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抑郁症(2) 浅谈抑郁症(2) 狂躁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在西医学被列为精神失常。在中医学中一般把精神失常分为癫、狂两种形式。在《黄帝内经 灵枢篇》中癫狂第二十二中是这样叙述的。 1)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病,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 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这里的癫疾大致是抑郁的状态,在刚刚发生时,先是感到闷闷不乐,头沉重,两眼往高处看,且发红,心绪烦乱。这时医生怎么处理呢?候之于颜,观察其颜面的表情,取手太阳、阳明、太阴的穴位,运用手法。血变而止,看来是要用放血疗法的,放出的血可能一开始暗红、粘稠,为什么这么推测呢?你看上文,“赤甚作极”,气血应是有淤滞的,有邪实。血变,应是变为鲜红,变为正常的时候,就停止治疗。 古人是用刺血的方法来对治的,能行吗?有什么道理呢?手太阳小肠经,是和手少阴心经相表里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相表里的,肺主魄。神和魄代表人精神活动的不同层面。相表里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就象一个一居室,有一厅一室。厅在外,是腑,室在内,是脏。这样一对脏腑,相互协调,会主导一种情志活动。如小肠和心,主神。大肠和肺,主魄。通过对手太阳、阳明、太阴经的调整,就起到一个安神定魄的作用。 神魄,怎么观察它们的存在呢?我们平常说眼神,观察一个人的“神”,往往是通过眼睛的,“视举目,赤甚作极。”而魄呢?我们说一个人有魄力,内在的这个人肺气要足。外形上,胸的轮廓会充实。有个成语叫“小肠鸡肚”,形容人狭隘小气。当然,不是人的个子高,魄力就大。许多作成大事业的人物,个子矮小,气度伟岸。人体形态是有个比例的,内在是讲究气质的。 有个成语“失魂落魄”,魂失了,还可以找回来。而魄落了,人就要完蛋了。落魄,从那里落呢?从大肠向下落。怎么证明呢?在老辈的经验中,人溺水救上来,先怎么处理呢?是要先看肛门松没有松。肛门在中医里被称为“魄门”。肛门松了,魄丢了,一般不好救了。肛门没有松,魄没有丢,要赶紧用东西堵住肛门,不让魄从肛门出来。不要轻视这个方法,是管用的 为什么调整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会对情志有调整呢?我想还是拿西洋人的一个新的研究结果来左证吧,2000年,伦敦大学科学家戴维 温格特教授提出神经元胃肠学科,认为胃肠有可能成为人体第二大脑。因为他的研究结果发现,神经元细胞除主要集中在大脑外,还大量聚集在肠胃。而我们的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了脏腑和神志的关系。这也可做为我在前面强调从腹论治的左证。 而《内经》上讲的是取手太阳、阳明、太阴,应是在上臂,腹部主要是足阳明胃经和冲任二脉啊!我们看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在对气血的调节,直接取腹部的经脉会更直接。在后面,《黄帝内经 灵枢篇》癫狂第二十二中,癫疾始作,比始生更进一步时,也强调用足太阴、太阳、阳明。 我们再看一个条文“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之处。病至视之,有过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之血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骶骨也。” 这里讲用灸的方法,灸骶骨。在西医的解剖学中,在骶骨和尾骨,到了脊髓的尾部,下面就是终丝和马尾。在临床上,患者尾骨骨折了,有些西医就说,问题不大,如果是未生产女性,在生小孩时对打开产道会有影响,其他不要紧的。但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在尾骨受伤后,就出现头疼的问题了。查找原因,其实是尾骨损伤引起的。所以我们不要轻视尾骨的损伤,一定要积极处理。终丝和马尾对脊髓和脊神经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在传统练功中,站庄时,头要中正,尾闾也要中正。有一句口诀“尾闾中正神贯顶”。 。尾闾要中正,神气才会贯通头脑,头脑才会灵明。“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通过站庄,会对脊髓,脊神经,脑脊液、脑血管都会有良性的调节。在前苏联,科学家做一个实验,把脑脊液从脊髓抽出来,在注射进去。达到什么目的呢?说是通过脑脊液活动,可以起到对脑的一个按摩作用。 我在这里是想说明灸骶骨,是对脑神经有调节作用的。 2) 我们再看癫狂第二十二中对“狂”的论治。 “狂始生,自先悲也,喜忘、喜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 在这里讲,狂证开始发生,患者先是悲伤,记忆力差,容易发怒,常常恐惧。怎么治疗呢?取手太阴、阳明的穴位,再取足太阴、阳明的穴位。 后面又讲述,狂证发作时,少卧,不饥,善骂,狂言,善笑,目妄见(幻觉),耳妄闻(幻听),治疗时,也是以取手太阴、太阳,足太阴、太阳、阳明等。 狂证刚刚发作,还不太有以上明显症状,古人怎么处理呢?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曲泉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曲膝,在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处。这个穴,是肝经的合穴。中医里讲“五输穴”,在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流水,来说明经气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五输,井、荥、输、经、合。经气象水从井里流出来,所出为“井” ,井是水的源头。刚出的泉水微流,就是“荥”,水流由浅入深,就是输,水流由浅入深,就是“输”。水在河流中畅流,就是“经”。经气充盛,进而深入,汇合于脏腑,如百川入海,就称为“合”。曲泉合于五脏,滋始于肾,环绕于血海(曲泉穴的斜上是脾经的血海穴),有清泉自然生发之力,养气含其中。。。。(《会元》) “及盛者见血,有顷已”,属于实证,血脉盛,泻出血,不久就可以见好了。“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不见好,就要,灸骨骶二十壮,在骶骨的部位灸二十壮。这里又提到用灸的方法。 狂证,开始多是阳证、实证。得病久了,会有阴证、虚证的趋势。我们看癫狂第二十二最后两条怎么讲。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浚体重,懈情不能动,补足少阴之经也。 “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 这里是讲气血衰弱了,就要补足少阴肾经。如果有淤血,也是要去掉淤血。 3,癫狂证自古有之,历代医家也在阐释他们的理念和治法。我们看看清末的几位医家的讲法。 )1)河北盐山人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无病之人识神与元神息息相通,是以能独照庶务,鉴别是非,而毫无错谬。乃有时元神、识神相通之路有所隔阂,其人之神明艰险失其所用,恒至颠倒是非,狂妄背戾,而汩没其原来之知觉,此何故也?盖脑中之元神体也,心中识神用也。人欲用其神,自脑达心;不用其神明,则由心归脑。若心脑之间有所隔阂,则欲用其神明,而其神明不能由脑达心,是以神明顿失其所司。而究其隔阂者果为何物,则无非痰涎凝滞而已。” 我们讲一下元神和识神的概念。“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 本神》)父母的精血相合,形成这个与生俱来的“神”,称为“元神”。而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识神”。人在出生时,哇地一声,先天元神隐退而后天识神接替,先天元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4-11-25 08:37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