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9 18:58:26
鲜半夏晒干之后,我们把它打碎,里面是白色的,粉性的,稍微尝一点,麻辣而刺喉。如果这种粉末不小心飘到眼睛里,刺激性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半夏闻起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气味,看似平和,实际上暗藏杀机。 半夏的这股辛烈之性,就具有很好的温化痰浊的作用。半夏长成的季节,正好是湿热之气比较盛的时候,半夏的生长环境,也是湿气郁结比较重的地方,半夏的形状圆圆的,也是入中土的特性。半夏都长不大,小小的,长得很结实,说明半夏对中土的湿气粘浊,天然地就有很好的固摄作用。而半夏的辛烈之性,则有很好的温化效果。所以,半夏化痰湿,是把湿浊先聚在一块,然后再加以温化。 这和生姜的效果正好相反。生姜长得比半夏大多了,虽然也是专入中土的药物,但生姜里面都是平行横贯的姜丝,疏通之气非常盛,所以生姜的辛辣之性,主要表现为辛散,这与半夏偏于收聚的作用正好相反。 因此,半夏和生姜就是一对很好的搭档,正好可以互补,从而达到很好的化痰的效果。痰浊都是湿气凝聚而成,湿气的特性就粘滞不行,所以痰浊大都很难除去。用半夏把中土的痰浊湿气收集起来,然后跟生姜一起,将湿浊温化疏散,达到祛除痰湿的目的。 小半夏汤,用的就是半夏生姜这两味药,用于治疗中焦痰湿之证。凡是中土湿盛,呕吐不欲饮水的,单纯小半夏汤,就有很好的效果。 正因为半夏与生姜的这种互补相反的特性,所以生半夏中毒,就是用大量的生姜来解救。一人误食半夏中毒,有医教以食生姜一斤而愈。 中焦属土,中焦的邪气主要就是湿气。半夏通过运化痰湿,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运转中焦的效果。所以不仅恶心呕吐可以用半夏,凡是中焦湿气盛的病证,比如中焦痞满,甚至腹泻拉肚子,半夏都可以治疗。 伤寒论的三个泻心汤,治疗心下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胃蠕动差了,胃胀胃堵的意思。泻心汤里面都用到了半夏和姜,就是用半夏和姜互相配合来温化中焦的痰湿。当然,泻心汤证里面,无形的湿气更多一些,所以还用了黄连来收摄湿气,相比黄连,半夏更偏于敛固有形的湿气。 《本草衍义》里面还记载了一个半夏治疗腹泻的案例。一个男子湿气盛引起了拉肚子,晚上要不停地上厕所,有人就教他用生姜一两切碎,生半夏30枚,热汤洗去粘液,再加上大枣30枚,都放在一个瓷锅里,加水一升,慢火熬熟,就喝这个熬的汤,一会儿喝一口,一会儿喝一口,他这个拉肚子几天就好了。这就是湿气去,土气自运,腹泻自止。 半夏色白坚实,具有沉降之性,所以可以从中焦通降右路之气。但是半夏本身往下降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主要还是敛聚湿气而温化之。右路之气本自下降,中焦湿浊得化,道路通畅,自然下降。所以半夏的通降作用,更多的是因为半夏化去痰浊从而疏通了一气通降的右路。 《内经》用半夏秫米汤来治疗不寐,余国俊老师用大量半夏来治疗失眠,可谓善用半夏者。大量半夏不仅疏通了中焦的道路,半夏自身的通降之力也明显增加,一气因此得以顺利敛降,神气得以随之入藏归根,自然安眠矣。 由于生半夏药性峻烈,现在的人几乎都不敢用了,所以临床上半夏多炮制后入药。根据炮制的方法不同,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其实这些不同半夏的炮制方法大同小异,都是用白矾为主来炮制。半夏用白矾炮制之后,那股峻烈之气就几乎没有了,所以就比较平和了,当然疗效也就跟生半夏完全不同了。所以相对生半夏而言,不同的炮制过的半夏,实际上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都只是剩下了一点温燥化痰的效果而已。 炮制后的半夏,对中焦湿气不是很重的情况,用的量稍微大一些,用到十几克以上,也有一些化痰的效果。但是如果中焦痰湿很重,痰浊比较粘滞的时候,炮制过的半夏几乎没有效果,必须用生半夏。 比如夏天吃了凉东西,中焦痰湿壅盛,恶心想吐,嘴里不停地流清水,这时如果用生半夏和鲜生姜煎服,恶心呕吐立刻就可以缓解。如果用制半夏,往往见不到效果。再比如,食道肿瘤患者,大多中焦痰浊粘滞,用生半夏和鲜生姜,可以化通痰涎,改善饮食。如果用制半夏,根本没有效果。 所以对药物的炮制,我们除了考虑到安全性,也要考虑药效。对药物而言,我们用的就是它的偏性,如果把药物炮制得一点偏性都没有了,那也就不叫药物了。古人用半夏都不用白矾炮制,只是用开水多次漂洗,洗净粘滑。这样使用,即避免了半夏辛烈刺喉的弊端,又保留了半夏应有的药效,可谓一举两得。 李可老先生的经验,生半夏只要与等量的鲜生姜同用,就没有问题。余国俊老师的经验,生半夏重用时只要先煎1小时,就比较安全了。我在临床上常常是少量生半夏(10克以内)与大量鲜生姜(30克以上)同用,不用先煎,对于中焦湿盛的情况,效果很好。 中药十八反里面,半夏反乌头,所以临床上一般半夏不能与乌头附子之类的药同用。这种使用禁忌,对生半夏、生乌头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生半夏偏于敛聚,生乌头偏于通破,两者药性都很峻猛,或者说都很倔强,一旦同用,谁也不让谁,人体的一气是散也不行,聚也不行,就被这两个药拉扯在那里动不了了。一气一旦不能正常地周流,危险随即而来。所以中药十八反是有它的道理在其中的。 但是现在临床上,我们也常常可以见到,半夏与附子或乌头同用没有问题的报道。这是因为,现在的半夏与附子,都炮制得几乎没有药性了,药性都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反不反呢? 所以生半夏与生乌头或生附子,还是尽量不要一起用。如果一定要同用,那就要学习一下张仲景的做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的赤丸中,半夏与乌头是同用的。原文如下: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乌头二两(炮),半夏四两(洗),细辛一两 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张仲景在半夏与乌头同用的时候,半夏是生的,但乌头是炮过的,就是用火烤到裂开的制乌头,与今天的制法不一样。乌头炮制后,药性就比较温和,不再那么霸道了,再加上还有细辛从中疏通,所以就不至于跟半夏纠结在一起。而且整个药方是做丸药服用,每次只服用麻子那么大3小丸。麻子还没有半个麦粒大,所以这个药物的用量是限制得很严格的,不能多。 这说明张仲景对半夏与乌头之间的相互牵制还是很清楚的,但他巧妙地搭配二者的比例,并辅以他药,使一山难容之二虎,都能听候他的调遣来治病愈疾,用很少的药量物,就能把寒气厥逆这样的重证治好。这对我们临床如何正确认识十八反理论,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十八反理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半夏跟生姜的作用几乎也是相对的,为什么不仅可以同用,而且还要用生姜来解半夏中毒呢? 如果我们尝一点生半夏或生乌头,都会有明显口麻的感觉,而我们吃生姜只会感到辣得出汗,不会觉得麻。麻是一种什么感觉呢?麻就是局部气血不通的症状,是一气在局部的郁滞。生半夏与生乌头的药性都很峻烈,它们一旦入口,就完全控制了局部的一气周流。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在它们的控制范围内几乎没有了自由的流通,就好比跟大本营脱节了一样,所以人就会感觉到麻木。在生乌头的控制下,一气偏于破结而疏通,在生半夏的控制下,一气偏于凝聚而温化。所以乌头中毒时要用黑小豆这类收敛的药物来解毒,而半夏中毒时要用生姜这种通散的药物来解毒。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对半夏的描述: 半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这些主治或症状,都与痰湿有关。伤寒寒热大多伴有中焦不运,中焦痰湿壅滞较重时就可以加上半夏。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现成的示范。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心下坚就是痰饮停聚于中焦,相当于《伤寒论》里面小陷胸汤的症状,小陷胸汤用的是黄连、半夏、瓜蒌。 中焦痰化气行,右路自降,自然可以下气。 治疗喉咽肿痛,是半夏敛聚温化局部痰湿之功。生半夏汁可以用来治疗外科肿痛,也是一样的道理。 头眩,胸胀,咳逆,这都是痰浊壅滞,上焦气逆之证,半夏化痰降气,釜底抽薪,其症自愈。 肠鸣是湿盛而鸣,严重的会引起腹泻,半夏治腹泻的案例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中焦痰湿壅盛时,一气不得潜降,很多人就会失眠或多汗。《本经》言半夏止汗,则半夏治疗失眠之功可以类推。 我们这里讨论的半夏,也叫旱半夏。临床上还有一种水半夏,功效跟半夏是类似的。为什么一个叫旱半夏,一个叫水半夏呢?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水半夏主要生长在南方低洼的湿地,也就是水比较多的地方,广西的产量比较大。旱半夏全国各地都有,四川产量最大。 这两种半夏有什么区别呢?从块茎外形上来分,半夏是比较圆的,类球形,水半夏长得比较长一些,是椭圆形或者圆锥形。块茎的顶部中央都有茎痕,半夏的茎痕是凹陷的,水半夏的茎痕是凸出的。这是两者比较明显的区别。 由于半夏比较贵,而水半夏很便宜,所以就有人用水半夏来冒充半夏入药。如果是整个的半夏,我们还比较好区分,如果是切片又炮制过的半夏饮片,肉眼就比较难分辨了。 那么这两种半夏有什么区别呢?单纯从性味上来讲,生水半夏与生旱半夏的口感是近似的,都是辛辣刺喉,水半夏甚至更冲一些。但是从其块茎形态来看,旱半夏更偏于敛降,而水半夏更偏于通散。所以化痰的效果,水半夏更强一些,而止呕的效果,旱半夏更好。 目前临床上用的半夏大多都是制半夏,用白矾炮制过后,不管是旱半夏还是水半夏,原先的功效几乎都荡然无存,都是只剩下了一点温燥化痰之力,临床上实际用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只要是炮制过的半夏,旱半夏与水半夏实际上可以通用,效果也差不多
米兰骆驼刺
发表于 10-11-9 19:13:47
怪病多痰湿,应该首先化痰祛湿,才能扶阳。如果浊阴不降,一味的用附子,反而症状会加重。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9 09:20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前半年多,一直脚底冒水脓疱,医生说是排湿,夏天时咳喘排痰几个月。
York
发表于 10-11-11 10:30:46
我回到吃中药前的状态了,稳定了!
green
发表于 10-11-11 21:26:39
前天从一个病友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 她得病的时间不比任何人短。 治疗的过程也是曲折艰辛。 一直处在希望和绝望的交替之中 但是最近用了一个月的中成药 自我感觉基本上都好了 心情很 ...
云海天山 发表于 10-10-28 16:33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像我这么爱上头的人,用这种补气补肝的方子居然不上头,我自己也很纳闷的
开始吃过一阵西药,对情绪有帮助,可是体力还是很差很差,可是用了类似的方子,居然体力很快好转了,气色有了明显的改变,见到我的人都说我变化大,当然还是很担心好转之余有转燥的风险,问过给我开此药的大夫,咨询过朋友,都觉得风险小,我个人也是感觉和前年转燥时好转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体力还是在持续的好转,可心情没有烦躁的感觉,还比较稳
保险起见,我服用的都是最小剂量,免得中西药互相影响
York
发表于 10-11-14 20:50:28
现在情绪稳定了,就是身体没力气,不知道是不是平时缺乏运动。舌苔白白的一层!
天空的空
发表于 10-11-15 03:21:09
今天喝了用生半夏熬的药,效果确实比制半夏强多了。安神镇静效果明显。喝了后很快犯困,呼呼睡了一下午。睡醒后也没有头晕的感觉。在制半夏上面浪费了很多时间啊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14 21:00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逝去同学,好像你也完全成功停掉西药了吧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15 09:01:13
本来就是神经衰弱,不需要西药,有段时间压力大,才用的。西药对我来说疗效很小,并且不能从根本彻底治愈。最后研究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中医,才选择了扶阳派。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
继续研究
发表于 10-11-16 08:51:38
本帖最后由 继续研究 于 10-11-16 08:54 编辑
换方子了,附子30、生白术45、茯苓45、白芍40、白蔻仁25、生薏米45、杏仁20、生半夏30、砂仁30(后入)、苍术20、佩兰30(后入)、藿香20(后入)、生姜10。一共七副。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0-29 19:24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神经衰弱就用附子30,生半夏30这样有毒的药物,
是不是属于轻病用猛药的啊,
不如降低用脑,适当锻炼锻炼,加强营养,吃一点点安定睡好觉,两个月就大半好了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16 18:52:39
瓜蒌30、薤白30、生半夏45、生白术45、苍术30、茯苓45、藿香20(后入)、佩兰20(后入)、葛根60、白蔻仁30、生薏米45、砂仁20(后入),这是我现在的方子,已经10多年的神经衰弱,没那么容易的。
云海天山
发表于 10-11-17 15:03:42
瓜蒌30、薤白30、生半夏45、生白术45、苍术30、茯苓45、藿香20(后入)、佩兰20(后入)、葛根60、白蔻仁30、生薏米45、砂仁20(后入),这是我现在的方子,已经10多年的神经衰弱,没那么容易的。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16 18:52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大的方子我还真没用过。 看你效果吧。。。。。
燥湿升阳的力度绝对大的可以。 只是怕肝肾的阴气有点受不住。 可能有人的先天阴足,就能受的住。
不过没有桂附,那就问题不大。
云海天山
发表于 10-11-17 15:04:59
好像和楚天舒的药是一个路子。 不知道楚天舒现在恢复的怎么样了。
阳光乌云
发表于 10-11-17 15:15:10
上班的时候看一会儿东西脑子就又涨又痛 ,心里也难受的很 感觉工作不下去 心慌意乱的 手心出汗 坐一会儿全身肌肉紧张 所以自己今天就早上跑去看中医了 因为今天还要上班 所以赶时间 只有两个医生 排了好多人 为了节省时间自己就找了个没人看的老医生让他帮我看 让我郁闷的是 都是我自己在诉说症状 医生惜字如金 连我的病都没搞清楚就给我开好了药方,感觉很不靠谱,大家给分析一下吧 看对不对我的症状:
炒淮山 15
五味子9
菊花 10
枸杞 10
山茱萸 10
茯苓 10
苍术 10
泽泻 10
女贞子 20
锻龙骨 15
生地黄10
甘草 3
阳光乌云
发表于 10-11-17 15:15:42
南山子评价一下我这个方子怎么样啊?麻烦了
云海天山
发表于 10-11-17 15:43:03
看过了,已经给你发了短消息!
逝去的时光2009
发表于 10-11-17 17:02:59
1901# 云海天山 同一个大夫,同样的治病思路,他舌苔恢复正常了。我这个方子一共用三周。不过现在也没啥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