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e 发表于 09-4-4 08:01:34

蛋,还是鸡

蛋,还是鸡
                        与S老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

    钱钟书说,你吃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没必要去认识那个下蛋的鸡。
    香港有部肥皂剧的对白:甲:我要结婚了,乙:你要喝牛奶,没必要在家里养一头奶牛。
有些朋友很想去读更多的心理学理论,似乎只有知道的更多才能更安全,其实没有判断力的支撑,知道的越多越会越困惑。因为知道的越多,未知的就更多。
效果比方法更重要――NLP的重要规则之一。
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工具是重要,但是工具就是工具,把工具的重要性提升到超过功能的地步,重视一个工具到偏废其他工具的地步,那就不可取了,当前教育之中的英语就是如此。
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什么理论,森田还是弗洛伊德,老子还是孔子,基督还是佛祖。我们追求的目的是解脱、开悟、重生。
下边隆重介绍一个重量级人物——S老师,他是我很有幸认识的一个上海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博学,睿智,幽默,我见了他之后才真的开始相信心理咨询有效果,或者说开始真的有了效果。他是促使我快速治愈的决定性人物,是我修炼武功最后的几道真气,或者说是他帮我打通了任督二脉,不然我前边修习的太杂,已经相克,有走火入魔武功全废的可能。我经他同意,公开他和我的咨询治疗过程,但是所有案例的开发版权归他所有,特此声明。
我写的内容的很多都是他的思想,只不过加上我的个人体验和理解而已。
S老师跟我第一次会面的时候,让我把我正在看的心理学书籍全烧掉,那个时候我前前后后购买了20―30本书,网上下载的电子书更是不计其数,觉得这些理论都挺有用的,但是有都挺没用的,今天用这个试试,明天用那个试试,好像每个都有点道理,好像每个实施起来都有点困难。
S老师说书随时都可以买到,你买了书在那里总是忍不住会去翻。
的确是这样,有很多书我前后看了好几遍了,有些内容和段落都可能会复述了。平常一有空下来就干这样的事情,甚至到洗手间还会带着这些资料,每次下班回到家就是躲到房间里去看这些书,不看不知道干什么,因为知道自己必须有更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但是总是在怀疑每个理论,已抱着试的心态,到最后无所适从。因为这些方法我都用过了,却没见效缓慢。这些陷在理论追寻的过程中,我没有了正常的生活,我不跟同事交流,不跟室友交流,不愿意打电话,更不愿意接电话,就是活在自己、疾病、理论的小世界里。
而且满脑子都是治疗疾病,觉得病若是不好,一切都是白扯,尽管我有还算不错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但是觉得有了病这一切都是虚幻。
其实回头想想我第一次进入心理疾病的状态也是如此,那是在高三,高考临近,一开始因为怕鼻炎会影响学习效率,就去治疗鼻炎,但是这又是慢性病,再加上我受到了身边的一些人不好的暗示,大致是说鼻炎很要命,某某人因此而失业,某某人因此而辍学,自己就开始紧张,就开始去校医那里看,他们说你有鼻炎,头痛吗?我说不头痛啊,但是几次下来我就开始头痛了,后来就开始上课睡觉,然后就学不下去了。想一想对于疾病的恐惧让我硬生生的制造出来这个疾病,然后其后的三年之中我一直在治疗鼻炎疾病中而挣扎。很多不负责任的宣传,尤其是别有用心的宣传,夸大鼻炎的严重程度,说这个会影响升学、就业,甚至发展到鼻癌的地步。
凡是大肆宣传的药物广告,不管他是在电台、网络、电视都是不可信的,动动脑子,那个广告费那么高,他的利润才多高哪?真正好的药是靠口碑的,而且绝大多数广告简直是不负责任的夸大很多病的影响,那些电台销售的药听起来效果如何,经常有热心听众打过来夸奖疗效,这根本就是一出双簧。
我们的心理疾病就是被这些害人精以及其帮凶――传播媒介给害的,但是还是有人上当受骗,人总是吃过亏之后才会明白,当然明白的代价太大,还是总是不断有新的人加入这个群体,就像股市,总有后入市者,博傻,所以骗子们大行其道。
另外一方面是正规医生的沉默和有关部门的放任。
少数的参与方和沉默的大多数造成了这样,道德就是这样沦丧的,我从来就没有对于医生这个群体有过好感,但是对于个人是肯定是有好感,在哪都有好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医生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他的原话是说中医)。还有那个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当今四大黑:公检法、城商税、白衣天使、黑社会。在中国,你生病了,你就认栽吧,祈祷上天让你碰到一个良心稍好的医生吧,连好好地没有病都被他们吓出病来了。
记得无数次看到过广告,有关包皮过长的,说包皮过长会积污纳垢,最后造成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甚至阴茎癌,最后完全切除,然后因为这些虚假信息我两次踏入医院的手术室,后来因为做这个手术要卧床休养一个月,不想让同学知道才做罢。再后来才逐渐了解到,包皮前端具有丰富的神经,可以增加性生活的快感,才开始庆幸自己当初明智的决定,一念之差,下半身的幸福就可能没了,但是已经被他们成功剥夺了部分快感的人找谁哭诉去,不知道这些天人们是不是会搞出类似于处女膜修复术的包皮修复术再发一笔。

S老师还让我切断网瘾,应该准确的说是疾病信息搜索瘾,那个时候我的工作效率极低,总是忍不住去看论坛上的新帖,去查一些有关的信息,到了要做几分钟工作,就要看几眼这些网页才行,网页之间又有很多链接,最后就不知道链到什么地方去了,结果上班时间匆匆而过,工作没有完成,又只好加班做,加班又做不完就越担心,每天的90%的时间(除了睡觉以外)都在公司泡着,在电脑前,更加没有什么生活时间。生活越来越没有乐趣,甚至跟我女朋友之间的电话也是我一直抱怨工作状态不好,生活很无趣。还好她没有听腻歪,因为那个时候我只有她一个人在单线联系了,其他的人联系我也不想说这么多,甚至故意不接电话,甚至关机,就让自己在人间蒸发。

S老师第一次最初给我安排的作业是回去把书烧掉和切断网瘾。后来经过我争取,S老师宽大地改为将书处理掉,和限制上网的时间,比如说每次设置固定的时间段去上网,其他时间不去,或者说每次上网后多少分钟就站起来到我领导那里要点活做做(那个时候我的部门领导知道我的抑郁症,已经不怎么安排我的工作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我最常的是一坐下来就是大半天,除了喝水、去洗手间、吃饭根本连身体都不会动一下,甚至去喝水和去洗手间也要先观望一下,确定吧台和厕所里没有其他人,免得我见了他们之后不知道说什么,虎着个脸,低头装作没看见,那样更尴尬。吃饭如果别人不叫我,我是不敢跟陌生人一起吃饭去的,吃饭的时候我也会躲在公司食堂的一个角落里,别人聊得再开心,我都不理睬,到后来,甚至是故意错开时间段,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吃饭,那个时候食堂里没有人。还有好几次拖到后来干脆就不去吃了,有很多次一天只吃一顿饭。这就是我当时自我封闭的表现。

S老师的课后作业的执行效果:后来我把书打了个包捆起来,当然留了两本自己觉得还是挺好的书在手边,还是偶尔翻翻(当然这没有跟S老师说)。在上网方面,自己开始用那个方法去做,尽管效果一般,但是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这是转变的第一步
因为我开始会把时间转移出来做点别的。
所以对于各种方法和理论执著的朋友的建议也不妨学学我,脱离复杂的理论,回归简单的方法。
S老师跟我提到《平凡的世界》中的高加林因为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失去了,很失意,他干了一件事情,拿一盒火柴,往地上扔,扔完了再一根根地捡起来,捡完了再扔,就这样消磨时间,看似无聊,其实很有意义。因为这个时候要转移注意力,不能沉湎于痛苦之中,人的注意力就是这样的,你必须通过行动改变注意力。我的注意力完全被自己所谓的疾病给吸引住了,就不再放到其他地方,我本身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但是我后来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劲,甚至连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国殇,电视上连续滚动播出,我都没有落过一滴泪。因为我的注意力的焦点完全在自己的疾病上,要知道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曾经看个公益广告都泪流满面,中学朗读个课文都读得书本都湿了。那个时候的情绪的确是有问题的,但是跟我自己没有主动去做些事情也有关系。

S老师问起我老是看这些东西的目的,我说自己很痛苦,因为前两次成功地走出来之后,曾经很开心,之前的那种日子过得太痛苦了,每次变好后都有柳暗花明、前途光明之感,也因此自命不凡,觉得心理学很有造诣了,正所谓久病成医,也曾经不止一次用自己的成功走出来的经历来影响身边的人。我跟S老师说这是第三次了,而且是严重,最极端的一次,就差没有自杀了,太痛苦了,我以后都想改行去做心理医生了,因为网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黑溪,比如南京的王宇,比如山东理工的高老师,(他的《强迫症改变人生》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当然还有我家主――木碗姐姐,他们都很令人钦佩。

S老师说那是后话,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走出这个状态,书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到,尤其是现在的讯息那么发达,不要纠缠于方法,我跟他提到很多理论的认识,他说西方现在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疗法,就是没有疗法,而且也不给病人确诊,只是把心理患者视为遇到生活问题的人,只是他们的应对方法不当。

武术最高的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永远大于有,0永远大于1,这就是老子的无中生有,宇宙也是这样大爆炸而来的,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最有效的。
功夫熊猫最后打开不传之秘的宝典,看到是一面镜子,捷径就是没有捷径,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未必最近,秘籍就是没有秘籍。No news is good news.功夫熊猫在镜子中看到了他自己,一个人自我的力量就是最高的秘籍,因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正如佛法说的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立地成佛的可能,所谓的赤子之心就是婴儿时的天真无邪,修行就是去除自己后来在世俗的成长中所养成的欲、念、执,自然可以得到解脱。

正如在武当山上,张三丰传授太极拳给张无忌,第一遍打完的时候张无忌说忘了一些,第二遍打完的时候,张无忌说忘了大部分了,第三遍打完后张无忌说全忘了,群豪担心的要死,而张三丰却心知肚明,此徒孙颇有慧根,已经悟到了最高的境界。
会了就是不会,不会就是会。道可道,非常道。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S老师还跟我提到生活禅的概念,也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而我们有了心理疾病的人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都担心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夸大这些问题的影响力,如果做什么就什么,每天忧心忡忡,前怕狼后怕虎,自己吹出来纸老虎,吓自己。正如那个百足虫的寓言,有人问百足虫,这么多只脚,每次走路是怎么协调起来的,百足虫一思考就崩溃了,再也不会走了,这跟我们心理疾病的人是多么类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得太多了,这正如森田倡导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的理论核心说白了就是该干嘛干嘛去,不再去想病的问题。

walle 发表于 09-4-4 08:01:54

下次再排版,见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蛋,还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