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你是唯一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8-13 12:10
标题:
你是唯一的
□张宝蕊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可数、可看到的东西,而在乎“人”的本身,在乎——
电视上,D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比尔的四年级男生,每天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没精打采地到学校。功课不好,人缘也不好,同学都不喜欢他,他也懒得搭理别人,他的老师对他毫无办法,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也不太在意。学期结束时,老师要给同学们写学期报告,她翻看了比尔以前的报告记录,二年级的老师写的是:“比尔很可爱,同学们喜欢跟他玩。他很活泼,妈妈生病了,对他似乎有情绪的影响。”三年级的老师写的是:“比尔学习情况糟糕,注意力不集中,不太与同学说话,妈妈死了?父亲不太管他。”这位老师看到这里,痛苦得流出了眼泪,她说:“我错了,我没有好好地教学生。”
圣诞节到了,班级准备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举行一个派对,同学们要带礼物来交换。大家用漂亮的包装纸将礼物包装得美仑美奂,还系上了蝴蝶结。只有比尔的礼物是那么寒碜,只是用超级市场的土黄色纸袋包着,再用粗糙的绳子随便绑了一下。他觉得反正没有人会在乎他的。当他拿出他的礼物来时,同学们都嘲笑那难看粗俗的包装。出人意料的是,老师第一个将他的礼物拿起来,拆开。比尔张大眼睛,不相信地看着老师。当老师将一串镶了小石头的项链拿出来时,发现那项链上少了好几颗石头,而且一端还吊着一个小香水瓶。同学们对那坏了的项链指指点点,老师似乎对这一切都不以为意,她像在用最高级的香水一样,小心地打开那小香水瓶,蘸了一点抹在脖子上。这时,比尔对她说:“你闻起来有我妈妈的味道。”老师哭了,比尔也哭了。
圣诞节过后,回到学校,老师改变了她教学的态度,以前她教的是“语文”、“数学”,而现在她教的是“学生”,每天她很用心地看每一个学生的作业,用“心”与他们交流。特别是在比尔的作业上,她看到的是“比尔”,而不再只是作业。比尔开始在课堂上发言,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他的成绩越来越好,与同学的关系也有改善,六年级时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他上中学前,他写了一封信给老师:“你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谢谢你!”中学毕业时,他又写了一封信给老师说,到目前为止,你仍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在比尔高中毕业及大学毕业都收到同样的信。有一天,老师收到一封比尔博士写来的邀请信及一张婚礼请帖,上面写着:“老师,你仍是我所遇到的一位最好的老师,我的父亲也去世了,请您代表我的父母来为我主持婚礼好吗?”婚礼的当天,老师将那一小瓶香水打开,蘸了些抹在她的脖子上,并戴上那串掉了石头的项链为比尔主持婚礼。
这个故事让我泪流满面。
同一天晚上,我听到了另一个故事。在美国,没有孤儿院,只有领养家庭,这种制度很不好,有的小孩在18岁正式被领养前常常会经过十几、二十个养护家庭,对小孩的心理及心灵常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一个3岁小女孩米亚在经历了一打以上的领养家庭后,来到养母洛丝家,米亚开口对洛丝说的第一句话是:“妓女。”洛丝吓了一大跳,但她并没有打退堂鼓,她了解米亚并不明白她说了什么。她将米亚深深地拥入怀中。她每天晚上亲吻米亚,告诉她说:“米亚,我爱你。”米亚从来没有回答什么,只是看着她。直到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当洛丝照常亲吻米亚并对她说“米亚,我爱你”时,米亚小声地回答洛丝说:“我也爱你。”
听完这个故事,我再一次流泪不止。
我流泪,是因为从小我的价值就是我的分数的价值、行为的价值。换个说法,我成绩好,我听话,我乖,我讨人喜欢,那么,我就有价值。
我流泪,是因为我看到每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赚多少钱,房子多大,官衔多高,学问多好。换句话说,只要人有钱,有地位,有好名声,他就有价值。
我流泪,是因为我仍然用这种尺度来丈量人的价值,而别人也是用同样的尺度来看我的价值。
所以,我们一碰到考试就想逃跑,一碰到竞争就焦虑,一看到比我们强的,我们就妒忌……
所以,有人要自杀,有人要抨击他人,有人杀人,有人不断地生病,不想离开病榻……
有一次我去一所高中演讲,有一个老师对学校班际间的竞赛很不以为然,因为学生们为了得到第一名,与别班的同学争得你死我活,而且锱铢必较。如果赢了,就很高兴,如果比别班差就很难过,很生气。他说,这种竞赛成了恶性的,伤自尊的,同学们和老师的心胸都变得狭隘了。说实在的,我太了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了,因为不只是这些同学是它的牺牲品,你与我,每一个人都在竞争中长大,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说实话,我是连“良性”竞争都反对的。在我看来,只要是“竞争”,它就没有良性可言,一旦有竞争,就必要有个胜负,一旦有胜负,就会有价值的判断。所谓的价值判断,指的就是好与坏,高与低,赢与输。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是需要价值判断,因为它帮助我们分辨哪些是可取的,是进步的,是值得去努力的,哪些是要改变的,舍弃的,改进的。但是人们最大的困难是,人对自己,对别人的价值是一种混同的看法,那就是,你、我等同于行为、外貌、学问、财富……所以,当比尔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到学校来时,老师、同学不喜欢他,因为那脏兮兮的外表让我们判断了他的价值,比尔就是脏兮兮的,我们不喜欢脏兮兮,所以就不喜欢比尔。想想看,不被喜欢的比尔又怎么会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呢?又怎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呢?
当老师翻看比尔过去的学期评语时,他才认识到比尔的脏兮兮、不好好学习是有原因的,那时她才开了“眼”,看到了比尔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行为与外表,从此她的教学是针对着比尔这个学生,而非比尔的分数、学习态度、与同学的关系。至此,老师从心里接受了比尔的价值,比尔的价值是比尔,这个人。
同样的,在米亚的养母洛丝眼中,米亚是唯一的价值,虽然米亚对她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妓女”,她仍接受她是米亚,而不是将她等同一个说脏话的小孩,纵然米亚整整一年没有回应洛丝的“我爱你”,洛丝也没有判断米亚是个不会感恩的小孩,没有因此而讨厌她,在洛丝的眼中,有价值的是米亚这个孩子,而不是她的行为或态度。
再来听一听这样的声音:
“你看你,这么不听话,叫你吃饭也不好好吃,再不吃,我就不喜欢你了。”
“再哭,再哭,我就把你关在厕所里,我不要你了。”
“你有什么出息嘛!下海呀!再找工作呀!你看看别人,勤奋、努力,你看看你,一副没志气的窝囊样。”
熟悉吗?这样的判断的、攻击的、消极的话?不仅是别人对我们说过,我们对别人说过,有的时候,我们也对自己说过。
再听听这个:
“你看你,叫你吃饭也不好好吃饭,我可不喜欢你不吃饭的行为哟!”
“别再哭了好吗?你的眼泪让我心酸,我知道你有原因才哭,说来听听吧!”
“看到你下岗了,我也很难过,你现在看起来意志消沉,怎么回事?”
是不是少了一些威胁感?是不是多了几分亲切与了解?
是的,当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在那些可数、可看到的东西,而是“人”的本身,那么对他的说话态度和内容自然会改变。人对自己的价值定位若是在自己是个“人”上,那么他必定较有自尊、自信,而不会在别人比自己好时自卑、生气甚至愤怒了。因为,他的价值不会丧失,他不用担心与害怕,因为他生活的“重心”是稳定的,就像一个不倒翁,它永远不会倒下来。
人的挫折、挣扎、焦虑,人对别人产生的斗争、愤怒、生气,是因为“人”的价值要争取、要豪夺,这场战争会延伸到对社会、对大自然,对其它生物,对其它国家。此时的人因为对价值的饥渴而贪婪起来。
何时,让人的价值回到人本身?何时,我们可以不再流泪?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8-14 20:54
我们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唯一的!
作者:
美惠子
时间:
03-8-24 21:28
相信我独一无二!我与众不同!我可以改变我的世界!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