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摆脱“暑假综合症”
新的一学期又来了。在长达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孩子们或是玩电脑、打游戏,或是和同学们四处溜达,成天处于“敞放”状态的孩子们,往往三餐不固定,睡眠不规律,不知不觉间,许多孩子出现了“暑期综合症”。心理辅导老师支招,应提前“收心”适应开学。父母管得少 孩子玩得凶
一到暑假,只要父母们一上班,不少孩子就过上了“没人管”的幸福生活。家住西外新区的朱女士提到上初中的儿子就头痛不已。“一放暑假,只要我和丈夫出门上班,儿子就和电脑为伴,一坐就是半天,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和朋友聊天。我们在家时,儿子就蜗在沙发上看电视,让他出去玩,他都不出去。稍微一说他,他就和我们对着吵,脾气也越来越大。”朱女士说道。
而刚刚中考完的小冀玩得更是昏天黑地。小冀的父母见他平时学习紧张,同意了他在暑期好好放松一下。于是,小冀趁着这个假期玩起了心仪已久的游戏,而且通宵达旦地玩,连每次吃饭都要三催四请才出来。即使好不容易出来了,也都是匆匆地吃上两口就算了事,饿了就吃放在电脑旁的零食,往日的学习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
过度补习 失去学习兴趣
“还没开始玩,就又要上课了,真郁闷!”即将升入高中的小利谈起这个暑期就十分郁闷。她告诉记者,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父母强迫她上补习班,一个暑假就连续补了数学、英语、化学三门科目,气都还没有喘得过来,又要开学了。
与小利有着相同遭遇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走进各种培训机构。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成天忙忙碌碌,精神紧张,时间一长,他们便产生厌学的情绪,即使新学期到了,他们还是一身疲惫,不想上学。
8到13岁为高发群体
据达县中学心理辅导老师白东介绍,“暑期综合症”是指在暑假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其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白老师说,“暑期综合症”的高发人群是8—13岁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父母一旦注意不到,孩子就容易放纵,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年龄稍长的孩子由于课业比较紧,又有高考明确的目标,得“暑期综合症”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提前“收心”适应开学
白老师说,开学的前两周是学生“收心”的黄金时期,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可自我调节,但如不能迅速地从“暑假综合症”中走出来,将有可能影响整个学期的学习。白老师说,如果对照发现自己得了“暑假综合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提前做好开学准备。如在开学前几天,检查一下寒假作业是否全部完成,还有没有遗漏;收拾一下书包和文具盒,需要补充的书本、练习册或文具,要及时购买,摆放整齐;给新书包上书皮,写好名字、班级……做这些小事儿都能帮助学生尽快从假期状态中走出来,意识到新学期来了,要做好重新投入学习的准备。
二、严格执行和学习生活同步的作息时间表。也许一开始你会感觉困倦、不适应,但坚持一周左右生物钟就可以调整过来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果感觉对学习有些厌倦,不防先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
四、给自己设立一些奖惩制度。比如上课走神时,掐一下自己来提醒要专心听课,疼痛能起到告诫的作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奖励自己一下,听听音乐放松或是看一会儿电视,但一定要注意控制时间,短时间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白老师最后提醒,如发现自己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向家长、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