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孩子的情绪垃圾桶容易引爆的三个年龄段 [打印本页]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14-11-28 21:40
标题: 孩子的情绪垃圾桶容易引爆的三个年龄段
情绪是一种能量。本来无力去做的事,情绪一来,就能做了;本来还在犹豫的,情绪一来,就非要做成什么样。因为它是一种能量,只能使用、转化,不会自己消失。如果不使用、转化,就只能积累在情绪的垃圾桶里。
孩子情绪的垃圾桶会有满的时候,满了就会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大部分孩子的情绪垃圾桶有三个时点会满:
         第一个时点是11-12岁左右:这时积累了很多情绪的孩子会爆发,比如乱打人、不想上学等。不上学常常是孩子无法处理情绪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时点是18-19岁:表现是自杀或忧郁症等,所谓青少年自杀问题多出现这一阶段就是这个道理。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带给孩子这么多情绪,有时因担心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程度,自己的焦虑太多,就给孩子提很多要求,甚至是越来越尖锐的要求,希望通过这种尖锐来奏效,其实这样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和情绪。

  第三个时点是25-26岁:如果此时成年后的孩子行为古怪、情绪低落,就是他的垃圾桶满了的表现。如果此时不能化悲愤为力量,那这些情绪就一定要倒出去。怎么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或语言来倾诉。而内向的孩子又很少这样做。其实,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内向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向父母打开心扉的孩子。只是当他认为父母安全的时候才会讲,否则他不敢讲自己的心里话。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14-11-28 21:42

我们为什么会看不惯他人?
徐清照

看不惯是一种自我中心。这种自我中心就是:我们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全世界的中心,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这么做。而且我们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绝对正确,只要不同意我们的,就是错的,就肯定会有不好的下场,就该被看不惯。
所以你可以去问下自己,你看不惯什么。你去听听看不惯背后的规条是什么。当你看不惯别人铺张浪费、自私自利,你的规条可能就是“人应该勤俭节约、乐于分享”,并且把你信奉的这些当成了好的。如果你看不惯别人的虚伪谎言,你的规条可能就是“人应该诚实真诚”,并觉得这是好的。这是好的并没关系,问题是:你会把别人的弄成错的不好的,不如你的好。然后你用看不惯的方式来要求他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来认同你的,按照你的价值观做。这,不就是自我中心吗?

你看不惯的人也许正在看不惯你。究竟谁对谁错呢?谁好谁坏呢?谁该按照谁的价值观来生活呢?谁的活法才是“应该”的呢?。

没有应该。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家庭、背景都不同,让他们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作风和思考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该被允许和我们不同,都应该被尊重。也许你的道德标准教会了你好坏对错,但是道德不是强迫人遵守的,而且也是不同的文化里所赋予的不同含义。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有这么多看不惯,是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不一样。他会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不会把自己的原则当成世界的中心,要求别人来遵守。

连法律都不会强迫人去执行什么价值观。它只是在违反它的时候,给人惩罚。但依然给人违反法律的自由。你不是神,不是法,你用的,可能只有看不惯来惩罚下他人吧。然后你开始评判,不符合你的标准就被你在心里指责,然后在你身体里产生情绪。这些烦躁、生气、委屈等看不惯而产生的情绪,折磨下自己。



看不惯还是一种索取。看不惯的本质就是对自己自我价值感低的一种愤怒。然后想从别人身上得到点价值感。如果我们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是好的,起码我们要证明别人是错的是差的。

因为如果你去聆听,看不惯就是在说:你这太不正常了、太低级了、太错误了、太不好了。你的这些行为和思考方式都是错的不好的,都不如我的高级。我就不会像你那样。通过这个心理游戏,人们就成功的完成了对他人的打击和否定。

这是人们喜欢跟自己玩的自我价值感的游戏之一:如果他人不能主动来证明我是好的,我就必须主动出击来像他展示我是好的。比如说,通过打击和否定他来完成。虽然这样也无法改变事实,但起码在我的心里世界里完成了“我比你好”的建构。因此看不惯就成了:我如果不能比你好,我也要假装比你好。

这种欺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全世界只有你自己相信了这个假装是真的。这感觉就像是你偷铃铛的时候要把字的耳朵堵上,这样你就听不到了。并且,你自己相信了。

所以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容易看不惯。他无法证明自己好,只能通过证明别人不好来感觉到自己好了。

打击完了并不消停。还会发展出一个期待来:期待他认同自己的活法,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活法的确是好的。



看不惯就是这样一种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演自导的一场心理游戏。最终结果就是:你做的不好,不符合我的原则,我就生气、烦躁、鄙视、诅咒、看不惯等一系列情绪来折磨我自己。

看不惯只是跟自己在战斗。在自己的世界里完成了假装比他好。只是,你要假装到什么时候呢?

你可以做一个新的决定。

那些让你看不惯的人,其实都是来帮助你修行的。帮助你看到自己正在坚守那些固有的规条,帮你看到你怎么在跟自己玩价值感的游戏。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借着看不惯的时候更加了解自己,然后重新选择,是否依然要坚守自己的规条。如果你要坚守,很好,但请允许别人不必也像你一样坚守,来认同你的活法。如果不再坚守,也很好,你可以去尝试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像那些你看不惯的人学习下:他是怎样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当然你也可以继续看不惯,都是那些人的问题。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14-11-28 21:45
8个方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徐清照

青春期孩子发育的时候,会开始远离他们的父母和家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正常和健康的,是还自己成长中的一部分。
但有时会变得过于极端的情感距离,你就会觉得有必要重新连接。

作为一个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你的孩子成长独立的自我意识,但仍然在需要的时候接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随着你孩子的成熟和独立,当你觉得情感距离被拉的太大,可以试着下面的8个方法来帮助你重新连接。

1.鼓励适当的独立。青少年正在寻找寻找自己的身份。这可能意味着使你感到奇怪或令人震惊的选择,或者它可能意味着改变规则,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自主性。它的重要性,以平衡独立性行为的期望,以保持你的孩子的安全。一个青少年的额叶皮质,大脑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做出决策,并允许控制冲动,直到25岁才完全成形,根据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所以尽量帮助他们当他们正在处于危险或错误的选择时。当它是适当的时候,但允许他们自由。

2.意识到当你的孩子需要你接近。十几岁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一种情感过山车。有些日子你的孩子想要与你无关,其他的日子里,他们会谈论并吵到你,你会觉得你得不到片刻的安宁。当他们正在寻求连接,尽量提供,如果他们再撤回,意识到这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3.不要进行强制性地干涉。孩子此时正是渴求独立、掌控自己生活的阶段,此时强制性地干涉与压制可能起到与期望相反的作用。

4.在行动和语言上是积极的。当一天结束的时候,它应该是一个目标,你表示肯定的词语和从事更多令人振奋的积极的经验比消极的要有更多的益处。这是伟大的建议不仅对你的孩子,或是你的家庭其他成员。

5.倾听但不要批判。人们很容易想给建议或表达你的消极的想法,但当你和你的孩子想要说话的时候,你的工作只是在听的那一刻。当你说的少了,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多少会说一些内心的事。

6.明智地选择你们之间的冲突。你不能也不应该让每一个分歧都产生争吵或过度分化。完美和健康的改变规则和想法,因为当你的孩子长大后就重新考虑你的一些想法,并与你的孩子谈论分歧。像在许多其他关系中,妥协往往是适当的。

7.别忘了触摸的力量。一个拥抱或者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给他力量和微笑也可以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方式与孩子联系。

8.玩得开心,享受分享彼此,寻找有意义的方式来互相对待。

沟通连接青少年是很困难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有一个独特的人生观。拥抱这个旅程,其中所有跌宕,起伏,和疯狂的举动。

保持你的幽默感并记住这高于一切,这是与你的孩子进行连接最有效的方式。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14-11-28 21:47
永远正确的家长才是最失败的家长
徐清照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电话告诉我一件事。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位熟人的孩子因重度抑郁几年不愈,被迫从大学退学,现在住进精神病院。这个消息让我吃惊,但并不意外。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些年,看着孩子在父母制定的各种完美的规矩、期望和严格要求中艰辛地活着,每况愈下,有时会忍不住劝告这对父母:也许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换来的总是他们的惊讶和生气。听朋友说,现在熟人痛苦地到处跟人说,她刚知道孩子父亲的一个叔叔有神经病,孩子的病是遗传。


我想起在药家鑫案发生后,他父亲对媒体说的话,“我们夫妻俩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彻底摧毁三个家庭。我们对他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将来法律怎么判他,都是他应得的。”



药父和我们的这位熟人,作为家长,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孩子出现问题,与他们无关,他们自己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孩子和别人。



这样的父母现在其实并不在少数,分布在各文化层次中。由于他们永远正确,所以他们既不需要去改变,也不需要反思,反思意味着自我质疑和自我分析,这与他们的永远正确也是相悖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孩子身上或其它地方,如学校、教师、社会、基因、遗传等方面找出原因,自己不过是连带受害者角色。



但是,上帝似有不公,永远正确的父母,总是一群最失败的家长。其中原因,分析起来很简单。



首先,生活总有种种矛盾出现,如果父母从来没错,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领略自己的失败和窝囊,他从小就认定自己不行,处处低人一头,如何更好的生存呢?



其次,父母从来没错,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虽然他总被要求在家长面前认错,而他学到的正是“我从来没有错”,他于是学会口是心非或叛逆。



第三,正确的家长总是不停地给孩子正确的建议和要求,孩子没有犯错和思考的机会,尝试精神和判断力慢慢萎缩,他于是只能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树站立。



第四,永远正确的家长最看重自己的观点,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也不听别人的建言,孩子于是学会了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真理、倾听、合作等等。



“永远正确”的家长古今中外一直有,但在当下,更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



例如,媒体经常有对问题青少年的报道,在明明白白讲出家教的症结后,结尾处却总是掉转枪口,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家长的过失总被轻轻一带而过,甚至完全抹去。整个社会还都不习惯批评父母。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很多,神经官能症成为高发病,各种症状被一样一样地推给遗传或基因,这使问题陷入更难解决的境地。



对此,著名社会心理学家A·阿德勒早已指出,把儿童心理问题推给遗传或天性这种宿命论的抬头,总是发生在人们想要逃避责任时。看来这种现象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科学史上有一条重要法则“假设有某个对立方能永远处于强势地位,那么世界的秩序就将遭到毁灭。”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具破坏性,并非他们有意而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一个孩子培养得好不好,从来不是目标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教育方式,决定了父母之爱,可能是一座花园,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



从为人父母那天起,面对一个完美、独立、有无限潜能的生命,让自己变成一个力图自我完善的谦卑者,而不是荣升为一个没有过错、不可以被指责、具有完全操控权的君主。学习和思考,是通向谦虚的路径。这是父母成长的基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人能成为一架精密仪器,没有过失的家长是不可想象的。父母之爱应该是水。上善若水,如水的爱,一定包含着适时的自我调整、自我改变,它至纯至真至善至美。“永远正确”的家长放下自我中心念头,他不是降低了自己,而是推开生命的另一扇窗户,阳光会照进来,洒满孩子和自己的世界。走出永远正确的幻境,孩子就会发生可喜的转变。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14-11-28 22:16
孩子叛逆期如何做一个贴心妈妈
徐清照
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许多妈妈都会认为那是孩子的错,却没静下心来想想,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当?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妈妈就要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犯了孩子的“禁忌”。
  当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许多妈妈都会认为那都是孩子的错,却没静下心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恰当?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做妈妈的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孩子的最不喜欢的“禁忌”。    
  1、要多多陪孩子做有趣的事情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每一次妈妈对我的问题简单敷衍的时候,其实我都知道的,而且我觉得很不开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跟我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啊!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对一些事情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一些妈妈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孩子养成一
种好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促进孩子与妈妈之间的良好的亲子感情。这样孩子和妈妈才有一种互动,有更亲近的感觉。    
  2、少看电视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和沟通    
  孩子: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我想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让我看,而且,我想和妈妈玩一会,妈妈都会叫我自己去玩,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妈妈都不陪我玩,电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多点带孩子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妈妈真的没时间带孩子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玩一玩,听听孩子说说幼儿园里面的事情,听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外,如果妈妈真的想看电视,也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也可以一起看的节目,陪孩子一起看,并且边看还可以边教孩子一些知识,一举两得的事情。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3、多给孩子自由不要束缚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呢?我真的觉得很累啊,妈妈可不可以让我歇一会。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孩子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孩子适当自由和放纵。平时对待孩子也不要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还小,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4、创造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    
  孩子:我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我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尤其是每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我真的好伤心啊,我真的很努力的做好了,而且妈妈平时也经常表扬我的,为什么在客人面前总是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呢?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建议:当孩子满怀热情的想要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妈妈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有信心的表现自己才对,这样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更加容易与人交流沟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妈妈们不应该剥夺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打击孩子,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和认识。    
  5、鼓励和夸奖 让孩子更好发展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为什么妈妈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呢?难道我真的很差吗?  
  点评: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对比,对孩子进行责备,会使孩子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久而久之,就会令孩子失去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进而消减了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批评孩子而赞扬别人的孩子还会令孩子对孩子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识,妈妈很讨厌我,她一点都不喜欢我。  
  建议: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而且,平时还应该多一点鼓励孩子,多一点鼓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孩子增强做好一件事情的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更好的发展。    
  6、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孩子:“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点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守信用?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建议:“说话不算数”的妈妈缺失的是诚信。诚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其实,“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而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的理念。   
  7、平和微笑的妈妈孩子才会爱上你    
  孩子:“我的妈妈非常爱发脾气。她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不仅对爸爸大声嚷嚷,也对我大吼大叫。有时甚至还乱扔东西撒气。每次妈妈发脾气,我心里都好害怕。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她消气…”   
  点评:妈妈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性格扭曲。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不能明白妈妈为何生气。有些妈妈明明惹他生气的不是孩子,也经常把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产生自责的心理,他会认为妈妈不高兴都是他引起的。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会自卑,胆怯,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  
  建议:每天把微笑当成一种习惯。多微笑孩子才会爱上你。  性格决定命运,孩子性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将来,一个健康的孩子首先是心理健康。妈妈先从微笑做起,每天都给孩子一个阳光、愉悦的心情。每天微笑确实很难做到,但为了孩子,妈妈要学会克制的自己的情绪。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说重话,彼此尊重,给他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特别爱笑,性格很平和,对陌生人不怕生,也不畏惧陌生的环境。    
  8.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事情    
  孩子:“幼儿园的活动课上,我被后面的小语从滑梯上推下,擦破了额头。事后,老师们轮番找小语谈了话,又令他对我道歉。其实我摔的并不重,只是擦破点皮,贴了一片创可贴,已经不流血了。可是第二天,妈妈非要拉着我去医院检查。我被妈妈拉着,去儿童医院转了半个楼,开了一大堆化验检查的单子。我不禁问妈妈:我只是擦破头,为什么要检查这么多项目?妈妈教育我说:你懂什么?这些都是小语的爸爸妈妈出钱,你不检查白不查。”   
  点评: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吗?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 

建议: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9、尊重孩子个人隐私 增加信任    
  孩子:我的妈妈很喜欢朋友、邻居聊天时,把我的隐私公布于众。有一次,她们聊天时,我听到妈妈说:“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结果很多阿姨都哈哈大笑,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我的把柄,让我好长时间都心里不舒服。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  
  建议: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14-11-28 22:18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长大成人的阶段,情绪忽高忽低,行为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他们在判断事务时常常毫无把握,容易犯糊涂。他们表现的似乎很自信,或者不和别人讨论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这样来掩盖他们的不安全感。他们希望自己显得知识渊博,城府很深,不愿意让人看出来自己比父母懂得少。
   许多父母想通过训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是错误的。这往往使孩子处于戒备状态,他们根本不听你的。决不能小看他们,也不笑话他们认真对待的事情,特别不要在他的朋友面前这样做。
   如果说父母和孩子应该平起平坐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那么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却是合乎情理的。如果互相尊重,孩子就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父母交换意见。父母不但要对孩子讲话,而且要倾听孩子讲话,这样常常能更多的了解孩子以及他的的内心世界。孩子经常比父母更敏感,他们过于天真,把一切都想很单。
   父母必须承认子女的实际情况,孩子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不是自己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子。不应该强迫孩子在自己失败的领域中取得成功,不论是社会方面的,职业方面的,还是教育方面的。聪明的父母因势利导,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像大多数成年人一样,青春期的孩子也喜欢别人信任自己,你信任他,他也信任你。孩子也有隐私权。窥探子女的日记或偷听他们的谈话都可能被发现,一旦失去孩子对你可贵的信任。就再也不可能挽回。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惹了麻烦或犯了错误,不要强迫他悔过,这样会使事情更惨。因为这样做让他丢面子,使问题越闹越大。你也不应该插手解决问题。否则就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了他的身价和责任感。恰当的做法是让孩子确信你爱他,支持他,就是说,不管是对还是错,你都会站在他一边,给予帮助。不过最终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他们必须明白,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时,是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如果你不清楚你的孩子仅仅是处在青春期的正常成长过程中,还是有那些一时看不清的心理上的毛病,最好是请心理医生帮助你解决问题。


作者: 云淡    时间: 15-5-12 10:03
学习啦!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