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fu发表得关于双相的一些资料,我总结了一下。谢谢coco,
躁狂症概述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遗传因素
通过对患者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孪生子的同病率以及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的研究,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可能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下一代的,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遗传。
二、体质因素
Kretschmer及Sheldon等人认为矮胖型伴有循环型人格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交际、开朗、兴趣广泛、好动、易兴奋乐观、也较易变得忧虑多愁。中胚叶型骨骼、肌肉发达、结缔组织充实的病人,比外胚叶型体格纤细娇弱的人患病较多。
三、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
最近十几年来应用神经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做过不少研究。其结果非常有助于对本病发病原理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临床工作。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异常
Schildkraudt及Davis等人(1965年)发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存在着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功能失调。躁狂病人NE受体部位的介质相应增多,造成NE能系统功能处于亢进状态。实验室检查发现,躁狂型病人尿中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一苯乙二醇(MHPG)排出量比正常人多。NE的最终代谢产物有MHPG及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苦杏仁酸(VMA),而80%的MHPG来源于中枢,所以上述实验室所见说明躁狂症可能由中枢NE能系统功能失调所致。
(二)中枢5一羟色胺能系统功能异常
中枢5一羟色胺(5-HT)具有保持情感稳定的功能。躁狂或抑郁,中枢5-HT的功能都属低下。病人脑脊液5-HT及其代谢物5一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比正常低。
(三)多种胺代谢障碍假说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躁狂的发生是由于中枢5—HT不足的同时伴有中枢NE过多所致;抑郁则由于中枢5—HT不足同时伴有NE低下所致。如此构成多种胺代谢障碍的假说。
(四)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正常人血浆皮质醇的昼夜周期波动有一定规律。抑郁症病人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在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失调。抑郁型的病人血中皮质醇的水平比正常人高,同时其血浆中皮质醇昼夜周期波动规律发生紊乱。
对这方面的工作尚属初试阶段,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评定。
(五)电解质代谢异常
在躁狂发作期,可见从细胞内排钠的能力受损害;抑郁期间则自血液向脑脊液中转送钠的能力下降。当疾病好转时,上述异常渐渐恢复。
四、精神因素: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但只能看作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1.心境高涨
病人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心境高涨往往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感染力。病人常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采”。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2.思维奔逸
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观念飘忽,音联意联现象。病人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
3.自我评价过高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4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
5.食欲、性欲一般是增强的,睡眠需求减少。
躁狂的临床相相对稳定,缺乏抑郁症的昼夜节律。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一)发作形式与发病年龄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躁狂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少数病人似有自己的好发季节;女病人可在月经期间发病。
可以表现为单次躁狂发作或躁狂反复躁狂发作。既往认为仅有单相躁狂发作者为数极少,故将所有躁狂发作都归为双相。但近年报道单相躁狂并非罕见。约占双相情感性障碍10%。
(二)病程
本病往往有复发倾向,病程呈发作性特点,两次发作之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躁狂发作较短约3个月。
(三)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近年发现约15%~20%的病人处于慢性、轻性精神病状态,社会功能似未能恢复到病前水平。预后可能与遗传、人格特点、躯体疾病、社会支持、治疗充分与否等因素有关。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心境高扬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发作症状较轻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 本病发作表现为躁狂相,其含义和诊断标准为: 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彩烈,易激惹、激越,甚至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诊断标准】
一、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l.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1.工作、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
2.社交能力受损;
3.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
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病
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治疗
药物治疗
(一)抗精神病药治疗:
适用于躁狂症病人,尤其是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明显的病人。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一般可口服给药,有明显兴奋症状者可用肌肉注射给药。
(二)锂盐治疗
常用的锂盐制剂是碳酸锂。口服剂量视血药浓度进行调整,一般治疗量为600mg到2000mg/日。锂盐治疗对躁狂有明显的疗效。锂盐治疗的显效时间比抗精神病药要晚,多在血锂浓度达到有效浓度后4~10天(平均7~8)开始缓解,为要迅速获得疗效可在早期加用氯丙嗪或氟哌啶醇。
躁狂症经治疗后症状可消失,但停止治疗后,有的病例还会反复发作。锂盐对预防再次发作可有较好的效果。锂盐维持治疗剂量可用急性治疗期的一半,血锂应维持在0.4~1.0mEq/L(平均0.7 mEq/L)之间,维持治疗应坚持数年。第一次发病或发作间隔超过一年者不必用维持治疗,在有复发迹象时重新治疗。
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篇文章:
王祖新:现任北大六院精神病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曾二度赴美进修,曾任药理研究室副主任,《临床精神药理学》主编和《精神病学》第4版副主编等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BPD),是针对单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而言。DSM-IV和ICD-10将二者并列为两种主要心境障碍。单、双相概念首先由Leonhard(1957)从遗传学角度提出,并于1980年纳入DSM-III分类体系。
顾名思义,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之间往返摆动。虽有单相躁狂(常归为双相之列),但一般所谓单相一概指的是单相抑郁(重性抑郁),是心境往返于正常和抑郁之间。
和单相抑郁一样,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0.5%~1.5%),高复发率(90%病人多次复发),高致残率(WHO列为十大致残疾病),高死亡率(25%~50%自杀未遂,11%~19%自杀身亡)和高同病率(46%酒依赖,60%药物依赖)特点。
双相障碍又以临床症状的多样性(躁狂症状,抑郁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和病程的复杂多变性著称,极易和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治疗难度也极大。其诊断、分类和防治是现代精神病学中最复杂最困惑的疾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成为当今全球最热门和最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也是对精神病学严峻的挑战。今就双相障碍分类、诊断和治疗简述如下。
1 分类和诊断
早在1978年Angst按躁狂、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1)Md(躁狂重,抑郁轻,即今天的BPD1); (2)Dm(抑郁重,轻躁狂,即今天的BPD11); (3)MD(躁狂、抑郁症状均重,需住院,也属于BPD1)。也有分为6种亚型的(表1),多数只分为BPD1,BPD11,环性心境障碍和未定型4种。
按发作频率可分为快速循环型(发作≥4次/年),超快速循环型(≥4次/月)。
表1 双相障碍的分型
分 型 特 征 DSM-IV诊断
BPD I 躁狂+抑郁 BPD I
BPD II 轻躁狂+抑郁 BPD II
BPD III 环性人格 环性心境障碍
BPD IV 抗抑郁药诱发躁狂或轻躁狂 物质诱发心境障碍
BPD V 抑郁+双相家史 重性抑郁(或假性单相抑郁)
BPD VI 躁狂无抑郁发作(单相躁狂) 未加标明心境障碍
Klerman G. 1987
如果在一次发作中躁狂和抑郁症状共存,即有经典躁狂症状,又有明显焦虑、抑郁、心境恶劣,则称之为混合状态(混合性躁狂,心境恶劣性躁狂或易激惹性躁狂)。历史上有躁狂性木僵,病人呈运动性迟滞,刻板,缄默,但心境高涨。观念飘忽的抑郁,病人心境抑郁,但思维加速,有观念飘忽的描述。多出现在躁狂和抑郁转型或过度期间,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更常见的是病人兴奋多动,但心境是低沉而忧郁的,单独发生,自始至终均有此混合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躁狂时出现一过性心境低沉十分常见,但混合状态最常见于躁狂和抑郁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例。
约10%~20%病人既符合躁狂诊断标准,又出现一个或多个精分“一级症状”(如评论性幻听,思维影响,被动体验等),按研究用诊断标准应诊为分裂情感障碍、躁狂型。按DSM-IV被诊为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与心境高涨一致,被诊为躁狂,伴心境协调的精神病症状。不协调的被诊为躁狂,伴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症状。
双相障碍诊断除依据横断面精神症状外,纵向病史和家史也颇重要。BPD病人,尤其BPDII病人往往忽视其轻躁狂史。因此,不仅要详细询问病人,最好包括知情人,才有可能揭示是否有过轻躁狂,否则常误诊为重性抑郁。这种鉴别具有极大治疗和预后意义。
2 治疗
如前所述BPD含多种复杂症状,病程又变化无常,除易造成误诊外,也给治疗带来困难。
2.1 治疗原则和目标
(1)明确诊断,排除继发性障碍,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以心境稳定剂(MS)为主,辅以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BDZ。没有一种药能全面有效控制/预防BPD所有症状,多数病人需联合用药。
(3) 以全面、持续症状缓解为目标,长期维持治疗是必需的。
(4)除急性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外,更应力求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5)强化心理治疗,减少心理应激因素。
(6)难治和病情严重,强烈自杀意念和行为者可优选ECT。
2.2药物治疗
(1)心境稳定剂:既往称抗躁狂药,对心境的两极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急性治疗躁狂,也能急性治疗抑郁;具有稳定心境作用,维持治疗可预防复发;不恶化症状,不加剧发作频率。
①锂盐:是经典抗躁狂药,有很多对照研究证实,对急性躁狂,抑郁治疗和维持治疗都有效,对混合,快速循环效差,是最常用的MS之一,但毒副作用大,应注意药物监测;
②抗癫痫药:
a. 第二代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丙戌酸盐对快速循环和混合躁狂效果优于锂。毒副作用多,有的较严重,如对肝损害,胰腺炎,粒缺,剥脱性皮炎等;
b. 第三代抗癫痫药:近年来相继问世并用于精神科临床,比较看好的有批吡酯(妥泰),为广谱高效抗癫痫药,很多个案,开放和对照研究证实对躁狂的效果,尤其难治病例。可单用,一般和MS联用。突出优点是不引起体重增加,甚至可减轻体重。
(2)苯二氮卓类:常用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吸收快,可注射,镇静作用强。可用于明显焦虑,激越,攻击,躁动,失眠病人。仅供临时短暂使用。
(3)抗精神病药:在引入锂盐之前,躁狂治疗一直用抗精神病药,最早用氯丙嗪,以后使用更多的是氟哌啶醇,一度成为抗躁狂首选药,但锥体外反应大是其缺点。
上世纪90年代一批新型抗精神病药上市,躁狂治疗又有了很大进展。众多的新药中以维思通,奥氮平研究的较多,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对躁狂有效。据报道1999~2001年全球新型抗精神病药处方中,70%用于包括BPD在内的非精神分裂症病人。这些药共同特征是相对传统抗精神病药而言EPS少,耐受性好,作用广谱,疗效好。
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BPD有以下优点:
①比MS更快,能更有效控制急性兴奋症状;
②本身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反映在治疗精分时PANSS焦虑抑郁评分减少,其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度认为与其D2,5-HT2拮抗药理作用有关。有人甚至提出是MS合格的候补药,至少是MS理想的补充;
③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有效剂量下EPS少;
④可改善认知功能;
⑤也可用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近年,有关维思通治疗BPD的文献日益增多,其中不乏大样本、设计严谨的双盲对照研究。研究表明:不论单用或合并MS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氟哌啶醇相当,明显优于单用MS;耐受性比氟哌啶醇好,起效较快,多数可在一周内起效;对混合性躁狂、快速循环、难治性躁狂、分裂情感躁狂型、对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都有效,表明维思通治疗躁狂是其直接的作用,并不取决于其抗精神病作用。
维思通治疗躁狂的剂量平均为2~4mg/d,常在1周内加至有效治疗剂量,小剂量有预防作用。
虽然其它几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具有抗躁狂作用,但维思通无过度镇静,无抗胆碱能副作用,与MS的药物相互作用少,价位较适中。维思通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适应证已在全球17个国家获得批准,2003年美国FDA批准了维思通单用或合并MS治疗急性躁狂的适应证。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无疑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测 试:(多选题)
1.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分哪几型?
A.双相情感障碍I型;
B.双相情感障碍II型;
C.环性心境障碍;
D.未定型。
2.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特点?
A.高患病率;
B.高复发率;
C.高致残率;
D.高死亡率;
E.高同病率。
3.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没有一种药能全面有效控制/预防BPD所有症状,多数病人需联合用药;
B.症状控制后即可以停药,无需长期治疗;
C.只要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即可优先选用ECT;
D.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辅以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BDZ;
E. 除急性控制症状和防止复发外,更应力求恢复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4.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BPD有哪些优势?
A.比心境稳定剂起效快;
B.本身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
C.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
D.可改善认知功能;
E.可用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5.多个双盲对照、开放性研究或个案报道均表明:维思通可单用或合并MS治疗BPD,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氟哌啶醇相当,明显优于单用MS;
B.耐受性比氟哌啶醇好;
C.起效较快,多数可在一周内起效;
D.对混合性躁狂,快速循环,难治性躁狂,分裂情感躁狂型;
E.维思通治疗躁狂是依赖其抗精神病作用。
另一个相关文章
重度郁症之病因研究可以分为三部份:(1)生物学方面,(2)遗传学方面及(3)心理社会学方面。较早之研究较多以心理社会学角度,认为忧郁症和早期发展经验(如父母失和、离异或死亡造成爱的剥夺,或儿童虐待等)、性格特点(如神经质neuroticism)和环境因素(如最近之生活压力,或缺乏社会支持等)有关。在生物精神医学渐发达後生物学之病因得到更多之证据,包括一些生物胺的研究(如norepine-phrine, serotonin, dopamine)及神经内分泌的研究(包括肾上腺、甲状腺及生长激素等)。
遗传学研究也显示情感疾病具明显遗传性,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症,在同卵双胞胎的共病率可达50%以上(30~90%),若父母两人皆罹此病,则子女有情感疾病之机会可高达50~75%。病人的一等亲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症的机会在25%以上。
监别诊断方面,由於许多疾病都有类似躁症或郁症之表现,故临床上作监别以排除次发性原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有些可治疗的次发病因;比如内分泌方面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库欣症候群、神经学方面的巴金森氏症、脑灾、药物方面的降血压药物及某些胃药都可能导致郁症之表现。此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及适应障碍症都可能伴有忧郁症状,也须加以仔细监别,方能达临床上有效之治疗。
忧郁症可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当其严重时有时和真正的老年痴呆症很像,称之为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忧郁症在老年人表现的半静呆状态(semistupor),往往有明显的精神和运动迟滞现象,因此老年期之假性痴呆、痴呆症及巴金森氏症三者可以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加上老年人常有内外科疾病需要服药,药物也可能造成类似巴金氏症之症状或认知障碍,因此临床上须仔细加以监别。事实上约有40%之老年假性痴呆患者後来发展成真正痴呆症,而巴金森氏症患者中也有高达50%同时罹轻或重之忧郁症。
四、情感疾病之流行病学
重度郁症的盛行率在不同的调查中有显着差异。以终身盛行率而言,台湾低到约1.5%,Beirut则达19%。一般而言,欧美等国较高,终身盛行率常在4~17%之间。由此可见忧郁症有文化间之差异。女性比男性罹病机会大,女男比约2:1,原因并不清楚,可能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女性较可能表达忧郁;男女地位不公平,女性承受压力较大;男性忧郁常会饮酒以致只被诊断为酒瘾等。平均发病年龄在20到40岁间,无业、离婚或分居者有较高风险。
典型双相情感障碍症之终身盛行率在不同文化中差异有限,一般推估为1%,可以从台湾的0.3到纽西兰的1.5%,女男比例为1:1,并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在20到40岁间,平均为30岁,社经地位高者反而有稍高风险,虽然此病也和离婚有关,但离婚可能是果而不是因。不过若以广义的定义,即涵盖第一、二、三型双相情感障碍症,则其盛行率将大大提高。
轻郁情感障碍症之终身盛行率约3~5%,和重度郁症类似,仍是女性和离婚者有较高风险。循环情感障碍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症类似,其终身盛行率约1%,女男比为1: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情感疾病密切相关的自杀。情感疾病患者自杀之终身盛行率约为15%,若加上滥用酒精或精神作用物质,则自杀率更高。一般而言,女性虽比男性更易嚐试自杀,但男性往往容易成功。郁症发作固然会想自杀,但混合发作之患者也可能在同时有夸大、易怒、及忧郁等症状而自伤伤人。整体而言,纯綷重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症之患者的自杀率相当。
五、特别的双相情感障碍症
1.季节情感障碍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其郁症发作都固定在某个季节,最常见的是秋季发作,到春夏恢复,有些人会在夏季有轻躁或躁症表现。郁症时病人反而较常有多食,多眠,好吃碳水化合物之症状,推测其发作可能和日照不足有关,通常以照光疗法(light therapy)有效。
2.快速循环(rapid cycling)发作:
系指在一年中的重郁发作,躁症、轻躁症或混合性发作达4次以上,其特点是女性较多,有些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有些和抗郁药诱发躁症有关,此病对锂盐之反应不佳,须用carbamazepine或valproate为主线用药。
六、循环情感障碍症
循环情感障碍症(cyclothymia),其特徵是情绪长期不稳定,时而轻度忧郁,时而轻躁,但不会严重到躁症发作或重郁症发作。目前遗传学的研究显示其家族史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相关,加上:(1)约有1/3患者後来会发生重郁症(此时称为bipolar II disorder),(2)患者对抗郁药敏感(约40~50%易被引发轻躁症或躁症发作),以及(3)对锂盐的反应率也约60%,故较被视为是轻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症。一般在20岁前後渐渐发病,造成学业、人际上之困扰,常伴有物质滥用,部份伴有边缘性人格障碍。
七、双相情感障碍
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症,通常第一次发作是郁症(女性中75%,男性中67%),共有约1/9的患者一生只经历躁症而全无郁症发作。若未治疗则典型之躁症发作持续约3个月,郁症发作约6至13个月,治疗则可明显缩短时间。整体而言,双相情感障碍症预後比复发性郁症还差,在初次躁症发作後2年内,有40到50%的病人会有第二次躁症发作,虽然锂盐可延长稳定期,但也只对50到60%的病人有效。而复发性郁症在2年内有30~50%会有第二次重郁症复发,若有预防性治疗则复发之比例减少。当躁症发作时也可能伴有精神症状(自我评价之膨胀可能达到夸大妄想及相关幻觉,易怒可能达到被害妄想的程度)。
八、未分类忧郁症
未分类忧郁症包括
(1)短暂复发郁症(brief recurrent depressive disorder),系指严重程度已达重郁发作,但每次发作之时间不到2个星期
(2)轻度郁症(minor depressive disorder):指郁症发作为轻或中度,不到重度,但时间已达2星期
(3)经前忧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系指在月经来前一周左右开始有明显郁症发作,常伴有焦虑易怒现象,在月经开始後几天内恢复正常
(4)精神分裂症患者之精神病症状後忧郁症(post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系指在精神分裂症之缓解期病人可能有郁症发作,当程度严重时常导致病人自杀。
以上四种疾病之效度都尚在研究中。
九、郁症
单次郁症发作可再分为轻、中、重三种。重度发作者可能伴有下列症状:(1)精神症状(妄想通常包括罪恶、贫穷、紧急灾难等内容,听幻觉通常是毁谤或谴责的声音);(2)静呆、僵硬;(3)「身体性」(somatic)或灰郁(melancholic)症状:包括早醒(较平日睡醒时间早2小时以上);一天之中早上最忧郁;明显的精神运动迟滞或激动;明显丧失食欲或性欲;体重减轻(过去一个月体重减5%以上);对平常喜欢的环境或事件缺乏情绪反应等。复发性郁症系指郁症发作在2次以上,每次之严重度可以不一样,一般认为一旦有复发性郁症发作,则便需要考虑长期治疗(包括预防性治疗),以避免再一次复发。愈是严重的复发性郁症愈需要高剂量的维持性及预防性抗郁药治疗。
十、轻郁情感障碍
轻郁情感障碍症主要特徵是慢性且持久的忧郁情绪,但从未或极少严重到可符合ICD-10之中度的复发性郁症发作。通常发病始於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至少持续2年且2年中不得有2个月以上之缓解期,当发病於晚期时,常是郁症发作後之残余状态,且与丧亲之痛或其他明显压力事件有关联。定义上轻郁情感障碍症虽不会有精神病症状,但常有自卑、疲劳、对未来悲观、对过去沈思,怀罪恶感,心智反应慢等现,主观之症状比客观之症状多,比如较少出现明显的食欲性欲降低及运动迟滞,社交、职业、婚姻都会受影响。约有40%的重郁患症同时也有轻郁情感障碍症,此时称为double depression。这个共病(comorbidity)现象使得此类病人之预後比纯重郁症患者差。有些研究支持轻郁情感障碍症是原发性(primary)情感疾病,如病人的家族史中明显有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症,病人的睡眠脑电图和重郁症患者类似等。和其它之情感疾病一样,轻郁情感障碍症也常伴有物质滥用,如使用酒精、兴奋剂或大麻等来处理其低落之情绪 重新翻出来学习下 双相,如压在心头的大象,期待基因疗法的研究与普及。注定这生与众不同,感谢上天的恩赐,无论如何我们将勇往直前,才能不枉此生。 双相情感障碍症预後比复发性郁症还差,在初次躁症发作後2年内,有40到50%的病人会有第二次躁症发作,虽然锂盐可延长稳定期,但也只对50到60%的病人有效。而复发性郁症在2年内有30~50%会有第二次重郁症复发,若有预防性治疗则复发之比例减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