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你的头脑(当下的力量)
你不是你的头脑开悟的最大障碍开悟——到底是什么?有一个乞丐在路边行乞了三十年。有一天一个路人经过。“赏我几个零钱吧?” 乞丐喃喃地说,顺手伸出了他那顶老旧的球帽。“我没有东西可以给你,”路人回答说。接着就问道:“你屁股坐着的是什么?”“没什么,”乞丐回答。“只是口旧箱子,从我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坐在上面。”“你打开看过吗?” “没有,”乞丐说。“何必呢?里边啥也没有。” “打开看一下,”路人坚持着说。乞丐勉为其难地撬开了箱子,这时他喜出望外,满脸狐疑,因为他看到箱子里装满了黄金。我就是那个没有什么可以给你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3f67576e6fb108447a2eu1WjNqSHB2YT.jpg,却叫你看宝箱里面的路人。我指的不是这个寓言里有形的箱子,而是与你更贴身的宝箱——你的内在。“可是我并不是乞丐呀,” 我知道你会抗议。凡是还没有找到他们内在真正的财富,也就是存在灿烂的喜悦,和伴随而来不可动摇的平安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拥有庞大的物质财富。他们无视于内在已经拥有的,不仅包含,而且还远超过世间财的无限量的宝藏。他们向外攀援,追寻片面的享乐或满足、肯定、安全感或爱。一提起开悟这个字,我们便会在观念中产生超人成就式的幻觉,我执喜欢保持这样的方式,可是开悟只不过是与存在合一时觉受到的自然状态罢了。它是一种与不可蠡测、不可摧毁的东西联系的状态。那个东西,说来几乎是矛盾的,它既是你,却又远超过你,它在名相之外能够找到你的本性。这份联系感的丧失,滋生了你和你自己以及你和世界分裂的幻相。你便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知自己是一个孤离的碎片。恐惧因此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冲突变成了常态。我甚爱佛陀用“离苦”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把开悟给定义出来。这里面没有任何超人的影子,对吗?当然就定义而言,它并不完整。因为它只告诉了你开悟不是什么:不是受苦。然而却没有说明受苦之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呢?这一点佛陀却避而不谈,他的沉默暗示了你必须自己去找出来。他使用反义,为的是不让你的头脑把它制造成一个可以去相信,或者一个超人般的成就,一个你无法企及的目标。可惜绝大部份的佛教徒无视于佛陀的苦心孤诣,却一迳地相信开悟非佛陀莫属,与他们无缘,至少这一辈子甭想。
你提到“存在”(Being)这个字,你可以解释它的意思吗?
存在就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一体生命,它超越那个充斥着无数形相且受制于生死的生命。然而本体不仅超越形相,也以最内在无形且不灭的本质,存在于每一个形相的内在深处。这意谓着它是你当下就可以触及的最深处的自我和自性。不过你不要企求透过头脑去掌握它。不要试图去了解它。只有当头脑静止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它。当你临在,当你全然而深刻地专注在当下的时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a4e2dd8cfd2e42b70effvSksbO29roCb.jpg候,存在才能被感觉到。不过它绝不可能被心智头脑所了解。如果能够对存在的觉知失而复得,并且安住在那个“觉受的体悟”的状态,就是开悟。
你说的“存在”指的是神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你不直说?
神这个字经过数千年的滥用,它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我偶而会用,不过情况极少。我说的滥用,指的是那些无缘一窥神所蕴含的那个无限灵性的人,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信誓旦旦地使用它。再不然,就以一副“予岂好辩哉”的态度,与人争辩。这种滥用导致了荒谬的信念、主张、和我执的幻相,比如说“我的或我们的神才是唯一的真神,你的神是假的。”再不然就如尼采所宣称的,“上帝已死。” 神这个字已经变成了一个封闭的概念。只要这个字脱口而出,就立刻创造了一个形象出来。或许,出现的不再是那个白须的老者,却依然是个自外于你的某个人或某个物的形象,当然,这个某人或某物几乎千篇一律的是男性。这个字所蕴含的不变实相,绝不是神或存在,或任何文字可以定义或诠释的。所以唯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这个字所指涉的那个(That),对你的体验究竟是一个助力亦或障碍?它是否指向一个超越它自己的超验实相?还是它太过于便给,反而落入你头脑里的一个概念,好让你相信它,奉为心理的偶像呢?存在这个字无从解释起,神这个字也一样。然而,存在的优势是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不把那不可限量的无形,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你不可能用它塑造出一个形象出来。它不为任何人所独占。它是你的本质。它就像你本身的临在一样,当下就可以触及的。它是先于我是这个,或我是那个之前的我是。因此由存在这个字到存在的经验之间,只隔着一小步。 体验这个实相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我们对心智头脑的认同。它使思想变成强迫性。无法停止思想是一种可怕的痛苦。可是几乎每个人都饱受这种痛苦,但是反而视为平常而习焉不察。这种持续不断的思想噪音,阻挡着你,使你无从发现那个与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宁静。它也创造了一个心造的假我,因而投下恐惧和受苦的阴影。这方面稍后再做更详细的审视。哲学家笛卡儿在提出他的名句:“我思,故我在。”的时候,自信已经找到了最根本的真理。事实上,他表达的是最基本的谬思:把思考等同于存在,并且把身份认同等同于思考。强迫性思考者,这几乎是每一个人的写照,活在一个明显的孤离状态,活在一个问题与冲突不断,一个疯狂而复杂,一个反映了心智头脑不断支离的世界里。开悟是一个圆满的状态,是一个由“合一”而达到平安的状态。也就是与生命的外显层面——这个世界,以及你最深处的自我合一,并且与生命的隐含层面(原始状态)——存在的合一。开悟不仅只是受苦和内外冲突的了断,也是不断思考苦牢的终结。这样的解脱简直不可思议!心智认同创造了一个由概念、标签、形象、文字、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不透光屏幕。它阻绝了所有真正的亲密关系。它隔阂了你和你自己,你和你的同胞,你和大自然,你和神的关系。这一道思想的屏幕,创造了孤离的幻相——那个造成了你和“他人”是完全独立的区隔的幻相。这也使你遗忘了一个核心的事实,就是在外形和各自不同的形式层面之下,你与万有皆是一体的事实。我所谓的“遗忘”,指的是你不再感觉你和这个不言自明的事实合一了。也许你相信它是真的,可是你不再知道它是真的。信念固然可以带来宽慰,可是只有透过亲身的体验,它才能释放你。思考已经变成了一种疾病。当事情失去平衡的时候,疾病便因应而生。例如:身体里的细胞分裂和增殖是正常的,可是当这个过程无视于整个有机体,而持续地快速增生的话,我们便生病了。注:心智如果运用得当,是一个超级利器。然而如果误用了心智的话,却极具摧毁力。更正确的说法是:问题不在于你使用了你的心智——一般而言你根本没有使用它,而是它在使用你。这就是疾病。你相信你就是你的心智头脑。这是一个幻相。这个工具已经反客为主掌控你了。
我不苟同这种说法。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有很多漫无目标的思考,这是真的。不过我仍然能够选择运用我的心智头脑而有所得和有所成就,而且我经常这么做。
会解谜语或是制造原子弹,并不表示你会运用你的心智头脑。头脑就像喜欢啃骨头的狗一样,喜欢啃问题。这也是它能够解谜语和制造原子弹的原因。这两者你都没有兴趣。我请教你:你能够随心所欲地摆脱你的头脑吗?你找到了控制头脑的“开关”吗?你是指停止全部的思考?没有,我不能。只除了极短暂的一刻。那么头脑就在使用你。你无意识地与它认同了,因此你甚至不知道你是它的奴役。这几乎就像你不知不觉地被附了身一样。你错把附身的实体当做自己。当你明白你不是那个附身的实体——思考者的时候,就是自由的开始。知道这一点使你能够观察这个实体。你开始观察思考者的那一刻,便启动了一个更高的意识层面。然后你就开始明白,还有一个超越思想,而且更宽阔的智能境界。
相较之下,心智头脑只是这个智力的沧海一粟罢了。你还会明白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美、爱、创造、喜乐、内在的平安——都来自于头脑之外。你便开始觉醒了。
∽挣脱心智的牢笼
“观察思考者”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告诉医生:“我听到脑袋里有个声音。”这个人八成会被送进精神病院。事实上,几几乎每一个人都以相当类似的方式,听到头脑里有一个或好几个声音:那个不由自主的思想过程。而却不明白你拥有停止这个持续不断的独白或对话的力量。你或许在街上碰过这种滔滔不绝或自言自语的“疯”人。其实你和所有其他的“正常”人,跟他都是半斤八两。差别在于你是无声式的。你做的是无声的评论、猜测、批判、比较、抱怨、好恶喜厌等等。声音不见得与你当时所置身的情境有关,它可能是在回忆过往,或者预演、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经常想象事情出了差错,或者出现负面的结果,这叫做杞人忧天。往往这一条音轨里还伴随着影像,或者“心里电影”。即便这个思想的声音与你处身的现况有关,也会被它以过去之名迳加诠释。这是因为思想的声音,属于你被制约了的头脑。而你的头脑是你所有过往的历史,和承袭得来的集体文化心智头脑模组的结晶。所以你就透过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批判现在,而得到了一个完全被扭曲了的观点。说这个声音是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并不为过。许多人在脑袋的折磨下度过一生,饱受它有增无已的攻击、惩罚、终至耗尽生命的能量。这就是许多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悲惨、不快乐、和疾病的根源。好消息是你能够把自己从你的心智牢笼里挣脱出来。这才是独一无二的真解脱。你现在就可以踏上第一步。开始尽可能地倾听你脑袋里的声音。特别注意任何一再重复的思想模式,多少年来一直在你脑袋里重弹的老调子。我说“观察思考者”正是这个意思。原来的说法应该是:倾听你脑袋里的声音,在那里出庭见证。当你倾听的时候,要没有分别心地听。也就是说不要批判,对你所听到的不加批判或谴责。因为你一开始批判,就意谓着同一个声音打从后门趁虚而入了。你很快就体会到:声音在那里,而我是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个对“我是“(I am)的体会,这个对你自己临在的感知不是一个思想。它源自于头脑之外。
∽
因此当你倾听一个思想的时候,你觉知的不仅是这个思想,也觉知到那个做为思想见证人的你自己。一个新的意识向度进来了。在你倾听思想的同时,你感觉到一个意识的临在,那个一直都在思想之后或之下的深处自我。思想随即丧失了掌控你的力量,而急速地止息。这是因为你已经不再透过头脑的认同,而付予它能量的缘故。这就是不自主和强迫性思考终结的开始。当一个思想止息的时候,你经验到一个心智流的中断——一个“无心”的间隙。 这个间隙一开始很短,或许只有几秒钟,可是它会逐渐延长。当这个间隙发生的时候,你便感觉到一种内在的宁静和和平。这是你感觉与存在合一的自然状态的开始。通常这种状态会受到头脑的蒙蔽而模糊。如果加以练习的话,宁静感和和平感就会加深。事实上,它的深度是无底的。你也会感觉由你内在深处升起一股微妙的喜悦之流:存在的喜悦。它不是一种类似恍惚的状态。完全不是。你的意识不但没有丧失,情况正好相反。如果和平的代价是意识的低落;如果定静的代价是生命力与警觉性的缺乏,那么便不值得拥有。在这种内在的联系状态之下,你会比在头脑认同状态下更加机警和觉知。你是全然的临在。它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能量场的波动频率,它赋予生命给我们的肉体。当你更深入这个被东方称之为无心的境界时,你就体会到纯意识的状态了。你在那个状态中感觉自己的临在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强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db9a098c16ab46881512FUGaKTTMHvQu.jpg度。你所有的思考、情感、你的肉体和外在的世界,相较之下变得无足轻重了。不过这是一个无我的状态,并非自私(有我)的状态。它把你带到一个超越过去你所认为的“你的自我”的境界。那个临在实质上就是你,却同时又无以名状地大过于你。我试着要传达给你的,听起来也许矛盾百出,甚至于自相抵触,不过我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加以表达了。
∽
你除了使用“观察思考者”的方式之外,也可以把注意力的焦点引导到当下,来创造一个心智流的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这一刻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有深度满足感的修习。你借着这种方式,把意识由头脑的活动上引开,而创造了一个无心的间隙。你在这个间隙里,处于高度的机警和觉知之中,却没有思考。这就是冥想的精髓。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一项例行的活动,来做这个练习。把你全副的注意力,摆在一个通常只是一个过程的活动上,让这个过程变成一个目的。举例来说,每当你在家里或公司上下楼梯的时候,密切注意你的每一个步伐和动作,甚至于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再不然,洗手的时候注意每一个相关联的感官知觉:水的声音和感觉,你手部的动作,肥皂的气味诸如此类的。甚或在你上车的时候,关好车门之后暂停一会,观察你呼吸的进出。觉知到那个宁静却威力十足的临在感。
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度量你这个练习的成功与否,那就是:你感觉到内在和平的程度。
∽
所以在你的开悟之旅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学习不认同你的头脑。你每创造一个心智流间隙的时候,开悟之光就变得更强。有朝一日,你会像看到一个耍宝的孩子一样,对你头脑里的声音莞尔一笑。
这意谓着你不再把你心智的内容看得那么认真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并不依附它而存在。
开悟:超越思想
难道思考不是在世界上求存的要件吗?
心智头脑是一个仪器,一个工具。它是为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而用的,一旦任务完成,就要把它搁下。由此看来,我敢说大多数人的思考中,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翻来覆去、一无是处的东西。而且更因为思考的失能和负面的性质,而使得大部份的思考都有百害而无一利。你只要观测你的头脑,就会发觉此一说法的真实性。它造成生命能量严重的耗损。这种强迫性的思考,其实是一个瘾头。瘾头的特性是什么?很简单:你没有停止它的选择。它似乎比你还强。它还给你一个虚假的享乐感,那种以痛苦收场的享乐。 我们何以会上了思考的瘾头?因为你跟思考认同。也就是说,你由头脑的活动和内容中,汲取你的自我感。因为你相信只要一停止思考,你就马上停止存在。ME注释:文明史就是一个通过包装证明自己的过程,一个骑驴找驴的过程,一个头上按头的过程,一个用假相来证明真我存在和价值的过程,其实若不是为了生存,终极意义上,真我根本不用证明。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个人和文化的制约,逐步架构出你是谁的心像图。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我执(ego)。我执由心智活动所组成,它只能透过不断的思考而苟存。我执的意思因人而异,我在这里的用意指的是一个虚假的自我。它是我们与心智无意识的认同而创造出来的。对我执而言,当下这一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被认为是重要的。这整个真理的逆转,说明了一个事实:心智在我执的模式里运作不良。它自始至终只关切着如何让过去起死回生。因为没有了过去你又是谁呢?我执为了确保它的存续,为了从未来寻求纾解和实现,便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它说:“有朝一日,等这个、那个发生的时候,我就会快乐、和平、万事如意了。”即使我执好像在关切当下的时候,那也不是它所看到的当下:由于它透过过去的眼睛在看当下,所以它把当下完全曲解了。再不然就是把当下贬至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这个目的,始终都铺呈在心智所投射出的未来。只要观察你的心智就不难明白。这就是它一惯的伎俩。当下这一刻掌握着通往解脱的钥匙。可是只要你仍然是你的心智头脑,你就找不到当下这一刻。
我不想失去分析和察办的能力。我宁可学着让自己用更专注的方式思考得更清晰,也不要失去我的心智。思想是我们最珍贵的天赋。人没有了思想,只是变成另一种动物罢了。
心智的优势,只不过是意识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进入下一个阶段,否则,被我们豢养成怪兽的心智,迟早会把我们给毁灭。这方面容我稍后再详谈。思考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考只是意识的微小部份而已。思想没有意识无法存存,意识却不需要思想。开悟意谓着超越思想,而不是掉入思想之下的另一个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在开悟的状态里,你仍然会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e0c66e2d8d55e93f7993ZwxZsHI6ZWsh.jpg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你的心智进行思考,可是却以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你多半只为了实用性的目的而思考。你摆脱了不自主的内在对话,你多了一份内在的宁静。一旦你需要用到心智的时候,特别是需要创造性的方案时,你会以几分钟的间隔,摆荡在思想和静止、心智和无-心之间。无心就是没有思想的意识。唯有以这样的方式,创造性的思考才有可能。这是因为思想唯有在这种方式之下,才拥有真正的力量。当思想不再与更广阔的意识领域接轨的时候,它便会快速地枯竭、疯狂、而产生破坏力。心智头脑实际上是一部求生机器。它对别的心智发动攻击、进行自我防卫、搜集、储存、并分析资讯——这是它的拿手绝活,不过这根本不是创造。
ME:心智是来源于不安全感,来自于恐惧,用来攻击和防守用的,并不是用来建设的。它来源于人类应对灾难的技能。
所有真正的艺术家,无论他们知道与否,那个创造的灵感都来自一个无-心的地方,都来自内在的宁静。
ME:这种宁静的状态是一种没有竞争与对手的自得其乐的状态。
然后再由心智,把创造的驱力和洞见形之于外。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也宣称他们是在心理的寂静中,产生了创造性的突破。对全美知名数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进行的一项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惊讶。调查发现“在创造性行为短暂而具决定性的阶段中,思考只扮演了次要的角色”。因此,我敢断言,大多数科学家不具创意的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停止思考。你身体的奇迹、生命的奇迹,都不是透过心智与思考而创造和维系的。显而易见的是,有一个远超过心智,比心智更伟大的智能在运作。一个纵长只有千分之一寸的细胞,它的DNA里,何以蕴藏着足以填满六十万张书页这么多的指令?我们对身体的作用知道得越多,使越能体会身体内在运作的智能有多么庞大,而我们知道的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心智一旦与它重新联系,就会变成一个神奇无比的工具。然后它才会甘拜下风,效劳于一个比它更大的层面。 ME:这是臣服的真正含义。
情绪: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情绪又是怎么回事?我陷在情绪里的时候,比陷在心智的时候多。
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c85e6e408e7e7f67df3c6LsLXJuXJ7JN.jpg
我使用心智这个字,代表的不只是思想。它还包括了你的情绪,和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心智和身体的交会处生起。它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或者说,是你的心智在身体里的反射。例如:一个攻击性的思想或敌意性的思想,会在身体里创造出能量的累聚,我们称它为愤怒。身体开始准备战斗。你在生理、心理上受到威胁的念头,导致身体的收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恐惧的生理面。研究显示,强烈的情绪甚至会造成身体的生化改变。生化改变代表了情绪的生理面或物质面向。当然,通常而言,你并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想模式,往往只能透过观察情绪,你才能把它们带进意识之中。你越认同你的思考、好恶、批判、言诠,也就是说,你越不能以观察意识的情况临在,你情绪的能量电荷就越强,无论你觉察与否。如果你无法感觉到你的情绪,如果你断绝了与情绪的联系,它迟早会以一个生理问题或病症的形式或事件,让你在一个纯生理的层面经验到它。晚近有关这方面的论着已经很多,我们无需在此多所着墨。一个强烈的无意识情绪模式,可能会以一个外显的事件,巧合地发生在你身上。例如,我观察到某人携带了大量的愤怒,他没有察觉,也没有表达出来,那么他很可能会遭致其他愤怒者莫名其妙的言词或肢体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出强烈的愤怒波动,而被某人在潜意识里接收,因而引爆了他潜伏在内的愤怒。如果你在情绪的感觉上有困难,不妨先把注意力焦集在你身体内在的能量场上。从内在去感觉你的身体。这么做也会让你触及到你的情绪。这方面我们稍后再加详谈。
∽
你说情绪是心智在身体里的反射。可是这两者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心智说“不”而感受却说“好”,或者相反的情况。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的心智,身体会给你最忠实的反映。所以要审视你的情绪,最好是在你的身体里感觉它。如果它们之间有很明显的冲突,那么思想是谎言,而感受才是真理。它虽然不是有关你是谁的至终真理,却是你当时心智状态的相对真理。表相的思想和无意识心理过程之间的冲突,是习以为常的事。你也许还没有办法把无意识的心智活动,当做思想一样带入觉知里。可是,它总是会以一个感受的方式,反映在身体里面,好让你能够觉察。用这种方式观察情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5cfe9a570edb42ef2d9bscFy5kUxAQlz.jpg绪,基本上就像我先前提过的倾听或观察思想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在于:思想在你的头脑里,而情绪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份,因此它主要是在身体里面感觉到。你可以在不被情绪掌控的情况下,容许它存在那里。这时候的你,已经不再是这个情绪了,你是观察者,那个观测的临在。做这个练习,会让你所有无意识的部份被带进意识的光照之下。
这样说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观察自己的思想同样重要了?
对。要习惯性地自问:“这一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会把你导引到正确的方向上。不过,不要分析,只要观察。把你的注意力向内转。感觉情绪的能量。如果没有情绪在,再把你的注意力带入更深的身体能量场里面。这里是通往存在的大门。 一个情绪通常代表一个被强化,且蓄满能量的思想模式。更由于它蓄势待发的能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31422faad4a78fd8c4720Q7xB44J5WoK.jpg量,一开始并不容易保持足够的临在以便观察。它想要掌控你,而它通常都会得逞,除非你有足够的临在。如果你因为缺乏足够的临在,而无意识的被拖进跟这个情绪的认同里,这是常态,这个情绪就暂时地变成了“你”。你的思考和情绪之间,往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它们彼此喂养。思想模式以一个情绪的形式,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放大了的映像,而情绪使用它的震动频率,继续豢养这个原初的思想模式。思想在情境、事件、或者被感知为情绪肇因的人身上,把能量喂给了情绪;情绪再把能量反馈给思想模式,如此周而复始。基本上,所有情绪都是一个最原始而没有差别的情绪的变型。它的根源是来自于失去了对我们那个超越名相的本来面目的觉知。因为它无差别的性质,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名称,来描述这个情绪。“恐惧”相当贴近,不过除了一个持续性的威胁感之外,它还包含了一个深度的遗弃感和不完整感。也许单纯地把它叫做“痛苦”不失为一个最适当的名称,因为它和这个基本情绪一样无等差分别。去对抗或铲除这个情绪的痛苦,就是心智的重大责任。这也是它疲于奔命的原因之一。可是它充其量也只是暂时地把痛苦给掩盖住而已。事实上,心智越费心尽力地想要摆脱痛苦,痛苦就越强。心智永远找不到解答,它也不容你找到解答,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份。不妨想象一个追查纵火犯的警官,而实际上,这位警官就是纵火犯。除非你停止从心智的认同里,也就是我执里,汲取你的自我感,你不会有从痛苦中解脱的一天。如此你的心智才会丧失它的权位,而本体便以你真如本性的面目,不请自来。是的,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了。
我要问的是:那么像爱、或喜悦等正面的情感,又怎么说呢?
它们是你与存在有了内在联系后,自然状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每当你的思想流产生间隙的时候,爱(love)和喜悦(joy)的惊鸿一瞥,或者短暂的深度和平(peace),便可能来临。对大多数人来讲,只有当殊胜大美当前、体能发挥至极限、甚或生死交关的当头,才会引发出心智的“失语状态”。这样的间隙,才会出奇不意地发生。这时内在的寂静突然来临。在这份寂静中沁沁而出的,是一股微妙又强烈的喜悦、爱和和平。通常这种时刻只是浮光掠影,一闪即逝。因为心智又忙不迭地履行它制造噪音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在你没有把自己由心智的铁牢中解脱出来之前,爱、喜悦和和平便不可能滋长。不过它们并不是我所谓的情绪。爱、喜悦和和平,在一个比情绪更深的层面。因此你势必先要全然地意识到你的情绪,并且能够感觉它们之后,才能进一步感觉到那超越情绪的爱、喜悦和和平。情绪这个字的原意是“干扰”,它源自拉丁文的emovere——“打扰”的意思。爱、喜悦和和平,是存在的深层状态,或者更贴切的说法是:与存在的内在联系状态的三个面向。在这种状况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源自于心智之外的缘故。情绪则另当别论,它是二元性心智的一部份。它受制于对立法则。简言之,就是有好必有坏的意思。因此在一个无明的、心智认同的情况下,往往被误称为喜悦的,其实只是痛苦/享乐的交递循环里,短暂的享乐罢了。享乐不同于喜悦的内发,它总是向外攀援而来的。同一个事物,今天带给你享乐,明天却让你痛苦,或者是离你而去,让你在匮乏中痛苦。而那被称之为爱的,也许能带给你一时的欢乐和刺激,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上了瘾的攀缘,在极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瞬间由爱生恨。许多“爱”的关系在蜜月期结束之后,便在爱、恨、吸引、攻击之间摆荡。真爱不会让你受苦。它怎么会呢?它不会在瞬间转爱为恨。真正的喜悦,也不会变成痛苦。我曾经说过,即使在你开悟之前——在你解脱心牢之前——你也许浅尝过真爱、真喜悦,或者深度的内在和平,它虽静止却生机昂然。这些都是你真如本性的面向,却遭到心智的蒙蔽。即使在一个“正常”的爱瘾关系里,也会觉受到一种更纯真、更不可毁灭的片刻。不过它们也只是春光乍现,随即又被心智的干扰遮蔽了。你也许有如失去瑰宝之痛,或者你的心智会说服你说,毕竟这只是一场空幻。事实上,它既不是空幻,你也不可能失去它。它是你自然状态的一部份,它可以被心智遮蔽于一时,却永远无法被摧毁。纵或乌云铺天盖地,太阳却不曾消失。而太阳就在乌云的另一端。佛陀说痛苦或受苦,源自于欲望和渴求,所以断欲是离苦的究竟之道。所有的渴求,全都是心智为了取代存在的喜悦,而向外境和未来寻求救赎或成就。只要我还是我的心智,那么我就是那些渴求、那些需要、那些匮乏,脆弱、和厌离。离开它们,便没有“我”。我只是一个可能性、一个有待实现的潜力、一颗尚未萌芽的种籽。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我,即使对解脱或开悟的欲求,都只是另一个要在未来付诸实现或完成的渴求。因此,切勿寻求欲望的解脱,或“达成”开悟。要变成临在。以心智观察者的身份临在。而不要套佛陀的话、要当佛陀、要当“觉醒者”——佛陀这个字的本意。自从人类由恩典的状态中坠落,而进入时间和心智的领域,丧失了对存在的觉和,便被痛苦折磨了亿万年之久。人类在痛苦中,视自己为了无意义的断瓦残片,在一个疏离的宇宙中,断绝了自己和源头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只要你与心智认同,也就是说,只要你在灵性上是无意识的,你便难逃痛苦的藩篱。
编者ME注:觉识,觉察,就是在超时间的直接的瞬间,碎片般的我与宇宙的源头连接,成为一体。水滴在超光速的一闪念,变成了整个大海。
我所谈的主要是指情绪的痛苦。它是生理痛苦和生理疾病的元凶。怨憎、恨、自怜、愧疚、愤怒、沮丧、嫉妒等,甚至最轻微的恼怒,都是痛苦的形式。而每一个享乐或情绪的“high”里都潜伏了痛苦的种籽: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必将应时而显。任何一个曾经藉毒取“骇”(high)的人,都知道骇的尽头就是漏(low),乐极生痛的道理。也有许多人,由亲身的经验得知,一份亲密关系居然会在反掌之间,由享乐的源头变成了痛苦的渊薮。从一个更高的观点来看,正、负两极都是底层痛苦的一体两面。而这个底层的痛苦,与心智认同的我执意识状态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的。你的痛苦有两个层面:一层是你现在创造的痛苦;另一层是仍然活在你的心智和身体里的旧痛。停止制造眼前的痛苦,并且瓦解旧痛——就是我接着要探讨的。
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7a0e063ff258501c8fceKkxdWk3rdb7v.jpg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9-1-8 11:13 编辑 ]
深入当下
第三章深入当下不要在心智里寻找自我。
我觉得在我达到全意识或灵性的开悟之前,有关心智的运作,还有更多需要我去了解的。
不,你不需要。心智的问题,无法在心智的层面得到解决。一旦你了解了心智的根本失能之后,你需要去学或了解的实在不多。研究心智的复杂,也许会让你当一个好心理学家。不过这么做并不能使你超越心智。就像研究疯狂不足以创造理智一样。你已经了解无意识的基本机制:心智认同。它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我执,作为植根于本体里真我的代用品。正如耶稣说的,“你成了葡萄树上砍断的枝桠。”我执的需求是无底的。它感觉到自己的脆弱和饱受威胁,所以它活在一个恐惧和匮乏的状态里。一旦你知道它基本的失能如何运作之后,就不需要再探索它无以数计的外显活动,也不需要把它变成复杂的个人问题。我执当然喜爱这么做。它老是在寻求执着物,好强化和抬高它虚幻的自我感。而它随时准备执着在你的问题上面。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他们大部份的自我感,是与他们的问题密切地联系着的原因。这种情形一日发生,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摆脱它们;因为这意谓着自我的丧失。无意识的我执在痛苦和受苦上,会做巨额的投资。所以当你一体会到心智认同是无意识的根源时,情感当然也包含在内,你就走出来了。你变得临在。当你临在的时候,你可以任凭心智天马行空而与它无所瓜葛。心智本身并无功能失调。它是一个很棒的工具。失调产生在你由心智里寻找自我,并且把心智误认为你的本来面目的时候。然后,它就变成了我执的心智,接管你整个生命了。终止时间幻相、撤离心智的认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都习染其中,你如何缘木求鱼?窍门在这里:终止时间的幻相。时间和心智狼狈为奸,一体不分。把时间从心智里移除,它就停止了——除非你选择要用它。与心智认同,就是自陷于时间的泥沼:几乎一意孤行地只活在记忆和期盼里的驱迫力。这创造了你对过去和未来的执迷不悟,对当下这一刻缺乏尊重、认知和容许它存在的意愿。驱迫力的产生,是因为过去给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又以各种形式掌握了救赎和实现的应许。两者都是幻相。
可是没有了时间感,要如何在世间运作?人生没有可以奔赴的目标,我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因为过去塑造了今天的我。我认为时间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学习明智地使用它,而不是废掉它。
时间既不宝也不贵,因为它是个幻相。你所认知的宝贵,不是时间,而是时间之外的那一点:当下。当下才是既宝又贵的。你专注在时间上——过去和未来——的程度越大,你磋跎掉最宝贵的当下的程度就越多。为什么说它是最宝贵的呢?首先,因为它是唯一的。它是存在的全部。永恒的现在,就是你整个生命展现其中的空间,那个如如不动的因素。生命就是当下。过去从来没有一个不是当下的时间,未来也不会有。第二,当下是唯一一个能带你超越有限心智局限的点。它是你唯一的一个通往无时间、无形式的本体界的点。
当下之外一无所有
难道过去和未来不像现在一样真实,甚至比现在还真实吗?毕竟过去决定了现在的我们,也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感知和行为。而且未来的目标,也决定了我们现在要采取的行动。
你一直没有抓住我话中的精神,因为你试图做心智上的了解。心智无法了解。只有你能。请你单纯地倾听。你可曾在当下之外,经验过、做过、思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吗?你认为你以后会吗?任何事有可能发生或存在当下之外吗?答案不言自明,不是吗?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会发生在当下。你认为的过去,是一个记忆的轨迹,是一个储存在心智里的前任当下。当你记起过去时,你重新启动了一个记忆的轨迹——而且,你现在就在制造轨迹。未来是一个想象的当下,一个心智的投射。当未来到的时候,它就是当下。当你想到未来时,你是在当下想的。过去和未来显然没有它们自己的实相。正如同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一样。过去和未来也一样,只是永恒的现在的光、它的力量、和它实相惨淡的反射而已。它们的实相是向当下“借贷”来的。我话里的精髓无法透过心智来了解。当你领会到的那一刻,你的意识便由心智转移至本体,由时间转移至临在了。生命中的一切,突然之间生机活现,散发出能量和本体之光。通往灵性的向度之钥在生命交关的当头,意识往往自然地由时间转移至临在。那个拥有过去和未来的人格暂时引退,而由一个强烈的意识临在所取代。它非常宁静,同时又非常警觉。情境所需要的反应,当即由意识状态里引发。有些人乐在冒险性活动,比如:爬山、赛车等,原因就是这类活动把他们逼人当下——也许他们没有觉察到——把他们逼人摆脱了时间、问题、思考和人格重负的生龙活虎的状态里。即使是短短的一秒钟,偏离当下也许就会粉身碎骨。可惜的是,他们居然仰赖一个特殊的活动,让自己进入这种状态里。可是你不需要去爬险峰峻岭,你当下就可以进入那个状态里。自古以来所有的灵性上师,都开示当下是通往灵性的向度之钥。尽管如此明示,它依然是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把钥匙不在教堂和寺庙里传授宣导。上教堂的时候,你也许会听到福音书里的章句,比如,“不为明日计量,明日自有安排”,或“凡以手扶犁而频频回顾者,不配进神的国。”再者就是有关那野地的花,不为明日担忧,自在地活在没有时间的当下,而神却赐予丰富的供养。这些章句之中所深蕴的奥义和激进的本质,却不为世人所识。似乎没有人明白它们是被安排要人活出来的,好让一个深沉的内在转变得以发生。禅的整个精髓,就包含在这种游走于刀锋边缘的当下——彻底而完全地临在。任何问题、任何受苦、任何在你本质里不属于你本来面目的,都无法在你的里面存活。在没有时间的当下里,你所有的问题都瓦解一空。受苦需要时间;它在当下无法存活。伟大的临济禅师为了把门徒从时间带离出来,经常竖起一根手指头,然后好整以暇地问道:“当下,缺什么?”这样一个不需要、心智提供答案的话头,果然力道十足。它要门徒参的是深入当下。禅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话头是:“如非当下,何时?”当下也是回教神秘的苏菲教派教诲的核心。苏菲派的名句“苏菲是当下之子。”鲁米这位伟大的苏菲诗人和导师宣称,“过去和未来挡着我们,使我们见不到神;把它们付之一炬。”十三世纪的灵性导师艾克哈特大师划下了完美的句点:“时间遮挡了光,它是我们和神之间最大的障碍。”
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a2684a56edcb2ceb61c9nBCF9x0t4LK3.jpg
汲取当下的力量
你刚才在谈永恒的现在和过去与未来的非实相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正望着窗外那棵树。那棵树我注视过几次,不过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外在的知觉改变不多,只不过它的颜色更鲜艳、更奔放。可是还多了一个向度。我很难解释。我说不出所以然来,不过我觉察到某种无形之物,我感觉是树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树的内在精神。而我是它的一部份。我现在才明白,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这棵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无生命的平板图像。我现在再看它的时候,部份觉知还在,不过我能感觉它逐渐溜逝。这个经验已经在向过去隐逝了。这类的事件,会不会只是浮光掠影?
你最短暂地由时间里解脱了。你进入了当下,所以没有透过心智的屏障,去感知那棵树。本体的觉如,变成你感知的一部份。伴随无时间向度而来的,是一种不同的明白。一种不会“扼杀”活在众生和万物内在精神的明白。一种不会摧毁生命的神秘和神性,对万有皆是怀着一份很深的爱和敬意的明白。一种心智一无所知的明白。心智无法知道树。它只知道有关树的事实和资讯。我的心智无法知道你,它只知道有关你的标签、判断、事实和意见。只有本体直接地知道。心智和心智知识有它的定位。它的定位在日常生活的实际面上。然而当它接管了包括你的人际关系,和自然的关系在内的所有生命层面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只寄生怪兽,如果不加箝制的话,到头来会摧毁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最后再跟它的宿主同归于尽。你已经一窥无时间如何转换你的知觉。不过一次经验并不够,无论它多美、多深奥。我们需要和关切的是意识恒久的转移。打破否认当下、抗拒当下的旧模式。每当你不再需要过去和未来的时候,就把你的注意力撤回。把它落实在生活里,起居作息尽可能地远离时间的向度。如果你发现直接进入当下有困难,不妨先从观察心智想逃避当下的习性开始。你将会观测到未来是以比现在更好或更坏的方式想象出来的。如果想象的结果是更好,它就给你希望或快乐的预期。如果更坏,就创造了焦虑。两者都是虚幻。透过自我观测,更多的临在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命里。当你体认到你没有临在的一刻,你就是临在了。当你有能力观测你的心智的时候,你便不再受困于它了。这时候另一个因素进来了,一个不同于心智,一个见证者的临在进来了。 以一个心智的观察者临在——观察你的思想、你的情感、和你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对引发你反应的情境或人物,起码要像你对自己的反应一样有兴趣。注意你的关注力如何经常地往返于过去和未来。不要对你观测所得做批判或分析。观察你的思想、感觉你的情感、观测你的反应。不要把它们变成你的个人问题。然后,你就会感觉到一个比所有被观测对象更有力量的沉默观察者,在心智内容之后,那个宁静的、观测的临在本身。当某种情境触发了一个蓄有强烈情感的反应时,深刻的临在就需要了。例如你的自我形象遭受威胁,一个引发恐惧、事情“走错了”的挑战进入你的生命,或者过往的一个情结被带了出来。在这些情况下,你会习惯性地变成“无意识”。你的反应或情感会掌控你——你“变成了”它。你把它逼真地演出。你辩护、找碴、攻击、防卫……只不过它不是你。它是反应模式,是惯性求存模式下的心智。认同赋予心智更多能量;观测心智却把它的能量收回。心智认同创造了更多的时间;观测心智敞开了无时间的向度。由心智收回的能量变成了临在。一旦你能感觉到临在的意义,每当你达成了实用性的目标,不再需要时间的时候,你就可以更轻易地走出时间的向度,而深入当下了。这么做不会损及你运用时间过去或未来——的能力,当你为了实用性的事物,有需于它的时候,随时可以参照它。它也不会损害你使用心智的能力。事实上,它反而强化你的心智。当你有用于心智的时候,它反而更敏锐、更专注。
放掉心理时间
学习在生活的实际面上利用时间——或叫“钟表时间”——不过当实务处理完毕之后,就立刻回到当下的觉知里。在这种方式之下没有“心理时间”的累积。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和对未来做持续且强迫性地投射。钟表时间不只是安排约会或一趟旅行。它还包括了从过去学习,以免重蹈覆辙,包括了设定目标并朝目标努力。藉着物理、数学的模式、定律预测未来,由过去学得经验,并依据预测采取适当的行动。即使在实际的生活范畴里,也不能免于对过去和未来的参照。当下这一刻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过去的任何教训都产生了关联,且应用于当下。任何计划和朝一个特定目标的努力,都是在当下完成的。开悟的人总是以当下做为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焦点,不过仍然对过去和未来有概略的觉如。换言之,他们继续使用钟表时间,但却摆脱了心理时间。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以免不知不觉地把钟表时间转变成心理时间。例如,你现在从过去的一个错误里学到了教训,你就是在使用钟表时间。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在心里缅怀这个错误,而引发自我批判、懊恼、或愧疚,那么你就是把错误变成“是我”(me)或“我的”(mine)了:你把它变成你自我感的一部分。它变成了心理时间,而心理时间总是关联着一个虚假的身份。不宽恕必然隐含着一个心理时间的重担。如果你为自己拟定了一个目标,并且朝着它努力,你就是在利用钟表时间。你觉知自己方向的同时,却又尊重并对当前的步骤付予全副的注意力。如果你过度地专注于这个目标,或许是因为你要透过这个目标,追求幸福、满足、或是一份更完整的自我感,当下就不再受到你的尊重。它被贬低成一个本身不具价值,而只是通往未来的踏脚石。钟表时间又被你转变成心理时间了。你的人生不再是一趟冒险之旅,只是一连串需要去达到、去获得、去“做到”的执迷不悟;如此,你就再也看不到,也闻不到野花的芳香。对于展现在你眼前的生命之美和奇迹而视若无睹。
我能明白当下的首要性。不过你说时间是完全的幻相,这一点我不太苟同。
当我说“时间是幻相”的时候,我不是做哲学的陈述。我只是要提醒你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明显得让你难以掌握,甚至觉得毫无意义的事实——可是一旦你全然地体会之后,它就会像一把利剑一样,切入你心造的层层裹覆和“问题”里。我再重复一遍:当下就是你所拥有的全部。你生命中从来没有一个不是“此时此刻”的时间。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丧心病狂的心理时间
如果你看到心理时间的集体外显行为的话,你绝不会怀疑它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们以……、国家社会主义、或任何民族主义的意识型态,或者以僵固的宗教信念系统的形式发生。它在一个隐含的假设之下操作。这个假设是:有一个在未来的至善,因此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这个目的是一个理念,是心智投射到未来的一个点。在那个点上,救赎会以各种形式——快乐、实现、平等、自由等等——达成。因此,屡见不鲜的例子,就是在现在进行对人民的奴役、折磨、和谋杀,做为达到那里的手段。举例来说,据估计为了推行共产主义,为了在俄国、、和其他国家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惨遭屠杀的有五千万人之多。(注二)以一个未来的天堂信念,创造出一个当前的地狱,这样的例子令人不寒而栗。说心理时间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心理疾病,不就无庸置疑了吗?这种心智模式如何在你的生命之中运作?你是不是老想着离开你现在的地方,去别的地方?你多数的做为,是否只是一个达到目的的手段?你的实现是否总是触手可及?或者像性、饮食、药物、刺激和兴奋一样,只限于短暂的享乐?你是否始终都专注在变成、达到、获得、或轮番地追逐新奇的刺激、享乐?你是否相信,如果自己获取更多之后,就会变得更满足、变得更好、或心理上的更完整呢?你在等待一个男人或女人,来赋予你生命的意义吗?在一个正常的心智认同或无明的意识状态下,当下所蕴含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潜能,完全被心理时间给蒙蔽了。生命也因此失去了它的跃动、新鲜、和神奇感。思想、情感、行为反应、和欲望的旧模式,没完没了地演出你心智里的剧本,它给了你某种身份,却扭曲或掩盖了当下的实相。然后心智为了逃避不满意的现在,又创造了一个对未来的执迷。
负面情感和受苦其来有自,可是总不能把明天会更好的信念一概视为幻相。
http://52da.com/bbs/attachments/month_0810/20081007_2708a477e6e583220dc4lih8TrkPz30z.jpg
现在时有可厌之处,而未来也有改善的余地,而且这是常情。一般而言,未来只是过去的复制。浮面的改变或有可能,不过真正的转变实属罕见,而且端赖于你临在的程度,是否足以取得当下的力量以瓦解过去。你所感知的未来,其实只是你当下意识状态本质的一部份。如果你的心智挑着过去的重担,你未来还会挑着同一个更重的担子。过去透过临在的缺席,使自己存续。你这一刻的意识品质塑造了你的未来。而未来,当然只能在当下里经验。你也许中了一千万,不过这种改变充其量也仅只肤浅罢了。你只是换在一个更豪华的环境里,执行同样一套制约模式。人类已经学会了原子分裂的技术,以往要用棍棒杀十几二十个人的,现在只要一个人按个钮就可以毁掉一百万人。这算真正的改变吗?如果未来是由你这一刻的意识品质来决定,那么你的意识品质又由什么来决定?你临在的程度。因此,让真正的改变可以发生的,让过去可以瓦解的唯一的一个地方就是当下。所有的负面情感,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张力、压力、忧愁——所有恐惧的形式都由太多的未来,和不足的当下所造成。愧疚、懊悔、憎恨、怨怒、哀伤、悲苦、和各种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于过去太多,而当下不足所造成。多数人难以相信可能有一个完全摆脱了所有负面情感的意识状态。然而这却是所有灵性教诲都指出的一个解脱状态。它是一个救赎的应许,它不在一个幻相的未来,它就在此时此刻。你也许发觉很难承认时间就是你的问题或受苦的肇因。你相信它们是由你生命中的特定情境所造成的,从一个传统的观点来看这是真的。可是在你没有把心智不断制造问题的根本失能处理好之前——它对过去和未来的执着、对当下的否定所有的问题,其实都会互相变换。如果你所有的问题或受苦、不快乐的肇因都在今天为你奇迹式地移除了,可是你并没有变得更临在,更有意识,你会很快地发现同样的一组问题或受苦的肇因,如影随形地跟着你。归根究底,问题只有一个:被时间所捆绑的心智本身。我无法相信我可以达到一个完全摆脱问题的点上。你说对了。你是无法达到这个点,因为你当下就是在这个点上。时间里没有救赎。你无法由未来里解脱。临在是自由之钥。因此,你只能在当下是自由的。
在你生命情境的底层找到生命
我看不出自己如何能在当下自由。事情演变至今,目前的生命让我极端不快乐。这是事实。如果我试图说服自己说一切美好,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回事。那我岂不是在自欺吗?对我而言,当下这一刻非常不快乐,毫无解脱可言。维系着我的是未来会有所改善的希望或可能性。
你自认为你把注意力摆在当下,而实际上,它却完全被时间所盘据。你不可能同时不快乐又全然地临在于当下。你所指的“生命”,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生命情境”。它是心理时间:过去和未来。过去的某些事件,并没有如你所愿地发展,你仍在抗拒过去发生了的事件。而现在,你又在抗拒本然。希望维系着你,可是希望却持续地让你专注于未来。而这种持续的专注,又让你对当下的否定和不快乐延续不止。
当前的生命情境,是过去的结果,这是真的。不过,它仍然是我的现状。而受困其中就是造成我不快乐的原因。
暂时忘掉你的生命情境,专注在你的生命上面。差别何在?生命情境存在于时间里,生命是当下。生命情境是心智-物,生命是真实的,找到通往“生命的窄门”。它的名字叫当下。把你的生命归约至此时此刻。你的生命情境也许充满了问题,多数生命情境都是——可是,找找看你在此时此刻有什么问题?既不是明天,也不是十分钟之后,而是当下。你当下有问题吗?当你满脑子问题的时候,你就容不下任何新的事物进来,也容不下任何解决方案。所以你要随时腾出空间、挪出位置,你才能找到生命情境底层的生命。充分地运用你的感知。活在当下。环顾四周。只看,不要诠释。看见光、看见造型、颜色、和纹理。觉察一事一物那一份宁静的临在。觉察那容许万有皆是的空间。倾听四周的声音,不做批判。倾听声音之下的宁静。找个东西触摸——任何东西——去感觉和认知它的本体。观测你呼吸的韵律;感觉空气的进出、感觉你身体里面的生命能。容许一切存在,或内或外。容许万物的“如是”。深入当下。你抛下了心理的抽象和时间的荒原。你走出了逐步榨干你生命能的疯狂心智。这个正在慢性地毒化和摧毁世界的心智。你由时间的梦幻里觉醒,进入了当下。
所有问题都是心智的幻相
感觉好像卸下了心头的重担似地。有一股轻活感。我感觉清澈无碍……可是我的问题还在等我,对不对?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我岂不是一时地逃避?
如果你发现自己置身乐园,用不了多久你的心智就会说“没错,可是……”。说穿了,这无关乎解决你的问题,而在于体会根本没有问题。有的只是情境——不是当下处理掉,就是放下它。把它接纳为当下“是然”的部分。静观其变,或音等到你能够处理的时候。问题是心创造的,它需要时间来维生。它在当下的实存里无法存活。先专注在当下,再告诉我你的问题是什么。我得不到你任何答复。因为当你全然地贯注在当下的时候,是不可能有问题的。情境需要的是处理或接受——没错。何苦把它变成为问题?为什么凡事都要变成问题?生命的挑战还不够你受的吗?你需要问题来干什么?心智无意识地喜爱问题,因为问题给你某种身份。这是正常的,这种正常是疯狂。“问题”的意思是:你心理上沉缅于一个情境,当下却没有采取行动的真正意图或可能性。而你无意识地把它变成你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生命的情境压得喘不过气来,因而丧失了生命感和本体感。或者是你的心智顶了一个千斤重担,里面有数百件等着你在未来将要或也许非做不可的事,而不是把注意力摆在当下,你能做的一件事上面。创造问题的时候,你就创造了痛苦。这整件事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选择,一个单纯的决定:不管怎么样,我不再为自己创造任何痛苦了。我不再创造任何问题了。这是一个虽简单却激进的决定。除非你真的受够了苦,除非你真的苦到了尽头,你才会做出这个决定。也除非你取得当下的力量,你就无法承受得了它。你不再为自己创造痛苦,就再也不会为别人创造痛苦。这个美好的地球、你内在的和平、和集体人类心灵,就不会遭到你制造问题的负面情感所污染了。 如果你有过生死交关的经历,你就知道它不是问题。心智在那个关头上,没有时间把它搅和成为问题。在真正的危急当中,心智停顿了。你变得完全地临在当下。另一个威力无比的东西接掌局面。一个普通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完成了英勇的事迹。类似的报导很多,原因就在这里。在任何危急的关头,不后即死。而这两者都不是问题。有人听到我说问题只是幻相的时候就会生气。我是取走他们自我感的威胁。他们在虚假的自我感上,投注了巨额的时间。多少年来,他们无意识地以问题或受苦来定义他们的整个身份。如果问题没了,他们又是谁?人们所思、所言、或所做之中,有极大部分的动机其实是来自恐惧。而恐惧当然总是和投注未来和断绝当下的联系脱不了关系。当下既然没有问题,恐惧也就不存在了。万一真的发生了一个情境,需要你当下处理的,如果你的行动来自于当下的觉知,你的行动必然清楚果决。也很可能效率十足。它不再是反应自心智过去的制约,而是针对情境的本能反应。换在别的情况下,受时间所局限的心智本该做反应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在无为——如如不动地处于当下的中心的时候更具效率。
在意识的进化中做量子跃进
你描述的心智和时间的解脱状态,我有过惊鸿一瞥的经验。可是过去和未来来势汹汹,我无法长期抗战。
被时间所局限的意识模式深深地嵌植在人类的心灵里。可是我们正在做的是,在地球和地球之外的集体意识中,所进行的一项深沉转化的一部分:意识从物质、形式和孤离的梦幻中觉醒。
时间的终结。
我们正在打破主宰了人类生命亿万年之久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在一个庞大的层面上,创造出想象所未及的痛苦。我不用恶这个字。把它叫做无意识或疯狂,更有助于我们的了解。
打破意识或者说无意识的旧模式:是我们势必要做的一件事,还是它迟早都会发生?我的意思是,这是个无法回避的改变吗?
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做为或发生,事实上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因为你和整体意识是合一的,这两者你无法把它们一分为二。人类能否成功,没有绝对的保证。这个过程既非无法回避,也不是自动化作业。你的合作扮演了极重要的部分。不管你怎么看,它却是意识进化上一次量子跃进。也是人种存续绝无仅有的一次机会。
本体的喜悦
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警示自己是否破心理时间掌控。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里有喜悦、有容易、和轻快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时间就掩盖了当下这一刻。而你也把生命感知成一具重担或挣扎求存了。如果你眼前的工作里没有喜悦、容易、或轻快,并不表示你需要改变你的工作内容。只要改变工作的方法就足够了。“如何”始终都比“什么”重要。试试看,你能否更专注在做为的上面,而不是透过做为所要达成的结果上面?对当下呈现的一切,给予全副的注意力。这隐含着你也完全地接受了本然。因为你不可能对某件事给予全副注意的同时又抗拒它。当你尊重当下的时候,所有的不快乐和挣扎都瓦解了。
生命开始流动着喜悦和容易。
第三章深入当下
不要在心智里寻找自我。
我觉得在我达到全意识或灵性的开悟之前,有关心智的运作,还有更多需要我去了解的。
不,你不需要。心智的问题,无法在心智的层面得到解决。一旦你了解了心智的根本失能之后,你需要去学或了解的实在不多。研究心智的复杂,也许会让你当一个好心理学家。不过这么做并不能使你超越心智。就像研究疯狂不足以创造理智一样。你已经了解无意识的基本机制:心智认同。它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我执,作为植根于本体里真我的代用品。正如耶稣说的,“你成了葡萄树上砍断的枝桠。”我执的需求是无底的。它感觉到自己的脆弱和饱受威胁,所以它活在一个恐惧和匮乏的状态里。一旦你知道它基本的失能如何运作之后,就不需要再探索它无以数计的外显活动,也不需要把它变成复杂的个人问题。我执当然喜爱这么做。它老是在寻求执着物,好强化和抬高它虚幻的自我感。而它随时准备执着在你的问题上面。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他们大部份的自我感,是与他们的问题密切地联系着的原因。这种情形一日发生,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摆脱它们;因为这意谓着自我的丧失。无意识的我执在痛苦和受苦上,会做巨额的投资。所以当你一体会到心智认同是无意识的根源时,情感当然也包含在内,你就走出来了。你变得临在。当你临在的时候,你可以任凭心智天马行空而与它无所瓜葛。心智本身并无功能失调。它是一个很棒的工具。失调产生在你由心智里寻找自我,并且把心智误认为你的本来面目的时候。然后,它就变成了我执的心智,接管你整个生命了。终止时间幻相、撤离心智的认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都习染其中,你如何缘木求鱼?窍门在这里:终止时间的幻相。时间和心智狼狈为奸,一体不分。把时间从心智里移除,它就停止了——除非你选择要用它。与心智认同,就是自陷于时间的泥沼:几乎一意孤行地只活在记忆和期盼里的驱迫力。这创造了你对过去和未来的执迷不悟,对当下这一刻缺乏尊重、认知和容许它存在的意愿。驱迫力的产生,是因为过去给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又以各种形式掌握了救赎和实现的应许。两者都是幻相。
可是没有了时间感,要如何在世间运作?人生没有可以奔赴的目标,我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因为过去塑造了今天的我。我认为时间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学习明智地使用它,而不是废掉它。
时间既不宝也不贵,因为它是个幻相。你所认知的宝贵,不是时间,而是时间之外的那一点:当下。当下才是既宝又贵的。你专注在时间上——过去和未来——的程度越大,你磋跎掉最宝贵的当下的程度就越多。为什么说它是最宝贵的呢?首先,因为它是唯一的。它是存在的全部。永恒的现在,就是你整个生命展现其中的空间,那个如如不动的因素。生命就是当下。过去从来没有一个不是当下的时间,未来也不会有。第二,当下是唯一一个能带你超越有限心智局限的点。它是你唯一的一个通往无时间、无形式的本体界的点。
当下之外一无所有
难道过去和未来不像现在一样真实,甚至比现在还真实吗?毕竟过去决定了现在的我们,也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感知和行为。而且未来的目标,也决定了我们现在要采取的行动。
你一直没有抓住我话中的精神,因为你试图做心智上的了解。心智无法了解。只有你能。请你单纯地倾听。你可曾在当下之外,经验过、做过、思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吗?你认为你以后会吗?任何事有可能发生或存在当下之外吗?答案不言自明,不是吗?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会发生在当下。你认为的过去,是一个记忆的轨迹,是一个储存在心智里的前任当下。当你记起过去时,你重新启动了一个记忆的轨迹——而且,你现在就在制造轨迹。未来是一个想象的当下,一个心智的投射。当未来到的时候,它就是当下。当你想到未来时,你是在当下想的。过去和未来显然没有它们自己的实相。正如同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一样。过去和未来也一样,只是永恒的现在的光、它的力量、和它实相惨淡的反射而已。它们的实相是向当下“借贷”来的。我话里的精髓无法透过心智来了解。当你领会到的那一刻,你的意识便由心智转移至本体,由时间转移至临在了。生命中的一切,突然之间生机活现,散发出能量和本体之光。通往灵性的向度之钥在生命交关的当头,意识往往自然地由时间转移至临在。那个拥有过去和未来的人格暂时引退,而由一个强烈的意识临在所取代。它非常宁静,同时又非常警觉。情境所需要的反应,当即由意识状态里引发。有些人乐在冒险性活动,比如:爬山、赛车等,原因就是这类活动把他们逼人当下——也许他们没有觉察到——把他们逼人摆脱了时间、问题、思考和人格重负的生龙活虎的状态里。即使是短短的一秒钟,偏离当下也许就会粉身碎骨。可惜的是,他们居然仰赖一个特殊的活动,让自己进入这种状态里。可是你不需要去爬险峰峻岭,你当下就可以进入那个状态里。自古以来所有的灵性上师,都开示当下是通往灵性的向度之钥。尽管如此明示,它依然是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把钥匙不在教堂和寺庙里传授宣导。上教堂的时候,你也许会听到福音书里的章句,比如,“不为明日计量,明日自有安排”,或“凡以手扶犁而频频回顾者,不配进神的国。”再者就是有关那野地的花,不为明日担忧,自在地活在没有时间的当下,而神却赐予丰富的供养。这些章句之中所深蕴的奥义和激进的本质,却不为世人所识。似乎没有人明白它们是被安排要人活出来的,好让一个深沉的内在转变得以发生。禅的整个精髓,就包含在这种游走于刀锋边缘的当下——彻底而完全地临在。任何问题、任何受苦、任何在你本质里不属于你本来面目的,都无法在你的里面存活。在没有时间的当下里,你所有的问题都瓦解一空。受苦需要时间;它在当下无法存活。伟大的临济禅师为了把门徒从时间带离出来,经常竖起一根手指头,然后好整以暇地问道:“当下,缺什么?”这样一个不需要、心智提供答案的话头,果然力道十足。它要门徒参的是深入当下。禅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话头是:“如非当下,何时?”当下也是回教神秘的苏菲教派教诲的核心。苏菲派的名句“苏菲是当下之子。”鲁米这位伟大的苏菲诗人和导师宣称,“过去和未来挡着我们,使我们见不到神;把它们付之一炬。”十三世纪的灵性导师艾克哈特大师划下了完美的句点:“时间遮挡了光,它是我们和神之间最大的障碍。”
汲取当下的力量
你刚才在谈永恒的现在和过去与未来的非实相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正望着窗外那棵树。那棵树我注视过几次,不过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外在的知觉改变不多,只不过它的颜色更鲜艳、更奔放。可是还多了一个向度。我很难解释。我说不出所以然来,不过我觉察到某种无形之物,我感觉是树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树的内在精神。而我是它的一部份。我现在才明白,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这棵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无生命的平板图像。我现在再看它的时候,部份觉知还在,不过我能感觉它逐渐溜逝。这个经验已经在向过去隐逝了。这类的事件,会不会只是浮光掠影?
你最短暂地由时间里解脱了。你进入了当下,所以没有透过心智的屏障,去感知那棵树。本体的觉如,变成你感知的一部份。伴随无时间向度而来的,是一种不同的明白。一种不会“扼杀”活在众生和万物内在精神的明白。一种不会摧毁生命的神秘和神性,对万有皆是怀着一份很深的爱和敬意的明白。一种心智一无所知的明白。心智无法知道树。它只知道有关树的事实和资讯。我的心智无法知道你,它只知道有关你的标签、判断、事实和意见。只有本体直接地知道。心智和心智知识有它的定位。它的定位在日常生活的实际面上。然而当它接管了包括你的人际关系,和自然的关系在内的所有生命层面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只寄生怪兽,如果不加箝制的话,到头来会摧毁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最后再跟它的宿主同归于尽。你已经一窥无时间如何转换你的知觉。不过一次经验并不够,无论它多美、多深奥。我们需要和关切的是意识恒久的转移。打破否认当下、抗拒当下的旧模式。每当你不再需要过去和未来的时候,就把你的注意力撤回。把它落实在生活里,起居作息尽可能地远离时间的向度。如果你发现直接进入当下有困难,不妨先从观察心智想逃避当下的习性开始。你将会观测到未来是以比现在更好或更坏的方式想象出来的。如果想象的结果是更好,它就给你希望或快乐的预期。如果更坏,就创造了焦虑。两者都是虚幻。透过自我观测,更多的临在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命里。当你体认到你没有临在的一刻,你就是临在了。当你有能力观测你的心智的时候,你便不再受困于它了。这时候另一个因素进来了,一个不同于心智,一个见证者的临在进来了。 以一个心智的观察者临在——观察你的思想、你的情感、和你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对引发你反应的情境或人物,起码要像你对自己的反应一样有兴趣。注意你的关注力如何经常地往返于过去和未来。不要对你观测所得做批判或分析。观察你的思想、感觉你的情感、观测你的反应。不要把它们变成你的个人问题。然后,你就会感觉到一个比所有被观测对象更有力量的沉默观察者,在心智内容之后,那个宁静的、观测的临在本身。当某种情境触发了一个蓄有强烈情感的反应时,深刻的临在就需要了。例如你的自我形象遭受威胁,一个引发恐惧、事情“走错了”的挑战进入你的生命,或者过往的一个情结被带了出来。在这些情况下,你会习惯性地变成“无意识”。你的反应或情感会掌控你——你“变成了”它。你把它逼真地演出。你辩护、找碴、攻击、防卫……只不过它不是你。它是反应模式,是惯性求存模式下的心智。认同赋予心智更多能量;观测心智却把它的能量收回。心智认同创造了更多的时间;观测心智敞开了无时间的向度。由心智收回的能量变成了临在。一旦你能感觉到临在的意义,每当你达成了实用性的目标,不再需要时间的时候,你就可以更轻易地走出时间的向度,而深入当下了。这么做不会损及你运用时间过去或未来——的能力,当你为了实用性的事物,有需于它的时候,随时可以参照它。它也不会损害你使用心智的能力。事实上,它反而强化你的心智。当你有用于心智的时候,它反而更敏锐、更专注。
放掉心理时间
学习在生活的实际面上利用时间——或叫“钟表时间”——不过当实务处理完毕之后,就立刻回到当下的觉知里。在这种方式之下没有“心理时间”的累积。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和对未来做持续且强迫性地投射。钟表时间不只是安排约会或一趟旅行。它还包括了从过去学习,以免重蹈覆辙,包括了设定目标并朝目标努力。藉着物理、数学的模式、定律预测未来,由过去学得经验,并依据预测采取适当的行动。即使在实际的生活范畴里,也不能免于对过去和未来的参照。当下这一刻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过去的任何教训都产生了关联,且应用于当下。任何计划和朝一个特定目标的努力,都是在当下完成的。开悟的人总是以当下做为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焦点,不过仍然对过去和未来有概略的觉如。换言之,他们继续使用钟表时间,但却摆脱了心理时间。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以免不知不觉地把钟表时间转变成心理时间。例如,你现在从过去的一个错误里学到了教训,你就是在使用钟表时间。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在心里缅怀这个错误,而引发自我批判、懊恼、或愧疚,那么你就是把错误变成“是我”(me)或“我的”(mine)了:你把它变成你自我感的一部分。它变成了心理时间,而心理时间总是关联着一个虚假的身份。不宽恕必然隐含着一个心理时间的重担。如果你为自己拟定了一个目标,并且朝着它努力,你就是在利用钟表时间。你觉知自己方向的同时,却又尊重并对当前的步骤付予全副的注意力。如果你过度地专注于这个目标,或许是因为你要透过这个目标,追求幸福、满足、或是一份更完整的自我感,当下就不再受到你的尊重。它被贬低成一个本身不具价值,而只是通往未来的踏脚石。钟表时间又被你转变成心理时间了。你的人生不再是一趟冒险之旅,只是一连串需要去达到、去获得、去“做到”的执迷不悟;如此,你就再也看不到,也闻不到野花的芳香。对于展现在你眼前的生命之美和奇迹而视若无睹。
我能明白当下的首要性。不过你说时间是完全的幻相,这一点我不太苟同。
当我说“时间是幻相”的时候,我不是做哲学的陈述。我只是要提醒你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明显得让你难以掌握,甚至觉得毫无意义的事实——可是一旦你全然地体会之后,它就会像一把利剑一样,切入你心造的层层裹覆和“问题”里。我再重复一遍:当下就是你所拥有的全部。你生命中从来没有一个不是“此时此刻”的时间。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丧心病狂的心理时间
如果你看到心理时间的集体外显行为的话,你绝不会怀疑它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们以……、国家社会主义、或任何民族主义的意识型态,或者以僵固的宗教信念系统的形式发生。它在一个隐含的假设之下操作。这个假设是:有一个在未来的至善,因此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这个目的是一个理念,是心智投射到未来的一个点。在那个点上,救赎会以各种形式——快乐、实现、平等、自由等等——达成。因此,屡见不鲜的例子,就是在现在进行对人民的奴役、折磨、和谋杀,做为达到那里的手段。举例来说,据估计为了推行共产主义,为了在俄国、、和其他国家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惨遭屠杀的有五千万人之多。(注二)以一个未来的天堂信念,创造出一个当前的地狱,这样的例子令人不寒而栗。说心理时间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心理疾病,不就无庸置疑了吗?这种心智模式如何在你的生命之中运作?你是不是老想着离开你现在的地方,去别的地方?你多数的做为,是否只是一个达到目的的手段?你的实现是否总是触手可及?或者像性、饮食、药物、刺激和兴奋一样,只限于短暂的享乐?你是否始终都专注在变成、达到、获得、或轮番地追逐新奇的刺激、享乐?你是否相信,如果自己获取更多之后,就会变得更满足、变得更好、或心理上的更完整呢?你在等待一个男人或女人,来赋予你生命的意义吗?在一个正常的心智认同或无明的意识状态下,当下所蕴含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潜能,完全被心理时间给蒙蔽了。生命也因此失去了它的跃动、新鲜、和神奇感。思想、情感、行为反应、和欲望的旧模式,没完没了地演出你心智里的剧本,它给了你某种身份,却扭曲或掩盖了当下的实相。然后心智为了逃避不满意的现在,又创造了一个对未来的执迷。
负面情感和受苦其来有自,可是总不能把明天会更好的信念一概视为幻相。
现在时有可厌之处,而未来也有改善的余地,而且这是常情。一般而言,未来只是过去的复制。浮面的改变或有可能,不过真正的转变实属罕见,而且端赖于你临在的程度,是否足以取得当下的力量以瓦解过去。你所感知的未来,其实只是你当下意识状态本质的一部份。如果你的心智挑着过去的重担,你未来还会挑着同一个更重的担子。过去透过临在的缺席,使自己存续。你这一刻的意识品质塑造了你的未来。而未来,当然只能在当下里经验。你也许中了一千万,不过这种改变充其量也仅只肤浅罢了。你只是换在一个更豪华的环境里,执行同样一套制约模式。人类已经学会了原子分裂的技术,以往要用棍棒杀十几二十个人的,现在只要一个人按个钮就可以毁掉一百万人。这算真正的改变吗?如果未来是由你这一刻的意识品质来决定,那么你的意识品质又由什么来决定?你临在的程度。因此,让真正的改变可以发生的,让过去可以瓦解的唯一的一个地方就是当下。所有的负面情感,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张力、压力、忧愁——所有恐惧的形式都由太多的未来,和不足的当下所造成。愧疚、懊悔、憎恨、怨怒、哀伤、悲苦、和各种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于过去太多,而当下不足所造成。多数人难以相信可能有一个完全摆脱了所有负面情感的意识状态。然而这却是所有灵性教诲都指出的一个解脱状态。它是一个救赎的应许,它不在一个幻相的未来,它就在此时此刻。你也许发觉很难承认时间就是你的问题或受苦的肇因。你相信它们是由你生命中的特定情境所造成的,从一个传统的观点来看这是真的。可是在你没有把心智不断制造问题的根本失能处理好之前——它对过去和未来的执着、对当下的否定所有的问题,其实都会互相变换。如果你所有的问题或受苦、不快乐的肇因都在今天为你奇迹式地移除了,可是你并没有变得更临在,更有意识,你会很快地发现同样的一组问题或受苦的肇因,如影随形地跟着你。归根究底,问题只有一个:被时间所捆绑的心智本身。我无法相信我可以达到一个完全摆脱问题的点上。你说对了。你是无法达到这个点,因为你当下就是在这个点上。时间里没有救赎。你无法由未来里解脱。临在是自由之钥。因此,你只能在当下是自由的。
在你生命情境的底层找到生命
我看不出自己如何能在当下自由。事情演变至今,目前的生命让我极端不快乐。这是事实。如果我试图说服自己说一切美好,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回事。那我岂不是在自欺吗?对我而言,当下这一刻非常不快乐,毫无解脱可言。维系着我的是未来会有所改善的希望或可能性。
你自认为你把注意力摆在当下,而实际上,它却完全被时间所盘据。你不可能同时不快乐又全然地临在于当下。你所指的“生命”,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生命情境”。它是心理时间:过去和未来。过去的某些事件,并没有如你所愿地发展,你仍在抗拒过去发生了的事件。而现在,你又在抗拒本然。希望维系着你,可是希望却持续地让你专注于未来。而这种持续的专注,又让你对当下的否定和不快乐延续不止。
当前的生命情境,是过去的结果,这是真的。不过,它仍然是我的现状。而受困其中就是造成我不快乐的原因。
暂时忘掉你的生命情境,专注在你的生命上面。差别何在?生命情境存在于时间里,生命是当下。生命情境是心智-物,生命是真实的,找到通往“生命的窄门”。它的名字叫当下。把你的生命归约至此时此刻。你的生命情境也许充满了问题,多数生命情境都是——可是,找找看你在此时此刻有什么问题?既不是明天,也不是十分钟之后,而是当下。你当下有问题吗?当你满脑子问题的时候,你就容不下任何新的事物进来,也容不下任何解决方案。所以你要随时腾出空间、挪出位置,你才能找到生命情境底层的生命。充分地运用你的感知。活在当下。环顾四周。只看,不要诠释。看见光、看见造型、颜色、和纹理。觉察一事一物那一份宁静的临在。觉察那容许万有皆是的空间。倾听四周的声音,不做批判。倾听声音之下的宁静。找个东西触摸——任何东西——去感觉和认知它的本体。观测你呼吸的韵律;感觉空气的进出、感觉你身体里面的生命能。容许一切存在,或内或外。容许万物的“如是”。深入当下。你抛下了心理的抽象和时间的荒原。你走出了逐步榨干你生命能的疯狂心智。这个正在慢性地毒化和摧毁世界的心智。你由时间的梦幻里觉醒,进入了当下。
所有问题都是心智的幻相
感觉好像卸下了心头的重担似地。有一股轻活感。我感觉清澈无碍……可是我的问题还在等我,对不对?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我岂不是一时地逃避?
如果你发现自己置身乐园,用不了多久你的心智就会说“没错,可是……”。说穿了,这无关乎解决你的问题,而在于体会根本没有问题。有的只是情境——不是当下处理掉,就是放下它。把它接纳为当下“是然”的部分。静观其变,或音等到你能够处理的时候。问题是心创造的,它需要时间来维生。它在当下的实存里无法存活。先专注在当下,再告诉我你的问题是什么。我得不到你任何答复。因为当你全然地贯注在当下的时候,是不可能有问题的。情境需要的是处理或接受——没错。何苦把它变成为问题?为什么凡事都要变成问题?生命的挑战还不够你受的吗?你需要问题来干什么?心智无意识地喜爱问题,因为问题给你某种身份。这是正常的,这种正常是疯狂。“问题”的意思是:你心理上沉缅于一个情境,当下却没有采取行动的真正意图或可能性。而你无意识地把它变成你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生命的情境压得喘不过气来,因而丧失了生命感和本体感。或者是你的心智顶了一个千斤重担,里面有数百件等着你在未来将要或也许非做不可的事,而不是把注意力摆在当下,你能做的一件事上面。创造问题的时候,你就创造了痛苦。这整件事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选择,一个单纯的决定:不管怎么样,我不再为自己创造任何痛苦了。我不再创造任何问题了。这是一个虽简单却激进的决定。除非你真的受够了苦,除非你真的苦到了尽头,你才会做出这个决定。也除非你取得当下的力量,你就无法承受得了它。你不再为自己创造痛苦,就再也不会为别人创造痛苦。这个美好的地球、你内在的和平、和集体人类心灵,就不会遭到你制造问题的负面情感所污染了。 如果你有过生死交关的经历,你就知道它不是问题。心智在那个关头上,没有时间把它搅和成为问题。在真正的危急当中,心智停顿了。你变得完全地临在当下。另一个威力无比的东西接掌局面。一个普通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完成了英勇的事迹。类似的报导很多,原因就在这里。在任何危急的关头,不后即死。而这两者都不是问题。有人听到我说问题只是幻相的时候就会生气。我是取走他们自我感的威胁。他们在虚假的自我感上,投注了巨额的时间。多少年来,他们无意识地以问题或受苦来定义他们的整个身份。如果问题没了,他们又是谁?人们所思、所言、或所做之中,有极大部分的动机其实是来自恐惧。而恐惧当然总是和投注未来和断绝当下的联系脱不了关系。当下既然没有问题,恐惧也就不存在了。万一真的发生了一个情境,需要你当下处理的,如果你的行动来自于当下的觉知,你的行动必然清楚果决。也很可能效率十足。它不再是反应自心智过去的制约,而是针对情境的本能反应。换在别的情况下,受时间所局限的心智本该做反应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在无为——如如不动地处于当下的中心的时候更具效率。
在意识的进化中做量子跃进
你描述的心智和时间的解脱状态,我有过惊鸿一瞥的经验。可是过去和未来来势汹汹,我无法长期抗战。
被时间所局限的意识模式深深地嵌植在人类的心灵里。可是我们正在做的是,在地球和地球之外的集体意识中,所进行的一项深沉转化的一部分:意识从物质、形式和孤离的梦幻中觉醒。
时间的终结。
我们正在打破主宰了人类生命亿万年之久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在一个庞大的层面上,创造出想象所未及的痛苦。我不用恶这个字。把它叫做无意识或疯狂,更有助于我们的了解。
打破意识或者说无意识的旧模式:是我们势必要做的一件事,还是它迟早都会发生?我的意思是,这是个无法回避的改变吗?
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做为或发生,事实上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因为你和整体意识是合一的,这两者你无法把它们一分为二。人类能否成功,没有绝对的保证。这个过程既非无法回避,也不是自动化作业。你的合作扮演了极重要的部分。不管你怎么看,它却是意识进化上一次量子跃进。也是人种存续绝无仅有的一次机会。
本体的喜悦
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警示自己是否破心理时间掌控。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里有喜悦、有容易、和轻快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时间就掩盖了当下这一刻。而你也把生命感知成一具重担或挣扎求存了。如果你眼前的工作里没有喜悦、容易、或轻快,并不表示你需要改变你的工作内容。只要改变工作的方法就足够了。“如何”始终都比“什么”重要。试试看,你能否更专注在做为的上面,而不是透过做为所要达成的结果上面?对当下呈现的一切,给予全副的注意力。这隐含着你也完全地接受了本然。因为你不可能对某件事给予全副注意的同时又抗拒它。当你尊重当下的时候,所有的不快乐和挣扎都瓦解了。
生命开始流动着喜悦和容易。
编者ME注:真正的成就都是在一种“毫不费力”的状态中一跃而出的,英国许多诺奖获得者都是在咖啡馆里进行闲聊,当然也是头脑碰撞时,喝出来的灵感。
当你的行动出之于当下的觉知时,不管你做什么,都会注入一份品质、关怀、和爱——即便是最单纯的一个行动也不例外。所以不要关心行动的成果——只管专注在行动本身。成果会自然来到。这是一个威力十足的灵修法门。当今最古老、最优美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把不执着行动的成果称为行动瑜伽(Karma Yoga)。它被描述为通往“圣行”的道路。当那股挣扎着要离开当下的驱迫力停息的时候,本体的喜悦便流入你做的每一件事里。你的专注投入当下的那一刻,你便感觉到一种临在、宁静和和平。你的实现和满足不再仰赖于未来——你不再由未来寻求救赎。因此你不再执着于结果。成败与否都不具有改变你内在本体状态的力量。你已经找到生命情境底层的生命了。缺少了心理时间,你的自我感便来自你的本体,而不是个人的过往。因此那个只想变成你本然之外的心理需求已经不在了。在世间,在生命情境的层面上,你也许富有、学识丰富、成功、免于这个或那个,可是在本体更深的向度里,你当下就是完整和圆满的。在这种圆满的状态下,我们还能够或愿意追逐外在的目标吗?当然会。不过,你不再妄想任何人或任何事,在未来会救你或让你快乐了。就生命的情境而言,有些事是需要被达成或获致的。这是一个有形、有得有失的世界。可是在一个更深的层面里,你已经最完整的。你体认出这一点之后,你所做的事里就充满了喜悦、欢乐的能量。摆脱了心理时间,你不再受着恐惧、愤怒、不满、或变成别人的需求所驱使,而抱持着严峻的决心,去追求你的目标了。你也不会因为害怕失败-对我执来说,是自我的丧失——而无所做为了。当你深层的自我感,是来自本体的时候;当你摆脱了心理需求的“变成”之后,你的快乐和自我感,便不再仰赖于结果。你就从恐惧中解脱了。你不再缘木求鱼,在一个形式、得失、生死构成的世间追求永恒。你不会对情境、情状、地方、或人,要求他们应该让你快乐,也不会因为他们不吻合你的期望而受苦。你尊重一切,却不在乎一切。形式有生、有死,而你却觉知了形式之下的永恒。你知道“凡真实的必不受威胁。”(注三)当这是你的本体状态的时候,你如何能够不成功?你已经成功了。
编者ME注:真正的成就都是在一种“毫不费力”的状态中一跃而出的,英国许多诺奖获得者都是在咖啡馆里进行闲聊,当然也是头脑碰撞时,喝出来的灵感。
当你的行动出之于当下的觉知时,不管你做什么,都会注入一份品质、关怀、和爱——即便是最单纯的一个行动也不例外。所以不要关心行动的成果——只管专注在行动本身。成果会自然来到。这是一个威力十足的灵修法门。当今最古老、最优美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把不执着行动的成果称为行动瑜伽(Karma Yoga)。它被描述为通往“圣行”的道路。当那股挣扎着要离开当下的驱迫力停息的时候,本体的喜悦便流入你做的每一件事里。你的专注投入当下的那一刻,你便感觉到一种临在、宁静和和平。你的实现和满足不再仰赖于未来——你不再由未来寻求救赎。因此你不再执着于结果。成败与否都不具有改变你内在本体状态的力量。你已经找到生命情境底层的生命了。缺少了心理时间,你的自我感便来自你的本体,而不是个人的过往。因此那个只想变成你本然之外的心理需求已经不在了。在世间,在生命情境的层面上,你也许富有、学识丰富、成功、免于这个或那个,可是在本体更深的向度里,你当下就是完整和圆满的。在这种圆满的状态下,我们还能够或愿意追逐外在的目标吗?当然会。不过,你不再妄想任何人或任何事,在未来会救你或让你快乐了。就生命的情境而言,有些事是需要被达成或获致的。这是一个有形、有得有失的世界。可是在一个更深的层面里,你已经最完整的。你体认出这一点之后,你所做的事里就充满了喜悦、欢乐的能量。摆脱了心理时间,你不再受着恐惧、愤怒、不满、或变成别人的需求所驱使,而抱持着严峻的决心,去追求你的目标了。你也不会因为害怕失败-对我执来说,是自我的丧失——而无所做为了。当你深层的自我感,是来自本体的时候;当你摆脱了心理需求的“变成”之后,你的快乐和自我感,便不再仰赖于结果。你就从恐惧中解脱了。你不再缘木求鱼,在一个形式、得失、生死构成的世间追求永恒。你不会对情境、情状、地方、或人,要求他们应该让你快乐,也不会因为他们不吻合你的期望而受苦。你尊重一切,却不在乎一切。形式有生、有死,而你却觉知了形式之下的永恒。你知道“凡真实的必不受威胁。”(注三)当这是你的本体状态的时候,你如何能够不成功?你已经成功了。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9-1-7 16:39 编辑 ]
幸福的滋味(转)
缘分就像一阵风,不经意间,让你飘进了我的生活.还来不及逃避,你已经走进了我的心.
一盏灯下,洋溢着花香的茶陪着我,静静的想你,心中的思绪千丝万缕.
夜深人静,无意中回忆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分明看到不远的地方依然还站着深情的你,
盈盈一水间,说不清楚你是欢喜还是忧愁.
你说:"我是真的很喜欢你,有你的陪伴,我真的好幸福."
那一刻,你不会看到我泪眼纷飞背后的感动.
那一刻,静静地,让我把心事捏在手里,捏成了泪水,捏成了一世的牵挂.
灿漫的春天,我遇见你.
故事开始的时候,我没想以后我们会发展成什么.
我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忧伤着自己的忧伤,外界的很多事情好象与我没有了关系.可就在那个飘雨的夜晚,你让我看到了还在雨中徘徊的另一个我,那一刻,茫然的心一片晴朗,那一刻,所有的语言都是无语.
有时候,我在逃避,逃避爱情.用冷漠做自己的衣裳.坚强的外表下那颗脆弱的心却如易碎的玻璃.
你深邃的目光望着我,看到了我的心里.
看苍茫夜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的想起了我们之间的那句话:"缘来惜缘---泪水漫卷."
"缘来惜缘!"
从未想过这四个字会是我一个浪漫故事的开始,还以为在我的生命里,缘只是一个摇不可及的童话.
你把我的伤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伤心难过时,你像哄孩子一样的安慰我.温和的你把一切都写进了自己的微笑里,可我的言语里分明看到了你的不安和心疼,爱怜和无奈.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是个粗心的女子,很多时候,我的无意给你也带来了伤害.
仅仅是你那轻轻的拥抱,你便拥有了我所有的感动.
与你相守,你的言语里总是写满了爱意,你的宽容和疼爱把我的世界改写成了一部童话.和你在一起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日子开始变的轻松亮丽,阳光开始灼热耀眼.飘着淡淡花香的夜总充满了诗情画意.
真的好喜欢你,喜欢你的那份执着,喜欢你给我的这份感动,你让我懂得了真情有时候真的是无法诉说. http://img94.pp.sohu.com/images/2006/11/3/18/18/10f4181a737.jpg
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一盏孤灯下我一字一字的把自己的深情敲进电脑,把爱的牵挂和思念揉搓在这里.
我知道,在内心的深处却没有人比你更懂得如何爱我.
一次次被你感动着,一次次看你气极而笑,我知道自己永远也走不了.不管未来是好是坏,我都不会离开你,都会和你在一起.
好想拥你在怀里,再一次的被淹没在你的柔情里,漂泊的心终于停靠在你的岸边.让我好好的爱你并被你爱......
嘿嘿,本来是贴图,没想到被零星的故事吸引住了,索性全文都整过来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