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美国慈善文化的渊源 [打印本页]

作者: Israel    时间: 06-12-7 13:21
标题: 美国慈善文化的渊源
最近,世界第一富豪盖茨决定两年内淡出微软公司的业务,专力从事慈善事业。世界第二富豪、“股神”巴菲特决定向慈善基金会捐资3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交由盖茨夫妻的基金会管理。这两件事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盖茨和巴菲特均为美国人。在美国,慈善文化有相当长的历史(与美国国家的历史相比而言),有其独特的理念和做法。据说,美国慈善文化主要基于一种新教理念,即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这也就是说,在法律上,财富是私有的,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是社会的。

    19世纪的美国富豪卡内基写了“论财富”一文,被称为“财富福音书”,简明而直率地阐明与此相关的理念。

    卡内基认为,把多余财富作为遗产让亲属继承,虽是人之常情,却往往给接受人带来利少弊多的影响。“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他对国家征收累进遗产税的做法表示欢迎,认为“国家通过征收遗产重税表明,它谴责自私的百万富翁的毫无价值的生活”。卡内基毕竟是白手起家的财富拥有者,因而具有超越金钱的生活体验和价值意识。

    卡内基认为,处置多余财富,让其真正有益于社会是一种本领。“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他不大主张把财富零零碎碎地分给老百姓,而是采取办企业的方式管理,其目的却是为了公众利益。卡内基本人办了有名的基金会,向贫困人群、教育和文化事业提供资助。当前,盖茨的慈善活动也是通过基金会方式进行。卡内基认为,不分对象地大发善心是人类进步的障碍,济世救人之举主要应考虑如何帮助那些能自助者。

    卡内基认为,富人的责任是“成为生活简朴无华的典范”,将多余收入视为由其管理的信托资金,让有思想而且认真的人精心筹谋运用。富人行为是否得当应由“明达的公众情绪”判断。富人应在生前处置好自己的财富,使之有利于公益,“死时越有钱,死得越丢脸”。

    马克思称美国是一个“既无时间概念,又无暇去清除旧世界意识的特殊的新世界”。卡内基就生活于这样一个进行着“朝气蓬勃而又狂热的物质生产运动”的“新世界”里。面对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和摩擦,他产生了上述理念,即“恰当地管理财富,以使同胞手足之情能维系贫富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历史上看,他的思想对维系美国社会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影响力迄今仍在,所以值得一述。
作者: Israel    时间: 06-12-7 13:22
标题: 转贴:慈善文化浅谈
裾了解,在美国,许多富有家庭,留给子女的遗产很少,且只要是用于子女的购房和受教育。剩余的资产用于捐助的现象很多。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公开表示,留给子女的财产不会超过10%,而其夫妇现有慈善捐款已高达235亿美圆。电影明星迈克尔·道格拉斯和泽塔·琼斯在儿子的命名洗礼上,送出的就是一份特殊的礼物:设立一个十万美圆的小慈善基金会!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时,一位富人说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出一种从不为钱发愁的态度,这些钱是你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如此,我们把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交给下一代身上……

    但,你若认为捐款是富人的事,那么你错了,平民并非仅仅充当慈善的受众,他们更是主体和基础。以美国为例,仅1996年,近70%的家庭参与了慈善捐款,且数额较大,每个家庭平均支出为696美圆,各类捐款达1507美圆。

    慈善活动除了资金投入外,还有义工服务,这更需要广大人民参与其中,以美国为例,1996年,有48.8%的美国成年人和59.3%的美国青年投身其中。每个志愿者每周义务劳动时间为24小时。

    不但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上述全民性的公意活动在社会运行和弥补政府职能不足方面,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多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其内容包括为老年人、儿童、无家可归者、妇女、失业者等提供生活照顾、培训、住所、咨询等多功能服务。

    上述这些事例和数字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慈善在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高度普及了的、大众性的文化了。

    应该说,这些慈善行为,更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深远的,精神文化传统作用的结果。其属性和质地,更多地来源于一种文化习性、道义立场。

    那么,何以在我们国家靠精神表彰和高度宣传来维系与推广的慈善行为到了大样彼岸反成了一种默默的生存常态呢?这正是我想说的问题。


    首先,说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资产观。

    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无疑是“功利”的,其内涵蕴着高度的实用性、家族性,血缘结合一直扮演着社会机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权利、荣誉、财富等等一切的继承、交换,都被严格的限定在此框框内进行。中国世俗极为重视家产的继承和守护,任何一点点家产的流失都被试为“不孝”“不忠”“愧对祖宗”。中国文化有一些重要的日常内容,即如何防止资源从家族或某个范围内向外流失来规定的,列如,“门当户对”“传男不传女”“满汉不通婚”……

    也就是说,在财产上,中国文化有“反流失”“反疏散”的天然的、顽固的一面!这也许是慈善文   化在中国难以形成的,最最深层的,原因了。

    说到这, 你也许要质疑了:我们不是有许多仗义疏财的古训和济世之遗风吗?不错的,在许多的士大夫、文人骚客的诗词中,济世的抒发比比皆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但可惜的很,遗憾的很呀,他们大多也只满怀治国安邦的激情,发发牢骚罢了,又有几个,肯将自己的家产拿出来疏散的呢?一个清正的好管,一个伟大的诗人,也可能是一个在物质上的吝啬鬼……如此的“济世”和物质上的捐赠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世俗中,虽不乏“设粥场”等施舍之风,但有限的施舍丝毫不影响他们平素的吝啬,且捐赠也只在赈灾、进香、拜佛等特殊时刻特殊对象面前才偶尔为之,根本算不上是日常方式。与西方的捐助在数额和方式上相去甚远。尤其是在大额资产上的继承问题上尤为突出,无论是平时的“守财奴”还是“大善人”,对遗产的处理问题上都空前的一致:一种绝对的原封不动的继承关系!一种绝对封闭的移交方式!在中国的像西方那样把遗产拿出来建立个诸如诺贝尔奖什么的例子你几乎找不到。再者,中国封建大户们平时的善心,往往仅仅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图个好名声罢了,但也并非是无偿的,而是索取试的,比如,向百姓施舍是为了“安邻”。相反,欧洲人的捐助多出于对某类事物的热爱,如资助艺术创作、文化活动等。卢梭、纪伯伦、柴科夫司机等等都受惠于此。而这些公益活动对于捐助者本人除了精神的答谢外,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利益索取的。更由于其捐助是以绝对的民间方式进行,其好处在于最大限度的维护了捐助的纯洁性。
在中国传统甚至是在今天,是很难看到以“私人”为源头的公益清流。

    其次,中国社会环境下,私产的合法程度和安全性还远远不够!这使得国人早早养成了“不露富”的习惯,这就给私产的公开花带来了障碍,而私产的公开化是捐助的重要基础。
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说法:中国历史的“进步”是靠“阶级斗争”推动的。无论你是否同意“进步”这个词,至少有一点是显然的:两千年的封建历史确实以“农民起义”为链条,以“自下而上”的暴力颠覆为起承。而“起义”的原动力和热情都来自于“杀福济贫”,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朱元璋李自成,“均田地、同富贵”皆其号召力所在……剥夺私产的号子一直笼罩在中国两千年的天空。

    中国古人对资产的出让,主要是捐官,为了寻求权利的保护!没办法,对环境的恐惧所致。不如,有个地主有了点钱后,首要任务是起院墙,招家丁,自保自来。免得被“均”了。然后,就得想法子捐个管做护身符。即使条件不允许,也要拿出银子孝敬父母管,和衙门结成友好“对子”。(当今有些不明不白“率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以捐楼助学等方式混个“代表”“委员”之类头衔,也实在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表面上慷慨的很,实为忍痛割爱,另有隐情的。并非体恤民生,而是寻求一顶保护伞,所谓的“破财免灾”也。)

    所以,一旦当私产得不到制度和民间舆论、世俗人心的肯定,那么公开的捐助也就等于自取灭亡了。明朝周庄的沈万三不就是不谙此道而捐了脑袋吗?

    总之,综观中国传统文化,在待物上,中国文化始终没有形成一种幽雅的理性态度——“结实的拥有”与“结实的出让”相互和谐的资产观。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6-12-8 20:07
不错的帖子啊,顶一下我们可爱又可敬的小王子!:)
作者: xlhljp    时间: 06-12-8 22:39
好文章!
作者: insist    时间: 06-12-8 23:06
懂得布施的人才是有福的人
作者: 哲人    时间: 06-12-9 16:01
中国人就是差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9 16:31
好贴子,很有同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9 16:32
李嘉诚:我为何把1/3财产捐给慈善事业

过去六十多年的工作,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

李嘉诚2006年8月24日宣布,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据《福布斯》2006年全球富豪排行榜资料,李嘉诚个人的财富约188亿美元(约1500亿元),1/3即约500亿元。

李嘉诚发表谈话,谈到了自己捐出大量财产用于慈善事业的初衷:

我很感激大家对我的赞赏

多谢大家常称赞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这些支持、鼓励,我内心是感激的。

很多时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飘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士农工商”社会等级的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带着贬意。他们负面看待商人的经济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形容,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

当然,在商人的行列里,也有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他们伤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9 16:32
先贤范蠡让我思考了许多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故事,从别人的生活,得到启发。当然,不单是名人或历史人物,四周的各人、各事,言行举止,都是如此。在商言商,有些时候,更会带来巨利的机会。洛克菲勒(Rockefeller)与擦鞋童的故事,大家都听过:1929年,华尔街股灾前,一个擦鞋童也想给Rockefelle炒卖股票的秘密消息,Rockefeller听后,马上领悟到股票市场过热,是离场的时候,他立刻将股票兑现,躲过股灾。

范蠡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尽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缺憾,大家都忘不了他这句话。范蠡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第一人,他曾拜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方略,博学多才,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

他有谋略,有渊博及系统化的经济思维,他的经济智慧为他赢得巨大的财富。

现代经济学很多供求机制的理论,我国历史早有记载。

范蠡的“积著之理”研究商品过或短缺的情况,说出物价涨跌的道理。怎样抓住时机,货物和现金流的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生生不息。

范蠡的“计然之术”,还试图从物质世界出发,探索经济活动水平起落波动的根据;其“待乏”原则则阐明了如何预计需求变化并作出反应。他主张平价出售粮食,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使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才是治国之道,更提出了国家积极调控经济的方略。

“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在变化万千的经济现象之中。

我觉得范蠡一生可算无憾,有文种这样知心相重的朋友;有共渡艰难,共渡辰光的西施为伴侣,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守候他的终生。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清楚知道在不同时候,自己要担当什么角色,而且都这样出色,这么诚恳有节。勾践败国,范蠡侍于身后,不被夫差力邀招揽所动。

范蠡助勾贱复国后,又看透时局,离越赴齐,变名更姓为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十万钱。

齐国的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相信“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怀带少数财物,离开齐到了陶并定居下来,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陶朱公。

他继续从商,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

书中没有记载范蠡终归是否无憾。我们的中国心有很多包袱,自我概念未能完善发展。范蠡没有日记,没有回忆录;只有他行动的记录,故无法分析他的心态。他历尽艰辛协助勾践复国,又看透勾践不仁不义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却又害怕制度;他雄才伟略,但又厌倦社会的争辩和无理;他成就伟大,却欲深刻体会到世间上最强最有杀伤力的情绪是嫉妒,范蠡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抗拒(不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抗拒)?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9 16:32
本杰明.富兰克林教我如何做人

说完我国著名历史人物范蠡,我想谈一谈一个美国的伟人。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他墓碑上只简单刻上“富兰克林,印刷工人”的字。他是个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学家、商家,发明家和音乐家,闻名于世,像他这样在各方面都展现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见的。
富兰克林,1706年生于波士顿,家境清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一直努力弥补这一遗憾,完全是靠自学获得了广泛的知识。他12岁当印刷学徒,1730年接办宾州公报,他著作的《可怜李察的日记》一纸风行,成为除圣经外最畅销的书,他为政府印刷纸币,实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

富兰克林不单有超越年龄的智慧,更对别人关心,有健全的思维,他对公共事业的热心和能力,更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富兰克林曾经立下志愿,凡是对公众有益的事情,不管多困难,他都要努力承担。自1748年始,他开展了不同的公共项目,包括建立图书馆、学校、医院等。

做好事、做好人是驱动富兰克林终生的核心思想,他极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于社会,有用于社会,身体力行为后人谋取幸福。

他名成利就后,从未忘记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增值的方法,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的文章内,他的名句“Timeismoney,creditismoney”,将时间和诚信作为钱能生钱可量化的投资;在“财富之路”一文内,富兰克林清楚简单地说明,勤奋、小心、俭朴、稳健是致富之核心态度。

勤奋为他带来财富,俭朴让他保存产业。

富兰克林十三个人生信条他都写得简明扼要:“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都是年轻人的座佑铭。

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曾出使法国,赢得法国对美国的同情与支持。独立后,制宪会议一开始,富兰克林更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虽然他是众望所归,但却提名华盛顿将军当总统。

富兰克林坚持留给制宪会议的绝非是名誉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爱国精神。

1790年,这位为教育、科学和公务献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静地与世长辞。他获得了很高的荣誉,美国人民称他为“伟大的公民”,历代世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人类历史碑上上永远会铭刻富兰克林的名字。

范蠡和富兰克林,两个不同的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说好像互不相干,然而,他们的故事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范蠡改变自己迁就社会,而富兰克林推动社会的变迁。

我乐意于为带动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他们在人生某个阶段都扮演过相同的角色,但他们设定人生的坐标完全不同,范蠡只想过他自己的日子,富兰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献精神建立未来的社会。就如他们从商所得,虽然一样毫不吝啬馈赠别人,但方法成果有天渊之别;范蠡赠给邻居,富兰克林用于建造社会能力(Capacitybuiding),推动人们更有远见、能力、动力和冲劲。有能力的人可以为社会服务,有奉献心的人才可以带动社会进步。

今天的中国人是幸运的,我们经历中国历史前所未见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设持续开放及法治的社会,拥抱经济动力和健康自我概念的发展,尽管未尽完善,亦不必像范蠡一样受制于当时社会价值观,只能以“无我”为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们可以像富兰克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在今天,停滞的思想模式已变得不合时宜,这不是弃旧立新,采取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传统的更生力,使中国文化更适用于层次多元的世界。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9 16:33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懂得比较历史,观察现在和梦想未来。

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以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

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我们自己要愿意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大家可以各适其适。

最近我看到一段故事《三等车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临终遗愿要将她的金钱留给同村的贫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车,让他们有机会见识自己的国家,增长知识之余,更可体会世界的转变和希望。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我觉得适用于个人和国家。

我最近常常对人说,我有了第三个儿子,朋友们听说后都一脸不好意思的恭喜我。我是很高兴,我不仅爱他,我的儿子也将爱他,我的孙儿也将爱他。我的基金会就是我第三个儿子。

过去六十多年的工作,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作出贡献;希望大家抱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来源: 南方网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9 16:33
顶礼东方巨人李嘉诚,一个跨越世纪的神话出自此公,当年长江公司蛇吞象,毕其功于一役像德国闪击战一般的令人讶异和震惊。宝刀未老,李公又创奇迹,在不断施人群于恩泽的同时,此番再发亚洲强音,赞叹顶礼不尽!阿弥陀佛!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0 16:58
捐款成了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环球时报 徐春昕

   流浪汉也为海啸捐出1英镑

  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爆发海啸以来,英国民众一直在为此捐款。英国政府12月底承诺要捐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5亿元),在美国和日本提高捐助额之前,一度成为当时全世界捐款最多的政府。英国民众的捐款额则比政府提出的还要多,已经达到6000万英镑。按照英国广播公司的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民众捐款还在以每分钟1.5万英镑的速度递增。

  1月8日,在海啸发生两个星期之后,英国的捐款活动仍在进行。伦敦的中国留学生也利用周末走上街头,为海啸幸存者募捐。记者亲眼看到,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的短短5个小时里,在伦敦华人街附近的几个地铁站口,4个捐款点募集了大约3000英镑。在街头慷慨解囊的年轻人居多,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流浪汉,蓬头垢面地抱着被子走在伦敦街头,却掏出1个英镑投入捐款箱。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捐款,但特地走上来告诉募捐的学生他们已经在某地捐过款了,向中国留学生们致谢。

  的确,很多人已经捐过钱了。在英国,电视台一直在播放公益广告:在纯黑色的背景下,一个严肃的义工眼含热泪,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捐款的热线电话号码和捐款网址;在广播电台,为捐款而创作的公益歌曲一遍一遍地唱着,词曲质量很高,非常动人;许多大牌歌星和影星不仅带头捐款,还志愿充当接听捐款热线的服务生。连在有奖竞猜活动里获奖的人也都齐刷刷地当场把上万英镑的高额奖金全盘捐出。捐款箱遍布大大小小的商店,教堂和清真寺更是完全变成了捐款场所。英国红十字会表示,这是几十年来在最短时间里最成功的捐款活动。

   为公益机构提供捐款是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英国,一个捐款活动不管多么成功,都不很热闹。英国民众很平静,想给的就给,不想给的摆摆手就行。究其原因,应该说,英国人对捐款这件事已习以为常。在英国,人们的平均年收入大约在2万英镑出头。有稳定工作的人,无论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很多人每月或每周都要进行固定或半固定的捐款。一位英国教师告诉记者,他没有见过从不捐款的英国人。有调查显示,英国人捐款的比例与收入多少成反比:据《卫报》统计,年收入4万英镑以上的高薪阶层,他们每个月会拿出2%的收入作为各种捐助使用;年收入仅仅5000英镑的穷人,每月则会拿出收入的4.5%去做公益事业。

  记者采访了一个名叫朱利亚的年轻女医师,她告诉记者,她毕业3年,现在每个月的税后收入大约1500英镑,除了供房供车以外,最大的固定开销就是捐款,每月大约要捐120到150英镑,占工资的10%。记者告诉她,她的捐款比例已经超出了英国的平均水平。她有点吃惊地解释说:“我的父母都是警察,从小就知道家里每月要捐10%给各种基金会,比如癌症研究基金、犯罪心理研究基金等地方。朋友们也是这样的,只不过每个人选择的基金会不大一样,捐款比例都是差不多的。大概是有些人不怎么捐款,或者自己是被捐助者,所以把总比率拉低了吧。”

  退休教授艾德不太愿意告诉记者自己每月捐款的具体数字,但他列出了一串自己参加的公益组织的名单:牛津帆船俱乐部、伦敦某交响乐团俱乐部、莎士比亚故居之友……他告诉记者,这些组织都是交费的,他每个月从工资里固定划出一定数目的钱交给它们。“这是一个人参加社会活动的方式。也是一个人对生活的选择。”艾德说。

  不管朱利亚还是艾德,在英国都不算是富人。他们的房子和室内摆设都很一般。朱利亚的房子有20年贷款,家具一律是从“宜家”买的———这在英国算是比较便宜的。为了省电,大冬天白天连暖气都不开。艾德则住在伦敦郊外很偏远的一个小镇上,小小一套房子几年前才还清贷款,夫妇两人靠退休金过着很简单的生活,轻易不到伦敦市区来。由于物价高昂,普通英国人的生活都不算富裕,一有商店打折,人们就深更半夜地排长队,常到餐馆吃饭的人很少见,雇人做家务的事情更属罕见。长期以来,为各种公益机构提供捐款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文化组织、遗产保护活动靠民间捐款维持

  在英国捐款或参加公益活动非常方便。街头总是有人进行捐款宣传、募集现金或支票。在酒吧里也有各种街区性的慈善组织捐款点。各种慈善捐款的账号和电话号码随处可见。电视里常有各种募捐晚会,你可以拨电话捐款。如果你有了旧的衣服和闲置不用的生活用品想捐,也很方便,各种慈善小店满街都是,你把衣物洗干净送去就是了。

  英国有很多文化组织是依靠民间捐款或是主要依靠民间捐款而生存的。加入这些组织也很容易,例如当参观了福尔摩斯故居博物馆后,如果你有兴趣就可以填张表,成为“福尔摩斯之友”,按时捐少量的钱维持博物馆的运营。“福尔摩斯之友”们不仅会得到资金使用的报告,还可以共享关于这个博物馆的最新信息或者定期交换读书心得,甚至一起办个讲座什么的,俨然是一个“兴趣俱乐部”。一些文物保护单位或是乐团也有类似的“××之友”俱乐部,喜欢这个文物或是乐团的人可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

  除了日常的捐助之外,遇到一些特大的灾难或到了一些特殊的日子,社会上还会有专项的募捐活动。记者去年11月在英国见到过公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日时的捐款:在街头或超市的门口,到处有人在出售一种塑料的红罂粟花,几十便士可以买一朵,收入所得将交给参加过一战、二战的英国老兵,帮他们安度晚年。记者也见过掏10英镑、20英镑而只拿一朵花的人。那时,在英国的街头,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与衣服是否搭配,很多人都以佩戴这种塑料花为荣:公共汽车司机戴着塑料花开车,老师戴着塑料花上课,泥瓦匠戴着塑料花装修,电视主持人戴着塑料花播报新闻……

  没有人知道别人的塑料花是用多少钱“买”的。英国人通常不提自己的工资有多少,他们对自己捐了多少钱也一向保持缄默。即使老夫老妻彼此知道对方的工资,也不见得确切知道对方用于捐款的数额。捐款属于非常私人的事情———是自己去尽心。不过,公众人物和大公司的捐款数额是公布的,要是某个名人或公司捐得很多,其余的名人和大公司们会追加一些。普通人之间几乎没有听说过会在捐款数额上进行攀比。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0 16:59
不捐款的人等于背离了社会主流文化

  捐款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人们用捐款来表达自己的兴趣、观点和社会态度,也表达自己愿意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愿望。在这样的社会文化里面,一个从来不在任何场合捐钱,尤其是在别人遭受重大灾害时不捐钱的人,是背离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巨富不积极参与捐款活动,只能被看作守财奴或暴发户,不能真正进入上流社会。即使是普通人,要是所有的捐款活动中都见不着他,邻居们会不清楚他的兴趣爱好,也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对他缺少认同感,在心理上排斥他。一个名叫马克的英国人明白地告诉记者,要是他遇到这样的邻居,“我会给他很低的评价———也就是,我肯定看不起他”。记者被马克的坦率打动,于是问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要是有个国家你不喜欢,但是它受了灾,你会捐款吗?”马克毫不犹豫地回答:“只有不好的政治家,没有不好的人民。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受了灾,却不值得捐款的。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不能不提的是,英国人对募捐机构的信任度很高。在英国,一个人要上街募捐要先获得政府颁发的募捐执照。中国留学生募捐用的是中华慈济总会的执照复印件。获得执照的组织需要在每次募捐后当着所有募捐者的面点清善款,向政府汇报捐款情况,出示善款寄往灾区的汇款证明。政府每年审查慈善机构的财政情况,核发下一年的执照。所以,英国很少发生有关慈善机构出现腐败现象的丑闻。应该说,慈善机构的廉洁也是英国捐款文化的有力保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0 16:59
或许可以理解了,欧美人平静富足的生活不是没有根据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0 17:00
布施重在心诚

果亮法师编 在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的《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奉一盏灯火,但用她仅有的钱却只能买到一点点灯油。南陀就带着那盏小灯,跟着其他富有的信徒来到佛祖处,点燃灯火后诚心参拜。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城中无故刮了一阵强风,将所有供奉佛祖的灯火都熄灭,唯有南陀的那盏小灯火,依然在那里燃烧,大放光明。由此可见,供奉神佛,重要的并不在于供物的大小,而是在于是否虔诚。

一般而言,所谓布施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的人之意。但在《杂宝藏经》中,所劝于世人的却是“无财之七施”:   
  那就是
第一的“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  
第二的“颜施”,以笑容待人之意; 
第三的“身施”,以清洁而端正的仪容待人之意; 
第四的“言施”,以温和的语气待人之意; 
第五的“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 
第六的“床座施”,把坐位、地位或名誉等让给别人之意;  
第七的“房舍施”,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接待访客之意。

若遇有贫穷者,自己虽无财可施舍,但在见到他人布施时,亦应随之而生欢喜心。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0 17:01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舍与得 (转帖)

    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规则?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当会有所了解,或从中悟出些什么.

衣裳不求名牌爱买打折商品

  在美琳达刚踏入微软的时候,她就被告知,比尔是个非常特别的人。

  确实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

盖茨夫妇

  事实上,钱既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不会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

  比尔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气的人。他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同所有企业家一样,比尔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他除了拥有股票与债券外,还进行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行业投资。虽然比尔是个经营天才,但是他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财更胜一筹,所以他聘请了一位“金管家”———小他十多岁的劳森,比尔除了让他管理自己5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外,还让他管理比尔—美琳达慈善基金会的资金。

  比尔总是告诉妻子,自己努力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对待这笔巨大的财富,他从没有想过要如何享用它们,相反在使用这些钱时却很慎重。他不喜欢因钱改变自己的本色,过着前呼后拥的生活,他更喜欢自由自在地独立与人交往。甚至见到熟人时,还像从前一样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哦,你好,让我们去吃个热狗如何?”

  在生活中,比尔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

  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所以即使是花几美元钱,比尔也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婚后,比尔与美琳达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在西雅图有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南美一些国家的人开设的商店。在那里可以找到这些国家的一些特色商品。

  一次,比尔与美琳达来到一家墨西哥人开设的食品店,这里被公认是西雅图最实惠的商店,刚一进店门,比尔就被“50%优惠”的广告词吸引,在不远处的葡萄干麦片的大盒包装上的确写着这样几个字。比尔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标价。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本地的一些商店要比这里的价格高出一倍。比尔想得知它的真伪,便上前仔细端详。当他确认货真价实时,才付钱买了下来,并告诉美琳达:“看来这里的确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被多掏腰包。”

  对于自己的衣着,比尔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很舒服,他就会很喜欢。一次比尔应邀参加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装,这还是美琳达先前在泰国普吉岛给他买来拍照时穿的衣服,样子还不错,只是价格还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钱。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平日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会议,比尔会选择便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件是名牌。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比尔认为,自己的成功只与个人努力有关,而与金钱多少没多大关系。确实,比尔几乎所有创业的钱都是他自己在上学之余打工挣来的,而从来没有向父母伸过手。几乎所有人都钦佩他这点。

  现在,微软公司的员工所得的各项收入,即使在美国也是最高的。比尔也从不吝啬对员工发放一些奖金。早在创业之初,公司总经理的年薪就达到了22万美元,而那时,比尔每年只领取13万美元。他认为,自己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

  在微软还有一些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每年都会在几千名员工中产生几十个百万富翁。比尔认为,这些钱只是他们成功的象征而已,除此之外,他不觉得还有什么意义。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有问题出现时,比尔都不会首先想到用钱来化解一切。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也从没有包机旅行过。对他来说,钱失去了它对一般人那样的诱惑力,他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他也承认,自己的这种看法和行事方式,在许多人看来也许并不是一个榜样。

  美琳达曾经抱怨比尔说:“我们的家庭显得如此特别,总会招来别人的非议,他们会说你是个喜欢出风头的人。”

  比尔笑着告诉美琳达:“这是不可避免的,当初我在求学的时候,也有人说我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很珍惜每一分钱,我从来都是这样的。”

  比尔父母本身的经济收入很丰厚,对于儿子的富有,他们持有什么看法呢?每每有人拿这个问题问比尔,比尔总是不正面回答,而是用玩笑的口气说:“我不炫耀给他们看就是了,我会把钱藏起来,埋在草坪下面,现在草皮都鼓了起来,我希望天不要下雨。”

  谁都知道,西雅图的夏天是不可能不下雨的。后来,比尔认真谈了自己的观点:“我赚的钱对我的父母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真的,我的钱对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点影响也没有。如果我们中谁生病了,我们可以请最好的医生,钱在这一点上会有点用。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谈论钱的问题。”

  的确,即使现在,他也很少谈家庭用钱的话题,但他已经向美琳达保证过,在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众所周知,比尔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比尔从不会给孩子们一笔很可观的钱,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比尔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的确,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养尊处优终将会让他们一事无成。所以比尔夫妻二人宁愿将这些钱捐给最需要它们的人,也不随意交给孩子挥霍。比尔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该花的钱一点也不吝啬

  在私人的金钱花费上,比尔非常节制,但是在事业上,有时他会不惜重金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常起初,微软公司的DOS、Windows软件是搭配在个人电脑上的,这样可以让电脑的购买者产生一种想法:这些软件是完全免费的,最终使Windows系统软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0%。在微软推出DOS的时候,IBM虽然与其选择的几家软件公司进行了合作,但是操作系统都是作为配件选购的,消费者可以自行决定购买哪种产品。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尔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市场,那时,他并不在乎钱的问题。在占领DOS市场的时候,其他软件价格都在50-100美元,而比尔会以接近免费的低廉价格,即1.5美元推出自己的产品。正由于微软公司操作系统的普及,客户会认为这些系统整合得很好,便会一同购买微软公司的其他软件。

  当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微软为了与网景抢占网络浏览器软件市场,比尔决定免费赠送客户大量的软件、使用手册与免费的电话服务。相比之下,网景的行销则显得很保守。虽然,这些让微软一时亏损许多,但是却由此获得了大份额的市常凡是做过营销的人,都会明白这些,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对一些小公司来说特别重要,如果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比尔更清楚,一旦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他一直告诫美琳达,不要为了在营销上少花钱而绞尽脑汁。

微软掌门人坐经济舱

  让美琳达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微软的员工都非常懂得节俭。因此一些人称这是微软的“饥饿哲学”。比尔告诉他的员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是我们的血汗钱,所以不应该乱花,应花在刀刃上。”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就非常注重节俭。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了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时期,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作风,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在微软开始成为业界营业额最高的公司时,比尔的这种作风也没有改变过。1987年,还是在比尔与温布莱德相好的时候,一次,他们在一家饭店约会,助理为他在该饭店订了间非常豪华的房间。比尔一进门便发呆了,一间大卧室、两间休息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特大的、用于接见客人的会客厅。比尔简直气蒙了,禁不住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

  比尔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要到四、五个国家召开十几次会议。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

  有一次,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电脑展示会,比尔应邀出席。主办方事先给比尔订了张头等机舱的票,比尔知道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然后硬是换成了经济舱。还有一次,比尔要到欧洲召开展示会,他又一次让主办方将头等舱机票换成经济舱机票。

  比尔几乎很少回家吃午餐,通常他会在公司以汉堡包当午餐,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有一次,办公室来了一位新秘书,名叫里卡,为了庆祝她的生日,比尔特意带着她,以及米丽亚娜•露宝与其他几个职员来到一家高级饭店,每个人都点了酒与风味菜肴,只有比尔点了酒与汉堡包。美琳达后来抱怨说:“你为什么不点些菜,你那样会让里卡感到难堪的。”

  比尔笑笑说:“我就喜欢吃汉堡包,没想那些。”

  在与员工平时相处中,比尔从不像是个有钱人,他常对人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兴奋。他不喜欢什么事都与钱挂在一起,把金钱看成万能。一次,他在出席会议的时候,主持人给他租了一辆高级轿车,他硬是拒绝了,然后租了一辆很普通的汽车前往会常在微软,比尔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0 17:02
蜀中净土》编者按:

  读了这篇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虽不信佛,但佛法是超越时空的真理,想从佛法观点谈点看法。

  首先,财富来源于布施,种布施因,获财富果,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果律。佛法说,布施是“舍一得万报”和“愈施愈富”等,通过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是真实不虚的。但布施的利益在施者而非受者,这道理许多人并不明白。如象农民用一部分谷子去播种,只会增加粮食的总产值一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因小果大,舍一得万,是必然的结果。至于,受施的人,当他获得财物的同时,过去所种的善因也就消失了。

  比尔盖茨要在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事实上,“比尔—美琳达慈善基金会”布施的金额和他在世界富翁榜上都是名列前茅,不是证明“愈施愈有”吗?!

  其次,有没有财富是福报问题,会不会运用财富是智慧问题。财富这东西,人人都盼望拥有它。它既能使你成功立业,利济社会,甚至横超三界,成就道业;它也可以使人广造恶业,生受国法制裁,死堕三途受苦。宣化上人“钱”字偈说:“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为此犯唠叨。会用之者超三界,不会用者业难逃。”正是这样。

  其实,你拥有的财富,名义上属于你,实质是“五家共有”,即:①败家子,②强盗抢劫,③贪官勒索,④水灾淹没,⑤火灾焚烧。有人说,可以买保险。试问谁能保你不出败家子?只有存入“布施银行”,利息最高,一本万利;“五家”无法抢走。二十年代上海巨富荣德生(荣毅仁的父亲),曾被青红帮和特务绑架,勒索巨资,才保住性命。深感人生太苦,打算自杀。经学佛的朋友劝告,才明白财富为“五家”共有,只有广结善缘,才能解怨消结。荣从此改变对财富的看法,积极举办公益慈善事业,被誉为大慈善家,家财更为富裕,子孙十分昌盛,荣氏家族至今在中国富翁榜上仍然名列前茅。

  司马光家训说:“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财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惟有积阴德于冥冥之中,而子孙自食其报。”比尔盖茨把95%的财富用于布施,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具有智慧的安排,值得当前的富翁们深思。

  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是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是观察国家兴亡和家庭盛衰的尺度。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诗》说得明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因果律说:“享福消福,福尽祸来。”当前社会上不少富人,只知尽情享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这和世界富翁一直坚持过平常人的生活对照一下,谁有智慧,不难看出。
作者: Israel    时间: 06-12-11 01:59
慢慢来吧。
我想找找公益文化的文章没找到,所以找了慈善文化。
做一下了解,更喜欢大家都有所感想。
谢谢美惠子姐、裙子姐,IN各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16 08:10
慈善?缺少的是喝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9:30 解放日报

  爱心,是安顿自己同时温暖他人的一种力量。所以,直面慈善捐赠质疑,杨澜淡定的解释就是“只在乎是否快乐”。

  快乐,是不应当被轻视的,即便在慈善这一庄严主题中。因为,通俗地揣度慈善的意义,不就是让我们社会的快乐来得更快一些、温暖变得更暖一些吗?

  
  杨澜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位居榜眼,却引发所谓“真金白银”的质疑,是不明白慈善的规则,还是借质疑炒作?莫非,其对慈善的理解已然偏题?慈善,不止体现于数字的多寡,更是爱心的权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观念的日渐解放,慈善已不再是人们只可远观的,而是可以触摸到的了。看到了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希望,我们欣喜,同时也对慈善当前的生态环境隐忧。

  中国慈善,缺少的不是这种肤浅的质疑,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缺少喝彩、缺少对慈善的爱心。有数据表明,国内每年的慈善捐款额度在全国GDP总量所占比例不到万分之二,而发达国家一般要占到百分之二左右。于此背景下,我们需要余彭年、杨澜、黄如论等有识之士引领慈善的旗帜,彰显爱心。在一个贫富差距正拉大、仇富心态亦不乏的时代,他们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喝彩、更多一点喝彩吗?而太多的质疑,只会令后来者忧虑行善的如履薄冰。

  比尔·盖茨的310亿美元捐赠,其中就包括现金和权益两种形式,胡润也再三表示这是国际通行的慈善统计惯例,为什么到了杨澜这里就非要质疑一下?是不是有点苛刻了呢?慈善事业在中国尚不成熟,需借鉴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操作。海外的慈善基金会设立专门的投资委员会,进行专业投资管理,以期获得更高、更安全的资本回报,这是基金会保值、增值的通行办法。正如有关人士所言,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加强慈善方面的教育,营造慈善环境。遗憾的是,包括某些媒体在内,目前对慈善的理解还仅局限在简单的捐钱捐物上,这种质疑恰是慈善知识准备不足的表现。

  在“质疑论”中,还不乏“是捐款还是投资”的揣测,这也有些杞人忧天。据可查资料显示,杨澜将阳光文化基金会设立在香港,正是要自觉地接受香港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难道香港政府会允许任何慈善基金会沦为一个私人谋利的工具吗?

  何况,质疑“对杨澜慈善捐赠质疑”又岂能拘泥于“慈善排行榜”?从报道中我们也可看到杨澜的慈善行为,是步履清晰、有迹可循的。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澜连续两年在“两会”上递交了关于完善慈善机制、推进慈善立法进程的议案;杨澜夫妇这些年相继救助了不少贫困学生、下岗职工等;新近成立的阳光文化基金会也将加强慈善机构人员的培训……这表明,他们的慈善行为是理性的、一贯的,实非突发奇想。

  其实,质疑“对杨澜慈善捐赠质疑”更非拘泥于杨澜一人的慈善行为,而是呼唤一个良好的慈善生态环境。常常,我们多的是吹毛求疵,少的是爱心。也许,唤起国人的慈善意识需要以这种质疑来作代价,但我们更祈望那些已经播下的爱心种子,少经风雨,多沐春光。给慈善以爱心,慈善将让我们的快乐来得更快、温暖变得更暖。

  黄玮

  快乐,是不应当被轻视的,即便在慈善这一庄严主题中。因为,通俗地揣度慈善的意义,不就是让我们社会的快乐来得更快一些、温暖变得更暖一些吗?

  杨澜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位居榜眼,却引发所谓“真金白银”的质疑,是不明白慈善的规则,还是借质疑炒作?莫非,其对慈善的理解已然偏题?慈善,不止体现于数字的多寡,更是爱心的权重所值。质疑者关注的不是这些捐赠能带来何种作为与帮助,而是肤浅地琢磨你拿出了多少现金。看来,在中国做慈善还有些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观念的日渐解放,慈善已不再是人们只可远观的,而是可以触摸到的了。看到了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希望,我们欣喜,同时也对慈善当前的生态环境隐忧。

  中国慈善,缺少的不是这种肤浅的质疑,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缺少喝彩、缺少对慈善的爱心。有数据表明,国内每年的慈善捐款额度在全国GDP总量所占比例不到万分之二,而发达国家一般要占到百分之二左右。于此背景下,我们需要余彭年、杨澜、黄如论等有识之士引领慈善的旗帜,彰显爱心。在一个贫富差距正拉大、仇富心态亦不乏的时代,他们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喝彩、更多一点喝彩吗?而太多的质疑,只会令后来者忧虑行善的如履薄冰。

  比尔·盖茨的310亿美元捐赠,其中就包括现金和权益两种形式,胡润也再三表示这是国际通行的慈善统计惯例,为什么到了杨澜这里就非要质疑一下?是不是有点苛刻了呢?慈善事业在中国尚不成熟,需借鉴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操作。海外的慈善基金会设立专门的投资委员会,进行专业投资管理,以期获得更高、更安全的资本回报,这是基金会保值、增值的通行办法。正如有关人士所言,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加强慈善方面的教育,营造慈善环境。遗憾的是,包括某些媒体在内,目前对慈善的理解还仅局限在简单的捐钱捐物上,这种质疑恰是慈善知识准备不足的表现。

  在“质疑论”中,还不乏“是捐款还是投资”的揣测,这也有些杞人忧天。据可查资料显示,杨澜将阳光文化基金会设立在香港,正是要自觉地接受香港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难道香港政府会允许任何慈善基金会沦为一个私人谋利的工具吗?

  何况,质疑“对杨澜慈善捐赠质疑”又岂能拘泥于“慈善排行榜”?从报道中我们也可看到杨澜的慈善行为,是步履清晰、有迹可循的。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澜连续两年在“两会”上递交了关于完善慈善机制、推进慈善立法进程的议案;杨澜夫妇这些年相继救助了不少贫困学生、下岗职工等;新近成立的阳光文化基金会也将加强慈善机构人员的培训……这表明,他们的慈善行为是理性的、一贯的,实非突发奇想。

  其实,质疑“对杨澜慈善捐赠质疑”更非拘泥于杨澜一人的慈善行为,而是呼唤一个良好的慈善生态环境。常常,我们多的是吹毛求疵,少的是爱心。也许,唤起国人的慈善意识需要以这种质疑来作代价,但我们更祈望那些已经播下的爱心种子,少经风雨,多沐春光。给慈善以爱心,慈善将让我们的快乐来得更快、温暖变得更暖。' name=brief>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34
让国人感动的10位慈善明星

第一名:李亚鹏

2006年11月21日,嫣然天使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是由李亚鹏、王菲夫妇倡导发起,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与发起人共同倡导、动员社会资源,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积极为嫣然天使基金筹集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唇腭裂患儿得到治疗,拥有一张健康纯真的笑脸。

为了支持这项活动,“鹏菲”夫妇已带头为该基金捐款一百万元。做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演艺男星,李亚鹏用实际行动和慈善传播的能力为自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支持。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36
第二名:袁立

今年五月,袁立在新浪博客上发的一篇题为《捐一本书,把感动变成行动》,呼吁了很多有爱心的网友为农村的孩子捐书,这个行动得到了众多网友们的热烈响应。另外,支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进行的以“周末公益,爱心行动”为主题的公益签售活动所得款项全额捐献给贫困地区失学女童的活动也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善良的女星。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当然不仅仅只是金钱上的捐助,我一直就特别想去做义工,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净化自己的内心。”对于慈善事业,袁立说,自己首先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现在的阶段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37
第三名:濮存昕

2001年初,濮存昕在中国青少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数周内,濮存昕“写”了45万封信,在上海发出,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募捐。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向“爱心基金”注资40余万元。

2002年,因为担当了“宣传艾滋病形象大使”加上本人在预防宣传艾滋病领域做出的贡献,濮存昕被评为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美国爱心基金会还在2005年10月24日授予他“杰出成就奖”。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39
第四名:姚明

2004年,姚明曾向国内一个慈善机构捐款50万元人民币。媒体对此的评价是:他没有张扬。2003年非典期间,姚明就专程赶回国在上海发起了一场文体明星抗非典捐款献爱心的大型活动。同年,他还曾拿出签名球鞋和训练服在网上拍卖,并将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此外,他还与“魔术师”约翰逊一起,在美国拍摄了有关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并义不容辞地担任了2007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在北京举行的“大超、中华骨髓库校园爱心之旅启动仪式”上,姚明现场抽取血样,与其他29万余份血样一起存放于中华骨髓库中。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姚明。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40
第五名:赵薇

在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之前,赵薇就曾以“希望书库爱心大使”的名义为农村孩子捐了10万元。2004年,她筹备多年的“赵薇奖学助学基金”在她的家乡芜湖正式启动,这个基金旨在帮助该市市区家庭困难或由于突发事件而处于极度困境的在校中小学生。

赵薇亲到现场为首批60位获得奖学助学金的学生们颁发了证书,她本人也被芜湖市教育局授予“爱心助学之星”的称号。这个善良而充满爱心的“小燕子”,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心中梦想的彼岸。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42
第六名:周迅

其实在几年前,她在私底下躲着媒体做了很多和慈善相关的事,因为不想沽名钓誉。之所以后来愿意在公开场合呼吁慈善,其思想的转变是缘于她的影迷会连续两年以她的名义资助西藏失学儿童,并将证书作为生日贺礼送给她,让她意识到作为偶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管道,可以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影响更多的人,个人的力量毕竟单薄有限。

周迅对于太阳村(一个收养服刑子弟的儿童村),就如同回家一般熟悉。几年下来,一直在媒体的镁光灯外与那些孩子交流。很多记者都知道,当时尽管约好了拍照,周迅仍坚持穿自己的白衫仔裤,轻描淡写的妆,彻底躲开做秀的姿态。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43
第七名:Acosta
新浪博客季军Acosta成名之后,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与潘石屹等共同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在一起”活动;与著名演员袁立共同发起为贫困孩子捐书;给兔唇孩子小雨捐钱做手术等。鉴于这个新青年偶像优秀而充满爱心的表现,法国中西文化艺术发展交流协会特别授予Acosta“法国国际青年爱心慈善大使”的称号。

另外,ACOSTA还在最近将自己的博客搭建成公益博客平台。“新浪博客是很好的平台,有很大的受众。所以我很希望能够借助新浪,为弱势群体搭建一个“大家帮助大家”的公益博客平台。从我自己的博客开始我会每个星期通过博客公布一个真实需要帮助的朋友和他的故事”。他表示会邀请他的各位好友一同来写东西,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Acosta博客的公益平台将是国内第一个以博客为阵地的公益救助平台。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44
第八名:崔永元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记录中,崔永元从刚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捐资助学,到现在他资助的学生已经有四十多个。但是,小崔在接受采访时却说:“我很少做善事的,非常少。”很显然,他怕做的善事被外界传为沽名钓誉。

今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节目《我的长征》中,做为“带头人”的崔永元还提出了一个“慈善长征”的理念,结果,该活动随后就接到了数家企业打来的电话。其中一家药业公司投入500万元准备沿路建25所“长征医院”。还有一家企业一下子捐了1000万元。为了募集到足够的慈善款,崔永元还亲自上阵,邀来很多文艺大腕,进行拍卖等活动。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45
第九名:孙俪
6月中旬,身为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光明大使”的孙俪,在北京拿出自己的钱捐助了20个盲童,还将当天义卖写真集的所有钱都献给了基金会。2005年,她捐了40万元给云南的孩子们,建了两所“安心希望小学”。

目前,孙俪还担任着上海小动物保护协会形象大使、红十字会先天心脏病儿童项目的形象大使、健康快车光明大使。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09:46
第十名:李静

十年前,李静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做善事,当时她是电视栏目《心连心》的主持人兼导演,她会在每一期节目里说服一家企业为一个贫困地区捐赠十万元建立一所希望小学。每一期,她都会亲自先到贫困地区视察当地状况,然后抓住一切机会动员她所遇见的企业人士,并把他们带到贫困地区“受教育”。所有被李静游说捐资助学的人,最终都会热泪盈眶地慷慨解囊。在李静的努力下,为期三年的电视栏目已在全国十多个贫困地区捐赠了希望小学。

  由于自己曾亲身发起和经历了这么多慈善助学活动,李静从来不拒绝慈善活动的邀请。但她近年来不再组织有形式感的慈善活动了,而是把慈善作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关心和帮助所有的弱者,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身边人。
作者: insist    时间: 06-12-24 11:01
善哉,阿弥陀佛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17:25
2006,富人从善如流

“慈善”或许是2006年度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今年的慈善捐款规模可以用“空前”来形容。先是盖茨夫妇捐款33.5亿美元,接着“股神”沃伦·巴菲特豪捐370亿美元,轰动全球。在《商业周刊》“2006年美国50大慈善家”排行榜上,即使捐款最少的能源大亨丹·邓肯也捐出了1.57亿美元,远超往年水平。

  据此,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真正的慈善时代已经到来。这股善流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从中国到世界,政界、商界和演艺界的各路名流纷纷慷慨解囊,令2006年成为慈善界辉煌的一年。

  沃伦·巴菲特:豪举让世界钦佩
  “股神”巴菲特成为了年度“全球首善”。在新鲜出炉的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美国50大慈善家”排行榜上,巴菲特把所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当仁不让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家。今年6月,巴菲特宣布把85%的个人财产、370亿美元捐献给慈善基金,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个人慈善捐款。这位“股神”利用“巴菲特的午餐”募集善款,也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慈善风尚”,让地球人在艳羡他的财富之后,又对他的品格充满敬意。

  盖茨夫妇:做最大的慈善事业
  世界第一富人比尔·盖茨今年6月宣布,他从2008年起将不再打理公司日常运营事务,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盖茨做慈善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和妻子梅琳达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比尔和梅琳达基金会。基金会拥有29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助贫穷国家的免疫注射项目至少拯救了70万人的生命。基金会还向1.1万所图书馆捐赠了计算机和上网设备,并资助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奖学金项目。

  盖茨夫妇在今年的美国慈善榜上中排在第二位,年度捐款金额为33.5亿美元。但《商业周刊》估计,盖茨夫妇到目前为止的捐款总额接近280亿美元。

  索罗斯:恶魔的一半是天使
  也许,天使与恶魔真的只有一线之差。当年掀起东南亚金融风暴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在今年的慈善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他的捐款金额为20.7亿美元,预计捐款总额为59亿美元。

  索罗斯的挣钱速度创造过世界第一,而他在慈善事业上也花钱如流水。目前他在东欧、俄罗斯、亚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大量的慈善基金,慈善网络横跨31个国家。索罗斯说,自己的热心和友善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安吉丽娜·茱莉:最美丽的亲善大使
  除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星名头之外,安吉丽娜·茱莉另一个重要角色是联合国亲善大使。多年来,她经常前往非洲、亚洲等贫穷国家开展慈善活动。除了奔波之外,她还把自己的爱心给了两个幸运的孩子:2002年,她领养了一个柬埔寨男孩,2005年,又收养了一个埃塞俄比亚的艾滋遗孤。毫不夸张地说,安吉丽娜·茱莉是演艺圈中慈善事业的领军人物。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好莱坞明星开始关注第三世界的疾苦,好莱坞今年也掀起了一股领养非洲孩子的热潮。

  余彭年:中国首席慈善家
  由香港著名慈善家余彭年资助的“彭年光明行动”今年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入5亿元人民币,为15万到2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余彭年是香港余氏慈善基金会主席,近3年来,余先生行善累计超过20亿元,堪称中国“首席慈善家”。余先生因早年得过白内障,深知失明的痛苦和恢复光明的幸福。他在港台经商50余年,他把经营产业创造的利润大量捐给社会慈善事业。

  林圣雄:援建百所希望小学

  全国希望工程个人捐款“状元”林圣雄今年3月再次向希望工程捐款400万元用于援建18所希望小学。至此,林圣雄圆满完成个人援建100所希望小学的心愿。
  林圣雄出生在温州平阳一个贫困家庭,现为圣雄投资集团董事长。对于自己捐资助学的义举,林圣雄说:“今天多给孩子们一分教育上的投入,多一分关爱和帮助,明天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说,多年来林圣雄向希望工程捐款总额累计已超过40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希望工程个人捐款"状元"。

  李亚鹏夫妇:纠正上帝的错误
  2006年11月21日,由李亚鹏、王菲夫妇倡导发起嫣然天使基金会正式启动。该基金会的目的是让更多唇裂患儿得到治疗,从而“纠正上帝的错误”。
  今年8月,李亚鹏夫妇的新生女儿李嫣被曝兔唇,引起众人唏嘘。但李亚鹏和王菲一直积极面对,先是努力为女儿动手术,后又创立慈善基金。据报道,李亚鹏和王菲已率先捐出100万元用于基金的启动,并得到了众多圈中好友的解囊相助。日前,华人慈善总会和老布什夫妇分别捐赠给嫣然天使基金会10万元人民币和1万美元。

  成龙:行善一哥
  在中国,成龙可以说是最大张旗鼓做慈善的明星之一。多年来,成龙已经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成为明星中的慈善大使。成龙1988年就建立了“成龙慈善基金”,在捐资建校、捐助医疗事业、支援表演艺术、支持青年发展计划等一系列的善事上,成龙可谓触角尽伸。2006年,成龙被中国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共同授予“中华慈善奖”。如今,成龙慈善援助的手已经伸向了全世界。今年5月,他还因为从事慈善事业进入《福布斯》排行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17:27
中国的首富们常跟人家比富裕,不跟人家比慈善,可悲.
常说越富越吝啬,越穷越大方,这是中国的特产。每个人能从我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民风、社会风气就好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17:27
最让人感动的是李亚鹏夫妇的"纠正上帝的错误"慈善行动
愿每个人人有善心善行善举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6-12-24 17:27
对于富翁来说钱只是个数字,用在慈善事业上才是真正发挥了其作用。
作者: insist    时间: 06-12-26 18:04
一日无常到,方知梦中人,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01
中国慈善事业处境艰难


   2004年12月东南亚海啸灾难时,中国提出向海啸灾区捐助巨额救灾款——这一举措在更大程度上被人视为改变中国在慈善事业方面形象的举措。但目前“同情”这一概念在当今的中国大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中国大陆现在的价值观是围绕金钱、品牌崇拜和贪婪建立的。因此,慈善组织常常被大陆人误解为从人们口袋骗钱的骗子组织——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明白这些组织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存在目的。  慈善组织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但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以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这类组织。

  这使得希望为中国作出一点贡献的非政府组织面临非常艰难的处境。一家大陆非政府组织曾向一名上了富人排行榜的大陆富商寻求捐助,而这名富商答应捐出两百万元人民币。但到这名富商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他却反悔了。

  导致他反悔的原因是:大陆的税务部门说,他不符合大陆税务部门的退税规定,无法因捐助慈善组织获得退税。大陆方面的规定是,只有捐助某些特定的非政府组织,他才能获得退税。税务部门的逻辑很简单;既然非政府组织那么多,那么为什么不捐给一些符合规定的组织呢?

  富裕起来后希望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来回报社会的大陆新兴富商还因为持嘲弄态度的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而感到气馁。不愿相信大陆有人能够完全无私地做善事的大陆媒体常常对这类捐助行动作出嘲弄式的报道。

  这类慈善行为还经常吸引来危险的关注,因为这类举动会暴露出当事人可供支配的资产或资金,而这有可能会招致针对腐败行为的调查或引来绑匪。

  当媒体巨头杨女士宣布想建立一个促进大陆教育事业的慈善组织时,大陆媒体对她进行了嘲笑。其实,她只是想为无法获得良好教育的中国贫困儿童提供帮助——教育事业是她的兴趣之一。除了媒体的嘲笑外,由干大陆极其复杂的审批程序,一家私立非政府组织想要在大陆获得批准和登记非常困难。因此,杨女士不得不在大陆以外的香港成立自己的慈善组织。

  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由官方牵头组织的非政府组织每年所接受的捐款中有75%来自海外。这意味着这些组织几乎完全是由国际非政府组织或慈善组织支撑着。国际非政府组织必须通过这些官方组织才能在中国开展活动。

  中国要在国内打下社会慈善事业的基础比较困难,因为社会价值观和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对于中国发展慈善事业都是障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研究慈善事业问题的专家说:“我们国家的慈善组织数量很少,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隶属于政府和政府建的。中国慈善组织所管理的资金只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1%。比较一下美国:美国的这一数字是9%。在美国,富人群体每年要捐献6700亿美元的慈善捐款。”

  这位专家说:“与此同时,大陆有一千万个正式注册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中99%的企业不向社会作出任何贡献,这种情况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当一些大陆企业向隶属于政府的非政府组织捐款时,这些企业往往会寻求举行有相关领导人参加并能够与相关领导人合影的发布会,或是借此机会推广自己的品牌。提升自己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或是将这种捐款行动当作提供非直接贿赂的洗钱机会。因此,当一些国际或国内非政府组织向中国企业寻求捐款时,一些企业开出的条件常常令这些组织目瞪口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02
大陆有一千万个正式注册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中99%的企业不向社会作出任何贡献,这种情况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看到这段话让人很心寒,中国人的素质,中国社会的现状让人不容过分乐观,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可以努力改变我们自己,为这个社会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吧。自己来修行自己的人生吧。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09
善事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帖)


   近日里,媒体上有 “政府将退出募捐主体市场 民政部……将支持公益慈善团体发展”的报道,政府在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机制方面作出的这一重要决策,将为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腾出相应的活动空间。 

 慈善事业,以其“民间”性质闻名于世,而社会捐赠则是保证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国际上,一般来说,除了政府间的捐赠由政府接收之外,各种社会捐赠都会投向慈善机构,再由慈善机构再向有需要的社会群体和个人施以援手。

  作深层次的分析,这样的制度安排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追求“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那么,政府就不应该在救助贫弱群体方面再持“大包大揽”的态度,而应该将一部分空间让渡于民间。同时,既然让民间组织拥有提供服务的活动空间,也就应该保证他们相应的经济来源,所以,民间慈善机构接收社会捐赠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对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样的制度安排也就使他们有了两种选择:一方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将收入的一部分以税收的方式交给政府,让政府来对社会贫弱群体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合理合法地将收入的一部分捐给民间慈善机构,让他们对社会贫弱群体施以援手。因为这两种选择在法理上具有平等地位,所以社会捐赠往往是免税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要做万能的政府,所以对老百姓的捐赠热忱并不十分乐意,可能是认为这种举动让政府“失面子”。80年代后期,东部沿海某市遭遇台风袭击,于是市民自发地搞起了捐赠活动。但是,市府却发出通告,要求市民相信政府有能力安排好灾民的生活,不要再到市府捐钱捐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几年之后,政府的态度迅速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90年代遭遇的几次特大洪灾中,政府在社会捐赠方面已经采取了非常开明的态度,国际国内捐款赠物在抗洪救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社会捐赠的“大好形势”又使政府走过了头。著名的“希望工程”充分反映了国际国内“爱心人士”对中国贫困孩子的人文关怀,但在热心捐款的同时又产生了疑惑,以民间捐赠来取代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责任,对吗?所以随着中国GDP逐年提升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这一影响深远的慈善活动适时地鸣金收了兵。

  然而,在另一些方面,走过头的事情仍然在继续,如今彩票收入仍然是一块令若干政府部门明争暗斗的肥肉。就其本义而言,彩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捐赠,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以其来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在中国有人主张将其变为“预算外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这就使其实际上变成“博彩税”,性质完全变了。这种举措应该被看作政府大包大揽福利保障思想的继续。正因为如此,中国真正的民间慈善组织总是因为缺乏资金,不得不在艰难的处境中经受“八十一难”的煎熬。

  鉴于以上的分析,“政府退出募捐主体市场”绝对是一项明智的决策,中国的慈善事业亟待发展。中国有很多重要的福利服务空间等待慈善机构去填补空白。譬如大病医疗,现在成为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目标,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政府的责任应该是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而大病医疗则可以让市场去做。穷人没有钱投保怎么办?这就是慈善事业大有作为的领域。无论国际国内,施医施药都是慈善事业的一个最古老的传统服务领域。

  针对媒体所述的民政部门指出的目前社会捐助存在的五大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六点看法作为回应:

  其一,关于多主体接收社会捐助。总的来说,政府部门应该一律退出。最好有一个类似香港公益金的统一的慈善筹款机构,而各个具体提供服务的慈善机构都是其团体会员。筹款机构专门负责通过各种大的募捐活动进行筹款,但其本身基本上不提供服务,而是将筹来的钱分配给会员组织。福利彩票的收入也可以通过筹款组织来进行统一分配。各个慈善服务机构也可以自行募捐,但要向政府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主要是不能进行得过于频繁。

  其二,政府的责任在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捐赠的体制、机制和法制。首先是要立法,日常工作是对社会捐赠活动及社会募捐的款物进行监管并对筹款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最后对违规者要有严厉的惩戒措施。

  其三,社会募捐的款物的来龙去脉一定要向社会交代清楚,应该定期将捐款的收支情况公诸于世,并且每年让有公信力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发表公布。捐款人捐款如果是有意向的,一定要有明确的答复。同时,每一个市民都对社会捐赠有监督权,可以随时到慈善机构进行查询。

  其四,慈善捐赠绝对是自愿的,任何组织,包括政府在内,都不得强行摊派,尤其是不能利用权力向本单位的干部职工摊派。

  其五,学习国际上对于社会捐赠免税的习惯做法,对慈善捐赠的征税应该更加宽松。要是国家真正需要民间的慈善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慈善机构也确实能够满足这方面的社会需求,又何必在征税问题上斤斤计较。事情办好了就行,不然的话,政府把财力都控制在自己手里,与计划时代又有什么区别。

  其六,捐赠物资的作用在于发挥其效用,而不在于其价值几何。所以,如果排除征税需要和广告效应,对其估价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总而言之,社会募捐活动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市场,过度索取、强行摊派、缺乏诚信、税收障碍都会对这个市场造成破坏。而中国社会目前迫切需要着力培养这个市场。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民间慈善事业的作用,无疑是可以弥补中国福利保障方面的很多缺陷的。所以,政府给慈善事业让出足够的空间,尤其是在经济上给出明确的有保证的资金渠道,这对于中国社会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10
期待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能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虚心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好好学习,中国社会要走向和谐,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的发展不能滞后。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11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也就帮助了自己


一位美国来华义工的慈善讲演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个以慈善为题的聚会上见到各位尊敬的领导,我和我的夫人感到很荣幸。能够在中国慈善总会范会长的领导下和他属下的慈善机构工作,能够与勤恳敬业的麻贵林主任和活力出众的Malina在一起工作,我们感到很快乐。中华慈善总会从成立到现在短短11年里所做出的成绩,反映在该会的领导以及人员的协作上,犹使我们赞叹。在这里我们要对这些做出奉献和良好成绩的各位表示由衷的问候。他们确实是把心掏出来为贫穷和有困难的人们服务的。我和我的夫人也是自己出钱来中国做服务工作,就像在座的各位一样,志在扶起那些下垂的手,为受患难的人带去一点安慰。

  在美国,慈善事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美国有650,000个非政府慈善组织,他们各有自己的服务范围。比如,有的慈善组织由医院建立,有的由教会建立;有为老年人设立的养老设施,或为精神障碍者设立的服务中心;有癌症的研究和防治,眼睛保护,多种硬化症防治,有心脏病协会,听力障碍协会,和在国外战争中伤残的退伍军人服务项目,有环境保护组织,鲸鱼保护组织,某些鸟类的保护组织,或某些鱼类的保护组织,或其他某种什么什么动物的保护组织,诸如此类。如果你能说得出有什么样的人挺可怜或什么样的事不公道,那大概就能找到一个组织在跟人们作宣传要大家给与帮助,为了得到关注,他们有些时候对一些细节的描述,会听得让人心都碎了。他们大多数都办得很成功,因为每年美国都有以亿计的善款集资。这些非政府慈善组织大多有政府发的许可证,他们要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负责,使他们的活动符合法律要求和慈善目的。这种慈善组织被称为501[C]3慈善组织,就是说给他们捐的善款是免税的。

  善款免税意味着如果我把钱捐给LDS慈善协会,这部分捐款就可以不交所得税。不光是捐款能免交所得税,我也可以不超过合理数量地捐献一些干净的旧衣服,家具,书籍,家庭用具,等等。这些捐赠物品有时会出现在DI的货架上。DI全称德撒律工业,是LDS慈善协会伸出来的援助之手。DI的货架上的东西标价都只是本来价钱的零头。DI的卡车每年两次会到我们住的社区来收集捐赠品。高速公路的广告牌上有一句聪明的口号:“捐赠虽小,却能祝福许多人民。”因为大多数运到慈济中心的捐赠物会被运送到世界许多地方。我有幸有几次参与将物品收到卡车里,再运到DI去的工作。

  现在让我举个例子说明在美国商业团体是怎么做捐献的。比如有一家出版公司出现过量的存货,他们就可以把那些存货捐给LDS慈善协会。他们知道那些书不好卖了,但却可以捐给世界上某个地方的学校或大学。由于LDS慈善协会接受的捐赠是可以免税的,这家出版公司就不用为拥有这批书而交税。这种方式的慈善捐赠在美国每天有成千上万宗。这过程中大家都得了好处。捐赠的人可以少缴税,慈善机构很高兴做中转人将物品送给有需要的人们,而接收到捐赠的自然高兴收到那些对学校孩子们或医学院的学生来说还很贵的书籍。当然这个方法并不能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他们想要的书,但毕竟可以使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我们有一个好朋友,他是韩茨门化学品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有经营。他捐献了15亿美元用以建立韩茨门癌症研究所,那是一家50[C] 3,也就是免税的非政府机构。不管捐赠到这家癌症研究所的是出于个人或团体,都一律免税。像这样的例子说也说不完。高速公路边的广告牌有这样的广告:“以车换肾”,明白的就知道那是在鼓励人们把旧车捐给肾脏基金会,基金会把车卖了就可以筹集善款支援肾病患者。在许多公司里,员工们可以直接从他们的工资单上把钱捐给他们喜欢的慈善机构。美国每年40个亿的慈善捐款,有30%是从工资单上直接划出来的。至于我们在家里时,时常会有人上门来,请我们为这个童子军组织,那个残废军人组织,或者某个犯罪青少年纠正学校捐点钱,或者买点女孩童子军饼干之类的。我们还会收到求助信,说得上名目来的,比如请我们为公共电台或电视台捐款,或者支持某些奖学金,或为当地的穷人支援一些食品等。人们倒也乐善好施,因为他们比较知晓周围确实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我们的女婿是华盛顿国家房屋与城市事务部无家可归者项目处主任。每年他手上的预算是13亿美元。正如我在一开始就说的,慈善事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

  但是我们要了解,美国的慈善事业起步于很多年以前。要在全社会建立慈善意识,是需要时间的。美国现在还有穷人吗?当然有。但肯定要比没有这些慈善机构出来帮助的情形要少很多穷人。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将3-4%的年收入捐出来做慈善。我们所在的教会的教友,会捐到收入15%左右。当然我们不是提倡“捐款捐到你心疼”,而是说:“捐到你乐意为止”。

  我们另外一位好朋友是个宇航员。他也是以前从我们家乡犹他州出去的参议员。他说当他在高空以17,000英里的时速飞行时,他看到的地球真是一幅美景。他可以看到一些大城市,也可以看到中国的长城。但是有一样东西他看不到,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分界线。他既看不到中国和外蒙古的分界线,也看不到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那个时候他觉得那个没有边界线的地球看着如同一个大家庭,而全人类都该彼此和睦,而且不只是要彼此和睦,更重要的,是要彼此照顾。这也是今天你我尝试要做的事,我们要彼此照顾。我们所代表的LDS慈善协会所做的项目,包括有给孤儿院的援助品,有清洁饮用水工程,给残疾人的轮椅,还有为恢复视力以及新生儿呼吸救助技术而设的医护人员培训。我们当然不能做所有的事情,但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即使我们的奉献是有限的。有幸的是,我和我的夫人只是全世界2400名同类工作人员中的两位。他们全都自费出来做义工,这样善款善物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用于救助有需要的人们。要知道,有些在美国的非政府慈善机构会将捐款的35%或更多用作运作经费。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说几句有点个人的话。我和我的家庭所属的教会在帮助穷困人士方面做出的成绩,引起了美国总统们的注意,也让千百位从中国或其他国家去美国旅游访问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教会全称叫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按照教会的教导,我们的教友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禁食,两餐不吃不喝,然后把这两餐所省的钱拿出来救济穷人。当然,有一些教友捐献得比两餐的钱要多。我们发现禁食两餐可以帮到我们更能同情世界上成千上万的饥饿的人们,他们不只是两餐吃不上饭啊!而且,这种简单的禁食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作了这点牺牲,我们倒觉得身体更健康些。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想象一下,要是你们这些省份里有一百万个居民愿意每个月有两餐不吃,且把两餐的饭钱捐来做善事,那你们会集多少善款?一个人两餐饭10块钱算不算多?这下子只是一个月就可以筹集一千万,你拿这一千万能办多少善事?那么一年下来是1.2个亿,又能办多少善事?假如愿意加入禁食的活动的居民不是一百万而是一千万,那又会怎么样呢?在中国这个伟大国家里,传播媒体正面对一个黄金机会,可以使他们成为所在省份和地区的扶贫工作的帮手。也许他们可以考虑与慈善协会和政府合作,通过媒体的影响力鼓励听众和观众们,让他们把增加的收入捐出来支助穷人。正当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时,我很高兴地看到你们和其他的人们并没有放松帮助穷人的工作。

  我要以我最喜欢的一段名言来结束我的讲话。这段名言是由洛克菲勒留下来的。洛克菲勒在100多年前创建了一家了不起的美国石油公司。他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直到今天一直都是一个慷慨的给与者。他说过:“我相信,为别人提供有用的服务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而且,唯有牺牲奉献的火焰才能炼净心中的自私,且使人类灵魂中的伟大得以释放。"

  谢谢你们非常仁慈地听完了我的演讲。谢谢你们。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12
很喜欢文中这句话:
不是提倡“捐款捐到你心疼”,而是说:“捐到你乐意为止”。

我现在每月都拿出工资的10%,来缴天课,做善事。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7:49
前两天在一张《报刊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很有感慨。我把它摘录到我的本子上,也发在论坛里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犹太民族早有慈善铁律,捐献收入的十分之一。

    被犹太人视为智慧圣典的《塔木德》曾说过:赚钱不难,花钱不易。

    世界上最精明的犹太人认为,赚钱与花钱只是同一规律的正反互换,如果不懂得如何支配财富,有钱后反而会比没钱时更缺乏安全感。在犹太人看来,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懂得布施,做精神上的强者。在二次社会分配中,2000多年前犹太民族就把“捐献收入的十分之一”列为“上帝的法律”,即使在大流放岁月也从未中断。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19
中国青基会徐永光:我国公益捐赠面临五大障碍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公益,但目前的慈善捐赠还是少得可怜,归纳起来,原因有5点:一是政府揽权太多,放权不够;二是公民意识不够,需要培养;三是富人出生太晚,还不成熟;四是慈善组织能力不足,信誉不高;五是税收政策落后,不利捐款。”在12日举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这样说道。徐永光说,目前的社会捐赠大都集中于有官方背景的GANGO,它们应该是高效应、低成本、安全的,但最大的问题是强化了政府对捐赠资源的垄断。有的公益项目由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但最终落实到受益群体,又都是由政府来实施。

    “本来是民间的力量,结果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政府。”徐永光认为,目前我国的公益事业是官方组织占主导,草根的非政府组织比较弱,但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官方组织成为草根组织的资金提供者。他特别提到麦肯锡联合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基金会成立的“NPP公益创投基金会”(以下简称NPP)。NPP的发起人、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顾问陈宇廷一直致力于研究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和问题。他作了一系列调查后发现,虽然有些公益组织的营运模式在欧美获得了成功,但却不适合中国国情。紧接着,他和几个同事用了6个月的时间,对国内100多家公益组织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40多家组织展开深入分析,发现中国的公益组织在资金、运营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少公信力的标准。还有,中国很多公益组织的领导人缺乏管理经验,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资源,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和小范围内发挥作用。

    而且,从整体上看,中国还缺乏资助型的基金会。”在陈宇廷看来,目前国内有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运作相对来说已经相当完善,但是来自民间的、自发的公益组织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必要的经营管理能力,一般难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且面临诚信危机。于是,陈宇廷和同事们萌生了成立一个公益机构来促进中国公益组织发展的想法。今年10月30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奥美传播集团、君合律师事务所、摩托罗拉公司、诺华制药公司、永丰余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权威公益机构成立了NPP,旨在将“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和“营运管理支持中心”的理念引入非营利领域,同时利用发起单位的财力和专业优势,协助民间公益组织快速、健康地成长,从而推动整个中国公益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大多数直接从事各种慈善事业的公益机构不同的是,NPP的服务对象是民间公益组织。据陈宇廷介绍,基金会将针对整个公益行业面临的发展障碍,通过提供策略、管理、财务、营销、人力培训等方面的义务援助和长期扶植,有效地提升民间公益组织的管理营运和资金筹措等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NPP在香港注册,在北京宣告成立并设立了办公室。据执行董事陈宇廷介绍,他们目前正在与民政部门协商沟通有关在内地正式注册为民间组织的事宜。徐永光认为,NPP的成立,可能是中国公益事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王俊秀)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关键词”。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央企对外正式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9月29日,他们又正式实施《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为追索允诺的赞助金,将江苏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7日受理了这一公益事业捐赠合同纠纷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22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公益,但目前的慈善捐赠还是少得可怜,归纳起来,原因有5点:
一是政府揽权太多,放权不够;
二是公民意识不够,需要培养;
三是富人出生太晚,还不成熟;
四是慈善组织能力不足,信誉不高;
五是税收政策落后,不利捐款。”

现实情况的确如此!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28
发展慈善事业 共创社会和谐
--------浏览<838>次      

     在中华慈善文化(论坛)论坛暨首届市长论坛上,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做主题报告
                          发展慈善事业 共创社会和谐
                                                       范宝俊
                                             2006 年12 月16 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应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就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概况和未来展望作一个发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尤其对发展中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够带着慈善工作者心灵的温度,在这严寒的季节里播撒下爱的种子,与所有的慈善同仁们一起迎接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春天。
下面,我就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的任务发表我们的看法: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有着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悠久的慈善传统的国家,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本来应该居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政治、经济和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之发达国家有着相当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行,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新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加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十分健全,因而导致社会对慈善事业有了新的需求。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的现代慈善事业经历了艰难起步、缓慢发展的阶段,直至本世纪初,慈善事业的整体面貌才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主要表现为:

(一)慈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正在形成遍布全国的组织和工作网络。截至2005 年底,我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已超过28 万个。这些民间组织中,有专业的慈善公益组织,还有相当一部分非专业的慈善公益组织也经常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这些慈善组织在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仅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例,总会正式成立于1994 年,成立初期,我们的团体会员只有几家。经过12 年的发展,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已达201 家,其中省级慈善会30 家,地市级慈善会108 家,县及县以下慈善会63 家。这些地方慈善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和大中城市,有些甚至深入到乡镇和居民社区。

(二)慈善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慈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这些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为解决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1998 年抗洪贩灾、2003 年抗击“非典”、2005 年捐助印度洋海啸灾区等重大事件中,各类慈善机构从海内外募集到的贩灾款物总额高达数十亿人民币之多,为在这些威胁人类生存的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中华慈善总会和地方慈善会共同实施的一些经常性慈善项目例如:为解决西部干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实施的“慈善雨水工程”、为残疾儿童手术康复实施的“微笑列车工程”、为解决贫困儿童读书问题实施的“助学工程”、为扶持贫困教师实施的“烛光工程”,为资助孤儿实施的“慈爱孤儿工程”、为帮助老人实施的“珍奥孝心工程”、为救助白血病患者实施的“格列卫工程”等一大批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助医助学项目,都在全社会起到了一种细雨润物的作用,也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播下了慈善的种子。

(三)慈善机构的内部建设有所加强,自律意识有所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起步早、管理规范的慈善机构普遍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资金管理、项目运作、财务审计、社会监督等各项制度。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的结构也渐趋合理,并逐步向年轻化、专业化过渡。

(四)慈善组织的对外交往日益加强,通过多种形式的与国外、国际民间组织和企业的交流,不仅学到了他们在慈善机构的组织管理、资金筹措、项目设计运作、法律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等各方面的先进经验,而且获得了来自国际的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许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与我国的慈善组织合作,共同实施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慈善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民众的慈善意识有所提高,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以及参与慈善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逐步增强,慈善事业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善良、团结、坚韧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是震撼人心的。

(六)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增强,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日趋良好。1997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首次规定了对提供慈善捐助的企事业机构给予减税待遇;199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将此项政策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紧接着在2000 年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方案》 和2001 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都明确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将慈善事业第一次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从根本上确立了慈善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对慈善机构给予支持和保护,特别是2003 年9 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向中华慈善总会等机构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这项政策的出台,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在《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再一次明确了慈善事业作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并特别指出要“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这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来说,其意义之深远,影响之巨大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慈善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慈善事业的逐步发展,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首先,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关系。因为慈善事业属于社会第三次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维护困难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通过宣传引导,唤醒人们的慈善意识,使社会上有慈心、有条件的人群在自愿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自我财富调整,无偿救助弱势群体,从而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例如:在慈善事业发展较快的上海、浙江,慈善事业已经初具雏形,并逐渐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上海慈善基金会成立12 年来,本着“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方针,累计募集慈善款物17 亿元,开展了70 多个慈善项目,每年有65 万困难群众直接受益。目前,上海共建立了157 个经常性捐赠点,全市250 多个街道、乡镇、居(村)委会都有帮困互助基金。截至2005 年底,浙江省各级慈善会累计募集慈善款物已超过30 亿元,通过创办慈善养老机构、慈善医院、慈善超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使100 多万特困群众和灾民受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慈善组织也在积极工作,千方百计的募集资金,因地制宜地实施了许多慈善项目,有些项目也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第二,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慈善事业在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的基本生活设施和生产条件、改善贫困地区初级教育和初级卫生的基本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许多省、市的慈善组织通过对口支援、定向救助等形式,对西部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实施了多方面的救助,一些慈善组织还通过实施慈善项目开辟了一条使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财富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合理倾斜的渠道,切实贯彻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次论坛上所筹集的善款中也有一部分是定项用于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这些善款凝聚着无锡人民和江苏人民对西部贫困群众的慈爱之情。

第三,由于慈善事业的宗旨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因此,随着慈善事业的逐步发展和慈善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的逐步形成,促进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关系日益趋向融合和社会道德水准的进一步提高。例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近年来通过开展“蓝天下的至爱”、“点亮心愿”等慈善系列活动,充分唤起了市民的慈善意识,为群众搭建了实现爱心的平台,使慈善助困在上海蔚然成风。在宁波、广州的老人公寓、慈善医院中也有许多作为慈善义工的医生、护士,志愿无偿的为老人和贫困病人服务,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这些慈善实践不仅有效地凝聚和发动社会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且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净化了大众的心灵。

第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培养青少年一代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们在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中深刻领会了中华民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传统文明,亲身感受到了同胞兄弟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净化了心灵。目前,慈善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就是最好的佐证。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将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属于初级阶段,少数发展较快的省、市也只是刚刚具有了慈善事业的雏形。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慈善组织和机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还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慈善机构的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专业水平较低,接受捐赠的渠道不畅,有些善款在使用上不够规范,致使相当一部分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受到影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捐助活动的能力较弱。根据2004 年底的统计,我国内地100 多家慈善机构全年募集的善款总额约为50 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 . 05 %。而美国当年的善款总额与GDP 之比则高达9 %。

(二)慈善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力度严重不够,尚未形成强大而深入的社会舆论优势,企业和公民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参与度不高,经常主动捐赠的人数很少。例如:在1998 年的特大洪灾中,我国的人均慈善捐助只有1 美元,2000 年我国的人均慈善捐款甚至还不足1 元人民币。

(三)专项的慈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颁布了《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 基金会管理条例》 ,但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足以规范、保护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专门的“慈善事业促进法”。关于慈善组织的界定、性质、主管部门、慈善活动的程序和监督机制等诸多问题尚无严格的法律规定,慈善事业的进入、退出、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行为、慈善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等等也都无章可循,致使一些有意从事慈善事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不驻足观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激励作用不明显。当前,亚须解决的税收政策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税收优惠比例偏低,二是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三是同样性质的非营利性组织不能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待遇。这些条例、政策的缺陷已经影响了劝募市场的正常运行。

(五)由于募捐市场的准入机制尚未建立,对募捐主体和受捐主体的资格尚无明确限制,多头募捐、频繁募捐、重复募捐的现象多有发生,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募捐疲劳症”,不利于保持群众和企业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长久热情和积极性。
四、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主要任务


当前,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的任务,再一次表明了中央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决心。因此,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历史任务必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并提到议事日程。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慈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由“政府推动,民间举办,社会参与,各方协同合作”的新型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一定会早日建立起来,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慈善组织本身,我们也要认真领会、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紧紧抓住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有利时机,在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创造慈善业绩,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级、各类慈善组织要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摸索经验,使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二)、切实加大慈善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现代慈善理论研究水平,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现阶段的慈善宣传工作在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应当形成合力,使社会各个层面都能认识到慈善工作不仅是体现真善美的崇高事业,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将认识化作自觉行动。当前,我国的现代慈善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慈善工作的实践已迫在眉睫。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慈善工作的发展规律,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

(三)、重视加强慈善组织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形象建设,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有实际影响力的指标,直接关系到慈善组织的筹款能力。慈善组织作为连接捐赠方和受助方的桥梁和中介,需要对善款善物管理、使用、分配、经营的全过程负责,慈善组织必须在内部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有一套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更为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以尽量减少运行成本,防范腐败,保证慈善机构的运转顺利,慈善款物的绝对安全,同时增强捐赠者的信心。

(四)、努力拓宽募捐渠道,高水平实施慈善项目。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利用各种政策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多层面地开展募捐活动,有效扩大募捐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支持慈善事业。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精心挑选慈善项目,要从根本上、制度上提高慈善项目的运作水平,对慈善项目的立项、实施、评估、审计、公示等实施规范管理,打造慈善品牌项目,使受助者获得最大的救助效益,为捐赠者提供最好的奉献爱心的平台。

(五)、扩大国际交流,加强对外合作。要发挥慈善组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扩大与国外慈善组织、港澳台地区慈善组织、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方交流合作,一方面,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慈善理念、先进的慈善工作管理手段和经验;另一方面,为慈善事业争取更多的善款,实施更多的慈善项目;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外有关机构、慈善组织和企业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了解,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开辟渠道。

各位代表,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尊崇持节诚信亲重义,也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厚仁贵和、守望相助、入相携奉为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融合,千百年来滋养润泽着中国这片广裹的热土和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中国古代许多名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念念不忘天下的苍生黎民,他们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高远的志向,这些先辈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社会各界和全体慈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的人民将永远幸福安康。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33
关于慈善立法的几点思考
--------浏览<205>次      
       在无锡举办的中华慈善文化(无锡)论坛暨市长慈善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就中国慈善事业的方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里撷取了部分文章刊登。
                     
                                        朱卫国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的制定曾列入并将继续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目前,国务院民政部门正在根据立法计划的安排,抓紧草案的起草论证工作,并将尽快报送国务院。尽管中央政府对慈善立法已有规划、社会民众对慈善立法正在呼吁、学界也在不断调集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尽管国务院民政部门作了大量的立法调研和比较法研究工作,对慈善法框架草案已经几易其稿,但慈善立法无论是在立法宗旨、政策定位、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都尚未成熟到形成共识的阶段,有些问题甚至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在理论的澄清和立法的思路上,慈善法都期待具有慈善热忱、慈善精神、慈善供给与慈善需求的人士群策群力、研究启沃。


    作为一名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务人员,我围绕慈善立法或许无法回避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思考,这些思考都很朴素,而且尚停留在务虚的层面,旨在出主意、理思路,并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

一、慈善法的立法宗旨
法律是社会公器。启动立法机制出台一部法律总应具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我们决心就慈善事业立一部法律,首先要考察慈善事业的发展对立法有哪些需求,也就是社会需要慈善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对慈善法立法宗旨的回答需要大量实证的调查研究。我在这里只是谈一些自己的理解:第一,尊重慈善愿望,保护慈善热情,培育慈善意识,规范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对慈善立法的期待。慈善法需要具备比现行的民间组织管理立法更大的空间和容量,更开明的政策措施去匹配一个具有慈善传统、也将会有辉煌未来的慈善社会。这需要立法者对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切的洞察和更具使命感的勇气和智慧。

    第二,通过立法构建慈善法制框架,建立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慈善需要一块法制的阵地,多元而和谐的社会离不开这样一个慈善法律框架去容纳健康的慈善理想、自由的慈善创造、真诚的慈善努力;有了这样的一个慈善法律框架,社会的慈善力量才可以有所依托、因有用无。这样的一个法制工程,被民政部法制办王来柱主任概括为:先开渠,后放水。

    第三,保障慈善机构的公益性,提升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慈善机构作为公益特点最为突出的民间组织,担负公益使命,享受优惠政策,汇集公共资源,赢得社会名誉。这样一种典型的公益组织应当对国家、对社会、对捐助人和受益人有所交代。这需要通过法律设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和机制,来保障慈善机构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不能让慈善机构成为权力的傀儡、金钱的奴隶,甚至沦为犯罪的工具。对于慈善机构的规范几乎无一例外成为各国慈善立法的重点。

第四,明确政府和社会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关系和权界。尤其是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方面应当有哪些职责、使命和积极的作为。

二、慈善法的立法本位

第一,慈善靠民间,而不是靠政府。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慈善事业属于社会保障体系四大支柱中的一个支柱。四大支柱中,如果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板块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那么慈善的力量和责任则主要来自民间社会。这是慈善立法不能忽略的重要背景。正是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需求,慈善才有了自己的空间,才有可能有自己的作为。不能想象在一切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会有声音主张慈善立法。]

第二,慈善靠大众,而不是靠大款。

    有一种观点认为,慈善是用富人的钱为穷人服务,是杀富济贫。我不同意这样的主张。域外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普通的社会公众才是慈善力量的源头活水。姑且不说大量的志愿的时间来自个体,就从慈善财源来说,也主要依靠社会公众。下面的一组数字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宣明会2005 年全球募款19.7 亿美圆,就以其中香港的6 亿港币募款来看,90.9%来自个人;2004 年乐施会募款的90% ,中国绿色和平募款的96%、无国界医生的募款98% ,都来自个人捐款。世界自然基金会一向被外界认为是依赖大财团的捐助,2005 年其世界网络的5亿美圆募款中,53% 来自个人捐助或者遗赠,而只有6%来自企业,6%来自基金和基金会,22%来自政府和多边机构。而今年七月份,我就慈善立法去美国考察,在纽约举行的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座谈会上,有不少世界50强的大公司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就是这些公司,他们的捐赠在2000 亿美圆的慈善捐赠中所占有的比例也并不高。调查认为,那些个人的捐款多数来自收入尚不足中等的群体!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成熟的公益社会中,慈善捐赠并不因经济的不景气而出现大的波折。慈善事业必须依靠大众参与、依赖大众支持。立法者对此不能没有洞察。

    第三,慈善要举事,更要育善人。一个端正的慈善法律关系的各个环节都将对培育社会慈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捐钱行善举是一种慈善教育,花钱办善事是一种慈善教育,筹款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公民慈善意识的教育。涵养慈善意识,不但传播友爱构建和谐,而且提高了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独立自主能力等社会价值。慈善立法,被许多学者认定为和物权法一样,是一项重要的退耕还林的努力,将会对改善社会生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慈善的发展会让生活更加充满阳光,会进一步提高社会信任指数,培育人们对真诚、友爱、原则的信心和信仰。会让我们更加愿意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慈善立法应当着眼战略,而不是战术。

三、慈善法应是一部什么法

基于上面的一些认识,我认为慈善法应当满足以下的角色期待:

    第一,慈善法应当是一部慈善事业的基本法。慈善法要系统规定基本的慈善法律制度,包括慈善概念、慈善机构、慈善募捐、慈善信托、慈善义工、慈善政策等等。基于这样一个立法思路,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将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一并纳入慈善法中统筹规范,并围绕慈善法制定配套的法规和规章。

    第二,慈善法应当是一部慈善事业的促进法。慈善法要明确规定国家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增益、创新措施。在这方面,可以有一些比较法的参照。比如日本的非盈利组织促进法;英国的社区利益法人制度等。

    第三,慈善应当是一部慈善机构的组织法。慈善法要系统规范慈善机构的认定条件、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慈善机构的章程和内部智力结构,慈善机构基本的行为准则。

    第四,慈善法应当是一慈善事业保障法。慈善法要明确政府规范慈善行为的权力界限,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以及行政、民事和司法的救济等;慈善法要能够设定激励机制,调动一切慈善资源(包括慈善的财源、智力资源、志愿力量等),真正能够做到将好钢用到刀刃上。

四、慈善法不能是一部什么法

第一,慈善法不能是一部慈祥法——只有一副慈祥的面孔,并不解决实际问题。有人讽刺这样的立法是法制秀,是只有立法,没有办法,我们有不少这样的教训。慈善法必须能够体现最广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他不仅仅要诞生,而且要成活。
第二,慈善法不能是一部贵人施舍法——慈善一不能靠权力撑腰,二不能靠大款施舍;慈善立法要弘扬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出于真诚友爱和关怀而做出善举,而不是出于廉价的同情和怜悯,而作出的“高尚秀”。

    第三,慈善法不能是一部“部门利益促进法”,也不能是一部“部门权力保障法”,我们不会用这样的法为哪个部门跑马圈地;我们也不允许在慈善领域中也出现“权力戏弄权利”,不允许那些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

    第四,慈善法不能是一部伪善庇护法。我们决不给非法、虚伪、欺诈、贪婪等留置空间;“颜色革命”的企图和势力更不要幻想披上慈善的外衣。

    立法者不必一定是专家,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守住他们的良知和真诚!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37
慈善是最安全的防弹衣  



  ( 2006-07-02 12:10:5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6版  
  

■视界评论

    世界第二富豪、素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多年来一直表示,愿在死后将万贯家产投入慈善事业──这一夙愿有望提前实现。6月25日,这位著名的美国投资家宣布,准备陆续将大约85%的个人股份逐步捐赠给慈善基金会,价值达370亿美元之多。这笔庞大捐资的大部分都将被托付给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会。

    同一日,笔者看到了另一则报道:近日,上海一身价过亿的房地产老板专程飞来重庆,与重庆金冠汽车签下合同──用70万元把他刚买下的丰田陆地巡洋舰4700改装成一辆商务防弹车:老板们坐在车上,可以很好地防范乘车途中遭绑票等报复。据介绍,金冠商务防弹车已收到4张订单,另有10多个老板表示要将自己的“座驾”改装成商务防弹车。他们的身价一般都在亿元以上,至少都有5000万元以上。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不需要购买防弹车,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热衷,对社会所付出的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的回报──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比什么都安全。富人的慈善捐助,将促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与和谐。

    巴菲特曾当着他的孩子的面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他宣布,将会把自己绝大部分个人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这真正体现了先富者帮助贫穷者的平等意识。与之相比,我们的富豪拼命为孩子积攒钱财的做法,是何等的狭隘。这实际上是在延续贫富差距,并将富豪一代的不安全感继续向下一代传递。这些富豪难道要让不劳而获的子女们,继续生活在防弹衣的庇护之下吗?

    (魏也世)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38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不需要购买防弹车,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热衷,对社会所付出的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的回报──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比什么都安全。富人的慈善捐助,将促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与和谐。

巴菲特曾当着他的孩子的面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他宣布,将会把自己绝大部分个人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这真正体现了先富者帮助贫穷者的平等意识。与之相比,我们的富豪拼命为孩子积攒钱财的做法,是何等的狭隘。这实际上是在延续贫富差距,并将富豪一代的不安全感继续向下一代传递。这些富豪难道要让不劳而获的子女们,继续生活在防弹衣的庇护之下吗?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41
他们为何不能大方接受慈善款?  
2006年05月29日 12:06:46  来源:新华日报  



    席卷全国的“彭年光明行动”,是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的慈善活动。他们有个著名的“六个保证”,即保证免费提供病人检查、手术期间的来回交通费用、食宿费用、手术费用、所需药品费用以及手术医疗保险费用等。在手术完成后,每个患者还将得到50元的回家路费。
    但让“彭年光明行动”小组代表吴美光始料未及的是,不少贫困患者面对这50元钱,却是连连摆手,连番拒绝了医疗组奉送的“好意”,让医疗小组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钱。

    来自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的白内障患者李伦,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后的第二天,当医生揭开蒙在眼睛上的纱布时,他不禁眯起了眼,显然,久违的阳光冲击了他的虚弱的眼球,等到终于看清了眼前的一切,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但是当吴美光代表医疗小组按照规定,发给他50元的路费时,他却死活不肯收下。

    “他们一分钱都不要给我做了这个手术,哪能再要人家的钱呢?”这是李伦的说法。他告诉记者,半个月前,亲戚朋友奔走相告,说没有钱做白内障手术的穷人,现在有人来给你做手术,而且一分钱不要你花。听到这个消息,他和家人一开始根本不信:哪有这样的好事!但是家人看到报纸和电视上一直在宣传,这才拉着他半信半疑地来体检,直到上了手术台,最终去了纱布重见光明,这才相信,真的是不花一分钱就告别了“睁眼瞎”。已经摊上了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再拿人家的钱呢!

    据介绍,做一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起码要4500元,如此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患者只好黯然接受将在漫漫黑暗中了此一生的现实命运。

    “显然,不花钱做这么大的手术,本来已经让他们庆幸不已,现在还要再给50元的善款,终于让他们的道德底线承受不起,难怪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客气地使劲往外推!”江苏省残联康复处姜志德处长对不少患者拒绝接受善款,作出这样的解释。

    江苏省慈善总会一位负责人认为,贫困者不能大方接受善款,这和我们的社会没有养成健康的慈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独立的慈善文化,在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中,只有那种“知恩图报”式的付出与回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除了地主大发慈悲、穷人无需报答只需付出尊严来满足富者的道德优越感的施舍之外,社会对任何慈善行为都能剖析出个子丑寅卯来:动机是什么,将来要回报的是什么……一旦接受了慈善救助,一个人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偿还清”这笔“道德债务”!

    “这样消极的慈善观念,已经影响了现代慈善意识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这位负责人认为,在我们呼吁那些富豪积极捐款、参与慈善事业之外,我们的社会还应该形成正确对待慈善的“平等心态”。

    该负责人指出,现代的慈善是一种纯粹的爱心付出,是富裕阶层对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无偿反馈,而社会也将给捐助者以荣誉的褒奖,如以出资者来命名学校、医院等,两者之间形成了无形的平衡机制。受捐助者大可以平等的心态,来大大方方地接受慈善帮助,不卑不亢地道声“谢谢”,而无需产生心理负担。该负责人还认为,如果我们的社会形成了这样正确的慈善观,也将反过来给那些有钱人以道德压力,正面促进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华日报 记者 燕志华)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45
江苏省慈善总会一位负责人认为,贫困者不能大方接受善款,这和我们的社会没有养成健康的慈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独立的慈善文化,在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中,只有那种“知恩图报”式的付出与回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除了地主大发慈悲、穷人无需报答只需付出尊严来满足富者的道德优越感的施舍之外,社会对任何慈善行为都能剖析出个子丑寅卯来:动机是什么,将来要回报的是什么……一旦接受了慈善救助,一个人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偿还清”这笔“道德债务”!

现实的确如此!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46
现代的慈善是一种纯粹的爱心付出,是富裕阶层对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无偿反馈,而社会也将给捐助者以荣誉的褒奖,如以出资者来命名学校、医院等,两者之间形成了无形的平衡机制。受捐助者大可以平等的心态,来大大方方地接受慈善帮助,不卑不亢地道声“谢谢”,而无需产生心理负担。该负责人还认为,如果我们的社会形成了这样正确的慈善观,也将反过来给那些有钱人以道德压力,正面促进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47
慈善事业的“致命伤”(时风)

■广东 洪巧俊

     《江南时报》 ( 2006-04-17 第03版 )

    以2.33亿元的捐赠额荣登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五位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最近却碰到了麻烦:吉利决定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1000位名实相符的受助人。因为他们上过当:“穷孩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据4月16日新华网报道)。

    这是慈善者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事实上像这样“穷孩子”由当地领导之子“偷梁换柱”的事已是屡见不鲜,这就难怪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榜慈善家有一半以上对相关慈善机构投了不信任票,而更愿意亲力亲为。我在基层工作时,常常看到村干部家或住着楼房的人晴天晒棉被,棉被上面却赫然印着“救济”两字,可见老百姓的话并非是空穴来风。

    按照国外的经验,在捐资人和受助人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对资金进行运作,把钱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而,正如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罗晓明所说的:“如果仅仅是捐款的话,会很盲目,一旦交给第三方机构来运作,捐资人很难真正了解这些资金的运作。”所以,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相关机构不透明的情况下,慈善者自己运作自己的捐资也就可以理解。

    慈善的话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对中国缺乏富豪慈善家,以及为什么会缺乏富豪慈善家的议论格外令人注目。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对比:美国的慈善业如何如何,中国的慈善业又如何如何。于是就有许多人指责中国人“为富不仁”,中国企业家不懂“散财之道”,甚至由此得出结论:目前中国缺乏产生富豪慈善家的土壤。

    对国内的慈善事业现状不满,认为慈善家太少,这固然同一些富人不愿积极行善有关。但我认为,没有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围,可以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比慈善立法更能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有慈善散财的优良传统,并不缺乏产生富豪慈善家的土壤,缺乏的只是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应该说,公信力缺失是慈善事业的“致命伤”。不可否定财富观与公信力对慈善事业的兴衰更具决定性。我国一些慈善组织不能做到善款善用,对社会调节的能力低下,已极大地影响到慈善行为。所以,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尤其显得重要。(洪巧俊)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48
公信力缺失是慈善事业的“致命伤”。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50
如何营造良好的慈善环境 不让慈善家劳心又劳力  

2006年04月15日 19:44:57  来源:羊城晚报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作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最近碰到了麻烦:他决定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1000位名实相符的受助人。(4月14日《人民日报》)

    找穷孩子需要高成本?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可李书福确实为找穷孩子付出了高额费用。2005年,李书福出资210万元,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的学生。为找到真实的贫困生,李书福派出了4支队伍,到江苏新沂、江西瑞金、浙江景宁、山东沂蒙山区和枣庄、河北石家庄、内蒙古等贫困地区,为此花费了20万元路费、住宿费等。最近,李书福决定拿出5000万元,资助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完成大学学业。他为此准备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全国各地寻找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寒学子。

    李书福找穷孩子,虽可保证自己善款用到“刀刃”上,但由于项目巨大以及专业手段缺乏,导致捐助成本上升,慈善效率下降,实乃社会之尴尬。这首先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尴尬。如,2001年,李书福要求北京吉利大学创办宏志班,免费供读贫困学子。后来发现,有关部门“盖着公章”送来的贫困生中,有一些并不贫寒,还有的竟是领导子女。可以说,没有相关部门在审核和监督上的缺失,没有一些官员为裙带关系提供虚假信息,扶贫资金就不会流到并不贫困的学生手中,李书福也不会下决心自己寻访确认贫困生。

    李书福亲力亲为的故事,反映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慈善事业的落后。按照国外的经验,在捐资人和受助人之间存在一个独立的慈善机构,对资金进行运作,把钱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因为,国外慈善组织的善款被称为“玻璃钱包”,透明度很高,捐款人可以看到资金的去向和使用。但在国内,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慈善机构也不透明,特别是捐款不知所终、捐物被挪作他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慈善腐败”也比较突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不少慈善家不敢把钱放心交给慈善机构,也不相信慈善机构会把钱全部资助给真正的贫困生。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一半以上慈善家绕开慈善机构的现象,就是一佐证。如何营造良好的慈善环境,不让慈善家劳心又劳力,确实应仔细斟酌。(孙化民)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51
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1000位名实相符的受助人。

这就是中国特色!可悲可叹!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52
国外慈善组织的善款被称为“玻璃钱包”,透明度很高,捐款人可以看到资金的去向和使用。但在国内,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慈善机构也不透明,特别是捐款不知所终、捐物被挪作他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慈善腐败”也比较突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54
中国慈善榜:行善何必藏而不露

                  来源:新华网      王加荣   

    4月11日,胡润2006中国慈善榜在京公布。由于在数据统计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公众对胡润版中国慈善榜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评价中国慈善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论枝节不看主干,而应该从它的社会意义方面考虑它的价值。即便在统计数字上不准确,但排行的意义仍然是不能抹煞的。

    胡润中国慈善榜的排行意义在于它成功颠覆了中国数千年来富人“韬光养晦”、“财不外露”的传统,激活了富人潜在的行善热情和能量。

    有观点认为中国富人的“公益缺位”在于我们的公益捐赠方面的制度缺位。笔者认为这只说对了一小半,因为我们今天的制度是鼓励行善,但行善却并没有成为富人的普遍风尚。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浪必毁之”,这是从古到今许多中国人的座右铭。在传统文化里面,中国人害怕“出头”,以谦逊为美德。老庄哲学被中国人奉为圭臬,也深深影响了世界。西方人主要是学习了它的哲学思辨精神,中国人却主要继承了它的“无为”和内敛的品德。老子《道德经》中有句名言:“不尚荣,使民不争;不现可欲,使民不惑。”说的就是国家和社会不要人为树立很多典型和荣耀,否则老百姓就会趋之若鹜,沉缅于争夺虚名浮利;不要把容易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突出地展示出来,比如财富和色欲,否则容易勾引起人们的潜在欲望,容易导致一些人采取暴力手段和非法手段获取他们想要而又得不到的资源。这些格言警语承载的“藏而不露”的传统文化深深地浸润在中国商人的血液里。

    我国的法律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有捐赠免税条款,政府也给予捐赠人很多荣誉,但传统思维的惯性却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富人仍然将行善特别是动用大量资金的行善视为财富外露,因而选择默默地行善。如果有人张扬的话很可能是为了交换资源,不怕张扬,又真心行善的富人大概是少数。所以行善尚未成为中国富人较为普遍的自然行为。而这种“藏富”的传统价值观的局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扭转的。

    无论是胡润版还是福布斯版“中国慈善榜”都是中外联合制造的产物,它更多地吸收了 “企业公民”以及“依法行善”的外来文化,它揭开了遮盖在富人们头上的神秘面纱,让他们真实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激起他们的公益责任和热情,让他们认识到热心公益带给他们的后果决不是麻烦,而是责任、义务和荣光。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我们的社会,是广大需要帮助的人们。我想,这也正是中国慈善榜所呈现出来的积极意义。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8:56
我国的法律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有捐赠免税条款,政府也给予捐赠人很多荣誉,但传统思维的惯性却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富人仍然将行善特别是动用大量资金的行善视为财富外露,因而选择默默地行善。如果有人张扬的话很可能是为了交换资源,不怕张扬,又真心行善的富人大概是少数。所以行善尚未成为中国富人较为普遍的自然行为。而这种“藏富”的传统价值观的局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扭转的。

的确如此!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06
巨额利润的跨国公司在华“慈善捐赠不容乐观”
2006年04月26日 10:26:58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谁赚的钱多,谁就应该尽更大的社会责任,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公认的准则。但来自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的数据显示,那些在中国赚取了巨额利润的跨国公司,在公益捐赠方面,却表现得非常逊色。


   著名调查企业盖洛普公司透露,在调查中,该公司就有关跨国公司在华参与慈善活动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这项针对普通民众、跨国公司员工、慈善机构和政府官员的调查表明,跨国公司“慈善捐赠不容乐观”。
   
    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情况,“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进行了一项为期3个多月的详尽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所谓“跨国公司热心公益”其实“只是一种神话”,除少数国际知名企业有一定的捐赠,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实际捐赠非常少。
   
  大型化妆品企业雅芳公司在华的捐助比例就不是那么理想。尽管该公司并没有公布其在华销售业绩,但业界倾向于认为它的2005年度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人民币,但其慈善捐赠的确不够多。

     尽管一直以来打着“关怀女性为己任”的口号,并宣称自己多年来在中国倡导早诊早治乳腺疾病,通过内容丰富、专业务实的系列公益活动不断提高公众防癌意识,有效推进了中国乳腺疾病的普及教育和医疗防治工作。但该公司有关官员表示,2005年度,该公司的慈善捐赠共计193万元和价值48万元的物品。  

    埃克森美孚公司承认,他们在华并没有多少金钱捐赠,而只是做了很多公益事件。“我们只能说我们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至于我们为什么没捐赠,不便多说。”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一样,拜尔公司也只是强调该公司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而并没有提供任何捐赠数额。  

    在跨国公司内部人士看来,中国慈善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完善,导致外国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的不是太多,因为他们都在“等着看看”。

     中国慈善排行榜新闻发言人刘佑平还谈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跨国公司在华公益事业是多方面的,相对于财物的捐赠,他们更加喜欢重在参与的公益行动。他们可能更加喜欢捐赠时间、智慧,而不仅仅是金钱。刘估平认为,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应该比国内企业做得好一些。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许多跨国公司,从老总到员工,都比较热衷于参与公益志愿行动。如果一旦有捐赠,往往也会特别关注受到他们捐赠的那些公益项目是否真正落实,是否产生了社会影响。  

  专家观点   

  解决之道是增加制度的吸引力   

     资料显示,与其在本土的捐赠相比,跨国公司在华企业2005年捐赠不多,2006年的慈善捐赠也似有减少趋势。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郭宇飚博士认为,由于全世界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千差万别,所以同一个跨国公司在不同地域的分支部门在企业行为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也不难理解。

      “中国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将企业的责任强调于经济责任,认为社会责任是由政府等社会机构负担。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和文化环境中,不仅是跨国企业在华的分支机构对慈善捐赠持消极态度,大量的国内企业也持有同样的态度”。郭博士认为,跨国企业不愿或者低调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根本性的原因是对慈善捐助行为没有什么要求。”  

    他认为,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客观上对慈善捐助等行为构成了制约。   

    首先是缺乏系统的和可信的能够保证慈善捐助有效的社会组织,企业在获得需要捐助的项目信息、捐助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信息等方面存在着障碍,这就影响了企业进行慈善捐助的信心。其次,在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方面,缺乏对慈善捐助的鼓励和引导,最为人们所知的是现行的税收政策对捐赠抵税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

    对于是否要通过强制手段来促进跨国公司在华捐款,郭宇飚认为,企业慈善捐赠更多的是一个文化、制度积淀的结果,因此需要时间去引导和促进,欧美的企业慈善捐赠传统都是长期慢慢形成的。如果仅凭某一两项措施试图促成企业的捐赠行为,反而是拔苗助长。

      郭博士强调,任何一个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展得好的地区,都不是政府主导的,而是主要由NGO组织推动。“在中国,如果要深入推动CSR运动,仍然要依靠大量的NGO组织。我们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已经在这方面开始系统的工作,如CSR标准的制定、调研等等,希望和其他的NGO组织共同合作,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胡丽波)

慈善捐赠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捐赠环境   

   在今年的跨国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中,除一部分国际知名企业外,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捐赠非常少。

    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大方地为慈善事业捐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从避税考虑。而在中国,则主要是获取社会资源。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捐赠,增加媒体曝光率,获得社会认可,甚至获得特许等,这些都增加了跨国公司获经济资源的途径。

   此外,营造一个良好的捐赠环境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的法规还不尽完善,从一个侧面制约了这些企业投资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我们缺乏系统的、可靠的组织机构,没有完善的慈善事业方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也缺乏有关鼓励引导机制,在税收等方面都缺乏强有力的吸引,这些问题是目前慈善捐赠需要迈的几道坎。所以,改善慈善事业投资环境,是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捐赠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21 09:09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11
在跨国公司内部人士看来,中国慈善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完善,导致外国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的不是太多,因为他们都在“等着看看”。

     中国慈善排行榜新闻发言人刘佑平还谈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跨国公司在华公益事业是多方面的,相对于财物的捐赠,他们更加喜欢重在参与的公益行动。他们可能更加喜欢捐赠时间、智慧,而不仅仅是金钱。刘估平认为,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应该比国内企业做得好一些。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许多跨国公司,从老总到员工,都比较热衷于参与公益志愿行动。如果一旦有捐赠,往往也会特别关注受到他们捐赠的那些公益项目是否真正落实,是否产生了社会影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19
慈善离不开文化的涵养(来源:人民日报)
   
    5月18日,一场由天狮集团等单位主办的大型慈善晚会在天津举办。台上星光灿烂,台下专程赶来参加晚会的3000名海外观众更为媒体关注——他们来自亚、非、拉以及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长期受到中国资助的受益者。

    同样令媒体感兴趣的,还有这次活动组织者的庞大阵容。除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长期从事慈善事业的机构,更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名字。印象中,如此多的政府部门主动携手参与慈善宣传还是首次。

    近年来,慈善事业渐渐进入中国公众视野。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民间捐助达6亿多元,开启了民间捐赠支援国际灾难的先河。在我们身边,“希望工程”改变了无数辍学儿童的命运,青岛的“微尘”爱心飞扬。虽然民间慈善不断升温,但从总体而言,我国的慈善事业依然落后。在前不久公布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数百家上市公司榜上无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中,有80%来自民间,而我国只有10%来自普通百姓。

    是什么阻挡了慈善的脚步?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不够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慈善教育、慈善文化的缺失,也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短腿”:很多人认为,慈善是政府部门和富人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企业和富人认为,行善会“露富”,不利于发展。还有人不愿意参与国际慈善活动,认为自己家的困难还没解决好,何必向国外的儿童、残障人士献爱心?更多人尚未认识到善行不仅是爱心的传递,也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慈善观念不能仅靠“恻隐之心”,它需要相应的教育塑造和文化养成。遗憾的是,在我国,很少有学校开设慈善课程。而慈善教育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中都是重要的内容,参加义工等公益活动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在新西兰的中小学,孩子们经常参加各种募捐义卖活动,让他们从小培养爱心,学会把慈善的美好愿望兑现成具体的行动。不少国家的大学,不仅在录取学生时需要“义工”记录,在入学后也将从事公益活动作为“教育”的要求。

    其实,多种形式的社会慈善教育也是孕育“善之花”的土壤。义工丛飞的事迹,正是通过媒体的宣传,不仅让国人认识到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为的善行,也感召着更多人加入了义工的队伍。这次天津的慈善晚会同样搭建了一座教育的舞台,它传递了人类彼此之间的善心,也传播了国际慈善的理念。可惜,这样鲜活的教育宣传,这样生动的慈善教材,在我们身边还不够多。

    慈善事业的开展离不开慈善文化的普及。尽管前不久公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中,已把慈善文化建设纳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规划,但慈善意识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培育民众参与的慈善文化,离不开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的大力倡导,离不开名人的示范、公众的参与,更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唐 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20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中,有80%来自民间,而我国只有10%来自普通百姓。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20
是什么阻挡了慈善的脚步?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不够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慈善教育、慈善文化的缺失,也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短腿”:很多人认为,慈善是政府部门和富人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企业和富人认为,行善会“露富”,不利于发展。还有人不愿意参与国际慈善活动,认为自己家的困难还没解决好,何必向国外的儿童、残障人士献爱心?更多人尚未认识到善行不仅是爱心的传递,也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22
简单复制"水土不服" 中国百姓离慈善文化有多远

2006-12-23 04:10:24 中新网
  
  中新社无锡十二月二十二日电 题:中国百姓离慈善文化有多远?

  中新社记者 张希敏

  近年来,慈善晚宴、慈善竟拍等形式各样的慈善活动层出不穷,似乎国情、民众在以慈善为中心的概念下,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近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与无锡市政府主办的“中华慈善文化(无锡)论坛暨首届市长慈善论坛”的召开,为中国慈善事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在以“和谐社会,慈善中华”为主题的论坛中,众多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从慈善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目前的慈善状况做了诸多深入的剖析。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毕天云教授认为,慈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慈善行动和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民族是创造与发展慈善文化的重要主体,慈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只有正确处理慈善文化的民族共同性与民族差异性的关系,才能实现中华慈善文化的现代化。

  他指出,慈善文化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没有慈善文化作为深层底蕴和支撑的慈善事业犹如“无根的浮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慈善文化的培育与建设。

  有专家指出,不同民族的慈善文化之间是难以完全相互“通约”和相互“嫁接”的。如果简单的“复制”或“移植”他民族的慈善文化,必然产生“水土不服”。

  中国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的官员认为,慈善文化是人类共有的传统。中国的慈善文化起源于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文化,它的慈善思想是以“仁爱”为中心展开构筑的慈善思想体系,这对中国后世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中国由于市场化发育进程较低、人们的慈善观念落后、相关法律滞后等原因,在慈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又很大差距。他说,随着市场体制逐渐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与社会的活动边界进一步廓清,社会民间自治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发展慈善事业上,行政办法必将让位于民间力量。

  他同时指出,在发展慈善事业中,政府角色如不及时实现宏观指导、财政资助、政策扶持、法治规范等方面的理性回归,政治动员、行政干预不仅会继续造成人们的慈善逆反心里和捐赠恐惧,还会阻碍社会慈善机构提高慈善资源开拓的能力,影响中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完)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24
2006年大陆慈善家排行榜揭晓 去年共捐15.9亿元  
2006年04月19日 07:59:33  来源:人民日报  


    入榜慈善家163位 去年共捐15.9亿元  

    “2006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黄如论等163位慈善家榜上有名。“年度十大慈善家”、“年度特别贡献”、“年度十大慈善企业”、“跨国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和“上市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也同时发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了发布会。

    “2006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由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公益时报》社和企业公民委员会共同编制发布,入榜对象包括中国大陆公民以及主要活动基地和捐赠行为在中国大陆的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年度捐赠额在100万元以上。此次有慈善家163人入榜,共计捐赠15.9亿元,人均捐款970万元。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分别以1.61亿、5215万、890万元的年度捐赠额,分别成为本年度最慷慨的慈善家、最慷慨的跨国公司和最慷慨的上市公司。(记者潘跃)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28
以"乐捐"为目标 重构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

2006年07月15日 15:45: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世界第二富豪、素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日前宣布,准备将大约85%的个人股份逐步捐赠给慈善基金会,价值达370亿美元之多。这条新闻很快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很自然的,人们会拿巴菲特的慷慨和国内企业家的“小气”作对比,一个常见的观点是:因为巴菲特们通过捐赠可以避税,所以他们非常乐意大做善事,而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和免税措施非常不完备,所以企业家们不愿意做善事。笔者个人认为,这种观点算得上是一次转型期中国思维方式的集中曝光。

    当人们(包括一些学者、专家)普遍认同这一观点时,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中国慈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出现偏差,国人在内心深处,不是把无私捐助的行为当慈善行为来考量,而是惯于把慈善事业当生意来算计。我们看到,慷慨如巴菲特者,已经把绝大部分股份都捐赠出去了,他所看重的显然不是此举能帮自己避多少税,而是寻求一种助人的澄明快乐。这种澄明的快乐建立在博爱宽厚的慈善文化之上,它积极慎重地寻求稳妥的落点,最终达到至高的精神享受境界。

    中国的富人们不太愿意捐赠的原因很多,“不能避税”也算是一个原因,但是,最根本原因在于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乐捐”相当罕见,“劝捐”或“迫捐”则成为一种常态。而既然是“劝”或“迫”,难免有一些利益诱惑或者利益交换的因素存在。虽然这两种法子不免可笑如皇帝的新装,但却被广泛采用。

    须知,一个日益繁荣富裕的社会有必要引导富人将捐赠当成人生必修课,这种谆谆教诲应该更多地强调精神层面的鼓励与肯定,更多地强调财富人生之外的追求和意境:它独立于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之外,直抵人性中真正善良美好的内核。不要妄说这种追求太虚无缥缈,更不要动辄以“无利可图”来抵制回避,整个中国社会目前迫切需要重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我们已经功利了太多年,是时候重返真正的慈善精神了。

    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无利益捐赠”为号召基石,在整个税收制度跟不上慈善事业需要的前提下,这一点其实尤为关键,既然是捐赠,它就有理由要求捐赠者摒弃个人得失的计较,真正做到以助人为乐事。同时,核心价值观重构的过程中有必要增加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到历史长河中去寻觅更符合国人心态和当下社会现实的思想火花和道德认同感,这将使得捐赠者拥有自我激励的动力,也是增强社会示范效应的有效手段。比如,先哲云“仁者爱人”,又曰“爱人者人恒爱之”,以上种种颂扬的都是一种普世的道德愉悦感,它们完全可以被灵活运用、嫁接到当今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中,成为颇具思想深度的“新仁者”标杆。

    当然,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商业社会里,中国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构绝对必须依赖于一个更为庞大严密的系统工程来辅助完成,否则极易造成对捐赠者的伤害。系统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莫过于监督捐赠财物的使用环节,从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笔者更为看好民间慈善机构的优化与崛起。中国民间慈善机构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慈善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以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融会更为精密、准确的思维方式和更为透明的监督程序,以缔造极富中国式人文关怀的温馨模式。(陈玉虹)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29
中国的富人们不太愿意捐赠的原因很多,“不能避税”也算是一个原因,但是,最根本原因在于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混乱和缺失。“乐捐”相当罕见,“劝捐”或“迫捐”则成为一种常态。而既然是“劝”或“迫”,难免有一些利益诱惑或者利益交换的因素存在。虽然这两种法子不免可笑如皇帝的新装,但却被广泛采用。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30
须知,一个日益繁荣富裕的社会有必要引导富人将捐赠当成人生必修课,这种谆谆教诲应该更多地强调精神层面的鼓励与肯定,更多地强调财富人生之外的追求和意境:它独立于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之外,直抵人性中真正善良美好的内核。不要妄说这种追求太虚无缥缈,更不要动辄以“无利可图”来抵制回避,整个中国社会目前迫切需要重构慈善文化核心价值观:我们已经功利了太多年,是时候重返真正的慈善精神了。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33
想到新近学到的一个词:黑夜政治。这个词的含义是:一些白天干着卑贱工作的下层人,到了晚上漆黑一片的时候,就会伺机对富人施暴、砸石头、毁财物。总之,这些看不到的“歹徒”,很可能就是白天毕恭毕敬为你擦鞋的下人,他们的“政治”是在黑夜。黑夜政治所以存在并蔓延,正是社会发展失衡的表现,先富者应该理性地意识到这种失衡,并集体性地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帮扶落后者的慈善事务中。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09:35
慈善不是特效药  
2006年07月05日 08:07:13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若对慈善寄予厚望,就好比将保健品当成特效药一样,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延误病情,错失治病的良机

    最近,“慈善”一词成媒体热议,不仅仅是因为比尔·盖茨要专职从事慈善业、巴菲特捐出375亿美元的新闻,还因为它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调节机制,而被人们寄予厚望——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需要“第三次分配”(即慈善事业机制)来解决迫在眉睫的“贫富悬殊”难题。

    媒体报道说,有专家指出,“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破解当前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的重要锁匙。在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强调三次分配在当前尤为必要”。

    所谓的“第三次分配”机制即为慈善事业机制。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第一次分配是指市场分配,即“让一切创造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第二次分配是指政府宏观干预之下的再分配,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和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平衡社会财富分配。

    在这里,且不论将“慈善事业机制”表述为“第三次分配”是否有违慈善的本义,单是慈善“有助于缓解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这个论断,就值得商榷。

    近年来,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迅速拉大、基尼系数急剧增高,使得“贫富悬殊”成为社会经济不容回避的焦点。治病寻病根,我们社会贫富悬殊的“病根”在哪里?是因为富人们太富有没有捐款吗?这显然不合逻辑——极富、极穷群体本身就是贫富悬殊的产物,极富群体的存在是贫富悬殊的结果而不是前提。

    事实上,对于贫富悬殊产生的社会根由,社会早已有公论——是资源占有的不公和创富机会不均等;是调节杠杆的不到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无论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贫富差距,都和上述两个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和“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的制度缺失有关。

    现在,我们对慈善寄予厚望,无异于希望慈善能够修补“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制度的缺失。这就好比将保健品当成特效药一样,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延误病情,错失治病的良机。

    慈善是什么?表面上,它是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消减富人的财富,是一种均富的手段。本质上,它是一种社会精神,在富人慷慨解囊,在政府或社会组织利用公共资源和影响力,为社会中的弱者提供扶助的背后,是人类对公平的理想追求和对公平制度本身的维护。

    我们需要慈善,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慈善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缓和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减少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震荡与冲突。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夸大慈善的制度替代作用。是的,如果有一份捐赠,山西太谷县的贫穷父亲就不会因担忧付不起儿子大学学费而绝望自杀。但是,慈善捐助并不能帮助所有的贫穷父亲从根子上摆脱贫困。一味地要求通过捐赠解决贫困生就学难题不仅不现实,而且容易让人们忽视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收费不合理等等制度缺失导致种种教育致贫怪现状。

    正确理解慈善的含义,摆正慈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才能将慈善机制的社会作用发挥到极至。这也是慈善机制与缩小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要义。(郝洪)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10:05
慈善是什么?表面上,它是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消减富人的财富,是一种均富的手段。本质上,它是一种社会精神,在富人慷慨解囊,在政府或社会组织利用公共资源和影响力,为社会中的弱者提供扶助的背后,是人类对公平的理想追求和对公平制度本身的维护。

    我们需要慈善,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慈善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缓和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减少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震荡与冲突。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夸大慈善的制度替代作用。是的,如果有一份捐赠,山西太谷县的贫穷父亲就不会因担忧付不起儿子大学学费而绝望自杀。但是,慈善捐助并不能帮助所有的贫穷父亲从根子上摆脱贫困。一味地要求通过捐赠解决贫困生就学难题不仅不现实,而且容易让人们忽视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收费不合理等等制度缺失导致种种教育致贫怪现状。

说得对!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10:06
中国慈善面临“文化再造”

人民论坛记者 李冬洁


中国社会保留着将财产留给子孙的传统,到今天这一传统依然盘踞在国人的观念中,这局限着一部分民众捐赠的热情

  8月24日,香港首富李嘉诚表示,他将把个人财产的1/3(约480亿港元)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就在两个月前,世界第二大富豪、75岁的美国投资家巴菲特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比尔·盖茨夫妇创立并掌管的慈善基金会捐出其85%以上的财富——约375亿美元,创下世界上个人慈善捐款额之最。至于盖茨夫妇,目前已捐献出了300多亿美元,并且已签署好遗嘱,死后除给子女留几百万美元外,其余99%以上的财产都将毫无保留地捐给社会。然而在中国内地,不少富人自己挥金如土,却舍不得捐出点钱来做善事,这就是一些中国富豪们的“慈善冷漠病”。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在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逐一“消化”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贫富分化,这一危及社会总体目标实现的“隐患”,在各种层面上被人所共识。在此背景下,肩负第三次分配功能的慈善事业正被上至政府下至普通民众寄予厚望。

  实际上,当前慈善的第三次分配功能的发挥还仅仅停留在经济学家讨论的理论层面,虽然热衷于慈善的人士在不断增加,像余彭年、杨澜等一批慈善家的持续涌现,但总体上看,中国的慈善事业仍处于稚嫩期。一项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国上千万企业里,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的普及性上还有较大差距。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捐款一度仅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12%,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1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在蹒跚起步中,不得不面对发展中的诸多困惑。

  普通百姓成捐赠的主力军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一些慈善机构,调查发现目前最具有慈善意识,主动捐赠群体的大部分竟是经济实力一般的老百姓。中国红十字会王女士告诉记者,从近几年接受捐款的情况来看,民众个人意识越来越强,普通民众的小额捐款明显增多。从有些定期接收的小额汇款单上可以感觉到,有的老百姓其实是一发工资就拿出一部分作捐赠。在这一点上,中华慈善总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认同,他向记者坦言,善款大部分来自经济实力一般的老百姓,富人很少捐款。

  在地方,慈善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南京慈善总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主动以个人名义来捐款的大部分都是收入普通的老百姓,特别是一些收入在几百元的退休职工反而更热衷于慈善事业。在南京,有一位已经去世的普通老人曾一次捐款7万元,到目前仍是为数不多的个人大额捐赠之一。

  这些热衷于慈善事业的普通老百姓到底持怎样的心态?中华红十字会的王女士认为,宗教信仰是一部分老百姓主动行善的动力源之一,而更多的则来自乐善好施的朴素道德观的驱动。

  富人公益缺位?

  与当下普通老百姓对慈善的热衷相比,中国富人对慈善的热情比较有限。尽管有余彭年、杨澜、黄如论等一批先富人群在慈善方面的大显身手,“但这样的富人实际上数量并不多”,中华慈善总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从整体上讲,中国富人的整体形象并不佳,一方面是个人物质生活的奢华,另一方面是对慈善的吝啬。在抗击非典中,中华慈善总会的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表示,收到的捐款总计774.7533万人民币,其中只有一个以个人名义捐款的富豪,捐了200万人民币。

  企业的捐款也不乐观,许多企业曾经鼓吹的善举最后都以拖欠善款而告终。如某一著名集团向一家基金会捐赠时,提出各种宣传条件,并且最好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要求。但要求一一满足后,该企业报出的100万捐赠仅到账20万元,余下80万元演变成了“收账”马拉松。

  对先富群体的大部分而言,慈善还是一个不愿过多投入的领域。

  穷人互济,还是以富济贫

  有资料显示,在当下的中国,占社会20%的富人拥有国民财富的60%,甚至更高。那么也就是说,对于80%的大部分群体而言,仅占有剩下的40%的财富甚至更少。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相对更热衷慈善的群体基本属于这80%的并不富裕的阶层,那么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目前所捐赠的善款一大部分是贫者与更贫者之间的辗转腾挪?

  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慈善”的含义: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从字面来理解,慈善是一个道德范畴的词汇,在这个意义上,它应该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情愫和修养,它不应专属于穷人或富人的任何一个群体。

  而中国的现实是,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助,有2200多万城市低收入人口享受低保,有750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还有6000万残疾人和1.4亿6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帮助;反映贫富分化的基尼系数在我国已达到国际警戒线的上限。如果这些需要救济的人群大部分只能通过贫者之间的互济来完成,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帮困,那贫者与富者之间巨大的财富鸿沟如何消弭,慈善第三次分配的功能又缘何能够实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慈善在今天的中国更应该是一个“以富济贫”的事业。

  有待重构的慈善文化

  中国富人为何不热衷于慈善?除了税收等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慈善机构运作不规范等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长久以来的文化和陈旧观念对富人行善思想的禁锢。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了大量弘扬慈善精神的经典篇章,乐善好施的典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慈善精髓等等均来自传统文化的馈赠,但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文化也呈现出与现代慈善理念不相适应的一面。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教授认为,中国社会保留着将财产留给子孙的传统,到今天这一传统依然盘踞在国人的观念中,有时他们积累财富也就是为了留给子孙。这一传统观念局限着一部分民众捐赠的热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这是从古至今许多中国人奉行的座右铭。在传统思想的支配下,中国人害怕“出头”,古代中国商人更是深深将“韬光养晦”、“藏而不露”的处事“潜规则”沁润在自己的血液中。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江浙商人行事的风格中窥到这一遗风。传统的惯性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富人在今天仍然将行善视为财富外露,在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保持着“无为”和“内敛”的风格。

  对此,资中筠教授认为,传统文化固然有值得传承的一面,但现代慈善事业更需要现代的理念。

  美国拥有成熟的慈善事业,在它的背后则是成熟的慈善文化这一强大推手。美国特有的慈善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在于它的“罪富文化”。美国的“罪富文化”不同于国人通常所说的“仇富文化”,而是源于基督教传统中对“富人原罪”的说法。在基督教的传统中,认为富人要想进入天堂,唯一的途径就只能是将自己的全部财富都捐赠给穷人。整体上讲,基督教义中关于富人原罪的说法早已深入西方人的骨子里,潜存在其文化血脉之中。此外,美国社会个人责任意识较强,他们普遍认为,发财是自己有能力,但发了财就应该回报社会,每个公民、包括每个企业都应该对社会有责任感。公益捐助在美国不但被看作是一项义务,而且是捐赠人的权利和精神寄托,从全社会的价值观而言,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要人们为社会尽义务。

  与美国社会发达的慈善文化相比,我国民众的慈善理念还比较单薄,慈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互助的层面上。上海大学顾骏教授认为,生活在变化,如今中国的慈善缺乏现代文化。有专家建言,重构适合中国本土的现代慈善文化势在必行。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8期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1 19:15
现在,我们对慈善寄予厚望,无异于希望慈善能够修补“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制度的缺失。这就好比将保健品当成特效药一样,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延误病情,错失治病的良机。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3 05:38
标题: 中国慈善不缺爱心不缺意识,到底缺什么?
中国慈善不缺爱心不缺意识,到底缺什么?
--------浏览<41>次      
本报调查显示,64.5%的人表示如果手头有闲钱想用于慈善事业,
他们宁可“自己去找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通过基金会和公益组织
  


    尽管批评中国人缺乏慈善意识、缺少爱心的声音一直以来都持续不断,但在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看来,“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有爱心的”。

    她的观点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新闻中心、新浪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966人参与)中得到印证——71.9%的受访者认为“慈善事业人人有责”,78.7%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做过慈善。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慈善,这个被称为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有力工具,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熟悉并认同。

    2006年,胡润公布的中国慈善榜统计显示,中国慈善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从2003年至今,榜上排在前50位的企业家,已经累计捐赠近51亿元,教育、社会公益和健康、突发性灾难事件是企业家们热衷的捐赠领域。这其中,年过八旬的深圳彭年酒店掌门人余彭年以20亿元的捐赠成为2006年榜单中最慈善的人。

    不仅是有能力上榜的有钱人,在宁波,100万普通市民以“宁波慈善群体”的群体形象出现在2006年央视“感动中国”被推荐人物名单中。据媒体报道,在这座以商业传统著称的城市,2006年12月20日结束的宁波市、县(区)“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共募得善款约2.14亿元。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公众参与最多慈善的方式,是“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70.8%),其次是“给街边乞丐扔些零钱”(67.6%)和“买福利彩票”(54.7%),此外还有28.6%的人表示自己曾通过“捐献血液/骨髓”的方式表达过爱心。

    “只有通过慈善组织做慈善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慈善行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对“慈善”二字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同时认为,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比较低,发展相对滞后,普通人对慈善组织信任不够。

    本次调查印证了这种不信任——只有21.5%的人曾“主动向基金会/公益组织捐款”,64.5%的人甚至表示,如果手头有闲钱想用于慈善事业,他们宁可“自己去找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通过基金会。

    “那些基金会、慈善组织现在能相信吗?”指着1月12日一份报纸,上面刊发了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被指造假的新闻,在银行工作的程先生问记者。那篇报道提到,该基金会2005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其当年接受的捐赠款仅为8208元。但某公司负责人蔡晓质疑,仅该公司当年便捐了10万元。基金会称,这10万元是管理费,不属于慈善捐赠。同时,民政部网站显示,该基金会2005年有62万多元的现金流入。

     有意思的是,程先生对慈善活动的态度在毕业前后发生了转变。“在大学的时候参加过多次捐款捐物活动,有学校组织的,也有自发的。很单纯,就是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毕业之后,程先生却没有了参与慈善活动的动力。一方面是忙,另一方面就是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如果捐钱给慈善组织,我不知道这些钱是否会真的送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手里。”记者看到,在调查之后的留言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现出了和程先生类似的担心。

    由于慈善机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经常出现腐败现象,有人曾说:“赚钱不容易,宁可不捐,也不能把钱捐给腐败分子!”北大教授夏业良也认为,捐款者应该能够查询到自己捐出的钱在哪里。“现在是靠政府的强制力量管着,不像国外的基金会,每一笔捐款都及时地放到网站上。”

    “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作出的评价。

    1月17日,国家民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各级民政部门共接收捐赠款35.2亿元,接收捐赠衣被5803.7万件,其他物资折款5.4亿元,共有1922.4万人次受益。这份报告同时指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基金会1138个,比上年增长13.9%。

    从统计数字看上去很乐观,近些年也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增长,但邓国胜告诉记者,“中国所有慈善组织一年募集的善款总额,还比不上美国的一个福特基金会。”他认为,造成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相对滞后、普通人对慈善组织信任不够等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慈善组织缺乏监督、善款用途不够透明,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上定位不准——不是通过倡导的方式,而是利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慈善事业的发展。“比如很多单位都有对口扶贫的任务,这很容易让人厌烦。”这不仅制约了慈善组织的发展,也会让普通人对慈善活动产生逆反心理,把做好事当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一样应付过去。

    “核心的慈善组织都有一个行政主管部门,这样的慈善活动多少都有行政干预的色彩。这就好像是代替大家作出选择。”杨团在分析调查中29.0%的人“工资被强制扣除一部分去‘献爱心’”这一结果时表示,慈善活动的前提就是自愿,谁都不能替别人,同时也不愿意别人替自己作选择。

    “做慈善的首要条件是‘我要做’,个人要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杨团认为,在中国普通人做慈善比做投资更难,因为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更方便地参与。

    “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每个公民都能依照法律成立慈善组织,但目前在中国这还不可能做到。中国的慈善组织必须找到一个‘婆婆’,挂靠在一个政府机构下面,才能成为合法组织。”杨团告诉记者,有些已经存在20年的NGO至今还无法注册,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愿意接收自己的主管部门。“哪里有那么多行政部门愿意管理一个慈善组织,为慈善组织的行为负责?”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3 05:52
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

现在是靠政府的强制力量管着,不像国外的基金会,每一笔捐款都及时地放到网站上。”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5 06:43
提高慈善公信度应从节俭办公入手
   
     近日,我看了中国社会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谁的困惑、谁的尴尬》。讲的是一个普通百姓关于对捐款的疑问……。阅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公信度的问题。首先慈善组织应当公开接受社会捐款,对每次的捐款数额要在网上公布,救助支出也应公开,直接反映捐款的去处。因此,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是取信于民的核心工作,也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度的重头戏。如何提高公信度,首先应从降低办公成本入手。
     一、节约水、电、气。慈善组织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勤俭节约的意识,工作中处处精打细算,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节约文案纸张,不浪费资源。
     二、减少会议。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有些会议精神可用网络、传真、电话传达,以降低成本。慈善组织的一切资源来自社会,万万不能借开会之际发放礼金、礼物,以造成负面影响。
     三、降低支出。不该花得钱坚决不花,正常经费列支坚持计划安排,物品采购坚持议投标,保证品质优良,切不能从中谋利。
     四、拒绝应酬。慈善组织在为别人做善事时,可能会受到礼遇,对此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正确认识这是履行职责的必需,要学会拒绝,切不能借此暗示别人以“礼”感谢或盛宴招待。
    以上四条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度的基础。试想,基本的四条都做不到,又如何提高公信度?老百姓捐款怎能不担心呢?所以提高公信度应从节俭办公入手。
   
     (南京市慈善总会秘书长陈京萍)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5 17:19
首先慈善组织应当公开接受社会捐款,对每次的捐款数额要在网上公布,救助支出也应公开,直接反映捐款的去处。因此,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是取信于民的核心工作,也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度的重头戏。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7 18:52
以上四条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度的基础。试想,基本的四条都做不到,又如何提高公信度?老百姓捐款怎能不担心呢?所以提高公信度应从节俭办公入手。
   
确实说得很对,希望大家从行动中做起。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7 19:20
标题: 善良的成本(转自雪满山中的博客)
昨天到一朋友的公司,吃饭时他提到,倡议公司每人每天捐2角钱,一角给社会,一角留在公司设立帮困基金。
他出去后,公司其他几个人首先想的是麻烦,哪弄这么多零钱,不如一月一次甚至一年一次交了算了。我多了句嘴,说那有何必,又不是摊派,没有就不交了么,大家沉默。
我的朋友是这次去台湾受到证严法师慈济会的影响,慈济会要求其会员日行一善,如此坚持了数十年,如今成为拥有会员500余万的慈善团体,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朋友的企业贯彻力倒是很好,象很多大型国企,慈善摊派快速及时,虽然嘟嘟囔囔,倒也很快落实。
我以为,慈善原本的意义可能更深远,或许在于改变世道人心。
每天受着贪婪、愤怒、欺骗、血腥、背叛的熏洗,善恶的标准不断在变化,变得越发冷静,人们越来越象是个评判者,质疑每一个善良背后的动机,不厌其烦的论述给个乞丐一角钱对社会的危害性、多给收停车费的老太太一块钱如何使国家的税收受到了损失、如何助长了人性的贪婪;相反,很少人看到自己今天是否帮助了他人,自己的心灵是染污了还是净化了.
日行一善,很难.难在认识到自己的不善.
其实大多数人更愿意象孩子一样寻找借口,开脱自己。
慈济会联接:
http://big52gb.tzuchi.net:1980/han3/2/1/1/www2.tzuchi.org.tw/go/go.htm
佛陀说四无量心可以说是成全别人、陶冶自己的一剂良方——慈、悲、喜、舍。慈为与乐、悲为拔苦、喜是众善随喜、舍是万缘放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7 19:21
日行一善,很难.难在认识到自己的不善.

其实大多数人更愿意象孩子一样寻找借口,开脱自己。



我也是证严法师的崇拜者,慈济网站每天都去,我现在每天往储蓄罐里投下一元钱,每天存下自己的一份爱心。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8 08:34
标题: “万众偶像”世界华人慈善之夜
出处: 原创     来源于:中华和慧网

  昨晚,“万众偶像”世界华人慈善活动在北京饭店举行。除了李亚鹏赵薇顾长卫范冰冰袁立、王中军等等演艺圈明星出席外,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夫妇也赶来助兴。
   
      现场众名人纷纷捐出自己的物品进行拍卖,共筹得善款近2000万元。其中华人慈善总会和老布什夫妇分别捐赠给嫣然天使基金会10万元人民币和1万美金。
         
       才一个晚上,就筹得善款近2000万元!
      前一段时间,合肥举办“慈善一日捐”活动,捐款数额才达到四百余万元。而昨天一个晚上,在晚会现场就筹得善款近2000万元!明星对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明星不仅各个身资百万、千万,还拥有不可小觑的号召力;他们的fans可以把自己喜爱的明星当作一种信仰。李宇春为小天使基金代言,号召大家多做慈善,帮助弱势群体;立即,广大“玉米”纷纷解囊捐款,哪个"玉米"不捐款,就好象谁不是李宇春的真fans;一时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网站点击率骤增,网站排名一路窜升。   
       明星与慈善相结合,可以让双方实现共赢。明星可以从慈善得到善、爱;我国还比较落后的慈善事业,可以在明星推动下更快的发展。慈善与明星完全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谐持久地演绎美与爱。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8 08:39
大家都做点善事吧,这会净化你的心灵.使你的人生大放光彩.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28 20:17
中国的慈善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慈善这么好的一个事却没有信誉。
慈善没有信誉的原因,对官方,是因为太多的慈善腐败。对民间,是因为太多的假慈善。
腐败是恶,慈善腐败是大恶。
善是美德,但不包括伪善。
善事真的要善人去做。如果善事交与恶人去做,贪污误事尚是小事,让广大善人伤心而不再行善才是大恶果。
我们真的有责任重新树立中国的慈善信誉。
让中国的广大善人的善路通畅、心路通畅,开创全民参与慈善的时代,便是最重要的大善事。
让我们从做好“慈善在线”开始吧。
届时,希望各位有缘人都来参与。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0 20:43
标题: 中国明星慈善调查
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濮存昕谴责部分人
  “当面承诺,转眼就忘”
 
          身为明星他们要以身作则[size=+0]
    做慈善、公益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说:"没什么好说的,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就希望给社会做更多的事。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呗,做义工、宣传用不了多长时间,但关于这方面的宣传,我不想说太多。现在社会上闲人太多,万一有人说我一直是借慈善炒作,那可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关于慈善、公益的采访,我很少发表意见,因为有些话不是说出来的。”  


       不少明星光宣传不捐钱

  濮存昕认为,做慈善、公益工作,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宣传工作他责无旁贷。“只要有人通知我有慈善公益活动要我参加,无论有多忙,只要有时间保证随叫随到。做公益活动必须能真正尽到义务,如果只是挂个名,那还不如不做。我就知道有不少人,当着媒体的面说要捐多少多少钱,转眼就当没这么回事,哪儿有这么办事的。别人是不是真的参与慈善活动,我不知道,但可以保证的是,只要我出席的活动,我必定认真做,而且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在时间错不开的情况下,可能根本就不会接,绝对不会做那种挂名的活动。

  通过搜索网站,不难发现,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慈善、公益活动都离不开濮存昕。

  据了解,2001年年初,濮存昕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他还以个人名义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了“爱心基金”,到目前为止,已注资40余万元。

  
救灾捐款:主力多为明星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地震引发大海啸,北京市红十字会共募集捐款2553.09万元。在北京市红十字会提供的个人捐款名单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明星的名字,也有我们不熟悉的陌生人。可以看到,在名单中,演艺界明星还是占到了大多数。以下为个人捐款名单:
  10万元以上:
  刘德华 赵本山
  5万元以上:
  罗大佑 刘军 那英李春平 王中军 孙健君
  1万元以上:
  范冰冰 胡军 陆毅 张铁林 斯琴高娃  姜文  王刚 张国立 邓婕  刘仪伟 范伟 刀郎  朴树 房祖名 曾梵志  侣海岩 王中磊 田亮  李冰冰 任泉 陈大章  陈亚萍 庞永怡 张颖  蒋勤勤 葛优 周迅  陈坤 瞿颖 单田芳  范圣琦 李小冉 赵宝刚  杨立新 孙红雷 王信力  丁思思 陈凯歌 胡海泉陈羽凡 于荣光 蒋小荣  陈宝国 赵奎娥 陈道明杜宪 张纪中 李少红  尤勇 宋柯 苗圃  邹静之 杨阳 闫岩  刘佩琦 于德春 张月娇  蒋双柱 冯小刚 徐帆  徐铮 陶虹 王仲方

  明星谈慈善

    

韩红:明星应起表率作用
  韩红说: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着做慈善的活动。这种事情其实应该是自己去做的,做了好事情也应该不图回报。明星参加到慈善活动中,应该起到表率和楷模的作用。


  赵保乐:慈善活动需谨慎
  赵保乐说:“现在社会上也有不少不法团体,利用慈善的名义做坏事。要做慈善活动必须记住找正规的慈善部门出面,签订协议,捐款后索要发票。”据了解,赵保乐已经领养了两个云南丽江的贫困孩子,并资助湖南的两个孩子上学读书。

  陈好:被人说作秀不公平


  “如果一个怀着善心的人去做善事,只因为她是一个艺人,是一个明星,就被认为是作秀,我觉得对这个人很不公平。”陈好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参与慈善活动,没必要把普通人和明星划分开。如果有人硬要认为她是在炒作,她也不会理会。

  朱军:爱心树更有意义
                             
                                                            
                                                           
    朱军本人就是由北京儿童医院李院长发起的“北京扶助贫困儿童健康就医”协会的常务理事。朱军说,一个基金会救不了所有的孩子,但能起到号召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来投入到其中。并表示希望每年各大饭店里圣诞节期间用挂着需要帮助孩子资料的爱心树替换掉圣诞树,让人们来帮助孩子们,会更有意义。
  对于慈善活动,朱军表示做慈善和公益活动,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吧,有多大的力量就出多大的力。而出发点是看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出于公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慈善和公益事业,是做给社会的,也是做给自己的良心的。慈善事业是自己做给自己的事情,不用对外人说,像他现在每年都在做类似这样的活动。


    中华慈善总会:捐款多少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国内明星的慈善情况,中华慈善总会宣传办公室主任邵家严认为,他们的慈善意识很好,明星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并不在乎他们捐出多少钱,更希望他们能够利用社会影响力多参与一些活动,调动起群众的慈善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明星捐款额度不大


  邵家严说:“像张艺谋、姜昆、牛群等都积极捐款,还有倪萍、赵本山、黄宏、关牧村、小香玉非常主动地参与我们举办的各种义演等活动。”相比较企业家大手笔捐赠,明星捐款一般额度都很小,而且在较权威的慈善排行榜上鲜有演艺界明星的名字。“明星当然不及企业家,明星有几个有钱的呢?一般情况下,明星都捐赠一万、几万,好的情况下十几万元,一下子捐赠上百万元的情况还真少见。”邵家严介绍。

  内地明星慈善意识很好

  在邵家严看来,内地明星的慈善意识挺好,他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明星慈善和社会文明程度、慈善环境、慈善机构组织力等各方面都有关系。”邵家严称。更何况,慈善行为完全是自愿的,不可能采取强迫等手段进行干预。但邵家严也承认国外演艺界明星在慈善方面的确比国内明星做得出色。“不能对参与慈善的明星太苛求。”

  明星捐多少钱并不重要

  邵家严认为,其实明星捐多少钱并不重要,不要紧紧盯着明星到底捐多少钱。作为慈善机构,更希望他们能多参与一些义演等活动,所产生的无形社会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对明星的行为都比较关注,比如濮存昕担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产生的影响力比捐钱大得多。”

  因为国内慈善活动刚刚开始,邵家严希望明星充分利用他们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徐友渔:要逼迫明星来做慈善

  社科院研究员徐友渔称“我所知道的港台和海外的明星,他们做慈善的情况是非常好的,而内地的明星就差远了,出现这种情况,和我们的慈善立法、社会舆论都有很大的关系。”

  明星慈善,关键在影响力
  徐友渔认为明星参与慈善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并不在于捐多少钱,而是他们对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说:“明星本来就在公众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因此,他们带头的话,会带动很多普通人参与慈善活动,这个作用就非常大了。”

  内地明星参与慈善情况很差
  徐友渔说:“就我所知,海外和港台的明星,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识非常强,而且做得也非常好,而内地的明星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够了。一方面我们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不好的事情让大家对慈善还存有疑虑。”

  立法和舆论推动最重要
  徐友渔认为解决现在困境的方法主要在于立法和舆论两方面。他说:“政府能够在立法和监督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加紧慈善的立法,对慈善行为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不至于让人害怕自己的捐款不知去向。”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舆论的造势,徐友渔说:“其实明星做慈善只问结果不管动机的,只要他做了,就会起到作用。所以,应该制造强大的舆论,这样的话,一些已经做了慈善活动的,就会被更多的人知道,而一些没做或者少做的明星,也会被迫来做这些事情。”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30 20:46 编辑 ]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0 20:47
其实,明星应该利用明星的影响带动大家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美国的911,一批艺术家出头露面激情表演的景象仍然记忆犹新,印度洋海啸,我们的捐款也空前巨大,这些都是一种向善意识的增强和回归。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0 20:48
做慈善和公益活动,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吧,有多大的力量就出多大的力。而出发点是看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出于公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慈善和公益事业,是做给社会的,也是做给自己的良心的。慈善事业是自己做给自己的事情,不用对外人说,像他现在每年都在做类似这样的活动。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0 20:50
标题: 慈善晚宴:引领公益新风向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一种叫做“慈善晚宴”的名流慈善活动频频现诸公众视野,多则上千万、少则几十万的收入纷纷落入慈善的袋子里。


 慈善晚宴筹款又刷新高!

  2006年12月26日,嫣然天使基金,一个才成立了五六十天的慈善项 目,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就筹得善款845万元,将BAZAAR明星慈善夜的351万多远远抛在身后。

  同样是去年岁末,12月13日,以慈善为主题的“万众偶像”世界华人慈善夜在北京饭店拉开帷幕。除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夫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美国前国务卿坎特,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以及政商界领袖出席之外,众多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众多中国明星也集体亮相慈善夜,这一慈善盛事的夜晚可谓星光熠熠。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这种叫做“慈善晚宴”的名流慈善活动频频现诸公众视野,多则上千万、少则几十万的收入纷纷落入慈善的袋子里。

   这样的效率,得益于名流富豪的一掷千金、万金甚至十万、百万的大手笔。

  当然,要“不敢露富”的中国人大张旗鼓地扬善,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快乐!让名流高调扬善

  中国式的慈善,似乎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悲情”色彩。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在阐释这个项目成功原因的时候,就说到“眼泪指数”的劝募功效。深圳义工丛飞的故事,也被蒙上了悲剧色彩。

  但是,真正的慈善,不应该剥夺任何一方的权利和快乐。依靠“眼泪”和“悲情”发展起来的慈善事业,显得那么沉重而令人不堪重负。有人批判这种慈善方式有“道德勒索”的嫌疑。

  因对中国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一笔数额可观的捐赠而声名远播的法国人司徒夫说,中国的公益组织缺乏让富人掏钱的技巧。他们习惯于把富人们召集起来开会:“先生们,现在,有些人很可怜……”

  这位法国人建议中国慈善不要试图用悲惨故事让富人掏钱。这个世界到处都有战争、死亡、饥饿、灾难、恐怖主义。要让他们高兴而不是让他们哭。因为富人总是在高兴的时候最乐意掏钱。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慈善晚宴诞生在西方的原因。然而,这么高效率的筹款办法,两三年前在国内还备受冷落和非议。

  “内地有一个误区,说你们既然搞慈善,怎么还在酒店里大吃大喝啊?”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副理事长方黄吉雯说,在香港,红盆宴是他们比较成功的一个筹款方式,“做生意的讲究‘开红盘’。全香港18个区,每年1月1日,我们的红盆宴能卖300多桌,每个桌子都能卖几万。假设一桌餐费的成本是2000元,剩下来的钱就算是捐款了。这样我们有捐款,大家也高兴,两全其美。”

  但是,这些活动在内地推广起来有些困难。“有些人认为,拿钱就应该做慈善,怎么到酒店大吃大喝。这2000元干吗用来吃饭?捐了不更好吗?”方黄吉雯说:“但是如果真的没有这个活动,人家也不给你捐钱。”

  方黄吉雯的感受,在两年前很普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慈善国宴流产”事件。

  2004年12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宣布于2005年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宴大厅举办题为“扶贫之春——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春节联谊会”的“慈善晚宴”,届时,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莅临盛会并作新春致词。晚宴门票根据席位不同分为三个档次,价格分别为1800元、2800元和3800元。慈善晚宴的全部门票捐赠款扣除场租等成本后的结余部分将主要用于“全国百县万名贫困青年培训就业工程”。

  此次“慈善国宴”在中国是首次出现,而且开始宣传相当高调,晚宴门票销售情况也很好,带动很多省份也纷纷宣布操办“慈善晚宴”。然而,一个月后,这些活动陷入了或取消、或推迟、或更名的尴尬局面。

  如此结果引来了众多的分析,有人说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有人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奢侈的活动。但是专家贾西津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说这是经济发展状况,人们贫富差距的问题。要看慈善晚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差距怎么样。如果差距大,人们就会对此更敏感,会产生质疑和抵抗心理。

  令公益人欣慰的是,两年之间,中国的慈善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募款收入也在翻番。以“BAZAAR明星慈善夜”为例,时装杂志《时尚芭莎》2003年首次发起慈善盛会时,众多明星自愿捐出珍藏品,以慈善拍卖的形式为北京红十字协会筹款16.5万元。2004年,该活动筹集善款61万余元,2005年,筹得善款172万元,2006年善款已经上升到350余万元。这些数字,展现的不仅是活动组织的成功,还显示了一年胜似一年的慈善光景。

  人气!让晚宴门槛高筑

  慈善晚宴虽然一夜进账近几百上千万,但是更多的慈善机构只能望“宴”兴叹而按兵不动。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贺增强曾经应法国安盛集团的邀请,参加过中国残联和残疾人基金会举办的慈善嘉年华。“安盛一桌子就花了5万,这还是靠后面的位子。”

  慈善晚宴的收入,“第一,卖座位是一笔钱;第二,现场募款,有明星当爱心天使、演出;第三,拍卖。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一两个小时就筹资四五百万。”但是贺增强坦言,“我们做不来。首先没有那些资源,比如吴仪、陈至立、彭珮云等都出场了,还有邓朴方、毛毛。后来我听说,这个活动就是毛毛女儿的顾问公司张罗的。”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2006年举办过两次慈善晚宴,一次是形象大使马艳丽的经纪公司一手策划组织的,参与者多半是马艳丽的朋友,如蔡国庆出手6万竞拍时尚名人谈雪晶捐赠的首饰,吴若甫、陶虹等都自掏腰包捐款。另外一次是“光美之夜”,也得到了刘家子女的鼎力支持。

  嫣然天使基金的“爱心圣诞”晚宴的成功,更是凸显了“人脉”的重要性。

  前几天,李亚鹏经纪人马葭通过个人博客披露了嫣然天使基金会慈善晚宴的幕后故事,曝光了许多圈内艺人对于这台晚会所付出的心血。

  根据马葭的博文,那几天,主持人许 戈 辉北京香港两头跑,还派姐姐帮忙,找艺术家朋友们征集拍品。晚宴当天,她把生病的女儿留在家里赶来现场,后来女儿高烧住院,她才中途退场。而“新疆帮”李咏带病从外地赶回北京,在激烈竞争中7次竞价,成为第一件拍品得主。而谈到当晚那些表演歌曲的孩子,马葭特别提到了主持人鞠萍,马葭写道,“当时给鞠姐打了个电话,第二天见到鞠姐的时候她交给我一堆东西:3首儿童歌曲的原唱CD加伴奏带、打印好的3首歌的歌词、蓝天幼儿园的地址、老师的电话、两个领唱小朋友的电话和一个装着钱的信封。”而柯蓝为了参加这个晚会,特别把自己的档期改了又改……

  依靠财富排行榜而文明中国的英国人胡润也策划过数次生活奥斯卡名流慈善晚宴。但是由于“身在圈外”,其拍卖、义卖收入基本只保持在6位数。

  很显然,如果没有跻身名流圈子,要办一个主流的慈善晚宴有多难。

  创意!让善款再攀新高

  慈善晚宴重在人气而非筵席菜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借助“慈善”的名以“敷衍”社会名流。

  “我们搞这个活动的出发点就是每一个来的人都高高兴兴的。见见朋友,聊聊天。我会宴请他们:这个活动很好玩的,你来玩吧?”方黄吉雯说,香港崇尚快乐慈善,所以“吃要吃好的,不能回去还要加餐,这个钱不能省”。

  什么地方该花钱,什么地方该省钱,2006年的各类慈善晚宴已经提供了很多经验:门票价格尽可能地提高,拍卖品尽管向社会征集、菜单尽可能节约、场地可以找赞助——

  钱可以省,节目可不能敷衍。一场慈善晚宴是否精彩、有创意,对崇尚细节的名流也非常重要。

  第四届“BAZAAR明星慈善夜”能筹到300多万元,跟明星的现场竞拍和“童梦圆”项目主题都有很大关系。节目设置上,周迅现场演唱《幸福花园》,动人的歌词、清新的曲调完美诠释了“童”的主题;著名芭蕾艺术家侯宏澜专门为本次活动创作了一段舞蹈,在优雅音乐的伴随下舞者姿态翩然,如梦如幻;著名歌手伍思凯特意创作了主题歌《分享爱》,并在拍卖结束后深情献唱,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同样,因为现场气氛好而收获意外惊喜的还有谢晓东。去年儿童节,他举办了中国娃超龄儿童Party活动。其目的,一是想召集朋友,通过私人Party,沟通感情,回味儿时乐趣。还有一个目的,是想通过活动中的拍卖环节,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筹集资金。

  通过一个私人聚会能筹集到多少钱,小东自己都没有底。因此,当拍卖师最后宣布晚会筹得近110万元公益款的时候,小东自己都感到惊讶。小东在感谢捐款100万的刘新才先生的时候说,“出乎我的意料”。

  实际上,这次“意外收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活动的别出心裁:每个到会的嘉宾都会在签到处领到一本学生证,并佩戴上红领巾,到一个特制的黑板前摄影留念。Party开始后,烛光晚餐、看怀旧动画片、成立“中国娃志愿辅导员”队伍、抽奖、做眼保健操、拍卖等环节一一呈现,这些经过了春晚导演袁德旺的指导的环节,节奏紧凑,成功地把名流带回了童年时光。

  当朱时茂带着心爱的高尔夫球杆揭开拍卖序幕后,捐献了由班禅大师开光的一套佛教金币的北京小银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新才先生看到嘉宾如此有爱心,一时兴起,立即在现场与家人商量,宣布捐赠100万元人民币。

  所以,慈善晚宴的组织者,精心营造现场气氛吧,让富人们“冲动”起来,从荷包里掏出更多的钱来!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0 20:51
标题: 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捐赠者 年龄 捐赠金额(万) 捐赠方向 捐赠者公司 公司总部 出生地
1 余彭年 84  200,000  健康、高等教育 深圳彭年酒店 广东 湖南
2 杨澜   38  55,000  教育、文化事业 阳光媒体投资 上海 北京
3 黄如论 55  44,700  教育、扶贫、健康 金源集团 北京 福建
4 牛根生 52  23,700  社会公益事业 蒙牛 内蒙古 内蒙古
5 李书福 43  23,300  高等教育、社会公益事业 吉利控股集团 浙江 浙江
6 赵汉青 -   10,000  教育 - - -
7 刘志强翟美卿夫妇 42、42 9,900  教育、健康、社会公益事业 香江集团,金海马集团 广东  
8 杨休   45  9,600  社会公益事业、健康、教育 天地集团 江苏 江苏
9 李金元 47  9,438  健康、教育 天狮集团 天津 河北

10 朱孟依 47 9,300  教育 合生创展 广东 广东
11 许荣茂 56 7,700  文化事业、教育、健康 世茂集团 上海 福建
12 米恩华 46 6,900  儿童福利事业 华凌集团 新疆 山东
13 王振滔 41 5,300  教育、科研 奥康集团 浙江 浙江
14 许家印 48 5,200  教育、扶贫、社会公益事业灾难 恒大集团 广东 河南
15 陈伟峰 45 4,500  社会公益事业、健康 瀛通集团 上海 上海
16 胡成中 45 4,200  教育、健康、扶贫 德力西集团 浙江 浙江
17 张荣坤 38 3,800  社会公益事业、教育 福禧投资控股 上海 江苏
18 曹德旺 48 3,700  教育、社会福利 福耀集团 福建 上海
19 林世铿 75 3,350  教育、文化、灾害 益丰集团 广东 广东
20 黄怒波 50 3,300  文化事业 中坤集团 北京 甘肃兰州
21 宗庆后 61 3,250  健康、教育、文化事业 娃哈哈集团 浙江 浙江
22 郭广昌、梁信军 39、38 3,210  高等教育 复星集团 上海 浙江
23 林伟华 - 3,060  教育、文化 信利国际 广东 广东
24 杨文瑛、王祖同夫妇 63 3,000  教育 晨兴电子科技 上海 上海
24 童锦泉 51 3,000  公益事业 长峰集团 上海 江苏启东
26 张跃   46 2,990  教育、健康、文化事业 远大空调集团 北京 湖南
27 屠海鸣 45 2,800  教育、健康、福利事业 上海豪都房地产 上海 浙江
28 鲁冠球及其家族 61 2,760  健康、社会公益事业 万向集团 浙江 浙江
29 李春平 57 2,700  文化、教育、扶贫 - 北京 北京
30 刘佩珍 - 2,650  教育 - - -
31 周小弟 51 2,490  健康 周氏集团 上海 上海
32 张宝全、王秋扬夫妇 49 2,430  教育 今典集团 北京 江苏镇江
33 钱金波 42 2,360  教育 红蜻蜓集团 浙江 浙江
34 尹明善 68 2,300  教育、健康 力帆集团 重庆 重庆
35 楼忠福 52 2,200  社会公益事业 广厦集团 浙江 浙江
35 周泽荣 42 2,200  教育、扶贫 侨鑫集团 广东 广东
37 许世辉 48 2,100  社会福利事业、教育、卫生事业 达利集团 福建 -
38 郑大清 47 2,070  社会公益事业、教育 新疆天地集团 新疆 四川
39 马国湘  - 2,000  教育 上海湘江实业公司 上海 -
39 梁亮胜 55 2,000  教育、健康、社会公益事业 丝宝集团 湖北 广东
41 孙才科 54 1,900  教育 新型集团 辽宁 -
42 余渐富 50 1,870  教育、文化事业、社会公益事业 南翔集团 安徽 安徽东至
43 周虞康 74 1,850  高等教育、社会公益事业 滨江集团 上海 浙江
44 李大鹏 56 1,800  扶贫、教育 康莱特集团 浙江 浙江温州
45 朱张金 41 1,700  教育 浙江卡森实业 浙江 浙江
45 林圣雄 40 1,700  教育 浙江圣雄集团 浙江 浙江
45 陈天桥 33 1,700  教育、海啸 盛大网络 上海 浙江
48 涂建华 43 1,650  教育、健康 隆鑫控股 重庆 重庆
49 周福仁 55 1,510  教育、社会公益 辽宁西洋集团 辽宁 辽宁
49 余汉江 52 1,510  公共建设、扶贫 宇济房地产 湖北 -
51 翟韶均 45 1,500  健康 力联集团 江苏 江苏
51 周星增 44 1,500  教育 建桥集团 上海 浙江
51 赵凤鸣 50 1,500  社会公益事业 吉林省公主岭市振兴大厦 吉林 -
54 李春元及其家族 74 1,400  助残、社会公益事业 海鑫钢铁 山西 山西
55 朱玉林 52 1,350  教育、公共建设、健康 吉林白山市育林社会孤儿院福利集团 吉林 吉林
56 倪召兴 -  1,300    中融集团 上海 浙江
57 王均金及其家族 36 1,220  教育、健康、助残 均瑶集团 上海 浙江
58 王云支 -  1,200  教育 东港工贸集团? 浙江 -
58 阮水龙 71 1,200  社会公益事业、扶贫 龙盛集团 浙江 浙江上虞
60 王端瑞 -  1,160  教育 伟东置业 山东 -
61 李兴浩 52 1,130  社会福利、教育、健康 志高空调 广东 广东
62 修涞贵 52 1,120  健康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 吉林 吉林
63 蒋敏德 60 1,100  教育 杭州未来食品 浙江 浙江
63 王再兴 -  1,100  扶贫 香港豪德集团 香港 -
65 杨卓舒 54 1,080  教育、健康、扶贫 卓达集团 河北 黑龙江
65 夏鼎湖 62 1,080  教育 中鼎集团 安徽 -
67 彭星   36 1,040  教育 法派服饰 浙江 -
68 阮铁军 31 1,020  扶贫 浙江阮仕珍珠首饰 浙江 浙江诸暨
69 丁磊   35 1,000  海啸 网易 广东 浙江
69 卢志强 54 1,000  教育 北京泛海集团 北京 山东
69 周成建 40 1,000  教育 美特斯邦威 浙江 浙江
69 黄光裕 37 1,000  海啸 鹏润投资集团 北京 广东
69 刘根山 49 1,000  社会公益事业 茂盛集团 上海 上海
69 周建和 43 1,000  教育 庄胜集团 香港 湖南
69 孙荫环 57 1,000  社会公益 亿达集团 辽宁大连 辽宁大连
69 王德彬 44 1,000  老年福利事业 王氏集团 四川 四川泸州
77 阮加根 46 990  社会公益事业、扶贫 闰土化工集团 浙江 浙江
78 王翔     970  教育 九江市民生集团 江西 江西九江
79 车建兴 42 936  教育、海啸、社会公益事业 红星家具集团 上海 江苏
80 吴良定及其家族 60 930  教育、社会福利 中宝集团 浙江 浙江
81 蔡天真 46 900  社会公益 泰山石化集团 新加坡 福建石狮
82 刘沧龙 52 800  社会公益事业 宏达集团 四川 四川
82 杨钊   59 800  社会公益 旭日集团 香港 广东
84 陈建成 47 780  社会公益事业、扶贫 卧龙集团 浙江 浙江
85 郭玉桓、郭胜华父子 51 750  教育 美杰国际投资集团 浙江 浙江青田
85 庄凌   -  750  高等教育、社会公益事业 嘉龙集团 福建 福建惠安
87 马建荣 -  700  体育事业 宁波申洲针织 浙江 -
87 徐国瑞 -  700  教育、公共建设 宝地建设集团 辽宁 -
89 王永泉 -  695  社会公益事业 中成控股集团 浙江 -
90 李宴清 52 675  教育、社会公益事业 宏孚集团 辽宁 辽宁
91 兰勇 未知 670  儿童福利事业、扶贫 贵州灵达房地产 贵州 未知
91 王玉锁 42 670  健康、教育、扶贫 河北新奥集团 河北 河北
93 祝义才 42 659  健康、社会公益事业 雨润集团 江苏 安徽
94 庞宝根 42 650  教育、社会公益 宝业集团 浙江 浙江
95 黄小平 48 600  教育 江苏常发集团 江苏 浙江
95 刘小波 -  600  社会公益事业 惠州隆生企业集团 广东 广东
95 杨国强 50 600  扶贫 碧桂园 广东 广东
95 金卫国 未知 600  健康、教育 上海上信实业 上海 浙江
99 卓定华 -  590  教育 广东瑞华集团 广东 广东

100李云广 53 560  教育、科普、扶贫济困 临沂环保炉具厂 山东 山东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0 20:53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1 19:38
慈善和公益事业,是做给社会的,也是做给自己的良心的。说的队。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1-31 19:42
政府能够在立法和监督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一方面加紧慈善的立法,对慈善行为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不至于让人害怕自己的捐款不知去向。
现在最需要这方面好好下功夫才行!
作者: xlhljp    时间: 07-2-3 23:08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净化自己的内心。"

学习了,确实也是安心之法,符合道的法。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3-21 19:24
首个明星慈善公益榜昨日发布 赵薇去年最有爱心
时间:2007年03月12日17:00 我来说两句    

赵薇亮相慈善榜红地毯

  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卢圆媛)2006年众多华人明星谁对慈善事业投入最多?答案是赵薇。昨日,国内首个明星慈善公益榜在上海发布,以“心怀感恩、快乐分享、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颁奖典礼通过东方卫视直播。根据主办方评选,赵薇荣膺最具影响力慈善之星奖。 虽然在前不久公布的福布斯财富榜上并没有赵薇的名字,但这并没有影响赵薇成为2006年度最有“善心”的人。昨日赵薇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自信地表示:“我不是心虚地来拿这个奖的。因为我自己去年也实实在在为慈善作了很多贡献。”赵薇表示,自己设立的助学基金会一直为帮助家乡儿童上学做着努力,而好朋友设立的鹏菲基金里,自己也有捐赠,所以拿这个奖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努力。 昨日的慈善活动不但吸引了无数粉丝的目光,也引来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大约七成的网友对明星的慈善行为持肯定态度。有约四成的网友认为,明星参与慈善能对社会起到表率作用。也有近三成的网友认为明星是社会财富相对集中的一个群体,将一部分财富用于回报社会是应该的。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这也是明星提高自己曝光率的机会,名利双收。

  部分获奖名单

  最具创意闪电之星:邰正宵、林依轮、孙兴

  最具热心闪电之星:何润东、陈蓉、周笔畅

  最具奉献慈善之星:孔祥东

  最具关爱闪电之星:姜育恒、赵志刚

  最具人气闪电之星:伊能静、蒲巴甲

  最具影响力慈善之星:赵薇

  年度慈善贡献奖:曾志伟

  2007年最期待闪电之星:伍思凯、侯佩岑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4-20 18:34
李连杰壹基金:“壹基金”源自劫难后的感悟2007年04月06日10:23 [我来说两句
] [字号:大 中 小]


  2006年12月14日,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礼上,素有“功夫皇帝”之称的李连杰意外现身,当着现场和摄像机前的千万观众,第一次公开说起他的“壹基金”计划,他一次次地感谢,一次次地鞠躬,恳请现场嘉宾、媒体和观众支持慈善事业。他谦卑甚至略显失态的表现,令现场主持错愕不已,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李连杰就一直默默地从事着各种善举。而随着被他视为“孩子”的慈善计划“壹基金”计划在中国内地的全面启动,李连杰也将自己的后半生全部倾注在慈善事业上。

  “壹基金”源自劫难后的感悟
  与生于60年代的同龄人相比,李连杰无疑是命运的宠儿:8岁开始习武,11岁获得全国武术冠军,随团出访美国受到总统接见,此后连续5年蝉联全国武术冠军,17岁步入影坛,次年因电影《少林寺》而家喻户晓,后赴香港发展,主演的多部影片成为香港新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32岁凭借《致命武器4》成功进军好莱坞,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巨星,并与数位国际级导演合作拍摄一系列动作电影,在全球掀起一股东方热、功夫热。

  然而,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李连杰却开始感到困惑。接踵而至的荣誉、金钱并没能让他找到人生的真谛,他不停反思着自己的生活,苦苦追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一度打算退出演艺圈这个名利之场。多年习武由外及内的修行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使他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得到内心的豁达与平静。

  2004年南亚大海啸时,李连杰和家人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涛天巨浪以毁灭一切之势袭来时,是人与人的真情和互助,让弱小的生命得以抵御强大的自然力而存活下来。劫后余生的李连杰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他开始以一颗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并抛弃了过去偶尔萌生的出世念头,决心担当起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竭尽全力为身处灾难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海啸后,李连杰先后捐出100万元善款赈济灾民,并发动亲朋为灾区捐款。但是,他也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为受灾者提供有效的救助。一个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萦绕:成立一个基金会,鼓励更多人加入慈善的行列。对于性格内向、一贯低调的李连杰来说,实施这个想法并非易事,而且,在风云变幻的娱乐圈,更可能因此被扣上“炒作”的帽子。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已经迈入不惑之年的李连杰开始挑战自己的勇气、尝试改变自己的性格,选择慈善这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重新启动了新的事业。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李连杰最初的想法终于开始变成现实。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4 09:21
顶一下!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24 20:31
附加在慈善上的条件还是越少越好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最近,连串带有“负面”色彩的新闻,使“慈善”以一种与其本意不太相符的形象,形成公众关注和媒体热议的话题。7月下旬,重庆开县籍青年夏某,因从北大“弃学”而被捐助者起诉;8月初,罹患脑瘤的山西女孩小娟手术后“携款”回到山西老家,而没有按照与捐助组织者之间的口头约定,将所余10万善款转赠其他需要救助的人士,引发更大风波;8月22日,全国多家媒体报道,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不知感恩”,而被取消受助资格。




  围绕上述事件,尤其是5名学生因“不知感恩”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引发舆论激烈争论,一方以为既为慈善便不求回报,强求受助者感恩,实为对受助者的“道德绑架”;另一方则认为,知恩图报乃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慈善事业得以延续的基础。

  而若仔细分析前述引发争议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慈善组织和救助渠道不够完善而导致的混乱之外,更大的争议产生于捐助与受助者双方对彼此权利义务的理解不同,而社会舆论也因理解不同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上述事件的共同特征,是在捐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始终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契约关系。尽管由于“慈善契约”的“签订”往往以默契为基础,使得双方在契约关系中的责权关系并未言明,但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默契,还是对此有相对清晰的界定,尤其是对于捐助者来说,自己付出的善心应该得到何种回报,始终都有相当明晰的预期。湖北襄樊女企业家们中止对5名“不知感恩”学生的资助,就可视为对其“违约”行为的处罚。

  我们以为,在这种“契约式慈善”关系中,捐助者要求受助者予以预期中的回报,是一种当然的权利,这不仅源于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文化传统,也是所有类似“一对一”、“面对面”式慈善捐助的必然要求。没有哪个针对特定个人的捐助者,会接受捐助者将善款用于与捐助初衷无关或相违的用途(如弃学经商),或对捐助者的善心完全无动于衷(如那5名“不知感恩”的学生)。对“白眼狼”的不满和怨怼,是基本人性使然,却未必是中国人特有的狭隘。

  问题或许在于,基于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捐助关系的“契约式慈善”,是否适应现代社会慈善事业的宗旨和目标。

  作为工资(利润)、税收之外的“第三次分配”,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宗旨和目标,在于某一不特定人群的财富,以捐助的方式向另一不特定人群的自愿转移,以尽可能弥补一、二次分配造成的分配不公,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下层人群打开阶层之间的“上升通道”。显然,这是一个比两个特定个体之间的“善心”、“怜悯”更大,也是传统“一对一”、“面对面”式的捐助所无法承载和完成的社会目标。只有通过高度社会化、组织化的慈善捐助行为,这样的宗旨和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而在这种高度社会化的慈善行动中,无论捐助者的善心,或受助者的回报,都是针对整体社会而言,而不是拘泥于两个特定的个体之间。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捐助者才可能以更超然的心态,在更宏观的视角下,对受助者的行为做出判断。

  将这样的理解落实于中国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再次尴尬地承认,中国的慈善事业仍然必须“两条线作战”。一方面,慈善组织的发育幼稚和公信力不足,使“希望工程”这样已经高度社会化的捐助活动,依然不得不回到传统的“面对面”捐助形式,证明组织化、社会化慈善事业在短时间内很难替代传统的捐助形式。而另一方面,现代“陌生人”社会中,特定却又陌生的个体之间的“慈善契约”,时刻都可能面临无法“履约”的尴尬。

  昨天有报道称,河南省慈善总会要求学生接受“爱心接力慈善助学基金”时,签订一份《道德协议书》,承诺大学毕业后“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要回捐不少于受助数目的慈善资金”。这种将以往软性契约“硬化”的努力,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减少表面的争论,但就长期而言,现代慈善事业的出路,还是在于社会化的方向。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理当具有自由人格的受助者而言,附加在慈善上的约束性条件还是越少越好。 (张天蔚)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24 20:54
慈善狂人”反思“一对一”捐助方式  来源:中国宁波网

  “慈善狂人”反思“一对一”捐助方式

  张登贵

  南京市个体户邵建波,23年来累计捐款300万元,被人们称为“慈善狂人”,南京市政府授予他“爱心大使”称号。

  可是,近年来,邵建波却接连遭遇被索捐的尴尬事。



其中有不少人向他索捐时都撒了谎。今年“五一”长假,他通过媒体揭穿了十多个索捐的骗子。不料,5月8日,这些人避开邵建波,一起跑到他六十多岁的母亲黄老太家中继续索捐,还辱骂老人。患有肝腹水的黄老太被气得吐血昏迷,送进医院4天后不治身亡。此事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南京市和全国多家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都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邵建波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追溯邵建波尴尬的原因,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索捐者素质太低。不可否认,索捐者之中,真有不少人并非被逼无奈,而是把邵建波当成了“摇钱树”,不要白不要。一个在南京打工的王某,曾两次向邵写信,谎称母亲病重住院、弟弟在读大学等,要他出钱帮助。像这样编造困难的信,王某曾群发给媒体上报道过的所有“爱心人士”。有一苏州农民写信给邵建波,说小孩从未吃过肯德基,想向他借300元。邵建波汇去300元。5天后,他收到那个农民寄来的信,说你真是活雷锋,居然这么信任我,我老婆住院需要5000元,我把你当亲人,就向你要了。去年7月起,邵建波相继在南京、常州等地创办服饰广场。创办之初,他在媒体上宣布,愿意拿出十间商铺免一年租金提供给下岗工人和残疾人,并请专人指导创业。很快,十间商铺被“符合条件”者占满了。可是,这些人占了商铺,并不想创业,每天十二点了才上班,来了就打麻将,下午四点钟就回家了。说这些人素质差,实在没有冤枉他们。

  可是,邵建波从自己身上找到了问题,这就是他的捐赠方式。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邵建波说,他再也不搞“一对一”的捐赠了;他准备成立一个基金会,设专门的监理人员,对所有求助者进行审核,不再随随便便帮人。

  邵建波的这一反思,在现下的中国很有普适意义。

  “一对一”的捐助,是最原始的捐助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捐赠者知道自己的钱帮了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被捐赠者也知道接受了谁的帮助,将来要报答谁。然而,“一对一”捐助方式最突出的问题是可能“助错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对求助者的了解考察不可能到位,这就有可能帮了不该帮的人,而该帮的人却没有得到帮助。生活中这类事常有。前不久宁波就发生过山东一校长为学校向市民求助的事。很多市民听信了他的游说,纷纷解囊相助,中央电视台披露说这个校长是骗子后,才知道上了当。“一对一”捐助方式还可能出现捐赠不公。我们捐赠的,也许是属于应该帮助的人,可是有同样困难的人,只是因为人家没有说,媒体没有报道,捐赠者不了解,而得不到救助。当然,我们无权指责这些捐赠人,因为钱是他们的,他们爱帮谁就可以帮谁,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作为社会,就要尽量使具有同等困难者得到同样的帮助。这用“一对一”这种方式就难以实现。

  所以,发达国家现在不用“一对一”的救助方式。他们的所有捐款,不管是个人的还是企业的,都捐给有关机构,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各式各样的基金会等,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分离,使慈善成为“对陌生人的伦理”。捐给机构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对求助者进行调查了解,从而避免邵建波式的尴尬,使有限的善款用得公平合理。同时还有利于建立现代慈善意识。我们有些人之所以热衷于“一对一”,除了对某些机构不信任之外,主要是觉得捐给机构,自己捐出的钱用到了谁身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不了解。这反映出我们的慈善意识还停留于传统的层次,还存在施恩图报心理。捐赠者与受助者分离,是现代慈善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方式能使捐赠者少了恩赐色彩,多了向社会回报意识;使受捐助者少了对个人感恩戴德的负担,多了答谢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上,我们的慈善事业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看来,邵建波从尴尬中所做出的反思,比他的捐献更有社会意义。

(责任编辑:车东哲)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24 20:55
“呼吁捐助”是慈善尴尬  


  “呼吁捐助”是慈善的尴尬(话本)

  近日,教育部发言人关于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的表态,引起广泛的争议。包括《江南时报》在内的不少媒体,随后也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其实,这一新闻还有新的解读角度。

  “呼吁社会捐助”的对应面就是慈善行为。无疑,“吁捐”是“慈善”的尴尬,如果我们的“慈善”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制,“慈善”成为立意高远的自觉,而不必动用口舌,“希望受助”和“愿意帮助”这一切的内容,均可由强大的、积极的、动力十足的公益机制来自主实现,那么,今天的要不要借媒体“吁捐”的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

  但今天这个公益机制毕竟没有实现。不仅如此,现实当中的“公益”行动也是良莠不齐。2006年1月20日,某“超女”向卧龙熊猫基地捐赠10万元,活动宣传铺天盖地。异常拥挤的场面和众多闪光灯,让现场的大熊猫紧张得不知所措。这一明显作秀的举动,遭到了各界齐声批评。而《湖南日报》6月24日报道的一则新闻则气象大新:劲牌公司近日在湖南省民政厅举办了一个签约仪式,决定自今年起在全国陆续成立“阳光班”,赞助家境贫困、成绩优秀的中学生免费完成高中学业。整个仪式非常简短没有大肆炒作。两件事同谓“公益”,立意和效果却千差万别。所以,确立和宣传健康的、积极的、科学的公益理念,是改变公益事业未尽如人意的局面的当务之急。

  改良观念,就不能绕过“公益”的概念。“公益”顾名思义,是指国家、社会提供给民众的包括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福利性质的公共利益。正如劲牌公司总裁吴少勋所说:“投资公益实质上是财富的再分配,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提供精神产品。企业做大做强了,虽然没有义务,但有责任和良心去维护社会的生态平衡。”当前,一些引起批评的伪慈善现象,和背离公益概念有关。

  公益的“价值观”具有唯一性,但是很多时候,公益偏离了主要方向,不仅实现不了公益的真正目的,而且成为了企业自我炒作的手段。甚至有的人还打着“公益”的幌子,借“公益助学”、“公益募捐”、“公益宣传”、“公益推广”等名头,从中捞取私利。某地一家企业向某小学赠送价值10万元的电脑,但是签约仪式却花了15万元。面对这样的新闻,我们不能回避“公益”面临的尴尬,而最该反思的是公益理念的走形和被误读。

  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学会在“于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价值观中进步。2007中国慈善家榜发布后,我们看到,85岁的余彭年以4年捐赠20亿居首位。多年来,劲牌公司每年对捐资助学固定投入300余万元;2000年,劲牌公司设立了“劲牌世纪人才基金”,用于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先后有20多个学校、4000余名贫困学生得到了劲牌公司的资助。余彭年、牛根生、刘佩珍和陈德勋都捐出了几乎全部财富。他们捐赠的财富数额与其个人财富的比例高于美国最著名的慈善家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而劲牌公司总裁吴少勋曾经要求政府把奖励给他的一幢别墅换成30万现金,加上其他奖金18万元,一共48万元,他全部捐出来,修建了两所希望小学,以此践行“慈善授人以鱼,公益授人以渔”的价值观。这些事实体现了慈善的主流精神。当“公益”成为一种自觉,能够对民生保持着极度的敏感,对每一个不幸的家庭、不幸的个体保持着永久的关照,那么,不仅“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现象和慈善闹剧将锐减,消除贫困、消除疾病和消除愚昧的最大信心也将在整个社会顺势而建。

    作者:许 力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7-8-24 21:10
 在一个集体主义的年代,爱心也被有效地整合进了政府行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计划体制威力在爱心上最为有力的展现

  ★本刊记者/何忠洲

  在民间慈善举步维艰之际,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慈善活动迎风而上。

  今年6月,山东威海市委市政府发起“慈善月”活动,以行政方式层层推进募捐行动,各单位募捐成绩被纳入绩效考核。

  今年3月,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贵州黔西县在全县展开了一场“捐资助困、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为全县贫困人口捐款。

  2006年11月,河南项城政府宣称,要投资6500万元对袁世凯旧居进行维修保护,为此,市里动员各单位职工捐款。

  之前媒体更有连篇累牍的报道:江苏省赣榆县政府办和县财政局以县财政紧张为由,决定停发在职干部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借款;山西平遥县为了实现村村通油路,向所有吃财政饭的干部征收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修路资金……

  这一幕幕,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也许都不陌生:读书时,老师宣布,“为xx捐款,每个人请交上xx元,班长收后统一交上来。”工作时,单位要统一收xx以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回家时,居委会找上门来,要……

  在一个集体主义的年代,爱心也被有效的整合进了政府行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计划体制威力在爱心上最为有力的展现。

  就是在市场经济已经弥散于人们生活的今天,政府的爱心推动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

  威海“慈善月”,短短10天,募捐现金近2000万元,企业认捐基金超过10亿。威海市民政局说,该市募捐工作出现“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贵州黔西县,短短2个月时间,活动共接到捐款1100万元,捐款人数达到15199人。

  惟一不同之处在于,今日,他们遭到前所未有的抵制与非议。

  就在威海“慈善月”收盘之际,媒体评论聚焦,直指“强制捐款背后的家长制作风”。甚至捐款的当事人,也有着相当的抵制。《新京报》的报道说,月收入1500元的威海市财政局大厦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水电维修工人张树森,在回家向老婆讨要500元的捐款时,老婆说:“什么时候要捐老婆,把我也捐了吧。”

  而河南项城袁世凯旧居的修复,甚至遭到袁氏后人的抵制:“政府让我们这些袁氏后人尽量多捐,超过1万元者可以在碑上刻上名字。我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不是很有钱。可从当地政府传出来的说法是,这是为我们袁家老祖宗修的,全市人民都捐了,如果我们这些后人不捐,政府的意思是以后回来不接待……”

  对于慈善,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政府的“爱心推手”直接扼杀了爱心的慈善本意。

  政府的爱心悖论

  但是,在针对地方政府的种种指责中,很难说他们到底应该有着怎样的承担。

  一些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威海“慈善月”的理由正当而明确,市民政局局长赵香春掌握的数据是,在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等第三次分配的总量约占GDP的3%~5%,我国目前只有0.1%,威海市为0.03%;

  项城的袁世凯故居,事关当地旅游与文化建设,更明摆着6500万的资金缺口。

  而诸如下岗职工帮困基金 、工会基金、希望工程捐款、残疾人基金、血防基金等等,每一项都迫切需要,名正言顺。

  这正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约3000万,城镇失业下岗者中的贫困人口约3000万,加上残疾人、受灾人口等其他生活困难者,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超过13亿总人口的10%以上。

  尽管中国政府表态,将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医疗投入,“政策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投资更多地向农村转移”,但是,毫无疑问,对那些突发事件中不幸遇难者、对先天残疾急需帮助者,政府的力量很多时候仍然是鞭长莫及。

  而当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时,无论是出于脸面、政绩还是人道,地方政府都处于聚焦的目光下。

  而且,我们甚至很难说,在地方政府“爱心推手”中,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获利。

  在捐款时,地方政府的官员们也往往要起带头作用。政府“指标”的层层分解,首先将落实到组织内易被掌握的公务员身上。

  5月28日,在威海市“慈善月”活动动员大会上,参加会议的市五套班子领导及出差在外、委托他人捐款的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培廷率先捐款5.3万元;市委办公室全体机关干部捐款4.44万元。5月29日,市民政系统捐款6.54 万元……

  河南项城,记者从当地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普通工作人员要求捐100元,副科级200元,正科级50 0元,副处级1000元。

  这种捐款指标的层级划分,虽然在很多民众眼里,更多地被收入差距冲淡,但是对于很多收入并不高的公务员,仍然是一个极大的压力。

  更何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第四条:“捐赠应是自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这使得被曝光“ 爱心”地方政府,无一不对外解释:政府只是动员,并没有强迫,捐款都是自愿。

  但是,相关的调查证明,“领导重视”是一切地方行政力量“爱心”得以成功的关键。这在对上不对下负责的行政体制下并不是一件难解的事。

  而且,从根本上,政府不具备从事慈善的资格。

  清华大学教授李说,福利和慈善是两回事,福利是政府的,慈善是民间的。政府福利和民间慈善一定要分清。

  这使得地方政府的爱心慈善之举“左右都是错”。

  发动、依靠民间的慈善机构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问题在于:中国社会的慈善组织、机构没有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就是在2004年中国政府放开非公募基金会的注册登记空间后,成立的民间组织仍然屈指可数,“完全不成气候,”对中国NGO了如指掌的自然之友前总干事薛野说。

  而更多的挂着“中国”、公益慈善等字头的社团组织,则更多地被人们当作是政府的一部分。其本身性质也令人疑惑。

  可能的机遇

  民间草根的慈善组织起不来,中国慈善事业进展缓慢。人们呼唤慈善立法的声音始终未曾稍断:

  2005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朱树豪曾表示,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庞大系统工程中,发达而又完备的公益慈善业不可或缺。未来应以发展民间性、职业化公益慈善业为总体目标,让公益慈善机构摆脱官办色彩,通过完善社会捐赠的体制、机制和法制,提高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民盟中央在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的发言中分析说,中国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成了制度缺陷的“瓶颈”,结果必然使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就无法吸引更多富人的财富流向公益事业,造福社会。

  2007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杨澜的提案中再次抛出公益慈善立法问题,并呼吁设立全国性“公益慈善日”,并提出,《慈善事业促进法》颁布之日,可以作为全国性的公益慈善日。

  2006年年初,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曾表示,《慈善事业促进法》列入国务院的立法工作和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安排,已处于起草阶段。但是,从2007年全国两会传出来的消息说,由于对慈善事业立法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因此在全国人大的立法日程上,这部法律仍不在考虑之列。

  不过,从2008年1月1日起,一个新的机遇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为公益事业捐款,在应纳税所得额的13%以内,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如此告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专家杨鹏,“倘能真正落实的话,那将不再是慈善组织找不到愿意出钱的企业家,而是我们这些企业家找不到合适的慈善组织。”

  正在美国考察的杨鹏告诉记者:在美国,拥有免税资格的民间组织就有12万家。“在中国,恐怕也就不到20家。 ”

  13%免税政策的放开,目前尚无具体的实施办法,但是危险在于,这一办法面临着具体落实的问题。

  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之前,老税法也规定,企业为公益事业捐款,在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企业可以享受免税待遇。而这并没有刺激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就在连续几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制定之后,人们发现,企业家慈善,连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样,始终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

  现在的区别在于,3%的免税标准被提高到13%。会在多大程度上撑开慈善的空间呢?

  中国的一些社团组织,诸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免税的待遇,但是,具体的手续办理仍然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

  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现身说法:身为民政部的司长,王振耀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为慈善事业捐款500元,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税收抵扣款50元整,但是为了拿回这50元税款,王司长通过财务,办理了足足10 道手续,历时两个月。

  王振耀感叹道:我是一个负责全国捐赠事物的司长,办理这些手续还用了这么长时间,社会上一般的百姓又会怎样呢?

  中国慈善:漫长民间路

  中国慈善事业再度兴起,并开始显现回归民间的迹象

  ★本刊记者/罗雪挥

  “民间慈善在民国时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中国慈善简史》的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秋光告诉记者,他同时还是中国慈善研究国家重点课题的承担者。

  周秋光介绍,中国民间慈善传统悠久,自汉唐以来,就活跃着民间慈善,而到清末民初,除了教会慈善机构的发展,当时独立的民间慈善团体无论在数量上,在所拥有的慈善资源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已大大超过官办的慈善机构,成为近代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甚至出现了民间的慈善协调机构,比如中华慈善团和国际统一救灾总会,负责协调募款和施赈,进行慈善资源的优化组合。

  民国时战乱频仍,天灾人祸不断,政府救济不力,但民间慈善团体起到了巨大的弥补作用,舒缓了民众的困境。除了赈灾救荒、恤贫济困、慈善医疗,慈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国大慈善家熊希龄于1920年,在香山宜园旧址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美国记者参观后谓其“较之美国所办幼稚学校有过之无不及”,被当时的舆论界称做是一个奇迹。该慈幼院在近30年的时间里,把6000多名孤贫儿童培养成为有用之才,比奥地利的世界第一所国际SOS儿童村还早了15 年。1949年,毛泽东从西柏坡来到北京,就住在熊希龄的故宅,位于香山的双清别墅。毛泽东说,一个人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熊希龄先生是做过好事的。

  而新中国的慈善事业,就此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将原有慈善机构逐步纳入到国家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轨道中。1950年4月,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董必武做了《新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的报告,明确阐述了新政府对于民间慈善事业的态度,“中国人民成立了自己的政府,把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救济福利事业才不再是统治阶级欺骗与麻醉人民的装饰品,也不再是少数热心人士的孤军苦斗。”结果,原有的慈善组织、机构或自行停顿、或停办,或被政府接管、改组,变成附属于政府部门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比如香山慈幼院在建国前已经停办,建国后则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其财产,改为公办的“立新学校”。而包括外国教会慈善机构在内,甚至是接受过美国救济的慈善团体财产都一律充公,纷纷被接管,因为这是“殖民主义的警探和麻药”。民间慈善事业则遭到持续批判。

  周秋光的《中国慈善简史》一书里记载了当时的流行看法:“人们深信,共产主义是人间天堂,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解除一切苦难,彻底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既然如此,就无需也无必要发展慈善事业。”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上海的一位工人向安徽、贵州两地灾区的政府部门汇出了200元赈灾款。几个月后,这张汇款单落到了他所在工厂的革委会手中。于是他被批判为“居心叵测,动机不良”“往社会主义脸上抹黑。”

  从1954年到1980年,中国大陆已经不再存在有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没有出现过有组织、有规模、经常性的慈善活动。虽然社会上的灾情与弱势群体仍然客观地存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每逢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中央都要责成各级地方政府负起高度责任,甚至提出不许饿死一个人。

  政府动员了一切政治或行政的力量进行救济,也由此形成了一切由政府包揽的救助格局。周秋光介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原本可以成为中国民间慈善恢复的一个契机,但是当时一切慈善行为都受到排斥,包括国际救助。当时的外电报道,美国、英国、日本,以及联合国当时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等,都明确表示要向中国提供援助,尤其是最有抗震和救援经验的日本,在内阁会议中提出紧急援助中国方案通过后,立即准备了药物、衣物、帐篷等。但一律遭到了我国政府的拒绝。

  民间慈善组织的“优胜”与“劣汰”

  “纯民间的草根慈善组织处于最弱势的地位,政府救助处于强势地位,公募基金会处于中等水平。”谈及目前中国慈善救助的实际分布状况,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表示。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组织,公募基金会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慈善事业复兴的起点。198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的建立,首次大规模在全社会做了“慈善总动员”,而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正视慈善的社会调节力量。

  在社会处于剧烈转型的年代,改革一方面造就了大量新富阶层,另一方面又使得一些沦于传统保障体系外的人成为弱势群体,社会产生了大量需救助的群体,仅靠政府有限的力量来解决自然灾害、老龄化、下岗、贫困乃至医疗救助等社会问题,已无法满足需求。发动民间力量开展慈善事业被提上了日程。社会经济发展在客观上也提供了民间的财源。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慈善组织和机构纷纷组建,一些纯草根的民间慈善组织和个人也逐步开始活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民间慈善就此复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凯长期关注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他认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进入限制政策,比如社会团体的登记要经过相当严格而复杂的审批程序。因此,现阶段全国性的福利团体大多数是从原有的政府部门中分化出来的,例如中华慈善总会主要是依托于民政部建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是从团中央分化出来的,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脱胎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等,真正来自民间的大规模福利团体极少,而且资源有限,规模不大,只起到了补充作用。

  “中国现有的大部分民间慈善组织可以说是‘官办’,也可以说是‘半官方’。”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秋光表示。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有的慈善组织和政府部门干脆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而部分慈善协会的负责人也往往由退休的领导担任。由于中国很大一部分慈善资源是由政府控制的,其慈善事业也就与政府组织的绩效息息相关。这和真正的民间慈善组织出于爱心实施救助还有一定差别。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了个别机构把善款“运作”成坏账等现象,给慈善事业蒙上了阴影。同时,由于各慈善组织都分别隶属于各政府机构,其管理主要是纵向管理,彼此协同能力较差,出现了“多头募捐”,加重了捐赠者负担,而慈善组织之间,甚至在慈善组织与地方政府间,有时还会出现抢夺慈善资源现象。比如SAR S期间,所有的捐款捐物只能向规定的几家慈善组织捐赠,而在税收优惠上,我国目前实行的也是差别待遇,企业只有向少数几个公募基金会捐赠,才能够享受税收减免的政策。慈善资源配备的不均衡,妨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进步。

  “慈善事业不应该是‘政治运动’的模式,慈善事业不应该是‘摊派活动’的要求,慈善事业不应该是‘腐败行动’ 的温床,慈善事业不应该是‘官位移动’的中转。”2004年中华慈善文化论坛上,针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隐患,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吴建荣总结。

  尽管存在先天不足,由政府自上而下发起的慈善社团组织,还是以积极的行动成为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令草根组织艳羡的社团身份、公共筹资许可,可以自由地寻求商业资助。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坦言,从慈善资源的角度来看,有官方背景,募集捐款时更容易获得公众信任,而真正的民间组织募款能力相对较弱,后者数量也极其有限,王汝鹏介绍,如今有资金实力可以申请成立基金会的企业和个人很多,但是真正申请下来的很少。

  不过,虽然“准生证”难拿,一旦成立,无论经营状况如何,基金会就如同铁饭碗,迄今还没有被关闭的先例,虽然有的基金会常年没有活动,没有人捐款,没有钱做救助,但还是挂名生存下来。王汝鹏认为,从中国慈善事业的长期发展考虑,基金会的管理也应该参照上市公司,制订“劣汰”的退出机制,经营不好,运作不规范,没有实力也没有作为的基金会应该退出。

  政府扶到一定阶段,就应该放手

  “将慈善交与民间,更符合我国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的规律。”《中国慈善简史》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秋光告诉记者。他认为经历过了长期的停滞后,中国慈善事业的恢复必然要有官方的出面和扶持,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能力,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但是政府扶持起来后,就应该让慈善事业回归民间。正如同帮孩子学走路,扶到一定阶段,就应该放手。

  周秋光表示,未来要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允许民间能够广泛地设立慈善机构。政府可以通过慈善立法,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规范和制约,周秋光认为,“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走向。”网民萧巾则强调,应该“让政府的归政府,让慈善的归慈善”,政府更需要建立的是最低工资限定,全民医疗保障,而除了这些最低保障之外的救助,则完全可以由民间自发进行,因为慈善关爱,富有同情心,乃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在回归民间的呼声下,中国的“官办”民间慈善组织内部也逐步发生着变革,开始与“民间”日益接近,加强与国际民间组织和草根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充分吸收民间运营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在“民间化”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秘书长王汝鹏表示,该基金会的定位是“具有独立法人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除人员聘用面向社会招聘专才外,所有的善款都努力按照公开、透明的非营利组织原则运行。比如每建立一个基金,都要先进行制度设计,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该基金会联合李亚鹏、王菲夫妇设立的嫣然天使基金就制定了二十二条管理规则,获得了社会热烈响应,筹款目前已经达到了1500万元,当有人报料说嫣然基金有黑幕时,一张《嫣然天使基金财务收支报告》即时公布于媒体之上。如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在筹划“博客基金”,希望救助网络媒体关注的个案,王汝鹏再三表示,“一定要做成非常透明”。他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放宽准入政策,能够有更多的民间慈善组织加入。王汝鹏认为,一个机构做得再好也是孤立的,中国的慈善事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只有当所有的民间慈善机构都很规范,都很有实力,很有公信力的时候,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慈善大环境改善。“尽管我们有很多的优惠,有很多的资源,但我们还是期待整体的发展。”

  而在现阶段,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尽管发展迅速,仍然受到募款能力的制约,造成公募基金会的救助能力相对有限。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凯表示,“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普遍不足。非营利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分化出来以获取民间资源的一个途径,而不是接受政府资助、受政府的委托去实施项目的工具。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几乎没有给予直接资助,间接资助也才开始进入起步阶段。”

  在获得最初的官方扶持后,更多的中国“官办”民间慈善组织不得不自行发展,自我完善以获得立足根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介绍,与欧美发达国家基金会有充足本金,仅靠基金的增值收入进行慈善资助不同,包括红十字基金会在内,中国绝大部分公募基金会只能够叫做“公共筹款机构”,王汝鹏将之形容为“过路财神”,左手接过捐款,右手就要拨出去。“假设我们有一个稳定的筹资渠道,有一个安全有效的增值渠道,那我们的压力要减小很多。”为了持续获得捐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短期内策划了密集的各项活动,比如万人“大型公益健走活动”,比如联络了几乎所有的强势媒体运作慈善项目,包括吸收李宇春歌迷的力量,建立“玉米爱心基金”。

  王汝鹏表示,“始终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每年大家都是忙得魂不守舍。”在这样的超强度努力下,2006年,包括捐赠物资在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募集到创纪录的1.2亿元。虽然在基金会中已然处于前列,但针对中国民间的广大的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来说,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王汝鹏告诉记者,患儿家长常常是一进门便长跪不起,“未语泪先流”。而能够获得资助的孩子必须由评审委员会整体投票,病情太严重的孩子则很难获得救助,因为有限的资源要用于更容易被救治的孩子。王汝鹏对此心情复杂:“这样的取舍标准从理性的角度是对的,从人道主义,从情感的角度却是不合理的,但在资源很少的情况下,你先帮助谁呢?”

  王汝鹏说,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救一个算一个。

  中华慈善总会的民间尝试

  从理念上说,是有进有退。进的是全民慈善意识普及,退的是慈善的民间性

  ★本刊记者/何忠洲

  1998年,这年被杨团视为中华慈善总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那一年,南方发生大洪灾,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现在国人面前,光彩耀人;同样在那一年,中国开始了政府机构改革,大量的人员分流进入中华慈善总会。拖延已久的杨团,也是在那一年,离开“当孩子养一样”的中华慈善总会,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独立与自治基础

  1994年,当刚从民政部部长职位上退休的崔乃夫和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阎明复商定要在中国成立第一个综合性的慈善机构时,全国尚有7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60岁以上的老人1.17亿,其中7%约819万多人过着独居的生活;全国有近20万流浪儿童,其中近10万是孤儿;还有5000多万残疾人。

  但在当时,慈善却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词。经过长时期阶级斗争的洗礼,一说起慈善,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外国神父,帝国主义走狗在中国办育婴堂、残害中国儿童。当时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如此定义“慈善事业”:“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熟知慈善古今中外情况的崔乃夫开始挖掘慈善的意义。

  杨团当时正是中国儿童基金会的秘书长,正在代理制定慈善总会创始基金方案的她被崔乃夫看中。

  从一开始,关于慈善总会的发展方向就非常清楚:要办的是一个迥别于政府、立足于民间的独立的慈善机构。在那里,杨团任常务副秘书长,负责实际的操作。

  慈善的概念就是那时逐渐推广开来的。一开始是研讨会,通过研讨慈善的话题,逐渐为慈善正名,然后便是在大众传媒的宣传。著名报人丁望当时正是中华慈善总会宣传委员会主席。

  慈善的概念开始日益为大众接受并开始影响到高层。

  从一开始,中华慈善总会就建立了一套不同于政府的运作机制。

  创始基金是一个创举。按照设计,创始基金是慈善总会存在的永久的基石。不动本取息,利息用于总会自身的运转费,这样就能保证将所有的捐款百分之百的用于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而且预计,无论总会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凭借这个创始基金东山再起。当时规定,资助50万创始基金者成为总会创始人,永久理事;资助5万元者,成为创始会员,这些人构成了总会的创始人群体,和总会共进退。

  到2005年11月底,总会就成功的筹到1419万元的创始基金和1260多万元的社会捐款。这是慈善总会在财政上独立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总会开始制定独立的财务体系。传统的事业单位,当时都还是政府拨款,与社会没有什么往来,财务科目也相对简单,也都是事业单位的一套财务体系。而总会成天都在捐款和资助项目与社会有广泛的经济联系,事业单位的科目并不能符合总会的需要。在崔乃夫的要求下,总会在一位高级会计师的帮助下,制定了独立的财务科目。

  这是一个确定受赠资产性质的举措。

  当时国有资产管理局曾给各部下达清查国有资产的指令,民政部要总会填报国有资产,指定捐款也要填报,这遭到崔乃夫的拒绝,他斩钉截铁,“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人事上,总会也开始在往独立的方向走。开始独立招聘,并且人员待遇开始与市场挂钩。

  当时,杨团向崔乃夫力荐她在中国儿童基金会的部下常寒婴。崔于是便问她:没有他行不行?

  不行!

  于是此时已经从中国儿童基金会出来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常寒婴被招进中华慈善总会。结果,他在公司的工资标准成了杨团等人的参照系。按照公司工资稍降的标准,常寒婴的工资被定到1300元/月,而作为更高一级的杨团,则依照被定为 1600元/月,这在当时远远高于政府同级别人员的工资。当时,政府人员工资也才三四百元。

  高工资相对应的是高效率与低成本。“当时一人顶几个人用,而且大家热情很高。”

  也就在组织机构建立的同时,本着高效、廉洁的原则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修订了《中华慈善总会章程》;制定了《中华慈善总会创始基金章程》《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会员办法》;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和其他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这一切,杨团回忆说,都是一个目标:就是慈善是民间自主、自办、自创的事业,不是政府的福利。

  当时之所以能够做到,杨团担?獾靡嬗诹礁龇矫妫阂皇堑绷耸?嗄昝裾?砍さ拇弈朔虮旧淼淖世??桓鼍褪堑笔闭??怨?娲壬谱橹?艿没购芩伞?/p>

  “九八”大展示

  九八年的大洪水,对中华慈善总会来说,是一次大展示也是一次大练兵。

  在这之前,中华慈善总会发生了一件大事:创始基金没了。

  创始基金是用来保值增值,用增值与利息来保证总会的日常开支的。但是,就在把创始基金交与一位商人进行增值的时候,在倒手过程中,这笔钱被损失掉了。直到后来才又通过其他方式慢慢补平。

  崔乃夫为此辞去会长职务。退休的阎明复走马上任担任第二任会长。

  还在洪水的消息刚刚传来时,当时任代会长的阎明复听闻消息,就开始着手准备。6月30日,中华慈善总会发出致全国团体会员“关于积极支援当前抗洪赈灾”的建议函。

  最开始定的是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一个副会长前去和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商谈。当时,大家的期望值都很低。

  杨伟光提出:中华慈善总会能否预计募捐到2000万?

  “1000万我们都不能保证。”那个副会长说。杨伟光一下子就急了,“我们合作,连这点钱都募捐不到,那还怎么办啊?做一台晚会,如果真的达不到目标的话,怎么下台呀?”

  阎明复于是赶紧去找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三家联合。

  那几天,杨团整日整夜地泡在电话机旁打电话:第一轮什么情况,第二轮谁有什么意向,第三轮谁谁谁定下来了。“ 做慈善工作最重要的,是你要让公众——慈善参与者和捐助者清晰地知道信息,以及他们能做什么。”

  事态的发展很快让人大吃一惊。

  1998年8月16日,中华慈善总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红十字会联手,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电视募捐专场晚会。一下子就筹到3亿多元的捐赠资金和物资。

  慈善总会在西单二龙路新龙大厦7层办公,电波一传出,大厦门前的广场、大厦所有的楼层都被人流堵塞了,昼夜川流不息。捐款的、捐物的、捐赠救灾海报的、请求分配救援工作的、贡献点子的,许多家庭扶老携幼地赶来,还有不少外地人坐飞机火车赶来,许多学校的大学生们赶来后自发地按学校组成志愿队帮助工作,许多餐饮公司为大家免费供饭、送餐,每天都开出上百号人的流水席……

  一天早上,因为还没到上班时间,警卫不许捐款者进入,等了一晚上的捐助者竟然和警卫发生了冲突。

  “那是一次完全的出自于自己同情心的捐助,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心。”杨团说。

  这一次全民族大动员的集体英雄主义,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慈善的观念,中华慈善总会的形象也空前突出。

  两个转折点

  1998年,仅“8·16”晚会那一次,中华慈善总会就募集到资金3.6亿。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慈善事业。政府也开始重视起慈善组织在救灾过程中的作用来了。

  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实施。

  2001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发出关于发布《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进口税收暂行办法》的通知,对境外捐赠人无偿向受赠人捐赠的直接用于扶贫、慈善事业的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001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许多地方政府也制订了一些支持当地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

  但就在1998年抗洪前后,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民政部将45岁以上的干部都作为内退分配给部属的社团,总会的工作人员一下子从8个人增长到二三十人,而且几乎人人都带头衔,还有正、副司长。这一下子,不仅人事安排成了问题,而且运作成本也陡然抬高。总会之前已有近两千万的创始基金,每年的利息除了支付运作费外还可支持项目,但是这一下子运作经费不够了。而且新干部一来,大换班,原来的很多制度都被否定。

  一个到此上班的原财政部官员翻检财务报表后说,这一套全是违反规定的。于是废除了这一套,财务科目又改回事业单位的了。

  在杨团看来,中华慈善总会很快进入另一个转折点。

  到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慈善正式进入中央文件。在社会保障一栏里,慈善事业赫然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并列。

  杨团说,最初,慈善事业的定位还只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补充”,在这个文件之后,慈善则被正式地纳入了政府工作范畴。

  慈善开始变成政府非常乐于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新闻界相关的报道也铺天盖地了。慈善成为一个好词、一件好事,完全正面。

  但相应的问题是,杨团说,在社会普遍接受了慈善这个概念之后,由此也发生了一个大问题:慈善的属性和做事的方式越来越官方化,成为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这也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拐点。”

  回顾历史,杨团总结这十几年的慈善之路,说,“从理念上说,是有进有退。进的是全民慈善意识普及,退的是慈善的民间性。” ★

  慈善企业家多多益善

  慈善活动是需要动员、需要组织的,由此就出现了“慈善企业家”

  ★本刊评论员/秋风

  现在的一些人似乎已经把国家当成了神。看到某个人或某群人在生活中陷入困境,学者及普通民众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政府不来帮助?于是,一谈社会保障,话题就全部集中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样的人把自己当成了国家的孩子,向国家撒娇。相反,一个由心智成熟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则面对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困境,首先会问:邻居们、社区、乃至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帮助他或他们。

  一个健全的社会,本来有一种内生的财富再分配机制和自我救助机制,它可以对人们所创造出来的财富进行再分配。比如,富人从事慈善活动,富人捐款资助教育、艺术、学术,救助穷人和陷入生活困境中的人,从而实现社会均富、公平。

  这种机制是内生的,因为,就像孟子所说,人皆有恻隐之心,或者如亚当·斯密所说,人皆有同情、即感受他人的痛苦的能力,这差不多就是一种本能。更不要说,人们也追求荣誉、追求他人的尊敬,而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财富、精力和创造性向公众免费供应公共品,乃是获得荣誉、尊敬的基本途径。

  不过,这些心理动机未必强大到足以促成人们去做慈善活动。人人都很忙碌,要照顾自己的事业、家庭,而无暇全力投入到慈善活动中;普通人也未必知道究竟谁需要帮助;另外,单个人的一点点贡献,也许对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多大用处。因此,慈善活动是需要动员、需要组织的。由此就出现了“慈善企业家”。

  应当说,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社会企业家”(socialentrepreneur)中的一部分。社会企业家就是以前人们常说的“社会活动家”,之所以用“企业家”二字来刻画他们,乃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企业家的一种重要品性:创造地把各种资源组合在一起,向公众提供一些慈善产品。

  企业家活动的本质就是通过产品的创新、组织方式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当然,其目的是为了自己获得收益。慈善企业家的收益是个人的社会声望,及帮助他人所获得的快乐。而他的工作,就是用一种设计优良的慈善产品感动民众,唤醒民众心底的同情之心,让民众知道,哪些人需要帮助,自己也可以向他提供帮助。这样,慈善企业家就沟通了需要帮助者及愿意帮助者。当然,慈善企业家也通过财务、工程等等管理活动,有效地使用资金,使民众提供的慈善资源得到较高效率的利用。

  没有企业家,就不可能存在令所有人财富大量增加的市场经济;同样,没有慈善企业家,慈善事业终究不可能具有规模。慈善企业家自己当然享有了荣誉,甚至享有某些收入,但是,他们的活动确实大幅度地深化、扩展了慈善事业,提高了慈善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中国,以前还有“社会活动家”一说,但后来,似乎没有这样一个行当了,需要救助的人只能等着政府。如果政府没有注意到,或者拒绝,他就难以得到救助。而当权力收缩,政府本来有限的救助体系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内在的自我救助机制又没有恢复运转。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空档期,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个可喜的迹象,即社会逐渐发育,社会内在的财富再分配机制和自我救助机制渐渐地浮出水面。尤其是网络,为分散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的联络、组织渠道。

  不过,大体说来,包括慈善企业家在内的社会企业家的成长发育,仍然相对迟滞。个中缘由,固然因为过分严厉的管制,但也因为,长期生活在每个人直接面对政府的体制中,又经历过道德伦理的缺失,人们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互信任,而没有信任,慈善企业家是不可能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把资源交给他们,甚至接受帮助的人也会怀疑慈善企业家的动机。

  这个时候,把希望寄托于国家,可以理解,但不算明智。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够自我救助,那国家的救助体系再庞大,也将是杯水车薪。

  此时,重要的是社会企业家、慈善企业家严于自律,通过诚信而高效率地服务社会,而获得民众的信赖,这将为社会自发的再分配机制和自我救助体系的发育拓展出广阔空间。

(责任编辑:于俊如)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