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融化障碍---一位退休女干部的精神病人康复事业
2008年08月28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8月28日电 题:用心灵融化障碍——一位退休女干部的精神病人康复事业
记者 肖思思
广州市荔湾区一个居民小区中一个不起眼的三层楼里,绿色的地板上活动着看起来和常人没什么区别的精神病康复者。
他们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结”,困扰着他们,阻碍他们融入这个社会。
而在这里——完全免费的“家属资源中心”,广州市民政局退休女干部徐驰试图通过先进的社工理念,来帮助对人生产生消极情绪的精神病人和无助而痛苦的家属共渡难关。
解开精神病人“心中的结”
从外表看来,35岁的陈健很健谈,思维敏捷,待人也彬彬有礼。但多年前,他家庭变故,又爱钻牛角尖,因而精神病发。
在中心里,陈健找到了新的生活。“因为这里大家都尊重我,还请我做电脑班的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承认了我。我觉得这里很温暖。”尽管骑自行车要近一个小时才来到这里,但是陈健仍然坚持每天都来。
和陈健一样,不少对自己前途缺乏信心的人,在这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在徐驰的中心,兴趣班的老师中有60%以上都是让精神病康复者本人来担任。
在精神病人的背后,还有一群无助的家属。他们面对需要与之朝夕相处的精神病亲人,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心理准备,都曾经陷入过痛苦无助的境地。
他们打听到徐驰这个“中心”的消息,纷纷前来。
一位家属对记者说,“在这里和家属们相处久了,我找到了好久没有的开心和放松。我感受到了身边有一个团体,我们每天互相交流孩子的近况,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心里便不再害怕。”
徐驰说:“其实病人家属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有时候恰恰忽略了他们在精神病人康复中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鼓励,精神病人才能更快地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在不理解的目光中坚持这项事业
当初,徐驰的“中心”从广州市天河区一所天主教堂迁到荔湾区时,首先遭到了来自小区居民的反对。由于对精神病康复治疗存在误会,很多居民希望徐驰把“中心”迁走。
“我有一个执著的想法,"中心"一定要办在社区,不然会让他们与社会完全脱节,阻碍他们康复。”徐驰说,后来,我们请来残联的同志耐心解释,也请媒体介绍海外先进经验,邻居们理解我们了。
更不容易的是,十年来,徐驰的中心是完全免费的。她的解释是:“精神病人家庭生活条件本来就不算好,如果还要收费,等于是又为他们设置了一道门槛。”不仅不收费,中心还为来这里参加技能培训的精神病康复者发补贴,尽管钱不多,“但是至少补贴了他们一部分交通费用。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
“助人自助”十年一日
在家属资源中心里,所有人都称呼徐驰为“徐姑娘”,她说她非常喜欢这个称呼,比“徐主任”“徐处长”亲切多了,也更接近她十年来慢慢领悟出来的与精神病人康复者相处的理念。
到这里,63岁的徐驰感受最大的是从政府部门到从事社工工作的理念上的巨变——从“施舍和教育”到“助人自助”。
在资源中心有一个安静的“心灵密语室”。以往,康复者们烦躁了,徐驰会带他们进来聊聊天,但是本身就敏感和不自信的康复者们误会了,私下里说不喜欢被人带进小教室“教育”“训导”。从此之后,徐驰再也没这么做过。
徐驰的老伴几年前因为癌症离去。“那段时间非常痛苦,但在中心,我也通过帮助他人学会了"自助",自己进行心理调适,渡过了难关。”
(责任编辑:黄芳) 在不理解的目光中坚持这项事业。“助人自助”十年一日,太不容易了!赞! 徐姑娘“助人自助”十年一日,很受感动,有机会谁组织去她办的机构参观一下就好了:lol 很佩服徐驰能坚持十年做这件善事,太不容易了,很了不起,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和机构。 感动。。。: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