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上海强迫症研究中心】强迫症知识问答集! [打印本页]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2 11:47
标题: 【上海强迫症研究中心】强迫症知识问答集!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4 编辑

真正的健康是不是一点强迫症状都没有?

答:就像人不可能不生病一样,健康人也很难说一点儿强迫症状的体验都没有。健康人也可以出现具有强迫症状特点的一些现象,比如过度仔细、好检查、有洁癖等。这类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也可以说是人正常心理社会生活的一些组成成分。真正的健康不意味着一点儿强迫症状都不能有。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3 18:23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5 编辑

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吗?

答: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多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强迫症与遗传学、神经生化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因素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以及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发现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具体治疗方法在后面的章节将会逐一介绍。

作者: 五凤朝阳刀    时间: 15-11-3 19:34
嗯哼  过不去就是真正的强迫症。放它过去了,啥玩意儿都不是!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4 11:25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5 编辑

健康人的强迫症状是什么样的?

答: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有强迫症状的体验,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反复检查门锁、对东西反复确认等。但这些健康人的强迫症状次数少、程度轻、没有给生活带来痛苦的体验,并且很少影响正常的生活。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5 19:02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6 编辑

强迫症是不是应该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去康复?

答:真正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理想状态。事实上,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地自我提高的过程,永无止境。心理健康的要求是,没有自身的过多痛苦、能和周围人很好地相处、有能力去实现自我生活。强迫症病友也需要向这个目标去努力。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6 11:19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6 编辑

强迫症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

答:强迫症在目前的疾病归类中属于精神疾病的大范畴,主要的治疗机构是精神科。我们建议有强迫症状的病友前往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9 11:28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7 编辑

强迫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答:各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不太一样,但是普遍认为,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8%~3.0%,所以它并不是罕见的疾病。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0 11:43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7 编辑

强迫症会有冲动、伤人现象吗?

答:强迫症病友一般不会攻击和伤害他人,绝大多数的病友都会有对疾病的自我判断力。但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合并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和非常严重的特殊病例会有冲动和伤害自我、他人的可能,但是比例很少,我能建议这类病友一定要早正规医院内进行早期识别、具体诊疗。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2 15:29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9 编辑

强迫症怎么这么痛苦?

答:得什么病都会很痛苦,毕竟人这辈子都会生病,哪个病都会让人感到痛苦。但强迫症更苦,这是因为大家和社会都还不了解强迫症这个疾病,治疗的意识也不强。再有,强迫症的痛苦在于有自我冲突、强迫及反强迫的症状,好像就是正反两个自己在打架,自我矛盾和冲突性很高,所以病友一定要及早进行积极的治疗。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3 15:25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7 编辑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几种?

答: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其他治疗目前都不是常有的治疗方法。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4 15:01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8 编辑

强迫症一定要治疗吗?

答:强迫症是否需要治疗和其实际发生的社会功能损害、病友个人的主观痛苦感觉有关。患心理疾病的病友更关注疾病对自我生活的实际影响,所以我们相信每个病友心中都有把尺子去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通过治疗来解决痛苦。只有很少数的病友对自我的痛苦感觉不明显,这时候病友需要就诊,求助于医生,让医生结合疾病对生活的损害来确定病友是否需要治疗。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6 11:38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8 编辑

强迫症不治疗会怎样?

答:强迫症的体差异很大。有的病友可以自愈,但是需经过多长时间自愈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病友不具有自愈的可能;有的病友还会不断加重。所以我能建议病友先就诊判定疾病程度,而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治疗。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8 14:53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59 编辑

强迫症需要住院治疗吗?

答:这和治疗的方式、病情的程度、目前的治疗条件、家庭环境、个人的治疗意愿等都有关系,需要综合评估风险和收益来决定病友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8 21:05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8:00 编辑

得了强迫症是不是很可怕?

答:人们感觉疾病可怕通常是因为人类对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目前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案是比较明确的,所以得了强迫症并不可怕。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19 19:03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8:00 编辑

强迫症是不是不好治?

答:没有哪个疾病的治疗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目前很多经验和案例都证实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20 13:10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46 编辑

强迫症病友恢复后能做什么工作,有要求吗?

答: 强迫症病友恢复以后,可以担任的工作从基本本身来看没有特殊的限制。但是具体的工作选择要看个人的工作能力、抗压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要求来决定。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24 11:39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5 17:48 编辑

强迫症可以快速好转吗?

答:
每个疾病都有好治与难治的可能性,从大多数的强迫症治疗规律来看,除非很特别的个案,一般很快好转得的较少,大多数患者 需要按照疗程治疗和恢复。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25 17:49
得了强迫症,以后是不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

答:强迫症是个可以治疗的疾病,并且治愈的希望非常大。病友认为没希望是因为对精神心理疾病不了解,所以病友不要自暴自弃,要及早就医接受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26 12:02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1-26 12:03 编辑

有没有可能我不是强迫症,只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已?

答:每个疾病都有误诊的可能,所以不要自己随意的推测,病友应先积极地就诊,和医生一起讨论分析疾病,争取获得正确的诊断。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27 15:16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 18:05 编辑

30部心理学电影,很值得一看

1.《充气娃娃之恋》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学看点:孤僻症,妄想症。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学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学看点:电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电影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电影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学看点:DID,多重人格。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问题在于你发现了多少

6.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学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8. 《失眠》 insomni

心理学看点:严重失眠症。

睡眠障碍还是比较严重的事情 请大家都不要忽视

9.《异度空间》 inner senses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

超自然现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10. 《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学看点: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11.《钢琴教师》 la pianiste

心理学看点: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

12.《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学看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爱在精分治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13.《死亡试验》 das experiment

心理学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14. 《海滩》 the beach

心理学看点:假人性的贪婪,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15.《记忆碎片》 memento

心理学看点: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16.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心理学看点:DID,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17.《灵异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学看点:儿童心理学。

18.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

19. 《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心理学看点:性心理变态。

20. 《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学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21.《心理游戏》 the game

心理学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学看点:唐氏综合症。

23.《梦旅人》 picnic

心理学看点: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由此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

24. 《一级恐惧》 primal fear

心理学看点:法庭中的心理学家,职业资格,犯人伪装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学典型代表作

25. 《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26.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学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 《雨人》 rain man

心理学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

28. 《蓝丝绒》 blue velvet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心理学电影开山鼻祖

29.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学看点:条件反射,厌恶疗法,行为主义经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现了UCS UCR CS CR的关系 经典中的经典

30. 《爱德华大夫》 spellbound

心理学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1-30 12:54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 18:05 编辑

人格的形成与心理分析

人格障碍的现象学总体特点
  人格障碍,是心理功能的缺损,主体缺少对冲动的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出情感和行为的不自觉和失控制状态,临床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异常。所以,人格障碍者较少有“自我意识到的心理冲突”(说得有些绝对,因为是跟神经症病人相比),却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冲突。
  人格障碍的诊断,要求年龄在18岁以上。
人格及其障碍的形成
  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至18个月甚至36个月之间,或者说是在出生后半岁至1岁半或至三岁之间,即马勒说的“分离-社会化阶段”。在这期间,母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婴儿心理功能的形成。
  先回顾一下“共生期”的特点。
  婴儿出生后的1-6个月,为“共生期”。此时母亲与婴儿在身体接触上和心理上是融为一体的,母亲给婴儿的良好照顾,可使婴儿体验到幸福感和无所不能感。
  再看“分离-个体化”阶段
  6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心理功能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婴儿原来的“无所不能感”受到打击,出现了自身“弱小感、无能感”,即他能够体会到,离开妈妈,自己就难以存活。这时在婴儿内心就出现了对分离的恐惧感,即“分离焦虑”,同时伴随着“分离-社会化”的心理发展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如果孩子能够继续得到母亲的良好照顾,他会继续内化母亲的良好形象,在内心形成“好妈妈”的客体表象。在现实妈妈暂时离开的时候,孩子就靠心中的“好妈妈”表象来支撑自己的“弱小感”、“无能感”,冲淡由分离导致的恐惧感。所以,好妈妈是孩子内心的安全岛。孩子如同飞机,好妈妈如同航空母舰,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无论飞多远,只要飞行员内心知道有航空母舰的存在,内心就会感到踏实。
好妈妈的特点:
  1、积极关注而不是忽视孩子。主动注视孩子,对孩子作出各种表情动作来呵护孩子。
  2、接纳孩子的一切,并对孩子的所有变化和行为保持敏感,作出即刻反应。当孩子笑了的时候,妈妈也马上笑起来。当孩子哭了的时候,妈妈也皱起眉头,以关切的目光看着孩子,心里想着“刚给你喂过奶了,你怎么还哭?哦,一定是尿了,难受了”然后就去检查尿布或换尿布。
  3、好妈妈前后一致、始终如一地爱她的孩子,而不是忽冷忽热地变化无常。好妈妈的前后一致性,让婴儿获得确定感,安全感。进而让孩子产生自信、自尊和对他人的基本信任。
  4、对孩子具有共情的能力。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如果孩子要拧着身子从妈妈的怀抱里下来去玩“玩具”或去找小朋友玩耍,妈妈会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放开孩子去玩耍,而不是抱住不放,剥夺孩子自主决定、独立成长的机会。
  (闲话:心理治疗中,好的治疗师应该具备以上“好妈妈”的基本特征。)
  当然了,好妈妈并不是寸步不离的,好妈妈偶尔也会短时间地离开孩子。好妈妈有时候也偶尔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是忽视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在内心产生痛苦体验,这些痛苦体验也是由妈妈造成的,所以,孩子就会简单地认为,除了有一个“好妈妈”可以让自己出现幸福感之外,一定还存在一个“坏妈妈”让自己产生痛苦感。与“好妈妈”相对应的是“好孩子”,与 “坏妈妈”相对应的是“坏孩子”。
  
      在“分离-社会化”进程中,孩子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一、消极应对(本能的反应、无奈之举),导致心理功能缺损,出现病态人格。特别是在母爱中断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在内心虚幻地构筑一个“绝对理想化”的“好妈妈”和“好孩子”,同时也绝对化地在内心虚构出极端的“坏妈妈”和“坏孩子”的形象,这突出表现为“割裂”的心理状态。加之在依恋、控制、自信、自尊、对他人的基本信任、自我行为控制方面的不同表现,构成了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具体分析描述如下。
  1、继续保持“弱小感”,加强对母亲的依恋。如果母婴关系“停滞”在这里,直到成年后仍然是不敢离开母亲,要继续停留在母亲怀抱中,享用母亲带给他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表现为“依赖型人格”。这时,主体虽然有弱小感,但缺少对“弱小感”的反抗,缺少反抗和独立的内在要求和自信心,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快乐和价值感。(依赖型人格)
  2、如果在“分离焦虑”的同时,由于怕失去依恋的对象,于是对依恋的对象(一般是母亲)进行过度控制,并憎恨母亲,同时(特别是在经常被母亲驳回的时候),就对自己进行过度控制。这种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过度控制,就最终表现为“强迫型人格”。其内心的主要情感是“恐惧感”或“不安全感”及对此感受的反抗。(强迫型人格)
  3、如果“好妈妈”与“坏妈妈”不能被后续的母爱所整合,在婴儿的内心继续保持隔裂(splitting),并保持到成年,就会发展成“边缘型人格”。此时,不仅“好妈妈”与“坏妈妈”是割裂着的,孩子内心的自体(self)“好孩子”、“坏孩子”也是割裂着的。他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割裂。边缘型人格,防御机制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割裂,其内心最突出的情感是“弱小感”和对“弱小感”的反抗。(边缘型人格)
  4、如果“坏妈妈”占了主导地位,孩子就难以建立起对他人的基本信任,并会确信“他人基本上是坏的”,孩子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就会出现“人际不安全感”,时时处处防着别人,认为自己时刻会遭到别人的暗算,这样以“人际不安全感”为核心的人格类型就是“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
  5、如果孩子受到妈妈的漠视、甚至是敌意的对待,孩子就会争取得到他人的关注,甚至认同了别人的敌意,孩子主动以敌意甚至是暴力对待他人,就会表现为“反社会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
  6、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好妈妈的充分呵护,他感到自己是不可爱的,还继续幻想回到“共生期”的幸福感,继续渴望得到妈妈的接纳、呵护,孩子就对自己是否是一个“好孩子”产生怀疑,婴儿愿意做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但又对此没有信心。这时,就表现为“渴望他人给予无穷无尽的赞美”,通过他人的赞美,来不断证明自己是多么的可爱。这就会表现为“自恋型人格”。(自恋型人格)
  7、如果孩子在共生阶段,都没有体会到“幸福感”和“无所不能感”,孩子的内心就是一个冰凉的内心世界,他没有愿望依恋他人或与别人交往。所以就会表现出“冷漠、孤独、怪僻”等特点,这就是“分裂样人格”。(分裂样人格)
  8、如果幼年没有得到母亲足够多的关注、接纳,婴儿的各种要求总是被母亲否定或拒绝,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怀疑自己是否会受他人欢迎,变得开始讨好别人,迂回地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接纳。在社交场合,虽然有愿望表现的更加优秀并被别人关注和接纳,但是由于内心太缺乏自信和自尊,在社交中存在太过严重的紧张感和焦虑,致使他最终对社交采取了回避行为。这样的行为在成年人身上持续地存在,就被称为“焦虑(回避)型人格”。(焦虑(回避)型人格)
二、积极应对,形成正常人的心理功能
  在分离-社会化阶段,如果婴儿能够继续得到母亲的良好呵护,婴儿依托他心中的“好妈妈安全岛”,可以越来越长时间地离开妈妈,越来越远距离地离开妈妈,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建立起“以自我能力和价值感”为重心的积极乐观的自我意识,对未知世界感兴趣,并离开妈妈主动去探索,充分享受由于自我独立和努力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在好妈妈的继续呵护下,婴儿内心的对“好妈妈”、“好孩子”的幻想就会逐渐向现实层面靠拢,比较接近现实,对妈妈和自己都没有过度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时,他会逐渐认识到,“好妈妈”和“坏妈妈”是同一个人,妈妈和我是两个不同的人,我要尊重和接受这个不怎么完美的、现实的妈妈,同时,也可以把“好的自我”与“坏的自我”整合在一起,最终接受这个不尽完满的自我。这样就完成了婴儿与母亲的分离,同时也完成了“好妈妈”与“坏妈妈”、“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整合,表现出“自我尊重”的、同时能够做到“同等程度地尊重他人”的、“现实而积极”的人格特征。
  特别说明:尽管强调“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跟3岁以内的母婴关系有关”,但是要注意:
  1、上述的“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并不是截然的两种方式。实际上,这两种方式经常是重叠并列地被儿童所发挥和使用。所以,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消极应对的方式,特别是在后来遇到应激事件打击的时候,这些消极应对方式就更可能会表现出来。
  2、母婴关系不是导致人格障碍的唯一、充分的因素。虽然我们强调母亲的重要性,但同时,同样的母婴关系不良,婴儿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发展方向,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这是婴儿的内在能动性决定的。
  3、虽然婴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后来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好,对后续的心理功能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单有好的基础,并不能保证后续发展也一定是好的。如同盖楼,地基不好,就难以盖成牢固的高楼,但是,地基好并不能保证或导致后面每层盖得都好。
  4、强调婴儿早期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三岁前就完成了这些心理功能,也不意味着今后就不可以改变。许多心理功能是在三岁后仍然在继续发展和完善的。而在这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人格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可以发生某些改变。比如,即使心理健康的,遇到重大事件后,个性也可以发生改变;即使幼年存在心理发育不良,有心理功能缺损,在后来的成长中,也是可以不断进行弥补的。这正是人格障碍之心理治疗得以存在的基础。
  5、人格障碍是根据人格中最突出的某些特点进行类型的划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某种人格障碍就只有某种心理特点,而没有其它别的人格特点。”或者说,人格障碍的分型是相对的、人为的,类型之间是可以有交叉的(不同人格类型的“共存”或不同人格障碍类型的“共病”)。
  6、精神分析对人格障碍的治疗和干预,其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是“做病人的好妈妈”,即“治疗师是来访者内化的客体”,让来访者在治疗师营造的模拟的“好妈妈”的治疗情境中,重新成长一遍。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这也就是精神分析疗法(包括神经症病人的人格完善)为什么需要很长疗程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在人格障碍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在作病人重新内化的“好妈妈”客体的同时,要注意严格设定治疗师与来访者的界线,并调动病人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来访者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如果来访者人格障碍太严重,完全没有了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能力,就只能对他进行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支持疗法,或者干脆进行行为指导式的心理治疗。因此,精神分析治疗只能帮助那些比较轻一些的人格障碍患者。
  7、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后来的“客体关系理论”等,都对人格障碍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大家可以去详细阅读这些文献资料。在这里,我个人应用所学精神分析理论对各种人格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描述,是一种探讨性质的,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因此欢迎大家对此展开讨论,对上述观点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 18:04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 18:06 编辑

强迫症和强迫症状一样吗?

答:不一样。强迫症是一个疾病名称,而强迫症状只是一个症状名称。好比说头痛是一个症状,但引发它的疾病可能是高血压、感染、肿瘤、神经性头痛等多个原因,需要我们去鉴别。同样地,强迫症状也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而已,引发它的原因可以是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很多疾病,需要我们去鉴别。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 14:31
得了强迫症多长时间能好?

答:强迫症从整体来讲,症状具有波动性,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病情时轻时重。强迫症还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里面包括各种不同的疾病亚型。所以病友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临床损害、不同病程的演化、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各异的合并症状,这些都会影响疾病的结局。所以多长时间能好转需要根据每个病友的具体情况而定,短则几周,长则数年。我们建议病友先就诊和医生一起详细评估。目前大致的急性期治疗需要2~3个月,维持期为半年到1年,甚至更长。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3 14:22
强迫症会持续很长时间吗?

答:强迫症的病情变化,可以是多个样子、多种形式。所以同样是强迫症病友,疾病的表现和病情变化的特点可以是非常不同的。有的病情是持续性存在一段时间,短的几个月,长的数年;有的病情是间断的、波动性的存在,症状常常好几个月、坏几个月。病情可能会在几年内波动,可能会在稳定数年后重新出现,也可能会在心里因素解除的情况下自然消失。在整个病情中,症状可以是单一的强迫症状,如强迫洗手;也可以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如强迫洗手和检查,以及强迫思维的共存;也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病情的变化多样而繁杂,需要病友和医生一起判定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有更多的耐心来找出疾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5 15:35
高三,强迫,我的大学

      我是一名高三毕业生,高考成绩还算比较满意,621分,志愿已填好,在等待着大学通知书的到来。此刻正享受着假期时光的同时,把握时间充实提升自己,每天忙里有闲,生活得很充实。然而这在半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大概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我经历了失恋,当时的我很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于是自甘堕落,开始在脑海里营造一个我无所不能的完美世界,我幻想我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人,总能在各种场合引人注目,幻想考上一所好大学,想象着自己在若干年后成为一方大人物等等等等;然而现实之中,我是最晚睡也是最晚起的那个;我总以为自己处在舞台中心自以为举手投足都有人关注,可我却不敢表现出来以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形象点叫高冷直接点叫内向;上课发呆睡觉,下课睡觉发呆,每天就是在脑海里幻想幻想幻想,或者大喊痛苦痛苦痛苦,又或者不停地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我的日常;而我的成绩也很稳定,一直是这个重点班的垫底(学校重本率92%)。
      这样的生活看上去不过是一个差生的自甘堕落罢了,但其实更大的危机已经来临。
      大概在上学期的期末,一次在和男同学聊天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我是不是喜欢男生”这样的想法,我被吓到了,拼命抵制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可能是同性恋?我绝对不是同性恋!”可这样的想法却一直笼罩着我,就像一团乌云一样,原本晴朗的思想一下被黑压压的一片罩住了,越想摆脱压得越重。当时的我万分恐惧,以为人生就此完蛋,却又不甘心,还有“宏伟大业”等着我呢,怎么能就此屈服?于是拼了命抵抗,自认为能战胜这样的想法,这样抵抗了一星期,徒劳无功,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于是当我回到家借助网络查询之后我初步判断,这应该是OCD(当时只找到国外的一些案例,还不知这就是强迫症的一种)。
      在接下来的搜寻中我认识了强迫症、森田疗法、内观疗法等等,像许多患者一样我疯狂阅读许多相关文章,希望从中寻求解决之道。并在这个过程在幸认识并选择了上海启窗的岳老师,因于学习的安排,开始经过几次正式的预约咨询后,后面基本上是通过手机QQ留言互动,一直到我高考的前几天结束,如今回想,非常感谢岳老师在这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陪伴,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纠结着、坚持着、体悟着,同时也在变化着。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也很好理解,就是该干嘛干嘛去,这样的理解大家都不会有偏差。然而如何运用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
      开始总是艰难的。当我心念着顺其自然时为所当为时,像是有一个强大的队友在一旁帮助,可没一会,念头便冒了出来,它总是那么逼真,逼真到让我总去反抗。这样一次一次下来,形成了“建立信心-被摧垮-建立信心-被摧垮-建立信心••••”的循环,于是信心渐渐被削弱,渐渐怀疑森田疗法,怀疑各种疗法,强迫症那一团阴云刚被扒开一点就又再一次围拢甚至更压迫了。这或许就是老师们所说的“陷在念头中、和念头做斗争、活在脑海里•••”了吧。现在,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却无比清醒地认识到,我就是在和自己作斗争。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当时的我坐在教室中独自和自己较劲”的画面。而我此刻想对“他”说“先把作业做好”。没错,就是为所当为。
      顺其自然,便是我们所想所思没有个对错之分,既来之则安之;为所当为,便是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这八个字运用到治疗中生活中,还需要忍耐、毅力、耐心和时间。
      学会忍耐。念头来了,很不舒服,很痛苦,很心酸,没关系,抗住。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成长发生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不分年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是痛苦;同样的强迫症是痛苦的,当我面对这些痛苦时我就对自己说“痛苦是来帮我的,没有这样剧烈的痛苦我会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回过头来,我发现正是有了强迫症我才能成长的如此之快,我在其中学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这段经历会让我终生受用。
      忍耐不是无为,还需拿出毅力。可这毅力不是用来对抗症状念头,把它用到你的学习你的事业上去。高三下学期一开学离高考就只剩99天,那时开始每晚我仍是最晚睡的,因为我在开夜车;每天早上我又是最早起的;可我仍有一大半时间受到念头症状的影响,很苦恼,但我还是坚持着。有时候想到高考就害怕,没关系,继续学习;有时候怕强迫症好不了,没关系,继续学习;有时候学习不下,没关系,休息一下,继续学习;什么都不是问题,顺其自然;也不能因为什么而停下脚步,为所当为。这么下来,到高考前,大部分时间,我都能投入学习之中。你以为到现在我就没有任何念头了么?如果这么想,那还说明你还没有意识到念头是无法控制也不需要控制的。就是到现在,我还是有念头,可又怎样,该干嘛干嘛,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强迫症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不能以情绪为中心。在离高考只剩五十多天时,我的成绩依然不起色,而我对强迫症的认知也还存在误区时,我似乎又陷入消极,情绪恶劣,一筹莫展。生活似乎一点起色都没有,努力好像都进了大海。每天面对坏心情,再次进入了低谷。于是我尝试以学习为立足点,只以学习为目标而不过分在乎情绪,即情绪好也罢坏也罢,都可以,没关系,我还是继续学习。这样,无形之中信心又建立起来,我又开始了良性循环。
      做到忍耐和付出努力,剩下的就是耐心和时间了。只要大方向正确,态度正确,那么痊愈只是时间问题了。我相信每个患者都希望一瞬间强迫症就好了,或者在某个节点上就痊愈了,没问题,这就是个必经阶段。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对待强迫症和对待人和事一样,不劳就绝对无获,不要期待有奇迹,只相信自己的双手。而痊愈也不是一瞬间的事,是一个缓慢领悟的过程。  
      回望整个历程,当初那么痛苦不堪,现在看来都是云淡风轻;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差点连“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都想不起来,然而我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围绕着八个字展开的。
      突然领悟世上本没有强迫症,只有不正确的生活态度。
当有关强迫症其他记忆淡去,留在脑海里的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专心致志的做事,脚踏实地的生活。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7 17:33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0 12:09 编辑

治疗强迫症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治疗强迫症最需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药物和心理的共同努力,需要家人的支持和个人的努力。面对疾病需要全体总动员,但是最需要的还是病友自己的耐心和信心。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0 12:09
目前症状不严重,等症状明显了再治疗可以吗?

答: 每个强迫症病友的症状发展规律不同,所以很难事先预计太多。但是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还是强调越早越好,早期调整对个人的心理发展极为有利。不要因为对疾病的不理解、对疾病的恐惧和羞耻感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延误治疗甚至丧失最佳的治疗机会。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3 17:08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7 12:36 编辑

强迫症的危害是什么?

答:强迫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首先,危害表现为病友自己精神上非常痛苦,因为有强迫思维的纠缠或强迫行为的重复,那种强迫和反强迫的存在使病友自己感觉生不如死,并且很难自控自己的行为,这大大影响了病友自己对生活的把握和控制。而这些痛苦在外人眼中可能看不到,别人会误认为病友是故意的。这些难以和人说清楚的痛苦更是让病友深受折磨。

      其次,强迫症海会损害认知功能。强迫症病友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执行功能障碍都很常见。这些会影响病友注意力的集中,严重者会影响病友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使病友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再次,严重的强迫症还会影响到病友和其他人的相处,可能产生矛盾,甚至行为冲突。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5 19:54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5 19:56 编辑

强迫症痊愈者如何看待症状与焦虑

【老师点评】强迫症的症状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甚或是不可思议,都来源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实际的咨询治疗中,症状并不完全是治疗的直接目的,然而我们常常[关注]于恐惧和不安引起的[焦虑],却让我们在症状中难以自拔。这位康复迫友提到的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 我们有时候无需改变其内容,但是可以改变之间的关系,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点坚持,需要一些信念与鼓励。加油!

      相隔多时没有来贴吧,故地重游,看到贴吧还有不少吧友纠结于症状问题。作为一个痊愈达6年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再谈谈我对强迫症的看法。
我观迫吧中人,对森田的理论都比较熟悉,有些吧友俨然一副森田理论专家的姿态。所以,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也不谈那些耳熟能详的话了。但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森田疗法,我也有一些个人感悟。
       以前我在贴吧,曾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揭示强迫症的本质来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而造成我们恐惧不安的却不是我们的症状。症状只是我们为我们内心的焦虑不安所找的一个“理由”。这种焦虑不安役使我们去做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现观贴吧朋友所询问的问题,无一曾离开症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症状不是造成我们焦虑不安的原因。所以,注意力总是停留在“症状”上。有过泛化经历的吧友都会知道,这个症状“解决”了,下一个症状又出现了,无穷无尽,永无休止。是的,只要你的焦虑不安仍在,症状是不可能让你”解决“完的。焦虑和症状是互为因果关系。焦虑为因,症状为果。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加重焦虑为因,症状泛化为果。不关注症状为因,焦虑减弱为果。焦虑减弱为因,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果。接纳焦虑变得容易为因,逐渐痊愈为果。所以,我的观点是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而不是现有的症状,才有的焦虑不安。症状甚至无法无法单方面产生焦虑和不安,只有我们关注症状(做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和对抗症状都属于关注),才会加重这种焦虑不安。严格一点来说,在整个强迫过程中,症状甚至处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关注症状为因,加重焦虑为果”,这句话只重”关注“二字,至于什么样的症状压根不重要。
       为什么我们不能康复?就是不肯承认。是的,只此四个字。不肯承认。不肯承认焦虑和症状无关,不肯承认焦虑只和“关注”有关。真的肯承认了,你就不会在贴吧所问之处,都是谈自己症状让你多难受多痛苦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先有的焦虑不安,才有的症状。那么最初的焦虑不安从何而来?其实,最初仅仅是某个想法产生,我们没能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反而把它视为异物,因而产生轻微焦虑感。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与症状的对抗。而这种强迫或对抗又加重了焦虑。假如我们在没有得强迫症之前就深谙森田理论,即使最初一念奇异想法产生时,也不足为虑,我们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因为那时候的焦虑不足以役使我们去臣服于它。
       有些人排斥森田疗法,以为森田疗法只是纸上谈兵,要接纳症状太难。其实,如果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承认症状不是造成你焦虑不安的原因,那你自然而然就不会想去“解决”症状。因为症状不是敌人,焦虑才是敌人,而”关注“又是焦虑的帮凶,它帮着助长焦虑的势力。我实话告诉你们,接纳难,是难在初期。就像破竹子,刚开始破的时候总是最困难的。而一旦破开,就相对轻松了。
       谈到接纳。我又有些看法。一般人会说接纳会说接纳你的症状。而我却不这样说。我会说接纳你的焦虑,接纳你的不安。而不谈症状,不谈接纳症状。因为我就是要给症状洗冤。
       接纳焦虑不安和接纳症状,二者略有不同。若说接纳症状,你能接纳亦未尝不可。毕竟实践起来做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回归现实生活中去,不再关注症状。但若不能接纳,势必把目光放在症状上,口里总谈症状如何如何。所以,我要大家从对症状的关注中解放出来。只谈接纳焦虑不安。不谈接纳症状。只说带着焦虑不安去生活,而不说带着症状去生活。所以,把你的焦虑不安和症状分割开来,焦虑是焦虑,症状是症状,二者不相干。这是重中之重。我东说西说无非是为了说这句话。因为焦虑不安只和”关注“有关系。大家千万不要在这里轻易放过。我当初正是悟到此理而基本放弃了强迫,逐渐走向痊愈。
       我给大家说的这个思想,可以说是顿悟法。不谈关于症状的一切,不从枝枝叶叶入手。从树木的根本入手。症状仿佛像枝枝叶叶,剪不断理还乱。剪掉一个,还有无数个,且新旧交替,何有休止日?不如绝它空气,水分,养料(即不再关注)让它自然枯毁。
       最后,我总结一下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放弃去分析强迫症状,走出这个”症状让我很难受“的误区。对症状的态度是不参与也不抵抗,即不去辩论。回归生活中去。心中焦虑就焦虑。接纳你的焦虑,仿佛焦虑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或者仿佛焦虑的不是自己(这个层次稍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纳可达到),焦虑是焦虑,你是你。你没有被它影响到。若症状来了,眼里只知有焦虑,不见有症状。此时对焦虑也不畏惧,视它为老朋友一般。来了让它来,走了让它走,不迎合不压迫。习惯去适应这位曾经的”不速之客“。当你真正这样做时,久而久之,情况会变得乐观。焦虑好像也逐渐燃尽它的生命。失去关注的燃料,它饥饿得再也没有力气伤到你。再回首,方觉焦虑也很脆弱,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6 19:27
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一个概念吗?

答:不是。神经病主要指神经内科的神经系统疾病,涉及脑血管病、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等。而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的重性精神病的代名词,指的是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7 12:37
强迫症一般是多少岁容易患病?

答:强迫症容易发病的年龄是青春期到壮年,但是目前有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到82岁的报道。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8 17:08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19 16:02 编辑

强迫症会导致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吗?

答:强迫症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思维和注意力、认知的很多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反复的强迫症状会占掉很多大脑的思维空间,自然就会出现这些能力的下降了。但是这些能力在症状恢复后是可以恢复的。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19 16:01
强迫症比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更严重吗?

答:疾病的轻重和个体的症状有关系,每个疾病都有严重的个案和比较轻的个案。总体来讲,强迫症属于精神疾病中轻型疾病,但是确实有难治的个案症状会很严重。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0 13:48
本帖最后由 岳晓晓 于 15-12-20 13:49 编辑

以前并没有听说有几个人得强迫症,最近怎么这么多啊?

答:以前在物质生活还不丰富的时候,关注这个疾病的人比较少,而现在在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让大家对这个病关注增加了。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1 13:58
吸烟、吸毒、上网停不下来是强迫症状吗?

答:这些行为虽然也会有反复或者控制不住的情况,但是这些行为通常不属于强迫症的范畴,有的属于成瘾类疾病。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2 13:40
强迫症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答:急性期的目标一般是最大限度地缓解症状和降低发作频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家庭、社会、工作、学习、居家、为人父母和休闲方面)。

      长期的治疗目标需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来决定,可以分别为:

    (1)临床治愈,消除强迫症状,社会功能完全恢复。

    (2)症状减轻到最小限度,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最小。

    (3)对于部分难治的患者,最大限度减轻症状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带着症状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3 14:39
强迫症是不是终生难以治愈?

答:强迫症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通过用药物来控制和用心理治疗来调节。所以,除药物外,病友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或其他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把治愈的要求降低,把它当成一般的疾病,学习管理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5 13:22
强迫症的诊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病友和一个适合自己的医生一起讨论诊断和治疗的方案,一同走过治疗之路,这是最重要的。这类的适合包括对强迫症有治疗经验的医生、医生和病友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医生可以定期地面诊病友,最好还能同时做心理治疗等。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29 18:57
什么年龄容易得强迫症?

答:平均发病年龄为19~29岁,基本在青壮年这个年龄段多见。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30 18:21
强迫症容易复发吗?

答: 强迫症的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难度,药物治疗部分有效,但有效率仅为30%~60%,且容易复发,综合治疗对强迫症有较好的效果。但这并不表明强迫症没有治愈的希望,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强迫症的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不少病人通过短期治疗可以大部分消失,再继续随访治疗一段时间,症状好转的患者更多,一般70%左右的患者症状能基本缓解,病情常年迁延不愈的仅占极小的比例。强迫症病人预后的好坏有一些直接的影响因素,例如原先就存在强迫个性甚至是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病人预后相对于病前无强迫个性的差,治疗依从性差的病人病情也易复发。此外,如果引起强迫症患者发病的心理或社会因素长期存在,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缓解。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5-12-31 15:53
强迫症是男性多见吗?

答:多数研究发现,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一项跨国研究报告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1.8)。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2 17:01
强迫症的发病和季节有关系吗?

答: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季节对强迫症发病的影响。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4 15:12
强迫症和血型有关系吗?

答:目前没有明确的必然联系,强迫着可以见于任何血型的,但是通常是相对而言,A型性格是较多见于强迫症的。A型性格的特点是认真、执着、完美,这和强迫症性格相近。但是A型性格和A型血型并不等同。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5 18:50
小时候磕着头部会导致强迫症吗?

答:有报道外伤导致大脑功能损害出现强迫症状的,但是 通常是非常严重的大脑损害,一般会有颅内的出血和脑挫伤。一般的碰撞产生强迫症的可能很小。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8 16:29
强迫症和母亲的怀孕过程有关系吗?

答:目前研究显示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还没有具体研究到非常详细的内容。因为怀孕的过程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非常困难。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9 16:27
是不是我怀孕的时候孕吐很厉害,才导致孩子得了强迫症?

答: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还很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人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但是目前并不清楚它和孕吐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案例也很少。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11 18:24
精神科领域有可能发展很快,获得更先进的治疗吗?

答:从目前医学的进站来看,近期很难取得巨大的飞跃和进展,因为脑科学是非常复杂的科学,并且目前研究手段还是非常不足的。我们建议还是以目前的治疗理论和经验为基础进行治疗。如果可以,为病友争取更多的参与研究的机会。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14 16:49
我小时候做错事、说错话,有的时候挨打,这和强迫症有关系吗?

答:应该说有些关系。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过于严厉和粗暴的话,孩子会产生过于压抑和过度自我要求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强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因为个人的成长、个性的塑造以及其他环境的影响也会起到作用,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病友需要将重点放在个人的积极调整上。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16 15:15
强迫症会传染吗?

病友:我性格开朗,也爱运动,但是上初中的时候后面曾经坐了一个有精神病的同学,我是不是受到他的影响而生病的呢?

      答:强迫症不属于传染类疾病,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被传染。但是强迫症病友比较敏感,可能会存在心理的暗示和不断关注的情况,这会加重紧张的情绪。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17 16:01
强迫的观念和行为是怎么形成的?

答:每个强迫症状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部分的强迫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一般都有其个人性格基础,在受到的外界刺激后,通过个人心理处理和加工方式,形成观念和情绪的恶性循环,最终不良习惯养成。所以,貌似强迫症是某一天突然到来的,其实病友在之前一定经历了上述的心理过程。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18 17:29
强迫症与教育是否有关?

答:强迫症发病的直接因素并不是教育不良导致的。但是我们希望强迫症病友对子女的教育和未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尽可能采用宽松和积极的教育方式,惩罚和严厉的指责是不被推荐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防范强迫症的出现。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1-28 18:52
了解儿童期所受的创伤有助于治疗强迫症吗?

答:一本可以用精神分析式的治疗帮助了解创伤和治愈创伤。但是创伤涉及儿童期,一般存在时间都会比较长,治疗上需要关注,但是难度比较大。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2-21 10:09
强迫症和儿童期创伤有关系吗?

答:强迫症至今病因还是不非常明确,与遗传、生化、生活环境、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期创伤也是强迫症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在了解疾病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相关因素。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2-22 14:24
抗精神病药物会诱发强迫症吗?

答:抗精神病药物会诱发强迫症状。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的是氯氮平风险最高,其他药物也有风险,但是研究并不明确。另外,并非所有服用氯氮平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个问题,目前研究尚不清楚什么样的患者使用哪些药物就会诱发强迫症状。所以也有研究认为,只有那些本来就有强迫症素质的人才会诱发出现强迫症状。甚至也有研究认为,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两种病可以同时存在,也有肯能强迫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前期就已经存在,它只是精神分裂症疾病谱的一个症状而已。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2-27 20:10
强迫症与父母的性格、家庭教养有关吗?

答:强迫症与父母性格有一定的关系。这其中涉及遗传、家庭教养、生长环境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当然会受到父母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有一些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者认为,强迫症还与儿童的性心理因素有关。一些研究发现,在1岁前,孩子通过用嘴巴吮吸妈妈的乳头来获得快感,再大一点开始用牙齿咬妈妈的乳头,若正当孩子沉浸在吮吸乳头快感中的时候,妈妈突然拔掉乳头不让孩子吃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爱说话、抽烟、喝酒。1~2岁是孩子的肛欲期。孩子通过解大小便满足快感,若家刻意要求孩子在什么时候撒尿,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长大后会表现为做事刻板,没有灵活性。以上这些与强迫症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2-29 11:18
强迫症与生活经历有关吗?

答: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与本人生活经历非常有关。大部分患者能回忆起在症状出现和加重前的一些生活事件:大到亲人亡故、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小到生活或事业的不顺利、压力的存在等。但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认为,生活事件是强迫症的诱发原因,而不是唯一致病因素。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1 11:41
强迫症会遗传吗?

答:目前对遗传方面的研究很多,研究显示强迫症的发病时多基因的,而其确定的发病基因还不明确。除遗传因素外,感染因素、神经发育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的强迫症亚型中都有致病作用,这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病友的家族成员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中焦虑障碍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一级亲属,也有结果表明,强迫行为的某些素质是可以遗传的。但是目前都没有研究表明一定会传给后代。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6 20:10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强迫症?

答:谈到什么样的人,一般我们会觉得从每个人的个性说起较为合适。临床发现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强迫人格特点。强迫人格有如下的特点:自我要求高、完美主义、注重细节、求准确、办事仅仅有条、力求一丝不苟、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分过疑虑等。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7 19:06
生活事件对强迫症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强迫症病友是责任感很强的人。当遇到一些不顺利的生活事件后,会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伤害自己或其他人。并且病友会不断地夸大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及伤害的严重性,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预计。强迫症状一旦出现,开始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和罪恶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泛化,但是初期的事件因素却逐渐被掩盖而忘记了。所以虽然是生活事件诱发了强迫症,但是在后期症状发展后诱发事件可能会被遗忘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18 15:15
什么年龄容易得强迫症?

答:平均发病年龄为19~29岁,基本在青壮年这个年龄段多见。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18 15:15
强迫症是男性多见吗?

答:多数研究发现,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一项跨国研究报告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1.8)。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25 19:00
强迫症的发病和季节有关系吗?

答: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季节对强迫症发病的影响。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25 19:00
强迫症和血型有关系吗?

答:目前没有明确的必然联系,强迫着可以见于任何血型的,但是通常是相对而言,A型性格是较多见于强迫症的。A型性格的特点是认真、执着、完美,这和强迫症性格相近。但是A型性格和A型血型并不等同。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25 19:01
小时候磕着头部会导致强迫症吗?

答:有报道外伤导致大脑功能损害出现强迫症状的,但是 通常是非常严重的大脑损害,一般会有颅内的出血和脑挫伤。一般的碰撞产生强迫症的可能很小。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30 14:01
强迫症和母亲的怀孕过程有关系吗?

答:目前研究显示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还没有具体研究到非常详细的内容。因为怀孕的过程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非常困难。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3-30 14:02
是不是我怀孕的时候孕吐很厉害,才导致孩子得了强迫症?

答: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还很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人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但是目前并不清楚它和孕吐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案例也很少。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4-7 17:28
精神科领域有可能发展很快,获得更先进的治疗吗?

答:从目前医学的进站来看,近期很难取得巨大的飞跃和进展,因为脑科学是非常复杂的科学,并且目前研究手段还是非常不足的。我们建议还是以目前的治疗理论和经验为基础进行治疗。如果可以,为病友争取更多的参与研究的机会。

作者: 岳晓晓    时间: 16-4-7 17:29
强迫症会传染吗?

病友:我性格开朗,也爱运动,但是上初中的时候后面曾经坐了一个有精神病的同学,我是不是受到他的影响而生病的呢?

      答:强迫症不属于传染类疾病,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被传染。但是强迫症病友比较敏感,可能会存在心理的暗示和不断关注的情况,这会加重紧张的情绪。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