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疾病、用什么药
什么疾病、用什么药发表者:颜文伟 (访问人次:19630)
1、双相精神障碍,就是躁狂抑郁症。这是与精神分裂症完全不一样的疾病。患者往往一个时期情绪抑郁,称为‘抑郁期’,几周或几月后,转为‘躁狂期’……。如此周而复始。所谓‘躁狂’,并不是‘狂躁’。躁狂是指患者情绪高涨,觉得自己变得从来没有过的心情愉快、开心兴奋,觉得自己聪明绝顶,什么都行。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无故吵闹、甚至打人骂人,也不会乱摔东西,不会破坏家具或财物;这些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行为,只是‘狂躁’的表现,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颜文伟
2、如果是双相精神障碍的抑郁期,当然应该服用抗抑郁药,但是必须与此同时服用碳酸锂等所谓‘情感调整剂’,否则往往会就此‘转化’为躁狂期。但是,如果不是双相精神障碍,就根本没有这个‘转躁’的可能。不论是正常人,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强迫症病人,如果服用抗抑郁药的话,都不会出现兴奋的现象,因为抗抑郁药根本就不是兴奋剂,连咖啡都不如。
3、一般的抗抑郁药,都没有嗜睡副反应,所以往往解决不了抑郁症患者的失眠问题。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兴奋作用,实际上它们与咖啡因不一样,不是兴奋剂。你若不信的话,不妨吃1粒氟西汀或其他抗抑郁药,根本不会感到心情有什么两样。除非你吃的是具有嗜睡副作用的米氮平或曲唑酮,那就会出现嗜睡反应,想打瞌睡。
4、所谓‘情感调整剂’,以前称为‘抗躁狂药物’。因为有些学者发现它们不仅能够对抗躁狂,对于双相精神障碍抑郁期的抑郁情绪,也有一点点作用,所以建议改称为‘情感调整剂’。但是,这一改,就改出毛病来了。没有知识的医生就‘顾名思义’地误认为‘情感调整剂’可以调整各种情感。他们只要一看到病人发脾气,就加用丙戊酸钠或碳酸锂:精神分裂症患者,也用;强迫症患者,也用。其实,它们只能够解决双相精神障碍的躁狂和抑郁,并不是万能的可以调整各种情感的药物。
5、如果是抑郁症,在应用抗抑郁药治疗之前,患者往往觉得脑子一片空白,‘开不动’;所以虽然情绪低落,但是还想不到自杀,或者想不出‘怎样自杀’的妥善方法。一旦吃了抗抑郁药,首先好转的是:脑子开得动了。但是,这个时候,情绪抑郁的问题还没有明显好转,此时就会想到自杀。其实,这不是某一种抗抑郁药的过错,可以说是所有抗抑郁药在治疗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凡是真正的精神科医生,都认识这个问题,都很警惕这个可能。所以,在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头二周里,我们往往千叮万嘱家人必须‘寸步不离’,就怕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意外。过了这个时期,抑郁情绪就开始好转,这种可能就少得多了。我的老师夏镇夷教授就是这样地教导我们的。但是,如今的老师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地教学生了!?因此,有些医生就不知道这个道理;甚至说出一些反对应用抗抑郁药的怪话来了,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6、我在这里再三强调“什么疾病、用什么药”:
(1)是精神分裂症的话,不可能变成抑郁症,也不可能变成双相。在用抗精神病药的过程中,有可能由于药物的作用诱发‘药源性抑郁症’或‘强迫症’;那是另一回事情。
(2)原本的确是抑郁症或双相的患者,很少会再罹患精神分裂症(至少不会超过1%)。临床上,往往是由于医生的无知,本来就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却被糊里糊涂地误诊为抑郁症或双相,最后才被纠正诊断。
(3)原本是强迫症的患者,也很少会再罹患精神分裂症(至少不会超过1%)。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等)后,往往会诱发出强迫症状;那是另一回事。
(4)是精神分裂症的话,就该应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没有必要服用抗抑郁药或‘情感调整剂’。只有在出现药源性抑郁时,才并用抗抑郁药。丙戊酸钠或碳酸锂等所谓情感调整剂,根本治不了精神分裂症,也根本不是‘增效剂’。
(5)是抑郁症的话,就该应用抗抑郁药。完全不应该乱用舒必利、阿立哌唑等‘万能药’。这样做的话,就有可能把诊断搞乱,使后续的医生无法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6)是强迫症的话,就该应用抗强迫药。根本没有必要去用什么所谓的‘增效剂’。绝对不要服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它们只会加重强迫,根本没有增效的作用。
(7)是双相精神障碍的话,就该应用抗躁狂药,也就是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情感调整剂’。如果是抑郁期,可以加用抗抑郁药。如果兴奋太严重,可以加用一些抗精神病药,但应尽早撤去。
这个写的很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