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发布的抗抑郁药物警告的报道不全面
Aaron Levin大众媒体在报道FDA有关青少年抗抑郁药物使用的警告时,呈现有好有坏的观点。
美国新闻媒体在报道食品药品管理局,关于儿童自杀倾向和抗抑郁药物使用的警告时,提供了混乱的信息。
几乎全部(98%)的电视广播网和主流报刊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混淆了自杀倾向与自杀之间的区别,耶鲁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Colleen Barry和Susan Busch博士在一月的《小儿科》杂志上写到。可是,FDA警告的其他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却不及自杀的一半(仅为43%)。比如,患者开始抗抑郁药物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控。
公众未获得正确的信息
FDA发布儿童抗抑郁药物使用警告之后新闻报道表示风险远大于好处,尽管只有少部分患者表现出自杀倾向与意念。
表格省略翻译,Risks outweigh benefits=风险大于好处, Benefitsoutweigh rishs=好处大于风险, Neither=不清楚
file:///C:/DOCUME%7E1/Owner/LOCALS%7E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此外,他们表示,趋势是强调风险大于优势。在那些用了个别儿童轶闻的新闻报道中,89%提到儿童受到伤害,只有36%提到得到帮助(一些报道这两类儿童都提到了。)
在采访医师或者其他专家的新闻报道中,常常提到好处大于风险。
FDA在2003年和2004年发布了一揽子5个安全警告。其中包括,关于抗抑郁药物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可能联系、在开始药物治疗后,需要频繁的面对面的监护以及提醒医师,只有氟西汀证明对儿童抑郁有效等警告。
总之,62%的报道,在儿童抗抑郁药物使用的风险vs好处的争论中,给人留下“中立”的印象,作者总结道。不过剩余的人,35%的人认为风险大于好处,而只有4%的人站在对立面上。
截止2004年10月,随着最后一个FDA警告的发布,每12份新闻报道中11份,在风险与好处上被标记为中立。
但是,若已知服用抗抑郁药物比服用安慰剂只提高1.4%的自杀观念与行为的绝对风险,中立可能引起误导。FDA建议对新近服药有任何自杀意念与行为的患者进行更密切的监护。实验中,没有患者自杀。
对伤害的强调颇为正常,Gary Schwitzer表示。他是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副教授,同时是HealthNewsReview.org的创办人。(这个网站评价健康方面的新闻报道)
“记者寻找‘新鲜’事物,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寻找对患者的可能伤害,”Schwitzer在会谈时表示。“但是我们应该期望在所有对实验、操作、药物治疗的新闻报道中,给予好处和坏处方面足够的背景资料。”
Schwitzer表示大多数新闻报道给人的印象,无论是抗抑郁药物的风险大于好处或相反,都可能意味着读者可能不能得到足够的信息。
“若是你能让数据和证据自我辩护,何必讨论‘印象’”,他表示。“新闻从业人员应当衡量风险和好处,并让读者决定。”
讲故事vs复杂的调查
Barry和Busch收集了来自全美10大新闻发行机构,3大电视新闻网和CNN的167份报告。
研究仅覆盖主要的新闻渠道。网站、博客这些在过去10年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消息来源并不包含在内。
他们判断新闻报道反映FDA警告上“关键健康信息”的准确程度。他们也调查是否新闻报道提到抗抑郁药物对特定儿童造成伤害或提供帮助。
电视报道比纸质媒体更可能利用轶闻,也更可能提到受到药物伤害而非帮助的儿童。
“新闻报道者常常关注个体故事而非复杂微妙的研究发现,”Banjamin Druss医学博士,公共健康博士,埃默里大学罗林斯公共健康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系罗莎琳·卡特精神健康主席。
一些人害怕警告可能导致抗抑郁药物在小病人身上减少使用。虽然不同的研究给出了处方率变化的不同估计,但是用量的减少显然反映了FDA警告用语的作用,Druss表示。他是2008年1月《普通精神病学档案》其中一篇有关FDA警告对于抗抑郁药物使用影响的论文合作作者。
“新研究证实大众媒体确实通过(专业杂志)得到了一些复杂矛盾的研究发现,”Druss在会谈时表示。
《小儿科》的文章并未告知是否发稿记者是科学或医学专家,是否可能对FDA行为背景有更好的理解。
显然,新闻界最近的变革不可能导致更好的报道。科学和医学新闻从业人员已经遭受许多次报业的巨大冲击,至少两个广受好评、塑造健康类新闻记者的学术项目被暂停了。一个是纽约城市大学,由于没有学生感兴趣而停,另一个是明尼苏达大学Schwitzer自己的系,由于缺乏州预算削减。
报社将继续承担向公众传播健康信息的媒介作用,Barry和Busch写到。“简单地包括关键健康消息的FDA新闻稿不足以确保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地——译者添加)提及这个消息。”
或者,如Druss所说:“任何公共健康努力都是相当钝的工具。FDA寻求给予警告,但是也可能引起意料之外的过度反应。”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61461/83458
http://pn.psychiatryonline.org/content/45/3/9.1.full
人多了,也就了了件心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