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不靠谱
本帖最后由 慎闻 于 11-1-13 08:51 编辑在美国,精神分析学派已经走向衰落;但在国内,心理咨询当中精神分析的“江湖地位”不可动摇。这种由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大师首创的治疗模式可以让有悟性的来访者性格趋于完善,但其巨大的金钱、时间投入,揭示出人性深层的阴暗面,以及疗效的不确定性,会让人望而却步。如果咨询师分析功力未到家,来访者还会惨遭“野蛮分析”,到头来被“屈到病”。
精神分析涉嫌诱导伪证
广州心力爱心理咨询师陈文峰介绍,精神分析曾一度在美国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十年之久,三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还当上了美国心理学会的“掌门”。市场上,精神分析师们也占据了主流,他们乐于在咨询中朝某个方向引导来访者,把内心中的散碎记忆联系起来,若连不上则予以虚构性解释,令不少来访者脑门发热开始编故事,例如大量女性来访者“回忆”起男性亲戚或熟人在她们小时候曾经对其性侵犯、性虐待等。精神分析师们如获至宝,和来访者一起将这些“罪犯”推上法院被告席。数年以后,美国各地纷纷发现“性侵犯”纯属子虚乌有,清理一大批冤案,而不少精神分析师们在随后的诉讼潮中反过来成了被告……经此打击,精神分析学派在美国逐渐衰落,治疗实践也被行为、认知、人本等流派的疗法所取代。目前在美国,认知治疗处于主流地位,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报销,但精神分析则不在美国医保的范围之内。
弗洛伊德学派在国外失势,却占领了中国心理咨询市场
要从精神分析中获益需有钱有闲,且承认自己心理阴暗
不“认罪”就是“防御”、“阻抗”
抑郁、焦虑等问题可以认为是个人心理有未解决的创伤,可以进行精神分析。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被分析。陈文峰称,短程精神分析的要求最高,来访者必须具备很好的领悟力,能够聚焦到自己的问题上,而那些说话老说不到点子上的人很难从短程分析中获益。而无论短程长程,咨询师都要在最初的4次咨询中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决定这个人可不可以进入精神分析。边缘性、自恋性等人格障碍者是不能做精神分析的——就连弗洛伊德也认为自己搞不定边缘性人格障碍者。
正式的精神分析包括下列基本技术:自由联想,让来访者想到什么都讲出来,包括内心出现的图像、词语、观点等;释梦,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做过的梦;进行解释——首先解释患者的防御机制,然后探讨患者的移情现象,最后解释内心阻抗。
来访者有时讲的可能只是偶然事件,不代表其长期的心理状态,精神分析没学到家的咨询师就将这些心理碎片拼凑起来,主观地解释一通,轻易得出结论,认为来访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咨询师仍野蛮地要求对方接受,如果对方不承认,就说他们“防御”、“阻抗”,直到对方屈服承认为止——这就是典型的“野蛮分析”。这时,双方在比拼谁更强硬:如果来访者屈服,承认自己就是那样的人,过去真的被人“性侵犯”等等,就相当于电影《盗梦空间》那样被植入了记忆;如果来访者强硬到底,就会觉得很委屈,对咨询师的憎恨之心油然而生,投诉接踵而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咨询师的分析结论没错,但揭示了来访者的阴暗心理,让他们无法接受。咨询关系很容易在这个时候破裂,导致来访者脱落。其实,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阴暗的一面,例如为了达到一个说不出口的目的,内心就会有相应的动力,如果咨询师一路深入追究原因,来访者可能受不了。好的咨询师注重分析细节,在长期充满张力的咨询中深入了解其的故事,当收集到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时,才能严谨地得出解释。这时咨询师已经与来访者成为知己,以温柔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能接受自己的人格缺陷,明白到自己既有人性原始的一面,也有高尚和社会化的一面,人格就会更完善。
一小时500元,至少进行20次
目前心理学在我国分为医疗卫生、教育学术和咨询治疗3个系统,前两者都对精神分析不太感冒,而在社会上广泛开业的咨询师基本以精神分析为主——你在医院和学校以外看心理医生,很有可能“被分析”。广州的心理咨询市场正是精神分析的天下。陈文峰介绍了其三个特点。
疗程漫长 短程的精神分析要进行20次~40次,每周1次~2次,长程精神分析在40次以上,每周2次~5次不等,整个疗程短则2年~3年,长则5年~8年。陈文峰曾劝过东莞一名来访者寻找当地的咨询师,就是考虑长期咨询在交通、时间上的不便。
成本高昂 在广州,上档次的咨询师的主流行情是每次一小时(或50分钟)收费500元,短期精神分析的20次就需一万元,属于高消费。如果连20次的预算都没有,就不要考虑做精神分析了。
对于一些人来说,时间成本比咨询费还高昂。实际上,95%以上的来访者都是咨询一两次就不来了,业内称为“脱落”,只有少数心里很难受,而且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完整地接受精神分析。
疗效没保证 精神分析属于探索性治疗,特点是不直接消除症状,而是通过对性格的梳理来逐渐改造性格,性格完善后心理症状自然好转。由于来访者的人格千差万别,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没有保证,有可能你花了巨大的代价却一无所获。
在精神分析之外,其实还可以到医院看精神科,那里以药物治疗为主,行为治疗为辅,再简单地讲讲认知上的道理;或者选择国外心理治疗的主流——认知治疗,但陈文峰称,目前国内系统地做认知治疗的治疗师非常缺乏。
(本文有关资料整理) 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精神分析治疗都有其长处和短板。
如果要改变性格完善性格,笔者还是鼓励战友们“丑态百出”“遍体鳞伤”拼命完善,只有到了最后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就“可以”了?
笔者认为战友们还是把精神病作为一个敌人和斩杀的恶魔一样来对待,像累赘一样,而笔者是把追求“精神健康”作为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来对待的,如此总有一天你会彻底的累的,到了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没有什么可以到达的? 各种心理疗法都有其适用范围,而且经常需要配合使用,绝对化的评价只能说明自己对精神分析了解的不够透彻。 心理咨询不靠谱 本帖最后由 冰川 于 11-1-12 19:00 编辑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很难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本我、超我、自我都存在内部失调,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协调,其严重程度类似于多重人格,仅次于精神分裂症,非常难以治疗。不幸的是,多重人格和边缘性人格障碍在我身上都有,虽然都是轻度的。二者经常混杂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等其它心理疾病,治疗费时费力。 2# futoo 谢谢你的评论! 3# 冰川 这只是你的观点,我遇到的心理师,你要赞成他说的,他高兴,不赞成他说的,他说你隐瞒,真的搞不懂,期盼我国出现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4# 听风看风 就是啊,听他的说你对,不听他的说你错。 5# 冰川 一定要就医,坚持服药,祝你早日康复! 心理咨询师水平良莠不分,就看遇到什么样的。遇到素质不高的,还不如在阳光网和战友们交流呢。{QQ0} 本帖最后由 冰川 于 11-1-12 20:50 编辑
3# 冰川这只是你的观点,我遇到的心理师,你要赞成他说的,他高兴,不赞成他说的,他说你隐瞒,真的搞不懂,期盼我国出现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慎闻 发表于 11-1-12 20:34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句话也可以送还给你,那只是你的看法。存在即合理,那是咨询师态度和水平的问题不是理论的问题。
对于治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没什么好辩解的,不过绝对化的观点一般都是错的,你这样说可能是你心里有气,想找个渠道发泄发泄罢了。 10# 法国梧桐 赞同你的评论! 11# 冰川 你的评论不敢苟同! 精神分析曾一度在美国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十年之久,三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还当上了美国心理学会的“掌门”。市场上,精神分析师们也占据了主流,他们乐于在咨询中朝某个方向引导来访者,把内心中的散碎记忆联系起来,若连不上则予以虚构性解释,令不少来访者脑门发热开始编故事,例如大量女性来访者“回忆”起男性亲戚或熟人在她们小时候曾经对其性侵犯、性虐待等。精神分析师们如获至宝,和来访者一起将这些“罪犯”推上法院被告席。数年以后,美国各地纷纷发现“性侵犯”纯属子虚乌有,清理一大批冤案,而不少精神分析师们在随后的诉讼潮中反过来成了被告……经此打击,精神分析学派在美国逐渐衰落,治疗实践也被行为、认知、人本等流派的疗法所取代。目前在美国,认知治疗处于主流地位,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报销,但精神分析则不在美国医保的范围之内。 来访者有时讲的可能只是偶然事件,不代表其长期的心理状态,精神分析没学到家的咨询师就将这些心理碎片拼凑起来,主观地解释一通,轻易得出结论,认为来访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咨询师仍野蛮地要求对方接受,如果对方不承认,就说他们“防御”、“阻抗”,直到对方屈服承认为止——这就是典型的“野蛮分析”。这时,双方在比拼谁更强硬:如果来访者屈服,承认自己就是那样的人,过去真的被人“性侵犯”等等,就相当于电影《盗梦空间》那样被植入了记忆;如果来访者强硬到底,就会觉得很委屈,对咨询师的憎恨之心油然而生,投诉接踵而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