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為藥瘋狂——【揭露世纪最大的谎言!】 [打印本页]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42
标题: 為藥瘋狂——【揭露世纪最大的谎言!】
為藥瘋狂
CCHR | 18 March,2006 20:22
他們說,
百憂解消除你的憂鬱:贊安諾舒緩你的焦慮
利他林讓你的孩子乖巧聽話。
可是,你知道嗎﹖你和你的孩子可能吃錯藥了!

來自專業醫師的良心建議,告訴你
為什麼不要服用精神藥物以及該如何戒除藥癮。

為藥瘋狂

Your drug may be your problem : how and why to stop taking osychiatric drugs

作者: 彼得布利金/大衛柯翰
譯者: 熊漢昌
類別: 醫藥&生理
語言: 英文中譯
出版社: 新新聞
出版年份: 2002年

作者介紹
Peter R. Breggin, 醫學博士,任教於哈佛醫學院,是國際知名的心理療專家。哈佛醫學院畢業,曾任麻省精神保健中心及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學中心住院醫師、國家精神保健院顧問。一九六八年起於馬里蘭貝斯達開業,並於哈佛醫學院、華盛頓精神病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校講學。知名的生物精神病學反對者;國際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研究中心創辦人;精神病學專業期刊《合倫理之人性科學與醫療管理》總編輯。
他曾經出版十多本書,包括談百憂解的暢銷書。

David Cohen, McGill大學和加州柏克來博士,蒙特婁大學社工教授,專專長心理醫療研究。


簡介.

近年來,精神治療藥物的使用量暴增,尤其是處方給兒童的興奮劑和成人的抗抑鬱藥物、鎮靜藥物。大眾愈來愈依賴處方藥物來解決心理和社會問題。媒體直接將百憂解之類的藥品介紹給消費者,大量的書籍向外行人讚揚精神治療藥物治療兒童和成人各種心理、情緒問題的效果。

精神科藥物的使用已不只是西方社會的問題,台灣也使用愈來愈多。不過,從西方到台灣皆然,醫生給病人藥物的訊息相當有限。而且許多藥物反而是為病人帶來新的問題。

醫師處方抗憂鬱藥物或鎮定劑之前,通常只花幾分鐘時間評估病況。可是一旦病人決定接受藥物治療,很可能一輩子擺脫不了這些藥物,也無從避免長期用藥帶來的有害副作用。找位醫師指導病人服用精神治療藥物很容易,要找到願意幫病人停止用藥的醫師卻很困難。

本書用通俗的語言,告訴我們各種常見的抗憂鬱、鎮靜等等藥物,可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問題,同時也告訴讀者,如何尋找助力來一步一步的戒除這些藥癮,以及在戒藥癮時可能面臨的各種身心反應。本書英文版出版後,受到許多專業臨床醫生的肯定與稱許。


目錄:

警告:精神治療藥物有礙健康
導論:什麼是你的最終寄託
第一章 開始遠比戒斷容易
第二章 精神治療藥物的極限
第三章 你的問題可能來自藥物
第四章 特定藥物的有害副作用
第五章 拒絕藥物的個人與心理因素
第六章 為何醫師告訴病人的那麼少
第七章 規劃戒斷過程
第八章 如何停止服用精神治療藥物
第九章 精神治療藥物的戒斷反應
第十章 讓你的孩子戒斷精神治療藥物
第十一章 瞭解治療師對不用藥的憂慮
第十二章 給不主張用藥的治療師之指導方針
第十三章 不靠藥物來幫助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學原則
附錄 常用精神治療藥物

他們說,
百憂解消除你的憂鬱:贊安諾舒緩你的焦慮
利他林讓你的孩子乖巧聽話。
可是,你知道嗎﹖你和你的孩子可能吃錯藥了!


來自專業醫師的良心建議,告訴你
為什麼不要服用精神藥物以及該如何戒除藥癮。

精神治療藥物的有害副作用
百憂解(Prozac),抗憂鬱劑
效果:製造幸福感與精力充沛感;
副作用:焦慮、不安、失眠、體重減輕、想自殺。

贊安諾(Xanax),鎮定劑
效果:減輕焦慮、緊張、幫助睡眠;
副作用:暴躁、衝動、健忘、暴力行為。

利他林(Ritalin),興奮劑
效果:矯正過度活潑、衝動以及注意力不集中;
副作用:失眠、痙攣、緊張、沮喪、想自殺。

這樣的藥物多數不清,這樣的副作用說都說不完。你確定,要吃這些藥嗎﹖  
為藥瘋狂書評--{藥物違背自然,自然違反人性-讀 布利金 & 何翰《為藥瘋狂》}

資料來自於--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minHsiao


近來中國時報「家庭」版,為職業女性作一系列專題,全方位探討她
們在現代社會遭遇的問題困擾,試圖提出解套方案。比如,六月二十
五日第三十七版,整版幅就有各領域專家提供簡單解鈴。

其中,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蕭正誠,對職場壓力困擾,建議職業女性
可以適度藉藥物來改變性格。他說,「現在有很多安全的藥物,在服
用之後,進到大腦細胞的細胞末,改變它的結構,讓你變成跟那些
EQ 比較好的人一樣」。同時,緊接著補了句,「我並不是勸各位一
定要吃藥,……很多人不喜歡吃藥,我會建議他們做心理治療。……
當這些方法都試過了,還是覺得不好,再回頭來吃藥也來得及。也可
以先吃藥,再嘗試其他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中國時報第 37 版
「家庭」,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以上文句,我們不難判別:蕭醫師基本上認為服藥來控制壓力改變性
格,是簡單速效又安全的法子。相信這也是許多臨床醫師,甚至精神
科專科醫師,所共同認定推薦的。許久前,和大家介紹過曾風行一時
的《神奇百憂解》 (張老師文化 ),以百憂解 (Prozac) 這個新興精
神科用藥出發,也是樂觀表示:「百憂解的發明,或許告訴我們:藉
藥物來調整情緒的新時代來臨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麼?



這本彼得.布利金,與大衛.柯翰所合著的《為藥瘋狂》,原著 1999 年
出版,三年後的如今才被選譯到台灣來。由中譯本封面底的「作者介
紹」可以了解,布利金是哈佛醫學院畢業的精神醫學教授,也是「知
名的生物精神病學反對者」。柯翰則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現任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社工系教授」。具如此背景,讓本書說法極具
可信度。

本書開宗明義,一起始就用「警告:精神治療藥物有礙健康」,向讀
者明白表示:昔日得來「精神困擾只要吃藥就會好」的印象,不論來
自廣告、藥局介紹甚至醫師提供,都是片面真理,甚至幾乎是謊言。
「所有這些藥物都可能造成許多嚴重而致命的有害副作用,其中大多
數還會造成戒斷的困難,如情緒和生理的痛苦。有些藥物會造成強烈
的身體依賴性,並導致危及生命的戒斷困難」(頁 4)。

現代文明社會,各種生活壓力紛至沓來。醫藥專業快速進步,我們(
尤其是台灣人)長期不自覺認為「有病就要看醫師 / 吃藥」,甚至
覺得不吃藥病就不可能好。在這種就診先行意識壓力下,臨床醫師不
得不開立處方,以博得病患信任。以我個人的臨床醫療從業經驗,過
去有些醫師兩相權衡,或許會開立相對較無害的維他命丸作為安慰劑
。如今所謂「醫療意識高漲」,似懂非懂又硬要裝懂的病患或病患家
屬,以各種方式取得片面相關醫療知識,動輒質疑醫師的處置和處方
,導致醫師為求自保,寧可在允許範圍內,開立過多不必要的檢查和
藥物。如此,雖然滿足了病患 / 病患家屬,保護了醫師自身安全;
就大處著眼,實是兩敗俱傷。

精神治療藥物,是許多會被濫用的處方之一。小自失眠,大至焦慮甚
至精神分裂者的強迫病患鎮靜,醫師開立無數藥物來達到目的。台灣
醫療環境,心理治療與諮詢的風氣還未開,有情緒困擾的民眾只能向
精神科或家庭醫學科醫師求診。醫師解決這類問題的明顯有效方法(
或許也是病患所希望的),就是開立精神鎮靜藥物。臨床上發現,病
患對藥物的需求量總是與日俱增,甚至不得不多種藥物合用,來同時
針對不同問題,或是解決其中某藥的副作用。每加一藥,很可能副作
用就多數種。於是往往左支右絀,折磨病患,也困擾醫師。長此以往
,病患往往自然接受了「我是憂鬱/狂躁/失眠/……疾病的患者,
必須一輩子服藥才能控制」的既定概念,醫師也如此告知病患。卻沒
有人想過:會不會自一開始,「服藥」這種作法就是錯的?甚至就是
造成日後不得不與藥共舞的主要關鍵?

作者布利金是少數質疑藥物治療的醫師。在本書頁 24 至 32,他舉
出十數個實際案例,具體讓讀者看到精神治療藥物的危害。這其中,
有病患自行察覺,或由家屬發現:吃藥短期似乎有所改善,卻帶來更
多困擾,不得不吃更多不同的藥。可是求助其他醫師,「增加/改變
精神治療藥物的種類或數量」,往往是唯一答案。除了少數人幸運遇
見合適的心理/精神醫師,利用逐步減量與心理諮商雙管其下,自藥
物地獄脫身;許多人或許自此,只能在藥物機動調整下,得到不滿意
但可以接受的精神平衡。這是多麼讓人驚訝,也讓人遺憾的事啊。

作者兩人,深入了解這種現象之所由來。發現商業機制下,藥商在發
明新藥過程中,對藥理機制的了解本來就不健全,又對藥物產生的種
種影響多所隱瞞。

在第二到四章,作者先由藥物本身談起,巨細彌遺告訴讀者,各種常
用或不常用的精神治療藥物,它們副作用如何,會對服藥人體有什麼
影響。這些副作用,大多詳載於專業醫療手冊裡,不過不但常被醫師
忽略,就是記載了也往往輕描淡寫帶過。就算這樣發生藥物副作用的
人不多,但真的有,也真的發生了。能視而不見麼。

第五章「拒絕藥物的個人與心理因素」,作者轉由部分自己不願意服
藥的病人來作探討。他們發現,除了自己本身就不愛吃藥,更多的是
病人本來就敏感於藥物副作用,因為不適應而拒服。這相對告訴我們
,副作用真的在,也真的會發生。然而,還是的,這往往被醫師或病
人家屬解讀成「藥量/藥物種類不足」,強迫病人服更多的藥。

當然。兩權相害取其輕,為了自病徵痛苦解脫,就算我們知道副作用
風險,很可能還是會選擇用藥。只是,或許不但病患,就連醫師,所
能得到的藥物資訊其實不足且偏失。在第六章「為何醫師告訴病人的
那麼少」,作者談到醫師取得藥物作用/副作用的資訊來源往往是藥
廠。而藥廠為求賣藥,怎能不隱惡揚善。再者,醫師就是知道副作用
存在,通常是不會主動提示的。因為醫師認為副作用小到可以忽略,
或者部分醫師以權威心態主動取捨,不願讓病人得知,以免產生恐懼
心態拒服,造成治療困難。這些章節所提,都是今日精神治療藥物被
濫用的因素。在這章開頭,作者就明言,「事實上,醫師是被鼓勵不
要告訴病人關於精神治療藥物的危險性。提到藥物有害副作用的手冊
與教科書,通常都建議醫師讓病人知道的越少越好」(頁 119)。知
道這點,你能不覺得不可思議麼。

再和大家談談藥物之所由來罷。

藥物發明,先由動物實驗入手;發現確實對某病徵產生有意義的改善
,再由某病病患徵求志願者進行人體實驗。若人體實驗確實有效且副
作用小,通過國家衛生局認可後,才能進入量產;臨床醫療的確安全
,才可能進一步成為藥局成藥,不需醫師處方自行購買。

這樣的過程看來似乎嚴謹安全,其實處處漏洞百出。因為人體不見得
能等同於動物。且,動物實驗所觀察的,通常是動物用藥後的行為,
但我們無法判讀牠們精神層次的改變。而精神層次,卻又是精神治療
藥物的主要訴求對象啊。我們怎能藉由小白鼠在用藥後,變得有精神
有活力能多跑幾圈鼠環,但沒看到牠們食量減少或壽命下降,就類推
到「所以人類服用必然也有利而無害」呢。可是,百憂解就是這麼被
發明而來的啊。

你或許會質疑:之後還有「人體實驗」啊。通過人體實驗,藥物的安
全性總不該有問題了吧。不過只要中學作過實驗就知道:同種動物(
比如小白鼠),都還有個體差異要考量,更何況是人呢。再者,參與
實驗的精神病患,或許本身當初被判定為同類疾病的過程,就值得質
疑了。

作者更特別提出「安慰劑」作用。很多人體實驗中,安慰劑(比如,
作成和藥物外觀相同的麵粉球)與精神治療藥物,具有幾乎相同的治
療效果。病人對醫療過程的信任,往往對治療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
藥物反而是輔助立場了。如果真是如此,透過種種手段的心理諮詢治
療和情感協助,或許才是精神困擾甚至精神疾病的正道。

若認同了這點,接下來就是如何戒除精神治療藥物的心理/生理依賴
。作者在第七到九章,針對成人詳細介紹如何安排逐步戒斷,戒斷過
程會遭遇的身體不適與外來阻力(比如醫師的施藥壓力或家屬的安全
質疑),以及合適的戒斷方法與替代治療。第十章「讓你的孩子戒斷
精神治療藥物」,則提供有識家長如何輔助孩子自藥物牢籠逃脫。

第十一、十二章,寫給醫師們參考。第十一章「瞭解治療師對不用藥
的憂慮」先分析認同醫師選擇開立精神治療藥物,會面臨到的壓力和
想法;再從第十二章「給不主張用藥的治療師之指導方針」,進一步
提供如何說服病患和家屬,儘量避免用藥。

最後,本書以第十三章「不靠藥物來幫助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學原則」
,提出適用的替代手段,用人際關係互助和心理支持,來自助他助,
度過灰暗。相信對一些自身有情緒困擾,偷偷或經由處方服藥,有心
戒除又不知如何是好的朋友們,是重要參考。

不過必須提出來的:《為藥瘋狂》這本書,是《神奇百憂解》的重要
反證,值得交相閱讀思考;不過由於涉及許多醫藥專業領域,若不是
具相關科系知識的書友或心理/精神病友,閱讀起來或許有點辛苦,
也可能覺得乏味。

譯者熊漢昌的譯筆通順可讀。可是自譯者資料得知,他是「台灣大學
漁業科學研究所畢業,目前從事生物相關工作」。這樣學術背景,翻
譯這本醫藥領域書藉,或許還是稍嫌吃力,畢竟隔行如隔山。比如,
就醫藥從業人員,對藥物向來以英文商品名或化學名作溝通。作者雖
然用心查出大多數通用的中譯名來使用,除了台灣廣為人知同時廣受
醫師使用的百憂解 (Prozac) 和贊安諾 (Xanax),通篇使用中譯名
不但加重閱讀困難(不論專業或非專業讀者),就是感興趣的一般讀
者,還是得靠英文名,才能在書本甚或網路找到相關資訊。是以此舉
未免畫蛇添足了。

以我個人或許狹隘的觀察理解而言,精神醫學,就現代醫學而言,其
實還是個新興學問。因為我們對人腦思維,到目前始終沒有定於一尊
的生理解釋,或者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現行的精神醫學,多半由臨床
經驗作為治療手段依據,就是有所謂研究實驗,絕大部分還是經由研
究者的主觀評判。同樣身為醫師,在醫學院實見習階段,看過太多精
神科病人,為精神治療藥物副作用所苦,表情呆滯,動作遲緩,便祕
失眠,口水流淌……。主治醫師明知副作用如此明顯,還是主觀認定
為了治療不得不如此。不禁讓我慨歎不已。《為藥瘋狂》這本書的問
世,不啻一記警鐘,值得我們再三沈思。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47
这本书现在和《躁郁之心》一样,只在台湾有卖。
不过光看介绍,已经够震惊的了。不过现在戒也不是,不戒也不是,感觉自己受到了巨大的欺骗!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48
吃藥不難 , 停藥最難(很重要的觀念!)


陳俊欽╱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江小姐(化名)是很典型的失眠一族。她工作能力好、很受上司器重、事業心也很大,所以可想而知,工作壓力不小,白天要應付客戶,到處接洽,晚上往往還要加班。

很自然的,她滿腦袋想著都是公事,晚上怎麼睡得著呢?

所以長期以來,她飽受失眠之苦,各種方法都試過,還是睡不著。

最後,不得已只好使用安眠藥。醫師開給她一種藥物,使用後效果不錯,但朋友警告她,吃這個藥物會成癮,她有些擔心,於是就停用了。

但是藥物一停,失眠更嚴重,她不得已吃半顆,但還是睡不好,反而是半夢半醒的,第二天更難過;最後只好恢復一天吃一顆。但糟糕的是,這次即使吃一顆,還是睡不著。

醫師把藥量加到兩顆,她很擔心會不會太多?醫師只是要她繼續吃,沒多說什麼。

沒奈何,為了睡眠,也為了第二天的工作表現,她開始每天改吃兩顆。

五年下來,她不知不覺地,用量越來越大,加到了兩種藥物,一種各三顆才能入睡。

她困擾極了,但醫師仍舊不說什麼,叫她繼續吃下去。

後來,她一位大學同學從國外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回來,她如獲至寶,要他幫忙。

這位好心的朋友一看她的藥物,心中暗叫不妙,開的怎麼都是非常強烈的苯二酚類藥物呢?

而且其中還有兩種,目前在國內是第三類管制藥品!

他建議立刻停藥,而且,據他所知道的精神醫學發展,使用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效果,遠勝於使用抗焦慮劑,長期使用下來,可能連藥物也不必服用就能入睡。

為了取信江小姐,這位朋友還把藥典翻出來給她看,果真書中所講的字字不差,江小姐趕緊把藥物全部扔進沖水馬桶,再也不敢吃了。

這位朋友建議她使用一個風行全球、據稱有效的自然睡眠法,無需使用任何藥物。

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五天後,江小姐突然暴斃了。

死因是鎮定劑戒斷症候群。

這是一個真實的悲劇,祇是經過改編而已。

誰也沒料到的結果,那位心理學博士朋友更是難過自責。

事後分析,這整個原因是這樣的:江小姐原有的醫師由於門診量太大,並沒有清楚的一個治療計畫,每次江小姐就診,就是開藥而已。當江小姐的失眠加重,這位醫師就跟著加重用藥。

結果加到最後,就是一次使用一大堆的鎮定劑。關於這部分,自然是醫師的疏失。

更糟糕江小姐因為工作應酬本來就要喝酒,她的酒量又好,睡不著時她不想吃太多安眠藥,所以會多喝一盃白蘭地助眠。關於這點,她沒跟醫師或他的好朋友講過。

所以呢!當她要把安眠藥扔掉之前,一天已經使用到九顆鎮定劑,外加一天一瓶的白蘭地。

而奉行該自然睡眠方法的要件,就是停止所有的藥物與酒精等刺激品。

但在醫療上,鎮定劑的戒斷是最危險的,安非他命、海洛因、古柯鹼的戒斷,都遠遠不及鎮定劑的戒斷。

雖然說,醫師開給她的是安全性高的鎮定劑,但偏偏她喝酒,而醫師不知道,因為比鎮定劑戒斷更危險的,就是酒精戒斷。而最最危險的,自然是鎮定劑與酒精合併戒斷。

在那瞬間,全部藥物終止使用後,所有的鎮定作用消失了,以經典戒斷症狀為例:六個小時開始雙手顫抖、八個小時出現幻覺、十二個小時出現癲癇發作,三天內出現震顫性譫妄。然後就死亡了。

這個悲劇的誕生,是醫師犯錯在先,未善盡告知之責,也未提出治療計畫,又未曾問出酒精是否使用;心理學博士朋友犯錯在後,他只念了藥物學,深知藥物的作用,但卻不明醫理,不知道一個這麼溫和的藥物在突然減藥時,會變成如此嚴重的副作用;最後江小姐本身沒把飲酒事情誠實以告,這也是一個疏失。

但願這樣的故事,不要再重演。

選擇你的醫師,選擇後就信任,信任後就盡量發問,醫師若不回答,就「開除」他。這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49
為藥瘋狂
「.....一下子我與女分手很難過診斷是憂鬱症,
一下子又我很想揍我女友又很傷心是躁鬱症,
後來他欠我錢我打她不還我也不是,又很想打
他也不是又是精神分裂症,這樣的試驗科學你
真的能信嗎?.....你要你的孩子變成只是機器
人嗎?你希望你的孩子眼神總是泛著呆滯嗎?
.....陳國華自殺了,幫助大S,倪敏男過的精神
科醫師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他的床前還
留著他開給自己的憂鬱症藥物....

<<全文如下>>

關於這本為藥瘋狂,對於我在擺脫精神科藥物的毒害真的是生命中的光明。

過去的我服用精神科藥長達4年之久,我記得第一次使用藥物時是在我大學三級的一個晚上,那個時候我因為很想兼顧工作與學業和自己的感情而拼命日以繼夜的努力做事,我雖然在讀成功大學白天有課業要上,但是課業之餘
我也兼了一分傳銷的事業。

因為對於未來美好生活希望的憧憬我將所有時間投注在推銷,發展組織,演講與談生意,那時我有一個感情的對象,我受到他的影響很大,譬如說事業順利業績很好時,我的情緒很高,但是再遇到那位對象時心情隨即馬上掉到最低點,因為我那時常被他壓抑我的情感以致無法宣洩。

一開始這種現象不太大也不容易影響到我,但是漸漸的累積情感負荷積壓太深,當我在生活各方面很順利時,卻馬上被感情的殺傷力傷到最深,後來幾乎天天在睡前都是哭著入睡,只因為無法與對方溝通的痛苦壓著我,只有等到睡著了才可以忘記這一切,但是一醒來隨即又陷入無法呼吸的的感覺。

因此那時的我根本找不到出口,我就日復一日的在這樣的苦裡折磨,後來終於情緒變化太大,家人父母也感到不對勁,因為我會一下子情緒過於高昂,一下陷入人生毫無希望的慘境,當然也影響父母很深,因為他們不時需面對我時好時壞的情緒變化,讓父母不得不求醫了解我的狀況。

後來那天晚上他們戴我到台中榮總的精神科求診,竟被診斷為躁鬱症,因為醫師說我的情緒一下子很高一下子又很低,這是屬於躁鬱症的情況,但是其實是我生活的問題無法處理而引起的心情高低起伏不定。

那時是晚上約12點我吃下了生命中的第一顆精神科藥物,立即我就昏倒了3天之久,可見得藥效之強,後來醒來我只記得頭腦很不清楚,有行動上的困難,要記的東西都記不起來,甚至要表達的東西都說不出來,我要擠出我要到樓下看電視這樣的言詞我都覺得很累,而且會結巴。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受,家人卻說這一下子就會過去,沒錯,我後來一年內是花了很大的氣力再恢復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但是仍是感到很不如從前,過去我可以在陌生人面前侃侃而談,但是現在連面對人都會怕,這樣子的感覺再吃完藥之後就都一直留在心中,但是卻是沒有人能理解。

當時我的狀況雖然有看起來被藥物穩定住了,但是我仍覺得我的生命力,記憶力,創造力,活力都沒有了,我只覺得是在一天拖著一天生活,因為我始終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過去的熱情不見了,敏銳的思考不見了。

這吃藥的四年間,我心中常常非常痛苦,因為我總覺得與他人溝通時有很大的隔閡,我有時無法了解別人的感受,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因為我仍會情緒很低,而且又常因感情的問題使我非常不穩定,只能再住入精神科醫院,被關在裡面1個月之久沒有自由,且每天被餵藥。

我進出精神科醫院多達六次之多。但是我只覺得自己的狀況越來越差,好像生命的蠟燭快燒完了。後來我真的對生命很絕望,直到我遇到山達基,我找到了很多答案,甚至他們介紹這本為藥瘋狂,感謝秀玉給我看到這本書,我發覺太多的真相了。

原來精神科藥物根本是實驗用的一種醫學,甚至醫師們本身也不能證實這種藥物對大腦影響的有效性,而且藥物對於人體的副作用真的是太多太多,不能只看到藥物短期的好像好轉的反應,其實後來對一個個體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我就有很深切的體會。

這本書所提到的各種現象簡直是直接描述我的精神科用藥史,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暗自停藥時會出現的情緒高昂,亢奮的現象是因為藥物戒斷的反應,這有如使用安非他命毒品一樣,一樣會也會產生戒斷症狀,但是人們卻不曉得也忽視精神科藥物的戒斷反應。

其實很多精神科藥物的成分是歸類為毒品的,像是一些鎮定劑,亢奮劑,竟然以這樣的藥物來做治療病人,其實我看了很多各種藥物的副作用,我就覺得很可怕,竟然治療憂鬱的藥物在停藥時會讓人而想自殺,太多的資料在這本書裡頭,況且,寫這本書的人也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我想他自己也是很清楚這樣的方式對人體根本上是無效的。

他寫的是很客觀的在剖析真正使用藥物的病人他們實際上在生活上的變化,我想是很值得提供大眾來做參考,去清楚精神科藥物真正的實際狀況,再決定是要用藥物來”幫助”自己的親友,還是來讓他的生活真正失去希望、找不到出口,像我一樣。

我是吃了4年之久,但是我目前已經停藥超過一年了,我都覺得自己很穩定,而且精神越來越好,而且真正能發揮自己的活力,就像那時做事業一樣的衝勁,這是我在吃藥時無法真正感受到的生活狀態,我這時才了解原來藥物對我是不必須的且無益的。

這本書真的幫助我很多,且讓我能去對我之前所破壞的人際關係重新做修復,且讓他們知道精神科根本上是無法幫助人們的。且只會讓一個人更不穩定更迷失,現在的我真的可以重新控制我的情緒,專心做我的事情,讓周遭的人感到安定,這才是原本的我。

我想我會越來越好的,因為我知道真相了,請大家一定要了解精神科藥物背後的事實,不要讓這東西毒害了你或是你的親人、小孩一生了。

因為醫師都是建議要吃一輩子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能真正處理你生活的方法,只能這次吃藥沒用,就請你再換換其他藥物看看:

一下子我與女分手很難過診斷是憂鬱症,一下子又我很想揍我女友又很傷心是躁鬱症,後來他欠我錢我打她不還我也不是,又很想打他也不是又是精神分裂症,這樣的試驗科學你真的能信嗎?

還是你看到了所有的副作用以後你還會敢用它嗎?
你要你的孩子變成只是機器人嗎?
你希望你的孩子眼神總是泛著呆滯嗎?
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藥物影響下真實社會的情況:陳國華自殺了,幫助大S,倪敏男過的精神科醫師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他的床前還留著他開給自己的憂鬱症藥物,這顯示著什麼警訊呢?

請大家正視這個問題吧!

NARCONON職員
陳威廷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50
一位精神科醫師之死

作者:薛智元醫師
資料來源:2005.09.30  中華日報

 曾經治療過多名藝人憂鬱症的精神科醫師陳國華日前被發現在其診所內燒炭自殺身亡。這個消息帶給社會極大的震撼。一個在治療憂鬱症的「專家」怎麼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這得從精神醫學治療的觀念談起。現代精神醫學一直執著地相信人的情緒都是腦內化學物質缺乏或者不平衡所導致的,因此只要靠著藥物就可以治好人的情緒與壓力困擾。但問題在於,這論點從未被真正地科學驗證過。就憑著一些片面的動物實驗數據與假設,藥廠不斷開發出各種新式的精神治療藥物,試圖「矯正」腦內的化學平衡。結果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層出不窮,反而往往更嚴重地干擾了腦神經的正常功能。可笑的是,許多現在的街頭毒品原本最早都是精神醫學大力宣揚的「神奇」治療藥物。安非他命、強姦藥片  FM2、搖頭丸等等都是。

 就以憂鬱症藥物為例,近年來世界各地已有無數的醫學報告在警告這類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數度對全世界醫師發出相同警訊。但是在憂鬱症市場龐大商機與利益下,國內精神醫藥界對此充耳不聞,對憂鬱症的行銷宣傳不減反增,藥物消費量逐年急速竄升。精神科醫師與政府衛生機關不斷地倡導服用憂鬱症藥物防治自殺的觀念。諷刺的是,自殺率卻不斷地跟著藥物使用量在成長。

 陳國華醫師之死是件很遺憾的事。但大家是否因此該正視一下問題的癥結了。無論陳醫師是因為什麼因素與壓力而走上絕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精神治療藥物都救不了他。甚至很可能是因為抗憂鬱藥物讓他萌生走上絕路的衝動,就如他先前診斷為重度憂鬱症的病人倪敏然一樣。

 醫師不是神。是否很有可能醫師自己所相信的「治療」是一場騙局?是否有可能我們被告知的「解藥」其實是毒藥呢?精神醫學是否該從藥物治療的迷信中清醒過來,恢復對人性與心靈層面的關懷與尊重呢?在哀悼陳國華醫師的同時,我們希望不要再有無辜的犧牲者了。

(作者薛智元為仁安診所醫師)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51
精神科藥物的謊言(包括憂鬱症與其他精神科用藥)
CCHR | 18 March,2006 20:58
精神病幾乎要治療好幾年(但仍治不好),這是精神科醫生為他治不好憂鬱症與精神病的「辯解」,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憂鬱症與精神病真正的原因。

精神科藥物的謊言(包括憂鬱症與其他精神科用藥)

作者--尼歐

資料引用來源
http://www.cnas.org.tw/index.asp ... pic=231&RSide=0


因為藝人倪敏然自殺的事件,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宣傳,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宣導正確的精神科藥物的知識

1.精神科醫生最重要的論點是「精神病與憂鬱症都是腦部的疾病」

精神科醫生不認為精神病與憂鬱症是「心理」的問題,這就是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的不同。他認為精神病與憂鬱症是無法用改變「觀念」去治療的。如果改變觀念可以治療精神病與憂鬱症,而精神科醫生不去幫助人們改變想法,繼續餵人吃藥,這就是在「販賣毒品」。

2.憂鬱症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都是假設性的

各學派的精神科醫生只能提出疑似的理論,說憂鬱症是因腦中的化學物質分泌不平衡而導致,比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或多巴胺,或縱合性病因。他們自己都未找出結論,但仍堅持憂鬱症是腦部化學物質造成的。

3.無法做醫學檢測找出憂鬱症(驗血、驗尿、腦部掃描都無法檢測出)

現在唯一有的就是憂鬱「行為」檢測表,可是這樣可以檢驗出因為腦內化學物質不平衡的憂鬱症嗎,當然不行!

4.濫用「物質」去治療憂鬱症,那就是「毒品」

假設病因都不清楚就在研發藥物,那些藥物就算是毒品(為了求快樂)。而其他精神科用藥的療效大部分是要使人變安靜、變呆滯、變笨。

5.從藥物的依賴...精神科藥物是毒品

精神科醫生強調憂鬱症與精神病是無法根治的,吃藥要吃一兩年以上,復原後遇到壓力還是會「復發」。

6.大部分的毒品都是精神科藥物研發失敗的產品

精神科醫生與藥廠每年領政府數十億的錢去研發「藥物」,而政府每年花幾十億的錢在防治「毒品」,而最令人震驚的是....幾乎所有的毒品都是精神科醫生或精神科用藥的藥廠發明的失敗品!包括天使塵、快樂丸、搖頭丸…這像什麼呢?就像是你一邊抓盜版卻一邊資助製造盜版CD的商人。精神科醫生是公開販售毒品的商人!

7.憂鬱症,精神病是基因造成的,是先天的,只能用藥物改變

精神病幾乎要治療好幾年(但仍治不好),這是精神科醫生為他治不好憂鬱症與精神病的「辯解」,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憂鬱症與精神病真正的原因。

8.矛盾的藥效...憂鬱症藥物會導致自殺

這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佈的,每一種抗憂鬱症藥物都會導致「自殺」!

9.有大量的病人定期服藥還是自殺,精神科醫生不用負起醫療責任嗎

每天的報紙都可以看到案例,家屬們可以聯合去控告該醫師。

10.如果因為失戀而得憂鬱症,卻不去解決失戀的問題...

我再三繼續強調「憂鬱症藥物是毒品」。

11.「過動兒」是精神科醫生的賺錢點子

過動兒也是「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依我在國小與國中講課的經驗,所有的學生的是好動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尤其是「大學生」上課時最糟糕,全部在聊天、看漫畫、發呆,但是父母為了「小孩子」的教育多少錢都花,所以精神科醫生與藥廠就動腦到小孩子身上。

12.吃了藥物的過動兒....變的呆滯

這是我遇到的一個國小的學生,他是我遇到的小孩中「最不過動」但「最呆滯」的小孩,這讓我覺得非常震驚。

13.從歷史來看精神病學是一門虐待與酷刑的發展史

精神病學從早期的囚禁與虐待病人、切開腦部、切掉大腦、電刑、電擊、在1949年開始用「鋰鹽」轉成藥物治療的時代,一年賺進數十億美金之後,就不玩酷刑,改成努力的賺錢,宣傳精神疾病是多麼恐怖了!而且有外國學者的書籍證明當年精神病學和希特勒與納粹組織有資助的關係(像利用集中營做人體實驗)。

精神病學努力為自己証明精神病是有科學證據的,但治療的「成效」不這樣反應,所有種類的精神病都需要一直依賴藥物吃好幾年。大部分只吃短時間的人是因為副作用而自己不再服用,像是藥物導致的性功能障礙是男性停藥的主因。

14.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如何訂出與刪除疾病....用舉手表決

1975年同性戀從精神病中刪除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因為同性戀與人權團體施壓)

1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的胡亂分類病名...只為了賺錢

1952年有112種精神疾病,1994年就變成了374種,包括「數學學習障礙症」也被列為是「腦部化學分泌不平衡」所造成的。

16.精神病學從來沒定義什麼是正常人

不知道怎樣的人是正常人,你把374種疾病套在自己身上,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是瘋子!有個精神科醫生還說:每個人都有精神病!

你的身邊一定會有跟精神科接觸的人,若還沒吃藥切勿嘗試,請叫他不要吃藥。若已經吃藥的切勿馬上停藥,因為一停藥的副作用很大,就像服用安非他命上癮的人停藥一樣,請要求該精神科醫生減量,「漸漸的停藥!」,不要聽信他的話繼續大量服用,一定要要求他減量。切記!

關於精神科醫生的謊言,可參考

為藥瘋狂(新新聞出版)... 精神科醫生自己爆料的書,在寫各種精神科藥物的謊言。
發明疾病的人(左岸出版)....在寫藥廠如何發明疾病
瘋狂簡史(左岸出版).....在寫精神病學荒謬的歷史
國際公民人權協會的網站(CCHR,但是英文網站)...在努力的揭發精神科醫生的罪行

尤其是國際公民人權協會(CCHR)為反精神科藥物的先鋒,我的大部分資料出自於此,它努力的推動揭發精神科的罪行,幫助阻止全美國的學校精神科計畫,阻止了家長不讓兒童吃精神科藥物便處以刑罰的法律,以及阻止了早期精神科腦部手術的傷害,使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佈抗憂鬱症藥物會導致自殺,國際公民人權協會(CCHR)有大量的宣導資料,歡迎上網查詢

以上都是真實的...作者我就讀於大仁技術學院藥學系,請大家告訴大家這些事情,盡量轉貼。

(公民人权调查团(CCHR)是一个非营利公益组织,致力于调查和揭露精神科违反人权的情况。

CCHR是在1969年由山达基教会(Church of Scientology),和国际着名作家-叙拉古市(Synacuse)纽约州立大学的精神病学名誉教授汤玛士 萨兹(Thomas Szasz)博士共同创立。在当时,精神科的受害人是一群被遗忘的少数人,处于恐惧状态而被囚禁在世界各地的精神病院里。由于这个原因,CCHR拟定了一份心理健康人权宣言,做为心理健康改革的指引。

    由于得到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特别亲善团(Special Rapporteur to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mmission)的认可,为‘许多伟大的改革’负起责任,以保护人们免于精神科的虐待,CCHR已经有好几千个案例的证明文件,显示了精神科药物和精神科残忍的治疗方式,制造了许多疯狂和暴力的事件。



全世界毒品药物问题的一个主因是精神科医师,他们多年来利用他们身为医师的影响力,极力推广危险及成瘾性的、改变心智的药物给任何年龄的人-有些甚至只有一岁大。



    从1969年开始,CCHR的工作已协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且让好几百万人免于不必要的伤害。许多国家现在已经强制要求,精神科治疗必须先获得病人的告知后同意权,并且让那些在精神科医师手上受害的不幸者,有合法陈情、辩护、求助、和补偿的权利。由于CCHR的努力,有一些国家已经禁止对儿童使用精神外科手术和电击疗法了。



    CCHR对于精神科最关切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其不科学的诊断系统。和医疗诊断不同的是,精神科医师只把征候分类,而不是疾病。杰佛瑞博士(Jeffrey A. Schaler)说:‘科学上实证的观念,虽然不是一个行为,却关系到是否为欺骗。有效实证的程度,指的是某物代表或测量出其声称所代表或测量的程度。当诊断测量法不能代表其声称所能测量的,我们会说此诊断测量没有效。







    CCHR的会员包括杰出的医师、律师、艺术家、教育家、人民代表、人权代表与专业人士,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是‘揭露并协助废止心理治疗领域中,所有伤害身体的方式’。他们和其他志同道合的的个人与团体合作,包括政治人物、老师、健康专家、政府和执法人员及媒体,以达到这些明确声明的目标。今天,CCHR藉由各大洲上百个分部,把自己建立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权拥护团体。





  CCHR做些什么?what does cchr do?



    每年有数千人联络CCHR,报告精神科虐待和违法的案例,像是不法拘禁、诈欺、性侵害和非人道治疗,以及精神疗养院的状况。CCHR取得这些受虐案例的证明文件并协助受虐者向有关单位告发。它也对于精神科的议题进行问卷调查,像是骗取保险金、疗养院所报告的高死亡率,或不实的将儿童标定为‘心理失调’并且让好几百万儿童服药。



    这十年来,CCHR的调查造成一千多名精神科医师、心理师和心理健康执业者被起诉。这促使立法人员和保险公司对于犯法的精神病治疗法撤销资助,并通过法律保护每个人免于精神病学的危害。



    透过CCHR的成就,数千名精神科的受害者已被拯救,病患已重获法律和公民权,心理健康法案已经宣布电击疗法和精神外科手术为非法,也禁止这些残忍的方法使用在儿童身上,而且法律也规定,强暴精神病患绝对会以刑事罪处理。许许多多受过精神科治疗的存活者,也因为他们所遭受的伤害,而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赔偿。 )

[ 本帖最后由 cocofu 于 06-9-17 13:48 编辑 ]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00:55
該不該餵毒品給我們的孩子?

作者:薛智元醫師

資料來源:2005.07.11  中華日報

  讀者您在看到這個題目時可能會嚇到。您心裡會想,怎麼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當然是不應該啊。可是,我們卻真的在做這樣的事,而且是由權威的「專家」們「合法」地在做!

 我們台灣有越來越多的孩童被標上「過動症」的病名,然後被強制要求吃過動症藥物。但家長們卻不知道,這些治療過動兒的藥物其實都是屬於「類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安非他命毒品所有的副作用它都可能會出現。

 這類藥物自從問世以來一直爭議不斷,儘管精神醫學界與藥廠都極力掩飾辯解,卻擋不住層出不窮的藥害報告與醫療糾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在日前( 7月 1日)發布公告警示全世界,過動症藥物會引發「精神病副作用」:幻覺、出現自殺想法、精神異常舉止、以及攻擊性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去年八月另外提出一份警告,指出過動症藥物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暈厥、胸痛、心律不整、心肌肥厚、動脈瓣膜異常等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暴斃。事實上,加拿大衛生署已經因為有許多兒童突然死亡的案例報告而禁用數項過動症藥物了。美國政府也正在評估中。

 過動症藥物在許多國家已經被濫用到淪為毒品,被人稱之為「窮人的古柯鹼」。根據美國的研究資料顯示,過動症藥物在腦部的作用與古柯鹼相同,其影響甚至遠超過古柯鹼。但由於其作用較平緩,讓人較不易察覺上癮的副作用,因此廣受校園學生歡迎。至於用興奮劑來「治療」過動症,其實只是利用其類似安非他命的副作用來使孩童暫時「精神較集中」與「安靜呆滯」而已。有人宣稱服用過動症藥物之後孩童功課會進步並且腦筋較靈活,這其實都只是興奮劑的作用,服用安非他命的人初期也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長期下來卻造成大腦嚴重受損,眼神越來越呆滯無光,生長發育也會受到抑制。

 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吃這些藥物呢?這是所有家長、教師與醫療專業人士都該仔細 深思的問題。「過動症」本身就是個充滿爭議的診斷病名,就如美國精神醫學會主席史蒂芬博士於 6月 27日在電視媒體上公開承認:沒有任何實驗室數據可以證實或診斷這類所謂的「腦部化學失調」疾病。所以,也許耐心、愛心與因材施教才是過動兒童的真正良方,至少這樣做是安全的。

(作者薛智元為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3:45
非语言非药物治疗---心理疾病,吃药有效?  



⊙李尚仁(台大医学院社会医学科助理教授)

 景气低迷,精神科就诊人数频增,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生病吗?还是精神医学努力建构疾病的范畴?吃药真的那么有效吗?请看正反两方论述,探看主流医学以化约论诊治人类心灵的痛苦与奥秘。



 大脑哪里出了问题?

   立足于化约论的药物治疗,现代医学的发展似乎是奠立在不断化约的基础。医学的研究焦点从整体的全人,逐渐集中到器官、组织、细胞,乃至分子层次的基因。精神医学也不例外,相对于以病人生命史为重心的心理咨商与精神分析,药物治疗似乎已成为今日主流。近年来类似百忧解(Prozac )等精神药物,由于号称效果良好且副作用轻微,在欧美已被大量使用,甚至成为一种时髦风尚。

《神奇百忧解》(张老师文化)与《超越百忧解》(创意力)就是这样的风潮下产生的作品。其中《超越百忧解》可说是单纯乐观的化约进步论,作者相信血清素(serotonin)缺乏,是忧郁的病根,而能增强血清素的百忧解,即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作者也提到要增强血清素有很多方法,包括饮食与运动。但若问题严重,还是需要药物治疗。除了百忧解,作者也大力赞扬退黑激素与‘烦宝’等药物,他还相信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可能产生更多有效的药物。在《超》书乐观昂扬的语调中,却有一丝令人不安的讯息,作者估计‘每5人就有一人曾罹患过心理疾病’,又引用一项报告指出:‘美国地区18到54岁的人,有半数已经达到可以被正式诊断至少罹患一种严重精神病的标准。’(页17)这类说法令人怀疑:到底现代人真的如此病态,还是精神医学努力建构疾病范畴而把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归类为精神问题,进而使社会‘医疗化’?百忧解的畅销,是否是将许多问题一概‘医疗化’、‘精神病化’的效果之一?

 《神奇百忧解》的内容,较为丰富但也较杂乱,作者在肯定百忧解之余,透过观察它在不同病人身上意想不到的效果,回顾并检讨各种精神医学理论与治疗方法的发展历史。作者认为百忧解揭露的许多现象,足可让我们对‘人性’有不同而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换个角度来看,是否每种精神药物的发展与使用,都提供我们一些重新改变与塑造‘人性’的手段?而非有个固定不变的‘人性’等着科学的进展来发现?



 另类疗法也能自愈忧郁症 药物治疗是否引鸠止渴?

《为药疯狂》(新新闻)则指责目前医界对精神药物的依赖其实是引鸠止渴。作者认为目前科学界对大脑所知其实甚少,所有的精神科药物,都只是笼统地干扰大脑的某些运作机制来强作解释。更糟糕的是,大脑会有因应机制来代偿药物造成的不平衡(例如减少血清素受体的数目),结果造成大脑运作更失衡,进而导致永久伤害与更严重的精神问题。作者举了许多临床病例来说明这点,并描述病人在戒断这些药物、改采咨商治疗之后,情况如何得到显着改善。作者不认为有所谓‘安全’的精神药物,并举了一些百忧解副作用的个案报导为例证。他们对百忧解的评价,和前两本书恰成强烈对比,让我们见识到医学争论中不同的学说与立场,如何对相同的资料作出完全相反的解释。



 生理决定论VS.心理决定论?

 对于精神药物的盛行,《为药疯狂》除了归咎于大药厂的游说促销以及药商与医界的暧昧关系之外,也批评不尽责的精神科医师依赖药物来快速打发病人,以及学校利用药物来控制难管教的小孩。这些议题确实值得重视与进一步研究,然而我们也不要忽略:这本书是咨商治疗的支持者,对精神药物疗法提出的论战。即使目前精神药物确有滥用现象;或副作用有待更多研究,但读者仍应保持平衡判断的距离。例如作者概括认定所有影响大脑的药物都有害,这样的说法不免失之武断。

   如果《为药疯狂》的批评可能让主流精神医学觉得必须严正反驳,那么带有浓厚新世纪神秘主义色彩的《疾病的希望》,恐怕就会让正统医学视为异端邪说、妖言惑众。化约论用生化反应与生理机制对一切身心疾病提出唯物的解释,《疾病的希望》(心灵工坊)则反其道而行,把一切疾病皆视为心灵状态的反映。例如‘气喘病人有强烈的优越倾向,但是他们从来就不承认,结果会转入身体… ’(页176)、信心与勇气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就像牙龈是牙齿的基础,而‘血是生命的象征,所以流血的牙龈代表我们的信任与自信在遇到小小的挑战时,很快就会流失。’(页 187)作者引用各主流宗教的教义以及各流派的神秘思想,建构一套疾病诠释学,然而其论点恐怕难以见容于主流医学。这样的书的出现以及另类医学的盛行,却也突显出现代医学的问题与局限。目前许多严重的医病关系问题,像是医师把病人物化、对病人的主观感受不耐烦与不在乎…等等,都使得一些病人想另谋解决病痛的出路。无怪乎像《疾病的希望》这类强调病人主观感受与意义的另类医疗,能打入部份人的心崁而大行其道。

   精神药物与青少年文化 大麻比香烟、酒精更有害

 《迷幻异域》(商周)和前述几本书大不相同,它谈的不是精神问题,而是‘快乐丸’(摇头丸)这种精神药物和英国的流行音乐创作与锐舞文化的关联。这类药物不是用来治疗精神问题,而是用来追求快乐、创作与生活意境。另一个重大差别在于《迷幻异域》把药物使用和社会、政治因素连结一起讨论。前述几本书不论立场如何,都忽略了这些议题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而指把焦点放在个人身上,因此它们的分析其实有严重的局限。为本书写序的王浩威医师以及卡维波、何春蕤教授指出,大麻与成分纯粹的快乐丸(MDMA)等‘软性药物’(soft drug)造成的健康危害,不见得比香烟或酒精来得严重。国家视前者为违法的毒品,却视后者为税收来源,其实是专断决定。

 英国的违禁药物法律,师法美国的‘零度容忍’政策,是西欧最严厉的。然而英国青少年的药物使用比例却是欧盟最高,据统计至少有四分之一年轻人使用违禁药物。周末在俱乐部与舞厅,至少有五十万人服食摇头丸。因此许多人认为,全面禁绝的政策已经失败,政府相关顾问也主张警方少花时间抓大麻等‘软性药物’,该把精力放在海洛因与古柯碱等‘硬药’上面,而民调显示百分之八十的英国人,赞成政府放宽违禁药物管制。



 欧洲各国近年的大麻政策则向荷兰看齐,走向除罪化的做法。以‘预防上瘾’来取代‘防制毒品’。英国也有人进一步主张将大麻合法化,届时大烟草厂商会提供有品质管制的药物,非法贩售的犯罪份子则会失去市场。大麻和摇头丸这类‘软药’与海洛因、古柯碱等成瘾性毒品的连结也会切断,因为贩卖大麻的帮派份子常兼售这些药物。如此一来,犯罪组织的财源将会大幅减少,能改善治安。



 反观台湾,青少年使用违禁药物越来越普遍,而我们走的也是美国的零度容忍路线,然而这套政策在英美都已窒碍难行、效果不彰,我们是否也该参考一下欧陆国家作法,找出一套‘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可行政策?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3:55
不靠藥物治療失眠

        現代人由於生活節奏快速、壓力大以及作息不規律,罹患失眠的人口日漸增多。在門診中見到許多中老年人常年為習慣性的失眠所苦。

        症狀往往是晚上躺在床上腦中思緒紛亂、反覆難以入眠,或者無法熟睡作夢連連,或者容易驚醒而且很難再入睡。結果造成白天精神不濟、疲累、神經衰弱、精神不集中、好動坐立不安、情緒不穩(暴躁或憂鬱)等等各種問題,甚至出現許多身體不適的症狀。

        雖然失眠本身並非致命性的疾病,但其引發的身心症狀卻是相當令人困擾的。在經過醫師檢查,排除顯然因生理疾病導致失眠的因素後,一般對於失眠的治療皆以鎮定安眠藥物或者抗憂鬱藥物為主。但這些藥物皆只能暫時治標,而且具成癮性。失眠患者長期服用會形成依賴性並且往往劑量必須越加越重才有效。

        根據國外針對這類藥物所做的研究,長期服用這些藥物對於大腦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害,造成思考意識與記憶力的退化。非必要情形下,我通常不會建議門診患者服用。許多研究學者與醫師曾提出了其他的有效且健康的非藥物替代療法,在此處提供一些治療方法供大家參考,失眠患者可以嘗試看看。

        首先,戒掉喝咖啡、可樂、茶與吃巧克力的習慣。這些含咖啡因的食品都有可能干擾睡眠。

        再來,許多醫師與營養學者都知道,礦物質鈣與鎂具有緩和穩定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效果,服用後會促進睡眠。這也是為何睡前喝一大杯牛奶會比較好睡的原因,因為牛奶中有許多鈣質。市面上已經有鈣鎂的合成錠出現,平常人睡前吞幾顆往往可以舒適地一覺到天亮。國外健康食品店中還有出售鈣與鎂的粉狀製劑,用熱水依比例沖泡成鈣鎂液服用效果更佳。

        還有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內自然分泌的一種褪黑激素可以控制睡眠時間與品質。人體若是因為老化或生理失調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減少或不規律,就會造成失眠的現象。適時適量地補充褪黑激素可以調整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目前市面上也可以買到含褪黑激素的產品或製劑。還有前一陣子坊間極流行的生長激素噴劑也有明顯的促眠作用,這可能也是與促進褪黑激素分泌有關。

        此外,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也是必須注意到的。多數失眠患者常會執著、焦慮或苦擾於一些生活問題或過去的失敗與傷害。著名研究學者L.羅恩 賀伯特認為失眠導因於心理過度的「內觀化」,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注意力無法真正投射外放到現在時刻的週遭環境,而且一直強迫性地在看自己心中的問題、想法與過往記憶的圖像。

        賀伯特建議失眠者自己可以做一項簡單的「散步援助法」,在睡前到戶外街道上散步,並同時不斷地看街道上的各種東西,一直走到感覺很疲累時,再往回繼續走到精神回復到愉快舒適為止。每天都這樣做,對處理失眠症狀會極有助益。

        對於已經長期服用安眠藥物的人,切不可立即停藥,因為有可能會出現藥物戒斷的反彈現象,導致更嚴重的失眠與精神症狀。建議應該找可信賴的專業醫師協助逐漸減量,同時調整生活作息,減少不必要的環境壓力與刺激(如少看電視與報紙的社會政治新聞),改善睡眠環境的舒適度(枕頭、床、房間燈光與聲音等等),再配合上述的一些做法,相信睡眠的品質與量將可大幅提升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 - 薛智元醫師 所有
請參照:Oliver薛醫師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article?mid=5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06
你疲倦嗎?

─保健─ 日期:2004年09月06日
醫師專欄/你疲倦嗎?

 在平日門診中經常見到有一種類型的病患,他們抱怨自己會經常性的疲倦,無論是身體或者心靈。他們無精打采,缺乏活力,而且即使有充足的睡眠也無法解決這項困擾。他們的情緒起伏不穩,易受刺激,自己無法控制。身體已經做過各種檢查,也都找不出明顯的病因。有人會歸咎於老化,但是這些人都通常三四十歲,照理不應該有這種程度的身體機能退化。由於病因不明,有專家就給予一個模糊籠統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名稱。可是這對了解與解決這項問題卻一點用都沒有。
 有這類困擾的人們往往會試圖藉助於一些具興奮作用的物質,例如咖啡、茶或提神飲料等等,有人甚至施用毒品。當然這些都只是一時治標,而且還往往會越用越多直到成癮,但疲憊依然。也有病人跑去看精神科(身心科)門診,被隨便診斷為「憂鬱症」,然後吃藥吃得迷迷糊湖的,原來的問題不但沒解決,身體反而變得更糟。
 雖然醫學界對於這項問題目前尚無定論,仍有一些研究結果值得我們參考。首先,毒素在體內的累積會造成疲累感與活力喪失。相當多的專家對於這方面做過深入的研究。我們的生活環境與飲食中充滿各種化學物質,加上藥物、酒精與毒品,這些對於身體而言都是毒素? A而且會殘餘在體內組織中,持續不斷地影響著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這種毒素累積是緩慢逐漸的,在不知不覺中身體整體狀況越來越走下坡,所以使得病人與醫師都不易察覺這項因素。但在有些個案上就可以明顯看出其關係,例如在美國九一一爆炸事件時,非常多的消防人員與志工在爆炸現場奮力投入救難,但他們本身同時也接觸與吸入許多有毒煙霧,這造成了日後的「九一一症候群」,各種身體不適與極度疲累出現在這些救援人員身上,而且藥石罔效,極難治療。美國著名影星湯姆克魯斯發動募款在紐約設立「淨化中心」,應用學者 ?L.羅恩 ?賀伯特所研發出來的排毒程式,讓這些政府消防與警察人員們得以排除體內大量的累積毒素,方才重新恢復了健康與活力。由此可見毒素累積對於身心的影響。
 另外,營養成分的缺乏也會造成長期身心疲累。有一些「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被發現是因為胃腸吸收功能不佳,導致營養吸收不足。特別是維他命 ?B群的吸收不足最容易導致疲累。因此,平日多服用高單位的維他命 ?B群,尤其是大量的 ?B12,對於這類病人會極有助益。維他命 ?B群也是著名的情緒安定劑與抗壓劑,有焦慮或憂鬱傾向的人宜加倍攝取。(作者薛智元係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13
誰發明了毒品?
分類:精神醫學的背後真相2006/04/20 00:35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式各樣戕害人們身心的毒品,它們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翻閱一下醫學藥物發展歷史,答案就很清楚了。

        以安非他命為例子,它被研發出來後,在1930年代被當作抗憂鬱劑使用並且推廣到社會名流階層。精神科醫師大量地使用安非他命注射來「治療」各式情緒問題,並宣傳「無嚴重副作用」,美其名為「神奇新藥」。即使當時已經有非常多嚴重上癮的醫學個案報告,這些危險事實仍被忽略掩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英日各國政府聽從精神專家的建議,在軍隊中對士兵大量給予安非他命,引發全球性的安非他命流行風潮。醫學界與政府直到1960年代才開始發現安非他命是一種強效毒品並予以限制。但是許多精神科醫師仍大量地以注射安非他命來「治療」海洛因或古柯鹼毒癮者,當然這種以毒換毒的方式後來被證明是徹底失敗的錯誤。荒謬的是,現在精神科戒毒雖然不再用安非他命,卻採用另外一種合法毒品「美沙酮」,這無異只是讓毒癮者換種毒品而已。

      更可怕的是,安非他命現在被用於治療過動兒童。精神科醫師最常開立治療過動症狀的藥物「利他林」就是安非他命類的藥物。國際上已經有很多的醫學專家在大聲疾呼禁止對兒童們施予這項毒品,因為已經有太多的毒品成癮與傷亡的案例報告了。

       迷幻藥LSD(一粒沙、搖腳丸)當初在1950年代也被精神科醫師拿來當作治療聖品,稱做「娛樂性」的精神藥物。有位叫奧斯卡詹尼格的精神科醫師提倡鼓吹LSD能夠提昇「藝術審美能力與創造力」,誘惑了數百位作家、音樂家、演員和電影導演開始吸食LSD成癮,因而使LSD在藝術界與演藝界成為流行風潮,但也毀了這些人的人生。後來大家才警覺到這是一種毒品。

       搖頭丸是在二十世紀初由德國發展出來的,當初目的是要當作食慾抑制劑但不成功,後來被用於做心理治療。今日它成為最氾濫的毒品之一。強姦藥片FM2也是類似的情形,當初被精神科醫師宣傳為「最沒有副作用的安眠鎮定藥」,今日卻成為社會犯罪的工具。

       美國著名人道學者與作家L.羅恩賀伯特在經過長期研究與觀察之後提出嚴正的警告,他指出精神治療藥物對於腦中樞神經系統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損害,並往往會使服用者成癮,而之後可能成為新一代的毒品。

       這種情況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在有多少藥物是在假「幫助」之名行傷害之實的呢?而且還被有心人士與利益團體掩蓋住真相呢?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18
給想戒斷精神藥物者的一些建議
分類:精神醫學的背後真相2006/04/21 15:56

(作者薛智元係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自從刊出誰發明了毒品?一文後,陸續有幾位朋友詢問該如何戒除精神藥物。我會再找時間整理出較完整的資料,目前請先參考下列文章:

你該如何幫助精神病患

憂鬱症的最佳良藥

不靠藥物治失眠

毒品戒斷治療的全新觀念

你憂鬱是應該的

同時推薦各位去看一本書「為藥瘋狂」,這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所寫關於各種精神藥物的副作用以及詳細的戒斷方法。應該是新新聞出版社發行的。

不過,要記得一個重點,決不可立即斷藥 ,否則「戒斷反彈症狀」會讓你嚇得以後更斷不了 。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18
你該如何幫助精神病患
分類:精神醫學的背後真相2006/04/04 20:59

很多朋友經常問我,該如何協助他們週遭患有精神疾病的親友。因為他們知道精神藥物對這些人的病情康復並無什麼益處,可是又不知道能為這些人做些什麼。

我在這裡把一些原則整理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找一位非精神科的醫師幫精神異常患者做個徹底的健康檢查。有一些身體疾病會導致精神異常,例如內分泌疾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重金屬中毒等等。先控制或治療好身體的疾病。

2.        帶患者到寧靜與空間開闊的地方靜養。狹小的病房或者牢籠只會讓病情越來越惡化。但記得要有人陪伴他,以防任何意外或傷害發生。

3.        給予患者充足的飲食與營養補給。維他命B群、B1、C、E、鈣、鎂等等都是必要的。

4.        確保患者有足夠的休息與睡眠。精神病患者經常有睡眠問題。越沒睡,病況就會越糟。可參考本部落格的另一篇拙作「不靠藥物治失眠」。有必要時,甚至要給予輕微的安眠鎮定藥物。睡得好,病況就會逐漸穩定。

5.        遠離會壓抑患者的人。精神病患的生活中通常有一個或數個經常在貶抑、批評或傷害他的人。這些人可以說是精神病的導因或者刺激惡化因素。因此,讓患者與這些人隔離。陪伴患者療養的那個人則得是個有耐心、情緒穩定且不會貶抑責罵患者的人。

6.        不要看電視或報紙。不接觸壞消息。

7.        每天幫患者做「散步援助法」或「定位援助法」。這對病情會非常有幫助。各位可以到各地的山達基中心購買「援助法小手冊」參考,或者直接上課學習如何做。至少,每天早上要讓患者在外面沿路走一個小時。

8.        若是患者原本已經在服用精神藥物,不要斷然停藥,這樣會有嚴重的「反彈現象」。請在醫師的協助下緩慢逐漸減量。

9.        讓他做一些簡單的工作。視其能力而定,每天給予一些工作讓他完成。有事情忙的人,神智都會較健全。

        以上這些原則都是參考自L.羅恩 賀伯特先生的研究資料。也是在幫助精神病患時最基本要做到的。這些原則也適用於憂鬱症或有其他情緒困擾的朋友。各位有心人就請告訴有需要的人這樣做吧。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21
憂鬱症的最佳良藥:深海魚油 分類:健康的秘密2006/03/21 21:04

       深海魚油可以治療憂鬱症,效果勝於抗憂鬱藥。而且又沒有副作用。很多醫學文獻報告都證實了這一點。上週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的幾位精神科教授都在報上公開證實深海魚油對憂鬱症的療效。所以,憂鬱的朋友們,在你考慮去服藥前,先吃一陣子魚油吧。

       不過要注意的是,服用魚油的量要夠才有效果。以市面上常見的魚油膠囊而言,一天至少要六顆才行。吃多了不會怎樣,排出來而已。

       深海魚油與魚肝油是不一樣的,不要吃錯了。魚肝油含維他命A,不能多吃。

       另外配合高單位的維他命B群,早晚一顆,效果會更好。

       每天一定要出去散步一小時。這對紓解鬱悶與壓力有奇效。

       不要看新聞與報紙。

       這樣連續兩週,通常就會好多了。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24
不靠藥物治失眠  在第9楼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26
毒品戒斷治療的全新觀念 分類:健康的秘密2006/03/07 20:40

        台灣社會毒品氾濫現象不斷擴散,年齡層也逐年降低,校園毒品入侵的情況其實已相當嚴重。隨著吸毒人口的增加,犯罪率也跟著攀升。這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極大隱憂與威脅。政治人物每天忙於政爭,無暇將精神時間花在真正需要處理的社會毒瘤,實屬台灣之大不幸。

        現有的大多數毒品最早都是研發出來當作精神治療藥物的,例如搖頭丸、一粒眠、安非他命等等。其實蠻多精神藥物與毒品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稍一濫用就會變成街頭毒品,而且都具有成癮性,現在連治療過動兒的藥物「利他林」都有人拿來兜售當作安非他命的替代品。

  大家都清楚,毒品、精神藥物或酒精成癮患者的戒治是相當困難的。這是因為會出現可怕難熬的「戒斷症候群」。所謂「戒斷症候群」是指身體與心理對於不再施用毒品藥物之後會呈現出的反應。它對於戒治者而言就宛如最殘忍的折磨酷刑,經常痛苦到讓戒治者寧願繼續服藥或吸毒也不願戒斷。由此我們可以想見得到為何戒毒與戒藥會如此困難的原因了,對這些人而言,不戒會死,戒的痛苦也跟死差不多。

  現在的精神科戒治機構大多是採取替代毒品療法或者施予大劑量的鎮定安眠藥物來協助戒治者度過戒斷期。但是這些做法又會衍生出其他的副作用,例如會讓戒治者戒了原來的毒但卻對替代毒品上癮,或者身心因大量抑制作用的藥物而受損。更糟的是,很少能夠完全戒斷,再回頭吸毒吃藥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美國學者L.羅恩賀伯特在其研究著作「清新身體清新心靈」一書中提出,可以用營養補充療法來協助戒治者平穩度過戒斷期,而且這療法不會有前述藥物戒治的副作用。賀伯特研究發現,大量地補充鈣與鎂可以相當有效地緩解戒斷症狀,包括各種嚴重痙攣與神經反應。鈣與鎂依比例混合加上醋調製成特別的鈣鎂液,在戒斷期每天依三餐大量服用,將具有很顯著的身心鎮定作用,甚至可以取代鎮定劑,且不會有藥物的恍惚現象。他也提出,吸毒或酗酒者體內的維他命B1量都很低,因為藥物與酒精在體內代謝會消耗掉大量的B1。因此,在戒斷期間配合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B1,佐以其他維他命,可以避免抽搐症狀。

  這項研究結果現在已經被國外甚多戒治中心所採用,甚至藥癮者還可以在家中自行進行據此設計的戒斷計劃。成效相當顯著優異。

  國內民間有許多社團與熱心人士在積極從事毒品防治與戒治的工作,這項新的資訊也許可以提供一種新的戒治模式與觀念,讓戒治工作更容易,並且拯救更多的生命與家庭。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28
你憂鬱是應該的 分類:心靈樂園2006/04/07 19:19

這世界有多少人因為你的存在而讓他們的生命變得更好?

如果沒有或很少,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這世界有多少人會感謝你曾經幫助過他們?

如果沒有或很少,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這世界有多少人是你關心在意的?

如果沒有或很少,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一直在等待愛與關心,還是一直在給予別人愛與關心?

如果是前者,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一直在抱怨不滿,還是一直在努力消除抱怨不滿?

如果是前者,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一直在等候幸福降臨,還是一直在為別人創造幸福?

如果是前者,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是否很希望不用做什麼就可以擁有許多有價值的事物?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是否習慣沒先賺到錢就先花錢享受?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是否覺得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是否做過許多你不願別人發現的事?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經常跟一個會批評與貶抑你的人在一起嗎?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經常喜歡跟許多哀怨的朋友在一起嗎?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生活中已沒有你想要奮鬥的目標了嗎?

如果完全沒有,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習慣逃避困難與問題嗎?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你天天緊盯著電視與報紙新聞嗎?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最後,你相信你有憂鬱症嗎?

如果是,那你憂鬱是應該的。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31
請針對現今社會狀態列舉一種心理疾病,說明其造成原因為何?
並提供改善或治療之道

懇請賜教  



      最佳解答      
  網友票選
回  答  者: 公民人權調查團(((國際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 實習生 1 級 )  10 票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6-04-20 00:17:42   

來自公民人權調查團(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的訊息及回答:
(簡稱CCHR)成立是要調查和揭露精神病學違反人權,以掃蕩心理治療的領域.
關於您的問題:

事實上有非常多的身體疾病與生理問題會導致精神症狀。若是能針對這些生理病因處理,就能使精神症狀消失。例如會造成憂鬱的生理原因就包括:營養缺乏、運動不足、甲狀腺失調、腎上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低血糖、食物過敏、重金屬中毒、睡眠紊亂、感染、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長期慢性疼痛、多重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中風、肝病等等,甚至藥物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症。

參考http://www.skylife.com.tw/module ... amp;id=2&page=2
(轉載:共有34則有關專業醫師的回答)==================================
任何人如果認為他自己有``有心理疾病``應該去看看------有能力的非精神科醫師------,因為
有非常多的醫學報告顯示,未診斷出的或者未經治療的身體不適,會表現得像是``精神病``的問題. 在很多案例中,一旦身體狀況處理好了,心理的``失調``徵候也消失
了!

建議事項:
1.此外,好的營養.有益的環境.以及提高士氣的工作,將會對這些人大有幫助.
2.心理健康療養院必須被建立,以取代強迫性的精神病院. 這些療養院必須要有醫療診斷儀器,由非精神科的醫生用來徹底檢查和測驗,找出可能表現出心理障礙的所有根本的生理問題!!
3.如果你本人或家庭成員曾被精神科醫師不當處理,對於要負責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以及它們的協會及教學單位,尋求律師的建議以了解如何進行民事及刑事訴訟的權利!!
=============================================================
CCHR也強烈建議,任何人若知道有某人,或他們自己曾經受到精神科醫師的身體虐待或性侵害,則應該向適當的執法單位及/或核發執照的單位投訴!!

你的身邊一定會有跟精神科接觸的人,若還沒吃藥切勿嘗試,請叫他不要吃藥。若已經吃藥的切勿馬上停藥,因為一停藥的副作用很大,就像服用安非他命上癮的人停藥一樣,請要求該精神科醫生減量,「漸漸的停藥!」,不要聽信他的話繼續大量服用,一定要要求他減量。切記!
中華日報與中央日報專欄-別忽視了自殺的另一項可能因素

─保健─ 日期:2005年05月17日(轉貼)
別忽視了自殺的另一項可能因素
--------------------------------------------------------------------------------
 倪敏然自殺事件造成全台的大震撼。許多專家學者們紛紛出來在各式媒體上宣傳與教育社會大眾憂鬱症的可怕,並且鼓勵民眾去接受精神科治療。最近各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人數都因此激增。可是,當社會各界都將自殺潮的原因歸於憂鬱症時,我想提醒大家另一個可能引發自殺衝動的原因:抗憂鬱藥物。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在去年九月舉辦聽證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共同結論證實抗憂鬱藥物具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因此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並強制要求藥廠必須在藥物包裝盒上以黑框明顯標示此自殺副作用。

 當初這些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而且隨著此藥物的推廣與流行,自殺案例數目卻不減反增。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與受害者家屬對此類藥物提出質疑。但藥廠與大多數精神科醫師開始時都矢口否認。這項爭議直到去年終於塵埃落定,確定自殺是抗憂鬱藥的可能副作用之一。而且調查更揭露了研發此類抗憂鬱藥物的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的惡行。

  FDA公佈了十項這類抗憂鬱藥物,包括百憂解、樂復得、希普能、克憂果、無鬱寧、速悅等等。據報載倪敏然在自殺前數週被一位精神科醫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並給予藥物治療,這消息不禁讓人高度懷疑是否是因為藥物而引發了他的自殺強迫衝動。

 現在「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大家把自殺衝動全都歸咎於憂鬱症本身,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更大量氾濫的藥物處方。這是個令人非常憂心的可怕威脅,因為很可能造成台灣的自殺率更加不斷攀升。

 雖然抗憂鬱藥物可能有自殺副作用,但正在服藥患者切不可因此而自行立即停藥,因為停藥後的反彈現象會使得憂鬱症狀更加惡化,也會有可能引發自殺衝動。建議憂鬱低潮者應該多尋求非藥物方式紓解鬱悶情緒。家人朋友的支持與溝通、社工單位的協助、宗教慰藉、積極從事戶外活動、避免接觸負面新聞與消息等等,都可以協助個人逐漸走出陰霾低潮。

關於精神科醫生的謊言,可參考 ========================================
*為藥瘋狂(新新聞出版)... 精神科醫生自己爆料的書,在寫各種精神科藥物的謊言。
**發明疾病的人(左岸出版)....在寫藥廠如何發明疾病
***瘋狂簡史(左岸出版).....在寫精神病學荒謬的歷史
*****國際公民人權協會的網站(CCHR,但是英文網站)...在努力的揭發精神科醫生的罪行
請參考以下回答,也希望你能有正確的資料,過的建健康康的生活喔(^.^)~*
參考資料:

[影片]精神科醫師坦承精神科藥物害人自殺 : HTTP://TINYURL.COM/8Z362
[專欄]濫用毒品、精神科藥物與自殺的相關報導 : HTTP://TINYURL.COM/894UZ

服用藥物會產生反效果!!!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2313278
警告大眾社會大眾:
精神科對你(妳)的健康有害
http://www.pixnet.net/displayimage.php?pos=-26624934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參考資料
公民人權調查團(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人權調查員-www.cchr.org網址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34
心病心藥醫

生病可以幾乎說是人生命中注定會發生的事。每個人都體驗過生病的痛苦。看遍了醫院病房中與門診所接觸到的眾多男女老少病人,我真的覺得,人生中「生、老、病、死」這四項中若是沒有「病」,將會是非常幸福的。

生病又分為許多種,有些病快來快去,過了就沒事了,例如感冒;但是有些病痛纏身多年,輕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例如過敏性疾病,重者可讓人痛不欲生,甚至自尋了斷,例如糖尿病併發症或癌症末期。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有時真的覺得現代醫學的力量仍然極其有限,病人與家屬往往把全部的希望放在醫師身上,不知道其實醫師對於許多疾病也充滿了無奈感。現在許多治療方式的目標只能限於「緩和症狀」,而非「治癒」。精神疾病的治療即是一個典型例子。精神科門診許多病人都是老病號,只能不斷靠吃藥來抑制症狀,即使明知藥效不彰而且副作用又多,但似乎也沒有其他希望了,真是既無奈又可悲。

曾有學者們提出「心身症」或「身心性疾病」的論點,認為有將近百分之七十的內科範疇疾病是由心理因素所直接造成、間接促成或者加重病情。這類的疾病通常是長期慢性或反覆不斷發生的。若只是單純地針對生理與結構方面研究與治療,往往成效不佳,或者無法得到一致的療效。若能找出造成此病情的心理因素,並且予以解決或剔除,將可加速疾病的緩解或治癒。但這類的心理因素通常深藏於意識層次之下,需要有一些特定方法才能觸及。美國學者L.羅恩 賀伯特所發展出來的「聽析」技術是其中一項廣為使用的有效方式。

對於現代醫學,這是個非常新的觀念,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醫師們開始嘗試從「身、心、靈」多方面來探討與治療身體與精神疾病。靠藥物與手術來處理疾病,並非真正理想的健康照護。所謂「上醫治未病」,若是能從根源預防或剔除病因,使這些折磨人的病痛根本不會發生,那才是真正的健康治療。

曾經有位同事患有長年的偏頭痛,每日都得靠止痛藥緩解不適。經過聽析復返追溯發現,小時候的一次已經完全忘記的意外在他的心靈中留下了印痕,成為日後偏頭痛的肇因。當他自己看見這事件而且從中領悟時,偏頭痛就消散了。

有很多的身體痛苦其實可能是心靈深處的陰影所引發的。期待未來的醫學能夠融入與接納這些觀念方法,將極可能會是人類醫療史的另一次大躍進。

?

薛智元

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戴尼提心靈科學中心執行長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36
憂鬱症
近年來,因為許多的重大災害事件,身心問題漸漸被人重視,但是隨著一波波的來自內在與外在的挑戰,民眾對身心問題的因應卻似乎調整不大,在認知與求助方面出了問題.
根據董氏基金會以全省地區民眾為對象,進行的一項「民眾憂鬱程度與就醫習慣---發現許多人在出現身心症狀或面臨嚴重憂鬱情緒困擾時,卻極少考慮尋求專業協助(如精神科醫師、專業心理諮商或社會福利機構等)。

原因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像是人際關係的失落(所愛的人過世、搬家、離婚......),生病/受傷, 活型態的改變(發了橫財、高昇......),工作的改變(被炒魷魚、接受新的工作......), 金錢的困擾, 家庭狀況的改變(懷孕......), 退休, 過度緊張可能造成焦慮和憂鬱

改善之道
1.接受專業治療(如精神科醫師、專業心理諮商或社會福利機構等)。
2.運動:可產生腦內啡(欣快感),如靜坐深呼吸及任何消耗體力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或到戶外去可以減輕你壓抑的心情。
3.找朋友談心:有憂鬱的患者必須經常將心事說出來,因此有個體諒的傾聽對象是必須,如自己的知心好友或是心理諮詢師,讓自己找回自信心,也有助於憂鬱的患者走出低潮。
4.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6-8小時)。
5.按摩穴道:神門、內關、肩井、風池等。
6.藥物:西藥如抗憂鬱劑、鎮靜劑。中藥如甘麥大棗湯、 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等。
參考資料
www.jtf.org.tw/psyche 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38
電療治憂鬱真的安全嗎?
─保健─    日期:2006年02月13日<中華日報專欄>

 農曆年前有多家媒體新聞報導,某家醫院精神科醫師宣揚腦電擊治療對於憂鬱症的好處與安全性。但其實電擊治療在醫學界仍是非常具爭議性的療法,我想在此提出更多的客觀資料供民眾參考。

 電擊療法是在  1938年由一位義大利的精神科醫生所發明的。他在偶然的機會下參觀豬隻屠宰場時,看到豬隻在被宰殺之前會在其頭部兩側給予電擊,使它陷入半昏迷狀態以利宰殺。這位精神科醫師從此得到靈感,猜想若是在精神病人頭部兩側通入電流,也許可以矯正其瘋狂,或者至少會較順從。電擊療法就是這樣誕生的,但是卻無任何學術根據與學理證明。

 電擊治療的最常見副作用就是記憶力嚴重受損。儘管少數精神科醫師宣稱這種情況是短暫的,但是多篇醫學論文皆明確指出,反覆電擊治療對於腦細胞會造成不可恢復的毀損,使得病患智商降低、腦部多重功能障礙、學習障礙、以及永久性的記憶紊亂與喪失。

 電療原本是用於治療嚴重的精神疾病,近年來由於憂鬱症的流行以及抗憂鬱藥物效果不彰,開始有精神科醫師嘗試用電擊來治療憂鬱症。電療治療憂鬱症的醫學原理至今仍然不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療效皆是暫時性的,幾乎所有病人在停止治療的六個月之內都會再度發病。

由此可知這項療法絕對是具有其潛在傷害性的,實不宜拿來作為大肆推廣的醫療服務。(作者薛智元為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經作者同意轉載《版權為原作者 - 薛智元醫師所有》

[ 本帖最后由 cocofu 于 06-9-17 14:41 编辑 ]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42
藥物暴力行為
─保健─    日期:2005年01月10日<中華日報與中央日報專欄>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許多暴力傷害的案件,讓人覺得這社會好像充滿了危險與暴戾之氣。犯罪學專家們對於這類暴力犯的動機提出各種解釋,但是有一點往往被忽略掉但卻可能是主要因素的,就是藥物引起的暴力衝動與行為。

 有一些藥物會影響與干擾腦神經系統的狀態與功能,導致個性與情緒發生短暫或者永久性的改變,甚至產生幻覺,而導致暴力行為。毒品即是最明顯的例子。但是除了毒品之外,還有其他許多藥物也會有類似的副作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某些精神治療藥物即是如此。雖然社會大眾一直忽略這類藥物與暴力事件的直接關係,嚴重的藥物暴力案件仍時有所聞。

 研究報告顯示,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具攻擊性與人格喪失。有些抗精神病藥物會使得 50﹪的長期服藥病患呈現強烈衝動想攻擊周遭任何人。在 2001年 7月日本有一個男人在服用了過多劑量的精神藥物之後,持刀瘋狂砍殺,刺死 8個孩童,另有 15人遭砍傷。在同月份,美國德州的一位家庭主婦將浴缸放滿水淹死了她的 5個小孩,事後專家調查發現,此婦人長期服用多種抗憂鬱藥物,在事發之前不久,她被開給予非常過高劑量的藥物,「這導致了謀殺。」專家下了這個結論。 1998年美國發生驚人的校園槍擊案件, 14歲少年在校園中瘋狂掃射, 2人死亡, 22人受傷,這少年事發當時正在接受心理輔導並強制服用精神藥物。後續美國有更多的校園槍擊案件,每一個當事人都是正在服用精神藥物。

 儘管精神科醫師一直在否認這類藥物與暴力案件的關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並非偶發事件,也使得司法界開始採取行動。在 2001年 5月,澳洲最高法院判定抗憂鬱藥物是導致一個性情溫和且無前科的男性轉變成殺妻暴戾罪犯的元兇。在 2001年 6月,美國俄懷明州法院判決抗憂鬱藥物廠商必須賠償 8百萬美金,因為有一個人在服用了抗憂鬱藥之後持槍瘋狂掃射親友,法官經調查後認定抗憂鬱藥物要對這場殺戮負起 80﹪的責任。

 一位專研藥物與心靈關係的著名學者 L.羅恩 賀伯特就指出,毒品或藥物會造成一種「藥物性人格」,會改變一個人原有的個性與態度,逐漸成為心中潛藏敵意與怨恨的偏差人格,這也導致整個社會的犯罪、道德程度與文化不斷惡化。因此,在藥物的使用上,醫師與民眾們都應該要更小心謹慎才行。(作者薛智元係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44
電療法處理憂鬱??
看到精神科試圖以電療法處理憂鬱,我提供以下關於電氣痙孿治療(ECT)的事實資料,然後請您想想,您願意把自己的腦袋放在插座上“電”五分鐘嗎?精神科醫師自己會先願意嚐試,再告訴精神病人電療有什麼好處嗎?

1.  電氣痙孿治療 (ECT)是在1938年,由義大利精神科醫師,屋格 色雷提 (Ugo Cerletti)在羅馬的屠宰場以豬隻做實驗之後所發展出來的。電擊有效地使豬隻昏迷,如此可以輕鬆的割喉使它們迅速死亡。當時使用的電壓是125伏特。但是今天,強度180到460伏特之間的電流通過人腦並產生燒灼,衝擊波傳遍腦部,導致大腦狂亂地釋放能量,這使新陳代謝增加到非常高的地步。事實上,這傷害了大腦,而且是電擊療法後總會發生空間與時間錯亂(就是所謂 “記憶喪失” ) 的原因。

2.  雖然電影《美麗心境界》中,諾貝爾獎得主納許 (John Nash)受到電擊治療,並被描述為依賴精神科最新突破的藥物,防止他「精神分裂症」的復發。但是納許本人解釋得很清楚,是他的意志力促成了他的復原。他提到他從「精神分裂症」中恢復的主要原因在電影中被忽略了——就是他拒絕繼續吃精神科藥物。納許已經有24年沒吃精神科藥物,也已經從他精神障礙的狀況自然復原了。

3.  諾貝爾獎得主暨作家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在進入精神病院後,衣服被脫光,尊嚴也被剝奪,而且接受20次的電擊治療。數周後,他以自殺結束了他的一生。在他死前他這麼寫:「這些進行電擊的醫師不瞭解作家……把我的心智毀掉並且抹去我作為一生資產的記憶,因此毀去我的事業,這樣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它是一種很犀利的療法,但是我們因此也失去了病患。」

4.  200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篇研究報告發現,電療對於解除病患的憂鬱症相當無效,幾乎所有病患在接受治療六個月內病情復發。

5.  2003年,美國心理健康基金會 (U.S.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所發表的ECT真相報告書裡提到:「電擊休克傷害了腦部,導致記憶喪失及神智錯亂,因而產生了問題已解決的幻覺與安樂感,這是腦部受傷常見的結果。」

以上資料來自於國際公民人權調查團 (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想瞭解更多有關精神科的真相,請參考www.cchr.org

藥師 紀縕昔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50
你還會相信精神科醫師真的能幫你嗎?
你還會相信精神科醫師真的能幫你嗎?

精神科名醫陳國華燒炭自殺死掉了。他生前寫了多少書告訴人生遠離憂鬱不要自殺,宣稱「治好」了許多人的憂鬱症。結果,他以自殺來證實了精神醫療模式的徹底失敗!

根據統計,精神科醫師是自殺率最高的行業。

根據統計,精神科醫師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台灣精神科醫師的自殺率更高達國人自殺率的二十倍。

根據統計,自殺者有超過半數死前一個月曾經看過精神科醫師。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公告,抗憂鬱藥物證實會造成自殺衝動。

以上這些事實,是不是讓你看出了一些真相?

現在台灣正在大力鼓吹防治自殺。背後一切都是精神醫學界在操控主導。顯然這是一塊巨額利益大餅。越多人看精神科,越多人吃抗憂鬱藥,越多鈔票滾進來。自殺人數呢?有減少嗎?當然沒有。每天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你相信精神科醫師說的:「抗憂鬱藥物可以防治自殺」這句話是真的嗎?

政府衛生當局卻被洗腦了,相信自殺人數不斷增加一定是大家都沒去看精神科醫師,一定是大家吃的抗憂鬱藥還不夠多。在政府、精神醫學界以及一些民間社團的合作努力下,終於「成功創造」出今日台灣自殺潮的風氣。

在防治自殺的專家自己就是「自殺專家」。可笑亦可怕。

下次在求助精神科醫師的時候,你最好先問他:「你有自殺念頭嗎?」、「你自己有在服用精神治療藥物嗎?」以及「你有多少病人在經過你治療後去自殺的?」看他怎麼回答你吧。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56
精神疾病的診斷迷思
─保健─    日期:2005年01月24日<中華日報專欄>

  隨著近年來精神醫學與藥廠的大規模宣傳運動,國內被診斷有「憂鬱症」、「過動兒」等等精神疾病的人數呈垂直上升,各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都生意興隆、門庭若市,有時都還掛不到號。精神治療藥物也成為健保成長最快的支出費用。  

    其實不僅台灣如此,在 2002年全球單單是抗憂鬱藥物的銷售總額就超過 195億美元;光在美國境內就有八百多萬的學童被給予過動症藥物。 2004年英國科學家竟然發現該國的飲用水中可測出微量的抗憂鬱藥物成分,顯示民眾服用藥物量之龐大,導致排泄的藥物再循環回到飲水中。

  但是,真的有那麼多人有精神疾病嗎?其實這裡面有個情況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一下。首先,精神疾病的診斷並非靠生理結構現象與科學的數據影像來決定的,而是依一本 DSM手冊中的症狀清單來做對照判定。這種診斷方式本身無法被證明,因而易流於草率武斷。一帖理性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腦神經醫師與精神科醫師的西尼華克醫師,在其書中直指:「 DMS已經造成數百萬人接受不必要的藥物…」。

  另外,醫學界早已知道,非常多的身體疾病與生理問題會導致精神症狀。若是能針對這些生理病因處理,就能使精神症狀消失。例如會造成憂鬱的生理原因就包括:營養缺乏、運動不足、甲狀腺失調、腎上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低血糖、食物過敏、重金屬中毒、睡眠紊亂、感染、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長期慢性疼痛、多重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中風、肝病等等,甚至藥物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症。

  至於兒童的過動問題,有些是過敏反應,或者身體缺少特定維他命或營養。生活環境中如果接觸到過多的鉛,會令兒童發生學習障礙與暴力犯罪的傾向。體內有過量的汞會導致躁動。殺蟲劑污染會引發焦慮、缺乏注意力、易怒、記憶障礙與沮喪。吃過多的糖也會造成孩童「過動」。

  如果醫師與民眾能對於精神疾病的診斷有更嚴謹的態度,先尋找與排除生理因素,對症治療,方能避免治標不治本的錯誤。也不會不必要地吃下一堆有傷身體的藥物。著名心靈研究學者 L.羅恩賀伯特就指出這些藥物會造成一個人「麻木」或愚笨,而且會使得身體對於藥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傷心又傷身。(作者薛智元係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4:59
精神醫學的盲點之我見
發稿日:2006/7/17 上午 08:55:00  發稿人:紀縕昔

精神醫學的盲點之我見

這是一個瘋狂的世界。

關於心理健康這個領域,跟醫學這門科學不同的是,在這領域裡的大部分被聲稱的疾病,都尚未被証實有其科學証據支持。

作為一個醫師,我曾經相信,精神醫學這門科學,是在心理健康領域的唯一“權威”;可是在後來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之後,我知道我是太樂觀了。現代的精神病學在科學方面的進展,還是非常原始的。他試圖想模仿生物醫學,可惜表現的荒腔走板,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曾經在醫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試圖去切入精神醫學這門領域,試圖讓他成為我可能的生涯規劃的選項之一。其中的原因包含了我對心理健康這門領域的強烈興趣,及一股想要自助助人解決心理困擾的熱誠,還有對生命及心靈問題的嚴肅探討。然而,就在我進入實習生涯那年,這個想法完全的改觀了。

在那一年,我在精神科實際的工作內容,及與病患的互動中學習。我嚇然發現大部分的精神病患的想法,是無法用理性去想像的。溝通方面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況且,精神科的電痙攣療法,及強制性約束,因為有強制性,是與人權相抵觸的,是我所不能認同的。

再者,我所接觸到的精神科病患,大部分並無法被所謂的“精神藥物治療”給治癒,充其量也只能短期達到壓抑症狀的效果。有些病患,甚至於在治療之後,顯得更糟。其副作用之危險性有時甚至比應該發揮的作用,更令人難以忍受;一旦停藥,甚至會造成更難以處理的反彈症狀。況且,在醫學界,精神科一門,作為現在醫療“科學”的一支,其証據力其實相當的薄弱。精神醫學自己的教授都承認,『目前沒有任何一種精神疾病可以用生物醫學上的檢檢加以診斷』。而且已經有眾多的部究報告指出,電痙攣療法,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腦部傷害,遺憾的是,這些報告,在既得利益者主導的現代社會中,是不可能被民眾得知的。更何況,在人權高漲及醫病關係緊張的現代社會中,如此殘酷的醫源性傷害,是醫病雙方都付不起的代價。

在我執業生涯中,陸陸續續所接觸而了解了更多關於心靈以及醫學領域的更多知識後,我當初醫學生時代的不成熟的想法,已逐漸一一幻滅。代之而起的是更成熟的洞見。我了解到,什麼想法才是實際的!那就是:其實在醫學的領域中,人類的心靈這個曾經在二十一世紀初“完全未知”的領域,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相當未知”的領域。尤其是,當精神醫學與藥商的利益劃上等號時,並得到政府的權威認可之後。我們的民眾可能在無法分辨是非之下,被當成實驗的白老鼠而不自知。這就好比,懂電腦的人,會知道應該去那裡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而不懂的人,就只能聽信廣告的片面之詞,買貴被坑了,還自以為賺到了。

人的心靈能量及其自我療癒的能力之大是不可思議的,很多的宗教千百年來,也在處理相同的問題,憑藉著的僅只是心靈的力量而已;不需要去使用高危險的精神藥物或是粗暴的電擊療法,冒著對腦部及心靈的力量造成永久傷害的危險,來達成短暫的“治療”效果。

精神醫學的發展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歷史,許多的治療方式,在人道的角度去看,仍然非常的原始。在你的親人受到精神疾病,或是“所謂的”精神疾病的困擾時,在把他們送到精神病院“關押”起來之前,不管為的是憂心親人的健康,或是為了“眼不見為淨”,你都應三思,因為,除了精神科之外,你還有其他的選擇,是比較不殘忍,也比較自然的。如果你的親人因為強制接受治療,受到了精神科的不人道待遇,甚而受到了永久性的傷害,你也應挺身而出,告訴施暴的人,這是不應該的,並尋求公平正義的補償。
  
本文作者陳昭銘為公民人權調查團會員及內科醫師

原文轉載自台中新聞網:http://tnews.cc/04/newscon1.asp?number=6068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5:11
幻滅的藥物神話
醫師專欄/幻滅的藥物神話<中華日報>

    最近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和女明星布魯克雪德絲之間爆發了口水戰。湯姆克魯斯認為布魯克雪德絲不該靠服用抗憂鬱藥來對抗產後憂鬱症,而布魯克雪德絲也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譏。這則新聞引發了廣泛地討論與爭議。所謂「內行的看 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大部份的民眾並非醫藥專家,看兩位大明星脣槍舌劍,只覺得熱鬧,但以醫藥專業的觀點而言,我必須提醒一般民眾,精神科藥物具有成癮性、依賴性,突然停藥還會產生戒斷症候,所以在服用上一定要審慎。有些精神科用藥因為藥性強烈被衛生署強制列管,這些精神科藥物一旦被濫用,其後遺症和毒品一樣地可怕。

 「藥品變毒品」?!怎麼可能!一般人的直覺反應都是不敢置信,但這樣的事的確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人不知道著名的迷幻藥LSD一開始是被定位成「精神科藥物」。LSD在1943年被發現,精神科醫師威納史托(Werner Stoll)是第一位研究和規劃如何使用這種迷幻藥來做心理控制的人,他大力鼓吹利用「娛樂性」的精神科藥物來改善生活。在50年代,迷幻藥LSD被美化成神奇的藥品,它被宣稱可以讓人們「更有欣賞藝術的能力和創造力」。因為這樣的介紹,迷幻藥LSD在演藝及藝術圈成為一種最受喜愛的東西,並從那裡開始擴及一般社區。

    然而藥學研究很快就發現這種迷幻藥可能會誘導嚴重精神病的幻覺特有經驗,並導致意識混亂及人格解體。這種迷幻藥因而被重新歸類成毒品。但在LSD被宣判成毒品之前,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服用這種神奇的「精神科藥物」而毀了他們的人生。

 其他的精神科藥物也或多或少會影響服藥者的心智,但藥商們為了藥品龐大的利潤,往往只宣揚藥物的好處,而隱諱藥物的副作用。我記得十多年前,「百憂解」(Prozac,新一代的抗憂鬱藥,SSRI類)剛上市的時候,在市場上掀起一股風潮。藥商們宣稱這一類的新藥幾乎沒有副作用,安全又好用,如果人們不快樂,只要服下這種「神奇的小藥丸」,就會變快樂了!這實在是太神奇了,人們對於這樣美妙的藥物當然是趨之若騖。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愈來愈多的個案報告顯示這一類的新藥可能會誘發暴力性的行為與自殺。這迫使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不得不在2004年10月下令,新一代的抗憂鬱藥(SSRI類)必須在藥瓶上加註黑框標籤,強調此藥物可能會導致自殺。神奇小藥丸的神話至此開始幻滅。

    人是有靈性的精神個體,人不是只有軀殼的動物。身為一位醫師,我從來都不認為一顆化學小藥丸可以真正地治癒一個人心靈上的創傷。藥物或許可以暫時緩解一個人表面上的情緒症狀,但一顆化學小藥丸並不會神奇到可以「教導」一個人如何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心病還需心藥醫,服用化學藥丸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作法。

    看完這一篇文章,你對於阿湯哥和布魯克之間的口水戰,是否有了全新的觀點和看法呢?(作者鍾敏英為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版權為原作者 - 鐘敏英醫師所有》請參照:http://tw.myblog.yahoo.com/jw!si ... gQ--/article?mid=27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17 15:15
您還有對憂鬱症任何的問題嗎?我們將有專人為您解答喔 !

  

不管是哪種版本仔細看憂鬱症量表那些症狀誰沒有過! ...
發表人 內容
為藥瘋狂

不管是哪種版本
仔細看憂鬱症量表
那些症狀誰沒有過!
要不是生活出了些狀況
會有憂鬱症嗎!
即使是小朋友也是如此
但是
不管求診者的憂鬱時間長短
上精神科門診的
有幾個人不用吃藥
生活問題沒有實際解決
憂鬱症狀就會持續出現
但是藥商和媒體如何使知識份子相信
憂鬱症和肉體有關
用吃藥解決問題
而不去實際面對現實生活呢



面對現實才能真正根除憂鬱.  

--------------------------------------------------------------------------------

2005年9月5日 下午 04:02:17 發表  Top↑
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可說是複雜多變,基本上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但是否罹患憂鬱症都必須經由專業的醫師診斷,不必過度杞人憂天。憂鬱症的治療可採取休養、身體療法、心理治療等三種,其中身體療法主要是藥物的使用、電療法、斷眠療法、高照度光療法等,而任何的治療方法都必須經過專業醫師人員診斷才能進行。任何疾病的藥物治療皆可能有其副作用存在,也並非所有的專業醫師在處理憂鬱症患者的治療上皆會使用藥物治療,但是尋求正確的治療管道卻是幫助自己恢復身心健康的唯一方法。
作者: 沙漠    时间: 06-9-17 17:40
幸好我没有吃药!我妈现在已经有药瘾了,一停药,就睡不着觉,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无所适从!而且身体也变得虚胖!
作者: 沙漠    时间: 06-9-17 17:42
好帖子,顶破头也要顶!
作者: 来自地狱    时间: 06-9-17 17:45
你是台湾的吗?怎么全是繁写体的字?
作者: 沙漠    时间: 06-9-17 17:59
那些文章都是cocofu从台湾网站转来的!
作者: Israel    时间: 06-9-17 18:18
cocofu辛苦了。
作者: Israel    时间: 06-9-17 18:20
说什么也得顶一顶。
作者: feifeipanda    时间: 06-9-17 20:50
深海魚油   到底是推荐使用还是不推荐使用。。。

如何使用?

有点看不明白。。。怎么感觉他是在说反话。。
作者: 云开雾散    时间: 06-9-17 20:56
顶,好!
cocofu,辛苦了!
深海鱼油建议是用的,而不是鱼肝油!
我是t笨一点,就把全文都复制到word里,转为简体字看着舒服多了!
看了不到一半,都快疯了!
联想自己的经历,从当初的误诊的8年,到后来的确诊,医生都是一味的让坚持吃药,连小孩都不敢要!
在原先误诊分裂时,一般一年要兴奋一次,抑郁一次(当时并不知情,以为就这样了,能这样就不错了),而后确诊为躁郁,一年则要兴奋两次,无非时间短点,一个月,到后来老婆找到了规律,5月和10左右,睡眠不好易兴奋,于时便提前加药,还好能控制住了,这期间医生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警示(期间吃阿米替林还引起兴奋一次)!
一直接受的就是终身服药有遗传,到后来可能终身服药可能有遗传!这一点到是要感谢我的老婆一直不离不弃,我感觉我现在的状况不错,感觉心态比以前平和多了,对自己要求低了,都是活一辈子,为何老跟自己过不去呢!

起码现在我更有理由也更敢停药要个孩子了!

[ 本帖最后由 云开雾散 于 06-9-18 10:43 编辑 ]
作者: malnu    时间: 06-9-18 14:02
看到这个贴子,我有种长出一口气的感觉(由于贴线太长,我其实还没有看完,只看了一小部分)。

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都没有服药。就是因为害怕药物对机能的不良反应。但我一直没敢说出来。

同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主贴同样是一家之言。也不可因此完全否认药物的作用,希望这一贴能带来更多权威人士的争鸣。

更何况我们处在一个心理咨询与疏导极不发达的国度,单纯的心理疗法不但不健全,甚至也会产生副作用。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作者: 云开雾散    时间: 06-9-18 15:53
不知 malnu 是否在知道病后一直都没服药,另外有没有兴奋,在兴奋时又如何控制呢?抑郁时呢,看过你以前的贴子,知道你也有一个好老婆,每天晚上10早上6点让你睡觉,你能睡着吗?不知你是如何做到的,能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我在误诊时,吃的是奋乃静一天一粒,实际上可以说是没有效果,本身也不对症,每年夏天都要和人打一架,到冬天时感觉谁都对不起,想死,稀里糊涂的过了好几年。

今年算是基本能控制了,但锂的味道实在是难闻至极,也曾想过断药,但一看到老婆如此的对我,我又不得不咽下!

现在找的应该说是精神科最好的专家之一,就这样,他也从没建议我找个心理医生看看,也只是让我维持药量,我感觉我的病情好解是我自己的心态平和,而老婆坚持说是药的效果,我不知是药还是心态起效,反正现在状况好多了!
 
但如果能不吃药就能调好病哪是怎么个好法呢!

[ 本帖最后由 云开雾散 于 06-9-18 16:19 编辑 ]
作者: malnu    时间: 06-9-18 17:11
标题: 呵呵,我是典型的半瓶子醋,连正式确诊都没有:p
我的故事可能在旧贴里有过谈及,但可能没有全面展开,因为我不愿意浪费别人时间了解我的经历。

在00年抑郁发作后(其实我首次发作的是轻躁狂,当时并无觉察),我曾两度服用塞乐特、博乐欣等抗抑郁药,第一次诱发躁狂(当时误以为治愈),第二次自行停药,之后再没有用过药。

我秋冬季抑郁和春夏季躁狂周期明显。

关于躁狂期的控制,我在前几天一篇贴子有所谈及:
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11059-1-1.html

但这只是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主动控制躁狂情绪,所以对抑郁的影响并不确实知晓。抑郁时的我一样是个自怜自艾的可怜虫,至于今年会是什么样子,以随后的三四个月中再看吧。

去年抑郁时养宠物和练书法陪伴我度过了一段时光。
作者: 云开雾散    时间: 06-9-18 19:25
谢谢 malnu 能坦诚相见,应是坦诚相说了!

实际上我的郁相我已记忆不深了,从服锂和钠后的04年冬天我就没抑郁了,我怕的是躁,在躁时我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多也就三四个小时,精力旺盛,一天忙到晚,不知劳累,晚上为了睡觉,常在外走路走几个小时,脚上起血泡还走,说那是排毒!这也是老婆和我说的,我也不太记得了!

好象记忆出了问题,不过遗忘也是幸福的!

一个郁期,估计malnu的书法应该不错了!
作者: 沙漠    时间: 06-9-18 20:11
哎...羡慕有老婆的人
作者: allaalla    时间: 06-9-18 20:17
恩   支持楼主的意见
相近的帖子我也发过一篇  是药三分毒  况且我们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其实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毕竟人的身体还是很神秘的事物  它的潜能也是无限的   我们为什么不试试更安全的方法呢?
作者: malnu    时间: 06-9-21 11:59
但能理解、容忍、支持你的家人对情绪稳定的帮助实在是非常重要。

这两天较忙,终于今天有时间读完了全部内容。

我是非常赞同里面的观点的,尤其是“精神药品都是毒品”这一论断不但说得有理有据,而且提法非常令人警醒。

如作者所言,毕竟精神医学本身发展就不甚完备,如果完全依靠本身就不能保证全面疗效的疗法,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健康下赌注了。这些贴子本身说得很透彻,所以我就不再画蛇添足地恭维和评论了。

对于我前面说过的“同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主贴同样是一家之言”,我再稍稍谈一点看法。

我多次说过,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这一论断并非从专业角度而立。但这样也少了一些同行相轻的偏见。

做出这一论断的基础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人士。

任何一门学科的深入研究,都不是门外汉能理解得了的。所以无论“三峡工程”还是“经济体制改革”这些重大决策都是由专家组论证,并没有公众听证这一程序。而“公交车提价”这种纯关系民生的事情则必须通过大众知情才可进行。

回头看心理疾病的问题,却并非这样单纯,因为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但患病的却多数是平民,但病人对自已的病情及用药却也有起码的知情权。

专业的论述我们并没有资格评判,所以我们只能从科普形式的读物中一知半解地了解。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即科普能否完整地传达专业科学发展的全部信息。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否则就没有专业研究的必要。

另外,科普类读物中的信息,有些即使本身是中立的,但科普作家本身的立场、表达方式、读者的误解(当然这点与作家的表达也不无干系)和片面理解(断章取义)会也使阅读效果产生一定的偏差。专业研究中的叙述才应该是完全中立客观的(至少我们希望是这样)。

基于以上考虑,对待科普类读物的态度,也都应该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判断力去理解,而不要完全偏听偏信。因为以春秋笔法把截然不同的观点写给大众看,都是完全有可能吸引自己的拥趸的。

同时文中还提到,用安慰剂进行的试验表明对药物的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积极的效果。这也反证了,因为完全无知而对药物疗效迷信,也许会比带着怀疑接受任何疗法的效果都要好。

当然我绝不主张为此胡乱开药,但一些明确毒副作用小的药品对患者心理的慰济功能同样是不可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

我们最可相信的,就是自己,因为任何判断,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凭自己的判断力做出的,别人的意见只是起到催化作用。所以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分清主次,不要因为他人的意见而像墙头草一样来回摇摆,但要做到这点,不仅要有比较坚定的意志,还需要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经过理性的头脑分析。我相信这点,我们还是做得到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我反对作者观点似的。其实我不但很支持作者许多观点,还从文章中了解了许多新的信息,特别是对电效的作用,以前我也曾发贴问过,但并没有满意的答案。

我十分欢迎这一贴子中观点的出现。我所担心的是反对意见的出现会压倒原来所有的意见,把以前那么多优秀的论点全盘否定。我决不希望阳光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
作者: Israel    时间: 06-9-21 20:55
标题: 回复 #43 malnu 的帖子
纳兰说的很好~~非常理性的认识。
作者: zzgtj    时间: 06-9-23 06:14
好帖,建议版主置顶!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17:36
But if the first is a cheat, you'll surely be angry,too. Once I take the pill prozac, I get illness,everytime. Now I am the statement of their textbook, but that's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pill.If I don't have pills,I won't get the illness,and of course I will not depend on the pills for dreams.And the first pill, my former doctor said, that's his fault.I just got too tired then, not anxiety,and no need for prozac.He persuaded that prozac is safe,but that's a cheat!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18:41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劝说大家把手头的药停掉,就像文章里说的,没有医生的帮助,或没有告诉医生所有状况的情况下,戒断反应甚至可以要了你的命。
只是在翻看了大量资料后,觉得疑问甚多,而这篇文章只是观点不谋而合,毕竟对方两位都是第一线的研究员,而不是只会看课本和资料的医生。以下是我翻看资料以后不断积累的困惑和质疑:
1.就像自然科学里的许多争议的解决一样,很多疾病的种类是靠举手表决的。帖子转载文章里的同性恋的帖子还算是轻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美国有数百万孩子由于学习不好或调皮捣蛋难于管理,被懒惰的美国教育者们冠上一个“学习困难症”或“多动症”,然后就把他们送到特别的学校,给他们服药,告诉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异类,给他们低于正常孩子的教育标准。有一个在美国的中国教育家看不惯,说自己的班级愿意接纳这样的孩子,因为在中国没有人会用这样一个借口毁了不善于学习的孩子的自尊和前途,他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和奖赏激励等中国老师常用的方法,那些孩子后来离开升到其他学校后,都成了很出众的学生。如果被对待的方式不同,会不会结果完全是两种人生风景呢?何况现在太多的病都没有科学证据支持,为了责任方便就举手表决,然后就像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症”孩子们一样方便解决却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和前途呢?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19:02
2.有很多患者跟我说他们的家属抗药,问要不要直接送“医院”,我每次的回答都会遭到反驳。因为我觉得送“医院”的创伤比起疾病本身是一件创伤性更强的伤害,而规定送院基本就是出于政府方便管理,方便除责的出发点,本来是用于真正有伤害性的人,后来被写入教科书成为教条后,就成了医院赚钱的一条劝告。我在一本比较全面的国外的医书上看到过,说如果不用药物治疗,躁期和郁期都可自愈,而药只是缩短了日程(或者说本来躁期和郁期的日子被极大的副作用时期替换了,这样的替换始终让人有点无法痛快的接受),而药理至今没弄明白过。那些药本来都是用来治癫痫的,后来发现癫痫病人从来不犯精神分裂,所以把它用在精神分裂的治疗上。后来发现用在躁郁上也有很强的情绪压制作用,所以躁郁的新药很多都是癫痫和精分、躁郁兼治的。而这些药都是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在人体临床实验,记录他们的行为反应,却没有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我是在遇到阳光论坛后情绪和状态才好转的,天晓得和那些药物有什么关系,因为之前药物副作用极强,而大脑完全被药物压制,感觉完全是一植物人。后来和清心、娃娃、ayaa、丫丫的交流中慢慢回复了自我意识,整个情况才有了好转,而跟药,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不明白它除了夺走所有不管坏的还是好的思维,压制了我因为服用了医生宣称没病吃了也没事的百优解带来的躁相外,以毒攻毒不断换药压制前一种药,对我还有什么用处。而书上也说,一些影响心理的治疗或者其他自然疗法也有利于自身的内啡肽、5-羟色胺等有益神经递质代谢物的合成。而外加的可能会造成和毒品一样类似原理的依赖性和不断增益,但如果是自身合成的则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书上列了除了最重要的心理疗法外,还要运动疗法、营养疗法(很多抑郁情绪变成抑郁症的一大主要原因是厌食或消化不良造成合成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代谢物的成分摄入不足)等。我们中国也有针灸的疗法,在CCTV播过用针灸治好抑郁的例子。因为在群居动物中,比如猴子,猴王的5-羟色胺水平要比最低等的猴子高出很多,所以这些神经代谢物的水平可能是由现实处境或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解决现实才是最根本的。但几乎所有医生都会说,他们只负责看病,solving problem is none of their business.That's true.So we must lean on ourselves, if you want to cure yourself absolutely.

[ 本帖最后由 cocofu 于 06-9-23 19:34 编辑 ]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19:28
另外,我觉得很多医师都是用各种各样的药把病人折腾到他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后,那些药物才真正起效的。那么请问,这样的疗法,它们的后续也依然是未知数,那么把我们折腾到书上的标准病症后再“对症下药”治疗,值得吗?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19:48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是驳斥这篇帖子观点较强烈的,往往是没有服药的朋友的,因为没有经历过开始服药强烈的副作用,以及转好的原因几乎都与药物无关的经历。只能这么说,药物的作用就像临床研究记录的一样,控制我们对外界的行为,但是我们内在的反应和感受,跟药物无关,而天知道这些药物到底对疾病有没有作用。那些药只是用一种更加强烈的反应来压制不良的感知而已(因为副作用感受极明显的时期几乎也就是剩下的躁期和郁期的时间,只是用一些更加强烈的反应来夺走你的注意力和感知力来解决问题),似乎只是在你痒的地方打了一巴掌,痒是不觉得了,但很痛,而且痛完后还会不会痒,到底解决了痒的原因没有,科学家的解释是——不清楚和不知道。所以这些药的治疗对象直接受益的是外界,而我们无论服药还是不服药,都是一样痛苦。而痛苦过后的恢复期,药物成了我们的累赘,我们剩下的只是副作用和依赖性。

[ 本帖最后由 cocofu 于 06-9-23 19:53 编辑 ]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19:59
还有我在整理躁郁治疗新药篇时,发现所谓许多新药,他们的疗效和安慰剂(就是类似维生素片等无疗效的模样相似的片剂)差的并不多,能提高5%就算是新药了,那么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我们服药时的那种把责任都交给药丸的心理放松在起主要的治疗作用。所以为什么说宗教是压力的终极解决方法,因为它也起着安慰剂的作用——你把所有的责任都交给了神,然后你解脱了。
作者: allaalla    时间: 06-9-23 20:09
楼主辛苦了   抉择有时候真的很难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20:19
我的建议是,如果没什么大事情,就不要像我一样没事看医生,本来想睡得更香一些,结果在看病等待时没事就做了会儿作业,就被断定什么考试焦虑症,一天一片百优解下去,还信誓旦旦的说正常人吃了也能拿来减压的。把药当补品的结果就是把pill当drug。现在新闻都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保健品,不舒服就去看医生,却不知医生特别是中国的医生,不管他到底达到疾病的标准没有,对于来者是一定要定一种病的,既然定了病就一定要开药,结果这些机理不明副作用又强还容易产生依赖性的药一下去,生命就剩下药和药之间的以毒攻毒了。除非别无选择,最后再用药物治疗,这是现在美国的治疗原则,而中国的大门诊量和医师的紧缺造就了这样一群为药疯狂和无奈的无辜的人群。
作者: 小刀    时间: 06-9-23 20:46
我现在对自己第一次服用抑郁药物时候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那个时候我都快觉得自己没有救了,服用瑞美龙后我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我的第一感觉是我终于有救了,我知道自己还是有可能好起来的。后来知道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起码也在一个星期以上,我想这可能是含有安眠成分,因此我才能入睡。同时加上医生跟我说服用这个药物一年后就会好起来的,这对我的效果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基于对医生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药物对身体激素的调节作用,因此后来我也慢慢地好转了,当然以后还复发过几次,这使我对药物不再抱有完全信任的态度。

    因此我是不怎么排斥服用药物的,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我说的都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体验。我个人认为自己具有了现在的经验又回到以前给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先服用药物,因为不服药的体验实在太难受了。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23 20:50
如果是单纯想要睡眠的话,服用退黑激素可能比那些安眠药更好一些。因为退黑激素是控制人体睡眠的激素,比起那些神经受体竞争物要安全一些。
作者: 小刀    时间: 06-9-23 21:20
我真正长期看过的医生只有一个,我对他的态度也是从一开始毫不犹豫的信任到现在彻底地感到他是个庸医,对他一点也不信任。而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每当我复发了以后想跟他探讨下原因以及一些其他的治疗方式,他都毫不犹豫地给我开一堆药,这使我对他产生了很不满,连带着我对他的用药方式也非常怀疑。

      接着我就去找了个200元/小时 的心理咨询师,因为我感到当时药物治疗对我的效果已经不是非常好,我就求助于心理咨询。  虽然说当时跟他聊地也挺开心,但是给我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当时可谓是走投无路,于是整天在阳光上混着。直到有一段时间看着森田的书,觉得去试试吧,但是底气不是很足,我以前看过森田理论,都只有三分钟热度。也是运气好,很快就找了份工作,现在也是半死不活地混着,但是比那段时间好多了,坚持工作真的挺有好处的。

       针对我自己目前的状态,我是认为药物已经不是占主导作用,主要是靠自己获得社会认同带来的自信慢慢地改变自己。但是我认为这是要一步步来的,药物是我面对抑郁的第一个拐杖。
作者: 沙漠    时间: 06-9-24 12:07
我觉得精神类药物只起到一个暂时抑制的作用,并不能使情况真正的好转,要想好转,还得是靠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作者: 云开雾散    时间: 06-9-24 20:11
"躁期和郁期都可自愈,而药只是缩短了日程"
这一点我倒是以证明,在误诊为分裂的时,吃过氯丙嗪和奋乃静,每年都会兴奋和抑郁一次,躁期记不太清了,应是三个月左右,而后自己就好了,郁期也是几个月,奋乃静是不对症,应该没什么效果,就自已好了;

而换为锂和钠后,在初期不明白时,兴奋后才加药,往往一个月左右,现在兴奋初期加药,一般十天左右就恢复正常了!

现在在为停不停药而排徊,过两天又该去医院了,估计医生是不赞同的!

[ 本帖最后由 云开雾散 于 06-9-24 20:36 编辑 ]
作者: 云开雾散    时间: 06-9-24 20:48
现在关于抑郁,焦虑的报道委实不少,一方面表示大家对精神方面的疾病更为关注,另一方面也让我担心更多的误诊,更多的治标不治本!可能前期只作几次心理治疗就能好的病,却被当作抑郁而大把大把的吃药!而国内的心理医生又良莠不齐!
作者: zzgtj    时间: 06-9-24 21:35
越来越多的像cocofu版主一样的正义人士终于都站出来了,最后我相信真理肯定能战胜邪恶。精神药品就是毒品
作者: cocofu    时间: 06-9-30 18:01
也不能说是毒品,没有人会把这些药当那些带来巨大快感和全身性严重毒害作用毒品的,否则毒品贩子就不用这么大费周章,而医生也不用这么苦苦要求病人服药了

只能说病人在忍受它们的副作用的同时,却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效,甚至还有增益的依赖性,而对于大多数只有持续不良情绪或轻度患病的患者来说,这样对他们太不人道和不合理。由于大门诊量以及相对缺乏的医生资源,用这种方式来打发病人也太不负责任了。因为这些方式很可能使患者更加恶化和失去自主调节和恢复的能力,这很不公平。
作者: zzgtj    时间: 06-11-5 05:45
再顶
作者: 忘记过去    时间: 06-11-15 13:25
顶顶顶顶顶!
作者: 酸菜鱼    时间: 07-2-3 0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晴空    时间: 07-2-3 23:08
顶!深受其害,把暂时的小麻烦变成了长期的大问题。停了,再也不用了!
作者: 林木    时间: 07-6-28 14:34

作者: 墓里瘟王    时间: 07-10-4 21: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y    时间: 07-10-4 21:55
没有药物,我们这些人将陷入绝境
抑郁者的自杀率将达到100%。
作者: linglongdeng    时间: 08-5-22 17:24
标题: 迟到了,但是值得顶一下!

作者: 阴平阳秘    时间: 08-7-10 22:18
发病源于自身功能出现问题,吃西药的结果是降低自愈功能而受控于精神药物,于是陷入服药、停药、复发、再服药。。。的循环
这是我的个人感觉
作者: 唯事实为真    时间: 08-7-10 23:25
标题: 回复 70# 的帖子
许多进口药,原料都是中国内地的原料药厂生产的,出口再转内销。
作者: seaver    时间: 08-7-11 01:04
我们还是回到祭司指引我们的心灵和身体的年代比较好。就算吃药,吃的也不外是草根树皮,无毒副作用,多自然,多环保。而心灵可以包治百病。
作者: papala999999999    时间: 08-7-11 03: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srael    时间: 08-7-11 17:41
我在吃百忧解,没法子。
别的药物和疗法我也试过,对我而言,没有这个见效。
至于副作用--再说吧。
以前吃的是国产的,什么“开克”,感觉和英国礼来的没法比,几乎是两种药。
作者: Israel    时间: 08-7-11 17:43
但是只有药物还是不够的,如果人闲散起来就很容易胡思乱想,悲观。
作者: cocofu    时间: 08-7-28 17:10
没说不治
针灸就很好
物理治疗
而且神经科学的药学实验都是在动物身上试的
针灸是花了五千年的时间在中国人自己身上试验得出的结果
而且针灸是治疗整个神经系统的,西医的疗法对细菌什么的有效,对自身系统的问题,只会让自身的系统处于不平衡中,就算医好了也不能停药,这也叫好?
而且,要服药就服进口药,国产要的临床试验时间根本不够,副作用多治愈效果也不好,这个和电子产品是两码事,研究药物不能想研究电子产品一样越快越好,而是越谨慎越好。而中国的大环境……唉,别说我们本科生了,很多硕士博士甚至教授做生理学、神经科学实验都挑实验数据写报告,中国就是追效益不注重真理
西药快,但是会越拖越久
针灸慢,但可以断根,配合中药调理
除非急性燥症发作,吃氯氮平睡个昏天暗地几天解决,不然还是不要碰西药
我个人觉得抑郁吃药没用,那个药效还不如看一场陈安之的鼓动性演讲来的有用
作者: 夏秋    时间: 08-7-28 19:02
cocofu,看到你来很高兴,看了你这帖子我很震惊,我深切体会到药物治疗的失败,以及停药反跳的可怕,谢谢你的这个帖子;
我现在已经渐停了抗抑郁药,氯硝安定也在稳妥慢停
-----正在用营养疗法和体育健身替代,并进行情绪管理
-----祝你,健康快乐顺利
作者: cocofu    时间: 08-7-29 07:58
针灸疗法是央视介绍的,节目上是治抑郁的,好像是北京很有名的中医院的老医生施的针,好像几个月后就治好了,个人觉得抑郁用药治是本末倒置,还是针灸能真正调理你的整个神经系统。
当然急性燥症用针灸治就太慢了,要用氯氮平等药物急攻,就像急性郁症不能用药要用电击一样,但是大部分筒子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急性发作,这时候针灸比药来的好多了,如果你是真想断药的话。
当然断药要慢慢断,停药要听医嘱,谁叫我们当初没搞清楚真实的情况呢,上了贼船想下来就要听贼的话了,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还是要看身体对药的反应和依赖情况来作决定

[ 本帖最后由 cocofu 于 08-7-29 10:36 编辑 ]
作者: xiaoxiaoch    时间: 08-7-29 09:20
不吃药怎么办 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医生。
作者: cocofu    时间: 08-7-29 10:32
相信医生是不错
但是医生信仰错了方向
你也跟着错吗

医生有分西医、中医、针灸师
多咨询一下有什么不好

神经科学的研究是西医的基础,但是你知道是怎么研究的吗?
了解了,思考过了,才觉得有问题
我们的老师是研究神经科学去瘾药物的,他都觉得现在的药不可靠,很多都是以牺牲自身神经系统来调节的,外来药物介入的越多,自身的神经系统衰退的越快,但是经济利益,药是出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动物实验一通过,在人身上有反应,OK,能用
医生只是诊断,真正治病的不是医生,是药
药能治病,医生就是对的,但是药不能断根,医生也没办法,这是药理的问题,他没办法解决。那么我们就要承担治标后本却无法恢复的后果吗?
作者: malnu    时间: 08-7-29 14:12
我的感觉是,中医于没有量化标准,很难保证质量;而西医是用庞大的科学方式建立的一套易行的治疗方法。打个比方来说,中医是一台复杂的老式相机,技术好的摄影师(医生)会拍出非常棒的作品,但风险也大;而西医是台数码傻瓜机,一般摄影师都能上手,肯定能拍出照片来,也不排除有好照片的可能。医学并非像物理化学这样精准的科学,而作为精神医学这种发展相对滞后而又风险较大的领域,我个人并不倾向激进的疗法。但百年之前国人对整个西医系统大概也是如此态度,却不曾料到今天西医压倒性的优势。中医重古典的发展方式决定了很难使公众对其有飞跃式的态度转变,除非靠些吸引眼球的噱头,而这也实非中医所长。而西方科学进取的态度与方式却不时有惊人的新发展,它的实利效应的诱惑远大于不可知风险的阻挠。罗嗦不少,实际什么也没说,也不指望浪费大家时间看,故此没有分段,请见谅。
作者: 爱还能继续吗    时间: 08-7-29 14:39
楼上的,终结得不错,其实你说出了大多数人对中医的顾虑..中医就是没有系统化的,全套的,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出来..所以不好依从.固,大多数病人都暂时只有依靠西药来维持治疗. 其实大家都期待着更好的,更有效的,更快捷的.没有副作用的疗法.看了那么多的病人的情况,真的觉得这么多的天才不该陨落.他们应该站起来为家庭,为社会...说得远了点!!!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7-30 16:35
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这一领域,本来就是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目前对抑郁症的真正生理病因都没有搞清楚,所谓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建立在对治疗对象反应的观察数据上。
至少在目前,大多数研究得出结论:施用药物比不施用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更好。
如果有100篇文献,90篇支持药物有效,10篇支持药物是谎言。
你会相信那种结论呢?
作为可怜的病人,我想还是选择成功概率比较大的方案吧!
我想在阳光上的所有病人中做个统计,大概也会是大多数觉得药物有效的。
没错,真理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现在关键是没人知道真理,那么从统计学角度,现在只能相信真理在大多数人手中喽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7-30 16:38
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这一领域,本来就是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目前对抑郁症的真正生理病因都没有搞清楚,所谓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建立在对治疗对象反应的观察数据上。
至少在目前,大多数研究得出结论:施用药物比不施用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更好。
如果有100篇文献,90篇支持药物有效,10篇支持药物是谎言。
你会相信那种结论呢?
作为可怜的病人,我想还是选择成功概率比较大的方案吧!
我想在阳光上的所有病人中做个统计,大概也会是大多数觉得药物有效的。
没错,真理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现在关键是没人知道真理,那么从统计学角度,现在只能相信真理在大多数人手中喽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7-30 16:44
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这一领域,本来就是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目前对抑郁症的真正生理病因都没有搞清楚,所谓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建立在根据治疗对象反应的统计观察数据上。
至少在目前,大多数研究得出结论:施用药物比不施用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更好。
如果有100篇文献,90篇支持药物有效,10篇支持药物是谎言。
你会相信那种结论呢?
作为可怜的病人,我想还是选择成功概率比较大的方案吧!
我想在阳光上的所有病人中做个统计,大概也会是大多数觉得药物有效的。
没错,真理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现在关键是没人知道真理。
保险起见,哥们还是吃药吧。跟着潮流走,紧抓住梦的手。。。。。。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7-30 16:53
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这一领域,本来就是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目前对抑郁症的真正生理病因都没有搞清楚,所谓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建立在根据治疗对象反应的统计观察数据上。
至少在目前,大多数研究得出结论:施用药物比不施用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更好。
如果有100篇文献,90篇支持药物有效,10篇支持药物是谎言。
你会相信那种结论呢?
作为可怜的病人,我想还是选择成功概率比较大的方案吧!
我想在阳光上的所有病人中做个统计,大概也会是大多数觉得药物有效的。
没错,真理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现在关键是没人知道真理。
保险起见,哥们还是吃药吧。跟着潮流走,紧抓住梦的手。。。。。。
作者: 云海天山    时间: 08-8-2 17:47
我觉得该吃药的还是要吃。但cocofu 的文章也是一定要看一看的,这里面充满了实话。诚实是一种美德。
作者: 芳草    时间: 08-8-4 16: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lnu    时间: 08-8-4 17:06
标题: 回复 87# 的帖子
是呀,医生和科研人员在药物方面肯定会受到制造商的影响的,举世皆同。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8-4 22:13
sorry,我的帖子连发四遍的原因是当时网络不好,以为没发上去,结果发了四次。。。。。。。
作者: FlyingRabbit    时间: 08-8-4 23:34
其实大家谈来谈去,都是根据自身的感受,再加上从网上或其他什么地方看来的一些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主观性都太强了。
论坛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对抑郁的成因和治疗给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解释。现在大伙七嘴八舌,辩得热火朝天,其实都是门外汉在侃大山。
对纳兰在47楼的回帖观点十分赞同,关于药物是否是谎言,这篇帖子只不过给出了一种声音,但决不代表全部。作为患者,选择是否吃药一定要依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作者: 销魂流星    时间: 08-10-24 10:22
精神科用藥的療效大部分是要使人變安靜、變呆滯、變笨。太触目惊心了,我们该怎么办呀,还真的是这样,我确实不如以前了
作者: 销魂流星    时间: 08-10-24 11:18
反感吃药,可是抑郁真难受啊
作者: 销魂流星    时间: 08-10-24 16:21
楼下的11111111朋友你好我的QQ155187568,但是我不经常登陆QQ,我在想我们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战胜抑郁呢
作者: 销魂流星    时间: 08-10-24 16:25
比如维生素B族,深海鱼油啦,钙镁片啦,有良好的睡眠才有良好的心态,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睡眠问题
作者: 贝叶    时间: 08-11-11 02:23
lsd: 致幻的药物, 我看很多朋友用过, 使得很多普通人有了自己就是上帝的感觉。 焦虑的人使用了会更焦虑, 抑郁的人用了会更抑郁,开心的人用了, 哈哈, 会觉得所有的生命都是奇迹, 小草都可以和你说话。  问题的本质在于: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关于使用精神药物的看法: 我认为, 刻意的使用,依赖药物绝对不是个可取的办法, 但如果药物能减轻你身体所承担负荷, 在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前提下,可以使用。

恩, 睡不着 。
作者: amily    时间: 09-1-30 21:34
我现在在吃博乐欣150毫克,睡眠 饮食都正常,只是兴趣还没有完全恢复,脑袋也不怎麽想事,比起刚发病时不愿出门,已经好了很多,医生建议我减量,我不敢,因为上次她叫我减量后,我的症状有些反复,因为我发病时既没有受刺激,心情还很平稳,所以只能认为是大脑神经递质出了问题,而实践证明药物有效,不吃药又能怎麽办?
作者: 猫咪闲子    时间: 09-3-23 20:23
好贴顶起希望更多朋友看到

cocofu的论点没有偏激很理性,希望大家能看一看,另外纳兰说的也很不错,很喜欢他们

我个人觉得抑郁很重的时候是一定要吃药的,因为抑郁不同其他病,重时完全丧失认知能力,很有自杀的危险,所以当你重度抑郁时是一定要吃药的,我个人经历也是如此,去年8月重度抑郁,但吃药半月就见好了,然后再慢慢纠正感知

但是我很反对终生服药的理论,心病心药医,药绝对不能真正救了我们,这一点楼主的帖子里有详细的说明,希望大家看一看,会有帮助。

真的很不错
作者: 月玉    时间: 09-9-16 13:47
这本书我看了。以致于我现在正在为吃不吃药而苦恼。不吃,抑郁很难受;吃了,想起这本书的内容,更加重了抑郁。真的好难受。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
作者: 笑对江湖    时间: 09-9-17 20:09
“選擇你的醫師,選擇後就信任,信任後就盡量發問,醫師若不回答,就「開除」他。這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在大陆,医疗资源稀缺,病人能这么强势吗?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