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
临床经验录名医孟澍江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介绍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885)
方剂名称: 头痛舒煎剂
组成:生石膏20克,细辛4克,炙全蝎5克,白僵蚕10克,生白附子6克,石决明15克,制南星4克,红花10克,明天麻9克,甘草3克,川芎5克。
功能: 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活络止痛。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用法: 水三碗,入生石膏、石决明先煎半小时,后纳诸药再煎,细辛稍迟一些放入。滤取药液一碗约350-500毫升,兑入鲜生姜汁3-5滴服之。
方解:血管神经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表现特点是:遇劳累或情绪刺激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其头痛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据其证候当属中医“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病证范畴。病因多系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所致。故《内经》谓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先贤常曰:“久病多瘀,不通则痛。”头痛舒煎剂拟用生石膏配白附子、制南星清化痰热;石决明、明天麻平肝潜阳熄风;炙全蝎、白僵蚕属虫类灵动之品,搜风镇痉;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在上述诸药祛除风、痰、瘀等病本的基础上,配伍甘草、细辛、吴茱萸之类上走清窍以缓急止痛。姜汁佐服,和胃气助药力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清化痰热,平肝熄风,活络止痛。经上百例验证,效果颇为理想。
加减运用:湿热偏甚舌苔黄厚者,加川连3克、夏枯草9克;痰湿重苔白厚者,加白蒺藜10克、珍珠母30克(先煎);呕吐者,加煅赭石10-20克(先煎)、生姜3片;气虚加黄芪15克、太子参10克;血虚加白芍10克;病久瘀甚者,加丹参15克、赤芍9克;前额痛加白芷6克;后头痛甚加羌活9克;左侧痛甚加柴胡5克、连翘9克;右侧痛甚加白芍12克;眉楞骨痛加藁本6-9克。
典型病例: 杨某,男,21岁,南京某化工厂汽车司机。1988年11月8日初诊。自诉:头痛五年余,或前额或后头或巅项而不定,痛时呈搏动性跳痛,甚则伴有恶心呕吐、兼见眩晕、失眠、烦躁、纳差等症。经CT、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刻诊:头痛以左侧为甚,失眠,眩晕,烦躁,舌质稍红,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可记。确诊后,按基本方加减运用,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服用三十余剂,病告痊愈。 经验体会: 此方实为牵正散加味,寓祛风化痰,通络化瘀诸法在内。以其有多方面作用,故能适应多种头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