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3
民国女子
陈家萍
民国美女如云,唯蒋碧微处丈夫婚外情之变不惊,索金休夫另寻怀抱。蒋碧微没有传统女性的道德感,丈夫不待见绝不作怨妇吟,自将前尘往事拾掇得干净利落,携细软决然走爱情路线。
蒋碧微虽系大家闺秀,且身处贞节牌坊林立的宜兴城,但封建礼教在她身上似没有多大影响。得遇徐悲鸿,芳心暗许,遂自砸少奶奶的生活模子,私奔日本,足可见蒋家二小姐追求爱情、渴望做搏击新生活的海燕的行动力。
蒋徐二人个性并不合,为什么一见钟情一拍即“奔”?细分析,18岁上的闺阁少女,如白鸽般驯良的眼神及无助的闲愁,在青年徐悲鸿眼中,自有一种艺术的审美。吸引他的,与其说是人格魅力,不如说是这种以大家风范作底的闺阁闲愁。而艺术气质的徐悲鸿、辽远的日本,都是蒋小姐不能抵御的“情蛊”,是以她主动戴上那枚刻着“碧微”的水晶戒。她欲借他展翅。
美人迟暮的蒋碧微,写回忆录《我与悲鸿》,满纸辛酸,对私奔却无悔。18岁的邂逅,如同神佑,他是她的一个机会,此后,一切艰难险阻,皆关山度若飞。
相遇本身,是美丽的。
蒋碧微,适宜做高朋满座的沙龙夫人,而非视艺术为生命的徐悲鸿理想中“红袖添香”红颜知己式的生活伴侣。她对他,终觉隔膜,不理解。对他耽于金石字画,由不耐到腹诽,由买裘皮衣挑衅到吵闹。儿女绕膝,他手上赫然多了枚红豆戒——红豆系他的高足孙多慈所赠,他用金子镶成戒指,并刻“慈悲”二字。并刻一印章:大慈大悲,含了彼此的名字。当初水晶戒,而今红豆戒——给心上人改名,用情侣戒示爱,爱情道具大同小异,爱情手段如出一辙。
蒋碧微做了挽救家庭的壮举,1932年12月,徐公馆建成,孙多慈以学生身份购枫树苗百株作贺礼,蒋碧微让佣人砍了当柴火。聪明如碧微,岂容枫树以形象代言的姿态公然红艳在房前庭后、卧榻之侧?
徐悲鸿为孙多慈画“台城夜月”图,蒋碧微见到,怎一“酸”字了得!陪读法国,他以她为模特,留下诸多经典画作。蒋碧微的醋意及委屈,皆可想像得到。她将画作没收:我在世一日,此画就不便面世。她以这种掩耳盗铃手法按摩业已被漠视的自尊。
毕业前夕,徐悲鸿亲自出马为孙争取官费留学名额,这次,蒋碧微不再选择沉默,她写信给负责留学事宜的中方代表,亲告夫状。孙多慈留学一事泡汤。徐悲鸿愤恨滔滔,终覆了婚姻之舟。
蒋碧微种种举措,虽有“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之诟,却也可体恤。毕竟,她是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挽救家庭。她放弃养尊处优少奶奶的生活,与他私奔,绝不容他成为公共资源。她非传统意义上的贤良女子,做不出《浮生六记》里沈芸那种亲自为夫纳妾的举措。女人如灯,她非省油灯,非节能型,甚至可以说,她是一盏颇耗油的灯,夫妻经年,他岂掂量不出?却只惹了“愤恨”,竟而在《广西日报》声明与蒋碧微脱离同居关系。
1942年6月,在孙家碰壁的徐悲鸿回到重庆,希望与蒋破镜重圆。来到居处,堂前镜框赫然悬挂着他断绝同居关系的申明!这种做派,是典型的蒋氏风格。她已挺身为矛,化意志为戟,以斗士的姿态公然应战接招。徐悲鸿唯苦笑,但他的表现仍可圈可点,当众承认一切都是他的错,表达羁鸟恋旧林之意。但,蒋碧微已不耐做枉自守候的寂寞森林。
1945年底,蒋碧微开出分手费:100万赡养费和100幅画。没有爱情,蒋碧微物质化得彻底决绝。她是高明的。丰厚的钱物,切实保证了她余生不受冻馁之苦,她没有沦为爱情乞丐,而是端着姿态,与张道藩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1953年10月,一代大师徐悲鸿谢世,蒋碧微得知徐悲鸿去世时,身边尚珍藏着早年他们俩在巴黎生活时购买的怀表,泪雨如飞。
1978年,79岁的蒋碧微去世,徐悲鸿为她画的肖像《琴课》犹悬于卧室。
爱情与婚姻的加减乘除账,到天堂里细细算……
回复 21# 龙井似碗钉 的帖子
谢谢转贴!又是一首可圈可点、气势磅礴爱的千古绝唱!:handshake :victory: 细读前代才子佳人情事,泪如雨飞。。。,——支持蒋碧薇! 可叹!
花了挺长时间看完累眼睛呵呵
很喜欢这句话:你和我都是尝过婚姻滋味的人,男女两性由恋爱而结合,有几个人能够享到真正的幸福快乐?我常在想,恋爱就像爬山,携手攀登,大家都在欢呼高歌;然而一到峰顶,无论是向前向后,就只有下坡路了。走下坡又是多么可悲的事。道藩,让我们永远保持心灵的感情。你要知道,唯有心灵中的爱是最纯洁、最美丽,而且是永远不朽的。
婚姻真是说不清的事,关键是看一个人的选择,选择了婚姻就要对婚姻负责;不选择结婚单身过一生也无可厚非.人都是要老的,人都年轻过,老了清贫孤寂的死去挺悲哀的.如果结婚了控制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不然到老了就是后悔.
回复 25# 麦给 的帖子
:handshake :victory: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