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心理网

标题: Forwarding Articles related to Non-depression [打印本页]

作者: Charle Z. Song    时间: 05-11-29 17:54
标题: Forwarding Articles related to Non-depression
昨天整理书桌的时候, 竟然搜出了五张花花绿绿的地铁票,才恍然意识到已经生活在这个城市五个月了. 想想自己从来也不是个有耐心搜集东西的人, 曾经兴致勃勃开始搜集各个州的quarter, 一边往小盒子里放着一边又往外拿着去喂洗衣机,所以几年下来攒的还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州. 搬来波士顿的时候,整个城市还是灰蒙蒙的, 买了第一张地铁月票就胡里胡涂的开始了新生活. 当时就想把所有的地铁票都留着,将来可以计算在这个城市呆了多久.

八十多岁的爷爷听说我搬到了一个和吉林一样冷的地方,着急的不行, 虽然爷爷也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吉林有多冷.于是就安慰爷爷说, 这地方好啊, 冬天可以滑雪,夏天可以去海边, 还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呢. 可是滑雪的季节过去了, 出海的季节也到了, 还是哪儿也没有去. 当然文化气息也没感染上

于是找到了生活网, 偷偷的羡慕大家热火朝天的生活, 偷偷的感叹为什么认识新朋友这么难呢. 今天回家的路上终于自我反省了一翻, 努力认识新朋友,积极的生活就要从今天做起. 特发次文以自我鼓励.
作者: Charle Z. Song    时间: 05-11-29 18:03
Most of forwarding articles are from Harvard or MIT or Bost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students' and visiting scholars' websites.
作者: Charle Z. Song    时间: 05-11-29 18:06
查尔斯河畔四月的冷风细雨里,吉他手以缥缈的Czechoslavakian dobro(一种钢铁吉他)开场,随之而来的是缓慢而强劲的鼓点,贝司手加入紧凑的弦音,象是一颗心在颤抖。Jakob Dylan 唱起Wallflowers乐队的主打曲《One Headlight》, 中间时不时回荡着键盘手奇妙的管风琴合成音伴奏。

直接下载:
http://hyuncopy.cafe24.com/songs/headlight.wma

----
So long ago, I don't remember when
在我已记不清楚的很久以前

That's when they say I lost my only friend
人们说我失去了唯一的朋友

Well they said she died easy of a broken heart disease
他们声称她因心碎而随风而逝

As I listened through the cemetery trees
我置身墓地树林中聆听

I seen the sun comin' up at the funeral at dawn
拂晓的太阳在葬礼进行中冉冉升起时

The long broken arm of human law
人类的规则早已被打破

Now it always seemed such a waste
如今实在痛惜

She always had a pretty face
她美丽的容颜

So I wondered how she hung around this place
怀疑她如何能在此地滞留


Hey, come on try a little
唉,总得尝试一下

Nothing is forever
世间没有永远

There's got to be something better than
In the middle
该会有些事情好过昏昏噩噩吧

But me & Cinderella
We put it all together We can drive it home
With one headlight
但仍想和我的灰姑娘驾着只剩一盏头灯的车回家


She said it's cold
她说觉得孤冷

It feels like Independence Day
即使是在独立日时

And I can't break away from this parade
熙熙攘攘的游行中

But there's got to be an opening
Somewhere here in front of me
Through this maze of ugliness and greed
在充满丑陋和贪婪的迷宫里,我苦苦找寻出路

And I seen the sign up ahead
At the county line bridge
Sayin' all there's good and nothingness is dead
我看到前面郡界桥边的标志,安慰道“一切安好,谁也不用死去,

We'll run until she's out of breath
我会和你一起跑到无力再跑”

She ran until there's nothin' left
She hit the end it's just her window ledge
于是她跑到精疲力竭,可仍无法摆脱最终的结局

(chorus)
重唱 (唉,总得尝试一下... 回家)

Well this place is old
这地方很陈旧

It feels just like a beat up truck
象是一辆破烂不堪的卡车

I turn the engine, but the engine doesn't turn
怎么打火,引擎也不会转动一下

Well it smells of cheap wine & cigarettes
还充斥着廉价葡萄酒和香烟的恶味

This place is always such a mess
什么时候都是一团狼藉

Sometimes I think I'd like to watch it burn
有时我想把它付之一炬

I'm so alone, and I feel just like somebody else
我孤身一人,和路人没什么不同

Man, I ain't changed, but I know I ain't the same
伙计,我没改变,可觉得自己已有所不同

But somewhere here in between the city walls of dyin' dreams
I think her death it must be killin' me
我感觉到在正在枯萎的梦境中的某处,她的逝去令我痛不欲生

(chorus)
重唱 (唉,总得尝试一下... 回家)


-----

曲终人散,我踏上longfellow bridge, 依旧肆虐的冷风细雨夹杂着机车呼啸而过。明亮的车灯晃过捏紧衣领的我。眼角似乎瞥见一盏孤独的头灯,蓦然回首,只看到划出两道霓虹的尾灯...

--路痴写于二00五WBOS Earthfest之后
作者: Charle Z. Song    时间: 05-11-29 20:28
hi 07/10/2005 16:17
最近简直玩疯了。就差party from dusk to dawn.

今天下午难得清闲。

练车又吓自己一跳,不小心将油门当刹车踩下去。上周五呢,没有将倒车档换成前进就开车了。还好都在无人区,车也完好,没什么事故。可怜我的教练,跟着提心吊胆。还要回答我无数愚蠢问题,一遍遍重复要领。唉,我这学费交的真值。

回家路过88,买了n多好吃的。主要是水果:草莓,李子,水蜜桃,鸭梨,油桃。看到有blue crab, 3.25/LB,应该找两个朋友一起品蟹黄,论英雄。呵呵,有兴趣得快报名。

回家烧了两条croak,味道不错。就着lettuce心吃。奇怪,Shaw卖的lettuce心就甜甜的,一点苦味也无。

明天还有皮蛋拌豆腐,卤鸡翅,鹌鹑蛋。生活多么幸福!饮食男女,呵呵,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作者: Charle Z. Song    时间: 05-11-29 20:41
没有手机怎么过? 07/05/2005 19:55
唉,一大早冲到cINGULAR门店,居然没开门,FT! 营业时间10am-7pm. 一看表,还差15分钟。算了,只好下午从Worcester回来再说。

二进宫,告诉店员手机进水不能用,他一点也不意外,说上午也有位小姐来过,同样的情况,手机掉进游泳池。唉,看来我不用太自责。

他要了我的号码,差了纪录,说我qualify for upgrade. 也就是可以折扣价购买手机,但要续合同。我心说,早就知道了。没门!你们给新客户那么好的免费手机,还给rebate。老客户不但不免费,还要花大把银子!如今换carrier还可以保留号码,Amazon上那么好的deal,我要不换carrier是傻瓜。

于是说我要最便宜的手机。他指着笨笨的Nokia 6010说,200$!!我快晕倒。这种破机子,网上至少倒贴100$,我还得考虑要不要呢。我装模做样犹豫一番,掏出Credit card结账。确认3日内可退换。

唉,Sim卡还可以用,可惜我的号码全都存在手机上了。这下,谁也找不到了。谁叫我从前懒呢?

回家,马上order from Amazon. 哼,周五我要去退货!!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1-30 16:39
国首个公开承认患艾滋病女大学生讲述自身经历
2005年11月30日8:19:38(京港台时间)


  朱力亚,目前中国惟一有勇气公开承认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大一时,她遇上了一段浪漫的异国恋情,然而,这段异国恋情却无情地将她推到了死亡的边缘,她的生命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让她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她痛苦、迷茫,想到过自杀和逃避,然而,最后,她选择了公开自己的故事。(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得知可能感染艾滋病毒,朱力亚第一感觉就是“一切都结束了”。(chinesenewsnet.com)

  2004年4月3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朱力亚来说,这天却成了她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天,这天下午,她听到了自己22岁的年轻生命即将消逝的声音。(chinesenewsnet.com)

  “现在感触最深的就是说那天老师找到了我,他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吗,他感染上艾滋病已经发病了,就这么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chinesenewsnet.com)

  “他”就是朱力亚的男朋友,某医学院的外国留学生。(chinesenewsnet.com)

  “第一感觉就是说一切都结束了,过去的快乐也好,或者说是自己得到的一些成绩也好,都没有了。对我生命来说一片空白,过去的一切已经终止了,现在面临的就是死亡吧。”(chinesenewsnet.com)

  让朱力亚感到恐惧的是一种叫HIV的东西,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它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迅速复制,而且终生传染,最终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彻底崩溃,直至生命的死亡。性接触是其中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而朱力亚很有可能会因为这段恋情,遭遇上可怕的艾滋病病毒。(chinesenewsnet.com)

  朱力亚2002年刚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这位外国男朋友,2003年10月成为他的女朋友,然而享受爱情的甜蜜不到一年,就发生了令朱力亚一辈子都预料不到的事情,她的男朋友被查出艾滋病发病,接着被遣送回国。(chinesenewsnet.com)

  为了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朱力亚想到了自杀和逃离。(chinesenewsnet.com)

  一种对艾滋病的恐慌气氛,迅速笼罩在了朱力亚的周围。“因为从那一天晚上开始我的一切自由都被限制了,不要我到教室去上课,不让我跟我同学接触,说话。其实我也知道我不愿意去伤害别人,我知道被伤害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但是学校每天基本上都在无形地监视我,甚至我的一些言行或者我的去向他们都很关心。他们那天就监视我去买了一次性的碗和筷子,而且用完了,我的垃圾也不能四处丢,他们让我放好,他们做处理,虽然当时都是在不知道情况的情况下,我的自由就严重被局限了。”(chinesenewsnet.com)

  随后,学校安排朱力亚去做了艾滋病病毒检测。朱力亚心里很清楚,她和男朋友之间发生过性关系,而且没有使用安全套。而艾滋病毒主要是存在于人体的体液中,像血液、精液和其他分泌物当中,很显然,这种无保护的性关系很容易把病毒传染给朱力亚。(chinesenewsnet.com)

  朱力亚曾经想到了自杀,然而,却因为安眠药用量不足,没有成功。高度的精神压迫让她喘不过气来,于是,她选择了逃离,她到了西藏。希望这里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险峻的高山,美丽的花朵,能帮助她摆脱艾滋病所带来的恐慌,找到一个能够寄托自己灵魂的地方。(chinesenewsnet.com)

  然而,朱力亚的逃离并没有让她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她想到了回家。以往每次回家都是快乐的,然而,这一次却不同,她是背负着一颗受伤的心灵回家的,而她又必须掩饰自己。她的内心躲避着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她不想让父母看出破绽。朱力亚的内心非常压抑,于是,她又一次选择了离开。(chinesenewsnet.com)

  对艾滋病毒携带者来说,来自社会的歧视远比艾滋病本身更加可怕。(chinesenewsnet.com)

  2004年9月,朱力亚回到了武汉。不幸的是,她被告知正式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打击接踵而至。学校除了保留朱力亚的学籍外,没有让她回到教室继续上课。朱力亚发现自己突然被这个世界抛弃了。(chinesenewsnet.com)

  “到9月份的时候,什么压力都承担在我身上了,经济来源没有了,学校也不让我住了,我觉得九月份是我从学校往社会走的那一段时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我不够坚强的话,很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了。”(chinesenewsnet.com)

  1981年,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人类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药物和疗法。然而,人们对艾滋病却存在许多歧视。因为当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并不会马上发病死亡,而是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与正常人毫无异样,但仍然会传染病毒,这是艾滋病最令人恐惧的,人们也由此对艾滋病产生了许多歧视。然而,对艾滋病毒携带者来说,这种歧视却比艾滋病本身更加可怕。(chinesenewsnet.com)

  桂希恩教授是我国着名的艾滋病防治专家,首次发现国内因为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桂教授说:“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一个绝症,其实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实际上它是可以治疗,得到控制可以长期活下去的,是一种慢性感染,但是这一点没有被社会上认识,社会上一听见艾滋病就怕。”(chinesenewsnet.com)

  在朱力亚的周围,这个歧视还没有消除,朱力亚不得不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包裹自己。而只有跟桂希恩教授的交流,她的心灵才能够得到放松。恰巧,在与桂教授的一次通话中,她遇到了一位从此改变她心态的人。(chinesenewsnet.com)

  在经历各种痛苦之后,朱力亚最终选择公开自己的故事。(chinesenewsnet.com)

  白志艺,艾滋病志愿者,在了解到朱力亚的事情之后,便准备帮助朱力亚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白志艺说:“要改变一个人其实也很容易,只要让她看到比她更差的一个人,她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强者。”(chinesenewsnet.com)

  文楼村,许多人因为输血感染了艾滋病。2004年10月,在白志艺的安排下,朱力亚来到了文楼村,这里许多人因为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朱力亚开始走进这些与她有同样命运的人。(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我也想好好地生活,可是我就是做不到,等到我去到那里的时候,我才觉得我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弱者,我真的比他们还强,因为他们才是一无所有。”(chinesenewsnet.com)

  文楼村之行让朱力亚深感触动,使朱力亚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虽然艾滋病病毒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包括生命的长短,但是她认为自己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应该在剩余的时间内多做点有益的事情,让生命展现得更有意义。(chinesenewsnet.com)

  后来,她应聘到一个外语培训机构,开始安静下来做点实事。“让健康人能够更多地了解艾滋病知识,懂得怎么去保护自己,不要看到艾滋病人幸灾乐祸,不要去歧视别人。其实灾难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说不定你在对别人幸灾乐祸的同时,你自己会加入这种不幸的行列,如果自己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是被其他病魔折磨的话,多乐观一点,要想开一点,很多时候,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chinesenewsnet.com)

  在经历了各种痛苦之后,朱力亚愿意公开她的故事,这是她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来,第一次以正面的身份面对媒体来讲述她的故事,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她这里吸取教训。(chinesenewsnet.com)

  “把自己血淋淋的教训告知每一位正在犯错或者即将犯错的朋友,挽救每一个年轻、鲜活、充满希望的生命。”在日记中朱力亚这样写道。(chinesenewsnet.com)

  【转载自:《北京科技报》;供稿/央视《走近科学》】
  
电邮本则新闻给您的朋友:
请填入E-Mail址:   








民意调查 更多>>

    谁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党  中共  中国人民  美国  不知道

查看民调结果  


即时新闻 更多>>

中国首个公开承认患艾滋病女大学生讲述..
博导终身制遇"地震" 吉林大学45名博导..
心肺复苏术操作略加修改 救治率可望提..
朝鲜指责韩国军方纵容驻韩美军出入朝韩..
美在哥伦比亚招聘前军人作为雇佣兵赴伊..
加拿大前国防部长:美国做好与外星人作..
只吃竹子不吃肉 中国南方3米巨猿灭绝之..
先有蛇还是先有毒液?蛇毒有2亿年的历..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工程13年总花费不到20..
“不争论”的背后 以最夸张姿势展示医..
中国将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
珠江毒鱼虾蟹铅镉劲超标
哈尔滨水质清污“仍需数年”
健康操简单举手动作改善肩颈僵硬
公卫学者忧心台湾未参加世卫 恐成防禽..
首届中华慈孝文化系列活动将举办
特写:永州禽流感疫区见闻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1-30 19:37
生死一念间 09/07/2005 00:35
上个礼拜一个朋友一直处于惶惶不安中,因为他的女友沦陷在了新奥尔良失去消息。

小姑娘刚来美国一个多月,对新的生活方式仍处于茫然之中,时常怀念家里的好,相比之下美国的日子艰苦无望,哭着喊着要回国。谁知道就在这还没调整过来的时候碰上了飓风。

飓风警告时常有,风呢却大多数时候是虚晃一招绕城而过,次数多了大家都狼来了失去警惕性。这次警告来让全城撤离的时候虽然有不少人真的撤离了,小姑娘和她的同伴认为仍然象上次一样,不以为然,看到惶惶然有多远走多远的例子还嘲笑人家大惊小怪。

幸而到后来还是决定流俗,打点了一些常用物品和两天的干粮带着证件躲到了学校教学楼。飓风来了又走了。周一的时候小姑娘听说飓风已去便想着可以回家了,之后就了无音讯。

当决堤全城处于一片汪洋中的时候,朋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怕她出来该带的东西没有带,担心她食物没带够会饿到,又着急停电停水了怎么办,当然最怕的是如果那天她真的回家了怎么办。她住的是平房,水位已经五米多了,她若回家了,想都不敢想。

就这样一有时间就看新闻,查找新奥尔良的最新消息,一边抱怨美国的办事效率太低。终于在周四下午看到要营救她那幢教学楼的消息。周五的临晨总算接到了电话,长吁一口气。

连忙给她买了机票接过来才问清细节。她们带了两天的干粮,吃完之后学校有发救济的,很快也就物资紧缺了,还好救援及时到达,她有幸坐上了直升飞机。教学楼开始的时候有备用电源,后来断电,还好也是时间不太长没造成恐慌。出来之后先在难民营待了一个晚上,虽然大房间通铺还算有食物有水有电还有电视看。

回想起来有些后怕,如果当时她一着急就回家了,后果真不堪设想。有的时候,关乎生死的决定,就在一念之间,或者,就在那一瞬间的小小的运气。人生无常,活着并不是一件必然的事。曾经离死亡那么近,以后再看这个世界,或许会有些不同吧。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1-30 19:39
寂寞 07/15/2005 11:12
昨天,有事给我一个同学的老婆打电话。刚报上姓名,那边就开始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以后,才让我有机会说明意图。三言两语解决了问题之后,她又继续讲了半个小时才挂机。

其实,我只和她见过一面,或许在和她老公通电话的时候顺带聊过几句,也实在不多。印象中,她并不是那种自来熟或者非常健谈的人。所以昨天那阵仗真有点让我发蒙。

依稀记起她老公似乎提过让我有空给她打电话。因为和她不熟,也就不十分在意,一直都没有打。没想到,他是认真的。也难怪,老公不在身边,又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城,人少节目少,难免会寂寞。

想起前阵子鲜桔号召关心寂寞的老人。在美国,寂寞的又何止是老人?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1-30 19:40
语言 07/13/2005 11:12
昨晚,一个朋友说她在翻译一篇校长的采访,都快疯了,让我帮帮眼。
发过来一看,我不得不承认,面对这样的句子,不疯很难,很难。一个句子一条msn的message都放不下,从句套从句,修饰加修饰,得读三遍才搞清楚逻辑层次。这,简直不是人写的嘛!
原本以为自己的中文还算过得去,至少能够表达想说的意思,可看看这些句子,就是读通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表达,很是打击自信心。我们两个就费劲地在那里挤牙膏啊。经常是一个人读明白了直译,另外一个根据译出来的句子顺成较正常的中文。有时一次还不行,需要来回反复好几次。
其实呢,也不是不可以把生涩的句子放在那里丢给编辑去搞定。可人家校长毕竟是校长,文字功底了得,句式那么美,用词那么准确到位,如果不译得顺畅一点,很有对不起原文的感觉。一篇英文,让你翻译之后感觉连中文都有所提高,不服不行啊!
最后我提议,回头翻译完,把这篇文章裱起来。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1-30 20:33
阳光灿烂下雨天 10/14/2005 13:20
中午外出吃午饭,细雨绵绵。忽然看见一金发一黑发从我眼前闪国。我追望过去,金发妹妹身材修长,五官清秀  。和她拉着手的是一个中国/韩国哥哥,也是长的一表人才,帅呆了  。他们相视一笑,笑容明媚灿烂,从眼角一直荡漾开去。转头收回视线,正前方一个亚洲妹妹和一老米哥哥共撑着一把伞,笑嘻嘻地在雨中速走。看来在这阴雨绵绵的星期五,大家的心情一如既往的阳光灿烂。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1-30 23:43
水中的一滴水 10/21/2005 16:15
波士顿最美的季节是夏天,冰凉灿烂,每个街道都是放松的,和这里的人们一样,摆出来者不拒的姿势。每个角落每个广场每颗树每个台阶每个屋顶,都是温情的,像好身材的多情公子,你不想爱他,只想尽情地占有几次。谁都知道,10月之后,寒气来得很快,像别人老婆的一个电话。然后是漫漫的残酷寒冬。
波士顿的夏天是用来告别的,我每年都会在夏天送朋友走。这个城市学校太多,毕业了,回国的回国,找了外地工作的搬迁,在一起喝酒乱混了好几年的朋友们,在夏天离开。走之前,我们总会去一些地方呆一会,重温这个城市给我们的好日子。
搞环保的莎拉回伦敦之前,我们到Beacon Hill瞎逛。那是市中心一片修在坡上的维多利亚式红砖建筑群,在石子路上走,树木遮天,花园无语,细长的巷子优雅得不忍心进入,就在街角吃冰激凌,不说再见。前阵子伦敦爆炸,我满世界找她,她安慰我说自己是骑自行车上班的,没问题。她又去了重庆,帮市政府解决垃圾问题。垃圾不能排长江之后,这个城市处理垃圾成了一大难题:就近没地皮埋,每天用车运成千上万顿垃圾去远郊,花费巨高。莎拉说她天天出入重庆的垃圾场,灰头土脸,并忧心忡忡。环保分子有两类:激进分子和忧虑分子。我是前者,莎拉属于后者。
好友伊利莎要去南非了,我邀她去Fenway的私家花园散步当告别。所谓“私家”,其实是政府把城市中心地带的土地拿出来,割成等分,20美元一年租给市民种花养草。有人的花园一搞就是十几年。看着这些半亩大的地皮被修得小桥流水花径深深,会觉得这些人对生活很有信心,会感到他们坐在被都市围困的角落里翻土除草,野心勃勃。会不会有人因为这些花园而不肯离开这个城市?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爱人转战南北,怎样带着自己的花园远走高飞?伊利莎今年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先到印度关怀爱滋妓女,接着去安徽阜阳调研一个援助爱滋孤儿的项目,现在要长住南非帮助怀孕的爱滋妇女。她每次去一个美国人匪夷所思的地方,都会开个大party,向亲朋好友一大票人骄傲地宣布自己即将投入的工作和它的崭新意义。理想算不算一座花园?
我在这个夏天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开始读印裔美国女作家Jhumpa Lahiri的《Interpreter of Maladies》。所谓“开始”是因为这个阅读期拉得很长,虽然都是短篇,我还是无法一口气把一整篇读完,我的情感配置让我无法在拉赫瑞与世无争的叙述中连续正常运作;而读完一篇后我得等几天,缓一缓,才敢继续读。我后来发现,她的书应该在地铁上读,她那些若无其事的锋利,隐忍的忧伤,外乡人的惶惑,在陌生人的来来往往中得到缓冲与和解。其实,即使在人最多的地方读Lahiri,还是会被她所制造的隔绝气氛弄得穷途末路。她少谈爱情更没有曲折的故事,只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把我每一根神经末梢梳理一遍。我在对她的阅读当中,常常大哭,没有原因,只是无缘无故地难过。
Lahiri2000年得普利策奖时才30出头,在波士顿呆了多年,她故事里的地名都是波士顿的,她的人物到波士顿人都去的自由市场买菜,到我喜欢看夕阳的查尔斯河边跑步,到梵林百货艳遇。现在她也离开了波士顿和老公儿子住在纽约。当年采访哈金时,他表示很推崇这个作家,又刚得了奖,我是个天然不买大奖帐的人,就没理会。这次读她,便又对普利策奖的文学取向敬佩一番。
她怎么可以把印度移民在这里生活的点滴写得那么有普遍性那么入骨?而中国的海外英文作家,一开笔就是旧中国,文革,64,包括哈金在内(好在他已开始转了),我不反对用历史和政治为背景,只是太多了,失去了意义。我更佩服Lahiri,就用移民的当下生活琐事沾满异国的文化背景,来做文学,严肃文学,这没有高超的功底很难完成。
整个夏天,我再无所作为,终日在海边来路不明地游荡,像“水中的一滴水/失去自身的形态”(引自一个23岁女孩的诗)。夏天结束时,如果还生活在波士顿,是忧伤的,像旅行到了尽头,不得不返回起点。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1 14:56
7/9 Tanglewood游记 07/11/2005 00:51
Train半路抛锚,半晌才不情愿的跑起来。来到MIT Sloan parking lot,本来准备了一迭声的对不起。没想到进门就看到一大群GG站左边,mm聚右边,好像有什么三八线,泾渭分明。我当然立场坚定,直奔ppmm打招呼。


一径找路,其间曲折惊险掠过不提。且说到了Tanglewood,宽敞美丽的大草坪映入眼中。真是夏季躺在夜空下,听仙乐数星星的好地方。可惜方才路上压城的乌云不是做样子的,雨点已经毫不留情砸下来。我们临时改变方案,买了室内票。

接下来要严肃批评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居然

Continue      

居然没有考虑到哪解决民生问题,还撇下广大群众,做鸟兽散。害得大伙象孤魂野鬼,三三两两在这个安静美丽的小镇游荡。在此若干同志热切思念谨谨有条,无微不至的伟大组织者sunflower  

且说我们一车3个mm,再加司机,本想跟车靠拢组织,奈何不受眷顾。我们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朝来是路上热闹处开。终于看到霓虹灯上Restaurant向我们招手,呵呵,小院的Parking已经满了。好在这条街上不只一家,找到街边的停车位,继续向前。唉,这一家也太受欢迎了,排队的人都站到了门外。对面是快餐,想来也不甘心,继续朝前走,啊,一家小店挂着Fine Cuisine的招牌。推开厚重的木门,迎接我们的是意外惊喜!  静谧的厅堂,幽暗的灯光,讲究的陈设,旁边椅子上白发苍苍长裙优雅的老太太,都告诉我们这是家有点格调的餐厅。洗手间摆了一瓶干花,陪着小巧的仿古红漆木几。果然,菜单第一页简单介绍了逾百年的历史,颇有几位名人在此Inn住过一阵。

我们被安排到里间一张小圆桌坐下,烛光摇曳,我打量周围,墙上挂了好几幅油画,壁炉墙纸都不新了。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我的心也沉静下来。大部分客人都预先定位,我猜都是镇上的长者。侍者很温和的压低了声线殷殷问候,匆匆穿梭于座位间。全麦面包是新鲜出炉的,应该是店里自己烤的,松软可口。菜也上的快,比起同桌鲜美的蒸鱼,汁多肉嫩的牛肉,我要的烤火鸡就逊色了。土豆泥好吃极了,我都送进五脏庙,只好委屈火鸡片留在盘中了。要了一杯light and fruity red wine,跟同桌的mm分享,结果回头几个人都说闻得出我身上的酒味。

酒足饭饱,我们不急回音乐厅,沿着街看这小镇风景。六七点钟,大部分店铺都已经关了门。一家小小的首饰店,橱窗里美丽的蝴蝶展翅欲飞。对面教堂的尖顶高出周围建筑许多。联络其余司机,一个居然叫了外卖。一个去中餐馆- 我们付了慷慨的小费,人均消费只多了2美元。不禁为我们的运气和美味沾沾自喜。

我大致算五音不全的人,可是全场白礼服的演奏家气势摆那呢。首席小提琴是唯一穿黑色的乐手,他不仅用音乐,也用头,肩等身体语言,淋漓尽致表现他的激情。难怪谢幕时观众一而再,再而三挽留。乐声渐起,悠扬婉转引人入境时最吸引我。门外汉不敢妄加菲薄,只能说,音乐很适合那个浪漫的夏夜。

曲终人散,意兴阑珊。人们驱车离去也不急着抢道。在黑暗笼罩的公路上驾驶了2个钟头后,看到灯火璀璨的波士顿,我们到家了。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1 15:06
恐怖分子在广州的不幸遭遇


送交者: dn 2005年11月29日16:11:30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回 答: 安全经过广州火车站完全攻略 由 dn 于 2005年11月29日15:12:49:

  
恐怖分子在伦敦埃及得手之后,也想来广州干一票。

某日,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早晨,恐怖分子计划在广州实施多次连环爆炸……。经路人指点,第一个恐怖分子来到了广州新商业中心的天河北。我*,发现这个地方简直tmd的太适合搞恐怖袭击了。到处是高楼,居然还有一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正当这位恐怖分子表情紧张地穿过马路走向中信时候,他的紧张表情和黑色的包引起了某些长期守侯在马路两边的人民的注意。当他距离中信还有那幺10米距离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马达轰鸣,一阵转速高达10000转摩托发动机声音从背后响起,又旋即从前面掠过。仓皇间只有两个头盔给他留下深刻影响,广州人们驾车安全意识就是tnnd强!然而,他马上发现包被抢了!!

第二天,新闻报道昨日在芳村某出租屋发生一次爆炸,死伤者多名,疑为违章使用液化气所致……

第二名恐怖分子试图寻找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凭借其敏锐的职业嗅觉,他很快来到了传说中的流花火车站。我*,这个地方简直tmd的太适合搞恐怖袭击了。到处都是人来人往,高度密集,高度拥挤。虽然真的很难挤,但是作为敬业的恐怖分子,他依然见缝插针地挤了进去。目的即将达到,他已经将手伸向起爆器。突然间,四名彪形大汉围住他,一记闷棍打在头上。醒来以后,包包已经不见,身上只剩袜子。远处有几辆警车在平静地巡逻……中午,东圃传来一次巨大爆炸声,几人死伤。警方初步怀疑电路短路造成爆炸。


第三名恐怖分子准备实施袭击广州交通枢纽,目标初步定在区庄立交。在堵了2小时车之后,他终于上来到目标立交,但是发现找不到地方下去,好不容易转下去,又不知道从哪儿上去,这样不好,不利于自己撤退。最后他决定步行上立交。和第一名恐怖分子一样,他的紧张表情和黑色的包引起了某些长期守侯在马路两边的人民的注意。当他走上区庄立交时候,发现包包被偷了,而远处几个卷头发、高鼻子的人在盯着他。当天下午,石牌村发生一起爆炸,几名新疆人死伤。

警方消息﹕××地下鞭炮厂安全事故……

第四名恐怖分子准备袭击某大型居民区,选来选去,觉得还是某某这个发展商比较NB,就是他了。背上包包,来到某某房产商的楼盘。我*,这个地方简直tmd的太适合搞恐怖袭击了。楼房高耸如云,密不透风,高度密集,高度拥挤。想到这里,恐怖分子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突然,不知哪里,窜出几个手拿警棍保安,劈头盖脸一顿乱打﹕"叫你丫维权,叫你丫上访……"
作为物证,包包被没收。当日傍晚,该房产商总部一声巨响,死伤多名,公司称修建人防工事过程中发生事故。

第五名恐怖分子准备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在拥挤的体育中心汽车站苦苦等待了几十分钟后,好不容易等来一部bus。然而,并不太拥挤的汽车,却怎幺也挤不上去。有人一直在车门那里,似乎在掏钱,又似乎在问路……。不得已,恐怖分子掏出2元钱帮忙那人付了车费,结果,那人却下车而去,莫名其妙。上了车,即将成功的恐怖分子准备在口袋按动遥控器,却发现口袋已经被划破一个大口子,里面的一切一切都已经不见,再回过身,包包已经失踪。半小时后,花都传来巨响。幸无人员伤亡,据称乃伪劣手机电池充电不当引起爆炸

第六个恐怖分子来到了广东郊外的一个矿场,发现这真是一个tmd绝佳的实施爆炸的地方,这里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和预警装备,一个小小的爆炸就能将整个矿井埋葬,里面的数百人全都会被埋在里头。这可是制造爆炸性新闻、向全球展示恐怖分子威力的好地方。半天后,矿井爆炸。恐怖分子等了整整三年,也没有等到有关此次爆炸的任何新闻报告,只是在偶尔听国人聊天时才听到﹕大陆发生的矿井灾难多不胜数,早已经无所谓了,而他的那次爆炸矿主隐瞒没有上报,在官方更没有任何统计。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1 18:05
转自http://bbs6.news.163.com/board/rep.jsp?b=zhongmei&i=109067&p=0
了解四种美国人,了解美国

延平天风海涛注:该文首发于网易的海阔天空论坛。

在美国呆了一些年之后,慢慢对于美国的国民性有了一些了解和体会,尤其觉得下面四种美国人在几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了美国的国民性和美国精神、“美国特色”:

1.商人、企业家:逐利,创新。

美国是一个很商业化的社会,商业活动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5年说,“美国的要事就是商业 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商业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和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商业靠商人来推动,而推动商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利润。只要有利润,任何法律不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做(法律禁止的也有人试图去做,只是在美国这要稍稍难一些就是,因为它的法制相对比较严密,执法相对比较严格,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比较完善)。为了逐利,商家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而激烈的竞争刺激着创新,无穷无尽的创新:产品设计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销售方式/渠道的创新、顾客服务的创新。。。可以说,商业和商人是美国社会这架大机器的“发动机”,推动美国在创新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因此不断前进。

2.小城镇居民:保守,传统,务实。

虽然美国人自己也承认,真正统治美国的是华尔街, 但是,华尔街只是提出美国的方向并试图推动影响美国走向华尔街所希望的方向。至于他们的推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在美国文化和心理中相当重要的一群人:小城镇的居民,尤其是中部地区小城镇的居民。在美国报刊上,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一般被称为“主街Main Street”(类似中国说的“城关大街”,因为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Main Street)。例如常讲的一句话“从华尔街到主街From wall Street to Main Street”意思就是“从最顶层的金融巨头到最普通的老百姓”。这些Main Street上的(广义地:小城市里的)老百姓,绝大多数都信基督教,大多数星期日上教堂,思想比较保守,生活方式和观念比较传统,大多数生活的阅历很简单,视野很局限—只知本城本地而不知(不屑于去“知”)外地、更不用说外国。他们同时也很务实。小城市的报纸的头条一般绝对不会是全国或国际新闻,除非发生了像“9/11”这样的事。这些Main Street上的老百姓,却是美国的基础和根底:美国价值、美国生活方式、美国国民性的最根本点—自由,不受他人(包括政府)的干涉,自我的空间很大,贴近自然,好心、天真无知、傲慢(Good will, Naïve, Arrogant -- 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我的美国室友Roommate阿伦Alan在差不多十年前说的)等等—都植根于小城市里(“Main Street上”)的居民。不管在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发生了和正在发生什么,小城市尤其是中部小城市永远是美国基本价值、基本生活方式、基本精神和基本国民性的保持者。也正是因为这样,政治人物对于内陆小城市的居民高度重视,激烈的选战往往是在那些地方展开。可以说,不了解内陆小城市,就不了解真正的美国。正像一个外国人到了中国的上海、广州、深圳走一圈远远不能说了解了中国、必须到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乡下和小城市去才能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一样,一个中国人到了美国如果只是居住在(更不用说只是访问)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这样的大金融、大工业中心,而没有居住在(更不用说没有到过)南北达科他(South Dakota, North Dakota)、内布拉什加(Nebraska)、堪萨斯(Kansas)、俄克拉何马(Oklahoma)、德克萨斯(Texas) 等内陆地区(心脏地区“Heart Land”)的话,是不能说他了解美国的。我有幸曾经在上述的心脏地区(“Heart Land”)、在两个5万人以下的城市生活了很多年,体验到了很多一般在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纽约、洛杉矶之类)所看不到的民情和风俗,深深体会到小城镇居民之于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的重要和精神及文化上的“基因模板”式的作用。可以说,小城镇居民是美国这家大机器的重要“支架材料”。

3.运动员:竞争、攻击性,规则至上、积极参与、接受竞赛结果。

美国国民对于运动有着比多数亚洲国家的国民远远高涨的热情和兴趣。运动明星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常常要高过政商要人。一到周末,常常会发现原来某个时段的节目不见了,因为正在播放某场比赛(通常会是美式足球Football或是垒球Base Ball)。刚刚过去的感恩节(11月24日星期四), 亲人朋友们在团聚共进感恩节火鸡大餐和南瓜派后,大多数人就是围在电视前看美式足球比赛。运动本来就是竞争性的,而美国特有的美式足球更是充满了攻击性, 整个比赛外行人看上去就像是在打群架似的。自己感到,美国的运动以及美国人对运动的几乎狂热的爱好,很是对于美国人的竞争性和进攻性的一种潜移默化和一种心理强化。但是同时,体育运动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美国人服从规则、积极参与、接受比赛的结果(竞争的结果)这样的习惯和心理素质。美国人常说,“规则就是规则Rules are rules(没办法你就是得服从)”,“做一个好选手,按规则比赛Be a good player; play according to the rules”。这种按规则公正竞争的习惯和观念也很大地影响了美国人处理生活和政治的方式和心态。一方面,美国人很强调参与,“都下去玩”, 你常常可以看到在一场美式足球的赛前或者赛后,在赛场周围(尤其是在中部的大学城里)人们在自己的泊着的车前后扔橄榄型的球来娱乐,小学、初中、高中的种类繁多的体育队里小孩们要么下去打要么做拉拉队Cheer Leader 的情形,这很好地训练了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团队精神,于是反映在政治上便是人们对于政治的积极参与和有组织地参与。另一方面,强调按规则的观念反映到了政治生活当中来便是有组织的宣传造势、有规则有时间限制的竞选辩论等等。如果有人违反这些规定搞小动作,譬如贿选、或者更严重一些像尼克松指使特工人员破门进入对手的竞选总部偷窃材料等,那那样做的人就要身败名裂了。尼克松就是那样下台的。第三个受到体育运动文化熏陶的政治文化(也表现在商业以及个人生活上)就是,输要输得起,输的有绅士风度,输了之后不抱个人恩怨。美国的选举开始时先要有党内初选Primary,同一个党内部的若干候选人先要对本党选民作宣传,说服他们自己才是最好的代表本党出去与对方竞争的人选,自己的政纲最能服务本党选民的利益。在党内初选Primary阶段,同一个党内的竞争者几乎也像对待另一个党的候选人一样,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少数还有时也会去挖对方的老底以让选民感到自己才是最好的本党代表人选。但是一旦党内初选Primary结束,所有的原来互相竞争的候选人都会站在胜出者背后,为他背书(要求原来支持自己的选民来共同支持这位胜出的本党候选人)。在两党竞争阶段也同样:双方的战火更加猛烈,互相攻击也升级。但是一旦美国人民用选票决出谁是他们属意的领导之后,败选的一方就向胜选者致电致贺,并发表讲话要求本党选民放弃竞选期间与对方的岐见,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团结努力。这种“输要输得起,输的有绅士风度,输了之后不抱个人恩怨”的习惯和风度是美国民主得以一直延续下来的重要保证。个人认为,他们的体育运动中的服从规则、君子之争是一种久远的潜移默化。

4.教师尤其是大学教授:理性、良知、进步方向。

美国的大学无一例外地强调学术自由,教授有完全的自由要讲什么、用什么教材、以各种观点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也有完全的自由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哪怕与教授的相冲突,条件是学生的表达要按照教授要求的格式、要体现自己的逻辑或者论证(而不能光是发表一下自己与教授不同的结论)。探索未知、理性和分析、独立思考和批判,是美国大学所全力追求的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对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保持标准, 也是美国社会对于大学在社会中英奇的作用的期望。同时,美国的各级学校、尤其是大学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理想主义情怀。作为教书育人的教授们(虽然美国没有“教书育人”这一个具体的说法,但是他们的确很重视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Role model), 绝大多数是很追求理性的、有着高度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群人。以他们的理性和良知,当然伴随着他们的很好的教育背昂椭橇λ?剑??浅3D芄环⑾趾图岢终?錾缁嵊Ω米叩牡缆泛头较颍?」苣堑缆泛头较蚧蛐砘嵊肽掣鍪逼诘恼?瘟煨浠蛏探缌煨涞目捶ɑ蚍较虿幌嗤?ㄔ诒冉险?5氖逼谡?塘煨涠杂谧魑??踅绱?淼拇笱Ы淌诘囊饧?3J呛芴?拥模?但是当然有例外的时期和例外的具体事例)。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布什决定入侵伊拉克前后,美国有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几百位其他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联名发表声明,反对入侵伊拉克。这些教授、科学家们以他们的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站出来指出政治领袖的错误,要纠正他们的方向,使社会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美国的历史上,学术界的理性、良知的力量不止一次地发挥这样的纠正错误方向、导引正确方向的作用。所以可以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的美国教师和整个学术界是美国这架机器的“数控中心”—不是指他们有能力控制这架机器的运转,而是指他们以他们的“计算”来发现“偏差”,来指导正确的“工序”,给这架机器一个“反馈”,从而使得这架机器有可能(如果为政商领袖们接受了的话)回到正确的“工作状态”并且进而达到更好的状态。

以上介绍的美国的四种人对于美国社会机制的运转和美国精神、美国生活方式、美国国民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网友们了解美国提供一个“窥豹”的“管”。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1 20:20
12/01/2005 01:28 发表主题: 不戒网不行了   

--------------------------------------------------------------------------------

本职工作都没怎么干!太堕落了!  

其实那些没网络的日子也挺好的。放一张CD, 泡牛奶芳香浴,敷面膜。早睡早起,瑜珈,看书和杂志。

都是网络惹的祸!!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2 16:26
再没有什么可写的
??我回想我的生活
??孤独占据了太多的时间
??那些好的孤独
??令一切可以回忆”
――小安《好的孤独》选自她的诗集《种烟叶的女人》

我曾在两篇文章里用她这首诗。她是我的朋友,喝酒,抽烟,打麻将,精神病院的护士,80年代“非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次诗歌座谈会上,遇见,问她怎么这么久不出来集体活动,她说忙着打麻将。我说,什么时间写诗,她说输急了的时候写。
想起她是因为又想起这手诗。

也许是party的时间了,不醉不归的那种。

前日朋友去参加村上的读者见面会(他最近会一直在Boston)。我没去。看她写的报道,有点意思。村上说,写小说很辛苦,要有好体力。
引:“村上春樹說,他天天早睡早起、不過量飲酒、跑步鍛鍊、經常參加馬拉松,使得他得以精神集中。正是因為這樣,他的新作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僅花六個月就寫完了初稿,修改潤飾則花了另外六個月的時間。 ” 佩服!
他同時喟嘆,自己懷念那個網路盛行之前的世界,因為”資訊越少,想像力越豐富”.

我和他有同感。这也是我不上网的原因之一??潜在的原因?被他说破?
关于小说,我也同意他的关于:“ 生命不見得有意義,但是卻非常有趣 ”。

我很喜欢的他的短篇小说,非常文学和魔幻非常合我的口味,痛并坚韧。长篇只看了一部的一半,没能看下去。短篇痛还可以忍,长篇忧伤太刮人了。

我的朋友说经过这次采访,感觉村上和我和她一样是魔羯座,说他这么刻苦,生活这么有节制,一定是了。回想他的短篇,那么强大的悲剧意识,很有可能哦。朋友一查,说果然。
难怪不喜欢他的小说。魔羯座天生不安恐惧悲观。我是不能忍受多一个人在身边这样的,或多一本小说。

最近在读“the god of small things”。写得好呀,很久没有读这么美好的文字。故事对我已经不再重要了,她的很多段落就是诗歌。和我读《日瓦戈医生》(台版)的感觉一样。我的小说要是能恬不知耻地仿照她的写该多好。
才华真的无法模仿。她是个学建筑出身,37岁写了这第一部小说,就轰动了。

租了两个电影来看, “bad education” and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因为周二是租一送一。两个导演都是大师级的,阿默多瓦,基斯落夫斯基。因为“bed”被大家唠叨了很久,就先看它了。这部和他所有的片子都一样,故事搅在一起,色彩绚丽和欢快的音乐为残酷的故事服务。好看的电影,永远不变的风格,不会失望也没有惊喜。只是,Garcia Bernal怎么这么五短身材?一度喜欢过他,因为“The motorcycle diaries”,以及那个墨西哥美丽的“色情”电影。
接着看基斯落夫斯基。这是他八十年代的东西。色彩一下子灰到低,音乐揪心。节奏很慢,但不罗嗦。讲一个19岁的男孩爱上了对面楼上的中年妇女。没有复杂的故事安排,一切都谈谈的。刚看了阿默多瓦,有点不习惯,不适应,就像山猪吃不来细糠了。看到中间,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不再喜欢基斯落夫斯基,怀疑自己厌倦了他的叙事方式和对感情的处理方式。甚至怀疑,如果把他的作品现在再看一边,他的红白蓝,他的两生花,他的十戒,再看一遍,会不会还像当年那样被彻底征服?
事实上,电影越来越好,到最后,中年妇女在男孩的望远镜里看到了悲伤的自己,看到男孩单纯的爱情。那种绝望,无法抵挡。
我突然哭了,在半夜2点。
基斯落夫斯基的电影手法也许不再时髦,但他对内心基本的感情、那些微妙的感情、深不可侧的情怀、简单的事、简单的情怀的追究是非常有力的,是阿默多瓦们无法抵达的。
也许阿默多瓦正是因为他时髦的故事结构,高超的电影手段,削弱了他对内心的探求。虽然他的很多电影都触动我,但永远没有基斯落夫斯基那么深,那么痛。

事实上,谁又愿意总是被触动哪?而且有时还那么深那么痛。
人们需要带有娱乐性质的感情,多点享乐,多点放松,轻拿轻放,让生活变得更容易,多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而不是为深入内心的东西张罗。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代,别人不需要你去打动,你也不需要别人来安慰。而我总是不务实的。

周末,在老妹家里再看 一遍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还是感动的要死了。总结:导演知道,凡事讲述男人怎样念旧怎样为分手痛苦,很容易讨好。
而这部最痛最绝望的点在于指出:我们再怎么从新开始,也不过是已往的重复。而那些对已往记忆拆除的表现,是那么生动而残忍。

老妹说,本来要和男友分手的,一起看了这片子后,都觉得不分了好点。
_________________
风过留痕

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梨花街32号 on 12/02/2005 00:40, 总计第 1 次编辑

返回页首      


puppeteer



注册时间: 2004-09-20
帖子: 145
所在地: boston
发表于: 12/01/2005 09:57 发表主题:     

--------------------------------------------------------------------------------

我们再怎么从新开始,也不过是已往的重复。

这也许是人生的悲哀? 也是我多年想走出的困境. 但一次又一次重复的东西又给了生活某种意义?

返回页首      


vieplivee



注册时间: 2004-11-01
帖子: 131
所在地: 波狮炖
发表于: 12/01/2005 12:54 发表主题: 村上春树   

--------------------------------------------------------------------------------

我去了村上的见面会在门口被赶回来,看来是诚心不够,不然就早点去了。结果去五月花吃饭跟朋友八卦,感觉比去村上的会更加良好。

村上还在说这个写作需要体力的事情,让我有些惊讶。难道他以为没有人看他的书不成。早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序里他就把体力的问题大大的讨论了一番,看似很有道理。不过照样作家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当法。过分使用脑力是必然的,那脑力的来源却难说。村上把体力化作脑力,过去现在照样也有别人把药物或类似的东西(好比苦艾酒)当作灵感的源泉。难的都是长期坚持。

返回页首      


ghostneuron



注册时间: 2005-02-06
帖子: 119

发表于: 12/01/2005 14:03 发表主题:     

--------------------------------------------------------------------------------

"事实上,谁又愿意总是被触动哪?而且有时还那么深那么痛。
人们需要带有娱乐性质的感情,多点享乐,多点放松,轻拿轻放,让生活变得更容易,多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而不是为深入内心的东西张罗。 "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one lives in yesterday, one livse in today and one lives in tomorrow. Most people belong to the 2nd group. But people who like thinking such as writers, philosophers, artists and scientists always blong to the 1st and 3rd groups. Isn't it interesting? I hope to find out genes or protein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then you can decide to change as you like
And there are people like suffer to get a enjoyable moment, some kind of reward, just different from regular pleasures, but might be more stronger and enjoyable.

返回页首      


梨花街32号



注册时间: 2005-08-02
帖子: 116
所在地: boston
发表于: 12/02/2005 00:48 发表主题:     

--------------------------------------------------------------------------------

ghostneuron 写到:
"事实上,谁又愿意总是被触动哪?而且有时还那么深那么痛。
人们需要带有娱乐性质的感情,多点享乐,多点放松,轻拿轻放,让生活变得更容易,多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而不是为深入内心的东西张罗。 "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one lives in yesterday, one livse in today and one lives in tomorrow. Most people belong to the 2nd group. But people who like thinking such as writers, philosophers, artists and scientists always blong to the 1st and 3rd groups. Isn't it interesting? I hope to find out genes or protein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then you can decide to change as you like
And there are people like suffer to get a enjoyable moment, some kind of reward, just different from regular pleasures, but might be more stronger and enjoyable.


人被你这么一分,很有意思啊。请教一下,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那些越痛苦越快乐的人,属于心理健康吗?
_________________
风过留痕

返回页首      


梨花街32号



注册时间: 2005-08-02
帖子: 116
所在地: boston
发表于: 12/02/2005 00:59 发表主题:     

--------------------------------------------------------------------------------

puppeteer 写到:
我们再怎么从新开始,也不过是已往的重复。

这也许是人生的悲哀? 也是我多年想走出的困境. 但一次又一次重复的东西又给了生活某种意义?


我曾总结过自己:在哪里跌倒,下次还在那里跌倒。总不长记性。说好听了叫执着,说不好听叫钻牛角尖。
悲喜剧我不懂,本性难移到是。
_________________
风过留痕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2 16:47
今天去MIT听一个和大脑、神经科学有关的研讨会。先是MIT女校长讲话,中气不足的那种。我去是因为讲演的5位全是获诺奖的。我在三楼的过道上挤着听了两耳朵,是完全听不懂的,他们讲的笑话我也没明白,就怪他们口齿不清,怪自己英文不好。后来发现,用来讲演的整个中厅音响极差,有些位子背耳朵。同去的在MIT作研究的澳大利亚女孩说,就这么一个领域的讨论会就来了5个桂冠,在澳大利亚,全国各行的诺奖桂冠加一起可能也就这么多了。是吗?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2 16:52
You know what i am thinking about? If, we have a meeting like this in QingHua University, "MIT" in China, how many 桂冠? If, 在澳大利亚,全国各行的诺奖桂冠加一起可能也就这么多了。then how many in China? one? not yet....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2 17:03
Time: Dec 3rd, Saturday 7:00pm-11:00pm

Location: Science Center Hall A, Harvard University
1st Oxford Street, Cambridge

Admission: $1 for Harvard students & scholars (with valid Harvard ID), $3 for general

Movie:
再说一次我爱你
最好的时光

Drinks will be provided.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please email:
chenchen@fas.harvard.edu or
minglei@fas.harvard.edu.

再说一次我爱你

导演:余伟国
主演:刘德华, 杨采妮, 蔡卓妍, 林依轮, 胥力文, 许绍雄

剧情简介:

  没有比不能再爱的感觉更让人心痛。

  高(刘德华饰)原是一名医生,由于太投入工作而忽略家庭,六年前高的太太(蔡卓
妍饰)因一次交通意外逝世后,愧疚充斥着他的内心。高毅然转职为救护员,生活也变
得呆板枯燥及异常地规律化。
  坚持原则的高在一次执勤任务当中,救了受伤的琛(杨采妮饰)。
琛的出现令高淡如止水的心境起了涟漪。高不知不觉间地被琛所吸引。其后,高更发现
琛的丈夫Derek(刘德华分饰),数年前突然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Derek原是城中著名发型师,外表俊朗,工作极度忙碌,投怀送抱的女子总是停不
了。与琛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趋平淡。后更因一次争吵离家不返。
  高偶然间发现Derek与六年前的自己极为相似。另一方面,高知道琛患有重病,将
命不久矣,所以不断替她寻找Derek的下落,希望Derek能浪子回头,重回琛的身边。

  2005年刘德华在主打亲情的《童梦》之后,又推出爱情悲剧《再说一次我爱你》,
这部影片是刘德华自组新公司Focus后的“第一炮”。华仔在影片中卖力演出,一人分
饰两角,挑战演技极限,一个是因失去爱妻而变得抑郁消沉的高医生,一个是外向张扬
的发型师DEREK,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华仔把握起来游刃有余,能在同一部影片里看
到华仔两种风格的表演,想必影迷们定会大呼过瘾。杨采妮更是在复出后首次演绎爱情
片,之前的与成龙合作的《新警察故事》戏份不多,演技没有充分发挥;而参演《七
剑》则以侠女形象示人,扮相颇为中性,难见美女真容。此次与华仔在片中谈情说爱,
感情戏颇多,重现当年玉女风采。另一女主角阿SA在片中出演刘德华的太太,一改以往
青春可爱的戏路,首次尝试成熟女人造型,表演可圈可点,与刘德华老少配,演技并不
逊色。

  而除了一人分饰两角外,华仔还亲自撰写角色戏份,他表示,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完
成自己多年一个心愿——拍一部感动人的爱情电影,并借此述说他的男人心声。而电影
一直在述说的,是男人对爱的表达以及女人对爱的需要。
  刘德华在片中饰演高医生和发型师Derek,一个传统一个现实,正是当今社会两种
典型的男。传统的高医生对家庭负责,并会及时补救错误;现代的Derek却有各种缺
点,而且经常面对诱惑,但他们在对爱的表达中都存在着相同的困难。
  杨采妮扮演的角色由于长期患病而导致脾气古怪,对丈夫毫不信任且诸多挑剔,最
终使对方离她而去;蔡卓妍扮演的虽然是爱情甜蜜期的小女人,但丈夫却因为忙于工作
而忽略了妻子的需要,最终永远失去了爱妻。
  现实生活总是不完美,于是影片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男主角,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两
个女主角,一个表了恋爱中的快乐和完美,一个代表了爱情中的不信任和冲突。如果把
两个女角色合二为一,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错
过很多东西,有“如果”又会怎么样呢?但愿从此学会珍惜身边人。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承诺的电影。有人追求惊天动地的激情浪漫,也有人追求细水长
流的爱情。没有批判,没有定论,只是希望给千疮百孔的感情世界一点真诚。相信每个
看过电影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


最好的时光
导演:侯孝贤
主演:舒淇
张震

内容简介:

侯孝贤从影以来最值得期待的作品。
  侯孝贤的长镜头和空镜头运用自成一派,闻名于世,而在《最好的时光》中,他又
尝试了全新突破,采用“全默片”手法拍摄。其第二段“自由梦”与《海上花》的氛围
十分相似,因为采用全默片手法拍摄,张震和舒淇在身体语言和眼神上的交流更多,非
常符合民初年代悠闲的特色。该段完全没有对白,以精简的字幕旁白来表达人物的情境
想法,洋溢着古典情怀,甚至比《海上花》更细腻动人 。

  任何时间,都要在一起。三个年代、三种时光、三样存在、三段情缘。

  《最好的时光》的英文片名为《Three times》,正好呼应了片中三个时代背景。
在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三段式电影中,截取了舒淇与张震在三个不同时代截然不同的风
情,诉说着一段三生三世,情缘未了的爱情,如同和弦一咏三叹,余音绕梁。
  故事第一段从1966年开始:当兵的张震回乡度假,在台球室认识了当记分员的舒淇
开始了一段恋曲;而故事第二段又拉回到1910年,讲述文人张震和艺人舒淇的际遇……


三世情缘之三个梦
·1966年的“恋爱梦”
  当兵的张震回乡度假在台球室认识了当记分员的舒淇,展开一段激越的恋曲。片中
那个喜欢泡在撞球间追求“球婆仔”(台球计分小姐)的张震,就是当年的侯孝贤,侯
孝贤当年还曾为了追求一位“球婆仔”,趁着当兵放假,从南到北疯狂地追逐她的身
影……
·1911年的“自由梦”
  舒淇张震摇身一变成为辛亥革命期间响往自由的男女。这段故事讲述舒淇饰演的妓
院艺旦与富家弟子张震的一段情。张震本身是个报章记者,经常撰文鼓吹废止纳妾陋
习。但舒淇妹妹怀有身孕,她的男友更有意娶妹妹为妾,急需一笔钱赎身,张震出于同
情心下借钱给舒淇和妹妹,好让这对苦命情侣一圆自由的恋爱梦。舒淇自觉受张震之
恩,对他感情也更进一步。
·2005年的“青春梦”
  故事跨越至2005年的大城市——台北,此段中,张震饰演的浪子式型男,是一名店
长,他和创作歌手舒淇发生了一段纵情纵欲的激情关系。张震本对舒淇痴心一片,奈何
舒淇是个双性恋者,一直以来与一学生情人秘密交往,三人纠葛无法化解。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3 00:03
女生宿舍八卦卧谈里的笑话集

作者:佚名

一位同学苦苦追一位女同学好长时间,在写完第九十九封信后,女同学回信一封,上书:“61”两个大字,别无他言,该生不解,反复思考,不得其义,于是问本宿舍爱情专家,专家释曰:61,乃音乐系女生所作,用音名求其义矣,该生读之,乃明其义:“拉——倒——”

错别字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谁在放屁

  自习课,小娟不小心放了个屁。同学们都转过头来,这时暗恋她的阿天忙说:不好意思,是我放的。过了会儿,小娟忍不住又放了个,也在暗恋她的小杜忙替她辩护道:既然大家这么高兴,我也放个凑凑热闹。可是,过会儿小娟又放了个,这时有人问:这又是谁放的啊?同时也在暗恋她,而且更喜欢她的阿朋站起来说:是我放的。然后指着小娟道:她以后放的屁都归我啦!


 最后的玫瑰

  初六晚上11点,情人节就要过去了。今年又是我独自一人过的,正在郁闷时,门铃响了,我慢吞吞地去开门,没想到站在门口的是我心仪已久的邻家大哥哥,他又高又帅,待人又和蔼,最重要的是,他今天手里捧了一大束玫瑰!
  我立刻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只模糊地听他温柔地说了句:“这个送你吧!”我无措地接了过来,不知该说些什么,眼中泛着泪花。
  他又接着说:“我今天特倒霉,这么一大把花都没卖出去,便宜你了,小鬼……”

勤快的GG

  一日下午,觉得很困。于是到水房洗脸,刚进水房就看见我朋友猴子正跟一盆衣服进行猛烈的战斗。看他洗的那么认真,我打了声招呼,就在他左边的水龙头下开始洗脸了。
  完事之后,我一抬头,靠!这家伙不知什么时候窜到我左边,洗起另一盆衣服了。当时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洗衣服都洗两盆!
  我吃惊的看着他,刚想说话,他忽然转过头,哭丧着脸说:“刚才洗错衣服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3 14:38
列孚:让陈凯歌单挑张艺谋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5年11月29日 09:51 PM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排期:将《无极》(下称《无》片)排在12月15日公映,一个星期后(即12月22日)再排《千里走单骑》(下称《千》片)公映,故意将这两个中国内地数一数二的大导演直接“对话”的机会错开了。这不是市场的做法。
多厅影城的用意本来是让观众多选择,可是,现在却是一部“大”片独“大”,多厅变回一个映厅无疑。那要建多厅影城做甚?原本,人们希望张、陈两大导演直接对撼,希望这两位经过精心拍摄的影片能FacetoFace一番。事关,张、陈“分道扬镳”以后,就没有以自己的作品面对面。任何有想象力的人都知道,如果让《无》片与《千》片一起在全国的首轮影城同时公映,那该是一个何等热闹的场面?那时候,家家传媒无不调兵遣将作直击性争先报道;那时候,从影城售票处就可看到,究竟是排队买《千》片的人龙长还是买《无》片的人龙长;那时候,两片的发行方、投资方,莫不大为紧张,每时每刻都在打听“对手”的走势。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明星的中国内地,难得地出现两大电影导演“叫阵”,确是让人感到兴奋的。可惜。十分的可惜。

可以肯定地说,倘若《无》、《千》两片同时公映,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场面绝对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热热闹闹,甚至轰轰烈烈的一派高潮场面。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之后从未出现过的国产电影让人欢腾鼓舞的场面。有高潮就是胜利。那怕是这次的张、陈直面“高潮”可能会是一次国产片肤浅的市场现象,这种“高潮”

也不一定是很科学的和很确实的市场化的,然而高潮就高潮,任何事物都是从稚嫩才走向成熟,中国内地电影要从原来的形态走向市场化形态,这次至少就是一次“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练兵、练内功的好机会。

是什么原因要让《无》、《千》两片要躲开这次的残酷直面?不得而知。可能又是有人好心起来吧?又或者是其它的原因,如投资方的不同背景?然不管是哪些原因,有些部门还是“不懂市场的奥妙和机遇。

因为这样,原本一次大可好好营造国产片的市场机会这回是白白给扔掉了。

严格地说,中国内地只有一个全国性导演,那就是张艺谋。只有他的影片是全国“通杀”。而陈凯歌的影片未曾在全国市场上受过真正考验,没有可循业绩来证明他。因此,在市场而言,中国内地真的只有一个张艺谋是属于全国市场的。如今,陈凯歌若要证明自己也是属于全国的———假如《无》片不幸在票房上失利的话,那就可能只有再耐心一点,等待张艺谋,来一次直面PK.(新京报)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4 15:28
Dear All: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you would like to read?
seems i need some motivation to do it....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5 18:56
纽约近期8名华人死亡 中国领馆提醒侨胞注意安全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5年11月15日 03:50 PM

国际在线消息:一个多月来,纽约地区发生多起华人交通、工伤和中餐馆送外卖人员被劫杀或殴打事件,造成至少8人死亡13人受重伤,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悲剧,也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巨大伤痛。
另据中新网报道,为此,中国驻纽约总领馆14日专门提醒广大侨胞外出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据凤凰卫视报道,纽约警方记录的资料显示,从10月份以来,纽约华人伤亡案件明显高于往年,单月死亡人数更是20年来少有。针对华人伤亡事件增多的情况,总领馆提醒侨胞要了解住所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前往治安状况差和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遇到紧急情况务必及时报警向主管部门求助。

总领馆表示,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华人侨胞要注意身体锻炼和心里调节,遇到问题及时与家人和医生沟通,如有困难或有急事可与总领馆联系。


  


   新闻搜索
   
  

  


近期推荐
多伦多老人应邀看演出
约旦爆炸遇难三同胞遗体抵京 14日在八宝山?/font>
父离母弃孤儿泪
加3华裔学生获奖学金
福建店主南非遭洗劫
鼓励中国留美生回国探亲
巴黎骚乱温州人失亿元
巴黎骚乱华人受到冲击
大陆移民机器夹死
印尼华人接恐吓短讯
穷小子澳洲成亿万富豪
加普话联募捐活动成功
留美学生被碎尸案续
华裔钢琴神童砍死恩师
作者: Fei Wang    时间: 05-12-5 18:58
(图文)章子怡性感妩媚 亮相美国电影节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5年12月04日 10:30 PM



2005年12月2日,美国,圣芭芭拉国际电影节(Santa Barbara Film Festival),电影《艺伎回忆录》(Memoirs of a Geisha)举行放映会。主演章子怡身穿露肩红色晚礼服,性感妩媚,笑靥迷人。导演罗伯·马歇尔(Rob Marshall)也有出席。(搜狐娱乐)





美国-中国电话卡,1.25美分;加拿大-中国电话卡,1.25美分;质优价廉,音质卓越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快易典朗文906--《朗文英汉双解活用词典》全版收录, 中英日法德多国会话,网络下载  


牙医省钱计划$7/月--看牙医不再贵,会费每年最低 79.99美元,节省高达60%以上。  



【欢迎到茶庄】


  相关新闻:

   新闻搜索
   



  

  

  


















焦点新闻
章子怡性感妩媚
布兰妮将风流老公赶出门
“性感女神”赤裸海浴
中国5大美女怎么穿裙子!
孙悦被偷拍
让陈凯歌单挑张艺谋
章子怡有望再演妓女
王菲生命中的5个男人
钟丽缇与全裸男缠绵
夏洛特老妈疑服药自杀
严淑明三年没过性生活
林志玲羡慕小S怀孕
巩俐是最好的演员
与台湾美女萧蔷合唱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7 21:03
赶个晚趟说《天下无贼》


送交者: azalea 2005年12月06日09:05:13 于 [茗香茶语]http://www.bbsland.com  

  
冯小刚的电影零零碎碎基本上都看过,《天下无贼》可以算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以往的《甲方乙方》那类贺岁片有点象王朔的大多数小说,有点为甩段子而甩段子,为丢包袱而丢包袱,故事上反而被弱化了。想比之下,《天下无贼》神气完足,人物情节相当圆满,可以算是中国版的《偷天陷阱》,只是比刘天王风度不及老007,刘若英在结巴眼里肯定比泽塔孩儿他妈还俏,而大陆公安总是赢来最后胜利。

大学四年,钻了四年的录像厅,港片看了没有一千也有五百,一开始是枪战片,从《英雄好汉》《江湖情》到三集《英雄本色》,后来是赌片,赌王赌圣千王之王,最后是武打片反潮,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和李连杰的片子。没想到十多年后,这类商业片的香火倒被冯小刚接了过来,片子末尾看到“江道海”的名字不禁笑了,太认识丫了,那些“赌王赌圣千王之王”片子里都缺不了他,据说现实生活中的他真有眨眼给你做出一条青龙的功夫。《天下无贼》片子里没有真出现多少关于赌的特写,估计也是碍于电影检查,他们怕大街上的小偷会多出十个巴仙,就像我初中的班主任担心我们看了金庸会上少林寺,加拿大检察官认为Paul Bernardo是受了Amercian Psycho那本小说的影响。

关于偷窃的电影,Vittorio De Sica的《偷自行车的人》和布列松的《扒手》算是经典之作,冯导未必有向他们致敬的意思。刘若英得知自己怀孕以后决定从善,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kill bill里的让那个韩国杀手看她孕检结果的Uma Thurman,当然寺庙许愿还愿使得这个“盗亦有道”有了宗教和信仰的因素,音乐声中的升华也让飞马这样文妈泣涕涟涟中感觉盗版DVD的物有所值。



1.25美分:美国--中国优质电话卡,质优价廉,无任何隐含费用  

各地香烟--您挑选。鲜花,蛋糕,巧克力--远方问候。清晰电话卡--1.7分。最低价格--HomeRain.com  

精彩电视剧,热门电影,流行音乐,实用生活指南,尽在易尚购物网!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 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
所有跟贴:


天下无贼是部巨恶心的片子 - 八里庄 12/06/05 (1)
同意,天下无贼比较烂 - 忘了笔名 12/06/05 (0)
"江道海"什么典故? 江湖大盗? /无内容 - 晓月河 12/06/05 (1)
一个动作设计人员,据说精通魔术和赌术 - azalea 12/06/05 (0)
不错. /无内容 - tingyu 12/06/05 (0)
你还知道Paul Bernardo? 冯小刚 - 老北 12/06/05 (12)
赫赫,阿拉借书时候很多时候在crime/true crime那边徘徊 - azalea 12/06/05 (11)
好莱坞给他太太拍了一部电影, 你可以看看 - 老北 12/06/05 (10)
你请小资当你副手,人家有热情有手艺有身材 - azalea 12/06/05 (1)
小资忙着吐丝呢,估计请不动她。 /无内容 - 老北 12/06/05 (0)
不好,太没文化感了:) /无内容 - 蓝豆豆 12/06/05 (7)
说的就是,你也帮着想一个吧 /无内容 - 老北 12/06/05 (6)
必须要四个字吗? /无内容 - 蓝豆豆 12/06/05 (5)
不一定,好听,透这是给文化人的就成 ^__^ /无内容 - 老北 12/06/05 (2)
烹小鲜如治大国,是不是太严肃了? /无内容 - sundin 12/06/05 (1)
“烹小鲜如治大国“ 这个太长了。“烹小鲜”不错 - 老北 12/06/05 (0)
你向茶客征集,不就是绝好的坑材一个? :) /无内容 - 蓝豆豆 12/06/05 (1)
周末吧,等我把手头的忙完了 /无内容 - 老北 12/06/05 (0)
顶一哈! - sundin 12/06/05 (6)
martin scorsese对此有个说法,叫one movie for myself, - azalea 12/06/05 (4)
你是研究电影的? /无内容 - 糯米 12/06/05 (2)
瞎扯而已,研究是一点谈不上 - azalea 12/06/05 (1)
最近看了GOOD WILLING HUNTING - tingyu 12/06/05 (0)
为他人拍的片子不一定是劣货,为自己拍的片子不一定是好货 - pige 12/06/05 (0)
辛德勒的名单也是类型片 /无内容 - pige 12/06/05 (0)
吴宇森也曾伙同mark哥、张国荣、红姑拍过《纵横四海》 - pige 12/06/05 (5)
吴宇森要拍赤壁,这种大场面其实非他所长 - azalea 12/06/05 (1)
stanley tong要拍岳飞,老吴又要拍赤璧之战。这群香港人 - pige 12/06/05 (0)
昆亭的Reservoir Dogs抄袭周润发的那个卧底警匪片 - eraser04 12/06/05 (2)
抄袭的是林岭东的啥子,忘了 /无内容 - pige 12/06/05 (1)
龙虎风云?老周得了金像奖。 /无内容 - eraser04 12/06/05 (0)
那首翠西亚•凯斯唱的片头曲可是法国香颂的classic. /无内容 - Hoosier 12/06/05 (2)
那个片头的景色和音乐,有点象库布里克的shining - azalea 12/06/05 (1)
老库的片子, 差不多本本喜欢. “A Clockwork Orange” - Hoosier 12/06/05 (0)
冯小刚就是大陆的王晶,娱乐之王。。。 - eraser04 12/06/05 (2)
神木原著偶看过,比天下无贼好,不煽 /无内容 - 唯一 12/06/05 (1)
电影不错,傻根演的比天下无贼出彩多了。。 - eraser04 12/06/05 (0)
嘿嘿,我不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好。 - 糯米 12/06/05 (0)
嗯,你的最后一句最精彩,鼓掌。 - 家有小铁蛋 12/06/05 (1)
我也喜欢那段儿 /无内容 - 老北 12/06/05 (0)
偶很不喜欢天下无贼,拔高贼人,典型文艺腔 /无内容 - 唯一 12/06/05 (17)
还有那乡下小子纯洁的好象刚用漂白粉漂过一样,让人恶心 /无内容 - GSO 12/06/05 (10)
确实是假。比起傻根在‘盲井’里嫖妓那一段差远了。 /无内容 - eraser04 12/06/05 (0)
这里有个bug,现在国内邮政汇款不在是一律5%,而是封顶50元 - azalea 12/06/05 (0)
老G不要你自己黑,就以为人家涂了石膏粉.... /无内容 - tingyu 12/06/05 (7)
听雨你最近netflix啥片子啊? - azalea 12/06/05 (6)
啊,你咋知道我NETFLIX了? - tingyu 12/06/05 (0)
小听要去底斯尼度假? - eraser04 12/06/05 (4)
不是第撕你..是迈阿蜜... - tingyu 12/06/05 (0)
橡皮赶快买机票 - azalea 12/06/05 (2)
LOL... - tingyu 12/06/05 (0)
哪个比吃?买阿蜜还是怕木? /无内容 - eraser04 12/06/05 (0)
哈哈,书记用“拔高贼人”来扣政治帽子,那大半的文艺片 - azalea 12/06/05 (5)
俺也觉得奇怪,书记这是吃的人小刘哪门子醋? /无内容 - sundin 12/06/05 (4)
偶的疯小纲的FAN,但是偶不喜欢这部片子,没辙 /无内容 - 唯一 12/06/05 (3)
书记不喜欢武侠片,那就没辙了。瞧梨树剥鸡蛋皮那段多过瘾。 /无内容 - 家有小铁蛋 12/06/05 (2)
梨树剥鸡蛋皮这个是香港赌片里常用的手法 - azalea 12/06/05 (0)
梨树偶还是喜欢的。 /无内容 - weiyi 12/06/05 (0)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9 14:16
高成本低产出,中国人和英语到底谁负了谁?

--------------------------------------------------------------------------------

作者: 何晓鹏 张炫 (推荐: 一读者)   万维读者网 2005年12月08日    http://www.creaders.net
  
  是英语牺牲了部分中国人的机会,还是中国人牺牲了英语这门语言

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刘瑞,来北京没几个月,但已经感到了进入职场的艰难。因为想进知名外企,刘瑞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拼命地过了六级,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真正面对主考官提问时,他整个人就木了。

“没想到从头到尾都是用英语面试,当时脑子里空荡荡的,完全没有听懂,想说的话一时之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

刘瑞有些愤愤,“真烂,这就是我学了10年的英文!考再高的分,拿再多的证,都没有真正顶用。”第一轮面试的时候,他毫无意外地被淘汰了。

英语考试不切实用

就在刘瑞为自己的英文水平感到无奈的同时,许多外企的HR以及对英文有着高要求的公司也感到同样头痛。“太难招到合适人选了”, 泛华传播有限公司的CEO潘杰客回忆起当初招聘时的情景说,“如果想找到专业素养和英文能力同时优秀的人,那简直是千里挑一。”据潘介绍,几乎许多专业英语通过八级,雅思达到7分的人都难以通过要求。泛华传播有限公司因为面向国际客户,要求员工除了专业技能外必须要有熟练的英文沟通能力。

来自佳能亚洲营销集团、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代表柳弦也表示,“在较高级别的职位上,我们不仅要求对方有流利的口语,还要求他在所学专业上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能够在专业领域上与上级进行沟通。但这样的人非常难得。”正因为如此,曾经有两位具备十年销售经历,但只会简单英文的应聘者,最终与“销售经理”这一职位无缘。

在职场中,类似的尴尬情形屡见不鲜。今年10月11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于上海发报研究报告称:在其所研究九类职业中 (工程师、财务人员、会计师、定量分析师、通用类人才、生命科学研究员、医生、护士和支持人员),只有10%的中国求职者适合在外企工作,而较差的英文能力则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报告称这一状况将严重影响到那些在中国开展运营的跨国公司以及越来越多立志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


“目前的情况是,只有30%的求职者在英文面试中勉强合格。” LG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张红巍感慨道,“大多数人一听说是英文面试,立刻就丧失了自信,非常紧张。”“很明显,四六级成绩已经不足以成为考察英文能力的标准,因为有不少分数很高的学生并不具备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佳能的人力资源代表柳弦补充道。

英语教育的成本之痛

根据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计算,与1982年相比,到2000年11月为止,中国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量增加了3.7亿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接受过英语教育(考虑到小语种学习者的存在)。而事实上从1977年开始,除了在初中开始设置英语课程外,部分小学都开始了英语教学,再加上从1964年到1982年间,中国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量增加了2亿,这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接受过英语教育(在“文革”开始之前,中国人以俄语教育为主)。考虑到2001年以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把英语课的设置提前到小学三年级(北京地区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因此估计中国应该有4亿人接受过英语教育,超过英美两国人口总数。

而对中国目前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口数量,据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人员及语言教育培训机构人员估计,不会超过2000万。我们如果以2000万作为参考,以英语交流作为标准的话,这意味中国有95%的英语学习者的时间、精力及经济投入,没有收到成效(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通过学英语浅层地了解到了西方文化),现有中国英语教育的低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燕教授认为,英语教学效绩无法令人满意的原因非常复杂,“外语环境、学习的目标、考核方式、比较功利的大气氛等都是影响因素。”

“学英语不像骑自行车,语言如果你不用,那就会退回去。”周燕告诉本刊,中国的外语环境很差,“这不是指我们接触不到外国人,而是我们缺少经常使用英语的环境。”周燕表示在这一点上大学英语教育体现最为突出,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习英语,但因为没有使用环境,“一些优秀的学生入学不久就通过了四六级,之后就全力学习专业课,等到毕业想到外企工作时,外语已经退回去了。”

周燕认为,考试本身没有过错,但具有指挥棒作用的检测手段会引导学生的关注方向,“如果(考试)指向使用能力,学生们自然就会天天去听、去说英语,而一直以来我们更注重检测知识点、结构、语法,也就是在考语言知识。”这种考试导向直接导致学生们学习目标不是为了应用,更谈不上培养学习兴趣。

但周燕同时指出,由于目前中国的考生众多,注重口语能力的考试,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想在题型和考试方法上有所改变并非轻而易举。

与考试相配套的,是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把学英语等同于学它的知识结构,“我们现在英语教学中,更愿意抓词汇、语法、结构,使学生以为学英语就是学英语知识,但实际上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需要不断地使用才能弥补的。”周燕说,几十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跟中国早期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有关(把语言作为一种知识来理解和教授的语言流派)。而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英语教师大都是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英语的“科举”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纪霖对这种以应试英语为核心的英语教学的改变,不抱乐观态度。

“应试教育的深层原因是我们的选拔制度有问题。”许纪霖认为中国教育承担许多非教育非学术使命,“它解决着社会流动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国家也需要一种选拔方式让底层青年往上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应试英语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功能。”

而对于政府行政管理来说,这种可量化的、一刀切的管理是最直观最有效的社会控制管理方式,它可以剔除很多人为考量因素。而“英语正提供了一个这方面的示范,这个示范就是托福考试,它提供了一个所谓绝对客观题示范。”许纪霖说,这种绝对客观题使人为的弹性因素得到剔除,从而达到形式上的最大公平。正是在托福考试的影响下,“应试英语成为国家控制考试腐败的最后杀手锏”,相对而言,“国家觉得那些由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考试容易产生考试腐败,唯独英语考试,你想泄题、搞腐败就比较困难。”

许纪霖表示,尽管这种选拔方式表面看起来非常合理、可计量、直观性强,但在背后,抹杀了专业标准,抹杀了不同专业的独立性,不管是学中药的还是搞古汉语的,不论你是找工作还是评职称,都要过这一道关卡,接受英语的“一票否决”。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并非是英语消耗了中国人的大量元气,而是英语在中国成为了一种牺牲。“除非用别的学科来替代它,否则应试英语这个教学核心很难改变”,许纪霖认为只看到英语教学本身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说我们选择谁来替代英语作牺牲?”

英语教育全民运动 英语歧途:实用水平还是高分数 英语教育成为了全民运动,并产生大量浪费——多数人学英语派不上用场。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这个国家的人民渐趋理性, 学英语的热潮开始回归了它本来的意义,区别于刚“改革开放”出国热背景下的英语狂,而变得“实用至上”。

于是,怀揣英语实用主义的人,挣扎在应试教育的旧体制中,在提高英语实用水平后,还得拼命考出高分数,或者,在考了高分数后,还得重新提高实用水平。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英语歧途。

尽管美国和英国人口加在一起只相当于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尽管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宣称,海外学习汉语人数已达3000万,并乐观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07年达到一亿,但以英语为母语者起码在目前来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他们的语言势力被汉语撼动,因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正在倾全民族之力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洪流中去,并且把学好英语视为带有民族意义的事业。无数极具才智的中国人每天都会耗用大量的精力来钻研虚拟语气和不定式这些精深的语言知识,他们在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和GMAT(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这些令美国学生望而生畏的考试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英语造就“馒头神”

在中国,清华大学是个藏龙卧虎之地,“馒头神”即是其之一。

“馒头神”是清华学生对张立勇的称呼,这位29岁的年轻人来自江西偏远农村,1996年以临时工身份到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在工作期间他自学英语,先后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成绩达到630分(总分677分)。

这个略显消瘦的青年说着一口带有客家口音的普通话,裹在一件单薄的黑风衣里显得朴实低调,“当代青年应该懂一门外语,这意味着机会和信息。”一谈到英语,张立勇却判若两人。

“语言就是信息”,这是张立勇在南方闯荡时获得的认识。因为家境原因而没有读完高中的张立勇1993年到广州去打工,但他很快发现,在这个中国南方最发达的城市里,很多用英文写的招聘启事连看都看不懂,这促使他决心学好英语。为达成心愿,他潜伏在清华大学食堂当临时工——卖馒头。

张立勇的时间表是这样的——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上班,在路上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背英语;中午休息时间是从下午1点半到3点,用一个小时进行学习;晚上将近8点下班后他便到自习教室看书,直到午夜11点才回到位于清华大学一角的5平方米出租屋中继续学习;在12点45分他开始收听英语新闻广播,1点15分上床休息。三个多小时后,他会重复这个时间表,年复一年。

“英文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块磁铁,一种诱惑,吃了那么多苦头还是舍不得放弃。”张立勇笑着说。在生活中,他执着于一切跟英文有关的东西:地铁上的英文广告、泡面调料包上的英文说明、盥洗室的英文指示牌……

在张立勇通过大学英语考试、并在TOELF中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后,“馒头神”成了名人。如今的他有了自己的网站——张立勇英语工作室,并且出了一本名为《英语神厨》的书。经常去学校和工地讲演的他还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时,被邀请作为代表参加“市民说英语一千句”的启动仪式。

“馒头神”现在已经不再卖馒头,在“清华后勤部门作行政工作”,工资和住的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他说他今年想再写一本书,记录他这十年来的城市生活,他还想办个培训班,教别人学英语。

“英语,心底永远的痛”

在张立勇的家里,堆放了厚厚的一堆信件,绝大多数是向他请教英语学习方法的。在中国,同张立勇一样刻苦学习外语的人数量庞大,但能像张立勇这样成为典型的却是吉光片羽。

在中国矿业大学读大四的郝露现在很郁闷,对几年来的英语学习,她用一句话总结:“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苦不堪言,会是我永远的痛。”

郝露的男朋友林旭东比她大一届,已经毕业的他正在等着11月22日的到来,这一天是GRE成绩揭晓的日子。“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考GRE了,已经耽误了一年,如果今年还申请不下来,不知道他会怎么办。”郝露说林旭东一心要去美国深造,但因为英语不是很强所以迟迟未申请成功。

从大二开始,林旭东就开始了英语的强化学习,他先后上过《新概念三》、六级、TOEFL、GRE等辅导班,“我们交往快三年了,却没有一起去北京以外的地方玩过一次!”在她的印象中,无论寒假、暑假,即便是五一、十一那有限的假期里,林旭东都是在学英语。但即便如此,林旭东在大四第一次考GRE时,仍然考得一塌糊涂,为了不给以后申请出国留下不良记录,在考试结束时他在电脑上选择了“cancel”——等于没参加考试,搭进去对他来说数目不菲的报名费。

对于林旭东的出国申请,郝露忧心忡忡,“即便他这次GRE考过了,也不一定能申请成功。”郝露告诉记者,在大学里,林旭东把大部分学习时间分配给了外语,所以他其它课程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而成绩单对他申请学校有直接影响,“本来他是一个很健康的人,结果因为这些事都快秃顶了。”

郝露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也不平坦,直到现在她还没有通过四级考试。高中时读法文的她在上大学时改学英语,“但大学跟中学不一样,英语老师基本上不管,全靠自学。”郝露觉得她在大学里英语学得极其痛苦,试题看不懂,定的目标总是达不到,连续受挫后,一提到英语,她不仅自卑,甚至有些战栗,“高中时我法语学得非常好,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有语言天分的人,但真没想到英语会学成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大了。”只有22岁的郝露说这话时神色黯然,她觉得也许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环境。她觉得自己高中时法语的流利可能跟她的妈妈是学法语的有关,她在中学时候也曾在巴黎住过一段时间。“但我也经常给自己创造英文环境,比如看一些美国的大片、电视剧,但它们对考试毫无用处,没法给我任何信心。”

现在的郝露已经不再看这些影像资料了,每天早7点离开寝室,晚上11点才回寝室,两本厚厚的词汇书和语法书伴随着她这期间的每一刻,她的目标是今年底一定要把四级考过。

与郝露类似,江南,这个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大二的清秀女孩,因为立志要到国外学习“音乐管理”和“音乐制作”,几乎放弃了正常的大学生活。13天前,她来到新东方英语学校住宿部,选择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生活。

新东方住宿部位于偏远的北京海淀区小西山风景区,在一栋已近有50年历史的楼宇中,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他们和江南一样,满心满意的都是“7分、7分,雅思7分”。每天7点10分起床,和其他学员们一样,江南先在宿舍楼后读英语,然后去上课。一天中除了中午吃饭去食堂外,几乎都待在课室里,一点也没有“下山去玩耍”的愿望。“上山修炼”——新东方住宿部的学员就这样戏称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没有退路了呀,如果考不到7分就申请不到好学校,既学不成音乐管理,而且会很丢人。”江南坦言自己现在俨然背水一战。但也正因为此,她反倒动力十足,和从前在大学里的懒散、麻木相比,自己的心就像是演奏着的激进的“轻金属摇滚乐”。

在中国,有他们这种遭遇的人为数众多。有人估算,现在中国的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花在英语上的学习时间,小学为四分之一,中学为三分之一,大学为二分之一。“没有办法啊,现在大学生毕业后的任何一条路都和英语有关,无论出国、考研、工作,都对你的英语有要求,你想生存、想在工作上得到更大提升就得拼命去拿证。”郝露告诉记者,不但她这个“半路”学英语的为英语头痛,她的很多已经学了近十年英语的同学比她还要烦,“学了十年了,现在还张不了口,他们非常郁闷,都知道这么学不对,但谁也没有办法。”

英语带来的无奈不是大学生的专利,郝露告诉记者,她亲属家的一个女孩在清华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平时英语测验时,老师用的都是TOEFL的试卷,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应对高考,结果因为看不懂试卷,考场上甚至急得哭了出来。


俞敏洪谈学英语:让鲇鱼效应激活“应试沉局”

应用英语在中国汇聚成一股潮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一点点地触动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经过“新东方”培训。而俞敏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也被人称之为“英语学习世界里的教父级人物”。如今,以出国英语考试培训起步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已经发展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12年前的11月16日,正式注册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只能靠俞敏洪到街上粘贴小广告来招揽学生,而在刚刚过去的11月16日,俞敏洪带着他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式入驻新东方大厦,这座被媒体誉之为“中国民办教育第一楼”的瑰丽建筑耗资三亿元,坐落于北京寸土寸金的中关村。

新东方英语教学培训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英语学习潮流似乎有一丝微妙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说,英语能力不过关是目前阻碍中国大学生进入外企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怎么看中国大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

俞敏洪:我在北大教过两年书,在新东方教了12年,我觉得自己的听说写作水平肯定要低于我的词汇和语法水平,因为我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以阅读为主的一种教学。现在的学生面对的状况跟我一样,比如说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如果完成考试要求水平,那他的阅读能力就达到美国高中生的水平了,可以得十分,但他的听力可能是两分,说可能是一分,写也可能是一分,学生考过四六级但嘴巴张不开的很普遍。

我们估算全国能达到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人数大约在1000万左右,我指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是指普通水平,比如说平时能读文章、与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能处理英文信件、可以看懂英文电影等——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不一定准确。

中国新闻周刊:据估算,曾经和正在接受英语教育的人不低于4亿?

俞敏洪:数量的确很大,我从“文革”时上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课文,而早在这之前,中国与前苏联彻底断绝交往后就开始改学英语(之前是俄语),我还记得那时大家要学的第一句话就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就是“毛主席万岁”。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在学习基数这么大的情况下,能达到应用能力水平的人如此之少?

俞敏洪:这怪学生吗?不怪。怪整个中国外语教学机制!比如说,中国的高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考听说,那学生凭什么要学听说啊。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机制谈起来一点都不用回避,尽管全世界都是一个应试的世界,其实美国的考试比中国的还要多。但中国有些考试比较荒谬,比如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要评职称就必须考英语。所以有人提出“大学四级和学位脱钩”我特别赞成,因为它并不是学生水平的标志。

当然并不是说英语考试不重要,比如你到美国留学你就必须要通过TOEFL或GRE,否则去了后学不下去还得回来,因为跟不上,连课都听不懂。国内的大学生毕业以后,英语并不一定会成为生存语言,但我觉得,他们应该学英语,因为这是信息社会的需要。当然,不要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联系到一起,否则目前这种现象还会持续。

中国新闻周刊:在现有英语教学机制下,你们的教育方式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俞敏洪:你可能听说过一个故事,就是渔民打上来一桶鱼,他发现鱼一会儿就都死了,但偶然一次渔民放了一条鲇鱼进去,结果那桶里的鱼活了很久,因为鲇鱼在里边总是不停地翻滚,我希望新东方能起这个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新东方是以出国英语考试起步,在那个时候英语培训市场的听说需求还不是很多,社会上也没有认识到听说水平高的人就能找到更好工作的认识,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突然之间大家发现听说写作更重要了,因为需要跟外面交流,但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对这个做好准备,所以问题显得严峻起来。

但即便如此,新东方在1996年时就开始重视听说方面培训力量的加强,像那时从国外回来的王强、周成刚等人——王强是专门受过美语发音训练的,美语讲得极其流畅;周成刚则在BBC当过播音员——他们进入新东方后带动了一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会想他们能学到这个地步我为什么不能啊?所以新东方应用英语领域就起来了,后来更多认识到应用英语重要的人又在中国汇聚成一股潮流,从而对传统教学方式一点点地触动,我觉得这就是新东方的鲇鱼效应。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社会上对英语能力培训的要求,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俞敏洪:在2002年以前,新东方的非考试类培训只占报名人数的10%,而现在非考试类培训无论在报名人数上还是收入上都已达到50%的比例。这说明人们对应用英语的需求增长是非常快的。而目前的趋势是,这部分比例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中国英语教育的状况过于悲观,因为社会潮流会推着它向前走,任何人都挡不住。社会的发展就像大江奔流,肯定有泥沙俱下的时候,只有达到一定阶段,它才能沉淀下来。

况且目前的中国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所在,一种新型的文化正渐渐产生,人们在面对这种化融合的时候,不能不学好汉语,但也需要学好英语,因为它是西方文化的最主要载体。

所以无论是因为找工作、出国旅游,还是因为父母的敦促,学英语都是一种社会趋势,这种社会趋势是被文明和文化驱动的,而不是考试机制和教育体系可以阻拦的。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很多来新东方进行英语能力培训的,就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woiyezi    时间: 05-12-9 15:09
中国十大最差制度排行榜
第1名: 医疗费制度。医疗费制度客观上把中国人分为三等,上等:不需要自负医院费的。中等:需要自负一部分医院费的。下等:全部自负的,主要是农民和无职业城市居民,这部分人里面有许多是看不起病的,得了病只好等死。
改革建议:医疗费报销比例不再按身份、收入多少、缴费多少来划分,而按人头和年龄划分。

第2名: 户籍制度。人一生下来就划分为两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一制度的危害体现在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歧视制度,如暂住证制度、外来人员工作证制度、小城市户籍不能迁入大城市、就业限制、养老金不能转移制度。还有,户籍制度限制了许多家庭团圆,把许多相爱的人捧打鸳鸯!
改革建议:废除。

第3名: 干部、工人身份终身不变制度。这一制度基本上已经废除完毕,但还有一些遗留。以前是不管政府、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一参加工作,就给你定了身份是干部或者工人,然后终身不变。极少数“转干”指标需要拉关系、走后门获得。

第4名: “打招呼”和“写条子”制度。比如媒体要报道某企业倒闭或食品过期事件,上面会有人打招呼说:不要报道。再比如某市要处分一个干部,上面领导可能写来个条子说手下留情。“打招呼”和“写条子”是正式制度,并不属于潜规则。最糟糕的潜规则排行榜另外编制。
改革建议:废除。

第5名: 黄金周制度。把度假游客集中在两个黄金周,人为的把旅游时间集中起来,只是改变了度假时间的分布,改变了消费的时间分布,并没有实质上刺激消费。人为造成资源紧张、资源浪费。尤其是五一黄金周定在5月1-7号,害得五四青年节也不能过了(真不知道为什么不定在4月25号到5月1号??)。
改革建议:立法规定,工作人员年休假不少于114天(总时间和现在一样,没增加),具体时间由单位和员工协商。

第6名: 义务教育阶段高额择校费。腐败的温床,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让小孩子子从小对社会留下不良印象。
改革建议:继续收费,但收费不归学校支配,而是捐给希望工程或春蕾计划。

第7名: 重复填表制度。每个人都会填一大推表,但表中的信息有许多是重复的。有时一次同时填的几张表还有许多重复。有时发表单位或部门明明知道你的相关信息,还是让你填。
改革建议:合并裁减,取消表中的重复的信息。

第8名: 边境通行证和特区通行证制度。在自己的祖国范围内(如深圳、香港)还要办证,而欧洲去不同的国家也不需要办证。这一制度虽然危害大,但因为这一制度涉及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小,所以排名*后。
改革建议:取消。

第9名: 自相矛盾的制度。有许多制度相互矛盾,例如:去银行贷款时,银行要求提供个人纳税证明,而去税务局开证明时,税务局说,我们不提供个人纳税证明。再如,户口迁移时,户口迁入地公安局说迁移证必须打印,但迁出地说手写的也可以。
改革建议:统一口径。

第10名: 老年证制度。这个制度危害并不是特别大,但让人莫名其妙,身份证上已经有年龄了,达到一定的年龄自然就是老年了,为什么老年人凭身份证不能证明自己是老年,还要搞出个老年证?
改革建议:废除。

这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十大最差制度排行榜,可能并不准确,还有不少遗漏,请各位网友写出自己认为的中国最差制度。
作者: 绿罗裙    时间: 05-12-9 20:10
  读了《高成本低产出,中国人和英语到底谁负了谁?》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
  是啊,对于英语,我们的教育的确是高成本低产出。象我们这一代人,从初中就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毕业,但是近十年的付出,我们得到了什么?出来工作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得用到英语。事实是,不用的人往往比用的人多多了。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那些正在使用的人英语水平怎样,单单只看那些不用的人,就足以让我们唏嘘不止!可以这么说,他们往往仅用几年的时间就能把前十年所学到的英语都忘得差不多!真是人力和财力的严重浪费!!
  记得在《读者》看到这样的一则言论。据说有个外国人看到中国大学里许多学生辛苦学英语的现象,不自觉地直叫着:“疯了,疯了,中国人疯了!”是啊,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一定要要求学生学英语呢?每每看到我所在的这个小乡镇的英语教学,我和不少同事总是感触良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实在是非常非常地低(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学生学英语就象空中建楼阁),所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我们的英语教师只能使出浑身解数,对学生威逼加利诱。当然,这样往往也会让一些本身就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更加厌学。但不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师又有何良策呢?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何容易?于是我们常常发出感叹: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把英语列为选修课呢?这样完全符合现实情况啊!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9 20:23
English! It killed/is killing/will kill TOO MANY TALENTED PEOPLE IN CHINA!!!

I learned english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actually from high school, until today, my god, how many years? look at myself: oral english, not good, slang, not goo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not good. grammar: good! who cares grammar???

test, test, exam, exam, exam, then all students become exam machine!!!

who's fault???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10 18:42
表于: 12/09/2005 22:49 发表主题: 今天碰见一好人,现在还在感动呢   

--------------------------------------------------------------------------------

今天雪一停,就从公司提前开溜。一进apartment complex,就傻眼了。前面一排sedan都在一30度的坡上歪歪咧咧的打滑。大家一个跟一个,踩的轮胎青烟只冒的。好不容易轮到我,在一股橡胶的焦味中冲上了破顶。怀着胜利的心情冲下一大坡,到了门前的那条路,一看又傻了眼了。膝盖深的雪,跟本没有铲雪车来过。那帮滑头,几乎都没去上班。几十辆车都埋在雪里。停车位就空两个,盖着一尺深的雪。我今天开一破sedan,前轮驱动,那哪儿能开进停车位啊。就在我傻那儿的时候,一鬼子中年妇女拧两大雪锹就上来铲雪。我那感动啊,简直难以言表。我马上下车,拿起另一个就铲起来了,汗流夹被的铲了二十多分钟,总算挖出一坑,把我的车给顺进去了。我后面跟一鬼妹,也开一小sedan,刚开我前面就陷雪里了。那鬼妹脾气巨坏,开口大骂。那大婶不慌不忙,又拧起铲子干上了。我也不能闲着啊,尽管我已经累得快趴下了(唉,谁叫俺不去Gym呢  )。又干了半个小时,总算给她刨出一条路,帮她把车给推进去了。我那时真是累得快趴下了,嗓子冒烟。跟那大婶聊了会,得知她干这种事很多次了。今天雪一停,她就出来把自己车附近的雪铲掉,然后又接着帮路过的人。她说她这样做,只不过为了被她帮过的人,在别人陷雪里的时候也能去帮别人一下。真的就象那个什么电影里的话一样。
不过今天也有可气的事。那鬼妹不好意思,接过那大婶的铲子铲了两下(其实我们都快铲完了),就有一年轻鬼子窜过来帮她,外带套近乎。我跟那大婶铲了半天,他也没过来问一下。  

返回页首      


tutu



注册时间: 1969-12-31
帖子: 2438
所在地: MA
发表于: 12/09/2005 23:02 发表主题:     

--------------------------------------------------------------------------------

好人啦   

返回页首      


neeraj



注册时间: 2004-09-20
帖子: 1319
所在地: Boston
发表于: 12/09/2005 23:26 发表主题: Re: 今天碰见一好人,现在还在感动呢   

--------------------------------------------------------------------------------

shutterbug 写到:
今天雪一停,就从公司提前开溜。一进apartment complex,就傻眼了。前面一排sedan都在一30度的坡上歪歪咧咧的打滑。大家一个跟一个,踩的轮胎青烟只冒的。好不容易轮到我,在一股橡胶的焦味中冲上了破顶。怀着胜利的心情冲下一大坡,到了门前的那条路,一看又傻了眼了。膝盖深的雪,跟本没有铲雪车来过。那帮滑头,几乎都没去上班。几十辆车都埋在雪里。停车位就空两个,盖着一尺深的雪。我今天开一破sedan,前轮驱动,那哪儿能开进停车位啊。就在我傻那儿的时候,一鬼子中年妇女拧两大雪锹就上来铲雪。我那感动啊,简直难以言表。我马上下车,拿起另一个就铲起来了,汗流夹被的铲了二十多分钟,总算挖出一坑,把我的车给顺进去了。我后面跟一鬼妹,也开一小sedan,刚开我前面就陷雪里了。那鬼妹脾气巨坏,开口大骂。那大婶不慌不忙,又拧起铲子干上了。我也不能闲着啊,尽管我已经累得快趴下了(唉,谁叫俺不去Gym呢  )。又干了半个小时,总算给她刨出一条路,帮她把车给推进去了。我那时真是累得快趴下了,嗓子冒烟。跟那大婶聊了会,得知她干这种事很多次了。今天雪一停,她就出来把自己车附近的雪铲掉,然后又接着帮路过的人。她说她这样做,只不过为了被她帮过的人,在别人陷雪里的时候也能去帮别人一下。真的就象那个什么电影里的话一样。
不过今天也有可气的事。那鬼妹不好意思,接过那大婶的铲子铲了两下(其实我们都快铲完了),就有一年轻鬼子窜过来帮她,外带套近乎。我跟那大婶铲了半天,他也没过来问一下。  

我觉得合情合理
挺健康一男鬼子跟你聊什么劲啊?
他要是真缠着你聊个没完
你郁闷才说得通

返回页首      


breezy



注册时间: 2005-01-20
帖子: 1644
所在地: Boston
发表于: 12/09/2005 23:51 发表主题:     

--------------------------------------------------------------------------------

好人还是很多的.   

破口大骂的人你也帮?要俺就光看着不去帮忙了.俺不是好人.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12 22:14
Military Officer Tied to Killings Is Held by China

Sign In to E-Mail This
Printer-Friendly
Reprints
Save Article
By JOSEPH KAHN
Published: December 12, 2005
BEIJING, Monday, Dec. 12 - The commander of paramilitary forces who opened fire on villagers protesting land seizures has been detained by the authoriti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hootings, an extraordinary response that suggested high-level concern over whether the crackdown was justified.

The official New China News Agency said in a dispatch Saturday evening that three people had been killed and eight others injured after security forces shot protesters in the village of Dong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 on Tuesday. Villagers have given varying estimates of the death toll, including some who said as many as 20 people had been killed.

Guangdong's provincial government issued a statement Sunday saying that the "wrong actions" of the commander, who was not identified by unit or rank, were to blame for the deaths. The statement said he had been detained by civilian authorities in the area.

An earlier official account quoting local authorities laid blame for the violence exclusively on villagers. It said local residents, led by three men, first attacked a power plant at the center of a land dispute and then turned on the police, using weapons including spears, knives and dynamite, compelling security forces to put down the insurrection forcibly.

The conflicting accounts suggest continued uncertainty about what happened and may also reflect differing responses by local,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political leaders.

The decision to detain any commander so soon after a shooting incident is rare in China.

Police and paramilitary commanders have limited autonomy to decide on the use of force against civilians and would generally need high-level approval before opening fire. Even if the commander acted on his own or gave inaccurate information to higher authorities before getting approval, however, security forces would generally be expected to close ranks and defend one of their own leaders rather than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mistaken killings.

It would be especially notable if the detained commander worked for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which was reported by villagers to have deployed troops in the area. Civilian government officials generally have no power to detain or bring charges against military officers. In many such cases, President Hu Jintao, who has the top civilian, military and Communist Party titles, might be expected to be consulted before conflicts between civilian and military officials could be resolved.

Since the large-scale killings to put down a democracy movement in Beijing in 1989,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training and equipping riot police to suppress protests without the use of lethal force. Since that time, shootings of unarmed demonstrators have been unusual.

China had 74,000 mass incidents of unrest in 2004, according an a police tally. While some of them resulted in deaths and a few led to local declarations of martial law, very few involved police or paramilitary troops opening fire on civilians.

The Dongzhou incident involved sustained protests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power plant, which appeared to have coal-fired and wind-driven turbines. Some residents had complained about the amount of money they received for ceding their land to the government for the plant, while others said a reclamation project connected with the wind turbines would hurt fishing the area.

Government officials issued no statements about the shootings until four days after they occurred, leaving villagers to provide their own accounts to Hong Kong and Western media. Local villagers still maintain that a number of people remain missing or unaccounted for, but it is possible the authorities arrested people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test.

Several Guangzhou newspapers have had reports about the matter, but national newspapers and Web sites have not even carried the New China News Agency report, suggesting extreme sensitivity on how people will react to the shootings.

Murray Scot Tanner, an expert on China's security forces at the Rand Corporation, said Monday that the detention of a commander could signal fears that Chinese press reports about the incident may not be treated as credible. He said the authorities are highly reluctant to assign blame to police or paramilitary troops and almost never do so.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18 16:54
中国教育的悲哀


送交者: 夏华 2005年12月14日08:26:20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最近发生了一系列海外"杰出"学者回国圈钱的事件,这首先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中国作为世界几个仅存的古文明之一,古圣先贤所倡导和实践的修身养性的教育思想功不可没。近几十年来被共产党一折腾,中国人的道德素质及其低下。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
中国政府投资教育的资金本来就有限,经过贪官截流,更是所剩无几,这钱是能随便圈的吗?稍微有点儿良知的人会这样做吗?
这个论坛藏龙卧虎,指不定谁就整出点什么名堂成为杰出学者。希望我们秉持古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训,扎扎实实为中国做点力所能及事。





下载全新Firefox新一代浏览器,提供您更快速,更安全并且更有效率的浏览体验  

光电子裁判彩色中英文双语军棋及四国军棋。一棋在手,乐趣无穷;纵横雄师劲旅,经略奇炸飞兵。starletelectronics.com  

数万种精彩电视剧,热门电影,流行音乐,实用生活指南,尽在易尚购物网!  

1.3分:美国--中国优质电话卡,质优价廉,无任何隐含费用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
所有跟贴:


agree, it's 中国的悲哀 not 中国教育的悲哀 - sirna 12/14/05 (0)
幼稚! 美国人才是真的不择手段, 杀人不眨眼 - ||| 12/14/05 (0)
你说的欧大部分同意。但是赚钱不择手段,哪朝哪代都如此吧 - Gauss 12/14/05 (1)
看来兄台要补补中华历史 /无内容 - shirun 12/14/05 (0)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19 11:13
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
苏州广播电视报 szgdb.2500sz.com (2005-12-9 15:21)


  日前,本报记者从央视内部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以往对外宣称自己感情生活
空白的央视“名嘴”王小丫终于在临近不惑之年之际将自己悄悄嫁掉了!夫君就是国
内青年才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

  因为事先的保密功夫得当,所以除了部分与王小丫、陈章良相熟的朋友外,外界
鲜有知道他们的这桩喜事,有关二人相识相恋的甜蜜往事更是无迹可寻。不过,为了
慎重起见,本报记者还是分别致电《开心辞典》栏目组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意图从两个人的“娘家”处分别确证此消息。《开心辞典》的朋友以栏目组对王小丫
的私事不会过多关注为由委婉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事后又别有深意地告诉本报记者
王小丫前段时间确实因私人事由向栏目组请了近一个月的假,而这在以往是从没有过
的。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以校长公出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了采访,但据记者在农业大
学读研的朋友确证,陈校长与王小丫相恋一事在中国农业大学内部早已不是秘密。

  陈章良现年44岁,与王小丫年纪相仿。他是国内著名的生物学专家。翻阅他的履
历足以令人瞠目。26岁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副教授,两年后
即成为当时中国大学里最年轻的教授,30岁获得“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
32岁担任系主任,34岁即成为北京大学副校长,任职七年间对北大进行了部分改革,
风头一时无两。从41岁起至今一直出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主抓财务和全面行政工作


  外界对陈章良的普遍评价是,他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让他时常行走在多种声
音的风头浪尖上。

  纵览国内荧屏,央视主持人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迟缓,年轻一代的主持人尚不能
撑起一片天。老一代的女名嘴们即使事业再风光,按照社会习惯推算也都过了适婚年
龄。2005年,女名嘴们像集体商量好了一般,或步入围城或甘当高龄产妇,前有刚刚
荣升母亲的周涛,后有幸福的准妈妈沈冰,因此外界有人推测,此番王小丫神秘出嫁
与央视高龄女名嘴的集体“转型”有关。

  陈章良个人简历<<<

  196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1978年考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获博士学位回??6岁被评为北大副教授,两年后为教授;
31岁出任北大生物系主任,33岁担任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35岁就任北大副校长。

  2002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年仅41岁。

  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是我国第一
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
100位杰出青年带头人之一。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
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本报记者:凌云




1.33美分:美国--中国优质电话卡,质优价廉,无任何隐含费用  

精彩电视剧,热门电影,流行音乐,实用生活指南,尽在易尚购物网!  

各地香烟--您挑选。鲜花,蛋糕,巧克力--远方问候。清晰电话卡--1.7分。最低价格--HomeRain.com  

新东方3980快译通- 独家授权使用新东方核心教材, 超强辞库, MP3式储存及播放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 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
所有跟贴:


She Can Do Better - 全国光棍主席 12/18/05 (0)
垃圾 + 骗子 /无内容 - GoodPaper 12/18/05 (2)
Is he a fake too? - tongg01 12/18/05 (0)
说来听听.有人很有兴趣听耶. - 乌鲁木蛋 12/18/05 (0)
陈章良是垃圾 /无内容 - 56式 12/18/05 (0)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20 04:29
倍可亲网讯】  李小琳,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之女,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小琳,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之女,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很多人眼中她是命运的宠儿,但因其作风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位美丽的女性。

  挟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女儿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名,李小琳在中国电力市场被称为“一姐”,统领市值近百亿的中国电力,也是香港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中唯一女性CEO。身份特殊的她每次在公众前出现时,都是一身讲究的顶级名牌,令投资者耳目一新。

   公主爱美丽

  曾经有接触过李小琳的分析员形容:“没想到她如此平易近人!还如此爱美!”也常有女记者赞她保养甚佳,一点也不像43岁。理由是“皮肤实在太好了”。

  在她的香港办公室,装饰着中式木制圆形拱门架和欧式屏风及沙发,这种中西合璧的方式和考究的设计,完全出自李小琳自己的手笔。有人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挟“公主”之名的李小琳更不例外。

  在镜头前,一套高贵的蓝宝钻石项链、耳环,配上衬蓝白色绢质衬衫和同质外套,这典型的“小琳风格”,已为金融圈的专业人士所津津乐道。对于李来说,美丽的重要性几乎与事业等同。此次准备正式拍照时,她先是穿上黑色长裤和黑色高跟鞋,然后很细心地问记者:“配衬白色裙子会好看一点吗?”

  能力之外的资本

  生活之中的李小琳是什么样子的?

  野炊之中,一群人围坐在树阴下被美丽的景色深深打动,沉静片刻,有人吟出两句诗:“迟日园林悲西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李小琳马上接出后两句。“谁的诗?”大家询问。“初唐,杜审言。”李小琳毫不迟疑地回答。

  按照世俗观点,凡是领导干部的子女受到提拔,都因为上面有人,脚下有根,身后有背景,而不是靠自己的真本事。这种情况当然有。但认识李小琳的人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特殊家庭背景,靠她的才华人品和实际工作能力,也许会获得的更多。

  在熟识李小琳的人眼中,她是靠自己真本事闯出一条路的。清华毕业后,她在电力技术学院当过老师,在华北电管局当过技术员、工程师,在电力部国际合作司经贸处当过副处长、处长。1994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和经贸部批准,电力部独家投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力行业在境外的融资窗口。李小琳被从国际合作司经贸处处长的位置上抽调出来,负责公司的筹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成立了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和中国电力国际公司,李小琳出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尽管在许多时候,人们因为她的家庭背景,对她高看一眼,但她从不把这些当作资本,“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在她心目中,前辈的荣誉和业绩永远属于前辈,它可以让你感到幸福和自豪,但它不会成为靠山。而只有自己的奋斗,才是最坚实的依靠。她说,理想是一种境界。人生难保完美,“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求神求佛不如求吾心。”

  和父亲的故事

   “爸爸做事果断,而且特别认真,这辈子他唯一的目标就是为国家作贡献,无论做什么职务,都要将事情做好。”每次提及父亲李鹏,李小琳都语气尊敬,她眼中的父亲“意志坚定,生活有目标,做事认真,再朝目标不断努力。他没有刻意去教我们,但我们做儿女的在耳濡目染下,也在无形中学到了他这种意志与品德。”

  小时候的李小琳很是顽皮,常常会作弄爸爸,但“每次都会失败,后来就再也不敢胡弄他了。”刚开始学习日文和英文的李小琳发音不准,为了改正这个毛病,英文本不好的李爸爸会利用任何时间考问她,并经常突击检查她的功课,现在的李小琳回忆当时的心情还心有余悸:“抽查时不会可就要命啦!”

  此外她每天坚持写日记,也是从父亲那里传下来的好习惯。她把过往的工作记录、处理中国电力上市的过程,以及接受传媒访问的内容辑录成两本名为《心路历程》的精美特刊,每次提及此作品时便淡淡地笑着说:“我闲时经常翻阅这两本,每次看都有满足感。”。

  修禅减压

  昔日的李小琳比较低调,一直在默默耕耘。1994年,她受中国电力部委托去香港创建中国电力,以后的时间被她形容为“十年磨一剑”。2004年10月中国电力在港挂牌上市后,她才稍微高调一些。对于成为公众焦点的感受,她淡淡地说:“我只是抱一份平常心。每次见到人,我都会有一份好心情。可能是相由心生吧,看到别人快乐,我自己也快乐。”

  因为电力市场维系中国的经济命脉,于是由她担任CEO的中国国际电力公司在其间举足轻重,因而自然引发媒体的关注。在外界看来,无论回答多么刁钻的问题,她都能纯熟地应对,并令周遭的人感到舒服。她甚至说:“我所说的相由心生,是要有快乐的心情,以及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感恩,是李小琳平时用得最多的字眼。对此她有着自己的说法:“常怀感恩之情,我们就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报祖国之恩、组织之恩、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同志之恩、朋友之恩……”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将给予视为最大的快乐;就会内生一种定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持那种难得的“律己”。  

  李小琳告诉记者说,“我早已养成静坐禅修的习惯,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我可以静坐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于是,睡前静坐已成她的习惯。“吾当一日而三省”,静思时,一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撞击心头,让她警醒觉悟。“其实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压力,有压力时就要静下来想一想,然后针对性地解决,我们企业‘天时’可能不够,‘地利’还好,‘人和’嘛,肯定有啦。就是因为我常静坐禅修,静下来想出解决方法,你才看不到我脸上的压力。”

  声音:“成功绝非侥幸,别人施舍的东西永远变不成自己的。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则要学会微笑接受。”拥有“中国前总理之女”和“中电国际CEO”两顶美丽桂冠的李小琳说:“我能有今天的成果,要感谢很多人的恩惠。”

  一个懂得感恩的女人,无需言它,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理由。

来源: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5-12-16/74793.html
李鹏之女:“中国电力一姐”首席执行官李小琳(图) 。




                  


 相关最新热门文章  倍可亲推荐电子商务
除了"借笔"耐人寻味之外 东道主精心策划"温泉"巧遇
先睹为快:哈尔滨太阳岛雪雕工程接近尾声(组图)
漫步北京愤青们的小资胜地什刹海(组图)
严介和:我的发家史无原罪 女儿就读美国斯坦福
中国军队高层新一波调整:黄献中任渖阳军区政委
人大代表酒后驾宝马车袭警 边打边说"小心点"
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应聘上海某幼儿园男阿姨(图)
疯狂英语:李阳是如何从理想青年到商人的?
吉林火灾:辽源中心医院大火 10人死亡(组图)
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受贿一审被判死缓(图组)
网络小游戏竞技新玩儿法,打造全新海外联众
许氏参业自产正宗威州花旗参,30年庆大特卖
香烟图书影视任你选;鲜花送中国;清晰电话卡1.6分
即时收看新剧七剑,天地粮人,宋莲生坐堂,醋溜族等
打印机墨盒,几百种型号墨盒,厂价直销,免费邮寄
在线管理,实时充值,北美最佳电话卡ecallnet.com
特价:西洋参,羊胎盘,鱼油卵磷脂200多种健康佳品
Talk2china国际短信到中国 网络收发 免费即时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25 20:16
中国人过圣诞节愈来愈热闹
2005年12月25日5:4:57(京港台时间)

香港星岛日报报导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圣诞节,这个「洋」节近年不仅受到商家的喜欢,年轻一辈也早已将其视为全年中和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而在一些大城市,即使是老人家也开始要过圣诞了。(chinesenewsnet.com)

  



在旅游名城杭州市,目前已进入节日备战状态,各大酒店、商家将门面装饰一新,圣诞老人、圣诞树也已经装点齐全。而为了迎接喜欢过「洋节」的「财神爷」们,商家们绞尽脑汁推出各种圣诞大餐,其中「天价」圣诞餐大受追捧,动辄每人上千至数千元人民币,但仍供不应求。(chinesenewsnet.com)

杭州凯悦大酒店提前推出的平安夜豪华自助餐,要价每位一千零八十八元。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的国际会所,圣诞大餐开价每位一千两百八十八元。香格里拉饭店今年推出的圣诞大餐已升至位两千三百八十八元。(chinesenewsnet.com)

为令客人觉得圣诞大餐物有所值,各饭店都推出抽奖活动,大奖除了一般的液晶电视、手提电脑、贺岁金条,连价值数万元的「双人往返香港机票及三晚高级酒店套房」等大奖也很常见。(chinesenewsnet.com)

虽然过的是西方人的节日,但为了有个好意头,各饭店推出的圣诞大餐价格尾数都带□「八」字,而且价格愈高,询问预订的人就愈多。很多年轻人为了「浪漫」一下,一掷千金在所不惜。(chinesenewsnet.com)

今年圣诞适逢内地双休日,各地充满一片浓郁的节日气氛,圣诞节已成为内地大中城市年轻人心目中的重要节日,甚至有取代春节这个「愈来愈没有气氛」的传统节日之势。(chinesenewsnet.com)

报导说,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在内地近二十个大城市进行「新年公众过节状况」调查,成功采访二千名青年,九成的人表示今年会过圣诞节,多数被访者表示踏入十二月份就准备过圣诞,就像要准备□过元旦和春节一样。有四成三受访者表示会呼朋唤友去娱乐场所尽兴狂欢,也有近两成人表示会「大吃一顿」庆祝,一成四表示会趁商店大减价去逛街购物。(chinesenewsnet.com)

针对圣诞节受热捧,有人认为洋文化的侵略已现端倪,担忧年轻一代背离传统。(chinesenewsnet.com)

不过整个调查中,只有百分之九的被访者表示会和同学、朋友去教堂参加联谊活动。而且有三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过圣诞只是为了凑热闹,显示内地年轻人虽然热衷过圣诞节,但只是将之当成是共同的消闲日子,不涉宗教,无关信仰。
  
电邮本则新闻给您的朋友:
请填入E-Mail址:   






  

民意调查  


    谁决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党  中共  中国人民  美国  不知道

查看民调结果  


即时新闻 更多>>

北京推出3000元的圣诞大餐
接掌海协会钱其琛成为最热门人选
中国人过圣诞节愈来愈热闹
传钱其琛接掌海协会
汪老辞世后胡锦涛对台政策将展现福建特..
海协会长汪道涵辞世两岸哀悼
内蒙古一辆载有35人的长途客车坠入黄河
未能踏上台湾土地成汪道涵最大遗憾
马英九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电唁哀悼汪道涵
辜振甫遗孀发文悼唁汪道涵盼两岸创新局
小峥峥父母来信:感谢同胞相助,祝新年..
小峥峥父母来信:感谢同胞相助,祝新年..
中国研拟劳动合同法 避免劳工权益受损
中国将向俄罗斯再供千吨活性炭消除松花..
保障百姓权益 中国立法规范地方政府滥..
海协会通报海基会汪道涵病逝
汪洋接替黄镇东任重庆市委书记 表示将..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5-12-29 20:01
2005年国内外经典语录   

  2005年12月29日 13:48   新周刊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盘点是《新周刊》的招牌菜,自1997年问世以来,一纸风行已9年,现如今更是一菜三吃——年度大盘点是杂志,年度新锐榜是颁奖礼,而年度语录则是图书。三吃当中,最是《语录》原汁原味。

很多朋友转告他们对《语录》的喜爱,其中登山家王石不但推荐给友人,还写下了几十条批注。我想,在他们看来,作为“原声带”和“民间语文”的《语录》,说它是年度“口述史”也不为过。

也因为这一点,我要郑重地补一条去年编选时遗漏的(其实是编选时尚未发生)——“大海一下子站了起来”。这是一位海啸幸存者对记者惊恐的描述。你看,那场海啸的一切都在这句话里了。

可以记录的声音其实很多。换句话,每个人都可以有一本自己的《语录》。试举几例——

“八十年代这拨孩子成色不好”。——一个私下场合,王朔对被市场催化了的“八零一代”女孩的评价。他说,“再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了”。

“我爱天下女人”。——杨澜的谈话节目《天下女人》在采访郑渊洁后请他录一句广告语,郑渊洁如是说。

“陈艺谋,张凯歌”。——《新周刊》关于张艺谋陈凯歌“两个人的电影史”专题的封面标题。其言下之意是:陈为艺谋,张奏凯歌。

顺便说明一下,以上三条并未正式入选《2005语录》。

封新城

2005年12月3日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6-1-5 06:37
夏威夷 mountsea 今天 13:14
还记得小的时候,在故事片之前通常会放记录片,那时候就有个片子介绍夏威夷,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楚,唯一留下印象的是:Aloha,夏威夷群岛常用的问候语。

夏威夷车牌上写的就是Aloha State。出行前发过帖子,尽管知道这短短的时间不可能吃成胖子,还是拟定了一个胃口不小的计划。当然,具体运作起来很多东西根本不受计划控制。无论如何,整个旅程始终充满蓝色清澈大海的回忆,有阳光灿烂的,有阴沉忧郁的,有静谧恬静的,有狂野奔放的。

第一次在大浪中游泳,第一次在清澈的海水里追逐热带鱼(可惜没追上海龟),第一在海里Kayaking,第一在海中央的水下沙滩行走,第一次抓海参......好多第一次都给了夏威夷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6-1-13 21:53
战争就要来了!!!

http://web.????/BBSView.php?SubID=military&MsgID=289186

文章来源: 台湾绿鸟鸡 于 2006-01-02 17:53:00 给 台湾绿鸟鸡 发送悄悄话
战争就要来了!!!

作者: 胡言不乱语

  静观起来,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犹如地壳运动,能量不断地积聚,最终以战争-------人类社会地震的形式爆发出来。相对平静---战争---相对平静---战争,循环往复!为什么会这样呢?尽管人类拥有了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能力和成就,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远远未达到文明,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举世公认的、对文明的统一概念,这是由人类思想的不成熟所决定的。经过了相对平静的五六十年(这期间发生的是零星、局部的战争)战争再次走到了我们身边,就在叩响我们的家门了。

  一、苏联的瓦解所能揭示的实情:
  被一场由并不强大的对手牵入的消耗战+内部矛盾+整个无法正常运作的领导层=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的灭亡。(请大家记住这个模式。)
  众所周知的苏联曾经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和武备,没有人能想象到它的解体,包括它最主要的敌人美国。然而它解体了。从内部来讲,是其多年固定的、僵化的社会和思想模式(似是而非的社会主义),使内部矛盾不断积累,也使人们的思想达到了思变的临界状态。美国人在背地里支持的上一次阿富汗战争消耗掉了其经济财富,又暗中操纵了整个世界石油市场,(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石油价格是在10美元/桶左右,跌到接近成本价。)减少了其石油收入,使得整个苏联社会经济入不敷出,负债经营。在美国人认为“伟大的”里根总统的回忆录中道出了天机:经过计算,石油价格每桶降1美元,苏联的外汇收入将减少10个亿美元。其财政危机从何而来就一目了然了。一方面支出加大,一方面收入减少,盈亏平衡点打破后,内忧外困使苏联这个国家企业破产以至轰然倒台,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家要奇怪了,这跟战争有什么关系呢?怪就怪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把美国人打痛了,打苦了。也怪就怪在中国和苏联支持越南把美国打败了,打惊了,也最终打精、打醒了。它知道了自己的武力运用是有缺陷的,也知道了自己要推行的东西在武力条件下是难以达到的,且付出的成本也是自身无法承受的。它终于坐下来仔细研究了中国,检讨了战法,学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的精髓。苏联的解体就是美国人学习之后交给世人的优秀成绩单。
  从此也就不难看出美国人找到了另外一个战争利器-----经济财富。从苏联的倒台中可以看到美国人对这种武器的充分运用。还记得几年前日本经济发展顶峰时期,日本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在二战中通过战争没能得到的东西,现在通过经济手段基本都得到了。经济这种武器威力的强大,使苏联在被打倒后还找不到对手在哪里,其拥有的成千上万件核武器没发挥任何作用!
  同样是众所周知的,二战以后,财富和武器都几乎集于美国一身了,至今仍可敌世界。

  二、中国目前的处境
  油价开始疯涨了,因为苏联已不存在了,因为俄罗斯除了军力已变为三流国家了,多年的困境使它即便可以从石油价格上涨得到一些好处,也仍然难在短期内恢复体力。那么这奇怪的高油价的针对性就只有中国了。因为我们还拥有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的党在执政。尽管这个党及其执政思想还不够成熟、理论也不够完善;尽管在这个国度里人们没有都过上理想但还算平静的生活,且人们在努力改变着。可美国政府思想观念的狭隘、落后、固执,使它极端地仇视这种试图追求全人类解放的思想和努力;对美国政治实行实际控制的资本家集团为了维护自己贪婪欲望的实现,也恐惧这个国家的发展。它无视在不同的思想观念下人们所需要用来维持生活的东西都是基本相同的这一事实,要千方百计地推翻这个政府。好让它像其它所有国家一样只成为二三流国家。
  因为中国没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所以油价只能是涨上去。只有涨上去了,才能抽走中国的财富;美元只有跌,只有跌落下去,才可能将捆绑在美元上的人民币财富进一步地抽走;你买东西要付出更多的钱财,卖东西只能得到更少的钱财,中国人在世界上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种种怪象也都是要抽走你的财富。(从货币及币值就可清楚看到这一点)赚了你的钱,借了你的钱,最后再整死你。
  将武器和兵力堆积在太平洋及中国的周边,用来造成一种要打仗的态势,你只有花钱整军备武(正好叫嚣中国威胁论,来做战前宣传),否则阿富汗、伊拉克就是你的下场。而武备是要花大钱的,财富就又少了一部份。推出台湾、再不惜推出日本右翼势力和你闹。你若打,巴不得,正好消耗你,等你钱用完,自己就会走苏联的路。你不打,压缩、蚕食你,羞辱你,让你显得无能,来加深国民对你的愤怒,促使矛盾激化,也正中下怀。
  至于中国国内,由地域、思想、种族、贫富差距等等因素造成的内部矛盾自然存在着,一旦其中任何诱因的加剧,激化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有人再在背后暗中挑拨,成为大火就是必然。
  对中国来说,一场被对手迫切希望并暗中操纵的可能爆发的战争(与日本、与台湾、与印尼、与印度或在缅甸、)+内部矛盾。苏联垮台模式中,三者已渐具其二了。

  三、假设美国的目的达到后世界将会怎样呢?
  如果中国倒台后,古巴越南等等就不是大问题了,世界就真正成为民主、自由世界了。真的吗?!
  随着中国的灭亡,所有的国家也将同时落入美国资本主义政客设计好的陷阱。首先中国就会被分成世上早已传叫开的七块、八块、九块,永远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二三流都是做梦!也不知会有多少无辜平民因之而死了)。俄罗斯被整得除了军事能力外,连二流国家都只算是勉强,中国倒台后,会更无好日子过。英国吗?现在就已经被战争拖垮了,翻不出大浪了。至于日本,即使它参与打败了中国,也不过是一条狗,棒子随时可以将它打哑,更何况是大战一场呢。法国、德国又能如何?其它国家就不消说了。总之,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部署的军队将会代表美国的利益随时发言;美国的资本武器也会在暗中操纵一场又一场财富掠夺战,让美国永远富强。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统统休要高则声。
  当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声音的时候,民主就会消亡,会陷入万劫不复,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是正常的了。正如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不能、不应也不会主宰世界一样,一个视他国人民的生命为草芥的,集强盗、流氓、无赖于一身,举着一个至今已被事实证明无法让所有人真正获得公平、幸福、民主、自由大旗的国家也没有理由成为世界的主宰。为了两栋楼的被炸,3400多人的死亡,便决定报复攻击阿富汗,并无理牵连攻击伊拉克。从人的生命角度来讲,仅就目前来计算,是3400: 34000以上(还不算军人的死亡),10多倍!!!从物质上对比,两栋楼价值几何?两场战争又毁坏了多少楼?付出战争费用又有几何?!成什么比例?!给妇女儿童们带来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是怎样的?!这是正常的吗?是道义的吗?是文明的吗?是自由的吗?是公平的吗?
  然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都只不过是美国为攻击冷战的最后一个目标---中国所作的铺垫和准备。
  美国当然想不战而屈中国,但这可能吗?中美之间在朝鲜、越南结下的仇恨;从新中国成立更兼近年来对中国的频做手脚,在民众心中积下的忿恨;还有中日之间目前尚无法化解的世仇,将使一场计划中的消耗战成为不可能。以中国人的顽强与智慧,这场战争一旦打响,最终就不会是美国人所一厢情愿能控制住的,玉石俱焚将是最可能的结局,到那时无人可以幸免。美国人的计划正将战争带向中国,也就是说战争走到了全体中国人的身边。美国愚蠢的政治家们只看到自己阴谋计划的将要完成,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计划的最终失控,是将全人类一起带进毁灭的境地,最好的结局也会是人类的又一场浩劫。

  四、对资本主义的一些认识
  试看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国家,少有不是依靠几个世纪以来的掠夺和战争积累了原始资本和财富,一步一步发展为今天的强国。所谓资本主义赖以存在、发展的经济,其建立的基础不过如是。
  看看现在:非洲丧失了资源,得到的是贫穷、疾病和战乱,这源于资本世界的贪婪、残酷、冷漠和对自身认识的无知;亚洲金融危机同样源于资本家的贪婪,使众多亚洲国家的经济一下倒退十几年,人们的财富大幅缩减,这也不亚于一场战争;南美洲国家刚刚经过的经济危机,使民众得到的还是混乱和落后;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确实是强大了,可现如今的各种混乱思想及行为也呈现在了我们身边,人从肉体到思想观念都开始变为资本、金钱及有钱人的奴隶。
  财富将人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同样将国家分成了三六九等。奴隶般的国家、奴隶般的人群存在着,只不过变换了作奴隶的形式。人类进步了、文明了吗?形式上是,实质上是没有。
  当人被资本操纵的时候,自由体现在哪里?当人因没钱而失去生命、尊严,自由价值几何?当世界的财富物资被用于供养少数富人、富国(当代的奴隶主)时,公平又在哪里?
  如果认真深入地分析,不难发现,如今的强国对弱国、富人对穷人的掠夺,从形式上是文明了,而从实质上是更加阴狠毒辣了。
  我不否认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一定程度的民主自由,但他们的民主自由无法使全人类获得和平、幸福的生活。这种民主自由是少数人的、是资本主义的。看看二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每当资本无法保持原有水平的掠夺时,被资本主义思想驱使的政治家们就会推动一场又一场战争的爆发。资本的本质就是对大多数人的掠夺。他们所推行的是掠夺。所有的资本主义思想观念主导的政权,才是当今世界和平、公平、民主、自由、幸福的真正敌人,是最大的恐怖组织。
  从美国“广场运动”到几年前的欧洲纳粹思想的汹涌;再到刚刚发生的波及整个欧洲的法国动乱;中国民众对文明追求及信仰的动摇、迷惘;日本由于经济迷航而导致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复活、复辟;再包括美国近期的罢工等等现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固有的、有缺陷的自由民主思想无法继续推行的具体表现,是整个人类社会思想陷入困境、迷茫的表现。战争就快来了,它正在人类混乱的思想中汲取、积蓄爆发的能量。

  五、对文明的一些认识
  西方社会的文明历史,在这里只能简单地说,就如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弱肉强食,没有道义,更无文明可言。诚然,其自然科学的发展、发达,确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可如果在弱肉强食的思想下,运用这些成果去征服科学文化相对落后的所谓野蛮国家、野蛮人群的行为,还美其??玷污。这显然是将人类的贪婪、残暴掩耳盗铃、混淆是非般地掩盖在文明的物质条件、手段下,往轻处说是披着文明外衣的愚昧,和对自己所拥有的文明条件的无知炫耀,亦犹如父母打孩子教其听话般的幼稚,而客观地说,就是被文明手段强化了的、更加残暴的野蛮。
  西方对世界的征服,说漂亮点就是先进对落后的征服,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摧残,而决不是其标榜的文明对野蛮的征服,顶多算是野蛮征服了野蛮;准确地说是用先进的科学手段、物资对世界的野蛮掠夺。正是这种所谓“文明”的野蛮行径,将暴力的观念传播给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播下了恐怖的种子。试问用高科技的先进杀人工具去杀戮、掠夺,与用石头、棍棒去杀戮、掠夺,有什么本质区别!有什么理由去标榜自身!炫耀自身!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历史发展,就文明而言也不是光彩的。它与西方文明历史有着性质上一样的污迹。但在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抑强扶弱是被人们普遍认同、接受并实行着的。在这个社会里,金钱、暴力不是万能的,这也就是西方人视东方人神秘的根源所在。它内含的平等相处,共生、共存的思想,才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6-1-13 21:53
 文明应该是智慧、理智的,在达成共识的条件下去努力实现大家可以接受的自由、民主、公平。在这里我想起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所包含的努力。我想起了毛泽东,他要让所有中国人从思想意识上站起来,所以与苏联抱有西方野蛮征服思想来推行理想的领导人分手了。还是他所率领的领导集体,在认清了战争赔款是强加给普通民众的灾难和痛苦后,放弃了最终会强加在日本普通民众肩上的不公平。这才是真正文明的思想,诚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还想起了列宁,其曾经准备归还沙俄所侵占的中国领土这一并未实现的想法,也就是其去追求人类共同解放、平等发展的,真正文明思想的体现与闪光。我还想起了目前已建立、存在并开展着,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其作用的一些慈善事业……
  如果美国政治家们要推行真正的文明民主自由,为什么至今不将可敌世界的、天文数字般的军费拿出一小部份来,资助贫穷国家、贫穷人口改善生存、生活条件,却白白地将它们消耗在战争之中呢?可以肯定,这一小部份资金将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原子弹的威力。只有这样去做,才是对你们所认为的落后思想、落后政权、非文明行为发起的,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文明的,真正的零伤亡战争。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人类的行为是远远够不上文明的。正如法国人德斯坦所说:毛泽东的去世,使人类失去了一座思想的灯塔。我们现在已处在披着自由民主文明外衣的、野蛮的资本主义思想的严重干扰之中,就快落入其控治之下;也就快再次进入因小部份人贪婪、大部份人贫穷而不断发生战争、恐怖、仇杀的黑暗时代里了;世界也就又要落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漫漫长夜之中了。
  事实上,人类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着公平、民主、自由、幸福。其一是以理论指导实际,它的弊端是与人、与实际社会的无法避免的脱节。其一是以实际行为来推动的,它的弊端是因贪婪而对自身理论缺陷的无法修正,对思想观念上的无法超越。
马克思主义从自身的人类发展阶段性理论出发,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而这一号召的局限性,就体现在对人类善良及人类对文明的共同向往等等人的本性认识上的忽略和疏漏。(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参与、领导者中有大量有觉悟的有产者、资产的反叛者,就是明证。)。这一切及其所处的时代就必然导致、决定了这种对理想的追求,无法摆脱以暴制暴的非文明方式。
  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发展的轨迹上,是一条以物质文明为主,带动思想文明发展的道路,只是其所依托的市场经济体制及思想有重大缺陷,并固步自封;东方对文明的追求,偏重于思想的发展而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其物质文明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双方都走入了混沌之中。
  我们所犯的错误太多太多,难道还不够警醒人类自身吗?既然大家追求的是一个目标,为什么不能求同存异地在理论上、方式上将这一目标同一起来,指导人类共同的追求呢?这才是联合国所需要的,在思想观念上进行的改革。尽管文明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众所公认的定义,但它肯定不应该和强迫、压制及暴力的战争相结合,即便是为了推行民主和自由。
  在人类已过去的历史中,文明是靠战争来被动发展的。无止境的贪婪是已过去和现如今悲惨世界的根源。社会发展至今,难道还需要用残酷的战争来推动文明吗?反思历史、静观现实,我们人类难道还不能放下武器,用文明的方式来推进文明吗?放弃战争吧!将过度贪婪的思想埋进坟墓,才会是全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

  六、对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些思考
  人类生存的意义,实质上也就在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应对来自自然的、对人类生存的挑战,而经济、政治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从属于人类生活的。在我们生活的较长时期内,经济、政治却在不知不觉中临驾、操纵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目前没有人能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么人类作为自然生物圈中食物链的一环也是无人能够否认的。当人类这一环无限扩张、扩大后,尤其是资本对利润追求所决定的过度生产,对生态的破坏将是必然的。温室效应、能源危机及自然灾害加剧难道还不能警示我们什么吗?当思想、主义还没有争出结果的时候,自然的惩罚就已然悄悄地降临你我身上了。让所有人再去作战争的陪葬是没有意义的。醒来吧,人们!团结起来去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吧。也许现在还不晚。
  社会是复杂的,人类追求的文明解放也是复杂的,由于人性(食欲、性欲、贪婪、羞耻、狭隘、懒惰等等)复杂性的存在,人类追求和平、幸福、民主、自由的道路也必然是艰难的。市场经济体制,诚然是一种让社会有效运行的机制,一定时期内还无法将之取缔、消除。现有的社会框架,维持了人类生存的利益,也不益轻易改变。尽管我们还无法在短时期内消除人类自身存在的贪婪本性,但很明显,我们的思想认识已完全具备控制这种本性的条件。以人类现有的物质文明条件,人类现有的发展历程,已经完全可以使人类的思想达成某种共识,去做出重大的改变,从而避免过去所用的,让大批无辜的生命流血牺牲的办法来推行人类共同的理想。集全人类的智慧,还找不出一个有效的、进步的方式、方法吗?放下武器吧!
  从现有的条件来看,能毁灭人类的只有人类自身。如果人类还不能觉醒,继续让愚蠢的战争来毁灭文明、毁灭生命、毁灭自然,那只能是人类自身的悲哀和不幸。
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联合起来,阻止战争!让人类在理智、宽容的思想下统一起来,去建造属于全世界的“通天塔” 。
  篇后语:我是一个生灵,我珍惜每一个生命;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我是自然的造物,我热爱这个世界。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从种种的迹象中,我感到了战争的迫近,硝烟的刺鼻。在人类物质文明已算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不能理智地避免战争,是全人类的悲哀。未来的社会是属于民众的,是取决于民众的,应当是文明、民主的。我将此文献给所有为人类共同的文明、幸福而努力的人们。希望所有网友,能将此文广为散发;希望有能力的网友将此文译成各国文字,通过互联网迅速发往世界,希望能以现代文明的手段,用平民的力量来阻止、平息将要发生的浩劫。
  谢谢大家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来源:中华网论坛
作者: Kathy    时间: 06-1-16 12:38
“M” 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 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
“T” 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
“H” 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
“E” is for her eyes, with love-light shining,
“R” 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作者: woiyezi    时间: 06-1-16 14:02
原帖由 Kathy 于 2006-1-16 12:38 PM 发表
“M” 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 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
“T” 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
“H” 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
“E” is for her eyes, with love-light shining,
“R” 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Very Very Very good!!!!!!

If it were not my mother, maybe I had left this world!

Mother is only the deepest "warm" in  my heart.

[ 本帖最后由 woiyezi 于 2006-1-16 02:03 PM 编辑 ]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6-1-16 17:53
标题: dingdingding...........DINGDINGDING............
My mother hold my home almost TOTALLY!!! my father almost knows NOTHING about the society except Guo Mingtang and his military, meanwhile, his temple is very "bad", that is, he lost it TOO EASILY!!! you surely can imagine HOW "NOT EASY" MY MOTHER'S LIFE IS!!!!!!!!!!!!!!!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6-1-30 22:01
标题: My Dad's temper is very very bad!!!! My mom is so great!!!!!!
but i still love my DAD!!!!! He is so gorgous! Marvelous! Brillant!!! Handsome!!! Smart!!! He knows English, Japanese, and Russian!!! He taught my brother Japanese and now My Brother is one of the top Japanese experts in China!...............
I love my MOM so much!!!! She supports my whole family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he is the only person i love the most in this world! the second is my DAD!!!!
作者: Charlie Z. Song    时间: 06-2-27 19:00
标题: 崔永元老弟老兄我睡眠好了您呢我的email:CharlesSong1996----yahoo。 com
崔永元“实话实说”中国电影


送交者: cruiser 2006年2月24日08:45:54 于 [茗香茶语]http://www.bbsland.com  

  

??时间:2005年12月19日
  
  地点:上海解放日报“文化论坛”
  
  主讲人:崔永元
  
  吴建民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提到,1999年8月2日法国希拉克总统请他去总统府吃饭。在交谈的过程中,希拉克说,他正在写一个关于李白的电影脚本,而且正在找演员来出演这个角色。
  
  吴先生不愧当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我觉得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原封不动地登在报纸上,(全场笑声)这样会是一篇很好的报道。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的新闻界不流行这种做法,大家总是在每个人的演讲或者讲话中提炼。比如吴先生的讲话,就可以提炼出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是《法国总统正在写关于李白的剧本———大诗人李白初步拟定由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扮演》。(全场大笑)到网站上一发这个帖子,大家立刻打成一气:有人说崔永元演合适,有人说不合适,还有人说,从法国得到最新消息,李白是由阿兰·德龙饰演的。(全场笑声)最后,吴先生就只能出来澄清有没有说过这个话。这样,各家报纸的发行量都可以很大。
  
  大家可以当笑话听,但是我要很沉重地告诉大家:这是中国报业的一种现状。(全场笑声)
  
  中国电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今天的题目设置得非常有意思,龙永图先生讲的是“文化较量”,吴建民先生讲的是“文化体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同志非常体谅我,给我设置的题目是“文化观察”。(全场笑声)文化观察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看到什么,就说点什么。(全场大笑)我比较喜欢看电影,我就说说电影。
  
  我觉得中国电影很了不起、很有意思。比如我们大家都唱的国歌,它就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国歌里面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成中国电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揪着电影不放呢?其实,前一段很多关于我的议论,矛头都直指电视,大家知道,我现在还在电视台工作呢,这样工作起来不是特别方便。(全场笑声)但是还是要讲,我想了想那就讲电影,这样我的同事们的日子可能好过点儿。(全场笑声)
  
  我可以先告诉大家一个数字,是2003年的,也是权威部门发布的———中国电影2000块银幕,票房收入是十亿元人民币。十亿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韩国有一部电影《太极旗飘扬》,就是这一部电影在韩国的票房收入的数字。我们出过李白,出过诸葛亮,这么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号称一年拍一百到两百部电影,只能和人口4800万的韩国的一部电影去作比较,这对我们喜爱电影的人来说是很悲愤的。在2003年还有一个官方统计的数字,就是中国人每五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今年中国拍的电影也不下300部,现在大家可以在心里数一数,你们今年看了几部国产电影?你们又知道今年上映了几部国产电影?这就是中国电影目前的现状。
  
  最早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因为我过于愤怒了,我觉得我的观点没有问题,但是表述很有问题。我的表述和一种说法不谋而合,我认为,好莱坞在搞“和平演变”,于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大家可能会想,一个“文化大革命”时刚三岁的人,怎么会受那场运动影响那么深!(全场笑声)后来我就转变了一下思路,因为我发现,我身边很多的中国人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非常喜欢钱,我就转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研究好莱坞电影,来研究中国电影。简单地说就是,该我们挣的钱被别人挣走了。很快,这个观点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认可。(全场笑声)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中国文化可以回旋的部分吧,同一件事至少能找到十个方面去说。
  
  电影的不景气我亲身体验过,那是非常痛苦的体验。
  
  有一回,报纸上说,有部电影是宁瀛拍的,叫《民警故事》,非常好看。那天中午,我就约了同事,我们两个开着车去电影院看。路上堵车,到那儿电影已经开始五分钟了,我就很着急地去买票,但是卖票的那位女同志动作特别慢,一会儿动动她的耳环,一会儿捋捋她的头发。我就说:“请您快一点儿,电影已经开始五分钟了。”她就白了我一眼,然后拿起电话机,往影院里面打了一个电话:“金师傅,电影院来了两个人看电影,咱们卖票不卖票?”(全场大笑,鼓掌)结果就我和我同事俩人,看了那场电影。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民警故事》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但就是没人看,很令人费解。
  
  我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真的是万人空巷,在我们的部队大院里,看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很多女孩子对电影没兴趣,但是那天会穿上新衣服,在露天电影院旁边绕来绕去。(全场笑声)我们看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摆放电影放映机,挂电影银幕,对焦,打出第一束光,放加片,到放正片,都是看电影的过程,一个享受的过程。小时候,我父母管我们特别严,不让我们早去占地方,经常去得很晚,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银幕后面看电影,以至于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董存瑞炸碉堡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全场大笑)
  
  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我早早就知道了要放映一部新电影,我跟母亲说我要很早去占位置,我母亲说不行,你去早了就会跟人打架。我说不会的,她就同意了。那部电影晚上七点开始放,我中午12点就去了。(全场笑声)操场上一个人都没有,就我一把凳子,我占了个最好的位置。我就冒着酷暑一直等着,到了下午四点多钟,慢慢地开始有人来了。大家把我围在中间,所有人都羡慕我的地方,说老崔家的小儿子占的那个地方太好了!(全场笑声)到了六点多钟,来了几个黑大汉,直奔我这个地方。他们让我起来,我说我不能起来,这是最好的位置,我12点就来占地方了。他们说你必须躲开,这是放电影机的地方!(全场大笑,鼓掌)为了放电影机,最后我就跑到银幕后面看电影去了。(全场笑声)
  
  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看电影的。
  
  美国大片改变观众欣赏口味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挑战
  
  但是现在为什么把大家叫到电影院那么难呢?这个问题一定要研究研究。
  
  我认为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那时候美国大片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美国影片有一个特点,它叫“大片”。现在美国电影的拍摄量是每年800到1000部,其中大片有多少呢?不超过20部。但是在中国的银幕上放映的,恰恰就是这20部。
  
  十年的过程完全改变了中国观众的电影欣赏习惯。现在观众们认为什么叫电影?只有大片才叫电影。看看我们现在正在热映的电影是如何宣传的呢?有几个特点:要有精美的、不惜工本的电脑特技;要有大明星,而且要不是一个国家的人,说话都对不上,(全场笑声)还可以演感情戏,有明星效应,大家会去看这些明星;第三,要有大场面,动用了多少头牛,多少头驴,多少头熊。(全场笑声)我是吸收了吴大使的看法,都把它们并列在一起的,都是朋友啊。(全场笑声)这些成了片子的卖点。所以我们仔细想一想,现在我们进电影院的时候,大家都是奔着这些去的,宣传也都是这样宣传的,还要比音响效果。如果今天下午我要请大家看一部电影,这个电影讲述的故事在一间屋子里发生,只有两个人,是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相依为命的故事,非常感人,恐怕没有人愿意看。因为大家觉得这是电视剧的题材,电影几十块钱一张票,怎么能只看两个人,还在一间屋子里?如果非要看两个人在一间屋子里,那两个人也得年龄相仿才行。(全场笑声)我觉得,大家看电影的口味变了。当然我们的电影也有问题。比如,如果你说请一个朋友去看电影,告诉他说今天请你看主旋律的电影,他会不会觉得你有问题?(全场笑声)。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主旋律。我是1963年出生的。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是喜欢雷锋,喜欢焦裕禄,喜欢江姐,不允许有人玷污他们。但是现在个别主旋律电影确实有些问题,我把它总结为:凡是英雄模范一上主旋律电影就不是人了,就是神了,他们没有任何缺点。
  
  我也认识一些导演,他们拍的时候想法就特别简单,拍这个电影就可以得什么奖,就可以拿到一百万的补贴,卖给电影频道再能卖一百万,这个电影基本上就不赔本了。
  
  同样的问题在俄罗斯,在印度,在英国,在意大利,在西班牙,在这些电影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遇到过,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对策。比如说,俄罗斯当时抑制不住的时候,就取消了电影配额。非常简单的做法,美国电影都可以进来,最多的时候一年上映的320部电影里有280部是美国电影,很快俄罗斯观众看烦了,又开始怀念自己的俄罗斯电影。这两年俄罗斯电影在复苏,他们也拍了自己的大片,非常受俄罗斯观众的欢迎。
  
  印度电影非常有意思,这是他们的支柱产业之一。如果去看印度电影院门口的海报,没有主要演员的介绍,都是介绍谁唱的歌,谁跳的舞,因为他们的电影里必须要有三段歌、五段舞。(全场笑声)这是印度电影的特点,好莱坞电影很难在那里施展。好莱坞也想过办法,就是和他们合拍电影,像《印度往事》这样的电影。合拍电影的投资非常多,印度电影人都很聪明,他们把这些钱全花掉了,他们是怎么花的呢?原来是20人跳舞,现在改成200人跳舞。(全场笑声)200个人跳舞也花不了多少钱,那就做电脑特技。美国人试了这一把以后就退了。
  
  我见到印度驻中国的文化参赞的时候,我问他好莱坞电影对他们影响大不大?他说没什么影响,印度人不爱看他们的,印度人喜欢看印度的电影。我还听说,这两年,印巴电影在英国也有复苏的趋势。
  
  我认为,好莱坞用电影大片改变一个国家电影观众的欣赏习惯,这是有预谋的。我们不敢说这是文化侵略。但是,从商业市场的划分,或者利润的最大获取上讲,好莱坞电影应该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是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这跟卖肯德基、麦当劳没有什么区别。顺便告诉大家,印度麦当劳的汉堡包都是羊肉的,它的蔬菜都有很浓的咖喱味,都是经过改造的。但是我们在中国吃到的,和在美国吃到的没有什么区别。
  
  在用大片改变口味的同时,好莱坞会盯住国内的著名导演。哪些电影人有名,好莱坞就会在他们身上下工夫,由好莱坞投资,由那些著名导演来拍中国题材的、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电影。如果这个导演不屈服怎么办?还有办法,他们再改造院线,也就是控制院线。像台湾有骨头很硬的电影人,杨德昌、侯孝贤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们拍的电影院线不给你排片,就算排了,也是星期一早上九点一场,星期二下午四点一场,这下就完了。
  
  用控制院线的办法,来扼杀你的国产电影。在美国也有学者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这个叫“软权力”,叫“第三种势力”。现在好莱坞有很多有识之士,他们也反对这种做法。因为他们认为,电影作为一种产业或者一种文化,像森林一样,是需要生态保护的。什么叫世界电影之林?就是除了有美国电影,还有印度电影,还有中国电影,还有越南电影,还有伊朗电影,还有西班牙电影,还有俄罗斯电影,还有意大利电影,这就叫世界电影生态之林。而当全世界的银幕上只有好莱坞电影,那就相当于全世界的森林里只有一种树,树的名字就叫好莱坞,那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
  
  所以我就认为,无论是做电影还是做电视,在这个方面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了认识,才会有行动。
  
  最好的致敬就是思考我们的影视文化的发展方向
  
  我过去在大学讲的时候也有一些朋友说,好,我们同意你的观点,那现在我们怎么办?我告诉他们,我没什么办法。我确实没办法,我能做到的就是把这个事说出来,然后做好我的电视节目。我觉得,从事电影事业的人,尤其是电影圈里有能力、有声望、有办法的人,应该把这个当成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因为这不仅破坏了中国电影的市场,同时破坏了中国电影的文化。
  
  我看过的好莱坞电影基本上都是爱国主义题材的,他们的一位英雄就可以拯救一个国家,都是大团圆结尾,这个很有意思。在上个世纪40年代,导演蔡楚生、郑君里拍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立刻被哥伦比亚公司买断了在欧美的放映权,但是美国人要求改成大团圆的结尾。因为美国人不希望他们的观众看完电影出门的时候心情很沮丧,希望观众们即便享受了悲剧的过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也要带着笑脸,迎着太阳走出电影院,他们觉得这才是一种享受,观众才愿意反复地来电影院。所以美国人要求蔡楚生把电影结尾改成张忠良回心转意了,带着老婆孩子回家了。当时导演非常痛苦,但是最后没办法,为了能进入欧美市场,就改成了这样的结尾。
  
  这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事了,到今天,我们和美国的合拍片也还是以这样的方式操作的。
  
  合拍片中,我们的导演大部分都没有剪辑权,最终的剪辑权都在好莱坞剪辑者手里,要按照他们的口味来剪辑。每当说到这儿我是很伤感的,因为我对电影太有感情了,看着电影长大的,电影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观。现在眼看着中国电影一天一天地不行了,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现在电影不行了,拍电影的过程还是“很行”的。我说过现在电影不好看,但是只要和电影沾边的电视节目都好看,因为电影拍摄的过程出现的事儿太多了,有绯闻,有打架,有换角,有罢演,有涨薪,有换导演……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剧组策划的,有些是剧组没有办法解决的。每一次大的电影拍摄,就像一个大八卦阵,在这里面会产生无数的新闻,让大家炒个够。这些大片都会不遗余力花巨资打造一个首映式,通常首映式的影响要比电影本身的影响大得多,拍电影的经历远比电影表现的情节复杂得多,这个就是中国电影的现状。
  
  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周年,大家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中国电影致敬。我觉得,最好的致敬,就是我们要思考,我们要警醒,思考我们的电影、电视文化,要向哪个方向去。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谈文化,听上去都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谈文化也不会谈这样的文化,谈文化可能会去谈挣钱的文化,会谈作秀的文化,像这样有很深刻思考的文化是许多人不愿意谈的,因为它很难带来直接见到的经济效益。所以我更希望你们这个“文化讲坛”,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在这里出现。如果到时候有“农民”不愿来,我可以老做这个“农民”。(全场大笑,热烈鼓掌)
  
  演讲者小传:崔永元,籍贯河北,1963年生于天津,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现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主持《电影传奇》、《小崔说事》等栏目。自认为书法“香山”二字写得很好;爱好收集电影连环画,现在有400本左右。
  
  我就说:“请您快一点儿,电影已经开始五分钟了。”她就白了我一眼,然后拿起电话机,往影院里面打了一个电话:“金师傅,电影院来了两个人看电影,咱们卖票不卖票?”(全场大笑,鼓掌)结果就我和我同事俩人,看了那场电影。
  
  正在热映的电影是如何宣传的呢?有几个特点:要有精美的、不惜工本的电脑特技;要有大明星,而且要不是一个国家的人,说话都对不上,(全场笑声)还可以演感情戏,有明星效应,大家会去看这些明星;第三,要有大场面,动用了多少头牛,多少头驴,多少头熊。
  
  我对电影太有感情了,看着电影长大的,电影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观。现在眼看着中国电影一天一天地不行了,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编者按
  
  解放日报“文化论坛”关注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现象,至今已经举行了三届。崔永元参加的是2005年12月19日举行的第二届。那一届“文化论坛”邀请了龙永图、吴建民和崔永元三位嘉宾,探讨的话题是“世界眼光与文化思维”。
  
  在崔永元之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首先以《唇枪舌剑中的文化较量》为题,畅谈了自己在国际交往中感受到的文化碰撞和文化融合;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则以他多年担任驻法大使的经验,向观众讲解《“中国风”背后的文化体验》。而崔永元演讲的题目是《中外影视的文化观察》。
  
  演讲完之后,崔永元还现场客串了主持人并先做了如下即兴发言:
  
  (接受邀请之后很高兴)看到和我同台演讲的是吴建民先生和龙永图先生,我心里就打鼓。然后,我看了第一届文化讲坛三位嘉宾的名单:余秋雨、曹景行和赵本山,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全场大笑)
  
  每次组合都是“两个学者加一个农民”。学者可以把事情讲得精辟一点,农民可以讲得通俗一点,一旦大家听学者听得比较劳累了,农民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希望在今天这个现场,我,包括我的演讲也能像赵本山一样受欢迎。(全场鼓掌)
  
  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给龙永图先生,因为他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知道了三个英文字母W-T-O。(全场鼓掌)我再提议把热烈的掌声给吴建民先生,因为他让数以亿计的外国人知道了两个汉字“中-国”。(全场鼓掌)第三,我再提议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给我。(全场鼓掌)确实比给刚才两位的热烈,这就印证了我的观点,越没有文化的人得到的掌声越多。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现状。
  
  现场答问
  
  睡不好,就想想国家的前途
  
  问: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说,崔永元先生您生病了。所以广大读者都非常关注您的健康问题,今天看到您觉得您气色很好。我想问问,您这个病到底是身体上的病,还是文化上的病?
  
  答:你可以和读者说,我得的是精神病。这个精神病的特征就是有时好,有时坏,到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来作演讲这天还挺好的。(全场大笑)其实我的病倒不是特别严重,就是睡眠障碍,是祖上传下来的,也算是“传统文化”。姥姥得了,妈妈就得,妈妈得了,儿子就得,祖祖辈辈就睡不好觉。睡不好的时候我就在想事情,想国家的前途。(全场笑声)不知道我姥姥当年睡不着觉的时候在想什么,现在无从考证了。
  
  请大家放心,我现在按时服药,抓紧锻炼身体,希望有一个好的面貌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谢谢读者对我的关心。
  来源:北京青年报




1.33美分:美国--中国优质电话卡,质优价廉,无任何隐含费用  

精彩电视剧,热门电影,流行音乐,实用生活指南,尽在易尚购物网!  

各地香烟--您挑选。鲜花,蛋糕,巧克力--远方问候。清晰电话卡--1.7分。最低价格--HomeRain.com  

新东方3980快译通- 独家授权使用新东方核心教材, 超强辞库, MP3式储存及播放  

留美学生医疗保险$ 39/月,短期访美旅游保险,不需体检无年龄限制  




--------------------------------------------------------------------------------
所有跟贴:


中国电影的”实话实说“不够。天马行空,难引共鸣。 - 水蛮子 2/24/06 (0)
中国以前的电影政治倾向太重,现在的太假 /无内容 - shuishalian 2/24/06 (0)
估计今后国内电影界拿去冲国际奖牌的,以同性恋和乱伦恋为主 - cruiser 2/24/06 (0)




欢迎光临 阳光工程心理网 (http://sunofus.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