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卖房子换美元
[打印本页]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5-7-26 20:01
标题:
卖房子换美元
卖房子换美元的必然逻辑
果可:在天朝一般人看来,房子就是财富,这是十分有问题的,至少是需要前提条件满足的。什么是财富?财富具有双重性质。其一是财富的自然属性,简单的说就是财富首先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能够用来消费或者生产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要,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其二,只有使用价值的物不等于就是财富。比如空气和水分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财富。财富必须具有价值,价值是财富的社会属性。比如离开社会,即使把天下的土地和房子都给你,也对你毫无用处。
房子具有使用价值,满足上述财富的自然属性;房子的建造消耗社会资源,具有大额成本,和其它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可以出卖借以取得货币一般等价物,因此被视为个人财富存在的一种形式。有关价值概念的更多论述请参阅拙文,《论房地产变相地租的价值由缘》以及《财富的本质与董藩的盗亦有道》。
以上关于财富概念基本内涵并非说废话,它有下述的重大意义。
命题:房地产作为一般商品总是财富的一种形式;作为金融品,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个人财富;但对一个社会来说,金融性房地产商品不是财富。为叙述方便,下面将金融性房地产商品简称为金融房。
这是什么意思呢?金融房违反了商品房的本来目的,是财富掠夺、价值转移零和游戏的工具;其之所以能够如此,前提在于其中土地资源品特性的作用。这种特性及其意义,简言之就是,土地是最有限、最有用、最不可毁灭与消耗、但却最无价值的世间独一无二的集合体,这些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最高价格的最无价值物。关于土地特性及经济意义的更多论述,可参阅《盐荒下看土地泡沫罪恶实质的根源》。
不错,没有笔误,你也没有听错,无论多么的不合乎你的直觉,土地的自然形态的价值为零。这是因为,第一,根据上述关于价值的涵义,土地是自然存在、没有创造成本的;第二,这是价值的社会性的必然逻辑:土地不能创造也不可毁灭,一个社会的土地是一个固定的量,无论价格怎么变化,不会多一亩,也不会少一亩;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没有使用价值量变的价值量变是不可理解的;土地价格变化只能改变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永远不能增加社会的价值总量。这与货币放水本身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是一个道理。经济发展之所以不能靠金融房发展拉动的最基本逻辑即在于此。
无论从逻辑分析或者从现实考察,金融房与消费房的根本区别都在于:后者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结果,增加有效使用价值,因此社会财富与个人财富等量增长;而前者是恶政误导之下投机活动的结果,以土地涨价为最显著特征,结果是增加无效使用价值,表现为部分社会成员财富膨胀伴随其它成员财富的丧失,因而没有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财富本质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其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流,只有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这就是社会再生产,即商品不断的被创造和消费的循环过程。对任何一个个体而言,这个流是个外在的世界,可以被假定是永远无差别地存在的,就好比江河永远流淌,什么时候需要用水,拿个容器去取就是了,永远不担心河里一共有多少水。同样,市场也可以看作是外在的;市场总是在那里,只要你有钱,需要什么商品到时候去买就完了,永远不在乎个人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但是这不是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宏观经济学从社会而不是个人的角度来看市场,把一个经济看成一个封闭的、自我满足的整体:一切供给要在封闭体内部消化,一切需求要在内部满足,一切动力要在内部产生,一切后果要它本身承当。那么,宏观经济学就要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循环、亦即市场整体正常运行的条件;具体的说就是动力的来源、结果的反作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等等的现实条件。
关于总体供给和需求相均衡的条件,一般的方法是把社会商品从概念上分为资产品和消费品两大类别;均衡包括两大类别(以及更细划分或其它分类的类别)内部的平衡和两个类别之间的平衡。这里着重谈不同类别之间的平衡,而平衡就是各个相关联的市场之间的供需平衡。市场平衡问题首先是价格问题:资产品和消费品相交换,其供需平衡在短期内由两类产品的价格比率调节。供过于求的产品有价格下行的压力,使得该产品生产缩减,以此方式在更长期过程中维持成本和利润的均衡。价格机制失灵,或者畸形价格受到非市场力量的支撑,则意味着均衡调节机制的失灵,与宏观经济长期的结构性失衡。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以资产品与消费品二者关系而言,社会再生产的均衡状态是二者的价格比例等同于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投入与消费品产出的技术系数比例关系;消费倾向与技术条件的变化打破价格均衡,调节供需总量改变最终使价格回归到与新的消费需求和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均衡。
消费品生产是价值创造的基础,资产品是为消费品生产的需要而存在的,因而是派生的;资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是满足消费品生产条件和工具的需要,不能有效服务于消费品生产需要的资产是使用价值残缺不全的因而是价值折损的。这种状况在天朝人为指标投资拉动的官僚资本国策条件下极度畸形地发展,如今已经达到不能持续的临界点。所谓产能过剩正是指的这种状态。畸形状态靠信贷扩张与利息率的二元体制拼命降低资产品的建造与运作成本的方法来维持。资产品高价早已远远背离了技术系数均衡条件。高价的目的是制造表面上看起来的高增长。所以天朝新创资产品“价值”在GDP中占到世界独一无二的令人瞠目的50%以上。这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局面。方向的转变意味着发展方式改变、各部类产品实现渠道颠覆的硬着陆,同时也是利益集团财路的阻断。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官方媒体如何鼓噪,不仅结构无法调整,产能无可消化,而只能是在畸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房子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范畴,只有用来出租赚取房租收益的情况才属于资产类别。但是在天朝由于政府的无节制土地资本化政策,房地产不仅是为商品,而且异化为金融产品,成为一种十分特殊的资产品。于此请参阅《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楼市泡末》、《探密“刚需”》等。后者论证,在天朝,即便是所谓的“刚需”,其潜在的需求动机也是金融性的,因此天朝的房地产商品不是消费品而是资产品。
但是,金融品诸如股票、债券、期货等等,是不参与生产过程的资产品,比生产性的资产品具有更强的远离消费最终经济目的的独立性从而潜在异化的严重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模型没有考虑金融资产品的特殊地位,但后者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就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其日益庞大的体量,以及当代政府僵尸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滥用,导致金融经济的极端异化现实的缘故。因此今日对社会再生产的研究和描述,应该将马克思的模型扩充为消费产品、实体资产与金融资产三个部类协同运作的模型。
金融经济的运作如果与实体经济价值创造的需要相一致,则金融活动属于价值创造,能够增加社会财富;反之就仅仅是转移和掠夺财富,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就天朝经济来说这种感觉虽然十分强烈,但是没有具体的研究,敝人难以尽述。但是金融房之作为金融品的状况却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考虑房子多重用途的特性。所谓金融房的定性,是就该商品的内在的策动因素而言的。但它既然是房子,当然同时具备房子一切物质特性的功用。房子是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土地更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空间,房子涨价意味着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价格的提高。所谓当今时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就是房子涨价土地泡沫的结果。统治者释放无节制的土地资本化恶魔,目的是让官僚利益集团近水楼台首先发财,但恶果却在其后若干年内才逐步显现。这是一窟有史以来最大的先甜后苦引君入彀的陷阱。其最坑爹的特点是,等到不可逆的恶果充分显现的时候,始其作俑的罪恶早已犯下多日而无可更改了。关于成本推动性通胀请参阅拙文《土地泡沫新型通胀的基本特征 -- 论成本推动…》。
再回头来看房子作为金融产品的特性。一般金融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炒作者与中牟利,有赖于外部条件的配合。比如投机黄金特别要看美联储的脸色,炒作农产品与气候条件相关,买卖股票想赚钱要关注IPO,大小非,如此等等。反观房地产投机需求,则具有条件自我满足的特性。什么意思?这是土地商品的作用。房子为什么这么容易涨价?土地有限性的结果。因为一般来说任何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供应会自然增加,反过来对价格产生压制的作用。土地就不同了,无论价格多么高,土地的数量都是既定的,因此难以增加供应。炒作土地的目的是期待土地涨价;对于这个涨价的结果,炒作本身就构成充分条件,不需要其它任何外在因素。更要命的是,土地不仅数量既定,而且不可移动。全世界的黄金数量也是既定的,为何突然崩盘?这是由于它可以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全世界只有一个黄金市场和一个价格,中国大妈们是买不完的。而土地市场的空间最狭小,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块土地都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是土地特殊的天然垄断性。因此解决土地问题,唯一的出路在于土地的去资本化,而不是任志强之流鼓吹的的反垄断(天然的垄断性是反不了的),以及歪七扭八的增加土地供应。孙中山先生早在百多年以前就提出“土地涨价归公”,早已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或多或少实行了的政策,唯有天朝于此是个空白(没有土地增值税、利得税、房产税、遗产税,或者虽有,要么一纸空文,要么仅仅针对屁民)。那么天朝经济之所以能够成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也就不奇怪了。
天朝以投资拉动经济,结构畸形、产能过剩、资产高价靠信贷扩张、利率二元制、以及屁民贫困化的状态支撑,带来表面上的GDP高增速,已如上述。投资和消费的划分属于统计的支出法;支出等于收入,债务等于债权。大量的货币收入则形成对金融经济的支撑。由于天朝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房的高度异化,金融经济非但不能优化实体经济的运作条件,而是反过来形成挤压,表现为价格波动的经营风险、高利贷猖獗、地方苛捐杂税、以及最要命的成本推动性通胀导致的生产成本恶性提升,结果是国人现在日益强烈感受到的国进民退、中小企业营运条件恶化、以及实体经济萎缩。
实体经济的萎缩就是价值创造财富源泉的枯竭,表现为全社会利润率的下降,反过来又使金融经济失去根据,表现为流动性越来越匮乏。这是近来股市日益走熊,以及钱荒暴现的根源。久而久之当朝投资拉动的老路也日显不灵。这些都是天朝经济大势即将逆转的先兆。当局的权宜之计是强行制造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增加结汇压力,吸引热钱,挽留外资,补充流动性。民币升值数年以来致使外贸条件不断恶化如今已发展到出口负增长,眼看也搞不下去了。于此请参阅拙文《一毛不拔》。
综上所述,天朝经济增长模式穷途末路的大势是统治者长期以来官僚资本国策倒行逆施的必然结果,不是任何人力能够阻挡的。其中铁般的要旨是,无论以何种形式,房地产泡沫必须终结,否则社会经济无法继续发展。终结的方式当然最好是逐步化解,但是这条出路已经为利益集团的顽固所封堵。如今在天朝制度改革的文化中,我们听到最频繁的字眼之一是“倒逼”。倒逼就是说按照正常的自然的、一般决策水平能够掌控的过程,一项政策可以做到于社会于民生更优的选择;但是决策者总是反其道而行,采取错误的选项,直到恶果昭彰迫使其不得不改变。不是不知,而是不肯。利益驱动、私利大于良知乃是专制政府众所周知的本质。这就决定了未来泡沫以崩溃方式终结的局面。关于泡沫崩溃的契机,请参阅拙文《非美纷纷宽松就是美联储紧缩开始的…》。
房地产价格及人民币汇率回归价值意味着大量表面财富的丧失。这些财富其实本来并不存在,而是泡沫价格的海市蜃楼。多年以来天朝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虚假的,至少是充满水分的,其含义就是大量的累积财富的不存在。非但如此,大量的以房屋价值表现的个人财富其实并不存在。在房地产泡沫启动之初和长足泛滥之前业已存在的房子如今的身价增加了多少倍?价格尽管数度翻番了,但是房子的物质形态不会因此而改变,即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那么房子的价值也不会改变。我们常说股市暴跌,若干财富蒸发这样的话。财富可以蒸发么?根据前述定义,财富必须以物质形态为其基础,除非大火烧掉、大水冲跑,或者腐败生锈烂掉,否则物质财富何以蒸发?因此不是蒸发,而是本来就不存在。况且,大量新建的房屋以泡沫价格计值,而其中的真正价值早已被贪官污吏私谋、土地财政掠取、投机资本吞噬了,所剩的表面价值就是个空壳。比如,两年之前的资料显示,北京一城的房地产总市值已经超过全美的GDP了,而今这个数字应该更加壮观的多了。但是不能兑现的市值,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因为一旦真的试图兑现,这些市值马上就蒸发了。
总之,天朝天量的房屋价值仅仅存在于幻觉之中,没有与之等量对应的哪怕是以泡沫化人民币表示的物质财富。虚幻价值仍在的道理是金融房的强大需求还在持续着,尽管已经有所弱化。大量的存量金融房子只是窖藏品,某个有限时刻内参与交易的是极小部分。对于任何个人来说,任何一套其所占有的房子的市值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所有的房子都按市值实现是不可能的,或许连千、万分之一都实现不了。一旦从根本上失去实体经济支撑,金融房供求关系开始逆转,美元升值的浪潮将会暴风雨一般袭来,那时候最时髦的金融活动行为一定是出卖房子兑换美元,但只有少部分捷足先登者能够得手。
作者:
飞一般的遐想
时间:
15-7-26 20:12
楼主,你先把自家房子换美元吧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5-7-26 21:46
中国现在只有500亿美圆现钞
依据:
全球现钞9000亿
3000亿在美国
3000亿在俄罗斯
1000亿在日本
1000亿在欧洲
剩下1000亿
一半在中国
官方数据
除了这9000亿
其他的钱都在美国
不允许出美国国境的
只有这9000亿可以流出国境
其中3000亿还没有流出
流出来的6000亿,俄罗斯人因为苏联解体的影响,普遍收藏美元
是流出地最多的
所以新版美元发售是在俄罗斯
500亿只是给国内这些人换的
外资换的不是这500亿
先请大家耐心看一下下面的文字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真正理解
其中作者说的5000亿是08年的水平,现在是6000亿,就是我上面说的9000亿-3000亿
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读者在媒体上经常读到的一个概念,美元回流恐怕就是其中之一。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这美元流到了外国,然后又流回了美国。
这实际上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理解!本人不知道国内的经济学者们,为什么不澄清这个非常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的误导,影响可不小。
所谓的美元回流,其实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并不是美元流出了美国,然后又流回了美国。当然,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美钞流出了美国,这是由美国官方、走私、个人旅游等形式带出去的,但那是极小的一部分,也是为美国为了配合世界货币美元,某些现钞流通需要而准备的。到2008年,据美联储的估计,这部分估计也就在5000亿美元左右吧,现在也差不多这个规模,因为这部分需要不会有太大的增加。
我们如果要外出国外旅游的话,到中国银行去购买美元,然后银行给你取出最多5万美元,这部分美元,也就是这5000多亿美元的一部分。
那么,中国2万多亿的美元储备(3万亿储备中的美元部分),它在哪里呢?不管它是现金,还是其他形式,它都存在于美国的银行系统里,它从来就没有流到中国过。
有人问了,那么目前高达数万亿美元左右的欧洲美元,难道也在美国银行里吗?
回答是的,他们也在美国的银行里,并且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美国的银行系统。
正所谓:
你赚了美元,或者付给了别人美元
美元仍在美国银行体系里
不出不进
你抛售美元,或者你买入美元
美元仍然在美国银行体系里
不来不去
不增也不减
美元资本流出,并不意味着这笔美元资本,会脱离美国银行体系。实际上,所有美国输出的所有美元资本,不论是以什么形式输出的,最终都会以他国资产的名义,存在美国的金融体系里。
比如中国2011年有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大约70%以上为美元,这美元部分购买美国国债也好、其他公司债也好,自然体现在美国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里,这不难理解。
还有一部分外储美元,有可能用来购买欧元区或者日本的国债,这部门美元会不会就存到了欧元区国家或者日本的金融体系里呢?会的。
不过,这样的转移,只是美国金融体系里,那笔美元资产户主的转移而已,比如从美国银行里的中国银行的户头上,转到了日本银行在美国银行的户头上。
也就是说,所有他国手头的美元资产,都会在美国的金融体系里得到体现。
存在于美国的他国美元资产,就是各国美元资产的总和,欧洲美元实际上也包含在这个总和之中,因此不必再把欧洲美元的数量加入到他国所有的美元资产中,如果相加的话,就等于是重复计算了。
当然,各国手头里有一些美元现金,以应对贸易、偿还国际债务利益,干预外汇市场、民间兑换需要等等,但这部分是比较小的,一共大概5000亿美元左右。
这里面的5000亿,就是我上面说的全球美钞9000亿减去本土还在的3000亿
2008年是5000亿,现在是6000亿,全部美国境外的美元
换句话说
除了这6000亿美元
剩下的美元都只是美联储电脑上的一个数字
当初外资不是拿着美元进来的
是这样进来的
外资对美联储说,把这100万美元记到中国账目上
然后这个外资就可以去北京的中国银行取800万人民币(当时进来时候是1:8)
而中国没有权利要求把这个数字变成现钞运到中国
因为这是美国定的规则
美国说了
我的现炒总数就这么多
这是根据我国内的情况定的
你账目多,那只能持有数字
爱玩不玩
所以未来外资走的时候
也不存在网上愤青说的不给换的情况
外资把人民币给中行
然后对美联储说
把欠中国的账目的数字减去1000万(炒楼和汇差)
【LV40】潮668) 18:40:10
原来美刀是这样玩法,人家要走,很容易啊,不通过政府也能走啊
【LV40】801109) 18:40:31
嗯
所以中国的美元只有500亿
这才是百姓能换到的美元
平均1个人30美元
这500亿是给我们的,剩下的都是外资的,是美联储数据库里面的一个数
这500亿我们能换到的美元
平均一人30美元
抢到多少算多少
抢不到就再也没有了,就算抛了美债也不会有现钞进来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5-7-26 22:02
美元特权化参考外汇兑换券
1980年4月1日,中国开始发行外汇券。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最终退出市场。在这15年间,中国实行了非常独特的双货币制度——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归国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而中国的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还实行定量供应。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中国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然而,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他们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离开中国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将外汇券换回硬通货或留着以备下次来华时使用。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外汇券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种面值,与人民币等值,背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景名胜画面,如三峡、长城、天坛等。
当时,外汇券是特权货币。正如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 Starck在《画龙点睛》一书中描写的那样,“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Kenneth Starck于1986年来到中国,在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教授英语新闻专业的写作课程。他对外汇券的使用深有体会,有了外汇券,人们在中国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还可以换美元,这些都是人民币所没有的功能。
外汇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等;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也能在友谊商店买到。
但渐渐地,拥有外汇券就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了。有一些大陆居民从他们的海外亲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汇券。一旦拥有外汇券,他们立刻成为他们的同事、邻居和朋友眼红的对象,因为外汇券就是出入友谊商店的特殊通行证。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5-7-26 22:04
我小的时候就因为这个过的特别好,所以对这个记忆犹新
80年代的时候
我就能吃上带鱼,大虾,牛肉,当时很多小伙伴连鸡蛋都吃不上
就是因为我妈当时在市委直属宾馆管理电话,主要是接线维修和收费,外国客人打长途电话有时候没有人民币就给我妈外币,然后我妈用自己的人民币垫上,然后去银行把外币换成外汇券花,真的很特权啊,比粮票好使
粮票只能买普通商品
外汇券可以买特种商品
我估计我爸妈都160结果我184就和这个有关
所以大家一定要现在多买美元
就算为了孩子也是
作者:
精神分裂20年
时间:
15-7-26 22:04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国人在北京或者其他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听到的最多的招呼也许是“换钱吗?换钱吗?”黄牛们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陆居民对外汇券的渴望和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有了人民币,外国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馆消费;而人民币和外汇券的价差使倒汇成为利润丰厚的职业——尽管这是非法的。
1994年以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的。一个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官方汇率,大概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另一个是企业外汇市场汇率,当时大概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只有大约20%的外汇交易是按官方汇率来进行的。1994年1月1日,这一双轨制度被废除。
但在双轨制废除以前,个人可以用外汇券按官方汇率换美元等硬通货。如果人们手里只有人民币,那么他们只能到黑市上换美元。通常,黑市的汇率比为企业服务的外汇市场价格还要高,常常是1美元约兑9元人民币。跟美元的黑市汇率相对应,当时外汇券的黑市价通常是130元人民币换100元外汇券。
黑市的交易常常是在阴暗的小巷里进行的,要不就是在自由市场的摊位后面。进行交易时,双方都会警觉地看看对方身后是不是有警察的身影。一旦交易完成,黄牛们迅速将外汇券换成硬通货再卖给急需美元的大陆居民,而外国人则拿着他们非法得来的人民币享受出入任何餐馆和商店的自由。
兴旺的黑市买卖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等旅游城市都能看到各式黄牛的身影,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他们日夜守候在繁华的商业区或旅游宾馆附近,等待商机的到来。而与此同时,在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外面也总能看到黄牛们拦住任何一个他们认为有可能成为他们顾客的行人。“要外汇券吗?”他们常常会主动地问。
甚至在央行宣布1994年汇率并轨、停止发行外汇券后,黄牛党也没有销声匿迹。大陆居民仍然没有官方渠道去购买美元,而对美元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黄牛们依然能找到生存的空间,只不过他们的问题从“要外汇券吗?”改成了“要美元吗?”
直到1998年中国开始逐渐放开个人购汇,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当年,外管局规定个人因私出境一次可购汇2000美元。2003年9月,这一额度提高到个人因私出境6个月以内为3000美元,6个月以上为5000美元。2005年8月,上述个人购汇额度分别被提升为5000美元和8000美元。
从2006年5月1日开始,中国实施了年度购汇管理制度。居民每年可购买2万美元外汇。这一额度在2007年2月1日提高到5万美元。
作者:
飞一般的遐想
时间:
15-7-26 22:32
不要再说了,只要信靠上帝。不要认为现zf垮了,中国人民就会更好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