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09-2-24 10:44:58

心理健康离不开道德教育

● 王永炳
  这一两年来,随着全球性经济大衰退,破产、裁员等所造成的生活困境有如排山倒海,情况严重,因而患上各种心理病者如失眠症、焦虑症、忧郁症等势必倍增,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更不容忽视。

  新加坡政府有鉴于事态严重,于前年宣布在五年内为心理健康投入8800万元,主要用于培训精神健康的专才。前不久又宣布采纳卫生跨部门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并在未来三年另外注入3500万元资助心理问题的教育和防范工作,以及推动及早检测和治疗的社区计划,以照顾老中青三代的心理健康。  

 凡此种种,显见政府觉察问题的严重性,推展心理卫生教育刻不容缓。

  在这里,我想从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略抒己见。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道德品质状况,是互相制约和互相渗透的。所以,心理健康离不开道德教育。成功的道德教育,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样的,健康的心理对人的道德行为也肯定有积极影响。 道德教育必须自幼儿开始   所谓心理卫生是指个人对生活环境的积极适应,从而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道德修养则是指个人的人格素质、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而言。讲求心理卫生,首先得培养完整健康的人格素质。   一个有完整健康人格素质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就能保持平静、心胸坦荡荡,能自尊自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而人格素质的培养却是以道德内容为基础的。   道德与心理卫生教育必须自幼儿开始。儿童心理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家长在这方面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有专家做过研究,父母对子女太过溺爱、照管过度、保护与顺应过度,孩子的性格一般上是任性、依赖性、神经质、粗暴、攻击、幼稚、无责任心、缺乏社会性等等。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2-25 05:41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9-2-24 10:47:53

如果父母对子女采取忽视、拒绝、残酷与专制的态度,那么孩子性格就变得情绪不安定、反社会、自我、执拗与企图引人注意等等。

  对于子女要有适当的爱,不溺爱不忽略,坚持一贯的给予孩子适当的道德教育,孩子就会形成独立性、爽直、协作、亲切与善于交往的性格。

  一旦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感情也会随之加强深化与内化,进而巩固他们的行为习惯。

  但是,我国跻身为发达国家成员,双薪家庭日益增多,父母已经没有多余时间对孩子身教言教了,加上不少家庭事务全由女佣代劳,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不必动手动脚动脑,时日一久自然养成依赖性、无责任心、情绪不安定、粗暴、攻击等弊病。 

 孔子的警告“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真心爱他,能不让他劳动吗?对他忠实,能不教诲他吗?),在现代发达社会里,理会这道理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情况的确令人担心。 

 进学后,又因课业繁忙,不少学校特别注重考试科目,非考试科目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有时得靠边站。儿童在家里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无法得到足够的开导与纠正,反而变本加厉。 

 这造成:有的孩子因依赖性强,在心理上没有足够的承受力,遇到挫折便意志消沉;有的因缺乏责任心而吊儿郎当过日,一旦不如人,便自卑自贱;有的因情绪不稳定而无法处理人际关系;有的物以类聚而组成校园暴力破坏集团,欺凌弱小等等。

须训练孩子的自省能力 

 其实,这些都是因道德教育失效而造成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如果不设法亡羊补牢,肯定会愈演愈烈。 

 昔日儒家伦理思想在这方面很有启发性,如《三字经》开宗明义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非常清楚地说明儿童因学习环境不同,性情就相差越来越远。教导的方法最重要的便是始终一贯,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2-25 05:41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9-2-24 10:49:54

此外,训练孩子的自省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自省了解自我,明白所扮演的角色,然后自我定位,可以避免攀比的不正常心理。了解自己,进而了解别人,渐而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克己复礼(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不会因“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个人遇事不能暂且容忍,容易冲动而失控,酿成悲剧。同时训练孩子寻找快乐之源,结交益友,互相激励扶持,养成善于与人交往及乐观精神。成长后,他即使遭逢逆境,也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进取精神,不轻言放弃。 

 儿童时期经过这样的教育与训练,青少年时期便可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满意的心境。乐于学习,温故知新,有责任感。能随遇而安,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自暴自弃。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和而不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会遭人排挤与攻击。 

 三、统一的人格。了解自我,有自己的定位,不会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到混乱与矛盾,所思所为,都是言行一致的。 

 四、有道德判断能力,不会随波逐流而择善固执。儿童的德育关乎中老年发展   人生到了中年时期,待人处世都相对复杂得多。但是青少年时期所达成的心理健康,就能使人安然度过多事之秋的中年。他能克制自己,保持心平气和,善于疏导化解矛盾与冲突。这样,才能在家庭与事业上有所作为。  进入老年,懂得认老,能了解自然的规律而不会陷入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之中,更不会倚老卖老惹人厌。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把丰厚的人生经验和知识适当地贡献出来,做个老有所用的人。  

总而言之,人生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连续性,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是基于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也就是说,儿童时期的道德教育对于青中老年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儿童时期的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是本地资深教育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9-2-24 10:51 编辑 ]

致一 发表于 09-2-24 12:53:46

谢谢美惠子的分享,非常有道理。
还有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是:从事“道德教育”的人是否符合“道德”,这应该是个难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健康离不开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