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激因素或不愉快生活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然,同一种强度的应激源或不愉快生活事件,在刺激作用到不同人身体上时,反应的强烈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人的个体素质因素、性格特征及机体对应激刺激反应阈值的差异。人们在处理应激的方法和对应激事件的认识、态度、经验、文化知识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因而应激刺激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在临床上发现应激因素除与心身疾病关系密切外,与某些精神疾病亦较为密切。有些疾病还是由应激因素直接引起,有些疾病应激则作为诱发因素,或加重了病情或加速了病程,如心因性反应、抑郁症、神经症等精神疾病就与应激刺激及不愉快生活事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的学者在对抑郁症研究后发现,应激生活事件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病前经受过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抑郁症病前的应激刺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距疾病的发作时间较精神分裂症长。抑郁症多发生在下层妇女之中,这是因为下层妇女中碰到的不愉快生活事件较多,而且下层妇女非常易于感受这些应激性生活事件,这些刺激常常具有严重的、长期的、甚至威胁健康的性质。在正常人中亲人死亡时常常会引起或长或短时期的忧伤,亲人死亡有时会促成自杀或促使抑郁症发生,由此表明抑郁症与应激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国外学者Barrett等在研究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关系时,把生活事件分为受损、受益、不愉快与愉快事件四类。发生在受损事件中,如亲人亡故、离婚、小孩离家等。抑郁症病人在病前6个月有应激性生活事件占30.8%,焦虑症占16.7%,在不愉快的事件中像流产、判刑、严重经济问题,抑郁症占57.7%,焦虑症占41%,以抑郁症在病前半年所经历的事件为多。Payket研究分析了抑郁症病人自杀企图及精神分裂症与过去6个月受损性质的事件关系,与同期对照组用相对危险性表示,结果抑郁症自杀企图与生活事件最为密切。1983年甘肃省酒勒山滑坡事件,使四个生产队受灾,丧生237人,幸存者200余人,在政府预报可能出现灾情后有8.2%的农民由于恐惧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神经精神症状。灾情发生后有70.9%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在受灾得到国家救济与支持三个月后复查,仅有9.7%的人仍存在上述症状,其余均已恢复。1998年1月10日11时50分我国河北省张北、尚义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波及面积二千余平方公里,受灾两县15个乡镇13.6万间房屋倒塌夷为平地,26.4万间房屋成为危房,49人罹难,上万人受伤。时值寒冬季节,当时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有4.4万人无家可归。为了解地震后受灾群体的生活质量及地震后创伤,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汪向东等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及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国际交流中心进行了协作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为6.1%,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8.8%,震后三个月时现患率为7.2%,经SCL-90量表测查发现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4-12-26 20:19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