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0:55:13

我的十一浪漫博山行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我和半岛胡杨老师一行四人坐火车去了山东淄博的博山区,在博山小城住了五天,这五天的感受和收获对我来讲可能会终身难忘,博山之行和网友的见面也让我感到很浪漫,十一休假完工作又非常忙,我忙里偷闲把这次的经历写下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长风 发表于 04-10-8 10:56:51

哼哼,美惠子姐姐那么久都不露面了,大家都想你,你知道吗?~~~~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1:08:09

这次能去博山,也是我克服了种种困难,下了很大决心最后才实现的。开学后工作紧张繁忙,家里公公的突然去世让全家人的心情在这一个月里都很低沉,特别是婆婆因为悲伤过度,总是感到自卑、自责,中秋节和婆婆的生日紧相连,受公公去世的影响过的都很不开心。学校里工作压力很大,因此我感到自己的心情非常需要好好调整,在加上王国荣的心理咨询培训班能在山东举行,而且收费也不高,五天收费400元,平时这样的培训班最少五天也要一千元,和其他朋友联系了一下,下定决心走出去。这次我的老公没有太大的反对,表现的还不错,给我送到车上才依依不舍的分手。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1:18:58

其实我一直很关心阳光工程,经常过来看看,有时没有登陆,因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少发言。新学期我上教育论坛的时间较多,我在那里的班主任论坛开了一个专栏,名字叫《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和我的三一班一起成长》,那里的专栏需要经常写的教育随笔和反思,其实也没能好好地坚持,我的文章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练笔太少,所以我要每天坚持写的东西,记下自己一步步成长的脚印。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1:26:26

十一黄金周火车票非常难买,特别是卧铺票,好在我们四位中有一位在威海安监局工作的耿小英,非常有本事,通过各种途径买到了四张卧铺票,两张中铺,两张下铺,而且在一起,胡杨老师成了我们的带队领导,带着我们三位漂亮mm,一开始的旅途就叫人感觉很浪漫,四个人在一起又说又笑,好不热闹。中午有事马上要出去,下午再回来抽时间写。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3:18:36

四个人一起坐火车出门感觉真不错,能够互相照应,能够在一起聊天,不过暑假里我自己背着包坐火车去济南学习也感觉自己挺勇敢的,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出门。这次我们是凌晨四点在淄博张店下了火车,一晚上怕睡过头,买的卧铺票也没有睡好,下了火车我们在火车站打了一个出租车直奔博山,张店离博山有四十公里,清晨的公路上汽车很少,我们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博山,博山是个工业不是很发达的城市,清晨的博山最让我们感到不满的是整个城市大面积停电,到处都是黑咕冷冻的,十一这两天山东的天气非常冷,最高温度才16度,清晨的温度只有十度,我们只好把全部的衣服都穿上了。我们到了给我们提前安排的宾馆,里面也是黑乎乎的,而且被告之客满,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们只好又坐车来到主办单位博山心理咨询所,在青少年宫的院里,负责的程德昆老师没有回家,就住在自己的咨询所里,接到我们的电话出来迎接我们,我们在他的咨询所里呆了一段时间,他的心理咨询所是今年五月份开业的,这位程德昆老师原来是博山一所财贸中专的校长,后来对心理咨询感兴趣,通过学习辞职以后开办了这个心理咨询所,王国荣被聘请为这个心理咨询所的督导,所以和王国荣的关系不一般,王国荣这次也很够意思,推掉了好几个地方的讲课邀请,来到山东博山。早就得知王国荣的名气很大,在网站里和不少心理学刊物上看了他写的案例,感觉水平很高,非常佩服他,目前中国国内的心理咨询师我最佩服和喜欢的就是曾奇峰和王国荣,他们两人可以算我的偶像,上一次上青岛听了一次曾奇峰和施琪嘉的精神分析法培训讲座,这一次又能在山东听到王国荣的讲座,而且是五天的时间,白天晚上都安排的满满的,我有直觉,这次博山之行一定会让我不虚此行。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1-18 05:39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25:14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国荣的有关情况。


王国荣博士资职介绍
王国荣博士与他的成长疗法和人性化疗法
 
   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包括精神分析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来访者中心论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这些理论与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故现代心理治疗家更倾向于各种理论与疗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
    王国荣博士曾师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冯忠良先生,主攻专业方向是人性与教育。近几年来,他一面进行临床实践,一面深入系统地从事人性研究。他从心理学、教育学、宗教哲学、元哲学、人学、伦理学、生物学等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料,对人性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咨询与治疗实践中逐渐创立了自己的“人性化开放式”疗法。这种疗法认为:人性具有多重性,所以绝不能以单一的角度解释人的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应把重点转移到开发来询者潜在的能力上,而不要过多地强调他的疾病,优点的扩大就意味着缺陷的缩小或消失。另外,中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人的心理疾病很大程度上是人对心灵封闭的结果。长期封闭心灵就会逐渐形成被称作“心灵洞穴”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形成,个体就失去认识自我和周围客观世界的能力,个体就会在现实中连连受挫,而受挫的结果又会使消极情绪产生“积累效应”,最终导致心理疾病。人性化开放式疗法通过一系列沟通训练,使患者逐渐形成对自身经验的开放能力,从而达到矫治疾病的目标。实践证明,人性化开放式疗法对于治疗主导型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和自是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效果十分明显。
    王国荣博士所创立的“人性化开放式”疗法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成长疗法”与传统疗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将人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非一成不变的问题。它更倾向于用动态的眼光评价和看待人的心理疾病,倾向于利用人的“再成长、再发展”机会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成长疗法”还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标准,为人们应付痛苦和挫折提供了积极的原则和方法。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26:52

“人性化开放疗法”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疗效

 
   中国没有自己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所有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都来自欧美。这一事实不仅让中国的临床心理工作者感到丢人,也让中国的心理疾病患者感到失望。
从“人具有文化系统属性”这一事实来看,机械的照搬西方的治疗理论来治疗中国的患者是有诸多缺陷的,有些治疗理论在西方非常奏效但在中国可能只是让人激动而无法用于临床实践。所以将先进的西方治疗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就成为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近年来,王国荣博士在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陈仲庚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冯忠良先生的关怀和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理论和实践体系----“人性化成长疗法”或叫“人性化开放式疗法”。这一疗法从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综合疗法,他吸收了美国著名治疗专家A.T.贝克博士的“认知疗法”、D.D.伯恩斯的“心绪疗法”和S·派克博士的“成长疗法”的有效成分,并对这些治疗理论进行了补全和创新。
“人性化开放式疗法”在理论上强调人的系统性、人性的多重性、成长的目标性和精神的开放性。在治疗策略上主张淡化患者的疾病观念,给患者以持久的积极暗示,重点恢复患者的现实能力,为患者树立成长目标。“人性化成长疗法”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不会给患者制造任何新的不良刺激(如不良的医源性暗示等),治疗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性的原则,治疗过程一般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疗期短。
王国荣博士从1998年开始将这一新的治疗理论用于治疗抑郁症并取得可喜的疗效。一些患者评价说:“人性化成长疗法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恢复了健康。”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31:19

王国荣博士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精彩论点摘录
 

1、 一个心理学家说:“看,我已把他的病治好了!”而另一个心理学家则说:“他比他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自信!”
第一个心理学家是一个平庸的家伙,第二个心理学家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合格的助人者。我认为,临床心理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不单单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实现心灵成长的任务,他所面对的并不是狭义的病,而是无限丰富的人性。
我相信“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完全健康的标准;同样,也没有哪个人的心理疾病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我对我的咨询对象永远充满必胜的信心,我相信他们的能力就象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样。我认为,作为临床心理工作者应该始终如一地保持耐心和信心,永远不要对你的患者失望,如果我们对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也就对我们和对他们自己感到失望了!

2、 临床心理工作者是否一定要恪守某种僵死的信条?对此我永远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某些信条是规范我们行为的,但他也可能扼杀和束缚我们的创造和灵性。在这一点上我和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太一致,但我永远坚信方法方式受制于目的并为目的服务这一简单道理。只要患者愿意并喜欢我的做法,只要我的做法有利于患者疾病消失和心灵成长,我就相信这种做法是好的。试问,我们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和事实能够证明前人所说的话一定都是好的?人不仅会迷信权威,而且更习惯于迷信前人,其实前人已经为我们编造了太多的谎言,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把我们的理论变为前人的赌场。我深信,创新是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的生命,心理治疗的过程应该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的精神。

3、我提倡“个性化”治疗,反对不加区别地使用一种方法治疗不同的患者。我相信,一个合格的有责任心的临床心理工作者能够学会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一个不同的患者。事实上治疗的过程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不断地了解和研究患者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们的人性结构和特点;二是不断地引导和开发对方。这两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假如你不能充分地更深入仔细地了解你的患者,你就根本无法治疗他的病。心理治疗就像裁剪合身的衣服一样,你必须采用选择性的完全适合每一特定患者的方法为他们治疗。假若你的大脑里已经被某种固定不变的治疗模式所占据,那么就证明你已经不拥有大脑了,只拥有几本书。大脑的独特性就在于它能够创造。你在了解患者的同时,也应该让患者充分了解你,记着我们和患者永远是平等的。

4、我觉得,我们永远应该说真实的话,应该忠于真相和规律绝对不应该欺骗我们的患者。我们应该在治疗的开始就告诉患者,心理治疗过程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治疗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心理疾病有相当大的顽固性,我们所能选择的是和患者并肩站在一起与疾病做长期的斗争,最后战胜疾病。弗洛伊德博士在《过失心理学》中说心理疾病需要患者“努力、了解、适应和忍耐”,我十分欣赏他的这一观点。我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说大话的医生,要相信那些说真话的医生。

5、 美国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Scott Peck Ph·D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个体对自我心理的长期封闭。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Scott Peck Ph·D 的话是完全正确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发现,我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心灵向外部世界开放和向自我开放。心灵开放包括对不同的文化体系开放、对别人的价值观念开放、对更加广博的行为模式开放、对知识开放。我相信,开放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心灵的开放就不会有心灵的成长。一个人安居在自我封闭状态,他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渠道被堵塞,这完全违背了人是一个社会动物和人处在丰富的文化系统中的事实。这种人自然会丧失顺应社会的能力,产生心理疾病。请记住,引导心灵开放是我最重要的治疗理念。

6、我感觉出,如果在治疗和咨询过程中不引入“成长”的概念,治疗和咨询就无法体现出它真实的意义。心灵成长是人一生的任务,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正是心理没有得到健康成长的结果。如今大部分心理医生和咨询家关心的是症状的消失而不是心灵的成长,而我恰恰相反,我关心的是心灵的成长而不是表面化的处理症状。引导患者心灵成长意味着要帮助患者树立恒定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目标,使他们感到他们生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信心,最终使症状消失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

7、我以为,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真正地思考过爱(包括静态的agape和动态的Love)并懂得爱,对于人类来说爱的深广性决定了它永远是个谜。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H·B丹妮什认为心理疾病是爱的失调。他说得很对。因为不爱就意味着不接纳,就意味着拒绝。加利福尼亚富林顿学院的J·O·Lugo博士曾列举了健康心理的六个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都体现着爱的原则。健康的爱包涵着创造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沟通,包涵着创造和获得的协调,包涵着强烈的对他人及外部世界的关注。而病态的爱却包涵着强烈的自我关注,包涵着更多的依赖和接受。爱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崇高的人类精神和行为,它是人类精神进化的结果,是心灵健康的最根本的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始终有爱的滋养,他就不大有可能患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他也不会被疾病击垮。我要提醒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好好地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真正地持久地爱过这个世界,爱过你自己?如果没有,那么就让你的治疗从爱开始吧!

8、 我坚定地相信,人是一种高贵的动物,而不仅仅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高贵性排除了人的世俗的实用性和本能的决定性。人应该有精神方向,永恒的精神方向。如果没有精神信仰那么人就是一个盲目的动物。不健康的人不仅包涵精神障碍患者,也包涵那种没有精神生活的人。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33:15

9、凡是决定进入心理治疗关系的人,都必须首先找到他们所信任的临床心理工作者。没有信任就没有治疗关系,也就没有治疗的结果。这是一条真理。信任既包括对治疗者伦理观点和道德水准的信任,又包括了对治疗者知识和经验的信任。除了信任之外,合作十分重要的,合作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我相信,合作需要几次尝试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们不可能接受那些既不信任我们又不愿与我们合作的人,因为我们不忍心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做无效的工作。

10、 我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为什么特别强调“成长”和“开放”这两个概念?因为我认为这反映了心理治疗的本质。无论你使用何种理论与何种方法为患者治疗,都离不开一个原则:即了解患者如何看待他过去的经历和问题,了解患者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并设法在这三个方面引导患者。这一过程正好决定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具有某种目标性,而这种目标性就是成长。开放决定了我们要使患者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多向度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并理直气壮地欣赏生命的多重性。

11、 一个高明的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人性化”的原则,必须把患者或受询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理解和欣赏,必须明白患者也是一个有情感、有尊严、有思想的人。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完全彻底的从精神上无条件地爱患者,在我看来,爱是心理治疗的良方,是爱创造了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人性化的治疗坚决反对那种有害的强制、控制和操纵。

12、 如果你不追求心灵的持续永恒的成长,你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成长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的旅程正像攀崖一样,要么你拼命地攀上顶峰去欣赏生命高地的无限风光,要么你跌落下来变得粉身碎骨。美国当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思想家兼作家M·Scott Peck博士认为,心理疾病常常出现在那些追求完美和不愿意承担痛苦的人身上。我认为,心理治疗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去寻找摆脱痛苦良方,而是教会患者体认痛苦、认识痛苦和战胜痛苦。

13、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必须完全诚实地对待患者。深入的治疗,爱是基本要素。缺乏爱不仅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因,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心理治疗越来越重视某种操纵和控制,越来越偏向于用生物手段(单纯用药)干预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仅是非人性的,而且也是愚蠢和幼稚的。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治疗心理疾病,我们最多可以说他们修好了一台机器,而不能说治好了一个人。心理治疗必须倾注医生和心理学家对患者全部关注,倾注仁爱的精神,其次才是技术问题。完美的心理治疗是完美的仁爱与完美技术的结合。

14、我请所有认为自己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和我一起相信:心理问题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症状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您完全有能力通过您的努力解决您所有的心理问题,不过您最好能够及时地寻求心理学家的帮助。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34:47

个案一


   当事人刘某,男、21岁,山东济宁人,现在山东某大学读书。刘某在高中时一直是一个学习优异的学生,他当时的目标是一定要进北大、清华,但1999年高考失利,只考上当地的一个普通高校。从此刘某一蹶不振,情绪持续向低点下滑,变得悲观失望,并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刘某因恶劣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业,于是便休学回家接受心理治疗。刘某曾随其父到济南、青岛、北京等地接受治疗,医生诊断刘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为刘某开了大量的抗抑郁症药物。刘某服用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物后,出现了体重增加、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而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并没有减轻。刘某的抑郁症给他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刘某的母亲常常以泪洗面,父亲则经常借酒解愁。2000年11月,刘某的父亲在国际互连网上查出了王国荣博士的名字,并了解了他的治疗理论,遂带领刘某来到苏州荣氏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王国荣博士的治疗。
王国荣博士在接受刘某这个患者后首先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从发生学的角度认真分析了刘某致病的各种因素(家庭的、学校的、个性的等)。
二、仔细了解了刘某在青岛、济南、北京治疗的情况,以及刘某当前的治疗态度、自我感觉状况。
三、利用积极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刘某淡化自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帮助刘某恢复治疗的信心。
王国荣博士认为,刘某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刘某的家庭;二是刘某的认知模式。刘某的父母对刘某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上不断给刘某加压,剥夺了刘某社会发展的机会,使刘某在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方面出现了严重滞后和失调。刘某的父母把刘某当作学习的工具,不断给刘某灌输只有读好书才会进名牌大学,只有进名牌大学才能当名人,只有当名人才会过上幸福生活这么一个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刘某形成了非此即彼的病态思维习惯。基于这一分析和认识,王国荣博士将对刘某的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将刘某所有家庭成员均纳入治疗的范畴,采用家庭疗法为刘某创造有利于改变其认知方式与行为模式的环境系统,重新调整刘某所有家庭成员对自身及刘某的期待态度。
2、采用心绪疗法帮助刘某改变其失真的认识方式,拓展其精神视野,让刘某逐渐接受多元化的观念,学会安心地去欣赏生命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3、为刘某全面克服抑郁情绪提供最直接的技术与心理支持,包括安排改变其思维向度的家庭作业、行为改变计划、精神转移法。
通过三个阶段的治疗,刘某在两个月时间内基本恢复了健康,重新树立起人生的信念。刘某现已愉快到恢复了学业。
对刘某治疗成功的经验有四点:
1. 刘某有强烈的治疗愿望和良好的治疗态度。
2. 刘某的家庭成员积极配合,认真履行了王国荣博士的建议。
3. 王国荣博士对刘某抑郁症形成的路线分析准确,描述清楚,采用的家庭疗法针对性强。
4. 持读不断的心理支持最终提升了刘某的自信心,人性化的沟通技巧为刘某提供了一个成功者的范式和爱的教育的生活教材。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35:42

个案二

   徐某,男,33岁,浙江宁波人,大学学历,患前曾在一家合资企业做技术工作。2000年3月。徐某开始感到有一些慌恐和紧张感,随后情绪持续下滑,变的沉默不语,并出现了大面积的自我贬抑,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担忧和恐惧,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去。2000年10月13日午饭后,徐某趁家人不在,刎颈自杀,幸好被回家取东西的兄长发现,送往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徐某曾在上海、宁波等医院接受了单一的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徐某的妻子通过国际互连网查到了王国荣博士,并提出了要接受王国荣博士的治疗。2000年11月30日,徐某和妻子来到苏州荣氏心理咨询中心开始了为期半月的治疗咨询。
王国荣博士在治疗过程中每天和徐某交谈两个小时,然后安排一些日常活动让徐某参加。通过观察、分析,王国荣博士认为,徐某患抑郁症是长期心理冲突结果。徐某的父母长期情感不和,最后发展到父亲以婚外恋的形式来逃避婚姻冲突。在父母发生婚姻冲突的过程中,徐某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反对父亲,但多次遭到父亲的征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徐某将愤怒和焦虑的情绪逐渐内化(即压抑在潜意识中),从而形成了内向、胆小的性格,同时他的潜意识中产生了对权威(父亲是权威的代表角色)的反抗心理,对支配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言行非常敏感。成人之后,徐某把这种惧怕支配和反抗支配的矛盾心理带到了工作和生活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人际关系的紧张又加重了他对别人及自己的不信任。这样持续不断的心理冲突最终使徐某患上抑郁症。
王国荣博士在对徐某治疗的过程中,首先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帮助徐某认识和了解他潜意识中潜抑的致病因素,引导他摆脱过去的生活经历对他的不良影响。王国荣博士用精神的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Spirituality)的理论对徐某进行了发展性的指导,彻底摧毁他对过去支配型人际关系的恐惧和渴望的矛盾心理。在治疗过程中,王国荣博士还成功地使用了积极疗法的某些理论,引导徐某正确看待和了解他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摆脱其虚拟陈述(十大病态思维模式之一)。对徐某的治疗非常成功,疗期短,治疗彻底。2001年5月23日,徐某和妻子专程从宁波来苏州看望王国荣博士,徐某谈笑风生,他对王国荣博士说:“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现在看来真是奇怪!那些患抑郁症的人怎么走不出来,真是不可思议。”徐某不仅完全恢复了自信,培养起正确的人际关系的理念,而且也找到了新的更好的工作。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36:51

个案三

   张小姐,29岁,苏州人,大专学历,患前曾从事行政工作。张小姐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父母均为国家干部,收入丰厚,社会地位显赫。张小姐一直在顺境和表扬声中长大,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和磨难。1997年张小姐遭受了一次感情挫折,与她恋爱三年的男友弃她而去。这使张小姐的自信心遭受到极大的打击。后来张小姐又在工作中遇到诸多不顺之事,自卑心理与绝望情绪进一步加重,她开始怀疑自己,敌视别人。从1998年9月开始,张小姐逐渐变得孤僻、冷漠、易怒,情绪持续低落,并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工作休息在家。然而她的抑郁情绪并没有因为她回避了大多数人际关系而减轻,相反,她还出现了动作迟缓、表情呆板冷漠、对大多数事情缺乏兴趣等表现。张小姐的父母对张小姐的心理问题十分焦急,曾建议张小姐去医院治疗,但都遭到张小姐的拒绝。张小姐一再向父母表示她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自身问题的回避和对治疗的拒抗)。张小姐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变得复杂,她变得异常自卑和胆小,常有不明的恐惧情绪,焦虑情绪也在一天天的加重。1999年4月,张小姐被迫随父母去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住院治疗三个月,张小姐的抑郁情绪有所减缓,但出院后不久又出现反复,这严重动摇了张小姐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加剧了她的抑郁情绪。2000年3月11日,张小姐开始接受王国荣博士的治疗,决定尝试新的非药物的疗法。
王国荣博士首先对张小姐的问题作出了如下的分析:
1. 张小姐的抑郁症其根源在于她漫无节制的自恋心理。
2. 对张小姐的治疗的根本在于帮助她重新开始心灵成长的旅途,恢复她爱的能力。
对疾病的认识决定着治疗的方法。王国荣博士认为抓住张小姐致病的根源也就是抓住了治疗的根源。在对张小姐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王国荣博士采用了启发、暗示、反问、提问等技术不断帮助张小姐认识自恋的成因与其危害,帮助她了解什么是爱的失调。王国荣博士向张小姐提出如下6个问题并要求张小姐反复思考并找出合理的答案:
1.你为什么不喜欢赞美别人而强烈地希望别人赞美与肯定?
--------派克博士说抑郁症来自拒绝赞美别人。
2.你为什么拒绝任何批评,难道你是完美无缺陷的人,做任何事都是绝对正确的?
--------忠于真相体认缺点和问题是心灵健康的重要标志。
3.你曾经认为自己很完美,一无不是,而现在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你对自己的评价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形成完整真实的自我评价系统对人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4.难道你现在真的就没有优点了么?
--------优点是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寻找出来的。
5.孤独的人是野兽还是动物?你觉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好么?
--------孤独会扼杀人的精神活力,一切幸福之源泉均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6.你对别人有爱么?你明白爱的本质么?
--------人要成为一个受爱者,就必须是一个施爱者。
通过不断反思,张小姐发现自己的爱尚处在未分化的幼稚阶段----即尚处在自恋的低级水平。在王国荣博士的引导下,张小姐终于明白了人的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遵循着由自恋型爱----竞争型爱----合作型爱-----向agape水平发展的规律。张小姐在接受咨询和治疗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而完整的心灵健康教育,王国荣博士用超个人的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启迪了张小姐的心灵,使张小姐勇敢地走出了抑郁症的情绪,整个治疗过程贯彻这么一个理念:人类的爱有其自身的独立存在性,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特征,侵犯性与不团结都是缺乏爱的表现。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人生责任的增多,爱必须得到成长,否则就会出现发展的不协调,出现心理疾病。爱不是为实用的目的而设定的,爱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38:36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利弊

 
   假若你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那么你可能在要不要用药物治疗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到底采用何种方法对治疗抑郁症更为有效?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患者,也困扰着专家。主张用药的医生(如Paul Gilbert博士)会大谈其谈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必要性和好处,然而反对用药的临床心理学家可能会把抗抑郁药物说得一无是处,瑞士的Hossain.B.Danesh博士认为,抗抑郁药物只能让制药商发财.
  我以为,对于要不要使用抗抑郁症药物这一问题不能笼统而论,而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重度抑郁症患者,选择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是必要的,但是使用何种抗抑郁药物和怎样服用这些药物不能自行决定,必须严格遵循合格临床心理医生的建议.
抑郁症是一种相当顽固的情绪障碍,实践证明单靠药物提高大脑中单胺类物质的水平或改变这类物质作用受体的活性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抑郁症的症状的,成熟的心理治疗专家必须考虑,采取心理--社会--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
我以为,使用抗抑郁药物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局限性或弊端:

1.任何抗抑郁药物均有副作用,他们可能会引起其他心理或生理问题。
2.简单的使用药物会淡化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把治疗过程简化为患者与药物的关系,这实际上不符合心理治疗的原则。
3.药物无法改变患者原有的低水平或错误的认知结构,无法解决患者潜抑的心理症结,它的作用是有限的,无法持久的。它不能帮助患者实现心灵成长的目标。

我主张首先应该尝试其他的疗法来治疗抑郁症,只有在医生已确认患者已严重丧失了领悟能力之后才可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

(王国荣)

美惠子 发表于 04-10-8 15:45:59

青年“海归”的抑郁转变(转自心理辅导杂志)   

  □王国荣

当事人小档案
  乔驰风(化名),男,197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92年毕业于北京某重点大学,后赴德国某大学学习计算物理学。名副其实的海归派。1995年回国后,先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一年后辞职进入一家中日合资企业,但不久被公司辞退;两个月后又去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一年后又被辞退。从1996年到2001年,乔先后被七家企业辞退或自己因无法适应而辞职。2002年,妻子患上慢性病,乔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患上抑郁症。

乔的心理适应方式:
  完美主义、压抑、偏执

乔的血型:
  A型

乔的气质类型:
  黑胆质


--------------------------------------------------------------------------------

  乔驰风第一次走进我的咨询室,面色蜡黄,眼睛发直,嘴唇苍白,整个一个昏惨惨如灯将尽的垂死样子。我先热情地招呼他坐在沙发上,然后向他递上一杯热茶。他告诉我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经过多家医院和不同医生的治疗均没有效果,他既感到痛苦又感到绝望,所以一直想结束生命。他说他觉得自己现在是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别人。他只是不断地重复问我两个问题:一,他的抑郁症能不能治好;二,他还有没有未来。
  抑郁症患者往往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喜欢把眼前的问题当成不可逾越的一生的问题,或者把影响局部的问题看成是影响全部的问题。乔驰风因为采用病态的推理,才使自己不断陷入恐惧、失望与痛苦之中。

昔日的天才和今日的丹麦王子

  抑郁症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10年前后,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增至一亿人,抑郁症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我认为,抑郁症与其他神经症一样是有鲜明的人格基础的。这种人格基础的显著特征是,患者不敢对自己做主,依赖心较强,观念矛盾,追求完美,缺乏忠于真相的勇气,尽可能地回避或掩饰困难,潜意中拒绝失败的事实。在我为乔驰风治疗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了他人格的不完整性。
  乔驰风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在乔驰风父母的观念中,读国内名牌大学是乔驰风唯一的出路。在乔驰风上小学时,他的父母为了使儿子保持全校第一的成绩,几乎剥夺了儿子所有的乐趣。他们不让他交朋友,说交朋友是浪费时间;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说只要把书读好了,走上上流社会,可以让人服侍你。在父母的高压下,乔驰风学习非常吃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平时不惹祸,不打架骂人,甚至连电视都很少看,只知道埋头苦学,正是这样一个片面发展的学习工具却被学校的老师看成是难得的天才,同学们学习的典范。乔驰风从小就非常顺从父母,上初一时有一次名列全年级第四名,父亲为此放声痛哭了一场,并要求儿子写下血书,保证从此绝不落到第二名。乔驰风果真用小刀割破自己的手指,在白衬衣上写下“不当第一,宁下地狱”的血字。乔驰风的父亲当时感动得涕泪俱下,上前抱着乔驰风说:“这才像我的好儿子!有你这句话爸爸死了也放心了!”
  乔驰风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近乎一种宗教狂热和偏执,他将乔驰风变成他自己意志的体现者,想用乔驰风的成功来补偿他自己人生的失败,但他根本不懂得,人是自由的动物,而不是被奴役的动物,人的个性如果不能在自由和人性化的环境里发展,一定会被扭曲、损害。
  像所有的抑郁症患者一样,乔驰风的个性中潜匿着一种“拒绝犯错误”的动机,诸事都追求完美,对于错误,他不敢也无法对自己不当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乔驰风在德国留学时曾将自己的考卷让另一位中国留学生抄了一遍,结果被老师发现;为了逃脱责任,乔驰风一口咬定那位同学偷抄了自己的考卷,结果使那位学生受到了校方的处分。乔驰风在病态教育观念的支配下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无情、无能、无责任的自恋狂,他生活在自我狭隘的精神世界里。这样的个性使他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栽了个大跟头。
  1995年,乔驰风从德国归来后到上海一家计算机研究所工作。在他看来,他应该获得更高的经济报酬,单位应该马上给他安排住房,领导应该比重视其他人还要重视他,同事们都应该欣赏他的学识。然而,一月1000多元的工资使他感到沮丧,几个年轻人挤在一个单元房使他感到绝望,领导和同事们并不像他期待的那样重视他使他感到愤愤不平。仅仅一年时间,乔驰风自我欣赏、自高自大的个性就被现实改变了,他变得更加内向,开始怀疑自我和怀疑社会,对别人仅存的一点信任感也没有了,整天疑神疑鬼,把所有的人都想象成生存竞争的对象,俨然成了莎翁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整天在“生存还是毁灭”之间踌躇顾虑,忧心忡忡。
  人是靠精神力量来应对一切来自外部的挫折的,但当人的精神本身出现问题之后,又凭什么来应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呢?抑郁症开始一点点缠上乔驰风。

为想象中的罪惩罚自己

  在对乔驰风的治疗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他强化一种观念:你必须接受人生多艰、人生多难,人生多变的事实,必须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如果你不去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问题就会来解决你!我之所以在治疗初期不断向乔驰风强化这种观念,目的是为了让他从自我想象的世界回到客观真实的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乔驰风的情绪稍为稳定了一些,但他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仍感到无能为力。乔驰风告诉我,他先后被好几家企业辞退,这对他父亲的打击很大,父亲整天卧床不起;他妻子也患上慢性乙型肝炎,他没有工作和患抑郁症的事实给妻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很担心妻子因此而患上肝硬化。每当乔驰风向我讲这些事时,他都显得十分自责,内心充满负罪感。
  我告诉乔驰风,他现在面临的工作上的不顺和抑郁症都与他父亲对他错误的教育有关,他父亲对他的失败和心理疾病负有重要责任,所以他不必过多地责备自己。我还告诉他,将他父亲从病床上唤起的唯一办法是他从失望、沮丧中勇敢地走出来,只有他从失败中站起来,他父亲才会从病榻上坐起来。至于妻子的病,我也向他作了客观的分析。病是一个客观存在,他不能否定这个事实,假如在意识中否定这个事实就会在潜意识中引起更大的恐惧。弗洛伊德认为,某些神经症源于患者在为想象中的罪惩罚自己。在乔驰风的意识中正是存在着这么一个宠大的、复杂的、顽固的自我惩罚机制。
  让我们来看看乔驰风的“自我惩罚机制”吧:
  ——“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又是海归人士,我应该成功,但我现在却很失败,所以我责备我自己。”
  ——“我从小就很优秀,长大后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但我现在却很平庸,甚至连一个中专毕业生都不如,所以我责备自己,怀疑自己。”
  ——“我应该孝敬父母,因为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但我却不争气,让他们不能享受晚年轻松的时光,所以我有罪,我应该责备自己。”
  ——“我爱人本来就有肝炎,需要好的心情来养病,但我却让她担心受怕,所以我有罪,我应该责备自己。”
  ——“我们家的人本来要靠我养活,靠我赚大钱来改善生活,但我连自己都无法养活,不但不挣钱,还要花钱看病,所以我有罪。”
  从表面上看,乔驰风责备自己总是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但仔细一分析就不难发现,他的任何一个思维的过程都是非理性的,错误的。我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为乔驰风分析了他观念世界失真的地方,帮助他找回了人生的信心。在接受了两个多月的治疗之后,乔驰风的心绪逐渐变得好起来,2002年9月,他终于找了一份工作,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一家合资企业上班。

老板不是你的父亲

  2002年11月16日,乔驰风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又被领导辞退了。
  第二天上午,乔驰风如约来到我的咨询室。
  “我到这家电子有限公司上班刚满一个月,领导让我写一份到公司一个月的体验,我就把初来的一些体验写下来,结果就被他辞退了。真他妈的王八蛋,不是一个好东西!”乔驰风很是气愤不平的样子。
  “你的工作体验是怎样写的,你是否说了伤害老板或同事的话?”我问乔驰风。
  “没有呀,我只是为领导提了点建议。”乔驰风用肯定的口气回答。
  “那你的建议是什么呢?”我问。
  “我说公司应该有更多的自由,公司不能没有自由。我需要自由。”乔驰风说。
  “你的老板在辞退你的时候都说了什么?”我问。
  “他看了我的工作体验,竟然说我是神经病!”乔驰风气得直咬牙。
  “亲爱的乔驰风先生,电子有限公司是生产电子产品的地方,不生产Freedom(自由),自由是卖不出去的,也是买不来的!你有没有想过,领导为什么让你写一月工作体验呢?还不是想看看你的职业态度!”我简直是哭笑不得。通过这件小事可见乔驰风的社会能力低到何等水平,这就是一个书呆子的结局。
  乔驰风无论在哪个单位总和领导处理不好关系,在他的个性中似乎暗藏着一种强烈的反领导心理。随着治疗的深入,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乔驰风潜意中潜伏着对父亲的恐惧和敌视,他实际上还患有权威恐惧症。所谓权威恐惧症,是指幼年或少年时受父亲的压制而在潜意识中产生的对支配行为的恐惧心理,这类患者通常非常惧怕领导或敌视领导,他们不是有意回避就是有意挑衅领导,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领导正是他们幼年时父亲的影子。
  等我深入了解到乔驰风与父亲之间更多的事情时,我的判断才被证明是正确的。
  原来,乔驰风的父亲不仅十分好色,而且还刚愎自用,从来不会向任何人认错,总认为自己的行为永远是正确的。乔驰风上初二时,父亲和一个开饭店的老板娘发生了性关系,两人经常公开姘居。乔驰风父亲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母亲,母亲经常以泪洗面,甚至还服用过安眼药寻过短见。乔驰风知道母亲企图自杀的真相之后,怒不可遏地拎着厨房里的菜刀去找父亲算帐,结果被父亲打了个半死。乔驰风本来就很害怕父亲,经过此事之后,更加害怕父亲,他把这种恐惧压抑在潜意识中,日后便以病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我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向乔驰风分析了他恐惧领导、害怕受人压制和被支配的真正原因后,乔驰风的心理豁然开朗起来,他向我表示,当他再找到工作以后,一定要珍惜与领导的关系,尊重并热爱领导,再不能把领导当成童年时的父亲的影子。
  我在乔驰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了很多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现实疗法、信仰疗法,超个人主义疗法等。我不迷信任何一种单一的疗法,我也不排除任何一种疗法的合理价值。我把这种综合性加选择性疗法叫“开放式”疗法。在我为众多的抑郁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疗法有着令人激动的效果,乔驰风正是这种疗法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本文的撰写得到当事人的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十一浪漫博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