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治疗地域性差异为什么这么大?怎么办?
本人,女,十六岁得病,到现在6年有余。在北京诊断双相,基本上是这样服药的:早晨服用氟西汀,最大量30毫克。中午服用丙戊酸钠,最近用了德巴金,最大量一粒。晚上服用喹硫平,最大量300毫克,及丙戊酸钠,最近用了德巴金,最大量一粒。佐匹克隆,7.5毫克。在老家,最新诊断:心境障碍。基本上是这样服药:氟西汀,停。德巴金医院没有,自备。喹硫平,加,最大量700毫克,其中300毫克中午服用。中午吃完喹硫平有种想死的感觉,这源于我曾服用过一种叫齐拉西酮的药,服用后大脑混乱鸟~白天再无睡意,晚上依赖安眠药入睡,并从此对抗精神病药敏感。所以北京的医生从不强迫我中午服用抗精神病药。也不知道老家的医生这样坚持是为哪般啊?话说病要慢慢医,何况精神病是慢性病,哪有药到病除的。只是可怜了我的脑袋啦,哪经得起这般折腾啊! 上述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在北京,病情也会波动,但只要你的所做所为合理合法,没有人会为难你。叫我如何不怀念!反而那些貌似熟悉亲切的环境越恐怖。。。 不能说是地域性差异,任何疾病的用药有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药物组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思维是有点乱,但大体看懂了。你以前在北京治病,诊断为双相,你现在回老家了,诊断为心境障碍,给你停了氟西叮,加了奎硫平。大的诊断类别并没有改动,双相也属心境障碍。用药上有所调整,可能是不同的医生看到了你不同时候的状态。 和你一样,也是恶劣心境,服用过30mg的氟西汀,目前吃文拉法辛,勉强维持着 3# Maise 你真强大。精神科药物用药,剂量的调整对病人的影响很大的。医生水平高低与否就体现于此。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案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走马观花般的换药调药。这段话针对现象,不针对个人。大家都懂的:( 本帖最后由 大雁南飞 于 13-5-9 13:45 编辑我不是很认同某种药服用时间长了会失效这种说法。一,如果把药物比作做饭的材料,医生就是厨师,用过一种材料,就少了一种选择。而精神科药物,我们的选择是非常非常有限的,还是个慢性病。二,你把一条鱼做成了红烧鱼,还是这条鱼,你还能把它变成清蒸鱼吗?药也是这样。我首次得病的时候,吃的药就是喹硫平,在北京看的,当时效果很好,副作用也不大,感觉还好。只是到地方医院,就换药了,没能维持使用。之后给用过利醅酮,齐拉西酮,最后看我这人都活不成了,就放弃治疗了。 自己换的小剂量的奥氮平和氟西汀,打工挣了些钱,去了北京。开始正儿八经的看病,再次使用喹硫平,虽然依然有效,但我回不到第一次使用时的那种状态了,而且时常感觉不适,就譬如中午服用会不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