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不必纠结于诊断名词?
熊鹰的帖子“女儿被误诊了”让我想起了部分医生总爱说的话:不必纠结于诊断名词,亦步亦趋,根据变化再作调整。我觉得医生给不出诊断名称除了病情不典型之外,还有对病情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要知道不同类型的疾病针对治疗重点不一样,疾病发展不一样,预后不一样,普通民众的认可和排斥度不一样,患家如何能不纠结呢? 楼上;你好!你孩子现在是什么诊断?请问你们是在哪里住院的啊?住了多久? 本帖最后由 Prescilla 于 13-7-31 09:32 编辑
bipolar disorder ,rc 本帖最后由 Prescilla 于 13-3-29 11:02 编辑
5# 砚谷墨清
是的你说得对,对这个病作出正确的诊断的确是需要时间的,而且的确非常考验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不要拘泥于目前的临床表现,不要割裂病史。也需要家属懂一点相关知识,才能描述到位。 医生的职责不就是搞清诊断,如果觉得自己判断不了,可以申请专家会诊啊!
我女儿也属于不典型病例,有抑郁,躁狂,焦虑,牵连观念等多种表现,最初也没明确诊断,有什么症状就给相应的药:抗抑郁 +抗焦虑+抗躁矿+抗 ...
Prescilla 发表于 13-3-29 09:53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送住院是最好的办法!专业人员24小时观察比病人家属叙述症状精确多了!只有诊断明确,用药才会有效果的! 那你女儿现在用药物方案是什么啊?当初确诊为快速循环的时候用药物方案是什么? 本帖最后由 hunhexiang 于 13-4-4 14:41 编辑
我现在德巴金2粒1000毫克,思瑞康100毫克,度洛西汀20毫克。神经症方面的症状消除不理想。思瑞康导致的嗜睡明显,所以很少用到300毫克过。 12# hunhexiang
你吃思瑞康一直都很嗜睡吗,就是过了2周都还很能谁?这个药用时间长了好像就耐受了,就没那么能睡了。 我对思瑞康很敏感,吃了几年都都还没有耐受,50毫克就可以催眠。 我之所以发这个贴,是因为我们在求治的过程中,发现的确有的医生不注意采集横断面,或者过分看重症状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孩子复学失败,又得休学一年,心理得多难受啊!
我上网学习,有一个医生说早发性抑郁 ...
Prescilla 发表于 13-3-30 00:31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你说的很对,一般发病年龄比较早的80%双相,一级亲属双相的几乎接近100%,临床上医生都这么认为,但不会跟病人这么说 16# woaijumimi
为什么不说啊,家长有权利知道啊!
是不是得了这个病,跟常人比就失去了竞争力,没办法竞争了。其实孩子们就是因为失落才得的病,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失落了? 我就不纠结,本来西医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还是回归我们的传统智慧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觉得施剑飞医生很忙的,每周门诊一天,病人超多。
他似乎还是愿意多一个病人,一直找他做心理辅导。
下午的特需门诊80元挂号费,限号10个,往往有近20个。上午的专家门诊等半天,只交流了三分钟。 感谢版主 看病难,大家很难遇到耐心了解病人过往的医生,一个医术高医德好的医生可遇不可求,随着不断看诊,慢慢将病人的过去经历和医生沟通已属不易。当然,这是就医现状。
版主提出的问题,我遇到过,理解稍有不同。医生当初这样告诉版主,目的可能是劝当事人和家属不要对号入座、盖棺定论,避免把一些日常行为和躁郁症状联系过度,分不开生活中的情绪和疾病表现。我也觉得诊断名称不重要,当然确诊很重要。只要针对核心症状,服药、心理调适,最后痊愈了,知不知道什么病已经不那么重要,只是一些经历而已。可能多年之后会说,那几年只不过有些心情不稳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