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危机干预 [打印本页]

作者: 冰山来客    时间: 07-1-22 21:44
标题: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

刘珍妮


·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为的灾害及自然灾害发生;每个人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如疾病、人际矛盾、工作压力、家庭冲突等而处于痛苦、恐慌甚至自杀的急性心理干扰状态。

·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尽快度过难关,恢复心理平衡,许多精神病学家与心理学家经过不断努力,逐渐发展和形成了一种针对遭遇灾难人群的心理干预方法.

·     危机干预的目的和方式

目的:通过适当地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事件的认识态度,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者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度过危机。预防发生更严重及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


一、 危机干预概述

个体在危机事件时的三种反应:
·     ⑴有效地应对这危机事件,获得经验。
·     ⑵当时虽然能度过这境遇,但只是将有害的后果排斥到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外,在以后生活中,危机的后果会不时表现出来。
·     ⑶事件出现时,便心理崩溃。
(一)危机定义(六种)

·     ⑴、危机是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种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状态是一段时间的解体与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     ⑵、危机是生活目标的阻碍所致的,这时当事人相信用常规的选择与行为无法克服这种阻碍。危机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与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
·     ⑶、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个体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反应。
·     ⑷,危机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与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生活。
·     ⑸,危机是一种解体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剌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它指的是个人因为这种破坏所产生的害怕、震惊、悲伤的感觉,而不是破坏本身。
·     ⑹,危机的发展有四个不同的时期:
·     A、出现了一个关键的境遇,并分析一个人的正常应付机制是否能够满足这一境遇的需要;
·     B、随着紧张和混乱程度的增加,渐超越了个人的应付能力;
·     C、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额外资源(比如咨询);
·     D、可能需要转诊才能解决重要的人格解体的问题。
(一)危机定义

综合的定义——是一种个体运用自己寻常的方式不能应付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的反应。一般发生在个体无法避免的、强大的应激事件,动员所具备的应付手段失败时,存在明显的急性的情绪、认知及行为上的功能紊乱,于是,个体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二)危机的六个特征

·     ⑴危机与机遇并存
·     当人们遇到危机事件时,有三种对危机事件的不同的反应,

·     虽然危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     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所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

·     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种机会,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     ⑵复杂的症状。
·     危机象一张网,个体环境的所有方面交叉在一起,一旦危机出现,就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危机干预者直接干预,多种因素同时在影响之。
·     ⑶是成长和变化的机缘。
·     危机的不平衡——产生焦虑——导致的不舒服——产生动力——成长或变化
·     (但是在很多时候,个体只有焦虑达到极限时才会承认他们已经对问题失去了控制。)  
·    ⑷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
   帮助危机中的人仅是一种短期的治疗,但是处于危机中的人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一些长期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存在有万能的、快速的方法。
·     ⑸,选择的必要性
           生活本身是一个危机与挑战交织的过程,既然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只是其结果往往是消极或毁灭性的。那么,何不作些努力,至少其中包含着成长和发展的可能,使人有机会重新设定目标,形成一个解决困难的计划。
·     ⑹普遍性与特殊性

            危机是普遍的,因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几乎无人可以幸免。但是危机也是特殊的,因为同样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能较快度过并得以发展,有的人则需要及早的干预。但是,不要相信任何人有免疫力,因为在遇到某些对个体来讲是严重危机时,有时解体,失衡、迷惑以及常用的应付机制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三)危机的四个特点

·     ⑴、存在的这种应激可以来自于内部、外部,也可以是急性或是潜隐性。
·     ⑵、引起急性的情绪的扰乱。如焦虑、烦躁或忧郁。可以导致认知的改变。如注意力的集中、记忆力的改变。也可能引起躯体的不适和行为的改变。如生活常规的改变。
·     ⑶、在此时,当事人用寻常的方法已经不能够解决。有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体会。
·     ⑷、危机一般是不持久的。而且为自限性的。通常最多维持6~8周,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物质依赖、自杀、攻击他人等等不幸的结局。这时已经成为了一种疾病的倾向或者慢性的状态,特别是极度创伤事件导致的焦虑状态,这些已是另作别论,需转诊的人群。

·     危机的类型

·     1,发展性危机: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急剧的变化和转变,如就业、移民、退休;

·     2,境遇性危机:遭遇罕见或异乎寻常的事件,如交能事故、空难、洪水、火灾等;

·     3,存在性危机:人生的重大问题如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价值、意义。

危机评估:

目的:为了确保安全、迅速确定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当事人对目前危机的的应付状况;是否需要用药等其他医学措施,确定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提供必要的保证与支持,确保当事人的生理心理安全。

·     内容:

·     1,认知状态:对危机的认识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范围、解释的合理性,是否夸大。持续存在的时间、改变的可能及动机;

·     2,情绪状态:情绪表现的形式和强度、情绪状态与环境是否协调一致、情绪表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情绪与危机解决的关系,如否认、逃避。

·     3,意志行为;社会功能;社会接触面和频度、能动性水平、自我控制力、危险行为、确定对自我和他人伤害的危险性。

·     4,应对方法资源和支持系统:什么样的行动和选择有助于当事人,当事人会采取的行动是什么,其社会支持资源如何;评价创伤事件的含义,创伤对当事人生活的影响,当事人在恢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了解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如何控制的。

(四)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

·     没有一种单纯的模式或思想学派能包括关于人类危机的所有规律或者是危机干预的各种模式。
·     有人将危机理论概括为三个不同的水平
           ⑴基本危机理论
           ⑵扩展危机理论
           ⑶应用危机理论
(四)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

·     基本危机理论:
·     代表人物是林德曼及卡普兰等,
·     林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如亲人死亡等导致的悲哀性危机。他认为这种悲哀是正常的、暂时的,可以通过短期干预技术对正常的悲哀行为反应干预。(如:总回忆死去的人;认同死去的人;表现出内疚或敌意;日常生活出现某些程度的紊乱;某些躯体的诉述,)
·     不认为这些是病态或异常的反应。
·     采用平衡/失衡模式(共分四期)
     A紊乱的平衡
     B短期治疗或悲哀反应起作用。
    C求助者试图解决问题或悲哀反应。
    D恢复平衡。
·     卡普兰将其扩展到发展性的和境遇性的危机干预。
·     基本危机理论将焦点集中于帮助危机中的人认识和矫正因创伤事件引发的暂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扭曲。

扩展危机理论

·     随着危机理论与干预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在发展、社会、环境和境遇等决定因素的合并作用影响下,任何人均可能出现暂时的病理症状,因此将危机理论中加入了一般系统理论、适应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有用的成份。

应用危机理论

·     应用危机理论的应用需要一个灵活的态度。每个人、每一个危机都有不同,因此,危机干预必须将每一个危机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件看待。
·     应用危机的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⑴、正常发展危机
            ⑵、境遇性危机
            ⑶、存在的危机
作者: 纷飞    时间: 07-1-26 21:38
谢谢冰山
谢谢我的义工朋友在阳光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