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打印本页]

作者: mal    时间: 15-5-16 14:11
标题: 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本帖最后由 mal 于 16-1-20 03:04 编辑

.......................


作者: 燕七    时间: 15-5-16 15:32
"管"了什么?
“管”的背后,
是希望能和孩子多说说话陪陪自己?
还是希望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清洁、不要上当?
还是眼里看到孩子有很多错不纠正心理不痛快?


作者: mal    时间: 15-5-17 03:48
基本是吃饭睡觉和学校的事
作者: Prescilla    时间: 15-5-17 17:16
管得多,无微不至,心理学上叫“高情感表达”,似乎对孩子成长并不好。有些事情如果不是原则性错误,可以让他自己去体验经历和更正,这样就叫做“成长”。我在北大六院曾经参加过某某医师组织的一个情绪管理讲座,与会者除了医生多半是孩子家长,其中一个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大三,非要吃街边的XXX,我觉得很不卫生,不让他吃,他就非不听,跟我闹。我如何才能说服他不吃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医生笑笑说:这样的小事情,你就别管啦!
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父母双方态度要一致,不能一方认为应该这样,而另一方当场表示,那样不对,应该如何如何,这样孩子就会钻空。孩子的本能就是最善于趋利避害的,也经常因此而引发家庭大战。
所以我的建议是:家中两个家长对待家事要态度一致,最好由一个人做主。不是原则的事情,可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大事情如婚姻升学工作等家长当然还是必须要把关的。
作者: Prescilla    时间: 15-5-17 18:38
本帖最后由 Prescilla 于 15-5-17 18:39 编辑

转帖:

高情感表达与心理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有重大 影响。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而情感表达指家庭 成员间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情感表达包含 5 项内容(1)指责、 (2)敌视、 (3)情感过分介入、(4)热情、(5)表扬。一般来说,指责、敌视和情感过分介入叫 做负性情感,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害;而热情和表扬叫做正性情感,对人的心理健康 有保护作用。指责、敌视、情感过分介入超过一定的界限即为“高情感表达”, 其余均为“低情感表达”。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家庭成员间嫌隙较深, 有些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保护过多,这些都属于“高情感表达”范畴。

近 20 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表达”很感兴趣,他们发现某些家庭 特征不仅影响子女的智能和个性发育,特别还与一些心理问题有关。 面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抑郁、焦虑、恐惧等),常见的存在着两种相 反的态度:一是不满、责怪,一是过分关心。许多家人以为给予这些人高度的关 心是给他更多的温暖和关怀,殊不知这种过度关心和不满、责怪的态度一样,也 会导致患病的人症状加重或更容易复发。这个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高情感表 达”,包括五个方面:(1)表现出敌意或对立的态度;(2)缺乏温暖、热情或 支持;(3)过多的批评、指责;(4)缺乏肯定性评价;(5)过份关心、关注, 过多地参与、介入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甚至凡事包办代替。很多 通常能理解前四个方面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却不知过度关心同样给患者带来很大 的心理压力, 同样不断地在强化他们“我是不正常的人”、“我的一切都是病态 表现”、“我不能正常地生活”等等。这些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成为患者的一个 慢性不良刺激,最终导致他们的症状恶化、病情复发。

如何避免家庭中的高情感表达?家人应该了解患者疾病的有关知识, 多倾听 和理解患者的感受,让他知道家人接受他、关心他,但也不应总想进入患者的内 心世界和试图理解患者说的每句话, 也不要假装同意患者那些难于理解的奇怪想 法。 对他们的病态行为不要过分关注, 不要唠叨, 更不应取笑或严加批评、 指责; 对患者的正常举止则应表扬, 即使很小的进步也要鼓励。 给他们足够的个人空间, 不要过分地担心和烦扰患者,不要时刻关注着患者一举一动是否正常。 不要想方设法改变患者,总给太多的建议和指导,更不要强迫患者做他不 愿意做的事。如果说按照医嘱坚持服药和必要的心理治疗是通往康复之路的前 提,那么家庭对他们的恰当态度则是这些心理问题或障碍者回归社会的基础。



作者: melody2013    时间: 15-5-17 18:44
Prescilla 发表于 15-5-17 18:38
转帖:

高情感表达与心理问题

你的回答总是非常专业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