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的比喻——谈强迫症等的彻底痊愈
本帖最后由 一宁 于 10-11-24 15:46 编辑一杯有泥沙的水,静置时,很清澈,一搅动,就混浊,如因心急,责问怎么还混浊,还搅来搅去,那怎么也清澈不了,我们知道,静置是唯一办法。
下次被搅动,只有再静置。
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有!
把泥沙捞干净。
象征意义:
泥沙==心理所在乎的因素,如面子、财富、成绩等等。
搅动==干扰你所在乎的事件,如被骂,丢钱,落榜等等。
混浊==各种强迫、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
静置==顺其自然。
捞干净泥沙==净化心灵,再也没有所在乎的因素,至少降低到一定程度。
……
因广告嫌疑,把后面的编辑了下。
补充:
1、表达简单则易明白,但难以周全,仅供参考。
2、写作本文的因缘。
有位朋友电话了几次,都说他怎么老反复,每次反复,都顺其自然,困扰就解除了,但是隔一段时间,新的困扰又来了,因此问,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电话解答后,写了这段话。
3、感谢楼下各位朋友的批评与建言。有些建言我也一贯主张,只是言不尽意啊。
——2010年10月18日。 1# 一宁 非常的比喻。学习了 2# 一介书生 {QQ63} 确实不错,很好,
有点感悟 “一宁心理”不是看病的,看病会让病越看越多,只专业致力于协助有缘人捞走泥沙!只要泥沙打捞干净,无病少恼的幸福人生有保证!{QQ0} 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能变成一杯清澈的水。。 看过,支持 非常好的比喻,正本清源。{QQ81} 好比喻 这个大概是想说要知道泥沙存在的事实,以及由这些泥沙而造成了问题。但关键是如何清除泥沙。
不过,这个观点本来很正常,没问题,但很多人说出来,其背后牵连到的东西却会有问题。什么问题我以后会说。 静能生慧,动则成昏—— 一宁心理咨询语
{QQ63} 恳请在阳光活跃的从业者能够耐心具体的多多回帖,为各位患者灌输正确理念,让患者看到治愈的期望,感受到论坛的阳光。
对于一些无聊的广告和似是而非的比喻只能让患者远离你们。
楼主所讲的那些泥沙是捞不净的,名利二字自古不灭,强迫是人的本能谁能磨灭?
外界的刺激也不是我们这些人发病的根源,如果一个强迫患者你让他去给比尔盖茨当儿子就没有烦恼了,强迫就能消失?
世上本浑浊,人人都在其中。
不针对具体的任何从业者,切勿对号入座。
其实对于公益论坛,各位活跃在这里如果从公益出发,从每个网友切身的疾苦考虑,多发有益的学术文章,多多鼓励每个患者,那我祝你会发大财。如果想到处多发个表情,混个脸熟,我觉得你是对自己事业的不尊重,不负责,你的事业或许只能糊口。 本帖最后由 六道解脱 于 10-10-2 12:25 编辑
按照我的一种对神经症本质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把眼光局限于患者本身的原因,而是试图以一种开阔的、全局的视角,把社会因素都考虑进去,把所谓正常人都考虑进去,把事情的整体放到一个“统一场”中理解,这样那个所谓神经症便融化、稀释、消解了。——如果要说“接纳”,接纳的感觉也便是这样:开始是一种坚固的感觉,然后是融化、稀释以至消解的感觉。
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就病论病,把眼光局限于患者本身的原因(如怕事、胆小、好面子之类),也许不能算错,但是片面的。它容易产生的问题:
一是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或者没有“根”。当我们说是因为怕事、胆小、好面子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看上去怕事、胆小、好面子的表现?单凭这样的说法是没有根的。这是我十几二十年前看心理书的感觉,现在往往也还是这样的感觉。追究下去,会发现那种看上去怕事、胆小、好面子的表现,和某种普遍的生存焦虑有关,和某种终极归宿性的问题有关,因为在某些根本性的问题上迷失了,所以心理状态缺乏自信,生活状态普遍焦虑。(也许还与一种宿世习气不相应的说法有关。)也许其他很多人感觉不到(未必真的就没有)这种根本性方面的问题,但在我而言是显然的。具体请看我写的《“事实唯真”的一点思考》、《为什么我对一般的咨询没感觉?从一种“怒胜思”的说法说起》。
二是古板说教,不具体化。这方面自命信佛的人更容易犯。泥沙不是不能清除,但神经症不是要等泥沙清除了才能康复。话说那些健康人是不是就没有泥沙了,是不是就比患者要好了?未必。他们有他们的心理支撑系统,有他们的心理运转模式,即使有泥沙,也可以正常运转。一个劲提泥沙之类,借用一位病友的话说:“的确太过狭窄和粗糙说教了。”
当我们单提怕事、胆小、好面子,或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之类的标签的时候,恰恰是把那个神经症单独剔出来,没有了因缘的考察,失去了背景参照,作为一种另类,好像成了一个单独的坚固的有实质的东西,与稀释、融化、消解的方向正好相反。
比如对于“胆小”这个东西,引我自己的一段话:
〖讨论胆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是无聊,是很有意义的。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大流派,据说精神分析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但精神分析适用于那些适合通过精神分析来解决问题的人,这个是学界公认的。但不适于精神分析的人不能因此就说精神分析对别人也没用。
有人说精神分析是缘起观的一种形式,这个说法有道理。我还想,为什么有人精神分析会没用,可能部分原因是没把精神分析和缘起观配合起来,或者说精神分析并没有到位吧。分析的是那个“感受”,可你在分析原因时,没能发现那个“感受”是缘起的,这样是分析是分析,感受是感受,当然没用。好比不净观,据说有人观不净是不净,观美女还是可爱,可能因为不了解,观不净时没把那种觉得可爱悦意的感受转过来,由于我没修习过,这是我的猜想。另外,也和习气深重,见识、能力短缺有关,对于社恐尤其如此。
我体会,所谓“胆小”不是一个有实质的东西,是种种因缘聚合演化生出的现象,比如按照一种三个自我理论框架,因为真实我与理想我的冲突,真实我无法达到理想我的模式,理想我对真实我的打压,造成害羞内向胆小的性格等等。如果问所谓理想我真实我现实我是什么,那么便要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缘加以阐述。而且我的经验,很多时候“胆小”只是别人说的,是别人用他的价值观加给你的一个概念,因为所有人都这么说,这种价值观念灌输久了,与你的想法不同,就造成一种冲突,你也有些以为自己真的胆小。但是不与是,需得问问真实的自己。
现在通过找出原因(实际不只精神分析),你可以理清自己头脑中混乱的思绪,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有一种心安感,从哪来的,要到哪去,包括“胆小”这一方面的困扰在你的心灵和人生中所处的位置,这个“胆小”便得以接纳,大而化之,消失于无形了。
为什么会装着胆大?如果不了解自己,只是厌恶胆小,因而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仍然是以理想我打压真实我,是一种教条式的自我教育,时间久了,可能对自己的“装”更加产生厌恶,然后退回去了。但装并不是不对,心理影响行为,行为也影响心理,如果他通过分析明了“胆小”产生的原因,不去刻板模仿别人,而是了解真实我的感受,善于和真实我沟通,该装的时候装一装,不想装的时候就不要装,通过行为的熏习和内心的对话,慢慢就会改变自己。〗
这个是重点:〖现在通过找出原因(实际不只精神分析),你可以理清自己头脑中混乱的思绪,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有一种心安感,从哪来的,要到哪去,包括“胆小”这一方面的困扰在你的心灵和人生中所处的位置,这个“胆小”便得以接纳,大而化之,消失于无形了。〗是通过分析找出原因,从因缘来看问题,从而大而化之,那个“胆小”的坚固感觉得以融化、稀释、消解。而不是单独剔出来,没有了因缘的考察,失去了背景参照,作为一种另类,好像成了一个单独的坚固的有实质的东西,然后在那“忏悔”、“忏悔”,那是无用的,与稀释、融化、消解的方向正好相反。
如果有人以为这样的因缘考察,是把原因和责任推卸给外界,是一种契合贪心的思维模式,对此我想,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是一个整体,既考察“我”,也考察整个社会。既然众生与我同体,却又把“我”单独剔出来,单单看“我”的问题,把众生排除在外,是片面的、错误的。看起来似乎老实、厚道、崇高,实则很不地道(在行),或许正是一种契合嗔心慢心的思维模式。
三是会助长和强化某些“年轻”和垃圾的玩意。很多人,正因为不懂,把神经症单独剔出来,以为自己可以排除在外,可以随意曲解、嘲笑、“发心”,却不知正是他本人神经症的反映。
另外还有个问题,在这里文章末尾后面的跟帖,我这个非专业的人的吧的吧回复了几句话: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pirit/1/107139.shtml
你们专业的人有你们作为一个“集体”的利益、地位需要维护,但我觉得有些东西未必是正确的,未必就比非专业的人做得好了。
如果有人看到我写的某些东西只是觉得爽快,或者认为我是因为在意和反感某些东西才有这样的观点,而不知道其中透露出的对神经症的理解和化解方法,而体会到悲悯和出离的心情,说明他不懂得神经症,不能理解到这个社会的某种弊病,也不知道怎样很好地对待这些事情,当然也不会明白我的想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