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一挥衣袖告别育儿焦虑(转自新浪网,附自测量表)
育儿焦虑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少研究发现,高育儿焦虑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排便训练、讲一个完整的句子、整个晚上安安稳稳睡觉、独立吃饭、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等行为的期望值均很高,他们总是希望孩子在行为与心理方面都能及早成熟。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身上具备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设计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疑,期望值较高的父母,常常会对处于各种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稍高于现有发展水平的行为要求,譬如说,孩子会数1了,家长就会设法训练孩子尽快数到10.这种高期望值有助于儿童成就动机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儿童认识水平的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高期望值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最主要的是由此造成了孩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若处理失当,易导致独生子女的抑郁、焦虑,与父母的要求相抵触或欺骗、撒谎等不良情绪反应。
从总体上看,适度的育儿焦虑加强了亲子间的联系,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但如果育儿焦虑过于强烈,则易招致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及过高期望,导致儿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匮乏,或是由于孩子不能满足父母的高期望,从而使父母产生失望与否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逐步成长,育儿焦虑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化;同时,随着父母养育经验的逐渐积累,其育儿焦虑也会随之减轻。
帮助孩子学习独立
孩子两岁以后,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为他以后能适应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做准备,培养他做个什么都“自己来”的人。
首先,大人得不露痕迹地让孩子享受到自己做事的快乐;其次,注意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测评您的育儿焦虑度
一、自我测试
总是 有时 不是
1、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 2 1 0
2、看到孩子不会扣扣子之类的事情,就骂他笨 2 1 0
3、别人的孩子能接电话了,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没用 2 1 0
4、不知道怎么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怕自己用错了方法 2 1 0
5、很少对孩子说:“自己事情自己做” 2 1 0
6、看到孩子害羞内向,担心他将来被人欺负 2 1 0
7、总是急不可耐想要孩子学会自立 2 1 0
8、外出时,您会突然躲起来,以训练孩子的胆量和独立性 2 1 0
二、自我判断
12-16分,说明您既渴望孩子独立,又过于担忧他的能力,对自己是否能帮助孩子缺乏自信;
8-11分,说明您对孩子的独立能力较担心,但觉得自己还做的不错;
4-7分,说明您对孩子的独立能力有信心,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母亲;
0-3分,说明您对孩子的独立能力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是个非常称职的母亲。
三、给父母的建议
几项行之有效的做法
1、日用品放在孩子可以自己取用的地方。例如,将杯子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矮柜里,口渴时可以自己取。
2、手把手地教孩子做事,如,怎样穿衣穿裤。
3、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的独立意识。
4、放手让孩子单独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小事,如浇花等。
应注意的事项
对2岁的孩子而言,“脱”比“穿”容易。他也许会自己脱鞋,但要他穿上就难了,往往会穿错脚。您要有耐心,千万不能责备他,因为您的反应将会影响他的发展。您不妨装没看见,他会想办法自己搞成“对”的,这样反而能培养他的自信心。自信是令孩子独立的重要因素。
2岁是个关键期,父母一定要努力去了解孩子,运用最大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熟,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孩子。
努力巩固“三角”关系
在建立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三角关系”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父母性格上的弱点,使他们对于教育子女很没有信心,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父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困扰,与孩子建立起稳定的“三角”关系。
一、自我测试
总是 有时 不是
1、和孩子只是短暂的分离也会觉得心里不安 2 1 0
2、看到孩子与自己的配偶亲热,会有失落感 2 1 0
3、觉得自己管不住孩子 2 1 0
4、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少,担心孩子与自己的感情疏远 2 1 0
5、担心自己的责骂会使孩子恨自己 2 1 0
6、总怕自己的建议被拒绝 2 1 0
7、担心孩子过分依赖配偶而疏远自己 2 1 0
8、担心配偶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 2 1 0
二、自我判断
16-12分,说明您对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缺乏信心,育儿焦虑度高;
11-8分,说明您对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较有信心,育儿焦虑度一般;
4-7分,说明您对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较有信心,育儿焦虑度较低;
0-3分,说明您对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很有信心,育儿焦虑度很低。
三、给父母的建议
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
有些父母觉得,大人帮孩子拿主意,做决定是理所应当的,于是,很少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想要探索沙发底下的小世界时,她总是禁止;而可能其配偶却认为,孩子观察沙发底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于是,他会对孩子说:“去吧,没事”。
父母各持自己的态度,无疑会使孩子摸不着头脑,“三角”关系的平衡被打破了,孩子开始回避这种分歧,可能变的沉默、安静。然而,孩子心灵深处却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复杂的三人关系使他觉得讨厌。
另有一些父母,因为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所以遇到问题,便会把“麻烦”推到配偶身上。当孩子说:“爸爸,我想吃糖果”,爸爸却总是说:“去问你妈妈”,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里会产生“爸爸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观念,“三角”关系无意之间被爸爸破坏了。
适时与孩子分离
有的父母不愿与孩子分离,担心孩子会与自己疏远。其实,当孩子渐渐懂事时,便开始与父母似有若无疏远了,那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您,而是成长的需要,也是他成长的重要阶段。父母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行动尽可能采取客观的态度。
稳固的三人关系需要父母双方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游戏,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过分干预孩子。只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懂得随机应变,多与配偶交流育儿心得,使教育孩子的问题取得基本的一致。这样,你们就能共同面对困难,为孩子创造比较好的发展环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