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似碗钉 发表于 08-12-22 21:41:31

音乐养生

音乐养生萧家成
    老年人放声歌唱,让自己陶醉在优美愉快的歌声中,忘却忧愁和烦恼、振奋精神、激起豪情、愉悦身心,能促进健康长寿。

    音乐是一门艺术,不仅是一门声乐的艺术,而且还是一门呼吸的艺术。作为声乐艺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在音乐创作上是这样,在音乐欣赏上也是这样。作为呼吸艺术,歌唱需要通过呼吸肌与腹肌的运动,调理或保持气息,振动声带,全神贯注和富有感情地通过共鸣腔发出乐音,是一种全身心的、身体内在的气息与肌肉的协调运动,相当于气功,运动量不亚于游泳和划船。音乐中的演奏更需在大脑的指挥下,艺术地运动肢体各不同部位。音乐本身就包涵着运动。这是音乐具有养生作用的基础。

    公认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营的音乐疗法,历史虽然还不算长,但自古以来,人类认识音乐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历史却是极其悠久的。三万年前的原始人就用敲击石器伴奏舞蹈来治疗疾病。至今,在非洲、南美洲及澳大利亚的原始土著部落中,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在中国的文明史中,有用音乐恢复人们健康的记载,《群经音辨》记有:“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与“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也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人类从发现音乐具有治病功能开始,到现今发展出音乐疗法,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现在,人们甚至已开出针对各种疾病的有关舒心、镇静、催眠、解除忧郁、消除疲劳、增进食欲以及治疗便秘、头痛、神经衰弱、癔病之类的神经性疾病的音乐处方,而且也很有疗效,说明当代已诞生了一门名为音乐治疗学的新学科。从世界范围看,音乐治疗学至今只不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目前已有近百个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至于通过音乐达到养生目的,情况就更加普遍了。总而言之,音乐对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对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以及对儿童、成年至老年的各种心身疾病的治疗,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大众的音乐实践活动,主要有歌唱(或演奏)和听音乐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密不可分,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能促发人体微妙、和谐的同步共振,促使人生命力旺盛、精神振奋、感受愉悦。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分泌出多种有益健康的激素和酶,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增强心、肺、脑、肝、肾等器官功能,调节血液流量,加快血液循环、胃肠蠕动、消化和新陈代谢。所以,音乐能健身治病。
    音乐有利于睡眠,使神经和肌肉放松,甚至达到一种全身心地放松,让心灵更加平静,使注意力集中,以帮助并增强记忆力、反应力和创造力,发展人的潜力。音乐既在心理上帮助怡情养性、稳定情绪,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程度,也在生理上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的变化,具有镇静作用,能辅助治疗疾病,特别是疼痛和退化性疾病。音乐能减少手术患者的焦虑不安,其旋律、音调、节奏和内容,能诱发人体内在的活力,促发生理和心理共鸣,刺激神经系统分泌有益健康的荷尔蒙,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些类型的音乐还刺激身体释放内啡呔,可达到松弛身心和舒缓疼痛的效果。
    音乐是人生美妙意境与生命美好和弦的最为完美的表达方式之一。人们常在心中唱着歌儿、哼着曲儿,特别是哼唱自己喜爱的歌儿和曲儿,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实现那美好的憧憬,享受音乐给人生带来的美感和快乐。生命是在不停息地运动着的;人体的细胞本身也始终在有节奏地、不停息地运动。当人体细胞的运动与外界音乐的旋律节奏协调时,人就产生了舒畅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能怡情养性,乃至治疗疾病的根本原理。

    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氧运动,散步、练太极拳、舞剑、做健美操、欢歌起舞等,进行自由自在的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身—心”双重的锻炼方法,可得二者效应之综合,特别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旋律清新、优美的音乐,一方面对人的精神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帮助调节心神,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度,活跃和改善情绪,帮助消除精神和心理紧张,有助于心理及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康复;另一方面,对人的肌体也是一种有益的、必需的良性刺激,是一种强大的、发自体内的力量,帮助舒展肌体、通畅气息、平和气血,对慢性胃炎、结肠炎、月经不调、腰痛病、关节炎等疾病有极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只要不是医嘱绝对卧床者,均可实施。
    在健康的情况下,各人根据不同的体质、心理需要、文化程度、爱好情趣、性格特点,选择音量适中、自己喜爱的乐曲,静心地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旋律美、意境美,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老年人放声歌唱,让自己陶醉在优美愉快的歌声中,忘却忧愁和烦恼、振奋精神、激起豪情、愉悦身心,能促进健康长寿。听音乐也有助于训练老年人的大脑。那些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旋律,可激发大脑的活力,帮助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所以,歌唱和听音乐时,人的大脑便得到了最好的休息和滋养,从而增进健康。
    但饭后一小时内不适宜唱歌。饭后大部分血液集中在胃肠道,立即唱歌,一部分血液分流到肺部,会影响胃部食物消化。饮酒后也不宜唱歌。唱歌主要是一项声带运动,唱到高音部分时,声带振动频率很高,嗓子容易疲劳。在酒精的强烈刺激下,易使声带充血、咽喉肿胀、嗓音沙哑。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本网发布时间:2008-12-4 9:23: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养生