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忧郁症盛行率是男性的两倍
情绪郁闷、提不起劲、食欲不振、失眠、觉得自己没用、认为自己是别人的负担……小心,当你出现上述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你已经有忧郁症倾向。国内外流行病研究皆显示,女性忧郁症盛行率是男性的两倍左右,大约有15至25%女性会罹患忧郁症。
女性忧郁症很少在儿童时期发作,大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年龄介于20至25岁居多;40至50岁是另一个发作期,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女性荷尔蒙变动最剧烈。
另外,60岁以后的银发女性也是一个好发的高峰族群,大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例如到达退休年龄,自觉与社会隔绝,有被孤立感;还有则是配偶过世,老年身体活动度降低,健康功能退化等,造成情绪低落。
忧郁症就像许多慢性疾病,譬如高血压、糖尿病,不能完全根治,只能做好控制。一旦得到忧郁症,即使有一段时间觉得好了点,但它可能会重新席卷而来。和一般疾病一样,忧郁症病人恢复的状况,与是否规则治疗、发病年龄的早晚、病前性格、治疗后的社会适应程度,以及有无良好支持系统等有关。
以下是给忧郁症女性的10项教战守则:
1 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忧郁症病人首要之务就是要有“病识感”,咨商经验丰富的长庚大学行为科学所助理教授杨启政观察,很多病人会否认、逃避、伪装、拒绝,不愿正视自己生病,但往往“愈挣扎,陷得愈深”。
杨启正叮咛,不论是生理或心理疾病,先把症状控制好,稳定之后再加上其他的辅助治疗方式。如果放任不管,或者自以为靠意志力就会好,只会使病情像滚雪球,弄到难以收拾!
2 停止问“为什么是我”。无时无刻想着“我为什么会生病?”只会让人更绝望,更不甘心。不必再问“为什么是我”,你可能忽视问题已经很久,现在,你就是累了,病了,你的身体已经在对你发出求救讯号,到了需要停下来好好照顾它的时候了。
3 忧郁症不是羞耻的秘密。忧郁症是因为大脑功能不稳定,就像得了“感冒”或“肠胃炎”,一旦身体状况不好就发作了。
“不必把负面看法照单全收,更不必随着毫无根据的批评起舞,”宝安咨商中心心理师李苇蓉指出,病人应体认自己的“精神抵抗力”很差,就是生病了,需要靠专业医疗提供协助。如果当成秘密守住不说,独自默默承受,反而更煎熬,因为你需要周围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插图!!
忧郁症是因为大脑功能不稳定,就像得了“感冒”或“肠胃炎”,一旦身体状况不好就会发作。患者应承认自己生病了,需要靠专业医疗提供协助,无需当成“羞耻”的秘密……(新华社)
4 不用放大镜自我检查。李苇蓉指出,忧郁症病人习惯拿着“放大镜”自我检查,动辄自认是失败者,把责任统统揽在身上。
反省是好事,但要变成助力,而不是阻力。李苇蓉举例,譬如大环境不佳造成投资损失,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并不是你不够好或不够努力,你已经尽力,对自己可以交代了。
5 饶了自己。忧郁症病人常会杞人忧天,对于未发生的事惶惶不安,而且老是想到最坏的结果。
每次心情沮丧的时候,先赶紧问自己:“到底是谁的事?”每个人只能打理好自己的事,无法插手过问别人的事,至于老天爷的事,更是无从预测掌控,就把结果交给老天吧!
6 改变“视盲”。一名曾罹患忧郁症的医学院女学生以文字描述情绪转折,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无力感、绝望和挫折感,而且,这种负面想法会渐渐扩散,包括对整个人生、社会,都产生了莫大的疑问。
这名女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提醒,千万不要把全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疾病,要多参与社交、建立人际网络资源。好的人际互动不但可以转移注意力,好朋友对你善意的协助,更能让你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对未来怀抱希望。
7 关掉自动导航系统。忧郁症出现的“自动化负面循环思考模式”,往往把患者导入错误方向,愈想复原,愈发现无能为力。
当心情起了大雾,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坐下来耐心等候,”政大心理系教授许文耀提醒。
可以用理性抽离的方法把自己剖开,感觉像是在看待别人的问题,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观察它、记录它、揣摩它,知道这一切终究会过去,也就不觉得有那么可怕了。
8 保持规律作息。“睡得好”、“吃得好”、“按时服药”是忧郁症病人最需要遵守的三大原则,每天睡前服一颗抗忧郁药或助眠药物,这没什么好难为情,可以让免疫、循环系统维持正常运作,病才好得快。
9 善用身体气压计。预测天气的好坏需要靠气压计,你也可以利用“身体的气压计”来侦测自己的状况。
做法是找一个你认为对压力及困难反应相当敏感的身体部位,譬如肩颈、胸部或腹部,每天特别观照它,留意它的变化,是否收缩、紧绷或不舒服,一旦状况不佳,可用冥想、深呼吸、按摩、泡澡或其他放松训练,减轻压力。
10 不做“耗歇的漏斗”。瑞典籍心理学家亚斯伯教授(Marie Asberg)曾提出“耗竭漏斗”的理论:情绪持续走下坡的人,通常也是最认真负责的工作者,他们会过滤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滋养身心的活动,就像漏斗,不断流失可以储备能量的休闲娱乐,让生活圈变得愈来愈小。
忧郁症患者绝对不宜从事更繁重的工作,也不做复杂的思考和决定。你需要的是度假,参加讲座,到社福机构做志工,看喜剧电影,拜访好友,或者从事过去一向喜爱的消遣嗜好。但切记,这些“活动”不包括喝酒或服用任何未经医生许可、会引起亢奋的药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