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修的谈话
关于“奥修”的谈话录(一)董:首先我提到,奥修,作为一个近代圣哲、一个思想家是没错的,他的思想开放、伟大,但是他的这种宗教组织生活,在中国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宗教生活,转过来讲,只要人群聚集就会出现“社会问题”甚至演变成“政治问题”,所以在中国是不提倡宗教生活的。
第二,奥修的思想伟大但是不代表学习奥修的人也伟大,这一点我反复阐述过,就好象释迦牟尼伟大,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和尚伟大一样。剔了秃子、穿上袈裟、报废了生殖器,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并不代表有什么伟大的“思想内核”。
第三点,对实际生活,他们大都采取的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崔:是的,奥修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想法中,形成一种盔甲、一面盾牌,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就用“奥修”来保护自己,让自己躲藏在封闭的空间里,一种逃跑的捷径,而离开这个“思想”回到现实中的时候还是从前的样子,毫无改变。
董:对,在奥修的集体社团生活中,跳舞,静坐等等,这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这个问题,就是说:学习奥修、学习奥修,最后他把自己当成奥修了!学习一个伟人,固然重要,但是在你的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奥修,在“超我”里,把自己定位成奥修了,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为你和奥修的生活的时代处境不一样,比如,奥修是独自一人,他当然没有性生活,但是你学习他,你是有家庭的人,一个需要性生活的人,就算你真的不需要你的配偶也需要啊,如果拒绝性生活,就会产生连带的、不良的家庭连锁反应。
崔:同意,在我的病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企图控制,甚至认为性是能够控制的,这样的认识给自己造成很多生活的不便。
董:对,这就是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奥修,这样在这些人中的潜意识,把自己当成上帝了,无所不知的、万能的、不能犯错的。其实,生活中一个很正常的小事情,一个很多常人都会有“反应”的一件小事——在这里——学习偶像的人就会在偶像的典籍中找寻——奥修说过怎么样、奥修的言论。
这样不是一种学习,成了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崇拜的背后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夸张和膨胀,因为我是奥修,所以我就要象奥修那样说话。而实际上,每个人还得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话、行为,这也是奥修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一个人认识真理,要靠自己真正的体验和认识,而不是重复他的话成为教条。所以这些把奥修的话不加摘录的全文照搬的方式,我是不赞同的。
但是,我还要谈一种情况,算是我一个观点,我们遇到问题,困难的出现,首先我们必须直面问题,逃避是没有必要的。其次则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不能直面问题而引发的,而不是不能解决。
崔:是的,我有个病人,21岁,一个需要性生活的男孩,但是他不面对自己的性问题,他逃避,他阅读很多心理的疾病理论,企图解释和控制自己的性欲望,可是这是一个连成年人或者一个圣人都是很难做到的,但他却在努力的达成,甚至有时候“相信”(!!!)自己不需要性。
董:当一个人通过阅读达到一种狂妄的地步,他就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性活动,不需要性欲了。性活动在现在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生理活动了,但是他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再有的是他不敢正视自己的性活动,他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
在狂妄的同时,其实这种人是很自卑的——狂妄地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性生理活动),而现实中他根本是控制不了的,他还是通过看黄片、看图片、手淫等这些手段来解决自己的性压力,这样就把自己至于一个矛盾的冲突当中。一面认为自己“奥修”,可以一面又控制不住自己,形成对立、冲突,其实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的日常生活问题,只能由自己去亲自解决,而解决的前提是你必须得面对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具体得问题是逃避不了的。
当奥修的学生们有了性的问题,会到奥修得论坛上找,奥修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你不和奥修一样,奥修自己不论如何说,他有多么深的性经历,他是一个表面上看是不需要性生活的人,但是现实中我们普通人几乎是做不到的。
他们把一个应该立体的感受,一个应该亲身经历的感受,给平面化了,淡化了,尤其是学习宗教的一些人,无论大小事情都要在宗教的教义中找到解释方法,然而奥修本质是提倡一种真实的自我体验,一种纯粹的宗教精神,可是现在却有很多人把他——奥修——给概念化、理想化了、偶像化了。
认识周围的生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一个人应该学会独立建立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是认识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逐渐的平衡,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这样我认为奥修论坛上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认识,可以说他们是一种“借尸还魂”,借着“活人的肉体”还奥修的魂(思想)。实际上这种认识在中国由来已久,尤其在文革期间不论事物巨细,都得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这是一种延续了的生活习惯,中国人不喜欢不习惯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比如我们的童年,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都会这样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你呢?父母从来不直面孩子的对错,而是那别人的孩子来和自己孩子比较,而孩子会怎样知道父母说的别人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崔:是的,我曾经和一个病人专门对宗教的领袖和偶像有过这样一次讨论。我们首先探讨3个问题:
1、不论哪个宗教偶像,精神领袖,留下的典籍或者谈话,你能不能找到3个字——“不知道”?他回答:不能。
2、不论哪个宗教偶像,精神领袖,留下的典籍或者谈话中,能不能找到3个字——“我错了?”他回答:不能。
3、这些偶像和领袖他们在留下经典文集的时候他们当时是不是人?他说:是!
那么就会引申出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典籍中,他们是没有人的特点的,因为人是难免不犯错的,因为人是难免有所不了解的,而我们看到的则是被崇拜者、别有用心者完美过、修饰过的人,甚至不是人、是神!这样给我们的“心理偶像”一个完美的外衣,使我们走向偶像的时候,因为达不到偶像的准则而自卑和抱怨。
董:实际上说,真正喜欢夸大的,不一定是偶像本身,往往是崇拜偶像的人,是他们自己。
崔:今天提到奥修,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情,最近我和奥修网站的一个活动有过接触,但是我的观点并不是赞同和肯定,而且我对这些奥修的信徒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对他们追求的最终的根本产生了怀疑。
董:怎么?
崔:学习奥修,是利用奥修的理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正确的指导,而我看到的,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大房间中,房间凌乱,厨房也无人整理打扫,饭菜只是胡乱的作些简单的饭菜,我并不是反对这种生活习惯,但是我认为这种习惯远离了“生活”。一群学习奥修的信徒,脱离了生活,在一起练习“静心”的功课,而这种功课的完成后,结果还会象你刚才说的那样,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现实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在利用着奥修来“逃避”。
董:是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推动他们这种行为的“动因”是不同的。
在这里我提到一个弗洛伊德的理论: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散地死”聚集的这一堆人,我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心理疾病患者。看待这样一个问题,你要从反面去看。我问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家代表什么?
崔:嗯,安全、舒适、休息、沟通、亲情等等。
董:没错,可是现在这样一堆人,他们把这些都放弃了。大老远叭叭叭地跑来,不工作、不尽家庭的责任,围在“散地死”身边唱歌、跳舞、打坐、讨论,你说这是正常的吗?——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而言。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你从“哲学思辩”的角度去讨论就会没完没了。可是“现象”就明明白白的就在那里“摆着”呢,只要稍加理性的思考就可以看清楚。我不想从“道”的角度和他们讨论,我越来越觉得有些时候,人真的是很无奈的。一旦进入一种“思维的牛角尖”,那是好是歹就只能看个人的造化了。
崔:怎么,这可不像你的话啊!宿命论?
董:不是,只是觉得搞我们这行挺悲哀的。知识(清醒的认知)转化成力量(让人有一种健康的生活)真是很难。上次那个L-g,我们把主意都想尽了,可是他就是不能产生“行动”,宁愿自己就那么在“心理的地狱里”长久的呆下去。
崔:哈哈,别悲伤了,人家那个姓L的哥们挺仗义,给了不少咨询费。比那些一毛不拔的、还把你骂得一文不值的强多了。
老大,要不我们也象“散地死”那样搞个什么学习班得了,整点什么“禅定”、“般若”等等的似是而非的概念,在互相吹捧一下。我说你“开悟”了。
董:我说你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哈哈哈,算了,哥们,虽然这样一个一个的咨询费了点功夫,钱挣的也不多,可是我们活的总还算不错。这就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最大回报吧。
别想那些没有用的事情了。
崔:也是。有点走题儿了。
董:是啊,是啊。
每日心理报告(一) 20040910 周五
联系方式:egolessness@163.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