思考力水平和理解力水平都将跌落在常人之下。
心境有多静,思考就会有多深!请问: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您能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吗?

【6】
认识“道”需要智慧;遵循“道”需要品德。为此,文化诊断学特别强调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即:思考力的提升、行动力的增强、意志力的磨炼。并且,思考一旦产生“力”就能够促使能力(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思考力、行动力、意志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然而,必须有一种精神驾驭这三种基本能力——这就是“诚”。假如离开了“诚”的驾驭,单纯地提升思考力有可能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7】
诚心、诚意、诚信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思考力求学者必备的文化素质。如果对学习有诚心,对事业就会有诚意,有了诚心和诚意,做人也会很诚恳。因此,只要用一个“诚”字就可以考察一个人为学、为事、为人的思维方式,进而也可以判断出他学习的决心以及可能取得的事业成就。

【8】
今天是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必须提升自己的思考力,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必须增强自己的行动力,才能在竞争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承受各种竞争压力和事业上的风风雨雨……
日益激烈的竞争表明,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得来的一纸文凭,无法面对竞争的挑战。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9】
思考力是由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三个方面决定的。其中,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的统一性决定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决定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并且,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组成思维的三维结构。
如果以科学思维为横轴,价值思维为纵轴,二者统一能组成思维的平面坐标。如果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应变思维,就形成了思维的三维结构。思维处于一维结构的人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思维处于二维结构的人容易脱离现实、纸上谈兵;思维处于三维结构的人,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圆慧通达。理论能否向实践转化,知识能否转化为能力,都与思维的三维结构有关。为此,文化诊断学创立了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学习和运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可以促使思维方式趋向完善。

【10】
如果思考不深刻,认识就肤浅,会导致头脑简单;如果执行不简便,工作就繁琐,会导致效率低下。
能否将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便,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然后立足着力点构建一套有效行为程序。

【11】
用简便的方法做事,用缜密的方法思考。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时空扫描”方法帮助人们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深刻的科学道理,使思考更加缜密和完整。同时,《文化诊断学行动力专辑》通过构建“诚”的行为体系,使思考上的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练,并通过目标分解和过程分解等方法,化解执行难度。

【12】
所谓事实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真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事实判断能力取决于科学思维水平。
所谓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对事物价值属性的领悟、分析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做出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取决于价值思维水平。
所谓实践判断能力,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实际事务的判断方式和决断能力。实践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是根据实践需要和现实条件对力度、适度、量度、角度关系的领悟、分析、把握和判断能力。一个人的实践判断能力取决于应变思维水平。
事实判断(科学思维)的依据是真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真”;
价值判断(价值思维)的依据是合理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善”;
实践判断(应变思维)的依据是现实性法则——其要旨在于“度”。
既要理解它们各自的差别性,又要理解它们的统一性,这是把握智慧曲线三维模型的关键,也是改善思维方式的要旨。

【13】
智慧的个性是“圆通”;道德的个性是“方正”,能否将二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个人的应变思维水平和实践判断能力。
做人要“方正”,做事要“圆通”。曹政钧多次告诫读者:应变思维必须以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为前提,只有建立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基础之上的应变思维,才能圆慧通达。为此,文化诊断学重点论述了真理一元化贯通;情理法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这三个贯通是通往“圆慧通达”的桥梁。
事实上,中国文化是倡导“圆通”的,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国人变得很“圆滑”。由“圆通”到“圆滑”仅仅一字之差,却导致了文化的本质差异。这一字之差,就是因为应变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两个前提导致的。

【14】
在战略意义上,格局决定成败;在战术意义上,细节决定成败。
战略需要理论来把握,战术需要技术来实现。而实践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即:它既是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结构统一;也是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价值权衡。 这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就是《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81个逻辑环节要讲述的具体内容。对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将思维与实践作为一个对象化过程,并总结了思维对象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论化——简单的事物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道理,复杂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简单的形式。在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之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利于深入思考。通过理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系统化,其目的是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部:技术化——通过着力点,根据现实的相对性条件,把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条理化、流程化、标准化,计量化。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过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利于行动。
第三部:艺术化——选择好实践的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在操作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与主体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结构中,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对象化统一。
要想把实践升华为艺术,必须先掌握技术,要掌握技术,必须有理论的正确指导。其中,理论需要有哲学高度,技术需要有科学深度,操作需要有艺术角度。理论是一门哲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操作是一门艺术。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的,就是文化诊断学在线学习要培养的思考力。

【15】
增长知识需要阅读,增强能力需要锻炼。阅读在于多,阅读越多知识量越丰富。
思考力作为一种能力锻炼,关键在于精诚和专一。 有鉴于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用时空扫描技术拓展思维深度;用制衡理论延伸思维广度;用价值思维方法论提升思想高度;用“文化诊断学十字口诀”增强思维速度;用智慧曲线三维模型和思维一体化技术完善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收录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需要《专辑》并参加系统的思维训练,请通过电子邮件领取《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说明》。

【16】
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思考力取决于知识结构和信息量;知识在于“格物”(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也就是说,文化活动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取决于思考力,思考力取决于知识,知识取决于“格物”,格物产生的知识又将成为文化发展的基础。由此,形成了文化创造活动的决定和被决定、制约和制衡的关系。

【17】
思考力是对知识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剔除关于知识的认识偏差和理解僵化,达到思维与存在的高度统一;创造力是对思考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剔除思考过程中的主观幻想和不切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文化是对创造活动的否定之否定,从而剔除创造活动中的破坏性因素,使创造活动体现出必要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而使创造活动达到道德层面和文明层面上的高度统一。由此,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18】
在知识量、思考力、创造力、文化活动四个环节组成的制衡关系中思考力是一以贯之的(也是着力点)。因此文化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在于培育思考力。
请问如何理解“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其中的“对象化”如何把握?推荐阅读《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我们也将结合相关章节对这些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5 15:41
淡泊,而不失其志
作者:听雨草堂主人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银行户头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笑容,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却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
  如果你能读到这段文字,那么,你更是拥有双份的福气,你比20亿不能阅读的人更幸福。
  看到这里,请你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说一句:'哇,原来我是这么富有的人。'是的,想想这些,你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并且不可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淹没了你,关于生命的理想和志愿,应该时刻在心中闪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无事澄然,还要在闲暇时刻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志气和理想,那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终极目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立志,当然不是立'歪志',中国古代讲'修齐治平'就表现出传统文化对于'志'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利国'、'利民'、'利天下'!
  中华文化中的英雄都有坚持观点的决心,也就是独立的精神。当马寅初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时,当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不都洋溢着一股英雄主义气息吗?'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正是中国传统追求的英雄气质!一介书生面对涛涛人海,不人云亦云,不盲从,敢于相信真理,相信自己的志向,'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英雄行径!
  一杯茶,若不是你依着茶道布了大架势冲泡出来,而只是别人泡好了端给你,你看到的它,其实是不动声色的。清汤绿叶,红汤红叶,黄汤青叶,黄汤黄叶,白汤白叶,这就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了。你挠挠头,觉得朴素的有点简单。然而你将茶杯放到鼻下,吸一口气,才会发现这茶气是如此浓郁,闻之忘俗;啜一口入喉,才觉得清新满口,齿颊留香;你放下了茶杯,却发现茶的清香甘甜还在你的口间,喉间,腹间久久回荡,余味不绝。于是你感叹,真是一杯好茶呀。好茶如此,一个优秀的人该是怎么样的呢?春风得意的时候,是该极力张扬,还是该虚心内敛;呼风唤雨的时候,是该目空一切,还是该与人为善?一杯好茶能够将自己的清香与韵味很有风度的保留,最后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赏识,更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也该如此,得意时也要淡然处之。没有人是天生注定要成功的。只有在成功时把握好自己,才能有机会赢得下一次的成功。
  得意淡然: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满更应淡如海,骄傲侮慢尤不可,仍须心谦身平,不狂妄,而要心体莹然,不失人生之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们作出了成绩,人们给予高度评价,此时绝不可忘乎所以,得意非凡,尾巴翘上了天,这容易给人以'易涨易退山溪水'的感觉,所以得意之时,必须' 淡然'置之,胜固可喜,但不必雀跃三百,不要忘记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等待他的总是失败。
  志得意满时,仍须心谦平和,不骄不狂。应学会控制情绪,善于驾驭情绪。若不如此,则会乐极生悲,因大喜而致癫狂,有损身心,影响健康。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非常淡,被领导看中了,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这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人品修养。要做到得意淡然。必须学会满足,只有知足帮能常乐。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9 08:03
你为什么总是不高兴?(深度好文)

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1、没有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我们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没有信仰就容易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较上,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
  2、爱攀比
  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3、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软,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4、不懂得施舍
  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大嘴美女”姚晨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三年,她先后到过菲律宾、泰国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她说:每当我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这份工作,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姚明则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5、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少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得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职场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饭和睡觉,宝贵的周末时光仅用来休息也不够,而难得出去郊游或娱乐。也许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却是身体不争气,经不起四处出游、大吃大喝了。
  为什么富士康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多起“跳楼”事件?因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会使人失去快乐。
  6、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虑之中。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钱没权、焦虑物价依然飙升、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环境污染……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总在忧虑,哪有时间快乐?
  7、压力太大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他们的压力。中国人面对的压力非常多,工作的压力、成家的压力、抚养子女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而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
  8、不敢坚持做自己
  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国人被很多人期望着,从而不能坚持做自己。一个人要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伙伴、同事的好搭档,唯独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9、心灵的封闭
  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9 08:04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文/妙天雅集精舍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落叶之灵,锁尽深秋.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静静等待,默默守候。

站在时空的隧道里,以不屈的姿势守望着世界,看尽了千年红尘的悲喜,看尽了千年人世的沧桑。

然,却不曾改变颜色。  

我要站成一棵树。
一棵倔强而挺立的树。
在风雨中歌唱,在磨砺中攀升。

我要站成一棵树。
一棵自己喜爱的风景树。
向蓝天索取伟岸,向生命索取郁葱。

那干枯的枝蔓又抹上了一层新绿。

是什么让它的生命如此顽强?是风,是雨,是不灭的追求。


从炫舞的秋叶里读到了生命的真谛,“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污泥更护花。”

落叶向世人展示的不是生命的忧伤,而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水之静美”的风采。

无意于得,自然无所谓失。人生的美丽,不在于争,而在于守。

安安静静地生长于天地之间,从从容容地经历着春夏秋冬。

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

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任何去处都是归宿。
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树的守望,日月同辉。
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

淡然,如一朵花,清雅而素净;从容,如一棵树,茂密而青葱。

高处,心似大树直立担当;低处,心似小草平和谦让。

面对一颗历经千年的古树,让人懂得静观,学会沉思,从而进入生命智慧的彻悟境界。

真可谓;“一叶知秋意,一树识菩提。

人是会走的树,树是站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树与人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感悟炎凉,一起体验生命。
生于春,长于夏,落于秋,葬于冬。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
一个人若已到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的时候,往往会变得坚强起来。

一棵树的春夏秋冬每年都在同样的重复着,演绎着不变的景色,而人却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慢慢变老,青春消逝,时光不再。
尘世浮华,我只愿像一颗树一样,扎根于大地,向着自己渴望的天空,张开怀抱,随风舞动枝叶,看冬去春来,看云卷云舒,沉默着高傲。

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

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人生,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无论走过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会有花,有蝶,有阳光。
年龄渐长,心态就愈加平和。即便是那些很寻常的时光,也能够品味出生命的真味,于阳光明媚之间,于春风拂面此时,于细雨纷扬那刻,一个人行走,静默,安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
如果生命如繁花,那我可否是一株树,在静寂中细数从枝叶间漏下的斑驳时光?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汝是泥土,一世温柔;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不再奔波,寂漫心头;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与风相伴,用雨浇愁;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落叶之灵,锁尽深秋;

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静静等待,默默守候。

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
人生并不在于获取,更在于放得下。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

我始终坚信:不临绝境,不成大树。

每一次卓越都来自于倔强的孤独。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9 08:04
带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

▍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人生谁不曾伤过痛过执着过感怀过,岁月因为经历而懂得,生命因为懂得过而精彩,走过了才明白,

往事是用来回忆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

▍人生最美是淡然,拥有一份平淡就拥有了一份美丽,独守一份平淡就拥有一份幸福,淡然是一种心境,是一份释然,是一种千帆过后的隽永。

▍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懂得接受生命中的遗憾,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阳光,笑对红尘过往。

▍携一缕阳光,品一盏茶茗,听一曲琴音,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聆听花开的声音。

人生的起起落落

总会有一些情怀需要安静回味,

总会有一些伤痛需要独自体会,

总会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

总会有一些事需要坦然面对。

▍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每天早晨都能看到生活赐予我们的那一米阳光,这才是生命最美的开始,人生其实很简单,走自己想走的路,爱自己该爱的人,淡淡的走完这一生。

幸福其实也很简单,懂得感恩学会珍惜便会幸福。

▍你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是在自己的心上。不必仰望别人眼中的风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流年清浅多少过往已物是人非。很多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过,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在那人来人往间,也曾有过我们心手相携的最幸福的时光。

▍当有一天那些唱过的歌,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都在岁月中渐行渐远才会明白,所谓的刻骨铭心有的时候只是往事中的一笔。

每段时光都会苍老,希望故事里的我们一直都好。

▍总有一天,往事会在时光深处渐变渐暖,回眸处浅笑如初,即便有的时候,这一生的幸福和心底里的那个人无关。

▍流年清浅人生的百转千回中,总有一些伤痛是无法抚平的,总有一些回忆是无法忘记的,总有一些人是无法释怀的,感谢生命中经历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回忆,相信人生的每一次的经历驻足都是幸福的开始。

▍回望岁月感怀生命中的那些遗憾,我们更加珍惜人生的每一次际遇,让生命多一份懂得少一份错过,多一份珍惜少一份遗憾,多一份铭记少一份伤痛。

▍人生最美是懂得,懂得是心与心的交汇与灵犀,是情与情的相通与交织,因为懂得,孤单的心灵将不再寂寞,因为懂得,生命会更美好.

懂得付出就读懂了爱情,

懂得感恩就读懂了生命,

懂得遗憾就读懂了人生。

▍人的一生只有经历过感动过温暖过,才能更好的体味岁月的沧桑生命的真谛,走过繁华与落寂,那些擦肩而过的缘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只有曾经的美好深深浅浅的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里的暖,千帆过后,守着一颗淡泊的心感受生命的际遇。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9 08:38
佛说人生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少欲,则少烦。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来)。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佛曰: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三者,嫉,恚,疑。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而我说:我愿意化做你窗外的那一棵树。

正如席幕容所说的,只求佛能让我长在你每天眺望远方的那个窗前,静静凝视你每天的来来往往每天的喜怒哀乐,直到老死。 在阳光下郑重地开满花儿,将我前世的今生的来世的期待都写在花瓣中叶子里。你可知道,那纷纷扬扬的叶子是我多长、多长的思念;你可知道,那落英缤纷的花瓣是我多久、多久的盼望。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而我说:那是真的吗? 是啊!那是真的吗?如果是,那么我要尽量多看你一眼,多看你两眼,再多看你很多很多眼。好让来生我有机会再见到你。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而我说:前世的姻缘在今生的匆匆一瞥中绽放着千年流转的美丽。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那么,我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啊,才换得与你相识相知 ……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我相信缘分,不信佛 而缘分信佛,不信我 是我自己么? ... 只因一声虚幻的

佛曰: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非本尘,何来有尘?

佛曰: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劫,仿佛我们每一次重逢和离别,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过,铭刻着你我的生死契。

佛曰:劫难,是安很喜欢的词。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禅,也是无止尽的劫难,可是佛他不告诉我们,我们要经历多少才肯放过我们,他总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语。

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让我们用生命中固有的顽强、抗争和韧性,打磨掉自身的浮躁和轻狂,打磨掉懒散和消沉,还一份深沉、持重、克制。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9 16:02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0 09:56
做人不能太精明,
太精,人脉就少了;
做事不能太较真,
太过,余地就没了;
感情不能太执拗,
太执,失望就添了。

人活着,糊涂点挺好。
有些话不能说,那就不说,说穿伤人;
有些人读不懂,那就不读,读懂伤心;
有些情你输了,
那就认输,输得起也放过自己。

人活着,糊涂点挺好。
过去就让它过去,来不及更回不去;
该来的始终会来,不强求也不期待。
只有看淡,伤才会少一点;
只有简单,快乐才会多一点。

感情,要随心随缘,
该来的来,该走的走,
留到最后的珍惜相守;

生活,要坚强乐观,
该苦的苦,该甜的甜,
苦辣酸甜才最真实;

人生,要随遇而安,
该丢的丢,该捡的捡,
活好自己的一片晴天;

人活着,要糊涂一点,
该隐的隐,该显的显,
留给自己一方心安。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0 09:57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
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
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我们的身
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出世间 。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1 18:15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1 18:17

佛 语

佛什么也没说

佛只是摊开手掌

地里长出的虔诚,妄想着

徒步走到灵山

苦难在钟声里消失

西行的路上长满羽毛

佛伸出五根手指,抚摸着

一只飞翔中的鸟

佛说

人生在世,如身在荆棘中

心不动

则人不妄动

既不动,则不伤

心如动

则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9 08:00

《围城》里的两个半“诗人”

胥琰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里,写到了两个半“诗人”:一个是写新体诗的曹元朗,一个是写旧体诗的董斜川,另外半个诗人则是被号称“苏东坡的妹妹”的苏文纨。
曹元朗的出场,在第三章(上)。其时,分别留学过伦敦、巴黎、柏林三所大学、又在德国买了个美国“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文凭的方鸿渐,正热衷于流连在留法归来的“法国文学博士”苏文纨小姐家的豪宅里。虽未见其人,却呼之欲出:苏小姐打完电话,捧了鸿渐送的花嗅着,叫用人去插在卧室中瓶里,回头问鸿渐道:“你在英国,认识一位曹元朗么?”鸿渐摇头。“——他在剑桥念文学,是位新诗人,新近回国。他家跟我们世交,他昨天来看我,今天还要来。”(原文另起一段——笔者)鸿渐道:“好哇!怪不得昨天不赏面子(苏文纨因为方鸿渐约了唐晓芙而吃醋不去赴约——笔者)了,原来跟人谈诗去了,我们是俗物呀……我问你,你的十八家白话诗人里好像没讲起他,是不是准备再版时补他进去?”
从人物肖像、作派到作为“新诗人”的作品,以及后来人物走向,钱先生的叙述都是冷静旁观式的调侃风格。先看肖像,虽说仅仅是简单勾勒,却也十分传神:“门房领了个滚圆脸的人进来,说‘曹先生’。”接着,又借方鸿渐初识的观感作了“对面傅粉式的”映衬与烘托:“做诗的人似乎不宜肥头胖耳,诗怕不会好。忽然记起唐朝有名的寒瘦诗人贾岛也是圆脸肥短身材,曹元朗未可貌相。”“滚圆脸”、“肥短身材”,配上曹元朗的名字,再加上他写的那些意象混杂的月亮题材的诗,真可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了。
真得说说曹元朗的“大作”。这些肯定是他的得意之作,不是得意之作怎么会特特地拿来,向一个具有时下所谓“民国范儿”的、留洋回来的文学博士、富豪家的闺秀,像雄孔雀为求偶而开屏一样来作秀、炫耀的呢?曹元朗的诗是“从公文皮包里拿出一本红木夹板的……荣宝斋精制蓑衣裱的宣纸手册”,苏文纨接过来矜持地说“留着细看”,同时卖弄风骚地对方鸿渐说:“鸿渐,你没读过曹先生的大作罢?”这样,我们又借着方鸿渐这个“乡愿”、“笨伯”兼“糊涂虫”,看到了这些匪夷所思的新诗。原文如下:
鸿渐正想,什么好诗,要录在这样讲究的本子上。便恭敬地捧过来,打开看见毛笔写的端端正正宋体字,第一首十四行诗的题目是“拼盘姘伴”,下面小注个“一”字,仔细研究,他才发现第二页有作者自注,这“一”、“二”、“三”、“四”等等是自注的次序。自注“一”是:“杂拌”(原文为法语译英单词,引文改为英译中并加括号,下同——笔者)。这诗一起道:
昨夜星辰今夜摇漾于飘至明夜之风中(二);
圆满肥白的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三);
这守活寡的逃妇几时有了“个”老公(四)?
Jug!Jug!(五,原注为:是艾略脱诗里夜莺的啼声)
世界只是泥淖!(六)——夜莺歌唱(七)……
…… ……
雨后的夏夜,灌饱洗净,大地肥而新的,
最小的一棵草参加无声的呐喊:我们存在着!(三十)
这样的“大作”,连方鸿渐都看得云山雾罩似的。钱先生接着写到:他没脾胃更看下去,便把诗稿搁在茶几上,说:“真是无字无来历,跟做旧诗的人所谓‘学人之诗’差不多了。这作风是不是新故典主义?”说实在的,这位在“剑桥念文学”的曹元朗,真是差不多把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他在这首题为《拼盘姘伴》的诗里,杂七杂八地拼凑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意象,拼盘之意已显无聊,用嫦娥有了老公作为姘伴,更是堕入文人恶趣之流了,不知在他狂想病症一样的脑子里,嫦娥的姘伴是吴刚乎?还是“泥里的夜莺”——青蛙、蟾蜍乎?笔者猜想,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写到这个人物和这些细节时,内心里一定在忍俊不禁地偷着乐呢!
“我这首诗的风格,不认识中国字的人愈能欣赏。题目是杂拌儿,十八扯的意思,你只要看忽而用这个人的诗句,忽而用那个人的诗句,中文里夹了西文,自然有一种杂凑乌合的印象……不必去求诗的意义。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偏偏曹元朗在回答“美少女”唐晓芙的读后感时,还振振有词地打出了自己“诗学的旗帜”。其实,反转过来说,诗没有任何意义正是拾了点古人洋人牙慧的所谓“诗人”曹元朗的不幸。他在如愿以偿地娶到了才女“苏小妹”苏文纨之后,在香港作了管理物资粮食的公务员,虽然钱先生没有费更多的笔墨,我们却从另一个苏文纨的追求者赵辛楣的调侃中,隐隐约约了解到了那差不多就是一个肥硕的官仓老鼠的影像。
草灰蛇线,这算是作者交代的曹元朗的不值得牵挂的下落吧。
旧体诗人董斜川,比曹元朗稍后出现在一次沙龙式的聚会中,不过地点不是苏家客厅,而是赵辛楣本意要方鸿渐出丑而做东的某一个饭馆子。
董斜川出场的肖像比起曹元朗的简笔勾勒,差不多就是一个特写:“一个眉宇英爽,气概飞扬,鼻子直而高,侧面望来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颈下打的领结饱满齐整得使鸿渐绝望地企羡。”作者借人物相互介绍,文本中的方鸿渐才知道这位董斜川,“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内调回国,向未到部,善做旧诗,是个大才子。”从出场的这些文字看,钱钟书先生对董斜川这个人物,起初调侃不多,倒有些欣赏似的,唯独“大才子”一词,暗含嘲讽。随着情节展开,书中对董斜川的家学渊源有了进一步介绍:“董斜川的父亲董沂孙是个老名士,虽在民国做官,而不忘前清。生平不讲好名,因为他实在好利。他最心爱斜川,认为他能传家学。他不叫斜川好好的念书,只等他在北京陆军大学混毕业,揩老面子,为儿子送条子,谋差事。斜川才气甚好,跟着老子做诗,很早就受老辈文人的赏识……他做军事参赞,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他回国不多几天,想到香港去另谋个事。”
国学世家出身,名士派头,自以为是,又不谙世事,不会钻营,这些差不多就是《围城》里这个唯一的旧体诗人董斜川带给我们的阅读印象。因为有才气或目空一切,他敢于批评上司不通文理,也敢于鄙薄“家严年轻时候的诗取径没有我现在这样高”,并以“我一开笔就做的同光体”(同光体:晚清诗人流派,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笔者)为骄傲。面对着赵辛楣、方鸿渐、褚慎明这几个“非同一般”的听众,董斜川论诗还以陈三立(号散原)为“老世伯”为荣耀:“新诗跟旧诗不能比!我那年在庐山跟我们那位老世伯陈散原先生聊天,偶尔谈起白话诗,老头子居然看过一两首新诗。他说还算徐志摩的诗有点意思,可是只相当于明初杨基(元末明初诗人,诗风清俊纤巧——笔者)那些人的境界,太可怜了。”
当然,这只是董斜川引用他所推崇的陈散原的话来论诗。董斜川论诗有这样几处:一是赵辛楣提到尚未到现场的苏小姐新诗做得非常好,引发了董斜川的议论说:“女人做诗,至多是二流,鸟里面能唱的都是雄的,譬如鸡。”一是方鸿渐谦恭地提到自己“对诗词真的一窍不通,偶而看看”以后,斜川冷笑道:“看的是不是燕子盦人境庐两家的诗?”并继续发挥说:“这是普通留学生所能欣赏的二毛子旧诗。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留学生们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心中只有这一对苏黄。我没说错罢?还是黄公度好些,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就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三是后来到场的苏文纨“粉丝”似的发问“近代的旧诗家谁算顶好”,董斜川作了肯定的回答并作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北宋诗人王令——笔者)——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北宋诗人梅尧臣——笔者);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即王安石——笔者),陈后山(即陈师道——笔者),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当方鸿渐怯怯地问道“不能添个‘坡’吗?”董斜川的回答那才叫绝的:“苏东坡,他差一点。”
这个连苏东坡的诗觉着都“差一点”的董斜川,究竟还算是有些底气的,不像今天有些诗词刚刚入门或者抄袭了一些诗词格律教材出了所谓“专著”的“诗词名家”,动辄以李太白自况、以杜子美自比、同样觉着苏东坡难入“法眼”,那才叫扭古人打架而古人从来不会还手一样气死古人呢。董斜川的底气,来自他写的所谓“同光体”的格律诗,钱钟书先生在写到他应请分发自己的大作时,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斜川把四五张纸,分发同席,傲然靠在椅背上,但觉得这些人都不懂诗,绝不能领略他句法的妙处,就是赞美也不会亲切中肯。这时候,他等待着他们的恭维,同时知道这恭维不会满足自己,仿佛鸦片瘾发的时候只找到一包香烟的心理。”对于董斜川的旧体诗,钱先生惜墨如金,没有作整体引述,只是通过书中人物方鸿渐的阅读,雪泥鸿爪式的拎出了一些对仗工稳的“佳句”:
“好赋归来看妇靥,大惭名字止儿啼。”
“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
“清风不必一钱买,快雨端宜万户封。”
“石齿漱寒濑,松涛泻夕晖。”
“未许避人思避世,独扶残醉赏残花。”
“泼眼空明供睡鸭,蟠胸秘怪媚潜虬。”
“数子提携寻旧迹,哀芦苦竹照凄悲。”
“秋气苏身一雁过,鬓丝摇影万鸦窥。”
董斜川的这些诗或诗句,“大家照例称好”,方鸿渐则是“心里疑惑,不敢发问,怕斜川笑自己外行人不通。”客观地说,这些句子对偶工稳,用典精深,正是和同光体的集大成者陈散原一路的风格,为了印证这点看法,笔者援引一首陈散原先生的七律《侵晓舟发金陵次韵答义门赠别并示同舍诸君子》,供读者比较斟酌: “灯影啼痕若可分,时时魂绕社中枌(上平声十二文,音读如分,有香气的木头——笔者)。客心起视大江水,晓色犹留钟阜云。一万年来无此日,二三子肯定吾文。烟波鸥乱自成去,著处天涯空念群。”但问题不在于董斜川的诗,像不像他所推崇的陈散原先生,细致探究一下,作为小说中虚构的人物,除了写实以外,钱钟书先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给我们传递了哪些阅读的审美的“信息”呢?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19 08:04
这个人物,尽管出任过中国驻捷克公使馆军事参赞,“颈下打的领结饱满齐整”,行为处世却从内到外都透着遗老遗少酸腐迂阔的余风;自许“一开笔就做的同光体”,却认为同光体诗人们追捧的以“学问为诗”的苏东坡“差一点”,目空一切几乎到了“欺师灭祖”的地步;尤其是夸说和“我们那位老世伯陈散原先生聊天”谈白话诗,则更是狐假虎威似的虚张声势。
笔者猜想,在写到这些细节时,钱钟书先生从内心到表情都会掠过一丝丝嘲讽的微笑,或者这样叙述本身就是钱先生的调侃式的“冷幽默”。据了解,陈散原先生病逝于一九三七年,是个讲究民族气节、爱国心极强大诗人,他的哲嗣是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钱钟书先生则是陈寅恪先生的授业弟子。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真实的和虚构的人物混搭起来一起评说的话,那么《围城》的董斜川和陈寅恪先生正是平辈世交,若这样论,钱先生笔下的董斜川反而是钱先生的“世叔”了。不知钱先生在写作《围城》过程中,写到董斜川的这些细节时,是不是会“嘿嘿”地会心一乐,说一声“世叔,你的派头也忒大了罢!”
比起曹元朗、董斜川,苏文纨只能算是半个诗人。
她出场最早,在第一章留洋归国的海轮上,坐在甲板上的帆布躺椅上:“那个戴着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她去掉了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钢笔画成的。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订学家所谓外证据来断定真确性,本身是看不出来的。”这段人物肖像描写是传神的,也是带着几分调侃的。也许,在钱钟书先生的眼里和心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民国范儿”一词。大陆拍摄的电视剧《围城》里的苏文纨,经过编导们的再创造,苏文纨的形象,则具有十足的“民国范儿”的一切元素:出身豪门、留过洋的女博士、衣着光鲜、举止处处宛若淑女、有钱也有闲谈情说爱。可惜钱钟书先生不是这样看的。苏文纨在小说里,附庸风雅,拈酸吃醋,又工于心计,除了写作过中国大陆“十八家白话诗人”的洋博士论文、还有一首引起了点情节风波有抄袭之嫌的白话诗外,最终还是嫁给了相貌和心地都十分猥琐“新诗人”曹元朗,而且后来的下落是在香港和陪都重庆之间乘飞机飞来飞去的同时,顺便走私,夹带私货,更有发国难之财的嫌疑。这一点,连可爱都算不上。也许,连她的《红楼梦》式的人物命名的名字,都暗含了钱钟书先生的嘲讽态度:“文纨”——文完,也就是斯文丧尽的意思。
但是,既然称她是半个“诗人”,为了让读者看得明白,当然也需要把她的大作附录于此:难道我监禁你?还是你霸占我?你闯进我的心,关上门又扭上锁。丢了锁上的钥匙,是我,也许你自己。从此无法开门,永远,你关在我心里。
钱钟书先生在民国三十五年出版的《围城》序言里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钱先生说得很明白,《围城》里的这些抗战期间处在后方的所谓“知识分子”人物群体,都是基于写实的,没有一个有意拔高的正面人物,方鸿渐们是如此,曹元朗等诗人们是如此,就连最具所谓“民国范儿”的“交际花”(书中语——笔者)唐晓芙也是如此。钱先生在忧世伤生的情怀中,叙述这些人物的诸如情感纠葛、生计挣扎、婚姻悲剧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时,以王国维“偶开天眼觑红尘”似的关照,在叙述时虽说是调侃的、冷幽默的,但也是悲天悯人的。也许,还会不断伴随一次次摇头、一声声无言而无奈的叹息……
(2014年10月1日于暾照居)

作者: 飞飞旅鸟    时间: 16-1-21 00:04
刚刚看完第一篇,明天接着看。太厉害了,领先我几光天了!以后走累了就歇歇,别人要是不理解,转身上论坛写写写^O^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21 01:07
欢迎加入!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23 01:02
文:风雨人
版主您好:
转眼就周末了,您的“大作”登上您的地盘已经好久了,认真的“拜读”啦,回复是必须的:
一、充满喜感的版主
在这个坛子里待得时间算是很久了,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关注的时间更长,因为坛子里有好几个难忘的人,版主也是其中之一,且渐渐的产生了象对待邻家弟弟一样的喜爱。原因是,版主的“大作”,我实在无法称赞,正如版主自己所说,就是一个充数,哈哈。版主敢于登出来,正说明楼主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善的为人,是一个充满喜感的人。充数的征文,自然是没有了半点争宠争荣的心,这也是版主可贵之处。
二、专注的版主
我基本不怀疑版主“藏”有上万张“密”图,从版主在日常版块打理的工作可以看出来这一特性。版主愿意且善于与会员沟通、互动,甚至还会追贴,这也是大多数的会员和楼主所喜欢的。每个人的发言或发贴的后面都存在一个回复的期盼性(关于这方面的深度剖析可见一个名叫“燕七”的会员在建议的版块发表的一份贴子),版主恰恰把握得当。版主能够长期为这份公益活动尽心尽力,他的专注,实属难得。
三、相信能够写好征文的版主
既然版主具备处事的专注特质,如果用在此次征文上,相信版主肯定没有难度,除非版主的智商有问题,哈哈,我觉得没有除非。
四、问题来了,版主为啥不对这份征文产生专注呢?
试着推测下,版主的“充数”的征文可以达到几个目的。1征文的人气和质量,最终总有一个结果,谁垫底?当然是版主呗,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大结局。2既然有充数的征文垫底,是不是让其它的会员更有信心发表自己的感言呢?3征文的评比的优劣,肯定不是此次征文的目的。因为这里不是文学论坛,重点是让所有会员摆脱、至少某一时间段摆脱或转移抑郁或强迫思维,大家轻松下。而版主正是以这“充数”的征文来权释论坛此次活动的精神。
五、结论
版主具备了良好的情商。首先我承认,我是不具备的。因为我每天一方面要花很多时间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又为不良情绪产生一些后续问题去反思和补救。所以,一个具备情商的人,为我所折服,也是我不断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六、声明
1、以上观点或看法,仅是我个人理解和推测,也纯属个人喜好。其它潜在人持不同观点或意见,可以拍砖,但只可以拍我,与版主无关。
2、此回复本身就是一种无聊灌水行为,其他看客不必当真,也不必较真,更不必去探索此回复可能存在其它的目的性。原因是,我现在就可以回复潜在人的质疑,这纯属我个人在自己喜欢的BBS里灌水的方式,如造成潜在人的不适,望请原谅。
3、妄自推测版主,实属不礼貌,望版主见谅。
下班啦,各位周末愉快!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1-23 01:40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两句话出自《红楼梦》曹雪芹所撰太虚幻境对联 ,而所谓的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有专业人员对此有研究说----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3-3 21:21
《我们总在最深的绝望里,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

我们总在最深的绝望里,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这句话出自几米的漫画《希望井》,我掉入井中,最深的绝望时,却低头看到了满满的星光。

生活总是给我们接二连三的困难,让我们疲劳绝望,只是,换个姿态来看待,你会发现,即使身处绝望,你的周围还是会有最美的风景。

绝壁上你看到的花朵,永远比寻常的更为妖娆。

所以万事不要轻易放弃和绝望!可能抬起头你便可以发现满天的星光。

一个人遇到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在他万分绝望时,却发现了这种挫折所带给他的,是使他迅速成长,学会了在人生低潮乐观面对。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峰的深海,寻找希望的缺口,却在惊醒时,瞥见绝美的阳光。

绝美的句子,绝美的心态,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么幸运,在绝望之后有人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不少的人在绝望之后却沉沦而一蹶不振,任凭旁人怎么劝说怎么心疼都无济于事。只有经历过绝望的人,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很不幸的是,你是其中一个,很幸运的是,你是属于少数看到了风景的那些人。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件事,让我陷入绝望境地几年之久,却让我有机会看到别的风景。有时候人走不出伤痛,并不是真的走不出来,而是自己潜意识不想走出来,老是怀念过去而麻痹自己。其实只要自己愿意走出来,不怕看不到风景,就怕在风景中迷路。

这么些年,遭遇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谁真诚谁虚伪自己也能感受到。学会了接受不同观念的人,但依旧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

时至今日,换个角度去想,实际上我依旧是非常幸运的:自己身边总有那么一些真挚的人,或同学或朋友,陪伴我一路走过来,见证了我的戏剧人生,给我以最诚挚的祝福。

当凌晨的灯火温暖了寂寞的人,温热的手,揉皱冷漠的心,窗外未能见的晨曦在东方的海边微微闪烁,那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却一直未抵达的远方。希望在冉冉升起,我的明天会像朝阳那样。

我很渴望,未来的某天,我的梦想就像清晨第一抹光那样勇敢地穿越地平线、无私地照亮全世界,温暖世界的每一个没有光亮的角落。那时,所有绝望的人们,都会被希望的光辉照耀。那时,长堤边,暖阳散漫。那珠温润的晨露,沿着我的眼角滑下,滑下,在阳光里折射出我晶莹的泪光,斑斑点点。

斑澜的光芒,不再是迷茫的色彩,不再是从我心底漫起的伤感,湿了过往。那时我会动情的感慨,我终于挣脱了我情感上的枷锁。

从绝望中看到风景这也是一种明智的心态转化。

风景就是希望,“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这又是一种宽阔的心境。

有了这种宽阔的心境,我们的胸怀就不会狭隘,我们就能容纳更多的不幸和磨难,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心承受能力。从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一旦遇到绝境,就多了一种重生的希望。

绝望与希望距离很短,只有一步之遥,当你身处绝望时,只要你勇敢地跨出这一步,希望就在自己的脚下。

在绝望中,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将心态平和下来,在平和的心情下才能思考解决的方法。如果自救不行,那么也要等待到救助的到来。坚持信念,要能看到太阳,看到曙光,看到希望,才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过绝望。。。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5-23 23:52

禅理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感悟!


(1)“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涅盘经》)


(2)“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坛经》)


(译文:菩提本来就是清静的,人只要像菩提一样保持内心的清静,直接就成了佛。)


(3)“迷闻经累劫①,悟在刹那间。”(《坛经》)


【注】①累劫:连续数劫,谓时间很长。


上述文字表现了禅宗的思想。


(1)上述文字表现禅宗 “见性成佛”的中心思想。性,指众生本具有成佛可能性。见性就是悟彻清净的佛性。禅宗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觉悟不需从外求取。又反映了禅宗的顿悟说,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同时也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2) ①表现了禅宗的顿悟说。“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春是喻指佛性,人们终日追寻,却踏破芒鞋也找不到,费尽心机也茫然无所悟。“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是某个偶然时刻,内心清净澄明,突然发现春意盎然,悟彻佛性。诗歌说明人的佛性是偶然显露,刹那间顿悟。这就像我们做学问时,有时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经过努力思索后,突然某一时刻灵光一闪,把握了解决之道。
②表现了“见性成佛”的思想主张。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觉悟不需从外求取。世人求法在心外,眼睛追求颜色,耳朵喜听妙音声,鼻子亲近香芬气,舌头爱尝甘美味,身体难离缠绵触,心中执著于外在。就像诗歌中的人终日在外寻春,但是“芒鞋踏破岭头云”也一无所获。人的心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只有断绝尘世之念,回归自我,使心清净,一无所求,才能悟彻成佛。心中若有所求、有所寻觅,就是一种牵挂,就不可能获得智慧。正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比如对幸福的追求。许多人追求幸福美满,往往失望而归。其实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美满?心中知足就有幸福,就有美满。如果向他人要求幸福,向环境追求美满,那永远找不到。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5-23 23:56
楚天遥过清江引

朝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原文:
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5-23 23:59
《木兰花》
作者:北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阙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阙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5-24 00:01
爱上文字,注定爱上文字里的草木深深,爱上文字里的蓝天白云。任月影万变,阴晴圆缺。依旧有一方山清水秀,有一眸烟雨江南。有时候想想,文字真的是有灵性。它可以赋予任何事物以生命,可以让一草一木只静自己的境,也可以让一花一叶只诉自己的绪。经年的天空,云白风清,我将最美的心情给了文字。那些没有颜色的文字,缓缓流淌在渐渐泛黄的素笺之上。生活中的春花秋月,闲言碎语,随时光去了遥远的原乡。一切,在经年的等待中发芽,一切,又在经年的等待中调零。偶尔不知所措的情怀,亦被等待渐渐释然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以缄默的姿势定格。我依旧无悔端坐在初识的渡口,煮一盏禅青茶。与日月共辉与清风共语。轻触流年,婉约着泼墨,宁静。随草木,荣枯葱茏。

人生漫漫,这山长水远的旅途,终究要一个人走。风华是一指流砂,转眼随岁月沧桑。所有的日子,也总会被时光沉淀成老旧。若可以轻依着时光的门楣,端坐在时光的尽头,换来一场不离不弃的烟火。我愿舍弃所有,只记取浅笑眉弯的那一段缱绻。铺一纸素笺,为岁月书一份娴雅,让心舟横着自己的横。让眷眷经年,恰似一朵花开的温柔。
始终相信,爱,不是某一刹那的烈火燃烧。而是,涓涓小溪的细水长流。时光如水,带走了渐远的往事而留下的那些眸里心痕,却成了流年深处的一抹永恒。生命匆匆,人生不过是一场轮回的缘。每一个擦肩都是有缘。那个影,不曾孤单,只因心中的那份执念。虽然,是一个人的清欢,却是两个人的风景。续笔写爱情记今生!你若安好,我便晴天。

生命里的等待,就像一株生长缓慢的植物。需要用真心和耐心来浇灌,才能如花般绚丽绽放。穿过光阴我将满腹心事涂成最湛的那一抹蓝,让等待在浅舞的诗行中随意葱茏。那些散发着清香的小令,点点优雅沾染着墨香。爱意,生长在心底深处,是一份淡淡的暖。不浓不烈,却温柔着每一个平淡的烟火。岁月如歌宛转悠扬袅袅着内心深处的每一个罅隙。如水的温柔,在等待中更显静美。等待,让一些执念无怨无悔。哪怕青丝染成霜,也始终在遐想的笔端,嫣然。人在江湖,相濡以沫,那是等待千帆过尽的花开。
流年,似水,终会让一切涛走云飞。那么,记住我们给予彼此的这一段时光,即使没有姹紫嫣红的美也有最平淡的真。感谢缘分让我们走进彼此的生命里,遇见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份清喜,我一直在微笑着珍惜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小心在最深的红尘走散,请不要怪时光的无情。回眸处,毕竟我们还有这些美好的回忆还有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浅笑,可循,可眷,可想,可念。其实,只想就这样静默着陪伴,哪怕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做,就这样温柔的笑对,已足够。

若喜欢,就让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翩翩起舞。无论墨香还是花开,对于生命都是一种慈悲,一种圆满阳光总在风雨后,所以愈显珍贵。生死相随的激情浪漫,总有一天会变成骨子里的相濡以沫。烟火流年里,总有那么一个人,一心想为爱画一个圆。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能不畏严寒酷暑,与你相守光阴,共渡流年。
在安稳里,选择一种幸福,便是恒久不变的花开。在矜持里,选择一种温暖,便是一生不倦的风景。红笺小字,以工整的楷体落款。盈水墨于彼岸蒹葭,携一世温柔,红袖添香。阅过的所有,在经年里静默不语偶尔的驻留,升腾成一缕烟霞,遁入红尘。一些回眸,注定一世牵绊。一些永远,注定聚散无常。手中遗落的芬芳无需捡拾。却早已被光阴洇染成绯红的小楷。在红尘深处季季吟唱,灼灼而燃。

生活,就像自然界。有阳春,有秋凉,也有酷暑和寒冬。风雨过后,肯定是彩虹。一路走来,所有的风景,终会被我们走成两行相依相偎的诗行,温暖,馨香。经年,恰似一朵花开的温柔。一瓣温柔,一瓣懂得一瓣慈悲,一瓣宽容。无数个苍翠的日子里,缘分是一缕阳光,来的尽管来着,去的尽管去着。岁月,从不会为谁而停留,也不会为谁而提前。
转身人生,流年无恙。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错过的花期,还有草木葱茏。遗失了年华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厚重。走过阴霾,总会遇到阳光。若懂得,何不对酒当歌,笑傲江湖。让所有的山水浩荡成心间一曲清歌,随明媚而击节,因阳光而温暖。相信,若心生慈悲,一切都是美好。每个日子的罅隙,总会被阳光填满。那些默默不语的深情,那些幽幽青草的爱恋。即使被流年的烟火斑驳,依旧有种沁心的温暖。如生命的简单素白,暗香盈袖。

故事里的故事,总有些情节我们无法读懂。风景里的风景,总有些地方我们百看不厌。依心而行,淡然繁华。于寻常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让生活如许生香,让爱在时光蔓延,让每一次泼洒都水墨成诗情画意的感动。于云水间,于眸光里,轻叩文字的门楣,不招摇,不喧哗,只是孤傲着自己的孤傲。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5-24 00:04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爱。         
          ——题记

春,在我的守望里,盈盈而至。和煦的风,轻叩着季节的门扉,婉约地泊在枝头,细碎的阳光,将还在徜徉的清寒煨暖。早春的江南,是一幅淡淡的水墨,如梦似幻,绵绵而潇潇;早春的风情,是一阙古典的歌谣,优雅而散淡,轻柔而叹婉。

    微风细雨的季节,行走在青衣陌巷,正是“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依依燕语,恰恰莺啼,禾苗青绿,油菜花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花香。湿润的石板路上,流淌着过往的醇香,而我的笑靥,也绽放在春日的画笺,如诗如画。

爱上一朵花的欢颜,一翦流光的浪漫。看山,山有情;看水,水有意。因这新鲜初放芽的绿,因这一树一树的花开,因这燕子声声的呢喃,我心浅笑盈盈,恬静如花,欲将雪化后的那片鹅黄,嵌进生命里,欲将这陌上花开的美丽,刻进灵魂的诗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了的爱。 岁月是一棵花树,里面长满了记忆的花蕾。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段岁月,一个故事,那些云烟漫过的地方,一直有幸福在生长。

佛说:前世的因,决定了今生的果。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是相聚,也无法会意。陌上红尘,寂寂如花;得失随缘,闲淡由之;清风明月,随遇而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爱你该爱的人。

人生有缘弥可贵,岁月无期当自珍。如果你正当最好年华,不要让它轻易从时光的缝隙间仓促滑走;如果你已和年华擦肩而过,也给心一个出口,盈花香满袖,揽清风入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们感动。喜欢的不一定拥有,所以多一点盼望和梦想;拥有的不一定喜欢,所以多一些无奈和感慨;记忆的不一定表白,所以多一份沉淀和美丽。一寸寸体会花开时的绚烂,花落时的静美,在花开花谢里感悟生命的起起落落,在音乐文字里品味岁月的点点滴滴。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剪一段岁月,与时光对饮;书一纸明媚,走最美的旅程。过往的尘事,摇曳的墨香,岁月的花树,定会记录下这一程的温暖与明媚。在平凡的日子里,心存美好,寻找到那一片属于自己生命的春天。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46
《走进淡泊 让心宁静 》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并非欢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而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檫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48
《内心的宁静,才是一生的修行》


  秋风起,落叶翩迁,晨霜染白了大地。一位秀才问禅师:“万物凋零,一片死寂,此情此景,又该做何感悟?”禅师淡笑:“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平常心最好。”诚然,季节转换自是不受人控制的,然而人不可控制的岂止这些?倒不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颗平常心足矣。心乱只因心在尘世,心静只因心在禅间……


  佛说,人的痛苦,源于执念。我们总是苦苦追寻那些求之不得,舍之不下的东西。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执念作祟,总是不甘心放弃那些本就不值得我们贪恋的东西。正是这样,我们才会碌碌终日却无所作为。


  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


  我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幸福,不单纯依赖外界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选择,事业成功,体验着幸福,平凡的时光,享受着幸福;即使历经挫折,依然持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情……


  不要去假设“如果怎样怎样,我就会很幸福”,幸福只是一种选择,心选择了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50

《岁月》

   记忆,在那边,我,在这边,中间相隔的是岁月的河;
   对岸是记忆的丛林,这岸是我相守的孤单,河中翻腾着光阴的碎浪;
   光阴,一再拓宽,岁月的堤,
   记忆只能与我遥遥相望。
   今夜,请借我,梦的小筏,搭载我抵达彼岸,赴一场记忆之约吧,让我再度握住年少的痴狂,让我的笑靥在那个明媚的春天再现。
   然,滚滚不息的光阴啊,一次次把梦,掀离航向,只有徒劳的,无望的,看着记忆在对岸明明灭灭,渐行渐远;
   好累啊,掬一捧河水滋润一下干涸皴裂的唇吧,
   哦,为何,如此冰凉?
   惊疑间,有个声音从云端缓缓响起:孩子,那岁月的河里,跌落着,尘世间,太多,悲与喜,苦与泪。
   哦,那么,请告诉我,卧于我手心里的这珠水,又是什么?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52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之绿,生机;荷之颜,美艳;荷之影,美韵;荷之姿,妩媚。在荷之畔,用均匀的呼吸,梳理自己的心情;我旁之荷,用摇曳的舞姿,诠释美感。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55
《心窗》

打开一扇心窗,我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心,有时候,我们心如明镜,能够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是人间至美。一缕清风,吹乱了头发,悸动了思绪;一枚秋叶在不经意间飘落,揉碎了心的忧伤;一粒尘埃,总在岁月的深处,吟诵着许多情愫。

不必慌乱,闭上眼睛,能听见自己 的心跳;不必太累,停下脚步,会看到风的徜徉,雨的美丽;不必叹息,伸出手来,温暖其实一直在自己的身边。时间,有时候是一种宽恕,无法释怀的,放逐时间,就是一段经历,不能割舍的,赋予时间,就是一个记忆,一声叹息,难以解释的,融入时间,就是一种结局,一抹微笑。

时间,是距离,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打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温而不沸的情怀,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懂得接受生命中的遗憾,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阳光,一种幸福的感觉,即使不完美,也是最美!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56
在心灵栽种一株菩提


在心灵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漫步于车水马龙的尘世,灵魂像一只青鸟,在五色绚彩,山花烂漫的枝头栖息。几番无闲情,羞藏山水的回音。


蛙声,蝉声,无处不乡村。夜,很静;天空,真美。带着满天的星,在池心相映,轻轻扔去一粒石子,众荷喧哗,点燃了心中那朵云,心有浮游似月弯。

爱上了这份安静,喜欢静享这纯天然的声音。喜欢在寂静中享受空前的寂寞,长久以来,沉溺的就是这种人之初心的静。

晚风起,心有声。此时, 夜似乎是君子,我成了小人,在深邃、博大、沉默的怀抱里,醉里灯花如星闪,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1 23:58
一切,都很美。。。


尘世里最美的愿,还在,轻柔的风中流连,一切,都很美。

一眸,已过千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柔情几许,终是迷离了半世烟火。
生命里,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彻底沦陷。或许背影早已模糊不清,心却依然在岁月的南墙下无数次徘徊、撞击。
那些心心念念,深刻着无悔,一直,在岁月里摇曳着欢喜,滋养着那些安睡的真挚。

在期盼中寂寞,在寂寞中期盼,
很多事物,就这样来来回回。
浪迹岁月的丛林,寻觅着那些深挚。
或许,那些尘缘的重逢,纠缠,宿命自有轮回,都有劫数。
做该做的,值得做的,剩下的就交付命运,
相信命运自会决定最终的结局。
或许,永远没有结果,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那些缠绵的心情,一样安暖了岁月。
生命,就这样享受着这些琐碎的过程,在这些唯美的情怀里随缘,安暖。
有人可爱,有人可想,有人可等,随心释放着情感,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属于自己,都很美。
又寂寞,又美好。
那些发自内心的东西,在尘世里流连,温存,在岁月中寂静清欢。
见与不见,岁月终会成全所有。
或许,结果真的不重要,那些给生命留下的致命的暖,才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多少等待,枯萎在季节的断桥残雪?
沈园的断壁,世俗名利愚弄了多少声声怨?
一转眼,渔歌唱晚了多少岁月?
年华蹉跎,终是迷离了半世烟火。
午夜的痴语,缠绕着藤蔓,惊扰了谁的光阴?
生命,在一些刻意中颓废,可否,穿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拥抱真情?可懂?
遇见,何必追问是缘还是劫?
或许,所有的邂逅,都会在生命中自然写意,寂静安睡。何惧平淡的收场?
来过,无悔,一切,都很美,曼妙了生命,深情了时光。
一些执拗,终将消融于岁月,
一些念想,仍旧陈旧中慢慢滋长,
一些真挚,仍然在轮回里默默葱茏。
或许,拥有过,珍惜过,无憾过,走到哪儿,感动到哪儿,就是晴天。
季节的清寒,冻僵了所有的温柔,竟然有一些失魂落魄。
或许,不是彼此的心有所改变,而是岁月蚕食了那些深挚。
或许,最残忍的情敌,是岁月。
在岁月的消磨里,无言了多少真情?无力了多少等待?无声了多少守候?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有人踯躅。
不由自主迷失在岁月的森林里,生亦何欢?
天涯浪迹,那些真情,在生命的秋里饮泣。
一眸千年的心愿,固执得匍匐岁月的南墙,肆意撞击。
或许,离开的终会离开,留下的终会留下。
不必挽留,不必折磨,若懂,请相惜,把所有的微笑都还给生命,让生活如故......

或许,早已习惯了等待,
习惯了那些熟悉的气息,习惯就这样默读着岁月,
习惯了声声慢缠绕着光阴,习惯了默默收藏那些灯火阑珊的暖,习惯了生命的几许柔情。
尘世间,总有一些东西,
即使我们老了,走不动了,仍然值得我们信任和交付。
那些执拗,那些噬骨的情怀,
或许,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才能彻底的沉寂于岁月。
从此,你的世界早已沧海桑田,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整的进入。
在时光的长廊里,那些曾经的温柔,
在生命的原野,散发着不褪色的暖。
岁月的脉络,深藏不老的柔情。
最美的愿,还在尘世里流连,我愿守望彻底,无惊,无扰,许你一遍一遍笑忘嫣然......
那些荒废的等待,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
一段冷暖交织的岁月,不时涌上心头,在凝眸里泛滥。
那些真诚,让人心碎。
抚摸岁月的轮廓,依然遥不可及。
相忘,终不能够,一些真情,一些牵绊,早已融合岁月。
收拢所有的触角,不去抱怨,不去慨叹,
就让我们的生命在注定的相遇里生动,无悔,成长,温暖...


浮萍一样的心事,尘世里飘零。
总有意想不到的邂逅,总有无法预料的别离,
一个凝眸,注定了一生的挂牵,一些深挚,终归逃不过尘缘的浩劫。
无能为力,在繁华尽处的琐碎里纠缠。
或许,只能如此,无言以对,回报尘世的清寒。
不去想谁消磨了谁,在时光的角落静静对视岁月,
梳理剪辑那些小情绪,一遍一遍自我救赎。
那些隐忍,是爱,是暖,是慈悲,成全了岁月的四月天。
几许荒唐,几许清醒,揣摩着那些真情,熏暖了岁月。
菡萏深处,一片素净之美,无言亦情深。
或许,懂得几许回转,相逢终成一笑,一次比一次更清澈,更深刻。
情不知何深,你总来梦里小坐,欢喜了我的岁月。
似梦,非梦,我开始守望每个午夜的到来。
无法割舍的情怀,嵌入生命,岁月的老屋两两相望。
那些失散的斑斓与荒芜,总是在尘世的烟雨里啜泣。
一段感情,能带给你多少欢喜,便有多少期待,甚至会有多少苦楚。
不求交换,但求无悔。
那些遗落在月光里的痕迹,依旧夜色里温柔。
走在一起是缘分,能一起走,疼惜着,遥望着,亦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生于尘世,我们太容易迷失于岁月的五彩斑斓。
又有谁知,爱恨总是结伴,悲喜总是同行,笑泪依然可以一起飞扬。
雾里看花,无所谓失去,太认真,便总会沉沦。
一些开始,总是意味着离别。一些拥有,或许却是永恒的失去。
不敢触摸,眼底昙花,即便惊心动魄,极致了惊惶失措。
何如遥望,静坐安祥,守候岁月里无眠的希望。
你在我的生命里种下了梦想,种下了太多的纯净美好,
一直,一直,在我的世界里震憾。
也许,终有一天,你我终将音讯杳无,
但这一刻,我们彼此认真的动情,愿意信任,愿意相伴。
你只记得这些真,足够了。
或许,那些最痛的伤感,总是心底最深的流年,最深的眷恋。
收藏一路的点点滴滴,直到哪儿也去不了,就在摇椅上慢慢播放往事。
总有一个梦,一直,都很美,做了很久很久,在岁月里若隐若现。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真实与幻觉,已无分别。
就让尘世里那些未了缘,就让岁月里那些五彩斑斓的梦,
在生命里安暖,在生命里拈花独笑...

声声慢,拨弄着光阴的琴弦。
过尽千帆,指尖浸染铅华。
那些怦然心动的种子,在岁月里长出了幼芽,从未枯萎。
总有一些事物,始终无法放弃,深埋在心底。
那些岁月深处的迷茫,依然虔诚仰望。
那些过往,脉脉含情,覆盖着些许冷漠。
眼眸,忽明忽暗,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涤荡,心,早已清澈见底。
那些美好,沉淀在岁月里,声声云水禅心。
一些牵念,轻叩着木鱼,永恒了岁月......
一些情怀,依旧生命里惊天动地的泛滥。
风里摇曳的寂寞,岁月邀约的懵懂,魂牵梦萦,风雪里飞舞。
那些轻盈,总是无力抓握,那份美好,记忆里永生。
生命的磁场里,总有一种缘分,公平的与每个人久别重逢。
孑然守望,午夜的梦境,全是溪边,浣纱。
一种生命的缘分,在纯美的时光里,在无尽的慈悲里,绽放朵朵温暖小花。
安然寂寞着,安稳了岁月,安暖了生命。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2 00:01
《静》


  静,是一种感觉,一种美丽。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总喜欢一个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看繁星满天,让思绪在无边的天际中遨游。在这样的氛围中,你可以什么都想,又可以什么都不想,只要静静地享受这一刻,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了。
  
     远离白天的喧嚣,远离都市的浮华,在静寂中回首,倾听一下生命流逝的声音,让匆忙的脚步不再奔波,让疲惫的灵魂不再漂泊。在浮躁的人群中,迷失了的自己,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才是最真实的自己。面对夜晚的静,不需要再刻意地伪装,不必再故作的快乐与洒脱。其实,在坚强的外表下面,是最脆弱的心灵,有着太多的失落、迷惘。
  
  静,是一种力量。在静寂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新的奋发。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寒霜。始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静,源于灵魂深处。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在心灵植一方静土,你会发觉,生活有着另一种的美丽,只能用心慢慢去品味的美丽!

作者: 北京,一样的    时间: 16-6-22 00:05
《理解》(写的真好)


理解是一座桥,两头是路,没有桥,路就断了。宽容是一把伞,伞下是温情,没有了伞,世界就变得冰冷了。 


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烦恼,太多的怨气和不如意。

其实阳光依然温暖,天空依然晴朗,只是我们自己站在阴影里。

理解会让我们走出阴影,走进一个新天地。过了桥条条大路都宽广,烦恼的黑蝴蝶飞远了,路边开满温情的小花。从此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了。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原谅了别人就把微笑留给了自己。宽容是一把盛开着的伞,在伞下我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人生旅途能遇上你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缘分。不要让怨气冲跑了温情,不要让怒火留下遗憾。

原谅别人不代表软弱,那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怀,是聪明的选择。

让我们共同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撑一把宽容的伞,享受美好的生活,让世界处处充满阳光!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