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精神卫生的瞻望 199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卫生部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脑十年"神经科学进展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脑的概念或脑学科包括神经科和精神科,"脑十年"即今后10年中要将脑的学科放在首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国际上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为"脑"的世纪。我国卫生部部长指出要落实医学模式的转变,县级以上医院须设精神科,要重视预防精神疾病,包括心身疾病。这次国际会议为我国下一世纪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据此提出以下设想。 一、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现代化 在下一世纪,我国精神科临床工作须更迅速地改进。 1.进一步改善精神科临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费孝通教授曾指出以前的医生只对疾病有兴趣,见病不见人,把病同患者分开了。因此,我们须严格将病与人结合在一起,视患者为亲人而倍加亲切和霭,使他(她)们感到温暖、安全,彻底改变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在全国范围内,让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合理的治疗。 2.普及病房内设监护室: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废除对精神病患者的约束,实行适当的开放管理。虽然有的精神病院遵循了这个决议,但做得还不够。目前有的精神病院在病房内设置监护室,当患者兴奋躁动时暂时住入,待其安静后就回到普通病房。这是废除约束、尊重患者的一种措施,必须推广。 3.开放病房区域内的门户:以往在精神病房内重重锁门,凡有门即锁。1958年南京会议后,有的精神病院实行半开放,除了特别兴奋躁动的患者外,一般患者可自由出入病房,只是不能出医院的大门。日本浅井精神病院为开放管理模式,患者经医生允许后可以自由离院,不需家属陪同]。我们可先行半开放,创造条件后逐步实行全开放。 4.摆脱统一的患者衣:有的精神病患者一经穿上患者衣后便会泫然泪下,觉得从此有别于正常人,易与医务人员产生"等级"之分,增加了心理负担。故患者可不穿统一的患者衣而随意着装。这样,可增强患者的自尊性。 5.医患交友并共餐:为了治病,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包括言语、行动、感情,这些将提高治疗的效果,而这种交流本身也是一种治疗。同时,医务人员应诚心诚意地同患者交朋友,在一起进餐。医患间的感情深了,关系密切了,患者对治疗更能合作,也就不会自行离院了。 6.落实医学模式的转变:陈敏章部长曾强调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对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治病、防病作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过去在精神科临床上,药物及电休克等治疗占重要地位,承袭着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尽管心理治疗、工作娱乐治疗虽早已开始,但在质与量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许多精神病院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在下一世纪,须大力落实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提高对精神疾病的疗效及预防效果。 7.深入普及心理治疗:目前,精神科同道们不仅越来越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而且早已开始了这项治疗,但治疗的规范化不够。各种心理治疗都应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原则。首先是医患关系,以及患者与他人的关系。各类临床工作者都要做心理治疗,在业务学习中亦须钻研各种心理治疗,并将其作为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对有些精神疾病还须采取特殊治疗措施,如对待孤独症、弱智儿童等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8.深入普及工作娱乐治疗:本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精神病医疗机构不断普及此项治疗,音乐治疗如雨后春笋,还有心理戏剧治疗。希望在下一世纪能增加工作娱乐治疗的种类,让患者(除需卧床者外)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国工作娱乐治疗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9.建设五支队伍:要实现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现代化,必须有计划地建立有医生、护士、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工作娱乐治疗员参加的五支队伍,共同完成对患者的综合治疗。数年前精神卫生活动家林宗义教授曾提出我国精神科临床管理为孤军作战,即只有医生、护士两类人员。现在有的精神病院虽有社会工作者和工作娱乐治疗员,但为数很少,且各专业工作者的任务尚不明确。 10.美化病房:美化环境有益于治疗,应让精神病患者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现在有些精神病院的院舍简陋,尚有铁窗风味,这种局面必须改观。我们提倡美化二字,既美化病房内外,又美化患者的衣着修饰,患者可参加美化活动,也可打扮自己;工作人员的衣饰也不必过于呆板。 二、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改革 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目的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使病情缓解或完全缓解,防止复发,并准备回到社会中去。对社区服务的改革概括如下。 1.保证继续服抗精神病药:对病情暂时缓解的出院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须继续维持较长时期的药物治疗。患者可日间到社区服务站接受康复治疗,并参加各种学习和活动。 2.配合工作娱乐治疗:工作治疗使患者既得到了治疗又学会了技术,并有经济收入。 3.为回归社会做准备:为使患者了解社会,尽量安排患者与他人接触的机会,酌情组织患者郊游,去公园等。与社会接触,须重视改善人际关系的教育,包括家庭成员,这对社会适应很重要。协调患者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家庭治疗的重要内容。同时,康复治疗要与学习相结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内容的学习,使他们增加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激发正确的意志,不仅更有助于疗效及预防复发,并可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 4.宣传心理卫生知识:这是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又一重要任务。心理卫生的目的在于保健,即提高心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二者和身体健康是互相促进的。心理、身体、社会适应三者都属良好状态才是完全的健康,同时可预防多种精神疾病,包括心身疾病。 三、参与人人享受基本卫生保健 21世纪很快就要来临,2000年达到人人享受基本卫生保健是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国人民的健康,不能等闲视之。此任务不仅包括生物医学方面,而且还必须包括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良好主要是精神卫生工作者要承担的任务。如何承担,须由行政部门与专业团体结合起来,如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与精神科医疗机构结合起来,与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站结合起来,共同协作,面向全国12亿人口,广泛深入地开展此项卫生保健。 四、进一步开展对精神疾病的一级预防 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是预防重于治疗。1986年国际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作出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防病作用,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决议。研究心身疾病的心身医学也属于精神科。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而导致的身体疾病,并涉及全身许多系统。如冠心病(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中风)、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及溃疡病等,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前3种疾病占死亡原因的前3位。因此,一级预防对中老年人的保健有重大的意义。 五、在综合医院建立精神科联络会诊及心理咨询 要落实医学模式的转变,就必须有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参加综合医院各科的防治工作。国外提出联络会诊已有好多年了,联络会诊、心理咨询都是精神科和临床心理工作者的任务。而我国的综合医院设有精神科者还很少。然而,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将为大势所趋,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实施。 六、继续深入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科研工作 许多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迄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预防方法还待继续探究。过去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不少成就,但为使这些工作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携手并进。作为交流科研成果及临床经验的园地--精神科杂志,也须给予更多的支持。 七、加强五支队伍的建设 要落实上述"脑十年"和"21世纪为'脑'的世纪",必须有计划地进行精神科队伍的建设。我国现有精神科医生约1万人,其中仅半数受过正规训练。美国有精神科医生4万多人,而他们只有2亿多人口。相比起来,我国的精神科人数远远少于美国。在"脑十年"国际会议上,Mary .Martston教授介绍的美国推行"脑十年"的经验,可作为我们的参考。同时还必须培养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工作娱乐治疗员。大学里设有心理系和社会系的还不多,即使有社会系,设立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专业则尚没有。至于工作娱乐治疗员,一般很少受过专业训练。这种状况在下一世纪必须改变。 建设这五支队伍,卫生部门须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相结合。宣传"脑的世纪"的重要意义,指出这是维护全民健康、预防严重常见病的必经之路。全民健康了(完全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还要加上道德品质均处于良好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速度自然增快了。 时代在前进,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也必须同步迈进。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4-11-23 01:00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