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阳光工程心理网 阳光工程 媒体报导 查看内容

揭示抑郁症结再现青春活力

08-12-17 15:34| 发布者: sunshine| 查看: 1616| 评论: 0|原作者: 阳光工程心理互助公益网|来自: 阳光工程心理互助公益网

揭示抑郁症结再现青春活力

《健康与美容》2000 年第 7 期 作者:志 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正不断被征服、消灭。器官的移植甚至可以给你第二次生命,但是人类却无法战胜自己。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疾病的发生也愈来愈多,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女性健康的头号威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请看这几组统计数据:

据近期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达两亿多,已成为20世纪的流行病,也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上抑郁,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

 

抑郁症并非只是简单的心情"不愉快",而是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病情严重时,其死亡率会高达30%。

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损失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

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令专家震惊的是,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抑郁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威胁。

北大学子,现身说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写到:"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性方面的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单是不虚弱或没有疾病。"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当精神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时,我们还能对此漠然置之吗?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学诗教授所说"开展心理卫生普及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责任,而且需要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士协同进行,让人们都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而对此一个年仅23岁的北大研究生,以其自身的经历发起了一次战胜抑郁症的庞大宣传活动。

我在北大的日子 李宁忠

对于一个只有23岁的年轻人来说,过多地回首过去,似乎会让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我曾经发誓告别昨天,开始全新的生活,却总是难以抑制诉说的冲动,总是觉得自己走过的路会给别人带来点什么。也曾经担心自己的过去会在明天留下阴影,却发现,当我勇敢地面对时,原来的我,已经死去。我的尸体停留在20世纪,新世纪的我,可以无情地解剖它,抽出所有有用的东西,以飨每一位珍视生活的朋友,于是,我决定写下我在北大的日子。

1995年的初秋,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将北京大学的校徽戴在自己的胸前。对于一个来自闽东小县城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使命。

在北大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优秀的同学,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得足以让我深深感到自卑。我希望通过刻苦的学习来摆脱自己的自卑。那时,我学习很刻苦,常常早出晚归,夜里在水房里开夜车,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当时的我,很少参加娱乐。尽管我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我总是放不开学习,我的生活比较封闭,比较拘谨,按同学的话来说"比较严肃"。但我很爱做梦,对远处的风景充满遐想,甚至痴迷,因而努力追逐。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一切。

大二上学期,我爱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孩。这种感觉来得剧烈而莫名奇妙,让我不知所措,仿佛她成了我的一切,甚至比生命还重要。

1998年5月的一天,我想从她身上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她只愿和我保持"unclear"的关系;在我的追问下,她又告诉我:做个朋友吧。从此,我的生活陷入了抑郁的深渊。

等待一份几乎不可能的爱,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而我偏偏又是那种情满四溢,过份执着的傻子。每一天,我都要跟自己做有望与绝望的辩论,交替式地扮演正反方的角色。我开始失眠,越来越严重。

从大三的暑假开始,我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长期的自我摧残使我的身体非常虚弱,身体跟不上,读书又读不进去,我变得焦躁不安,失眠更加严重。从去年九月份研究生入学开始,我就不断被自杀念头所困扰,我曾跟一位室友说:我现在每一秒钟都有死去的危险。当时,我好怕!我不想死!我不能抛下我的父母!我不能让人觉得我是懦夫!但是,我的自杀冲动越来越强烈。到了12月份,我已经有些失控。我住在6楼,每天夜里,面对窗户透进来的微光,我总有一股跳下去的冲动,那对我来说,是通向快乐之门。这时,我必须用手紧紧地抓住床杆,稍一放松,我可能就会跳下去。我每天都要到马路上去游荡,每次见到汽车迎面而过,我就想冲上去,让自己在一阵剧痛之后停止呼吸。我开始爱摆弄水果刀和刀片,常常对着刀锋发呆,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去年12月15日,北大两个博士生坠楼事件,使我完全崩溃,第二天,我住进了北京大学医院森田疗法病房。

我永远也没有想到,走进病房的瞬间,我的生命就注定从此改变。

经过北京大学森田疗法病房主任康成俊大夫的精心治疗,我现在已经痊愈出院。出院时,感觉有如脱胎换骨一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居然无知到这种地步,居然让小小的抑郁症在我身上肆虐达两年多的时间而不懂得去寻找专业治疗。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我不仅治好了抑郁症,还清除了性格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我生病和治疗的过程中,得到了无数人的关心。我发起"互联世界阳光工程",就是希望把心理健康的知识告诉所有的同胞,改变大家对心理疾病的无知和偏见,也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在此,有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1. 心情不好也可能是一种病,有时需要去找医生,就像对待感冒一样。心理疾病和普通的生理疾病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不必为此感到不好意思。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很多时候是愚昧的表现;

2. 完美主义和过份执着是我抑郁的深层原因,但我并不否定完美主义,也不否定执着,这些都是双仞剑,它们让我勇往直前,也让我抑郁。今后的我仍然执着,但能"理想顶天,脚踏实地","顺应自然,为所者为",告诉自己,"努力即幸福";

3. 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可以改变。我很喜欢两句话,第一句是"行动改变性格",第二句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是习惯的延伸"。

4. 不要轻言"看破红尘"。年轻人由于年少无知,在感情上过于的幼稚,常常会做一些傻事。我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这种改变不是逃避,也不是自我欺骗,而是一种升华。爱一个人就等同于要让她幸福,因为不能拥有而去所谓"殉情",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你的感情是狭隘的,你是懦夫。

我能重获新生,首先要感谢我的主治医生康成俊大夫和我的导师,我的父母,家人和所有关心我的人。我衷心希望能将阳光工程办好,去拯救更多和我一样的人。

当我采访李宁忠同学时,接触了一些已在接受康大夫治疗的同学,看到这些曾以优异的成绩迈入世界著名大学的学子,被一些情感问题,甚至是很幼稚的情感问题折磨得痛不欲生时,我更感到提高个人的情商、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于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对此,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北大心理博士生导师王登峰先生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

保持心理健康两大要素

王登峰

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情绪智力,它的代表就是情商,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现在关于情商的说法很多,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去表达这种对自己的看法,这就涉及人际关系问题。而人际关系里很多问题又是构成对心理健康最大威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的问题就是由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方面的素质就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目标。所以,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一个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别人。

1999年我们招收的本科生里有45个状元,45个状元意味着,在你省你考第一的时候,在北大你可能是第45名。原来你第一,到了北大就不一定第一。我们发现与别人存在差距时,允许自己有一个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很多人就是由于过分急于求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使这种提高或进步反而减慢。道理很简单,当我们心平气和地面对一个问题时,全部精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但如果你对自己始终有一个很高的目标,你还要拿出相当多的精力面对这个压力,所以我们常说"欲速则不达"。

在面对差距时,是不是所有的差距都要赶上去?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跟我们的安身立命,跟我们切身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例如成绩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差距必须尽力缩小,但应允许自己有一个逐步赶上的过程。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你不如别人。有一本书叫《你有不如别人的权力》,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权力,生而有之。但目前很多人主动放弃了这个权力,很多人把"不如别人"不但不看作一种权力,反而看作一种耻辱。我们可以想像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古到今到将来,绝对不会有一个人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秀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当他审视自己的时候,可以为自己某个方面的特长、成就感到高兴、自豪,但一定会有更多的东西,你发现与别人差得很远,面对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时,如果不是对你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花相当大的精力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工作学习,那么完全可以放弃。

还有一句话,是心理学中互动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Im OK,youre OK!"(我行,你也行)我们把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很有价值。"Im not OK,youre not Ok!"(我不行,你也不行)这没关系,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只能在很少的一个范围内是OK的,在这个领域以外的很多方面,我们可能并不OK,但总会有人会把事情作好。只要把我们能做好的事情做好,这就可以了。我想每个人的价值就在于此。

 

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在成年人社会里,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的条件。交流和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每个人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绝大多数的人际交往要在和谐的,至少不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能够发展。对人际关系的性质不能有太高的期望。第一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害你,第二对人际交往有一个最低的期望,他不是故意地害你就已经不错了,这样,我们就应与他和平相处。尽管有时他对不起你,但我们至少应与他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可以看不惯这个人,但你没有必要整天和他针锋相对。我们都会面对许多这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我们适应环境带来严重困难。

总之,对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来讲,在智力因素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就是你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对其他人的看法。对自己的了解很难,当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时,人们往往有所抗拒。所以往往要求你在分析别人之前客观地分析自己。这是很难得的,但若没法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公正的看法,我们在成功的路上就人为地设置了障碍。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改变这种状况,也不怠于向别人求救。当我们发现自己不懂时,实际是懂的开始。我们要对自己有个客观的看法,而这不是根据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觉得高兴,因为周围的人喜欢,若周围人不喜欢就觉得自己无能。这也是较普遍的。人们总是根据周围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很愚蠢的。

美国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you must believe in youself。My best secrete。"(你必须相信自己)

 

专家认为,抑郁症只不过是心理疾病中的"伤风感冒"而已,是非常容易治疗的。抑郁症肆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它的无知,征服抑郁症的关键在于普及抑郁症知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改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

美国布朗大学临床精神病学教授克拉默说:"抑郁症仍是极少数很容易以药物治疗但多数病患却未接受治疗的疾病之一。抑郁症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缓慢形成的,最后会让个人形同瘫痪。由于不像骨折一样明显,患者通常对此毫无自觉。"

美国忧郁症及躁狂抑郁症协会传播主任里奇说:"害怕有损名誉是人们不愿为抑郁症寻求医疗的主要原因。一般人通常认为他们能够自行扫除抑郁。他们并不了解的是,抑郁是一种脑部的疾病,并非人格上的瑕疵。"

前不久曾在中央台"实话实话"栏目中,作为特邀嘉宾的北京大学校医院的康成俊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对我们说:"抑郁症其实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遇到,真正的问题是信息流通的障碍,很多人不知道他们自己怎么了,也不知道陷入抑郁时该如何去做。如果不及时治疗,抑郁就会像旋涡一样,把患者越卷越深,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严酷的现实竞争中,一点儿心理问题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中国的面子文化也抑制了很多人,使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北医大精神医学研究所所长,北医六院院长崔玉华教授强调说:

1.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一种同心脏病、高血压同等性质的疾病。

2.一些抑郁症病人有恐怖和强迫症状,只要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能治疗强迫症,所以这两种疾病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抑郁症和强迫症的关系正在研究中,很多抑郁症病人患有恐怖和强迫症状,而且不少病人早期患有强迫症,而后来变成典型的抑郁症。

3.抑郁症依程度不同分成轻度、中等和严重抑郁症,轻度抑郁症有时不必用药物治疗,主要用心理治疗,如改善不利条件,降低期望等可以解决问题;而中等抑郁和严重的抑郁必须以药物治疗。

4.抑郁症不仅有心理方面的因素,而且还有生物学方面的因素,这可以用临床有许多抗抑郁药物有效来证明。

抑郁症病人常常以躯体上的疼痛到医院求医,所以在抑郁症知识尚不普及的今天,抑郁症很难被识别出来。同时,即使抑郁症病人被认别出来,在治疗过程中,也会被假象蒙蔽。崔教授举了一个病例,一中学生被诊断为是抑郁症,但由于是轻度抑郁在家里仍能正常活动。经过两星期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在这期间,他的作为特级教师的母亲没有上班,对其进行24小时监护,没有发现问题。两星期后,该孩子主动要求出去散散步,母亲十分高兴,认为是孩子病情好转的表现。但孩子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被发现自缢于紫竹院。所以,抑郁症病人的自杀是非常残烈的,且成功率很高,一旦付之行动,就难以挽回。

问:如何能够战胜精神抑郁呢?

崔教授认为:要面对现实,一切顺其自然,俗话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比人气死人。要正确衡量自己,因为人无完人,不要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否则会越来越自卑,压力会越来越大,永远是失败者。要正确总结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适应环境,当然,要看到自身的短处所带来的不利地方,总结经验教训,不要期望过高,期望太高会带来心理的矛盾,所以说,找好自己的位置,面对现实,这对缓解精神压力非常重要。

问:对患有轻度抑郁的人,我们该怎样帮助他?

 

答:帮助他找优点,尽量挖掘他的长处,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提高他的自信心,同时多外出活动。

问:抑郁症是否会反复发作,靠自身调节后应如何预防复发?

答:抑郁症确实是一个复发性的疾病,因为它既有心理学的因素,又有生理学的因素,而生理学的因素不是人所能自拔的。锻炼自己的性格,锻炼自己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同时,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问:中等和严重抑郁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后,复发性有多大?

答:六七十年代,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较乐观,认为能恢复到病前,八九十年代后,对抑郁症的治疗较保守,只能消极地用药物预防。第一次患抑郁症治疗期一般为三个月,二次复发的治疗期可能达二年至三甚至五年,三次复发可能要终生用药。

 

问:一个健康人和一个抑郁症患者生活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影响?

答:抑郁症不是传染病,但是如果整日生活在抑郁的气氛中会影响健康。(所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是非常有益的)

问:对严重抑郁症用药物治疗两三年后仍无效,是否会产生依赖性,严重抑郁症再发展会怎么样?

答:抗抑郁药物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依赖性,用某种药物无效,考虑用其它药物。严重抑郁症再发展就会向自杀发展。

心理治疗,热度之下的冷思考

安然

按:本文作者安然是一位正在北大医院森田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而他的职业是某大医院的一名医生,这一双重身份,将使你对本文有更新的认识。

未名湖畔北京大学医院的森田疗法病房素来充满平静质朴的气氛,生活气息与哲理意味在这里水乳交融。

然而,近一时期,众多心理疾病的患者通过李建立的网站知道了这里,及至5月21日中央电视台的热门栏目《实话实说》,康大夫和他治愈的另一位患者,清华大学学生王晓睿谈抑郁症的节目一经播出,病房的宁静被彻底打破了;电话打爆,各地,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家属纷至沓来。心理病房只有康成俊一名大夫的这家校医院一时难以招架。

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态势,面对更多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失望而去的来访者,康大夫与他们一样遇到了深深的无奈与遗憾:一个康大夫真的不能普济众生。然而,这火爆与遗憾的背后,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索呢?

 

思索之一:心理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正成为现代社会新的“时髦病”。其形成缘于生存竞争压力的提高;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前所未有的交汇与碰撞;商业化社会形成过程中惯有的功利与浮躁;信仰危机与道德感的失落……等等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心理疾病的诸多外因。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因方面,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阻碍着中国家庭对子女教养、人格塑造的科学化过程,甚至使得国民的总体人格教养具有了某些局限性。加之独生子女这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更增加了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不可避免地使得未来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思考之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和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我国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与医师数量明显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既要有扎实的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要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还需具有长期积累的、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知识,才能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对病人心理活动有真切体验的能力。除此之外,对心理医生自身人格修养、道德水平的要求更高。心理治疗不是一般的劝导说教,不是通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作为一个系统、严肃的科学,有其理论与实践上的规律性,所以,没有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长期自觉提高自身修养的意识是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的。正因为如此,心理医生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心理治疗领域服务与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业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应引起这一领域专家学者、决策者的足够重视。否则,服务滞后于需求的矛盾不能得以有效缓解,更多的病人只能在痛苦中挣扎,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将会继续下去,那将是病人的悲哀,也是现代社会的缺憾。一支阵容强大、专业上训练有素、具有自觉的献身精神的心理医生的队伍是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期待的。

思考之三: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医意识存在某些偏颇与误解。

通过网络或电视节目知道了北京大学医院,知道了康成俊大夫,所以慕名而来的患者及家属所带着的那份希望是让人理解与同情的。但事实上,他们对心理疾病求治心态上的一些误解与偏差却也是值得反思与修正的。

心理疾病的形成有其长期内外因作用的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有的患者希望见康大夫一面,谈十几分钟就能得以明确的诊断或是确定个什么治疗方案,孰不知心理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需要的是反复精心细致的观察判断,其治疗更需要综合运用因人而异。因此,尽管病人求医心切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尊重疾病的规律性,急功近利,浅尝即止,四处求医,如蜻蜓点水,到头来还要抱怨医生水平不高,也只能劳民伤财,无功而终。其实,科学的求医意识,对心理医生的理解、信任、服从、配合,接受治疗时坦诚的态度等对心理治疗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应该说,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特别需要一种医患双方的默契与呼应。

热度之下冷静的思考使我们认识到,心理治疗与咨询是一门科学,人们需要更多地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而仅仅用热情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此外,提高塑造健康人格、科学教养的意识,更对心理健康起着根本的作用。

结束语: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世界水平还比较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卫生知识尚未普及。今天一位普通的北大学子,将其亲身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唤起民众对心理卫生事业的重视。对此,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及“东方时空”栏目都作了专题报道。作为卫生部的一个专业期刊,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抑郁症的详细报道,让更多的人走出抑郁,为了每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珍惜生命,让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

(感谢李宁忠同学及阳光工程网站对此次报道的大力支持)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4-26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